登陆注册
1455600000018

第18章 九日詩裏的悲秋傳統(2)

b.個體價值(對應悲秋之B)。所得之大,所失亦巨,這正是死亡給齊景公帶來的悲哀。我們是否正是懼怕個體價值在有生之年無法實現,在面對越來越迫近死亡的衰老時,會產生不可化解的焦慮呢?之前的著名歷史人物,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後世傳頌,他們的生存方式令詩人們羨慕並成為實現個人價值的標準。“楚客凜秋時,桓公舊臺上”[14],“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15],“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16],這樣的標準使得詩人們的精神世界可以有所寄託,成為他們文字裏的主角。另外一則典故則記載了孔子與弟子們登高的故事,《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北遊,於[17]于農山。子路子貢顏淵侍側,孔子四望,喟然而歎曰:“於!斯致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将擇焉。”

用今天的眼光看,攀登高處與樹立遠大志向之間,能構成一對和諧的隱喻。雖然我們的想法與古人已有一定距離,但“高”同“志”的聯繫,自古以來就十分地緊密。屈原《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王逸于此處注曰:“浩蕩,志放貌。言己設與河伯俱遊西北,登崑崙萬里之山,周望四方,心意飛揚,志欲陞天,思念浩蕩,而無所據也。”《漢書·藝文志》:“《傳》曰:‘不歌而頌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言感物造耑材、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為列大夫也。”顏師古在“耑”字處注曰:“耑,古端字也。因物動志,則造辭義之端緒。”可見,登高言志,實乃雙目所見、身心之感所引發的很自然的心理反應;“登高能賦屬吾儕”[18],登高之賦,正是古代知識分子個體價值的核心所在。九日登高,正好給或得意或失意的詩人們一個抒發理想,或宣泄理想不得實現的郁悶心情的契機(多是後者):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儲光羲《登戲馬臺作》:“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蕭條登古臺。”劉禹錫《九日登高》:“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樓,未省不傷心。”強至《長安九日》:“功名又逐秋風晚,惟有登高詩句新。”

c.登高望鄉、思親友(對應悲秋之C)。登高思鄉、思親友的用法,在九日詩中最普遍,聊舉數例: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今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九日懷封元寂》:“九秋良會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龍山外,當憶雁書歸。”李白《九日登高》:“別後登此臺,願言長相思。”李嘉祐《九日送人》:“晴景應重陽,高臺愴遠鄉。”皇甫冉《九日寄鄭豐》:“何處登高望,知君正憶歸。”歐陽詹《九日廣陵登高懷邵二先輩》:“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足見一斑,不復贅言。

d.登高作樂(對應悲秋之D)。《戰國策》卷二十三載:

楚王登彊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

《古列女傳》卷五載:

(楚)昭王燕遊,蔡姬在左,越姬參右,王親乘駟以馳逐。遂登附社之臺以望雲夢之囿,觀士大夫逐者。既驩,乃顧謂二姬曰:“樂乎?”蔡姬對曰:“樂!”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又若此。”

從此類記載來看,登高遊樂,是古人難得的消遣方式,其難得之處還在于與眾人同遊之樂,所謂“獨樂”不若“與人樂”,“與少樂”不若“與眾樂”是也。作為秋天最重要的節日,人們在重阳互相邀約登高出遊必然是以尋樂為主要目的。因此,九日詩中流露出快樂的情緒,應是情理之中。應製詩是不允許表達哀傷的,所以,在這裏不但忠心最多,快樂似乎也是最多的:賀敳《奉和九月九日應制》:“承歡徒抃舞,負弛竊忘軀。”韋嗣立《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髙應制得深字》:“願陪歡樂事,長與歲時深。”岑羲《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涘字》:“一聞帝舜歌,歡娛良未已。”……而在不用應付主子,可以自由表達內心感受的情況下,詩人們往往又樂極生悲:“酣歌欲盡登高興,強把黃花插滿頭”[19]——這個問題似乎留到下個問題“聚宴”中來闡述,要合適一些。

小結:登高對應悲秋之A、B、C、D;

4.聚宴:聚宴在多數節日裏存在,把它當作一種風俗似乎不妥。但它作為重陽節裏最隆重的慶祝方式,以此為背景創作的九日詩佔有相當比重,所以單獨列出論述是很有必要的。為便于敍述,這裏以杜甫九日詩為例,來揭示聚宴之中的悲秋情緒。杜甫一生幾乎與官場無緣。他曾在安史之亂前做過地方後勤小官,後來在肅宗收拾殘兵敗將的時候,當過一段時間右拾遺,不久就因不知深淺地疏救房琯而落職。所以朝廷在重陽節的“享宴高會”,他並沒有參加過。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九日五首》下注曰:“唐制,九日賜宴及茱萸。”可見,能參加這樣的宴會和得到御賜茱萸,是官員們無上的光榮。這對于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理想的杜甫,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遺憾。宴會的目的是行樂,而及時行樂,對于杜甫來說,實在太短暫了,這短暫的快樂,往往觸發了他內心更加深沉的悲哀。“老來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20],個體價值的缺位,生命本體的失落,使得杜甫在這樣一個舉國歡慶的深秋節日裏,悲從心來,強打歡顏,也是為了不使在座各位掃興。九日宴會本該是盡樂之時,秋日清冷,難得一會,理當盡情歡宴,甚至白居易有《九日代羅樊二妓招舒著作》,可見其快樂程度。直到飯足酒飽、樂極生悲,復作悲秋之辭,因此,聚宴對應悲秋情緒之個體價值的缺失和及時作樂。另外,酒是宴會不可或缺之物,所謂“無酒不成席”,九日詩中時時散發出濃烈的酒味。“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21]、“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22]、“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3]。酒本來是快樂的催化劑,杜甫喝下的滿腹烈酒,卻激發出了內心對生命價值失落的最深沉的悲哀:生命在不可挽回地消逝,而如此四處飄零、身心俱累,卻是為何?

小結:聚宴對應悲秋之B、D,酒對應悲秋之B、D;

另外有兩個九日詩裏的重要典故需要加入分析:

5.孟嘉落帽:孟嘉落帽向來被認為是魏晉間名士風流的代表,在九日詩中也被大量引用,“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24],龍山落帽逐漸成為文人們在九日登高聚會的代名詞。此典故出自《陶淵明集》卷五《晉故西征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並贊》:

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參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歎之。

孟嘉落帽被歷來的文人在寫作九日詩時反復使用,除了其標的節日的作用外,應該還具備某種古人們心照不宣而需要今人去解密的意圖。就像登高與立志一樣,落帽與離職(失去社會地位)之間仿佛也能形成隱喻的關係。《釋名》卷四《釋首飾》:“二十成人,士人冠,庶人巾。”在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士人,不同的級別所戴的帽子都不一樣,而平民則不冠而巾,執掌禮儀的部門對此有嚴格的劃分。帽子能區別職位高低,成為了社會地位的象徵,弄清楚了這點,我們便能讀懂詩文裏那些不便明言的意圖。回到孟嘉落帽的場景,之所以孟嘉落帽能得到後世文人的首肯,在于他在自己的頂頭上司面前落帽(上下級的背景使帽子的隱喻對象更加明確)而不覺,其曠達的風度令人景仰;在于他能在得知落帽後從容不迫、揮手成文,折服眾人。如果我們把帽子換成“官職”,落帽理解成落職,那么這個典故被文人追捧的原因,就相當明了了。

實現個體價值與生命本體的短暫脆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一直在仕途攀爬的士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會思考在進退之間的取捨:雖然潛意識一直在鞭策他們向前,但漸漸衰老的身體和對生命意義的反省,讓他們渴望停下腳步,給自己留點時間享受生命。于是,在個體價值不再高昂的九日詩裏,詩人們都對孟嘉投來了欽慕的目光:高適《重陽》:“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朱放《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王貞白《九日長安作》:“誰能思落帽,兩鬢已添白。”……從這個角度來讀老杜的《九日藍田崔氏莊》:“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聯繫其人生遭遇,應該不難理解他的真實用意。

小結:孟嘉落帽對應悲秋之B。

6.白衣送酒:白衣送酒也是九日詩裏常用的典故,出自《宋書》卷九十三:

(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白衣送酒的主角並不是王弘,而是陶淵明。陶淵明一生澹泊,厭惡官場,但在酒癮發作時並不拒絕來自官場的美酒。他身懷高才,得到官方(颜延之、王弘)肯定,但又無所拘束,保持相當獨立的人格,這是底層士人們的共求而不易得的企望,所以九日詩中的白衣送酒往往有渴望知遇的意思。“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25],白衣送酒與孟嘉落帽,一進一退,表達了詩人們的兩種矛盾心態。

小結:白衣送酒對應悲秋之B。四、總結

九日詩由上述六大元素為基本框架而構成,而每一個元素甚至對應不止一種悲秋體驗,所以,從字面上看,九日詩的悲秋面目並不明顯;但當我們逐個分解,便能清楚地看出九日詩裏無處不在的悲秋情緒(參見下圖)。當然,並不是所有九日詩都是悲愁的,也有部分跟隨民間心理,表達節日喜慶氣氛的作品,本文的研究應該把此類詩歌排除在外。在此前提下,本文完成了重陽風俗(及典故)與悲秋情緒的聯結,揭示了九日詩與悲秋傳統的關系:詩人通過對重陽風俗的描寫,表達了郁積在心裏的生命體驗。換言之,作為九日詩主體的重陽風俗和常用典故,是悲秋情緒的間接表達;真正架構起九日詩的,是侵入文人膏肓的季節病——悲秋传统。

注釋:

[1]杜甫《登高》,〔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十,北京:中華書局,1979。

[2]《太平御覽》卷三十二:“《風土記》曰:‘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當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避惡氣而御初寒。’……《臨海記》曰:‘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數百人坐。民俗極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登之,見已屋悉委,江海分明。’”

[3][法]郁白《悲秋:古詩論情》,葉瀟、全志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德]伽達默爾《美的現實性——作為游戲、象徵、節日的藝術》第51頁,張志揚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

[5]同上,第66頁。

[6]〔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四:“劉夢得云:‘詩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仔細看’,王維云:‘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學他年少插茱萸’。三人所用,杜公為優。’”

[7]耿湋《九日》,《全唐詩》第三冊第545頁。

[8]趙彦昭《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全唐詩》第二册第1頁。

[9]杜甫《九日諸人集於林》,〔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七,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盧藏用《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開字》,《全唐詩》第一冊第761頁。

[11]岑羲《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涘字》,《全唐詩》第一冊第762頁。

[12]馬懷素《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酒字》,《全唐詩》第一冊第765頁。

[13]杜甫《九日五首》,〔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十,北京:中華書局,1979。

[14]張九齡《九月九日登龍山》,《全唐詩》第一冊第436頁。

[15]李白《宣城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遊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二首》,〔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重印。

[16]獨孤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昆陵集》卷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疑為“游”字。

[18]陳師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戲馬臺》,〔宋〕任淵《後山詩注》卷十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殷堯蕃《九日》,《全唐詩》第五冊第674頁。

[20]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六,北京:中華書局,1979。

[21]杜甫《九日》,〔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杜甫《九日五首》,〔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十,北京:中華書局,1979。

[23]杜甫《登高》,〔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十,北京:中華書局,1979。

[24]孟浩然《九日得新字》,《全唐詩》第二冊第414頁。

[25]權德輿《九日北樓宴集》,《全唐詩》第四冊第144頁。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热门推荐
  • 宦海升沉录

    宦海升沉录

    《宦海升沉录》以袁世凯为主人公,描写了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事件、义和团运动、立宪之争等政治事件,展示了袁世凯由发迹到下野的宦海升沉历程,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关头,清季朝廷和官场的惊人黑暗和腐败内幕。
  • 舞者(火卷)

    舞者(火卷)

    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是海岩在涉案、亲情等写作之后,对爱情这一主题的回归。云朗舞蹈学校毕业的高纯因生计所迫成了出租车司机,机缘巧合,他与云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金葵相遇,金葵的一段《冰火之恋》,激发了少年高纯的爱情,对舞蹈共同的热爱也让他们一见如故。金葵正不堪父母为挽救家族事业而逼她放弃舞蹈,而高纯从未露面的父亲也从北京派来朋友寻找高纯,希望能在重病中见到儿子。
  • 雄辩艺术

    雄辩艺术

    孔夫子也有句千古不坏的名言:“慎于言而敏于行。”这是说话、做事的诀窍。言在前,行在后,可见“言”的重要性和首要性,在中国,首先要会说话,尤其在今天的社会。本书截取的是历代思想家通过雄辩化解危机,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小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需要而阐述的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 重生幸福人生

    重生幸福人生

    许菡雯莫名回到了14年前的医院,既然老天让她重新过一次,许菡雯觉得不能辜负了老天的好意,于是她充分利用自己是重生人士的优势,甩掉负心丈夫,斗倒无耻小三,并利用前世有限的认知,努力让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最终不但自己找到了新的生活伴侣,也将女儿培养成为设计大师,飞扬人生,享受重生的幸福生活。
  •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 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 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 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 ,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 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透过细节一眼看穿男人(全集)

    本书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职场等为主线,结构严谨,从而对你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不是妖邪之术。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本书内容翔实,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既不是封建迷信,对未来有一种“先知先觉”,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
  • 异界之暗夜箭神

    异界之暗夜箭神

    带着前世魔法师和射手双职业的最高成长值和四系生活职业宗师渊博的知识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规矩杨进很熟悉,就是网游《陨落》又名:神磷,的现实体验版,当然,杨进不可能將这个世界当作真实感100%的网游来玩游戏,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死了就是死了,并不可能因为你信春哥而满血满状态原地复活。
  • 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

    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

    以四个性格迥异的剩女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她们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情爱历险”,也茫然,也绝望,但靠着彼此间牢固的友谊,向着理想爱情努力奋进。经过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后,最终让她们明白有车有房只能给人一时的安全感,但唯有真爱才能给人一辈子的幸福感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