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经过多方考虑,终于想出了袭取荆州的计谋。他向孙权建议说:“现在关羽进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后方留守部队很多,这是因为怕我会抄袭他的后路。我经常患病,现在请您以治病为名,把我调回建业(今江苏南京)。关羽听到消息,认为我们不会有攻打荆州的打算,一定会把留守部队调去打襄阳。那时我军可渡江而上,昼夜兼程,乘其后方空虚,袭取南郡,活捉关羽。”
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于是,吕蒙装做旧病复发,而且说病得很厉害。孙权也公开发布命令,把吕蒙召回建业休养。
吕蒙回到建业后,孙权问他谁可以代替他把守陆口。吕蒙说:“陆逊眼光远,计划长,他的才干可以担此重任。而且他年轻,没有什么名气,关羽肯定瞧不起他。如果任用陆逊,让他外表收敛锋芒,内里审时度势,然后伺机进攻,大事可成。”
孙权当即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把守陆口。
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得知吕蒙病重被召回建业,接替的陆逊是一个青年书生,心里暗暗高兴。
陆逊到了陆口后,为了麻痹关羽,特地写了一封十分谦恭的信,派人送给关羽。信中大意是说,听说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俘获于禁,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都说将军的功劳足以流芳百世。这次曹操失败了,我们听得也高兴。我是个书生,才疏学浅,很不称职。今后还望将军多多照顾。
关羽看了陆逊的信后,觉得陆逊态度谦虚,为人老实,这才放下心来。于是把留守荆州的一部分人马调往襄樊前线,荆州的防守力量相对减弱了。
陆逊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报告孙权。于是孙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人马,命令他迅速袭取荆州。
吕蒙点兵三万,快船八十余只,沿江而上,进到浔阳(今江西九江),为了不被沿江的蜀军岗楼和烽火台发现,把所有的战船都伪装成商船,让精兵藏在船舱里,船上摇橹的兵士扮做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衣。这些商船一批一批直向北岸划去。
船到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许他们把船停在江边。当夜,船舱里的兵士一起出来,悄悄摸到沿江的岗楼和烽火台,俘虏了守卫的蜀军。
吕蒙的大军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接着进军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和江陵(今湖北江陵)。当时防守江陵、公安的关羽部将糜芳、傅士仁与关羽不和,吕蒙又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写信招降了他们两人。这样,吴军不战而取得了公安和江陵。
“远而示之近”是“诡道十二法”中的一法,就是本来要从远处向敌人发起进攻,却装做要从近处进攻。这是通过伪装,欺骗敌人,实施佯动,调动敌人,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楚汉战争中,韩信就是运用这一方法,击败了魏王豹。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击败刘邦,原先投降刘邦的塞王欣、翟王翳这时又投降了项羽。原先归附刘邦的齐王、赵王等也同项羽讲和。
这年五月,占据河北的魏王豹告假回家,去探望他患病的母亲。一回到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他就绝断了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并与项羽订立盟约,背叛了刘邦。
魏王豹反汉,直接威胁着汉军关中至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的补给线,刘邦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只好派人去劝说魏王豹归汉,没想到魏王豹不肯归汉。
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打魏王豹。魏王豹料定汉军会从临晋渡过黄河,便率领主力重兵把守蒲坂(今山西永济西),阻击汉军。
蒲坂在黄河东岸,同西岸的临晋相对,地势险要,是黄河的主要渡口。韩信如果从临晋强渡黄河,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能顺利渡河,韩信采用了远而示之近的战术,特意在临晋部署兵力,设置旌旗,并摆列了很多船只,做出一副要从临晋强渡黄河的架势,以迷惑魏王豹。暗地里,韩信却在北边上游百余里地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埋伏重兵,并砍伐树木,制造了许多木瓮,用绳索连结起来,漂在水上,代替船只,作为渡河工具。然后,出其不意地偷渡黄河,迅速占领了魏城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向魏军侧后逼近。
魏王豹得知后,大吃一惊,慌忙把守卫蒲坂的主力调过来迎击韩信的军队。仓促迎战的魏军一触即溃,被韩信杀得落花流水,魏王豹也做了韩信的俘虏。
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在那里设立了河东郡。这样不但使刘邦的势力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地方,而且也从北面解决了对关中地区的威胁。
“亲而离之”也是“诡道十二法”中的一法,就是敌人内部和睦团结,就要想办法离间敌人,这就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所谓“离间计”。楚汉战争中,刘邦的谋士陈平就是采用这方法离间了项羽君臣的关系。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城中已达一年之久。汉军外援和粮草通通被断绝,刘邦内外交困,无计可施,便向谋士陈平请教。
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项王能够取胜,除了人多势众以外,还有亚父范增和钟离昧、龙且等人帮助他。但是,项王的强大是暂时的,因为他有勇无谋,猜忌心很强,又爱听信谗言;而且每到赏赐功臣时,他又吝啬爵位和封邑,所以他手下真正肯为他卖命的人并不多。大王只要舍得几万黄金,离间其君臣关系,使之上下疑心,引起内讧,何愁项王不败,楚军不灭呢?”
刘邦听后,连称妙计,马上命人取了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
陈平领了黄金以后,用重金收买了楚军中的将士。不到几天的工夫,楚军营里就传出流言:“钟离昧、龙且等将领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不能封王,要是在汉王那里,恐怕早就封王了,所以,他们要和汉王联合……”
谣言传到了项羽耳中,项羽果然起了疑心,不再与钟离昧等人商议军机大事了。可是对于范增,他仍然是信任的。
过了一段时间,刘邦派使者与项羽交和,项羽便派使者回访,企图趁此机会侦察汉营的情况。
陈平听说项羽的使者到了,心中大喜,立即派人用隆重的礼仪迎接项羽的使者。吃饭时,用上等的餐具,盛上许多美味佳肴,由陈平亲自相陪。
陈平一见楚使,就装出一副失望的表情,说:“是我搞错了,原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谁料到是项王的使者。”说着转身走了。
不一会,侍者进来把原来的上等酒席撤去。等了很久后,才送来了用粗糙碗盘盛着的一般食物。楚使一看,火冒三丈,连尝也没尝就离开了汉营。
楚使回去后,把在汉营所受到的待遇一五一十向项羽报告了一遍。项羽听后,便对范增起了疑心。
范增是不主张和刘邦谈判的,他希望项羽能够一鼓作气攻下荥阳。他又知道项羽对他起了疑心,所以几次三番地劝项羽迅速攻打荥阳,否则夜长梦多,会发生其他变故。
范增越是劝说项羽,项羽越是怀疑范增,以为他在与刘邦合谋耍什么花样,对范增也越来越冷淡。
范增见自己对项羽忠心耿耿,项羽却疑心自己,不禁心灰意冷,愤愤地对项羽说:“天下大事成败已定,愿大王好自为之。大王看我年老体衰,请让我回乡退休吧!”
项羽没有对范增表示挽留,而是答应了他告老还乡。范增又气又恨,本来就年迈体弱,在回乡的路上又生了个毒疮在背上,还没回到故乡彭城(今江苏徐州),就一病死去。
范增一死,项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而他对钟离昧等人已不信任,从此楚军内部不仅人心涣散,而且谋略也着着失算,终于导致了垓下之败。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就是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状态下就发起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采取行动。这是孙子“诡道”谋略的集中归纳和高度概括,也是兵家制胜的奥妙和精华之所在。唐朝将领李愬雪夜袭蔡州,就是运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典型战例。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家从鼎盛走向衰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独揽军政、时政大权,形成各自的独立王国,并在实力雄厚之时,与中央政府对抗。藩镇割据势力的发展,进一步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唐王朝为了维护统一的局面,恢复中央集权,便在国家财力比较丰厚和边疆形势逐渐缓和的情况下,开始致力于削平藩镇割据。
在各个藩镇中,淮西一直是一个顽固的割据势力。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径自掌握军务,拥兵自立。
一向有志削平藩镇的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将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耗去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朝廷的官员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了,可是大臣裴度却认为淮西好比人身上的毒疮,不可不除。唐宪宗拜裴度做宰相,决心继续征讨淮西。
公元816年,唐宪宗任命名将李晟之子李愬为唐、邓、随三州节度使,担负从西面进攻淮西的任务。
公元817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今河南泌阳)。当时,驻守唐州的将士已打了八年仗,在连败之后,士气低落,都很怕作战。李愬到任后,就向将士们宣布说:“我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那不是我的事。”将士们听了李愬的这些话,才稍稍安下心来。
以后,李愬一点不提打淮西的事。他亲自慰问士卒,抚恤伤病员。在军中,他也不讲究长官的威严,不强调军政的严整。李愬的这些行动,一方面安抚了士兵,稳定了军心,另一方面又向敌人有意示弱,以麻痹敌军。
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吴元济在打了几次胜仗后,本来就有点骄傲,现在又见李愬上任前地位不高,也没有什么名气,又不懂打仗,上任后的行为一点不像一个有作为的将领,就更不把他放在心上。
在稳定了军队麻痹了敌人之后,李愬开始着手修理器械,训练军队,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动摇和瓦解淮西军的士气,争取淮西将士为己所用,李愬还采取了优待俘虏,大胆重用降将的政策。李愬在俘获淮西骁将丁士良后,不仅没有杀他,反而授以官职。丁士良非常感激,献计擒获了淮西军吴秀琳部的谋士陈光洽。李愬知道陈光洽多谋,同样加以厚待。陈光洽即写信招降了吴秀琳及所辖三千余人,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
李愬为攻取吴元济老巢蔡州(今河南汝阳),向吴秀琳问计。吴秀琳认为要攻取蔡州,一定要除掉吴元济的得力干将李祐。李愬于是设计生擒了李祐,并免其一死,委任他为自己牙队的六院兵马使。李祐被李愬的信任与重用所感动,尽心尽力为夺取蔡州出谋划策。
李祐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边境上,守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可以抓住他的空隙,直取蔡州,出其不意,活捉吴元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李愬把这个计划秘密派人报告了亲自前来淮西督战的宰相裴度。裴度十分赞赏这个计划,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命令李祐、李忠义两员降将带领精兵三千为前锋,自己亲率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率三千人为后军。军队行动十分秘密,出发时除了李愬和李祐等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都不知道往哪里去。李愬只命令向东而行。
这一天,天气阴晦,风雪交加。唐军赶了六十里地,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驻守的淮西兵毫无防备,全歼了包括负责烽火报警的士卒在内的守军。李愬命令将士稍事休息,吃点干粮,并布置留下五百人切断桥梁,以防止洄曲方向的淮西军回救蔡州,另外留下五百人守城栅,防备朗山(今河南确山)方向的敌军。
一切安排妥当,李愬下令连夜继续进发。将领们向李愬请示往哪里去,李愬这才宣布:到蔡州城去,捉拿吴元济!将士们听了,大都惊慌失色。
此时,夜深天寒,大风夹着大雪,旌旗也被风撕裂了,沿途都可以看见冻死的士兵和马匹。从张柴村往东通往蔡州的路,是唐军从来没有走过的小道,人人都以为这一去必死无疑,但因为李愬宣布了严格的军纪,谁也不敢违抗军令。
半夜,雪越下越大,唐军踏着厚厚的积雪,强行军七十里,终于抵达了蔡州城边。正好城边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命令士兵打惊鹅鸭,把人马发出的响声掩盖过去。
自从吴元济的父亲吴少阳抵抗朝廷以来,官军已经有三十余年未到蔡州城下了。因此,蔡州城的戒备十分松懈,淮西军根本未作防范,李愬的军队已到了城下,守城的淮西士兵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吩咐士兵在城墙上凿了一排坎,他们身先士卒,带头踏着坎爬上了外城城头,士兵们也跟着爬了上去,杀死了正在呼呼大睡的淮西守门兵士,只留下了巡夜的,叫他们照样敲梆子打更,以免惊动城内的淮西军。接着,打开城门,让李愬大军入城。
大军到了内城,也照着外城的办法顺利地进了内城。内城的淮西军一点也没有发觉。
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渐渐停了。李愬率军已经挺进到了吴元济的外宅。这时,有淮西兵发现了唐军,急忙报告吴元济说:“吴大人,不好了,官军来了!”
吴元济这时还躺在床上没起来,笑着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一定是俘虏和犯人在闹事,等天亮了,把这些家伙全给杀了!”
刚说完,又有士兵气急败坏地冲进来报告说:“城已经被官军进占了!”
吴元济仍然漫不经心地说:“这大概是洄曲那边的守军派人来找我要寒衣吧!”
吴元济起了床,只听见牙城(唐代节度使住宅的内城)外传来李愬军中号令:“常侍传下命令。”接着又有成千上万的兵士呼应。吴元济这才害怕起来,说:“什么常侍能到这里来!”于是带了几个亲信兵士爬上牙城抗拒,企图等待洄曲的兵马前来救援。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对洄曲守将董质的家属给予优厚照顾,派董质的儿子前往招降,使洄曲兵马归降了朝廷。
第二天,李愬再次攻打牙城,放火烧了牙城南门。蔡州的百姓平时受够了吴元济的苦,争先恐后地扛着柴草来帮助唐军,射到城上的箭,就像刺猬毛那么多。到太阳下山的时候,牙城终于被攻破,走投无路的吴元济只好哀求投降了。
此战,李愬利用恶劣天候乘虚而入,出其不意直捣吴元济老巢,奇袭得胜。从此结束了淮西割据的局面,并影响了其他割据的藩镇先后归顺唐朝廷,使唐王朝又一度重归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