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400000003

第3章 汉赋概述(3)

由于长期战乱,东汉初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后汉书·郡国志》。“边陲萧条,靡有孑遗”。《后汉书·光武帝纪》。从光武帝(25—57)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到明帝(58—75)之时,残败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明帝、章帝(76—88)两朝,虽然大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已经开始,但朝廷对诸侯王、大臣、外戚的权力都有严格的限制与防范,朝政清明,社会安定。首先揭开东汉赋的创作之页的,是班彪。他于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自长安往凉州(今甘肃武威)避难,因路途所见,触景生情,在安定(当时治高平,即今宁夏固原)成《北征赋》。虽未能直接描写民生疮痍,但作者“遭世之颠覆”,“罹填塞之厄灾”的悲伤感叹,充溢于字里行间。

与班彪同时的赋作家有崔篆、杜笃、冯衍。崔篆的《慰志赋》表现了改朝换代之后文人在出处去就上的为难和内心痛苦。名曰“慰志”,即言其在出处方面心有歉疚,一直折磨着自己,故述之以自慰。整个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都是权柄与刀枪说了算,文人只是依附于这个或那个政权,既不具备从历史、社会的发展确认是非、决定去就的能力,又受传统君臣大义一类观念的影响太深,所以在易代之际不是一头撞死在“忠”字上,便是留下永久的不平与悔恨。崔篆《慰志赋》是第一篇表现这种心理的文学作品。此后如庾信、颜之推等直至明清之际的侯朝宗、钱谦益等,其作品表现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冯衍因为开始事非其人,归降刘秀后未得重用,在纷杂的人事关系中受到排挤,作为一名颇具政治见解的人物,居家无用,于建武末年作《显志赋》以抒怀。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冯曲阳集题辞》谓:“敬通诸文,直达所怀,至今读之尚想其扬眉抵几、呼天饮酒。诚哉,马迁、杨恽之徒也!”此虽主要就其奏、笺而言,而用于评价其赋,也大体相合。

杜笃的《论都赋》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政治决策方面的意见,所以后来东汉定都洛阳之后便有一些赋家以洛阳为题材大写京苑之壮丽宏伟,并且以西京长安为陪衬,聚讼不休,形成了东汉文学创作上的一桩公案。但不论怎样,这篇赋表现了一定的见解,有着充实的内容,从空间、时间方面都体现了较为宽阔的视野,作品语言流畅,气势充沛,既带有排偶铺张的特色,又近于口语,显出一种清新平易的风格。这篇作品对唐宋以后的文赋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如梁竦的《悼骚赋》,班彪的《览海赋》《冀州赋》,冯衍的《杨节赋》,杜笃的《首阳山赋》《书赋》《祓禊赋》等,从题目即可看出,山海州邑、历史传说、民俗风物以至文化用品,都在题材范围之内,而伤离感乱及适应世变,是其基本主题。即如《书赋》,乃是一首描写古代书籍装帧的赋作,言其外形“载方巨而履规,加文藻之修饰”,同时借以言做人:“能屈伸以和礼,体清净而坐立。承尊者之至意,惟高下而消息。虽转旋而屈挠,时倾斜而反侧”,表现出在一个动荡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文士的心态。

继之而起的班固、傅毅、崔骃、班昭等,主要生活在明帝、章帝时代。傅毅《洛都赋》、班固的《两都赋》是针对杜笃的《论都赋》,对朝廷决策的注解,故《文选》李善注在《两都赋》题下注云:“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阳,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阳,故上此词以谏,和帝大悦。”《两都赋》创作上表现了一定的创造性。其结构学《子虚》《上林》,两篇既可独立成篇,又有联系,合在一起才完整地表现了主题。但因为有针对性,故题材都不限于田猎,有同傅毅《洛阳赋》一比高低的意思。参赵逵夫《〈两都赋〉的创作背景、体制及影响》,《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这两篇赋描写上既能放眼纵观京都的地理位置、山川形胜,也有层次地逐步集中到京城的宫苑建筑、文物制度上;而具体描写中又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作细致刻画。在上下两部分的对比描写中,既表现了东都的壮美宏丽,又贯穿了崇尚节俭的思想,措辞颇有分寸。语言上,一洗两汉骋辞大赋铺排虚夸的风气,能在骈丽排偶之中,体现出跌宕疾徐的节奏。这些都反映出主要表现京都景象、帝王声威的骋辞大赋,也由放手虚夸、追求声势、表现一种精神转向实证地描述和历史地、科学地评判。因而,作品的认识价值便大大增强。《两都赋》作为东汉王朝建国初期的巨制,也应看作是汉代骋辞大赋的代表作之一。属于这个方面的作品,还有傅毅的《反都赋》(存残句),崔骃的《反都赋》《大将军临洛观赋》《大将军西征赋》(均残)。这也反映了东汉鼎盛时期赋在创作题材上的一种倾向。

作为铺叙与抒情相结合的咏物小赋,同样被大部分作者所喜爱。今所知以傅毅所写为最多,有《琴赋》《扇赋》《神雀赋》。此外王充有《果赋》,班固有《竹扇赋》《白绮扇赋》、班昭有《针缕赋》。但除《竹扇赋》与《针缕赋》之外,其他的均已散佚、残缺。由班昭《大雀赋序》来看,这些作品中有的是受命为之,同后代的应制诗相类,难以真正做到托物寄意,言所欲言。唯班昭《针缕赋》借物明志,言简意赅;班固《竹扇赋》为七言诗形式,在诗赋发展史上是值得注意的作品。这两篇赋也都很短。

从艺术方面来看,还有两篇值得注意的作品。一是傅毅的《舞赋》。由舞蹈场面到舞者的服饰、外貌,唱歌的情态、舞姿都作了细致的刻画。特别关于舞蹈动作的描绘,生动而传神,曹植的《洛神赋》对洛神情态的描述显然受其影响。另一篇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崔骃的《博徒论》,同王褒的《四子讲德论》一样,名为“论”而实为赋,由其语言风格看,应属俗赋。如其中写农夫:“子触热耕芸(耘),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谓子草木,支体屈伸;谓子禽兽,形容似人。”反映了农民当牛做马的生活境况。这与俗赋多借诙谐以抒困苦或行讽刺之实的情形一致。又其文字生动简练,夸张中带有幽默。可惜已经残缺。

从东汉初年至明、章朝的赋作承西汉末期的风气,摹拟的现象比较明显,并且在赋的体式演变中,留下了印记。对《答客难》的摹拟起于扬雄,而对枚乘《七发》的摹拟起于傅毅。傅毅作《七激》依瓢画葫芦,即使有新意,也给人以东施效颦之感。然而其后崔骃作《七依》,刘广世作《七兴》,李尤作《七款》,张衡作《七辩》,崔瑗作《七苏》,马融作《七厉》、崔琦作《七蠲》,刘梁作《七举》,桓麟作《七说》,桓彬作《七设》,郦炎作《七平》,皆踵而效之,乐此不疲。

但总体来看,东汉初赋创作上题材更广,抒情性更强,而且抒怀之作多贴近现实,表现也细致而深刻;语言重写实而少虚夸,带有明显的骈俪倾向。应该说,东汉初期的赋作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的,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东汉中期的赋作者有贾逵、黄香、李尤、苏顺、葛龚、刘陶、张衡、崔瑗、马融及王逸、王延寿父子等。当时即所谓“天下承平日久,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时政渐损,权移于下”,《后汉书·张衡传》。宦官外戚争夺权柄,加上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东汉王朝已见衰微之势。张衡作《二京赋》,一则想要超过班固的《两都赋》,以显示他的学问与才华,二则寄托讽谏之意。事实上不少方面有独到之处,因而也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二京赋》所写规模更大,篇幅也更长,揭露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为班固所不及。作者的目光注意到社会下层的三教九流,是历来骋辞大赋的视线所未到之处。民间的百戏艺术,本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与朝廷庄严肃穆的仪典为异类,而作者竟加以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民俗画面。这些都反映了骋辞大赋视角的转移,相当程度上违背了骋辞大赋歌功颂德、劝百讽一的创作命意之旨。东汉中期赋作中,题材内容与之稍近的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这篇赋虽然是写宫殿,但用了“述行赋”的写法,随作者观览的路线,据作者眼中所见,从外到里,从大到细,依次展示,一改此前宫苑大赋纯客观地铺排,不见作者影子的写法。这对后来的游记文有一定的影响。张衡的《羽猎赋》、马融的《梁将军西第赋》、黄香的《天子冠赋》、李尤的《辟雍赋》均散佚残缺,可以不论。张衡又有《南都赋》,当为早期表现对家乡热爱之情的作品。李尤的《函谷关赋》继班固的《终南山赋》而写关山形胜,从题材上说,也有所转变。黄香的《九成宫赋》虽然想象奇谲,也善于炼字,末尾颇有气势,然而题涉于谶纬,带有东汉意识形态的特色。以描写京都、宫苑、游猎为主的京都大赋,形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题材上摆脱了以帝王为中心组织材料的状况,描写上也由虚夸进一步转向写实,转向表现作者的直观的感受。

东汉中期咏物赋比较多,但大多散佚。从今天所存的篇目来看,题材范围也很广。马融有《长笛赋》《围棋赋》《樗蒲赋》《琴赋》。其《长笛赋》自言“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仲武箫、琴、笙颂”,唯笛无之,故聊赋以备数。此赋虽摹拟前人,但语言上有突出的特色:整齐之中有所交错,几种句式并用。特别是有的段落每句以“也”字煞尾,将经师的训诂句式用于赋中,反而增加了抒情的意味,显得简洁而活泼。其《围棋赋》写下棋看子之法,以军阵为喻,而又往往借以言人事世道,意在言外,也是别具一格。著名的楚辞学者王逸的《机赋》咏织机,描写织机的结构情况。《西京杂记》卷一载汉昭帝之时巨鹿陈宝光之妻能织蒲桃锦、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王逸《机赋》同《西京杂记》此条同为我国纺织史上的重要文献。

这一阶段赋的创作在表现形式上有些新的探索。其中张衡之作较为突出。张衡的《髑髅赋》由《庄子·至乐》中一段化出,表现了作者对于政治的强烈反感与厌倦,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张衡又有《冢赋》,写贵族经营陵墓的情形,描写了墓圹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张衡的《归田赋》实开汉代抒情小赋的先河,也以短小、清新和浓郁的抒情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总的说来,东汉中期的赋家同西汉末、东汉初期的一样,在摹拟的创作意识的笼罩下,尽量作创造的努力,有的作者也能跳出于藩篱之外(如王延寿)。张衡是最好摹拟的,但无论在题材上还是构思上也都有所探索与开拓。此时的骋辞大赋也基本上摒弃了以类堆砌、夸张失实的作风,描写一求合于实际,二求能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做到材料真实与艺术剪裁的统一。《后汉书·张衡传》言张衡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应不只是说苦思文字、锻炼词语,而主要在于考求故实,希望能真实展现其种种景致。京都大赋在东汉甚至至魏晋以后社会较安定的情况下仍有人写,也有人愿读,以至于因抄录者众而“洛阳纸贵”,原因就在于它们翔实可信,有“京都导游手册”或“京都形胜说明”的作用,欲访其地者可按图访古,不能至者借以了解,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它的功能。

东汉末年先是宦官外戚争夺权柄,轮流把持朝政,后来是宦官专权,同一些士族出身的官僚形成尖锐对立。由于宦官们缺乏最起码的统治经验,而又贪婪、凶狠,一般士人很自然地拥护较开明而且一定程度上能遏制和打击宦官势力的正直官僚。由此而引起朝廷两次大兴刑狱,禁锢党人。社会各方面矛盾极端尖锐化。与这种情况相应,汉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同类推荐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热门推荐
  • 异世称霸:呆萌王爷妖娆妃

    异世称霸:呆萌王爷妖娆妃

    一朝穿越,从对异世界的一无所知,到称霸异世界的商业王国。此间,再顺带拐个呆萌王爷玩玩,那感觉,一定不错!虾米?你这家伙想干什么?帮我穿衣服?啥?碰了下嘴就脸红成了苹果样?原来是个纸老虎呀!没关系,我来教你亲亲~~虾米?要姐负责?好吧,我不介意多个王爷做压寨相公。乖,别不好意思。我会好好疼你的哦。虾米?stop!站住!不准逃~~
  • 双重心跳恋爱曲

    双重心跳恋爱曲

    从狮子座来到地球的少王金狮占据了帝辕熙的身体,令帝辕熙的女朋友唐羽纱心生疑惑。她不明白帝辕熙的性格为什么会大变,所以便暗下决心要想办法让从前的帝辕熙回来。可是,当一个叫做萧香的女孩走进他们时,唐羽纱心里所有的血液都奔腾了,她内心不停地呐喊着:“她不认识她!为什么她却认识帝辕熙?为什么她和帝辕熙的感情还那么的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才萌宝:给娘亲找个相公

    天才萌宝:给娘亲找个相公

    魂穿异世,还带着两个小包子,该死的连孩子的爹是谁都不知道。没男人,她一样活的潇洒,带着一对极品儿女敛进天下钱财,男人永远没有银子来的实在。洛宝儿:“娘亲我今天打劫了一个美男,让他给你当相公怎么样?”娘亲:“……”洛宝儿:“娘亲那个叔叔好有钱,你不是喜欢土豪吗?”娘亲:“废话,谁会嫌钱多,土豪也要有本事,万一被他败光了怎么办?”洛巧儿:“娘亲我可以养着他,只要长得帅就行了。”诙谐幽默,极品爽文非雨群号:488079371,新浪微博:云起-莫非雨,欢迎亲们加入
  • 呆冷世子的爱妃

    呆冷世子的爱妃

    身为侯府千金,本该金尊玉贵,她却命犯孤煞克死爹娘而遭忌讳,自幼被送离侯府寄居在外祖檐下,饱受欺凌,终“失足”落水一命呜呼,享年六岁。再醒来,怯懦的小可怜敛起满目凛冽,只唇角含笑,清雅如莲,转瞬间却又肆意、狂妄、下手狠辣,翻脸就跟那翻书似的。正是最最风生水起、生活惬意的时候,却忽有京城来人说要…接她回府?回就回吧,可这是从哪里冒出一个美得天怒人怨却又冷又呆又不解风情的男人?竟敢说要…娶她?次奥!你谁啊?我认识你吗?你说什么?十年前就认识了?她曾救他一命?她也早已经收了他的定情信物?大小姐将记忆翻了翻之后,浑身都黑透了。你妹!※※※※※※※※※※据说这是片段君:“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她淡定不再,一脸扭曲。他目光幽幽的看着她,似乎对她如此剧烈的反应有些不能理解。唔…难道是他说得不够清楚?“娶你!”她的表情进一步扭曲,尽管他这一副呆呆的模样让她觉得有那么点可爱,所谓呆到深处自然萌,但这绝不能成为叫她退让的理由!“不可能!”他轻蹙眉,越发的不能理解,“为何?”“为何?!那你又为何莫名其妙的说要娶我?”“你救了我。”“所以?”“以身相许!”“…滚!”※※※※※※宝贝开新文了,都赶紧的支持啊,点一点叫“收藏”的那个妞,么么哒!另:本文一对一,男女主都是冰清玉洁的好孩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妾出自魔门

    妾出自魔门

    妖女出山,毒手遮天,魔魅天下——学成下山的第一天,堂堂将军府唯一的嫡女就被自家老爹以报恩之名塞进一顶小轿抬进了恩人家的偏门,做冲喜新娘,而且还是妾!原因就是那位丑名远扬、克死好几个未婚妻的大哥不愿娶妻?这到底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在开玩笑呢?原本是看在可以有一个方便伪装的身份好完成魔门任务才嫁过来,可瞧瞧她都遇见了什么?后院的阴谋诡计,到处的栽赃陷害,还有国仇家恨混杂其中……老爹呀,您这是报恩还是报仇呢?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事,害她忍不住想出手了可怎么办?害她想将这滩浑水搅得更乱怎么办?
  • 用脑打球

    用脑打球

    狐狸开了一个新马甲,发了一本新书《红色大导演》,还望各位能支持则个,多谢了。
  • 命定

    命定

    《命定》描写的是藏族军人参加远征军,与汉族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充满浓郁的康巴风情和藏传佛教习俗的背景之下,两个康巴汉子在命运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了抗战前线。这两个令人赞叹的康巴汉子,用自己朴实平凡的行为,告知了世人关于信仰、生命、爱情、友情、亲情的真谛所在。
  • 两汉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两汉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两汉演义》所讲述的是在古代两汉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