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800000005

第5章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1)

赵逵夫

追溯赋的历史或通论赋的形态特征者,一般都要论及先秦赋,但实际上以往关于先秦赋的研究很不深入。学者们或者只立足于楚辞,或者是研究汉赋时附带地谈谈此前的状况,少有专门探索先秦赋者。所以从赋的整个形成发展历史来说,这一段留下的问题很多。首先,以往谈赋的起源,所引用的材料、所采用的论证方式都差不多,不少是从概念到概念作一些空泛的论述,有的只从“赋”字本义的分析入手,而关于其形成与发展状况的论述仍然模模糊糊。因为探索其名称含义的形成与演变是一回事,考察其文体本身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一回事。考察“赋”的字义只能说明为什么这种文体叫作“赋”,而不能说明赋这种文体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前人说:“不歌而诵谓之赋”,究竟是哪些文体由于用了诵的手段而演变为赋?是什么人完成这种转变的?前人又说:“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其次,论先秦赋者,一般只将屈宋作品囊括于内,再加上荀况的《赋篇》。但将《九歌》《天问》全看作赋,恐怕很成问题。再次,姚鼐《古文辞类纂·辞赋类》中,先秦之时除屈、宋等人之作外,还选录了见于《史记》的《淳于髡讽齐威王》,见于《战国策》的《楚人以弋说顷襄王》和《庄辛说襄王》。姚鼐将这些既不见于《楚辞》,也不名为“赋”的作品归入赋一类,那么还有些与之形式上接近的作品,是不是也可以归入其中?究竟哪一些算赋,哪一些不算赋?这个标准应如何掌握?以前学者们很少讨论这些问题。复次,屈、宋的赋是怎样形成的?屈、宋、荀之外,还有哪些人为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情况如何?这也不是“不歌而诵谓之赋”一句话就可以交代得了的。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考察具体的作品入手。而从文体上考察赋形成的轨迹,不用说应从早期的赋作向上推。但我们得首先弄明白:应该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哪些是赋,哪些不是赋。前人很少从文体的实例上探讨这个问题,有所涉及者在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其根源就在于学者们对拿来作为参照的范本本身就有不同看法。

人们的普遍认识是,赋的大量典范性作品产生在汉代。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中举到“楚之骚,汉之赋”[1],由此可以看出两点:第一,赋在汉代为最盛,或者说,汉代最有成就、最有特色的文体是赋;第二,《楚辞》同赋不能划等号,“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赋。

由于这个原因,学者们以屈、宋、荀的作品为参照去考察先秦时代的相关文体,以确定哪些是赋,哪些是赋形成阶段的作品,哪些不能纳入赋的范围来讨论,其看法就难免会不一致。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以汉初至汉武帝时的赋作为参照,以确定先秦时代哪些可视为赋或赋的滥觞,哪些不是,学术界应该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因为贾谊、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汉代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赋作家产生在这个阶段,《吊屈原赋》《鸟赋》《柳赋》《士不遇赋》《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美人赋》《长门赋》等最负盛名的赋作产生在这个阶段,其时代又基本与战国相接(当中仅隔秦朝十六年)。

我们将这个阶段的赋归纳出几种体式,再联系《汉书·艺文志》对赋的特征的概括,来考察先秦时代的辞赋作品及其形成发展的状况,这样,既有大家公认的理论概括,又有大家公认的范本作品,问题就要好解决一些。

按照马积高先生《赋史·导言》关于赋的体式的分类,分析汉代武帝以前的赋,有三类:

(一)骚赋。有贾谊《吊屈原赋》《鸟赋》《旱云赋》,庄忌《哀时命》,司马相如《哀秦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董仲舒《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刘彻《李夫人赋》,东方朔《七谏》等。

(二)文赋。有枚乘《梁王菟园赋》,孔臧《谏格虎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美人赋》等。

(三)诗体赋。有枚乘《柳赋》,邹阳《酒赋》《几赋》,公孙乘《月赋》,路乔如《鹤赋》,公孙诡《文鹿赋》,羊胜《屏风赋》,孔臧《杨柳赋》《鸮赋》《蓼虫赋》,刘安《屏风赋》,刘胜《文木赋》等。

还有些是学者们看法有分歧的,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答客难》等,我们没有列入,不作为赋的范本,但在考察先秦赋的形成、发展状况时会作为某些体式的参照。

下面先看看先秦时上面三类赋作的情况。

骚赋有屈原的《抽思》《思美人》《惜诵》《离骚》《涉江》《哀郢》《怀沙》,唐勒的《远游》《惜誓》,宋玉的《九辩》《悲回风》,景瑳的《惜往日》(关于后五篇作者的考订,见有关各篇题解)。其中屈原之作,今人多看作诗,唐勒、宋玉、景瑳之作,今人多看作赋。这其间的原因,从《文心雕龙》关于赋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屈原作品以情驭篇,虽个别地方稍有铺排,但整体说来开阖变化,意境奇丽,诗人的忧心不仅贯穿首尾,且成了转折变化、遣词造句的主导,看不出有意铺排的痕迹。所以,人们以屈原的《离骚》《抽思》等为诗,是有道理的。但从形式上说来,《离骚》等又同汉代贾谊、司马相如、董仲舒、刘彻、东方朔等人的骚赋并无区别,所以人们论赋而上及屈原的《离骚》等作也并不错。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云:

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尚颇有古诗之义,至宋玉则多淫浮之病矣。《楚辞》之赋,赋之善者也。故扬子云称‘赋莫深于《离骚》’。……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烦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

可见前人已认识到屈原之赋近于诗,宋玉以后近于赋。《离骚》等不仅是后代骚赋的源头,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具体认定、划分上,从研究赋的形成、发展的角度,原收入《楚辞》一书的先秦时作品中,我们将《离骚》《九章》中各篇和《远游》《惜誓》《九辩》看作赋,而将《九歌》《天问》看作产生较早的文体,不看作赋。因为《九歌》名称即为“歌”,而《天问》则显然是诗。唐勒的《远游》《惜誓》,宋玉的《九辩》已明显地表现出了铺排的特征,同汉代的骚体赋无多大区别,有人认为《远游》为汉代人所作,也主要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据此将《楚辞》中骚与诗歌划清了界限。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毫无疑问,骚赋在先秦时代已经产生。

文赋或称为散体赋。我们认为,相对于后来的骈体赋、律赋而言,散体赋为文赋早期的形态。收在《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和《招魂》同汉代文赋相比,有较多的共同之处,与枚乘《梁王兔园赋》、孔臧《谏格虎赋》、司马相如《美人赋》也无大区别,如果产生在汉代,则被归入文赋无疑。至于宋玉的《风赋》《钓赋》《登徒子好色赋》,则不仅在结构、语言风格与以上所说汉代文赋无别,且已以“赋”名篇,不用说已是名副其实的赋作;而《高唐赋》《神女赋》,则已是骋辞大赋的规模,从构思上说,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完全取法于它们。那么,战国之末文赋已形成并且定型,也可以无疑。

这里要提出来说一下的是屈原的《招魂》《大招》与宋玉的《对楚王问》。《招魂》一篇,从结构上和表现手法上说,采用了《文心雕龙·诠赋》所说“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的方式。在前面的六句小引之外,“帝告巫阳曰”云云,“巫阳对曰:‘掌!上帝命其难从。’”下面又是天帝之语:“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按“若”,你,第二人称代词,指巫阳。谓此为掌梦之官的事,自己难以从命。天帝则以为如不及时招之,恐魂魄远去,让他及时去招。谢,去也。)然后说:“巫阳焉乃下招曰”[2],引出正文主体部分。这同宋玉几篇文赋及汉代文赋的形态是一样的。主体部分为并列的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一小段领起,以下分为并列的六段: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第二部分由“魂兮归来,入修门些”一小段领起,以下分别写宫廷的屋室建筑、室内陈设、宫娥女侍、内室之美、苑囿之美、饮食之珍奇、歌舞之欢、游戏之乐。就后一部分而言,表现方式、文字铺排同枚乘《七发》十分接近,似乎是枚乘由之受到启发而写成他那篇著名的篇章。

《招魂》末尾有一段乱辞。前有序而后有乱,这也就是《文心雕龙·诠赋》所说京殿苑猎赋的特征:“既履端于唱序,亦归馀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那么,《招魂》一篇虽不以“赋”名,其实在体式上已具备了汉代骋辞大赋的特征。

《大招》一篇,从其由并列的几段文字骈联成篇的情形看,同《招魂》并无区别,但它既未用“述客主以首引”或“序以建言”的方式,也没有乱辞,不合于“乱以理篇”的要求。但它 “极声貌以穷文”的铺排手段,也达于极致。这其实是楚国民间和宫廷所用招魂辞的较原始的形态,是未经改造的式样。《大招》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他供职于兰台之时,因楚威王死而写的招魂辞(公元前329年,时屈原25岁)[3]。当时屈原的创作尚处于学习、继承阶段,还没有形成独创的文体与风格。至他被放汉北以后,才在楚地招魂辞的基础上,吸收了此前所流传的一些精彩辞令、议对以问对方式交代背景、引起全文的手法,而创造出对以后文赋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招魂》,这已是二十六七年以后的事[4]。所以说《大招》也应归入赋一类,它同《招魂》一样是骋辞大赋的滥觞。

宋玉的《对楚王问》,有的学者也多看作赋,而有的只看作散文作品。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说它不是赋,因为宋玉之时,赋作已以“赋”名篇,同屈原之时虽然体裁基本形成,而名称尚未确定时的情形有所不同;说它是赋,因为文赋就是在“对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述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方式,及主体部分由骈联的几组文字组成的特征,同《风赋》《钓赋》也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可以归于文赋的范围之中。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宋玉的《对楚王问》虽然创作在屈原之后,但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它代表了赋的名称确立之前的状态。以往不少研究文体的论著将文体的发展看作单线的演进,所以对文体发展中的不少现象无法解释,或形成理论上的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实际上,所有的文体在其演变成一种新的体式之后,原来的体式并不是从此就消失了,而是仍然在更适于自己的场合,以一种独立发展的体式出现。汉代枚乘尚学习先秦“对问”,突出主体部分并列骈联、层层推进的特征,从而创作出《七发》,并且此后“七体”累世不绝,至南北朝梁时所编《七林》,收“七体”之作竟达三十卷之多!东方朔学习先秦“对问”,而突出借问难以抒发情感的特征,写出《答客难》,此后对问之体也时见于文人笔下,举不胜举。《文选》中特设“七体”与“对问”、“设论”,也正是看到了它们作为文学体式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是这些体式进一步吸收了铺排的手法,显示出“极声貌以穷文”的特征,句子也更趋于整饬,并且朝押韵的方面发展,而在其被正式命名为“赋”、成浩浩荡荡之势以后,原来那种较原始的形态总体上说被边缘化了。这就如人类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但现代人形成之后,类人猿也依然存在一样,各因其环境而选择存在的方式,从而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说来,宋玉的《对楚王问》这样的形式,作为赋形成期间的作品,应该归入赋一类。

先秦诗体赋,主要有屈原的《橘颂》,荀况《赋篇》中的五首和《遗春申君书》。汉代诗体赋的特征,从体式上说,篇幅较短;基本为四言,且全篇为四言者较多,个别的杂有五言、六言甚至七言句;从题材上说,多为咏物,借咏物以言志。这两点,《橘颂》完全符合。《荀子·赋篇》中的五首实际上也是咏物,从各个方面描述所指之物的特征,而语意双关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先秦时文人的作与春秋时代“赋诗言志”的情形很相似。作为一种智力游戏,本起于民间。《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所说:“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解释曰:“口无毛者,狗窦也;声謷謷者,鸟捕也;尻益高者,鹤俯啄也。”郭舍人也讲了四句,射四物。这些都很有民间文艺的特征。但荀况的五首,是既概括事物的特征,也借以言志。而且它们同一般诗体赋一样,具有铺排的特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杂赋类”就列有《书》,可见汉代人也以此类为赋。

这里要特别提出来说一说的是《荀子》中的《成相篇》。杨倞注:“盖亦赋之流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杂赋类”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则汉代人也以《成相》属杂赋。《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成相篇》曰:“庄子贵支离,悲木槿。”注云:“《成相》出《淮南子》。”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云:“然则此《成相杂辞》十一首者,淮南王之所作也,盖从其本书别出。”则西汉中期以前也有《成相》。王应麟《汉志考证》曰:“相者,助也。举重劝力之歌,史所谓‘五羖大夫死而舂者不相杵’是也。”则“相”非如卢文弨之言为乐器,其首句之“请成相”,亦不当如卢文弨之说是“言请奏此曲”。成相本舂谷时按节奏所诵,舂的声音相当于敲击乐器,则成相相当于依节奏诵说,其音乐性并不强,但有突出的节奏感。古人之所谓“吟”是拖长音的诵,有似唱;赋与诵则是声音适应节奏而已,并不如乐曲的悠扬起伏、富于变化,所以古人将“相”归于赋之中。当然,依今日之观点,应归入诗;在民间文学的范畴之中,则应归入讲唱文学。从这个角度说,卢文弨以为“即后世弹词之祖”(谢墉、卢文弨《荀子笺释》)有一定道理。因此,荀卿的《成相》本书不收。

总的来说,汉代辞赋鼎盛时赋的各体,在战国末期都已形成,就《楚辞》中有关篇章而言,虽无“赋”之名而实具赋之基本特征。

宋玉《风赋》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任何事物从无到有,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赋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屈原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赋的三种体式从进入文人的创作直到基本定型,都是他向民歌和下层艺人学习,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而完成的。从学习民间和宫廷中流传的招魂词而创作《大招》,到写成以“述客主以首引”,“序以建言”、“乱以理篇”为结构特征的《招魂》,就可以看出他在艺术上进行的有益的探索轨迹。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说:“楚辞之体非屈子之所创也。《沧浪》《凤兮》之歌已与《三百篇》异,然至屈子而最工……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5]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

但是也必须看到,赋的三种体式的孕育形成有一个过程,有其形成前的不完善形态。屈原以敏锐的艺术眼光发现了它们,并凭借自己的文学素养,吸收其他文体的某些因素,进行恰到好处的改造,使之成为适合于当时文化环境、审美需要,满足人们审美愿望,从而也代表当时文学发展水平的新文体。

下面,我们从屈原通过对他之前有关文体的接受、改造而完善赋这种文体方面,谈谈战国后期赋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及屈、宋赋之外辞赋、准辞赋的状况。

先说骚赋与诗体赋。

关于屈原前的楚地诗歌与韵文,我曾有《作为楚辞上源的诗歌和韵文剖辨》一文[6],认为《诗经》的《周南》《召南》中写于江、汉、汝水流域的作品,同楚文化有较深的关系;陈国与楚相邻,信巫等风气与楚国一致,春秋末年陈被楚国所灭,其地为楚所有,则《陈风》对后来的楚国文学也有一定影响。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热门推荐
  • 红楼一梦之这个黛玉有点儿

    红楼一梦之这个黛玉有点儿

    本书已入5折书库,谢谢亲亲支持!!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林黛终于认命般的相信,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小小的黛玉身上。原本自己是豪门家族的三小姐,风云争斗,她刚刚用极端的手腕站在了家族的顶端,可是那场有预谋的车祸,让她瞬间就失去了一切……她不甘心!五岁的黛玉,从来都是冷眼旁观着世人,真心待她的,她心明镜的知道,母亲的离去,她知道她终是改变不了什么,真的改变不了吗?难道真的十六岁就死去!她不甘心!她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就从现在就开始吧,她就不信这个邪了!!。。。。。。。。。。。。。。。。。。。。。。。。《红楼仙梦之黛玉问情》地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魂归西去。她——【越玄】,本是上天界的神女殿下,独一无二的存在,孤傲、冷清,从来都不相信这天上、地下会有真情存在,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神,还是游荡阴暗处的狰狞魔,亦或是在她眼中卑微的人类。…曾几何时,有一个半神半魔的妖娆男子默默地爱着她,直至为她死去,她仍是不觉。为了让她知道这世上何为情,何为爱,天帝命她堕入凡尘——渡情、渡劫、渡爱的真谛!*是谁在心头流连一转身缘就在眼前,相逢的季节落英缤纷几回,模糊的记忆浮现,是谁在梦中留恋…爱一个人是否要真正拥有,谁是她最后的归宿。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爱恨掺杂的情感纠葛…*林黛玉:她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降落红尘而成为水一般清纯的女子,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因幼年丧母无伴,被外祖母接入贾府的途中却意外坠入湖中…再醒来,莫名认知扑面而来,而眼前的一个脸庞,他是谁?硕怡亲王:胤祥身为天潢贵胄,身处权力漩涡,处处身不由己,却仍旧坚持内心的信念,笑看风云,宠辱不惊,有着多少的透彻和坦荡。对朋友,他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对感情,他炽烈热忱,情深义重。究竟在他尊贵而平静的外表下,有多少深藏暗涌无法表露。河伯:冰夷俊美无铸的人鱼,银色的发,流光溢彩的琉璃眼眸,一次上天界的盛宴,她的倩影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再见面他没想到会是在凡间…。。。。。。高宅阀门,虽仍为神仙,那一步是否落入红楼?九子夺嫡,又是怎样的硝烟弥漫。*他说:你懂得生之微末,我便做了这壮大与你看,你说再热闹也终需离散,我便做了这一辈子与你看,你说冷暖自知,我便做了这冬花夏雪与你看,你说恋恋旧日好时光,我便做了这描金绣凤的浮世绘与你看。你说应愁高处不胜寒,我便夺这江山,拱手在你面前,讨你欢。不一样的红楼,尽请关注红楼神话,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否按照原定的轨迹滑行,还是掀起腥风血雨?虐恋女尊文《三夫》
  • 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

    最简洁、最通俗、最幽默、最精辟!极简方式解读三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翻开血泪斑斑的历史画卷看一看,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中华民族跨越千年,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王朝与政权的覆灭和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杀戮,还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一次次进步和融合,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中华文明有过冲突、矛盾、甚至残杀,但国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 皇宠之杠上大牌夫君

    皇宠之杠上大牌夫君

    一朝穿越,火场复生,洛青青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进了皇室的下属部门,成了保皇一族的一员。还以为自己当上了风光的皇家人员,没想到跳进的根本就是一个无底火坑。她郁闷、她愤恨、她想暴走,但她不能告诉自己的顶头上司,“宝鸡”适合做的是地名而不是人名,除非她迫不及待地想进行第二次穿越……名字不好听?没什么!谁的穿越之旅不是痛并快乐着?缺陷不怕,只要有美来填!精彩片段:情节一(南宫烁篇):“小叽叽,真是不容易呀,你终于是本宫的了。”南宫烁摇头尾巴晃地走到保鸡面前,得意地说道。保鸡头上瞬间冒出数根黑线,苦笑道:“主子,可否麻烦您称呼奴婢的全名——保鸡。”南宫烁笑得纯真无邪,点头道:“好啊,小叽叽。”情节二(依旧南宫烁篇):南宫烁同皇兄们蹴鞠正起兴时突然尿急,转头向保鸡喊道:“保鸡,本宫要去小解,你过来替本宫,把局势稳住了!”保鸡慢慢坐起,装作中暑后的症状,虚弱道:“主子,属下不会……”“不会?你们保皇一族第一天就是教这个,你以为本宫不清楚?”眼见众人露出疑惑的眼神,保鸡“噌”地坐起身,斗志满满地改口道:“属下是说不会……输的!”情节三(南宫斐篇):面对不定期来光顾的亲爱大姨妈,保鸡束手无策,躲在茅厕里不敢出去,正在郁闷之时,头顶却突然伸出一只手,送上了大姨妈助手。保鸡揶揄道:“六皇子的心真细,不是给好多女人送过就一定是……”南宫斐挑眉,“是什么?”“就一定是有随身携带女性用品的嗜好。”“呵呵,说错了。第一,本宫不敢说今生会不会给很多女人送,但至少在你之前还没送过;第二,那是本宫刚刚特意为某个不知好歹的女人买来的,本宫没有随身携带那种东西的嗜好,但是不介意为了某个女人增加一种这样的嗜好!”笑点多多,先拉这两只出来遛遛,更多情节就坑里见喽!(文中涉及到的代号与地名、车名等如有雷同,纯属情节需要。)
  • 不平凡的浪子

    不平凡的浪子

    他从小是孤儿,受人鄙视,嘲笑,欺凌,却意外遭遇命运的转折,得到奇功“吸功大法”以及一块神秘门派的掌门令牌!从此踏入江湖的血雨腥风,更秘密成立天宗门。一次意外,他大战四魔,救得江湖第一美人冷寒仙,赢得美人芳心!从此走上了携美战江湖的逍遥之旅。
  • 魔临异世

    魔临异世

    这是个黑和白的世界。它忽然又动了。这一次,宇宙深处……无极生太极,它的使命又是什么?,这是个进化的世界!一颗拳头大小由黑白双色组成的晶体傲然的静立在浩瀚的星空中,没有耀眼夺目的光彩,亦没有勾人心弦的震撼。它是那么的平凡,而又那么的不平凡。一颗由一个世界的能量进化成的晶体能够平凡吗?这一天,太极分阴阳。这是万物进化的本质
  • 透骨

    透骨

    曾经活得太过肆意张狂,南钦的出现是他醉生梦死里唯一的救赎。可是即便同床共枕,即使面对面时嘴唇相距不过两公分,良宴有不凡的出身,心却始终无法靠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彪悍狂妻

    彪悍狂妻

    她是流氓,他是帝王她能做一手好菜,如果单看她的外表,她就是一个知书达理,贤妻良母的小萝莉,但这仅仅只是外表。他外表俊美妖孽,如果单看他的外表,他就是一个人畜无害,装傻可爱的大正太,但这仅仅只是外表。见面之初,她的手艺就征服了他的胃,之后逐渐沦陷。但是他不甘心自己一个人沦陷,所以,拉她一起!——她是白天是云氏的小职员,晚上是小混混,小流氓,偶尔打点小架锻炼锻炼,在她的地盘上,还从来没有人能打过她的,但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美男是谁?第一次见面,抢了她下的面条,吃完又厚着脸皮捧着碗跟她说,“再来一碗。”看在他这么可爱的份上,她是下了一碗又一碗,直到…把自己下进去了。没有人跟她说过,他这么能打的!从单挑到群架,再到床架,她几乎就没有赢过。单挑“我饿了,给我做饭。”某男杵在沙发边,不满的说道。“没空。”看书,不理。“我饿了。”坚持不懈。“…打赢我,我就给你做。”几个回合下来“我要吃上次你做的糖醋鱼。”某男站在厨房门口说道。“…是。”“还有燕窝。”“…是。”“还有…”“够了!”群架“奚姐,我们全军覆没了。”一个小弟跑过来,哭丧着脸说道。“什么?”某女此时没有了白天职业装的呆板,而是换上一身紧身服。“走,去看看。”偌大的场地上,躺满了七零八落的哀声连连的小混混们,而对面站着的一个人却让她瞬间糊了,她走过去,“我的人都被你灭掉了。”某男看看地上躺倒的一干人,再无辜看向某女,“老婆,我不知道是你的人。”床架“你说下次切磋会让着我的。”单挑和群架都输了,心里不爽。“让着让着,一定让。”床上,某女被压在某男身下,某女不悦,“你说会让我的。”“老婆,事关男人尊严,让不得。”“你…”“下次让着。”尼玛,又是下次。——有一天,某女在总裁办公室看见自家老公和一个脱得只剩比基尼的美艳女郎,她靠在门边,好整以暇的抱臂观望,“总裁,你在这找小三,你老婆知道么?”说罢不屑的看着一眼美艳女郎,就走了出去。某男一惊,立刻命人废了比基尼女郎的手脚,打包丢了出去,然后自己跑出去哄老婆…※※※※※※※※※※※※※※※※※※※※※※※※简介和正文不完全相同,但此文绝对是男女主皆身心干净,无误会无小三的宠文。
  • 仙何为仙

    仙何为仙

    九属性灵根秦缘,本因天道大变难以修炼,可是当其偶遇一代仙女月琳,注定变得不再平凡,得绝仙、修皓月、习玉霄......由此纵横天源大陆,收弟子、拜把子、遇红颜、战天骄......一段惊心动魄的修仙传奇自此展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奉旨征婚:战神难伺候

    奉旨征婚:战神难伺候

    什么账都好算,感情账难算!莫名其妙就被缠上了,美其名曰‘阴魂不散也是缘分’最后……终于,她忍无可忍,不就欠你一个新娘么?替你征一位色艺双全!轩辕千城说:我这是有恩必报,你是我的心头宝。落倾魂说:你这是阴魂不散,你就是我的现世报。有一种感情,你惹不起,他还缠着你,所以,你就躲不起。PS:娃娃们,都跳坑进来吧,清薇送你们一场倾世绝宠!爱一个人就是撒下弥天大谎,为她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