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900000008

第8章 盛中寓衰(3)

肖湘泉(1904-1972),四川竹琴演员。四川开江县人。少年时就喜爱竹琴,19岁投师竹琴名家曾伯仁学艺,以演唱《三国演义》为主。上世纪30年代起,在开江、万县、涪陵、重庆一带茶馆中演出,蜚声川东。1952年,重庆市曲艺队成立,他即加入该队。擅演节目有《三顾茅庐》《水镜庄》《白帝托孤》《华容道》《月下盘貂》《单刀赴会》《哭桃园》《杀家告庙》《书房骂暠》《漂母饭信》《打猎汲水》等。他的唱腔善变口音而一人多角,模仿生、旦、净、末、丑皆惟妙惟肖,擅以声音变化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他的操琴技艺娴熟,一根竹筒一副简板,打尽风雷雨雪的变化、铁马金戈的场景以及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怀。1952年12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对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回国后,尝试演唱新竹琴节目,先后演唱过《小英雄牟元礼》《赶猪的人》等,热情歌颂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肖湘泉1970年因病退休,1972年逝世,终年68岁。

逯旭初(1909-1984),四川评书演员。重庆市合川县人。幼时曾读私塾。从小热爱评书,师承评书名家郭子泉,20岁登台献艺。长期演出于合川、北碚、重庆等地。四川评书有“清棚”、“雷棚”之分,前者重在文说,以清谈为主;后者重在武讲,以吼喊表演为重。逯旭初熔“清”、“雷”于一炉,自成一家。他声音清晰,表演细腻,尤其熟悉民间生活,精通四川方言,故其语言丰富,生活气息浓厚,并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他的评书路子宽广,擅长书目也较多:历史说部有《水浒传》《七国志》《三国演义》《岳飞传》;公案小说有《包公案》《彭公案》;武侠小说有《童林传》《三侠五义》《鹤惊昆仑》《铁骑银瓶》;神话小说有《济公传》《封神演义》《聊斋》等。

他于1961年参加重庆市曲艺团,一面将其以前书目择优进行加工整理继续讲说外,更积极拓展新书目。除陆续讲说了《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破晓记》《创业史》《**》《***之歌》《嘉陵怒涛》《弯柏树》《杀端方》《蒋介石的来龙去脉》等,还参与了将长篇小说《红岩》分段改编为评书的工作。他讲说的《许云峰》《**》《双枪老太婆》和《大石桥头》等篇,均独立成章,思想性、艺术性较强,并具浓郁的乡土特色。

逯旭初最具代表性的长篇说书当首推《王三槐反达州》。该书是他从业师郭子泉门下承继来的长篇条书《得胜图》,经他进行整理、加工,以新的观点突出其人民性,把曾经震撼川北的农民起义领袖王三槐及其斗争故事,讲说得有声有色,使人百听不厌而脍炙人口。他的艺术经验是:细节真实,以情动人,说尽人情便是仙。

1982年退休后,逯旭初在病榻上还口述了全部《王三槐反达州》,由王正平录音整理,为四川评书保存了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两年后,他病逝于重庆,终年75岁。

邓梓乔(1911-1971),四川竹琴演员。重庆市璧山县人。少年时起,自学竹琴演唱。15岁拜师邓昭然,勤学苦练,技艺日增,青年时即已成名。后迁居江北城,长年在市区杨柳街茶社、夫子池茶社、友江茶社、灯笼巷茶社及江北茶社坐馆,并与吴金安、吴玉堂、黄荣丰、周玉龙、陈松林等同堂共馆,听众多为新闻界、文化界、金融界、知识界人士,川剧名家张德成、贾培之、周裕祥、喻绍武等常往书馆观赏其演唱。

邓梓乔善于在竹琴的打击技法上模仿川剧鼓点的声响,用以表现两军对垒时的刀、枪、剑、戟等兵器的撞击声,战马的嘶鸣声和疾奔的马蹄声,以及狂风怒吼、电闪雷鸣等。

他在竹琴的唱腔上,糅进了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及川剧唱腔的一些声腔韵律,于“一人诸角”的表演中将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角色区分得清楚而适当,如生角唱中和调,旦角唱四平调,老生唱耒阳调,以腔传情,以情叙人,并擅长鼻腔共鸣的花脸腔,以刻画英雄豪杰。他一生擅唱的曲目甚多,大部的有《红袍记》《青袍记》《绣襦记》《三元记》《琵琶记》《铡美案》《清风亭》等十余部及小段五六十折。其代表曲目有《三战吕布》《楚道还姬》《活捉三郎》《花子骂相》《伯牙碎琴》《关公挑袍》等。

陈琼瑞(1918-1982),女,四川清音演员。重庆市人。七岁随父陈占云(重庆市清音歌曲改进会发起人并任首届会长)学艺。后拜师李福祥、易伯尧及文三、文四,并向著名琵琶师学习唱腔和琵琶,之后便在书场茶楼崭露头角,驰名于重庆、涪陵、丰都、万县、泸州、宜宾、乐山等地。1952年曾参加重庆曲艺队演出,1959年参加重庆市市中区曲艺团。她功底深厚,能弹善唱,且嗓音高亢明亮,吐字清晰,演唱路子宽,尤其擅长大调曲目,一人担任多角,男腔、女腔交替咏唱,绘声绘色,应付自如。其男腔刚劲浑厚,潇洒豪放;女腔柔中带刚,委婉清丽。其拿手段子有《月下盘貂》《关公挑袍》《伯喈思乡》《昭君和番》《贵妃游园》《陈姑赶潘》等。

陈琼瑞热爱曲艺事业,关心青年演员成长,教学严格认真,桃李遍及川中各地,并热心传统曲目的发掘整理,曾留下清音联曲体套曲近六十段、单曲二十余段,已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分会和重庆曲艺家协会于1983年编印为《陈琼瑞清音唱腔选》(内部资料)存世。

1982年,陈琼瑞病逝于重庆,终年64岁。

何克纯(1921-1980),四川荷叶演员。又名何天知。重庆市潼南县人。居家涪江河畔,自幼喜听船工号子,曾向船工陈益辉学领唱。民国二十三年,他随父漂泊来渝谋生。他常在茶馆书场中以随口说唱的方式,叫卖香烟瓜子,为评书艺人屈燕平赏识。15岁拜屈燕平的门生雷昌明为师,学说评书。由于他有领唱船工号子的基础,又吸收川剧高腔的一些唱法,用四川荷叶的形式演唱评书故事,加之嗓音明亮,吐字清楚,韵味浓郁,表情生动,被广大听众誉为“荷叶大仙”。

新中国成立后,何克纯参加了合川县曲艺队。1953年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他演唱的四川荷叶《小菜打仗》获优秀曲目奖;次年调入西南人民广播电台曲艺队演唱荷叶,兼唱金钱板。后随队先后并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曲艺队、四川省歌舞团曲艺队、四川省曲艺团。1958年四川省第一届曲艺会演,他演唱的《一个奇怪的贫农》获优秀表演奖;同年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汇报演出团赴“南方片”巡回演出,获得好评。他擅唱的荷叶段子,有短篇、中篇、长篇,语言极富四川民间特色,其中为西南区、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的曲目达三十余段。代表曲目有《小菜打仗》《武松上路》《十字坡》《鲁达除霸》《一个奇怪的贫农》《双枪老太婆》等。

§§§第二节 萧条市井说艰难

因篇幅所限,在上节里只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曲艺界十余位领军人物作了一个十分简要的介绍。在当时,曾为四川曲艺发展传承作出不同贡献的当然不止上述几位。如被誉为“武状元”的评书艺人戴全儒、四川扬琴花腔开派人叶南章、享有“赛德才”美誉的刘松柏以及洪凤慈、张大章等,在四川清音则有被称为“锦城歌后”的黄德君以及更早的蔡文芸、表嫂(姓名不详)等人。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则有文三、文四、孙琼芳(清音),徐重山(竹琴),陈梓贤、周尔康(评书)等以及各地市为数不少的、在当地影响不小的曲艺艺人,是他们共同撑起了四川曲艺的“大厦”。此外尚有“谐剧”创始人王永梭,“四川方言相声”第一人吴遐林等,因后面有专门章节介绍,此处就不一一描述了。

在当时,四川曲艺乃是普通百姓的主要文化娱乐生活。邢棻的《锦城竹枝词》中说:“胡琴听罢又洋琴,满日生朝客满厅。把戏相声都觉厌,差强人意是三星。”“萧条市井上灯初,取次停门顾客疏。生意数他茶馆好,满堂人听说评书。” 可见人们对“曲艺”是何等的喜爱,对它的娱乐功能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说曲艺艺术“是因为能利用巧妙的词令,婉转的喉咙和玲珑的表情,使沉闷委靡的社会露丝微笑。经听众的视觉和听觉上着一种愉快,换句话说使民众在苦闷的生活里,精神上得到一种艺术的灌溉,未始非他们的功绩。” 即如此,亦好景不长。到三四十年代后期,由于国民党当局热衷打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致使通货膨胀,货价腾飞,民不聊生,作为国统区的四川更是“重灾区”。

飞涨的物价,层出不穷的税捐,像大山一样压在穷苦百姓的头上。时人朱璧英《凫城米贵竹枝词》这样写道:“无端米价倏增高,日日飞腾似怒涛。忍见流离饥馑象,嗷嗷鸿雁泽中号。”“惊闻贫妇断炊烟,无粒声声苦怨天。三十余元沽石米,何人不叹命悬悬。” 加上不法奸商囤积居奇,肆意抬价,到处是一片“积得仓箱千百满,一家饱暖万家饥”的凄凉景象。 普通百姓都已陷入“一家饱暖万家饥”的境况,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间曲艺艺人的情况就更为糟糕。

1944年1月24日的《川中晨报》刊发了特约记者锦声的一篇文章——《成都闲话:弃婴·歌女》,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曲艺艺人的悲惨生活。

“前夜,余心绪不宁,于八钟左右即行睡去,刚入梦时,忽闻隔室有女子哀告之声,频呼:‘大人,尚有支销。’复有叱厉声:‘报支销上来。’继以一段支销唱词,歌喉婉转,杂以三弦弹奏,尤觉凄恻动人,乃悉系歌女清唱《大審玉堂春》小曲,高歌约五出始告结束。于是,呼声四起,有谓:打折扣,大家打折扣,每则该五十元;有谓:我们有的是钱,再来一则。笑声大作。即有人作哀求口吻云:‘先生,欢迎你们一则,不要钱,请不要打折扣,帮帮忙。’即闻:‘八月十五桂花香……’移时,致欢迎词毕,忽闻有老者谓:‘先生,快点给钱与她,已经三更天了,她的家远,家里有两个孩子在等她回去。’‘你有孩子吗?’‘是的,还有一个妈妈。’‘你男子呢?’‘他出川去了,没有消息。’至此隔室顿转沉默,旋有人谓:‘多给她两百元。’一阵楼梯声响,遂告闭幕。以是,余竟通宵未能成寝,殊以为苦。”

这里记录的虽是一个个案,但确是当时广大曲艺艺人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现今健在的八十余岁高龄清音琴师、四川省曲艺团退休艺人王华德老先生就曾多次心有余悸地讲过,上世纪40年代初,他同李月秋、黄德君等四五人在唐家寺(今青白江弥牟镇)一茶馆卖唱时,有当地地痞多人,点了数段,听完后却不愿给钱,还恶语相向。王华德见事不妙,连忙带着数人逃离茶馆,否则等候他们的必将是一顿拳脚。像这种辛苦演唱完毕却收不到钱的事,绝非个别,可说比比皆是。如1947年11月8日的《建国日报·自贡圈内》即有如下一段文字:“普鲁书场自开始以来,连日俱告客满,不过据个中人谈,‘黄鱼’太多,老板不胜‘麻烦’之至。”所谓“黄鱼”者即是听曲不给钱的人。

1949年7月10日的《川中晨报·自贡点滴》也刊文说:“昨日滨江路槐荫茶馆内,两个卖技者大施本领,其中尤以口技为佳,颇得观众青睐,但要钱时候,却一文钱都拿不着,有些竟以白眼待之。”旧社会对民间艺人极度的歧视,如当时的李月秋在成都甚至川内均颇有名声,但却遭到不少的攻击。说什么“成都周璇李月秋,嗓子的确不坏,可惜所唱的总不外乎是一些令人肉麻的淫秽词调。如果这也算是‘天才’,那这种天才我们是实在有些不敢领教”(1947年6月20日《民风日报·锦城拾零》)。如果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倒也没啥,但当时政府部门却颁发了不少极不合理的若干“禁令”。如成都市警察局规定:卖唱的白天不准进城。自贡市警察局第0184号训令称:“本市茶馆内常有各种诲淫小调,伤风败俗……应予取缔。”并令“各茶馆主人具结遵守”!四川各地均有类似的“禁令”发出,稍一不慎即会遭到处罚或被驱逐。如1936年4月5日,成都青羊宫花会管理处即有如下牌告:“商民刁坤山前以雅唱川戏大调报请开幕,并声明曾经警备部指挥处批准……经过处查,该民蒙报批准,已属不合,后敢擅自开演,实属藐玩已极。本应严处,故念无知,免予置议,仰即尅日迁移出场为要,合行牌俾众周知,此告。”牌中之刁坤山即当时成都著名的清音班社“刁家班”的班主,原成都市西城区曲艺队清音老艺人刁吉安之父,就这样被赶出了花会会场。上述种种即可见当时广大曲艺艺人生存环境之险恶,甚至他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据崇庆州(今崇州市)已故清音老艺人陈子杨回忆称:引领李月秋走上艺术之路的蒲光明,约于1948年或1949年冬天因贫病交加,死在崇庆州城外桥下,无人问津,后经当地一些好心人出面,将其草草安葬。

另据自贡市曲艺团老艺人胡子成(已故)1985年回忆,约于民国二十三年左右,泸州杨大嫂(杨秀清,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泸州市曲艺团,已故)带一海湖班在自贡王家塘盐店街茶馆演唱卖艺,由于当地地痞及国民党驻军的扰乱,班子被拖垮,许多姑娘被拐走。其中一个叫玉容的姑娘唱得最好,也最漂亮,被染上鸦片烟,后来被整死在五星店栅子口上,一丝不挂,惨不忍睹。最后还是当地几个玩友出钱买了副板子(简易棺木)安葬。

在旧社会,绝大多数曲艺艺人就这样在凄风苦雨中艰难度日,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作场度曲难得一夕温饱,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艺术的创造。四川曲艺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当然谈不上有什么进步与发展。但通过广大艺人的苦苦挣扎,能将四川曲艺的众多曲种、众多曲目保留下来,已属难能可贵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

同类推荐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热门推荐
  • 溺宠吾家小妻

    溺宠吾家小妻

    推荐梧桐新文《未来之系统喊我去种药》,傲娇系统带你在线种药,吃遍各类药膳,嫁给大美男,走上人生巅峰。 本文纯属宠文,无宫斗。清爽。本文慢热。身为一穿越女,风兮兮从小就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不想被当成妖孽被道士给收拾掉。从小五个哥哥就对自己极端的宠溺,长大了又有了夫君对自己百依百顺。风兮兮在古代的生活可谓是风生水起。精彩片段一:风兮兮一一看过自己的哥哥,然后有扫视了他们给自己带的东西,实在是有些无语,她是来上学的,不是来郊游的啊。但心里却很开心。精彩片段二:““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因为我想对你好。”“如果我闯祸了,你会不会骂我、打我呢?”“你是我的宝贝,怎么舍得骂你、打你。况且你闯祸了我帮你兜着。你想怎么闯祸都行。”风兮兮无语,宠溺也太过分了吧,都无法无天了。幸亏姐是穿越过来的。
  • 假爱真做

    假爱真做

    她叫傅染,他叫明成佑。傅染不知,爱情是债,有借必有还。那个名字使得她前半生错了位,竟还要颠覆她的下半辈子。
  • 思慕无期

    思慕无期

    少年彼时,一场荒诞不羁的误会,让深爱的两人形成五年的时差,五年后,夏凉凉重遇已成巨星的陆亚卓,情深,缘在,让两人重归于好,而那段被埋藏了十几年的秘密也冲出了黑暗的牢笼,毁灭了丁深深身边最亲近的人,母亲跳楼身亡,她怀疑了他,面对她的质疑,他颔首承认并用世界上最憋足的借口让她离开,但这次的分离,不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却是一生一世。
  • 飞花

    飞花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惹爱生非

    惹爱生非

    苏苡作为一名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救下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谁知却因此被他禁锢在身边整整四年。后来——苏苡:段轻鸿,我跟你赌这一场,赢了你就让我走。小段冷笑:不,你赢了我把命给你,否则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天涯海角我也追你回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剑碎苍天

    剑碎苍天

    将夏,受尽世人冷眼,鄙夷的小混混。无意受到天机门掌门青云子临终所托,从此一生的命运发生改变。我命由我不由天,杀尽天下负我之徒。得神兵,练神功,还要追天下最漂亮的女孩。谁说癞蛤蟆不能吃天鹅肉,年少骨气,穷尽我一生的力量,也要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踩在脚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携爱侣之手远走天涯,持手中长剑踏遍天下。
  • 变革

    变革

    "小说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回水坨为代表的我国农村社会,是如何在基层干部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以及如何创办乡镇企业、走上致富的道路的。小说重点描写了以赵志清、赵志明、陈长生、杨永志等为代表的党的各级农村基层干部敢于开拓的精神,敢于发展的精神,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赞扬了他们冲破“左”的思想桎梏,率先在农村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崭新农村的感人事迹。
  • 名门贵女不好惹

    名门贵女不好惹

    "穿越为世家旁支嫡女,乃家族掌上明珠。彪悍伯母当家,富二代盐商娘亲掌权,本家又如何?银子砸翻你们!小妾姨娘白莲花,敢欺我、辱我、笑我,立马打你、抽你、踩死你!皇裔贵公子了不起?本小姐很忙,排队等着挑!作为彪悍穿越女一枚,徐明菲觉得做个嫡女米虫最幸福;不过先得收拾了这个腹黑妖孽的世子再说!"
  •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不可否认,在人格修养、商业道德、管理模式、决策定位、合作共赢等许多方面,中国企业家都还很不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硬伤”并非不可挽救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成功企业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国化”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一书,正是荟萃了这些方面的精华,为迷茫失措中的中国创业者准备了对症下药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