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8

第8章 行由品第一(5)

经文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慧明①,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躁,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慧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遂出,坐盘石上。慧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②,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③?”慧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④,还更有密意否?”慧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慧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慧明师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慧明今后向甚处去?”慧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⑤。”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陡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慧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注释

①慧明:亦作惠明。生卒年不详。鄱阳(江西)人。俗姓陈,为陈宣帝之孙。曾受四品将军爵,隶署诸卫,故有将军之号。幼年于永昌寺出家,于高宗之世,投黄梅山五祖弘忍,初无证悟,后闻六祖慧能得五祖衣钵,乃蹑迹急追,而于大庾岭会之,承六祖慧能之开示,遂得彻悟本源,故改名道名,并拜留六祖座下三年,其后居于袁州蒙山,聚徒习禅,大宣慧能之旨。②正与么时:与么,犹言怎么样。正与么时,即正在这么样的时候。③本来面目: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又作本地风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即自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本具之心性。与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意义相同。④密语密意:密语指佛陀真实、秘密之言语与教示。佛真意自表面之理解而言,是隐藏的,称为密意。⑤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即袁州府;逢袁则止是说到袁州的地方就可停止下来。蒙即袁州蒙山;遇蒙则居是说到蒙山的地方就可安住下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暗示惠明今后的弘化区范围在江西境内。提示对慧明说法,只教证取无念心。不思善、不思恶、制心一处而无妄念即是还其本来面目,即是见了性也。

经文

慧能后至曹溪①,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②。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注释

①曹溪:位于韶州(今广东曲江县东南)之河,发源于狗耳岭,西流与溱水合,以经曹侯冢故,又称曹侯溪。梁天监元年(502)天竺婆罗门三藏智药到曹溪口,饮其水而知源为圣地,乃劝村人建寺,复因其地似西国之宝林山,故称宝林寺。智药预言170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开演无上法门,得道者如林。至唐仪凤二年(677)春,六祖慧能从弘忍得法后,从印宗剃发,受具足戒而归宝林寺,大弘法化,人称曹溪法门。②随宜说法:随顺众生的根机,而以种种善巧方便为之说法。提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乃至藏传佛教都不一定坚持素食,但汉地佛教坚持素食。近代太虚大师提倡汉地佛教僧人必须做到“独身、素食、僧装”。慧能在未受具足戒前,在猎人队伍中尚且只吃肉边菜。故应提倡素食。

经文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①。遂出,至广州法性寺②,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③。时有风吹幡动④,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⑤。”一众骇然⑥。印宗延至上席⑦,征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⑧。”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⑨。”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议,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注释

①遁:可作逃用;回避用;亦可作隐去用。此处作隐没而不出,但不是永久潜居。②法性寺:位于广州西北部。又作制旨寺、制止道场。今称为光孝寺。东晋时,罽宾僧始造立寺宇,号王园寺。南朝时,真谛在此翻译经典,慧恺、僧宗等亦跟随来此,一时译经风盛。唐贞观年间,称为乾明法性寺。高宗仪凤元年(676)六祖慧能到达此寺。北宋初,称乾明禅院。元延祐年间,铸造齐僧大镬。明洪武年间,作为“僧禄所”,敕赐《大藏经》。成化八年(1472),敕赐“光孝禅寺”之扁额。清顺治十一年(1654),遭兵毁而废颓,后由原志禅师重建迄今。③印宗(627—713):唐代僧,吴郡(江苏吴县)人。唐咸亨元年(670)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恳辞不受,住蕲春参谒弘忍大师。后于广州法性寺宣讲《涅槃经》,遇六祖慧能大师,始悟玄理,而以慧能为传法师。其采集自梁至唐之诸方贤达之言,著成《心要集》行世。先天二年二月示寂于会稽山妙喜寺,世寿八十七。④幡:长方而下垂的旗子。如长幡,亦为旌旗的总称。如旗幡招展。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⑤仁者:乃对人之敬称,或单称仁。《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尔,名为仁者。”《景德传灯录》卷一《婆须蜜章》:“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⑥一众:指在场之全体大众。⑦上席:座位中之第一位。⑧禅定:禅与定之结合词。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na之音译(禅那,汉译为静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为禅定。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解脱:音译为毗木叉,意谓解放。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而超脱迷苦之境地;以能度迷之世界,故又称度脱;以得解脱,故称得脱。广义言之,摆脱世俗任何束缚,于宗教精神上感到自由,均可用以称之。如从三界束缚中获得解脱,分别称为欲缠解脱、色缠解脱、无色缠解脱。由修习所断烦恼不同,可分为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特殊而论,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与涅槃、圆寂之含义相通。

佛教原以涅槃与解脱表示实践道之终极境地,其后乃逐渐形成种种分类而加以考究。例如:有为解脱(指声闻证阿罗汉得解脱者,能明白了解心之作用,即胜解)与无为解脱(涅槃),或性净解脱(指众生本具离烦恼之清净本性),与障尽解脱(由于现实之烦恼污染本来之清净,故今断其烦恼而得解脱);或心解脱(指心离贪爱)与慧解脱(以智慧观照而远离无明),或慧解脱(阿罗汉未得灭尽定者)与俱解脱(阿罗汉至得灭尽定者),或时解脱与不时解脱等二解脱。此外,另有烦恼解脱、邪见解脱等十解脱。由耳闻佛法而得解脱,特名为“解脱耳”。解脱味,意指解脱之真味,由于解脱之境地乃平等无差别,故又称一味。以小乘佛教而言,得解脱最速需经三生,故有“三生解脱”之说。同时,称如来为真解脱(真实之解脱),称阿罗汉为一分解脱。一分解脱非真实究竟之解脱,则将不饶益他人,故亦称为“堕于解脱深坑者”。⑨不二之法:这“不二”又作无二、离二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据《大乘义章》卷一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为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然主要系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受重视。《中论》等总结般若思想,以“不生亦不灭”等八不表明法性之本质,并作为不执偏见、契合法性之佛教认识,此称为中道欢。这不二之法乃“如如平等而非对待分别”的一实相法,称为不二之法。见性即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即在见性;分说是三,质言则唯一。若论禅定解脱而不论见性,则是二法;只论见性而不论禅定解脱,是不二之法。⑩高贵德王菩萨:具称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光明遍照是指外化之广,高贵德王是指辨内行之深,菩萨是修自利利他六度万行的人。《北本涅槃经》第二十一至二十六卷,或《南本涅槃经》第十九至二十四卷,即是《高贵德王菩萨品》。四重禁:指比丘极严重之四种禁制。全称四重禁戒,略作四重。又作四重罪、四波罗夷罪。即杀生、偷盗、邪淫(指与人或畜牲行淫事之净行)、妄语(即伪言体证上人法)。上述为戒律所禁之四种根本重罪。

在密教中,真言行者之戒律为:不舍正法,不舍菩提心,不悭胜法,不害众生等四种,亦称四重戒。五逆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佛教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小乘之五逆罪,即:害母(亦作杀母)、害父(亦作杀父)、害阿罗汉(亦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血(亦作出佛身血)、破僧(亦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为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以其行为堕无间地狱,故又称五无间业。大乘之五逆罪,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举出五大根本重罪,即:(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佛。(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慧沼于《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将小乘五逆杀母、杀父合为一项,再加上诽谤正法(佛法)一项,而成立三乘之通用五逆罪。一阐提:又作一阐底迦、一颠迦、一阐提柯、阐提。另有阿颠底迦、阿阐提或阿阐底迦等词,当为一阐提同类语之讹音。此语原为“正有欲求之人”,故译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无种性、烧种,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入楞伽经》卷二分阐提为二,即:(1)断善阐提,即本来缺解脱因者(断善根)。(2)大悲阐提,又作菩萨阐提,即菩萨本着救度一切众生之悲愿,而故意不入涅槃者。《大庄严论经》卷一中,亦有二说,即:(1)有性阐提,借助佛力,终可成佛者。(2)无性阐提,无论至何时,皆不得成佛。此外,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则立有断善阐提、大悲阐提和无性阐提三者之说。其中,断善阐提乃属有性阐提一类。一阐提发心甚难,有若天生之盲人难以治癒,故喻为生盲阐提。昔时,道生主张“阐提成佛”之说,遭受守旧僧徒之抨击,直至昙无谶译出《大般涅槃经》后,此类说法渐渐被接受。然法相宗仍主张有不能成佛之众生存在;天台、华严及其他大乘诸宗,则主张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故一阐提能否成佛,犹为教界争论之问题。蕴、界:蕴,乃积聚、类别之意。一般指五蕴,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1)色蕴,即一切色法之类聚。(2)受蕴,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受。(3)想蕴,眼触等所生之诸想。(4)行蕴,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意志与心之作用。(5)识蕴,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五蕴系一切有为法之大别,在《俱舍论》所立七十五法中,总类聚有为之七十二法为五蕴,唯识学立百法,在《大乘百法明门论》中,合有为法九十四摄为五蕴,皆不包括无为法。界,为种类、种族之义。此处界指十八界,乃指人类一身中能依之识、所依之根与所缘之界等十八种类之法。十八类自性各别不同,故称十八界,又作十八持。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发生认识之功能),及所对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为认识之对象),以及感官(六根)缘对境(六境)所生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合为十八种,称为十八界。除去六识,则为十二处,而六识实际亦由十二处之意处展开,依此,十八界或十二处摄尽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为三科。三科是以人为中心,侧重对人、人格、人身、人的肉体与精神构成分类,把统一提示六祖说:僧争辩风动幡动,告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动。到了巴陵和尚就翻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又向甚么处著?有人为祖师出气,出来与巴陵相见!”到了雪窦重显和尚,又更翻案说:“风动幡动,既是风幡,又向甚么处著?有人为巴陵出气,出来与雪窦相见!”后来野堂普崇禅师举上示众,唱云:“非风非幡无处著,是风是幡无处著。辽天俊鹘悉迷纵,踞地金毛还失措。呵!呵!呵!令人转意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佛心才禅师颂云:“指出风幡具不是,直言心动亦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侬家归翠微。”今姑以临济四料简法作一个解释:两僧话(说风动幡动)是夺人不夺境(存境泯心),是否定己心而还他宇宙法于客境(舍平等的主观界而从差别的客观界)。六祖话(说非风幡动是心动)是夺境不夺人(存心泯境),是否定外境而会纳宇宙万法于己心(破差别的客观异而平等之主观界)。巴陵翻六祖案(说不是风动幡动也不是心动),是人境俱夺(泯心泯境),是“双遮”,是“把住”,是“全收”,是否定主客两界而杀尽“平等”、“差别”的二见。雪窦翻巴陵案(说风幡动也是心动),是人境俱不夺人(存心存境),是“双照”,是“放行”,是“全放”,是通过否定重否定后的肯定一切而复活两界的全体大用,以显“平等”、“差别”的统一而直到事事无碍之禅。

经文

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①,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②。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注释

①使君:古时对刺使的尊称。但凡奉使之官,亦皆可以使君称之。②劫:即劫波之略称,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之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提示六祖何以要说“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呢?这就是说,过去佛祖如此说,现在佛祖如此说,将来佛祖亦必如此说;佛祖道同,祖祖心印,非六祖一人的私智私言。凭这两句话,就可以起众信而除众疑了。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宠嫁,宁王妃

    宠嫁,宁王妃

    慕容思卿,圣灵王朝定王爷府上嫡系长女,无才无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嚣张乖戾,纨绔无比,争夺皇子死于非命。付棋,A国最年轻的特种兵缔造者,身陷囹圄,独遭暗杀,魂穿异世,重生在那枉死之身。当乖戾嫡女巧破阴谋,翻手为毒,覆手为武,圣灵皇朝风起云涌。有人说,慕容思卿就是一个丑陋无比的怪物!有人说,慕容思卿就是一个纨绔嚣张的废物!还有人说,慕容思卿就是一个空有定王府之名,有皇后撑腰的,有爹生没娘养的王朝第一渣女。扣扣耳屎,大骂一声,靠之。非得逼老子亮亮自己的本事!平原一声吼,慕容思卿崛起。慕容王府嫡女,是将自己的乖张进行到底,还是为了正妻一位步步惊心,谋算夺位呢?前世,自己劳心劳力,下场凄惨,这世,她怎么得也要享受苦尽甘来。偏生,你想要甘,都不得安生。去你娘的,那本姑娘自己就开出一条康庄大道。素手一扬,诗词歌赋,才华横溢。巧笑嫣然,倾国倾城,风华绝代。狼毫一挥,献计出策,定国,谱写锦绣华章。【精彩连连看!】月黑风高,月上柳梢头,人斗黄昏后“翻墙头用梯子吗?”“不用!”随即一声惨叫,某男拍拍素净的手,真是个不长记性的,还非得往自己的陷阱跳。*十里长街,黄金铺地,逼嫁黄金地“要咬一下吗?”“嗯,先咬你,再咬金子!”一袭大红色嫁衣,某男单手扛起,真是个贪财的,忘了咬了他就得负责一辈子的?本文女主扮猪吃老虎,本文男主似白兔,实则腹黑,亲们,放心跳坑,种田,宅斗,美男,通通都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侦察兵

    侦察兵

    莲花山地处偏僻,海拔虽然不算高,但是面积却最广,一座座山头连绵不断,这样的地形最有利于陆军部队驻防。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弃妇何愁嫁

    弃妇何愁嫁

    开了新坑《绝色魔君你好坏》自己做了个视频,大家来看看:?pstyle=1现代穿越女,无奈的穿越,穿过去第二天就被狠心的爹娘以嫁为名卖给了江家。故事就此展开。江家老爷江晴初,美则美矣,对女人却非常狠辣:“嫁到我江家的小妾都活不过七日,你已混到第六天,看你还有没有命撑到第七天。”将他归为禽兽一类!不鸟他。只求有多远就跑多远。江某某的儿子,摇身一变,却成了龙种:“你要等我,等我长大了,我让你做我的皇后。”小毛头说要娶她,摇头又叹气,太小太小,等你长大咱都成老太婆了。温某,俊雅不凡,胸怀天下,却被人负之。将她全身上下摸个遍后:“你放心,我会对你负责的。”谢谢你,温爷,虽然很想和你那个,但是这种施舍怜悯咱不要。朱某,江湖浪子,宰相儿子,因被她诬陷,给他老爹留信一封:“想抱孙子,除非将那弃妇迎进门。”对不起,猪头男,你的自己以为是咱还看不上,走人。最后:江某:跟我走,我温柔待你一辈子。龙种:你不当我的皇后,我就死给你看。温某:我等了你千百年,你绝不能负我。朱某:肠子都悔断了,怎么就不知道先下手为强。阴阴地一笑,弃妇又如何,有人疼来有人爱,照样不愁嫁不了人。大家且看,穿越时空,寻寻觅觅,辗转颠沛,经历磨难,最后花落谁家?走过路过的亲们看看这里呀,很重要的通知:本文新建群:34518812,欢迎大家进去多提宝贵意见。(请以前入群的读者重新进入这个新群,以前的那个群因群主不在带给大家很多不便,这个新群小星会全天都在。谢谢!)————————————本文感情路线一对一,不是NP,男主对女主痴心绝对。本着自娱自乐的心情写这篇文,喜欢的就留个脚印,欢迎多提建议,不喜欢的可以绕道而行。推荐好友的文,文笔不错哦!老公,咱们小气的过日子都市兰竹(现代都市)贤妻良母鹦鹉晒月(穿越时空)坏坏相公倒霉妻夜初(穿越时空)桃妖乱灵路(架空历史)医仙孽爱寒姿(穿越时空)
  • 杀手警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杀手警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着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至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该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不可抑制的讨论热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和熟知的应该就是许三多和钢七连所共同抱有的成功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了。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