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800000007

第7章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3)

《九歌》是民间歌舞词,歌词要与演唱所用乐曲相合,所以保留了句中的“兮”。《离骚》是屈原在北方诗歌和楚民歌基础上创造的新的诵诗形式,要将句子变长以增大容量,增强表现功能,所以在楚民歌基础上,将其中有一定语法意义或某种词汇意义的泛声的“兮”,置换为直接表示这种意义的虚词。为什么不直接用六言句,而用在原“兮”字的位置用虚词的办法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屈原没有留下专门的文学或美学理论的著作,但他的这个思想的正确与深刻,已被两千多年来大量的经验与教训所证明,而且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不重视听众、观众、读者的接受心理而一味求新的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也都是具有很深文化素养,对过去长期积累的创作经验有深入了解的人。

到屈原的《抽思》《惜诵》《思美人》《离骚》等作品产生,才出现了完善的诵诗,才有了成熟的“不歌而诵”的韵文作品。因此,先秦时代的骚赋,我们只从屈原的《抽思》《离骚》等录起,其他的即使形式上接近,但并没有“诗赋两栖”的特征,所以不予收录。

然而,即使这样,包括屈原晚期所作《涉江》《哀郢》《怀沙》,唐勒《远游》《惜誓》,宋玉《悲回风》《九辩》,景瑳《惜往日》,其成果也是相当丰厚的。《离骚》不仅是我国抒情诗的无可比拟的典范,也是骚赋的无可比拟的典范。班固《离骚序》云:

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

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宋初著名学者、词人宋祁之语说:

《离骚》为辞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都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宋玉、唐勒、景瑳也都从不同的方面对骚赋加以丰富和发展。他们发展了骚赋铺排的特征,而宋玉的骚赋在心理描写和借助自然现象以抒发感情方面,大大发展、丰富了屈原的抒情手段,使骚赋在心理描写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唐勒将屈原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同当时齐楚一带流行的神仙家思想结合起来,在原始神话之外引进不少新的意象,使得展示作者思想意识的材料、部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游仙诗、游仙赋方面,给后代以很大影响。景瑳之作比较质直,在艺术表现手段上无大发展,就屈原浪漫主义手法来说,继承也不是很到家,但他接受了屈原法制思想,在张扬屈原精神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篇章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其对后来辞赋在思想、精神、题材上的影响,由西汉时代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即可看出,不用多说。

古代各种赋的体式中,作为赋的主体,集中反映着赋的特征的,是文赋。《文心雕龙·诠赋》所谓“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这只是指出其表现的手段或曰艺术特色,并未能指出赋起于何种文体;可以看作是辨别何者为赋,何者不是赋的原则之一,但还未能指出赋的源头。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诗赋》中指出:

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

有的学者以为章氏指出了文赋的源头,其实是有问题的。章氏基本上将先秦诗歌和史传之外的文体全提到,好像先秦史传之外的散文都是赋的上源,实质上问题并未解决。

前人所说的“不歌而诵”、“登高能赋”,总体上指的是出声而读。据此,章学诚认为赋来自诸子的说法是不确切的。诸子之书主要讲求传播思想,要人们去阅览、思考,不讲究诵。赋中“述客主以首引”,以问对引出描写或议论的方式,同寓言中的对话也是两码事。《韩非子·储说》实际上是寓言集,将一个个可以用来喻说事理的小故事分类编辑,只是在篇首将各篇寓言的主题概括为一两句话连缀起来,以便应对中容易想起,乃是后代“序录”的先河。章氏以之为赋的滥觞,并不确切。赋中的铺采摛文同《吕氏春秋》的征材聚事有相近之处,但不完全相同,一侧重于描写,一侧重于征实。章氏只有一点说得接近事实,即所谓“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应该补充的是:不仅苏秦、张仪的说辞,战国时代很多著名的辞令、对问都是事先准备好书面文字,然后据以陈说,正式礼仪场合则诵读之。史书中记载的一些整饬的论说文字,也多为书面文字,史家只是以问对的形式载入。《战国策·秦策一》的《苏秦始将连横》载苏秦说辞,开始为“说秦惠王曰”,后面说“秦王曰”,然后又是“苏秦曰”,好像是当面对话,而末尾云“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可见以上所录秦苏之语,全来自上书陈辞。《战国策》中不少大篇议论,看似对话,其实都是书面的辞令文章。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中将见于《史记·滑稽列传》的《淳于髡讽齐威王》和见于《战国策·楚策四》的《庄辛说襄王》皆录入“辞赋类”,不愧为对古代文辞义法有深入研究的大家;他能这样做,应是泛览群籍,认真思考的结果。刘师培《论文杂说》第一四云:

诗赋之学,亦出于行人之官。

又引《汉书·艺文志》之语,然后云:

夫交接邻国,揖让喻志,咸为行人之专司。行人之术,流为纵横家。故《汉志》叙纵横家,引“诵诗三百,不能专对”之文,以为大戒。诚以出使四方,必有当于诗教。

他一方面将“诗赋之学”完全归于行人,不及其他卿大夫及游士;另一方面又只从“赋诗言志”方面言之,归纳《左氏传》所载行人在各种场合下赋诗的类型,不及辞令。总之,刘氏也未能指出文赋形成的根源。

如上一部分所说,行人赋诗是歌诗向赋诗转变的一个环节,同赋的较直接的关系是形成了诗体赋,并为骚赋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而文赋基本上是由散文孕育发展而来,它的较直接的源头,是行人辞令、臣下的议对(对问、谏说、上书等)。前者对外,后者对内。对本国君主的议对不成功就不只是事情办不成,弄不好还会掉脑袋,所以就要格外地讲究论说的方式和技巧。

关于行人辞令同赋的关系,前修时贤论及者较多,不准备多谈。这里只将前人对《汉书·艺文志》“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句话的误解,稍作澄清。

晋左思《三都赋序》云:“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则左思、刘勰俱误解了《汉书·艺文志》所引《传》中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意思,以为指的是后世所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样的登高感怀而即兴赋诗。班固在这句话下面解释说:

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先秦时诸侯交接盟誓的礼仪,都是在台上举行的,故《史记·孔子世家》载齐鲁夹谷之会,“为坛位,土筑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齐国企图占上风,在有司喊了“请奏四方之乐”以后,让一些人手执羽祓矛戟等鼓噪而至。孔子见状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下面还说到齐人又让“倡优侏儒为戏而前”,孔子也是“历阶而登,不尽一等”。因为这次是两国国君间的盟会,孔子只是陪同,所以在台下;要向台上说话,需上台阶,并且在上到最后一阶前便停下来。可见盟会是在台上。《春秋》载庄公三十年春“筑台于郎”,其夏“筑台于薛”,其秋“筑台于秦”,皆同诸侯间交接有关,当年《左传》载“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应即其一。至于盟会中赋诗言志的事例,《左传》中记载很多,这里不必罗列。有的卿大夫不能恰当地赋《诗经》中某诗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对方赋了诗而茫然不知,不能明了其意,都是有失体面的事,会显得缺乏文化素养。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齐庆封到鲁国,叔孙豹陪同吃饭,庆封对叔孙豹表现出不敬的行为,叔孙豹即赋《鄘风·相鼠》,因其中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止(耻),不死何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而庆封竟毫无反应。后庆封被国内攻打,逃于鲁,叔孙豹设便宴,庆封又表现出疏于礼节的行为,“穆子(叔孙豹)不说(悦),使工(乐师)为之诵《茅鸱》(佚诗,刺不敬),庆封也浑然不知。鲁人即以其为丑事而讲述,以为借鉴。庆封算是贵族中的大草包,在当时十分少见,但一般人不能恰当应对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是从赋最早的源头及赋诗活动对”赋诵“功能的强化方面言之,未提及行人辞令对赋形成的影响,但他看到了行人在外交活动中的辞令同赋的发展的关系。这是十分重要的,不应漠视,更不能误解。

下面着重谈谈”议对“对于赋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先看一看《战国策·楚策一》莫敖子华的《对楚威王》。其开头威王问莫敖子华之语,点出全文主旨为论”忧社稷“之臣。莫敖子华对曰:”如章(子华之名)不足知之矣。“这里荡开一句,有多层的含义:

(一)马上回答了,楚王未必信。因莫敖子华不知威王想明白这个问题的迫切程度,及在这个问题上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二)对于威王不知楚国历史上有很多”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之人,多少感到失望,不先作回答,可以使王想一想。

(三)对威王认为臣子只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而忧社稷者“方是社稷之臣,表示了不赞成的态度,但不正面反驳,而只是表示自己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四)自己可以有时间作一点回答的准备。看文本,下面的回答可能是莫敖子华写成了书面文字呈上的,但也有当时回答了,后来补记的可能。

在威王说”不于大夫,无所闻之“之后,莫敖子华才说:”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这一方面是对威王狭隘看法的一种否定,另一方面作为纲目,引起下面的文字。则其”述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方式十分完善,而且摇曳多姿,引人深思。

文章的主体部分有五段,为并列关系,依次同开头所说忧社稷的五个类型的人相应,每段文字都描写生动,富于文采。这种由并列的几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上同楚国民间和宫廷流行的招魂词相似(由屈原的《大招》《招魂》可以看出),下同屈原的《卜居》《渔父》、无名氏的《说弋》、庄辛的《说剑》《谏楚襄王》、宋玉的《对楚王问》《风赋》《钓赋》相似,实为《七发》体之滥觞、文赋的上源。就其结构言,合于司马相如论赋所云”合綦组以成文“的要求;就其内容而言,也正是司马相如所说的”总览人物“[15]。这五段之后为结尾:

王乃太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对曰:”昔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这才是真正的”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比起宋玉《高唐》《神女》以后骋辞大赋的”劝百风一“、”曲终而奏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赞附扬雄语),不知要有力多少倍!

无名氏的《说弋》、庄辛的《说剑》《谏楚襄王》同宋玉各赋之间在结构、语言风格上的相近情况,不必一一述说。这里要再一次指出的是:当一种文体、体式发展为另一文体、体式之后,原来的文体、体式也还仍然在文学、文章的苑囿中存在着,只是不占有主流地位。行人、纵横家及一些文人的辞令、对问发展而为”七体“,但辞令、对问的形式仍然活在作家文人的笔下。

以上是从文体衍变的方面言之,下面由传播方式方面谈谈辞令和对问在赋的体式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汉书·艺文志》引《传》说”不歌而诵谓之赋“,应是来自于先秦的旧说。《国语·周语》载邵穆公之语: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楚语上》载左史倚相之语:

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训御之。

看来,从西周时代开始,不仅诸侯交接仪式中要诵陈辞令、庆贺吊问,君王身边也常有人诵读具有借鉴意义或娱乐功能的文字,以便其了解古代的经验教训,知道古人的嘉言善语,同时也可以愉悦其心情,调解其情绪。《左氏春秋》是瞽史以鲁《春秋》所记历史为线索,专为君王讲春秋三百多年兴亡成败故事的底本,它既以历史的基本事实为框架,事件、人物、地点、时间有所依据,而且在叙述描写细节上又表现出瞽史艺术创造的才能。”矇瞍赋诵“,也应是根据某些文献选取嘉言善语,稍加剪裁整理,俟君王闲时加以讽诵。这应是文赋形成的源头之一。因为这些言辞的传播方式是”赋“,是”诵“。《国语》的《周语》《鲁语》《郑语》《楚语》及刘向据当时所存旧籍所编的《说苑》中有不少即属此类。如《国语·楚语上》的《伍举论章华之台》篇:

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这同莫敖子华《对楚威王》的开头相似,都是因君王之语,引起与之相反的一番议论。下面三段文字,完全针对灵王的”台美夫“这句感叹而发,虽然不是完全并列骈联的关系,但各段文字大体相当,又多排比、对偶句,也很有后来文赋的风格。第一段讲了好坏两种情况。先讲”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第一句作领起,以下按对偶排比的关系分行列出为:

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

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

民不胜时务,官不易朝常。

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

问谁相礼,则华元、驷;

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其大夫侍之。

然后总括一句:”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作为收束。其段内结构是:

领起句

排比句一(偶句上,偶句下)

排比句二(偶句上,偶句下)

排比句三(偶句上,偶句下)

排比句四

排比句五

排比句六收束句

接着由”今君为此台也“引起下一层,以与上一层对比。先是四个排比句:

国民罢(疲)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

小结二句:”举国留之,数年乃成。“然后说:”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其场面则:”使富都竖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最后总括一句:”臣不知其美也。“与上一层结构相似。

第二段以”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开头,论治理国家者应如何看”美“,其议论风发,实是中国美学史上一段重要文字。

第三段以”故先王之为台榭也“领起,以下按对偶排比的关系将前半段分行录出,为:

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

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

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

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

同类推荐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热门推荐
  • 你听不见我的下雨天

    你听不见我的下雨天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即使到最后,雨落下,瞬即冻结成冰,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泡影。周遭的空气冰冷到再也感受不了当初的一丝温度,谁也觉察不出天幕在歇斯底里地哭泣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世雄传

    世雄传

    一世英名,从重生开始,天赋异禀,步步踏上登天之路,五灵之体,五灵仙诀,助他提升实力,魔尊降世,人界浩劫中,他以一己之力率领修真者奋力抗衡。以破天武力扭转乾坤,以大悲之心拯救苍生,成就英豪,逆天成神!
  • 倾城嫡妃

    倾城嫡妃

    卓羽凡,商界第一把手,机智善谋,商界势力纵横披靡,更是欧亚最大地下黑帮,亚伦组织老大的干女儿。为了帮义父拓展版图,她不惜代价,阴谋百出,最终,却被最信任的姐妹拍档陷害惨死。醒来时,却是一具正在被扒光衣服供富家子弟玩乐的‘尸体’。前世的她被一人主宰,活的黑暗,死的惨烈。这世的她被万人踩踏,活的懦弱,死的屈辱。既然让她重生,那么,这世界势必要被颠覆。片一:大厅上。“啊啊啊…我不要我不要啊,王爷,不要和我退亲呀…”丑到惨绝人寰的女子哭声震天,吓的男子脱口而出:“这婚非退不可,我已有心上人。”女子凄惨落泪:“既然你真心爱的人不是我,这些年就当我寻错了良人,投错了心,我不怨你,真心祝你和她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说罢,女子飞奔而出,涕泪成行。无人察觉,转头那刻,她笑的比谁都开心。片二:客宴上。“我对宫大小姐痴心一片,日月可见,今日便当着众人的面,请宫老爷将宫大小姐许给小侄。”女子低眉嘲讽轻笑,淡定自若,待慢慢喝完一整碗香汤,擦干净了嘴。“凤二少爷是真心想娶我么?”“当然,我对你的心天地可鉴,任何人事物都不能代替。”话毕,轻狂的扫过席上几个面色难看的男人。“既然如此,那么便许我以下聘礼:南稚国的血蚕丝绸一千匹,北拓国的轻羽良玉一百件,西凉国的凤凰展翅头冠一顶,还有一千万两…黄金。”闻言,男人手中的杯子应声而碎。女子淡笑,若无其事的拾起筷子,继续用餐。片三:婚堂上。吉时将至,不见新郎,众人暗自窃语,女子却淡定自若。“小姐,来了来了。”丫鬟低语。“嗯。”喜帕下的秀美面庞无一丝波动。“可是…这…这…”丫鬟惊慌支吾。“嗯?”“咯咯咯…”众人未语,只听见一阵公鸡狂叫的声音。与公鸡拜堂?女子冷冷一笑,莫不是这传说中的病秧子已经挂了?片四:深涯上。生死一线,淡淡的看了下脚下的万丈深渊,女子面无异色。抬头往上,看着绝美男人额前的细汗和眼底深现的沉痛,恐惧,水眸闪过不忍。“放手吧,死我一个就够了。”“不,你不是想知道本王的心意吗,本王现在就告诉你,本王许你一生一世,所以,不许放手,听到没有。”女子顿时笑了,灿如星辰:“好好活下去。”挥手眨眼间,纤手抽出,衣袖断成两截,淡色的身影如折翼的蝴蝶,美的彻底。兔子初试女强文,力尽精彩,亲们多多的支持,收藏多多,动力多多哟!!
  • 独宠无盐悍妻

    独宠无盐悍妻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角绝对干净不容插足。)她,容貌太“出众”,却是丑的。长得太美不容易,但丑成那样也不容易。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她聪明的头脑。他,才智太“出众”,却是笨的。聪明绝顶不容易,但笨成那样也不容易。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他绝世的容貌。一个是王府嚣张的丫鬟偏偏没人敢惹。一个是将军府高贵的嫡子过得还不如个丫鬟。偏偏他们却自小一起长大,彼此熟悉的不行。装吧,看谁更能装。一夜好眠,睁眼一看,坑爹的谁把她塞花轿里了?自此,丑丫鬟成了将军府少夫人。再一回头,艾玛,郡主主子怎的从庶弟院子冲出来了?自此,郡主成了弟妹。说我嚣张?那就嚣张吧。敢算计我?那就来吧。反正我长得丑,温良恭俭让一条也沾不上。喜欢斗,那就斗个天翻地覆。欺我者,我必千倍奉还。毁我家园?我便夺你江山。管你什么皇帝妃子,皇孙郡主,将军后母的,惹恼了老娘,只有一句话奉上“打你丫的。童叟无欺。”片段一某男在某女面前喋喋不休。某女斜睨他一样。“你眼睛有问题?”“并无。”“脑子有问题?”“没有。”某女刷的掀开自己宽大的衣袖。“仙女若是都长这样,这世界上恐怕没人希望有仙女。”滑落的衣袖下,一截如玉似藕的手臂晶莹的散发着淡淡地光晕,怎么看怎么诱人。如果,你可以忽略覆盖在它上面那蝴蝶斑的狰狞青紫痕迹。长孙元轶却好似并没有被她吓到,低语道:“阿奴若是再脱下去,我就必须得娶了你了。实际上当年你在我面前肆无忌惮的沐浴,我就想这么做了。”“长孙元轶,你给我滚。”片段二“少将军,新夫人把您院子里的侍妾丫鬟全给打跑了。”某男呲牙一笑,雪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这么彪悍?天生就该嫁进将军府。”本文不小白,不慢热,斗争激烈,情节精彩坑品良好,欢迎来跳。记得收藏哦,么么哒。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宠妻无敌

    宠妻无敌

    冷酷霸道而又邪魅无赖的他,年少遇见了还是婴儿的她,不想却被一个笑容所俘获,“既然上天注定你我相遇,那么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成年后的他再见狡诈多变,可爱调皮的她,心更是跳动不已,腹黑的他和狡诈的她,在这场名为感情的战场上,到底谁胜了谁,谁又扑倒了谁?片段一某日,墨大佬正在书房处理文件,属下来报说,某属下:少爷,小姐在学校和人打架了。墨大佬:那人是谁,居然敢欺负我的人。某属下:某某高官的千金。墨大佬:哦,是他呀,去。把这几年他所有的犯罪证据送给检查局去。某属下:啊?哦,我马上去。第二日,某某高官因贪污、受贿等原因而被检查厅带走。片段二某日,墨大佬悠闲的坐在沙发上看报,品茗,属下又来报,某属下:少爷,小姐和一个叫简云霖的去吃饭了。墨大佬:恩,是该多结交些朋友。某属下:可是,少爷,那简云霖的是男的,而且听说今晚在餐厅要向小姐求婚。墨大佬:什么?是男的,还要求婚?某属下:是。。。。是的。墨大佬这下可悠闲不起来了,这还了得,自己未来老婆都快要成别人的了,拿起旁边的外套飞快往外冲去,很快就没了影儿。某属下:哎。。少爷,我还没有告诉你是在那家餐厅呢?片段三某日,墨大佬和某萱儿两人平躺在床上,墨大佬:萱儿,你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大,嫌弃我了。某萱儿:天啊!你不说,我还不觉得呢,哎,怎么突然觉得自己好可惜哦。墨大佬:哦!萱儿可惜什么呢?某萱儿:可惜我年纪轻轻居然要叫一个大叔老公,你说是不是很可惜。墨大佬:哦,是可惜了,可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墨大佬直接翻身压到某萱儿,好好向她证明自己是不是老了。
  •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以无数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及一语道破真谛的点评形式展开,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中成长,在书香中体会,进而肃立塑造更加高尚的灵魂,开创更加完美的人生。
  • 鸿蒙炼血道

    鸿蒙炼血道

    炼天地之血,成永生大道,铸不朽传说,看沧海成尘,观宇宙沉浮,造鸿蒙玄奇。
  • 重生之安之若素

    重生之安之若素

    她出生世家大户,却生性懒散,练功不上心,读书倒是马马虎虎,从一流大学到保送读研,然后在家乡唯一的象牙塔中教书,除了在恋爱中跌倒爬起外人生平顺的像笔直的柏油马路,直到回头看到他。他外向开朗、豪爽大气,憨厚却有些臭屁,部队长大难免好勇斗狠,拥有北方男孩该有的优点和毛病。自从不小心爱上那只飞在空中的火凤凰后,只希望能够小心守候,从此守成一种执念,对生活没有任何多的奢求,直到凤凰回头。她说:木头,我喜欢你。她说:你不喜欢我试试看。他说:等我回来。他说:死了也值。一语成谶,他走了。从他走后,她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她一袭白裙,低眉浅笑,温婉动人,烹茶、插花、读书,下厨,在姥姥面前尽孝,期待在她突然离去时老人不要太伤心。她化身黑色,挥舞修罗峨眉刺,希望用鲜血洗去心中无尽的痛。她是暗组中最出色的杀手,为早日拿到和他一样的烈士勋章,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杀最难杀的杀手,有时顺手料理些不入流的坏人。常常想如果早这样,杀他的坏人是不是会早早死于非命,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如果有一天…生离是人祸,死别是天灾。重生,只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