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20

第20章 胡人俑 有翼神兽 西王母图像的考察(1)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自古以来,由于以四川为中心的中国西南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它所留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神秘而遥远、充满着未知因素的一个封闭的世界。唐代诗人李白咏叹蜀道的这首千古名诗,是中原人士直到中古时期仍对此留有的深刻的记忆烙痕。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平原金沙等青铜时代遗址、成都市商业街战国大型船棺葬遗址的相继发现,展现给世人一种与传统的中原正统文化观迥然相异的考古文化面貌,一方面让人感叹其创造者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更加深了人们对这片土地上远古历史与文化所具神秘性的印象。

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如同今日之四川一样,在顽强保留其地域传统文化的同时,古代的四川也同样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尤其是秦汉以来,随着巴蜀地区在政治和文化上均被纳入中原文化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移民、国土开拓与治理等若干举措的实施,这个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在不断加速,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都留给人们大量线索可供梳理或者复原某些重要的历史片断。其中,在四川汉代墓葬中考古出现的胡人形象、有翼神兽、西王母像等图像资料,便是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批考古材料。

一胡人俑与入蜀胡人

关于西南地区考古出土的胡人俑及其胡汉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将在本书第九章中加以详论,这里主要结合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批胡人俑的情况,对胡人入蜀这一问题略加分析。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材料,四川地区出土的胡人形象几无例外都出现在东汉以后,兹仅列举数例如下:

1942年发现的彭山崖墓中出土有一尊摇钱树陶座,因座上有一尊佛的形象而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南京博物院:《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佛像的两侧各侍立一人,原来的观点多认为其为佛的二胁侍,后来有学者提出其并非菩萨像,而是“胡僧”或“胡人”的形象:“细审彭山陶座佛像左侧之人,似着僧衣,腰部束扎,右手扬起,似持莲花,左手曲擎至胸前,手掌心向上,光头,深目而高鼻,当为胡僧。右侧之人,戴胡帽,着翻领胡服,胡服下摆与膝平,下着裤。双臂的动作因系模制,已不能分辨,但胡帽与胡服的特征十分明显,当为胡人无疑。”(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笔者认为此说可从。此墓的时代定在东汉晚期。

此外,彭山崖墓的第550号崖墓中还出土有一件胡人吹笛俑(南京博物院:《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高27.9厘米,浅黄色泥质陶,模制而成。其造型为一男子跪坐吹笛,双眼深沉,鼻子高挺,颧骨隆起,头戴圆顶小帽,额处有檐,身着翻领胡服,内似穿有圆领直衿衫,腰间不束带(此件胡人俑也著录于曹者祉等编《中国古代俑》,页136-138,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年。)。此俑的年代为东汉。1981年,四川忠县涂井蜀汉时期的崖墓中出土了一批陶俑和钱树残段,也因钱树的树干上发现早期的佛像而引起关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文物》1985年7期。)。其中第5号墓前室中部左壁的龛内放置有陶屋模型,上面有“胡人吹箫”等人物活动的场景。胡人的形象为头戴尖顶胡帽,身穿窄袖胡袍,深目高鼻。1980年,四川广汉县出土一方东汉时期的“轺车”画像砖,车上的两位人物形象中一为车主人,高鼻大眼,有浓密的络腮胡须,可能为胡人的形象(转引自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一文中注37。),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此外,在与广汉相邻的新都县出土的东汉时代的画像砖中,有胡人骑吏的形象,他们头戴尖顶带沿的胡帽,身穿胡服,深目高鼻,髯髭怒张,成双结队,奔驰于道(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新都县发现一批画像砖》,《文物》1980年2期。)。除了这些直接的胡人形象之外,有学者还将乐山虎头湾第22号崖墓中发现的琵琶伎乐画像石刻以及彭山崖墓第951-2号墓墓门上所刻的交脚人与吹箫、抚琴伎乐并列的图像也认为系与胡人有关的间接材料,因为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释名?释乐器》),而“交脚形象为中亚游牧民族特有的姿态,它的出现也肯定与西域有关”(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吴焯先生提出的,参见其《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一文。后来罗世平先生在其《汉地早期佛像与胡人流寓地》一文中也援引此说,见《艺术史研究》第一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这些意见,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有关胡人形象在四川的出现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此外,在流散于海外的中国文物当中,也有大量四川地区的陶俑,其中包括一批胡人俑。如2001年,笔者也曾专门考察过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收集到的一批汉代陶俑,在这批收集品当中,也有几件属于具有典型的非汉民族形象的所谓“胡人俑”。

其中,一件为胡人持物俑,原编号H3-1。灰陶质,圆雕,高22厘米,最宽处16厘米。人物头戴尖顶胡帽,双目深陷,鼻梁高耸,颧骨凸出,口部以两条线状沟漕表示,其面部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胡人形象,深目高鼻,身穿长袍,蹲坐于地,袍下出露靴尖。双手环抱一高过头顶的柱状物体,物体顶部呈单锋刃的尖状,刃下有一圆形的盘状物体相接,其用途尚不明确,有待考证。原说明文字明确标记其为“四川出土的手抱十字架的胡人陶俑”,并将时代定为“东汉(公元23—220)”。除上述这件陶俑有明确说明文字记述其为“四川出土”外,还有两尊陶俑入藏时并无明确的出土地点记载,从其外形特征上看,也具有胡人俑的特点:

釉陶胡人持物俑,原编号为H2-2。褐红色釉陶质,高15厘米,最宽处9.5厘米,中空。此俑为红陶胎,外表施有一层褐红色薄釉,正面釉质保存较多,背面釉质已大部剥落。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汉代胡人特征,头戴尖顶胡帽,眼眶凸起与鼻梁骨相交呈一平面,双目深陷,鼻梁高耸,颧骨凸起,小口薄唇。身穿对襟式的袍服,蹲伏于地,两手环抱一上大下小的圆筒形柱状物,物体上部有圆形的孔,但并不向下贯通,其用途与定名均不明,有待考证。原说明文字将其年代定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与此件胡人俑原为同一组编号的,还有另一件釉陶俑,这件陶俑为裸体,双乳及肚脐均暴露无遗,一手上举至肩,一手下垂齐腹,但胡人的特征不明显,故在此略而不论。

绿釉胡人陶俑,原编号H2-3。陶质,表面施有绿釉,高17厘米,座宽7.5厘米。头戴平顶胡帽,帽顶有一道凸棱横贯顶部,似表示帽上的系带。人物眼眶深陷,眉骨凸起与鼻梁呈一平面,下唇以阴线刻出胡须,身穿宽袖长袍,双手环于胸前,手中执有一长条形棍状物,表情呆滞。原说明文字为“绿釉胡人陶俑”,时代定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此外,这批陶俑中还有一组釉陶舞俑,原编号H2-4,共由4尊裸体小陶像组成,陶质,表面施有褐色釉,每尊小像高11-14厘米。这组小陶像造型各异,似在表现一组舞蹈动作。兹分别重新编号之后描述如下:

H2-4-1:头梳双髻,身体向后仰倒,胸前有凸起的双乳,细腰丰臀,两腿之间有阴刻的外阴部,双手向外上、下张开,呈舞蹈状。高11厘米。

H2-4-2:乳房略凸起,腹部高耸,两腿之间有隐约可见的线刻外阴部。头部发髻扎成高耸的单髻向后翘起,双腿分开站立,两臂外张,身体略向前倾,面部稍显瘦长,显具女性特征。高14厘米。

H2-4-3:光头,脸稍瘦长,双手平张向外,两腿朝外分开站立,胸部发达,两腿之间有男性生殖器。高13厘米。

H2-4-4:光头,脸部扁平,眉框向上凸起,颧骨高耸,小嘴薄唇,下颌略朝外翻。人物的双乳较为发达,腹部夸张地向外隆起,两手五指张开,手臂上、下挥舞呈舞蹈状。原说明文字标记其为“一组褐釉舞者陶俑”,记其年代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这组舞俑从面相上看,并不具有“胡人”的特征,但这种裸体舞蹈的出现,则可能与当时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关。

上述胡人俑当中,传为四川东汉出土的所谓“手抱十字架的胡人陶俑”定名显然不确,其手中所持之物绝非“十字架”(因“十字架”这一名称有着特定的宗教含义,应当严格加以界定。如称其为“似十字架形”尚可,但据笔者观察其形状也与此无关。),应如前述予以订正。但原说明文字对其时代与地域的断定,大体上可以成立。虽然古代四川地区与广义的“西方”(包括我国的西域以及中亚等地区)发生联系与交往的历史可能开始得较早,但胡人入蜀并给予当地人士以较深影响,使后者能按其所理解和认识的胡人形象来制作俑类,主要还是在东汉魏晋以后。

胡人俑在四川的出现,其前提条件应是胡人的入蜀与流寓。上述所列各项胡人形象的考古材料都足以说明,这些胡人绝非可以凭空想象塑造而出,只有在当地人亲眼目睹过胡人的真实形象并与之有过实际的接触之后,才有可能抓住其体质、面貌特征加以生动的表现。史载司马相如到巴蜀之后,曾檄告巴蜀民说“康居西域,重译纳贡,稽首来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明早在西汉时已有中原人士将有关西域胡人“康居”的消息传到了巴蜀,这远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但是,这还并不足以表明已有胡人进入到巴蜀地区。至西汉武帝遣张骞凿通西域之后,大批“胡人”通过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纷纷进入到中原地区这已是不争之事实。这些来华胡人的成分,一是西域各国送往汉帝国都城长安作为人质的“西域质子”,二是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节与商贾(林梅村:《西京新记》,收入《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页172—180,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后者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前者。

作为非统治中心的四川地区,胡人的入蜀显然更多与商业利益的驱动有关。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归来后便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见《史记?大宛列传》)。可见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大夏与蜀地之间已经有了民间的贸易往来,虽然是否当时已有大夏商人曾经来蜀还无直接的证据。

吴焯曾援引《隋书?何妥传》记何妥“西城(域)人也,父细胡,通商入蜀,遂家郫县”的一段文献,并联系《华阳国志?蜀志》郫县条下“冠冕大姓何、罗、郭氏”的记载,认为两者均指同一何氏而言。而何姓与罗姓都是胡姓,何妥一家入蜀即定居于此,当为依附本族人而居。而郫县何氏又有史载其为西汉成帝时司空何武之后,从而推测“胡人入蜀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后期”(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在他之前唐长孺先生也曾经推测“疑其地本多胡姓后裔,何妥一家定居此县,实是依附本族人。何细胡的活动时间与康僧先略同,并同为‘西州大贾’,昭武九姓商胡入蜀通商当然不始于此时,也不限于此二家,今举此二例只是说明南北朝时期西域与江南存在着贸易往来的迹象”(唐长孺:《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南朝间的陆道交通》,收入其文集《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至于昭武九姓商胡入蜀通商究竟始于何时,唐先生持审慎态度,并无定说。

蜀汉以降,有迹象表明胡人已与巴蜀有了直接的往来。史载三国时期诸葛亮于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举兵北伐时,“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共同参加了蜀国的军事行动。马雍先生认为文中所提到的“凉州诸国王”当指西域鄯善、于阗等国王而言,而“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则很可能就是当时侨居于阗、鄯善的中亚移民(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西域史地文物丛考》,页57,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此外,曹魏正始八年(247)蜀将姜维攻魏时,凉州“胡王”治无戴、白虎文等又派兵参加。其后治无戴等出兵围武威,兵败走,姜维出石营西迎治无戴、白虎文等至成都,将其安置于繁县(今新繁),可见蜀与凉州诸胡之间往来已十分频繁。这些胡人直接被安置于蜀地汉民族居住中心区,势必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影响。这虽然都是三国时期的史实,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形应当有所联系。

唐长孺先生也曾举出过两个稍晚一些的例证,对于我们认识东汉魏晋时期在蜀胡人的状况有所启发:据《高僧传?宋释慧睿传》载,晋末僧人慧睿在“蜀之西界”被人掠去,幸而遇见一批信佛的胡人商客才将其赎免。《南齐书?芮芮传》也记载,南齐建元柔然曾“献师(狮)子皮袴褶,皮如虎皮,色白毛短。时有贾胡在蜀见之,云‘此非师子皮,乃扶拔皮也’”。唐先生由此推测,“师子皮的真假是由在蜀的贾胡辨识的,大概在蜀地的西域商人并不罕见”(唐长孺:《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与南朝的陆路通道》,收入其文集《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页19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这个推论是完全能够成立的。既然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各种方式入蜀的胡兵、胡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结合前述四川地区发现的胡人俑实物来看,至少上溯到东汉时期,蜀地应当已有相当数量的胡人存在。

四川地区胡人俑出现的时间,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大体上也比较接近。从迄今为止已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除四川之外,山东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武昌、江苏南京、浙江绍兴等地的考古材料中也发现有较多的胡人图像。

同类推荐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热门推荐
  •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你想跳槽吗?你会跳槽吗?为什么有的人想了一辈子却一次没有跳成?为什么有的人跳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一次成功?为什么有的人越跳越高而有的人停滞不前甚至越跳越低?本书全面解密跳槽秘诀。北京姑娘苏美美大学毕业前夕选了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搭界的工作,之后又闪电般地离职。在父母的“逼迫”下,进入一家国企。终究无法忍受国企的体制,瞒着父母,再度离职。两次就业的失败使得苏美美开始反省,开始定位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历了DM时尚杂志主编、网站编辑、图书公司总编等职业,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从大公司跳到集团公司,从小职员跳到中层管理人员,先是自己跳,后来猎头公司请她跳,几经浮沉,一步一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国内顶尖级传媒公司BBR的金牌策划总监。
  • 嫁给二婚熟男:豪门暗香

    嫁给二婚熟男:豪门暗香

    请抽打我吧,为什么这么慢,为什么进展也这么慢...总有一些灰姑娘能博得王子的欢心,肖蒙却以为她并不是灰姑娘,而且他也不是王子,是国度里无情的国王。即使求婚和离婚那么快,蒋乔的名字依旧是陌生的。高傲到骄傲如同孔雀般的男人,眼神冰凉,言辞刻薄,嘲笑她的木讷和自卑,警告她不准靠近,然而内心渴望类似爱情的东西。他只愿索取,她只愿被爱。
  • 邪凤逆天:重生之驭妖皇后

    邪凤逆天:重生之驭妖皇后

    凤动九天,天下归一,得此女者,得天下!狗屁,姐上一世就被这所谓的符咒坑害不浅,真心所爱之人的欺骗、背叛,废掉后位,打入冷宫,腹中胎儿被其亲爹飞来一脚,胎死腹中。亲如手足的闺蜜竟是彻头彻尾的第三者,蛇蝎心肠,狠辣至极的将她做成人彘……“就凭你这么个孤魂也想重生?十殿炼狱你又能闯过几层?”“哈哈哈,十殿炼狱?不过是钩心、刮骨、焚舌、烫烬心肝,又有何惧?”终来看姐如何地狱重生,修炼驭妖狂人,人负我,我杀人,佛阻我,我弑佛……“练衣,为了我放下仇恨好吗?”“你不怕遭天谴?”“一世恩怨,一世错过,这一世,不,是生生世世我发誓再也不会让你溜走。”“既然,那么,好吧!姐答应收了你这个妖孽……”如果连上天也要阻挡我靠近你的脚步,那姐只好逆天而行……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所谓作家

    所谓作家

    ,显示出温和的幽默色彩;轻松好读。但又让人在笑过、叹过之后,这部小说讲的是一群作家、诗人、艺术家的故事,塑造了胡然、野风、徐晨、沈萍、小霞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成熟而独特,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1)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