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故府
故府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作者入京经过旧端郡王载漪府第,感庚子前后事作。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十二月,载漪依附慈禧太后,其子溥俊被封为“大阿哥”(即皇储)作为废黜光绪帝的准备。义和团攻入京城。次年庚子(1900),八国联军进犯,清军战败。各国与清廷议和,视载漪为首祸,张之洞建议朝廷治罪。因此载漪夺爵戍新疆,溥俊被斥废,作者在诗中曲折地表达了申斥载漪父子的思想。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壶公。河北南皮县人。历官湖广总督,体仁阁学士,军机大臣。致力于洋务运动。有《广雅堂诗集》。秋梧故府剩荒烟,豪士消沉赋一篇“豪士”句:豪士:原指齐王。“豪士居高位,为山自陨,祸至无及,名编凶顽,身遭荼毒”(见《豪士斌》),这里借指端郡王载漪。这句谓端王父子遭到了贬斥。
荆棘满城怜不了荆棘:语出《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此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京城一片破败景象,厉人无暇替王怜“厉人”句:厉(lài):同“癞”,恶疾名。厉人:诗中指受尽创伤的人民。怜:怜悯。王:此指端郡王。意思是:受尽创伤的人民为眼前的景象哀悼都来不及,哪里还有空闲时间去哀怜载漪父子呢?。
端郡王旧府落叶飘零一片荒凉,
父子俩落了个贬斥下场。
人民对外敌蹂躏的灾难来不及哀怜,
哪有时间怜悯端郡王!
张之洞·翠微亭
翠微亭
这是一首记游之作,作者在描绘翠微亭绮丽风光之余,想到“霸图偶起灭,山川长绚烂”,发出了“远略我所乏,老朽颇自厌,登高或能赋,含毫穷汗漫”的感慨。翠微亭:作者自注:“即南唐暑风亭。”亭在南京市汉中门内清凉山。原为南唐李氏避暑亭,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建。明光曳地来明光:指长江水。曳:拖,牵引,长如一匹练练:白绢。
不登石头城,几疑天堑诞“不登”二句:石头城:东汉末孙权改秣陵名石头。东晋末,始因山为城,故址在南京市西石头山后。天堑:旧时称长江为天堑,比喻其形势险要。诞:荒诞,不可信。
丘垤齐敛避,形势顿涌现“丘垤”二句:丘垤(dié):山丘。形势:此指地形上的高下平险之势。
是日积雨晴,千里无阴暗。
夕阳生金采,青绿染郊甸甸:郊外。
尺树藏百村,片岚连数县。
南北交映发,不为洲渚间间:间隔。
姑孰及朱方姑孰:地名,在南京城西南,今安徽当涂县城。朱方:地名。今江苏丹徒县地,在南京城东,左右一顾盼。
保大虽孱王,此亭江表冠“保大”二句:保大:南唐李璟年号(943—957),这里指唐王李璟。孱王:怯弱无能的君主。李璟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作诗,但不热衷政事。后传位给李煜,不久被宋国所灭。南唐建都金陵。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凉风扫盛暑,夜夜金舆玩金舆:金玉装饰的车子。
霸图偶起灭起灭:盛衰、兴废。山川长绚烂。
穷蛙食井泥,安有超世见“穷蛙”二句: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因以为见识浅短的故实。
欲揽大瀛圜大瀛:大瀛海。“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凌虚思羽翰凌虚:超越高空。羽翰:羽翼。
江神傲河伯,醯鸡两足叹“江神”二句:河伯:黄河水神。醯(xī)鸡:酒上的小虫,即蠛蠓。两足叹:黄河长江比起无穷的宇宙,不过是细小的蠛蠓,今江神傲视河伯,河伯的渺小固然可悲,江神也同样渺小可叹。
远略我所乏,老朽颇自厌。
登高或能赋登高能赋:出自《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赋,写作,含毫穷汗漫毫:毛笔头。汗漫:无边无际。
长江流水从大地牵引而来,
长长的流水似一匹白绢。
不登上南京西边的石头城,
几乎怀疑这里是险要地段。
当山丘一齐收敛、避开的时候,
这里高下平险的形状就一下涌现。
这是一个久雨初晴的日子,
千里外通明透亮没有一点阴暗。
西下的夕阳折射出金色光彩,
青绿颜色染满了郊外地段。
灌木丛林隐藏着上百个村落,
一片长带似的山雾连接好几个县。
南北互相映衬连成一片,
没有被水中陆地隔断。
南京城西东两边的姑孰与朱方,
它们分别看守在翠微亭的左右两端。
建亭的南唐主虽是个无能君主,
但所建的亭子却独具一格地耸立在江南。
习习凉风扫除盛夏的暑气,
每晚可坐装饰华丽的车子外出游玩。
霸业短时间里可兴也可灭,
山河却是长久地绚丽灿烂。
见识短浅井底之蛙只能坐食井底泥土,
哪有超世的卓识远见?
要想主宰天地,
就得先有一对超越高空的羽翰。
现在江神傲视河伯水神,
其实两神均如蠛蠓一样渺小可叹。
我没有雄谋大略,
老朽无能已自觉生厌。
站在高处或许能写点什么,
就让自己无边无际地洒墨挥翰。
张之洞·济南杂诗二首
济南杂诗二首
此诗前一首是歌咏黄河下游重镇——济南的诗,诗中赞美济南“风土中和”,三水交会,实为形胜之地,其战略地位远远超过古代的穆陵关。后一首写黄河改道后,全夺济水水路,使本来清清的济水也变得混浊,作者由此联想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古代歌谣,发出了有谁能使黄河水变清而奏起“濯缨”之歌的感慨。
(一)
齐疆多海鲁多山齐:古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疆域东到海滨,西到黄河。鲁:古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建都曲阜,风土中和是此间风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中和:中正和平。
济汶黄河三水会济: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汶:水名。发源于今山东莱芜县北,重扃不在穆陵关重扃(jiǒng):重锁。指门户森严。扃:关锁。穆陵关: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南大岘山上,地势险要。
齐国疆域多临海,鲁国疆域多临山,
这里风俗中正,地理环境非凡。
济水、汶水、黄河在济南会合,
地形险要胜过穆陵关。
(二)
曾图清济贯洪河图:图谋,计划。济:济水。洪河:黄河,一线萦纡十丈多萦纡:曲折回绕。
今日黄流全入济,愁心谁会濯缨歌濯(zhuó)缨歌:出自《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濯:洗涤。缨:系下颌的帽带。
曾计划济水贯通黄河,
将十多丈宽的迂回地段开通。
今日黄流全入济水反使济水变浊,
有谁能使黄水变清而再奏“濯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