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1

第1章 概述

《六祖坛经》全一卷,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又称《法宝坛经》、《坛经》。由禅宗六祖慧能述,法海集,元代宗宝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其敦煌写本亦收于同册。为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之说法内容,由其弟子法海集录而成。中国禅宗,由菩提达摩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而至慧能,共六代,所以称慧能为六祖。佛教历来的贯例,只有释迦牟尼佛祖的言说,方能称“经”,其他祖师、大德的著述,只能称“论”,或者托佛陀所说,是佛印可的言教。只有《坛经》一书,是唯一非佛陀所说而称“经”者,可见其在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世界佛教中所占之地位。何以称之为《坛经》呢?因为刘宋元嘉十二年(435),求那跋陀罗(394—468,汉名功德贤)经海路至广州,并在法性寺创立戒坛,预言“将来有一位肉身菩萨到此坛受戒”,后来在梁天监元年(502,一说九年),又有智药三藏自印度来广州,于法性寺求那跋陀罗所建戒坛(一说系宝林寺)之畔,亲植菩提树一株。他复至曹溪口,掬水而饮,以水质甘美,知溪源必有胜地可建兰若。遂至上源,见山水宛若印度宝林山,乃劝村人建立一寺,名宝林寺;并谓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至此菩提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

至唐仪凤元年(676),六祖慧能至法性寺,与僧作风幡之问答,并于菩提树下剃发受戒。翌年,慧能至宝林寺大弘教化,一如所谶。其后慧能说法虽不限于此坛,他的门人弟子为了重视此坛开始的纪念性,所以将六祖前后开示的言教语录,统称为《坛经》。胡适先生以为应作《檀经》,从木不从土;其实以从“土”为妥。关于《坛经》是否六祖慧能大师之著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掀起学术界之争论,其起因是由于胡适先生于1930年先后发表《荷泽大师神会传》、《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主张《坛经》之作者非六祖慧能,而系其弟子神会,于是掀起一阵激烈争论的热潮。为什么学术界对《坛经》会发生这么大的兴趣呢?因为《坛经》不仅是关系中国思想史一个转换期的重要关键,同时也是佛教对现代思想界一个最具影响力的活水源头。《坛经》代表了中国佛教一种特殊本质的所在,也表现了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国民族性中的一分奇特的生命智慧。这样的一部重要经典,如说其作者并不是一向所传说的六祖慧能,那当然会掀起学术界与佛教界的轩然大波了。胡适先生是此一段公案的始作俑者,此说大违传统之观点:《坛经》乃六祖慧能所说,法海所记;遂引起钱穆、杨鸿飞等两派之论战。佛教界对胡适先生提出的问题,反驳者甚多,但真有力而不涉及宗教感情以学术立场就事论事者,则甚少。

唯一最有力量而最有分量,不以卫教姿态表现者,则唯印顺大师的《神会与坛经》,这是一篇最佳的批驳胡适先生对禅宗史的错误观点的文章。胡适先生之主要论据有三点:第一,现存最古老之《坛经》(敦煌古本),强烈暗示神会乃慧能之唯一传人,如经中曾谓:“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缭乱,惑我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依其考证,慧能灭后二十余年,正是神会于滑台大云寺召开无遮大会,批判北禅之际,故有此说。经中又谓:“大师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七月八日唤门人告别……六祖言:‘神会小僧却得善等,毁誉不动,余者不得。’”古本中不提怀让、行思,而单论神会,并谓“余者不得”。第二,韦处厚兴福寺《大义禅师碑铭》谓:“洛者曰会,得总持之印,独曜莹珠,习徒迷真,橘枳变体,竟成《坛经》传宗,优劣详矣!”《坛经》既为神会门下“习徒”所作,此书当然必出神会一系。第三,敦煌本《坛经》与神会之《神会语录》多所雷同。例如:二者皆主张定慧一体;二者对坐禅之解说皆相同。关于当时之禅学论,二者皆批判“看心、看净”之禅学,胡适以为“看心、看净”乃神秀弟子普寂与降魔二人之主张,而《坛经》与《神会语录》则系为批驳此一主张而作;二书皆重《金刚经》;对“无念”皆有相同解说。针对胡适先生之论点,印顺大师予以批驳。

对于《坛经》暗示神会乃慧能唯一传人之反驳,谓敦煌本确为现存最古老版本,并受神会门下之宗重,但于其前,尚有更古老之曹溪古本,为法海等所集录,乃敦煌本之底本,故《坛经》非为神会所作。印顺大师并举出《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所述,慧忠(?—775。与行思、怀让、神会、玄觉等四人并称为六祖门下之五大宗匠,与神会同于北方弘扬六祖之禅风,而批评当时于南方之江西等地阐扬“平常心是道”之马祖道一,并对南方禅者不重视经典而随意说法之作风予以驳斥,故于平时特别重视经、律、论与教学之研习)早于公元750年时,已见《坛经》被添糅南方宗旨,此与神会思想全然不同,此尚明显存于敦煌本《坛经》中,故曹溪古本之存在当无疑义。

对于《坛经》传宗之反驳,以为胡适误解《坛经》传宗之文义,胡适所举“习徒迷真……优劣详矣”一语,应解释为:神会之习徒迷真向俗,如“橘”逾淮而为“枳”(胡适原文为“柘”),竟演变成以《坛经》为传宗之依约,而失却传法——默传心印之实质,徒换来传授《坛经》之形式(当时师徒传法须附带传授一卷《坛经》作为凭证);故神会为优,其门下为劣。对于《坛经》与《神会语录》内容雷同之反驳,就当时禅学论,当时“看心、看净”之禅风,乃四祖道信以来本有,而非普寂、降魔首倡,故不应以此二书皆批判此种禅风而推断此乃为批驳普寂等而作,更不应进而据以断定《坛经》乃神会所作。就《金刚经》而论,禅门之宗重《般若经》,乃源自道信之宗重《文殊说般若经》;慧能之重《金刚经》,乃继承此一传统而已,并列举文证说真正偏重《金刚经》者,非为慧能而是《神会语录》。否定胡适主张“二者皆重《金刚经》,故《坛经》为神会作品”之说。对于“无念”之反驳,《坛经》之无念乃直指本来解脱之一念,为肯定的;而神会之无念则偏重于否定之不作意,二者完全不同。《坛经》之坐禅为于外之一切境界心念不起,肯定“念”之存在,而强调不着外境。《神会语录》之坐禅,则以念不起为坐,为“不作意”之消极意义,二者截然不同。

前述各点已足以证明《坛经》非神会所作,故二者虽皆有定慧等主张,然其先后已判然有别。虽然胡适先生对《坛经》的研究意见,并不为大多数的佛教有识之士所接受,但他提出的问题,无意中帮助佛教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且引起学术界和佛教界对《坛经》的广泛重视,从而推广了对《坛经》的认识。在这一点上,胡适先生仍然算是有贡献的。关于《坛经》之成书,最初系法海奉韶州刺史韦璩之命集录而成,然后人多所节略,而未能见祖意之大全,元代德异乃探求诸方,得其全文,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于吴中休休庵上梓。翌年宗宝更校雠三种异本,正其讹误,详其节略,并新增入“弟子请益机缘”之内容,而予印行。卷首附德异之《序》,宋代契嵩之《赞》,卷尾附法海等所集之《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历朝崇奉事迹》、柳宗元之《敕谥大鉴禅师碑》、刘禹锡之《大鉴禅师碑》、《佛衣铭》、编者《后跋》。就现存最古之敦煌本《坛经》而言,其主要思想为:

1.见性成佛,此佛性即真我,俱有:众生本具足、众生之真我、具足无量功德、能生万法等四种特性。

2.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此为般若思想之展开,此三者系具体之修行方法,以遣除一切执著而达无烦恼之解脱境界。《坛经》之中心思想并非止于此,尤其是较晚之至元本《坛经》,然皆为此二大中心思想之衍生。如:(1)不落阶级之顿悟说,指不需方便即可开悟,为见性成佛之衍生。(2)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慢经、慢教说,后期禅宗特别慢经、慢教者,尤以南岳下之洪州宗及青原下之石头宗为甚。更进而喝佛骂祖,此乃从不立文字演变而来,主要是受到牛头宗之影响。(3)禅宗之道家化,此主要受江左牛头禅影响所致,注重实行之禅学,主要思想为:空为道本,无心合道;空既为万物之本,故一切本自解脱,本自合道,如此则无需经教、礼佛。此种放任、无为、老庄化之禅,使禅宗脱离烦琐之仪式教条而更兴盛,更富中国色彩。

唐代之有禅宗,不仅是佛学之革新,其后更成为宋代理学之先河,而六祖慧能则为此一大转捩中之关键人物,《坛经》更是一部扭转乾坤之伟构。至于《坛经》之版本,于唐代慧忠国师时,已有改换之伪本,后于辽国,遂焚弃本书。至元世宗至元年间,有德异、宗宝二人,探求古本,删定正讹,刊行于世,即为今之《坛经》。除现行本主要根据明藏本外,还有所谓宗宝本、契嵩本、兴圣寺本与敦煌本。宗宝本与明藏本无大差别,契嵩本(三卷)已失传,至于兴圣寺本则是现代在日本发现较敦煌本稍晚的第二古本。敦煌写本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慧能弟子法海集。全一卷,凡五十七节,不分品目,为各种版本中之最古者。日本兴圣寺本题为《六祖坛经》,晚唐僧人惠昕编于宋太祖乾德五年(967)。

据《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所载,惠昕所编共有三卷十六门,然现存者仅有二卷十一门,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晁子健翻刻于蕲州,留传日本,由兴圣寺再行刻印。此外,真福寺本、金山天宁寺本、大乘寺本,皆属此一版本。曹溪原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经曹溪原本》。全一卷,十品。二万余字,比敦煌写本字数多一倍。不著撰人(亦有版本署门人法海录)。宋吏部侍郎郎简所撰之《六祖坛经序》云:“会沙门契嵩作《坛经序》,因谓嵩师曰:‘若能正之,吾为出财模印,以广其传。’更二载,嵩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有人据此而谓此版本为契嵩所改编,亦有人认为此即元代僧德异于至元二十七年之刊印本。至元二十八年宗宝之改编本。全一卷,十品,品目与前本不尽相同,然文字大致相同,此为常见之流行本。《坛经》的版本虽有上述四种,法海录为本经最原始的本子,早已失传。《大正藏》内所收的法海录,是在敦煌所发现的唐人写本,其中已经有神会的门弟子添进了不少的话。目前所流行的版本是元初重编本,即德异首刊的吴中流传本和宗宝另刊的南海流传本。《大正藏》中所收的宗宝本,其实是德异本。因两底本大致相同,经过了两三个朝代的翻印,讹误又讹误,故单本皆单提宗宝名,人皆知只有宗宝本而不知有德异本了。

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普会大藏经刊行会刊印以上四种版本之合编本,以供学者研究。《六祖坛经》的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契嵩之《法宝坛经赞》一卷、天柱之《注法宝坛经海水一滴》五卷、袁宏道之《法宝坛经节录》、李卓吾之《六祖法宝坛经解》、亘璇之《法宝坛经要解》、益淳之《法宝坛经肯窾》五卷、青峦之《法宝坛经讲义》一卷、丁福保之《六祖法宝坛经笺注》一册、无著道忠之《六祖坛经生苔帚》三卷。这些都是研究《六祖坛经》的重要资料。现行本《坛经》有德异的序,后面有宗宝的跋;丁福保之《六祖法宝坛经笺注》尚有法海的序,故《坛经》有“二序一跋”。所谓序者,亦作“叙”。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后亦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所谓跋者,是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之经过等。法海之序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或称《唐释法海撰坛经旧序》。记录六祖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后人增删此文,称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所增之事实,间有穿凿附会之处,文笔不像一人所为。全文共915字,《全唐文》收录有此序,为存其旧,丁福保从《全唐文》文中录出,列于《六祖坛经笺注》之首。

法海(生卒年不详)是《坛经》的集录者,乃六祖慧能之入室弟子,曲江(广东)人。初见六祖,问即心即佛之义,言下顿悟。他集录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说法之内容,而成《法宝坛经》,记载六祖之语要、出世因缘等,理趣甚深,盛行于世,为后来禅宗之宗经。他撰的序的内容,在《坛经·行由品》中亦有记载。德异之序题名为《元古筠比丘德异撰坛经序》。德异(1231—?)是元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俗姓卢,号蒙山,为示阳高安人。示阳即江南瑞州之瑞阳,瑞与示音相迩,故称示阳。高安是一个郡。瑞阳在明代称瑞州,元代称瑞阳,唐代称筠州,故称古筠,今江西之高安县。因此,世称德异为古筠比丘。他曾参苏州承天寺孤蟾如莹、径山虚堂智愚等师,后依福州鼓山之皖山正凝修学,并嗣其法,为六祖二十一世孙,休休庵之开山祖师。

初于松江(江苏)澱山弘法,至元二十七年(1290)再编《六祖坛经》,且至力流布,一般称此为德异本。现行本的《坛经》前面有德异的序,后面有宗宝的跋。宗宝的生卒年、生平皆不详,只知道他曾住韶州(广东曲江)风旛报恩光孝寺。至元二十八年(1291),校雠三种《坛经》异本,订正讹误,补善简略之处,又增编弟子请益机缘,乃刊行《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与德异是同时代人,这样一来,好像《坛经》是他二人同编的,实则各有各的版本,德异本远非现在的面目。在唐代慧忠(?—775)国师之时,《坛经》已有改换之伪本,后于辽国,遂焚弃本书。至元世宗至元年间,德异、宗宝二人各自探求古本,删定正误,刊行于世,即为今之《坛经》。当时二人之版本乃分别同时刊行,德异本系至元二十七年于吴中休休庵上梓,宗宝本则于翌年印行。二版本相比,宗宝本较为完善,后人取德异之序冠之,而成今本。宗宝之跋:“余初入道,有感于斯,续见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版亦已漫灭,因取其本校雠,讹者正之,略者详之,复增入弟子请益机缘,庶几学者得近曹溪之旨。”德异之序:“惜乎!《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德异幼年尝见古本,自后遍求三十余载,近得通上人寻到全文,遂刊于吴中休休禅庵,与诸胜士同一受用。”可见二人在编定《坛经》的过程中,都下了一番工夫,才有今日《坛经》的流布。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热门推荐
  • 惊世重生:妖妃惑江山

    惊世重生:妖妃惑江山

    一朝魂穿,黑眸再次睁开,她不再是她,因所谓的救世七星转世,让她横穿异世。呵!真可笑!自古红颜都是亡国劫,有谁会让一个魅术无双的妖女来救世的?可是偏偏她就成了灭世魔君的心尖之人。是爱?是恨?是救苍生还是毁天下?一切皆在她的一念之间......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异界龙魂

    异界龙魂

    龙傲天因庶出从小失宠,洗礼的时候更被查出是九阴绝脉无法修炼武技,被所有人冷嘲热讽。当他的血激活了拣来流星里的神器戒指,拜神为师并修炼超级功法血法,从此开始不断变强,参军征战屡建奇功,统领大军横扫大陆,挑战最强武者,屠神灭佛。
  • 战帝系列(十三)

    战帝系列(十三)

    那削瘦的中年人缓缓地站起身来,道:“天司禄大人好像不太欢迎季某,季某方才是好心提醒,大人既然不肯听,季某也不勉强。地司杀大人那边还有事,季某先告退了。天司禄淡淡地道:“季先生有事,本司禄就不多留了,送客!”
  • 重生冥王妃:一品嫡女

    重生冥王妃:一品嫡女

    第一天,他登基联手庶妹陷害于她!沦为阶下囚,第二天,心爱的烨儿惨死后宫,第三天,一碗堕胎药除掉她腹中幼子,之后,将毫无利用价值的她抛入冰冷湖泊!老天怜她,转瞬间她回到十岁那年!前世错把豺狼当良人,今生,定要让曾经害自己之人血债血偿。“我要杀尽天下负我之人!”她缓缓冷言。
  • 白发皇妃

    白发皇妃

    红罗帐内,三千青丝在男子眼中寸寸成雪。红罗帐外,她的夫君却与美人对酌成欢,双双笑看……当红光被撕裂,点点在风中落下。她艰难步出,那随风飞舞的满头银发,最终刺痛的,又是谁的心?“怎么……怎么会是你?”一声难以置信的惊呼,让那自诩冷硬无情的男子,从此坠入无边地狱,痛悔终生……在这皇权至上、处处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异世之中,她韬光养晦,淡然处事,只为求得一隅安宁之地,却终是不得所愿,不幸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经历无情伤害后,一代倾世红颜被逼入绝境,满头青丝成雪。她究竟该低头认命?还是该绝地反击、绽放出耀世的光芒?试看,三千发丝白如雪,回眸一顾,倾断万人肠……
  • 嫡妃不好惹

    嫡妃不好惹

    满怀欣喜赴约,没等到心上人,却等来一场精心安排的刺杀。银月国女扮男装的太子上官青染,伤心绝望之际,被心爱之人毫不留情的挥掌打落万丈深渊。再次睁眼,悲伤退去,眸底寒光乍现,让人望而生畏,她已非原来的她……纷争不断的皇宫,阴谋重重,负心男子虚情假意,无情利用,后宫嫔妃挑衅、嘲讽,设计陷害,无人知晓,她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漫不经心的弹指一挥间,掀起阵阵血雨腥风:欠我债的人,我让你们拿命来抵,欠我情的人,我让你用一辈子的痛苦来还!本文女强+宫斗+宅斗,总之一个字‘斗’。斗斗更健康,越斗越销魂,外带斗倒所有敌人!推荐自己的文文:《重生之侯府嫡女》:《洛王妃》:《罂粟妃》:《狂妄邪妃》:《冷心弃妃》:推荐好友女强文:宁儿:《楚王妃》
  • 弱妾

    弱妾

    燕王府中侍妾若干,个个如狼似虎,都削尖了脑袋沾着满手血腥踩着他人的肩膀死命往上爬,懦弱得连排行都没有的苏红茶生来就是被人踩遭人戏弄嘲笑的受气包,终遭恶妾算计,被大夫人毒打而死。当苏红茶再次睁开眼,眸中闪过的却是睿智的光。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么是奋起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就是无声无息的灭亡。她的选择是——王府里,接二连三的,四夫人中毒,五夫人遭蛇咬,六夫人被人剥光了衣…所有迹象都指向大夫人,结果,大夫人被赐死,她因有功而被提拔。被提拔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赏花宴上,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准备东施效颦地跳一曲霓裳舞,谁知一跤摔到了太子脚前,太子看到那张花痴脸,一脸厌恶,“不知死活的白痴,滚!”她痛哭流涕:“太子殿下,妾身仍忘不了你,让妾身再多看一眼…”太子极力忍住狂吐的冲动,吼:“燕王,让她从此消失在我面前…”燕王像赶狗一样轰人。女子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却笑得欢畅,溜得比兔子还快。片段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子扶着花枝,倨傲的抬起头,“说吧,今晚穿得如此光鲜,是不是你那病殃子夫君不能满足你,又想来勾引我?”女子摘下花枝一折为二,笑嘻嘻道:“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种马要让种马来配,人怎么会勾引种马呢……”片段二:一个慵懒而又狂放的男子半眯着双眼听人汇报,忽然挑眉动容,“什么?她又敢与人成亲?”下属惊骇,垂下头身如筛糠。慵懒男子喃声低语:“那个小骗子,胆敢骗我…”他突然笑得不怀好意,“走!大家随本王抢亲去!那贼丫不听话,给我抢回来重打屁股三十大板!”三王争夺,权谋天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前世今生,只为那红颜一笑。推荐好友新文:《霸权皇后》《七小姐》《囚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弱妾当家》
  •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

    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

    追寻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幸福,然而,幸福从来都不会从天而降,女人需要足够努力,足够聪明,才能具备足够强大的幸福力,才能保持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本书分别从生活、做人、做事、财富、成功、友情、爱情、亲情、婚姻、幸福等方面入手,给女性以全方位的指导。书中不乏真知灼见,大都是过来人的切身感受,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年轻女孩可以从中展望人生,尽早领悟生活的智慧和法则;成熟女人可以从中寻求共鸣,找到朋友与知音。希望在本书的陪伴下,所有女人都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