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500000007

第7章 绪论(7)

杨先生用几个现代图书概念来统摄被他从传统类书类划分出来的图书类型:将《韻府群玉》一系韻编类书归入“辞典”或“百科全书”,将《骈字类编》归入“複词”字书,将《蒙求》一系归入小学“读本”,将《古今同姓名录》一系归入“姓名辞典”,将《全芳备祖》一系归入“动植物书”,将《书叙指南》一系归入“程序文料”。

张涤华已经够激进了,杨家骆比他更激进。杨先生压根就不承认依韻依字编的图书可以是类书,所以张先生列在类书裏的《韻府群玉》、《佩文韻府》、《骈字类编》,他都当作是辞典、字典。刘叶秋先生也持此说,以《佩文韻府》等为词典(《类书简说》:“《佩文韻府》和《骈字类编》之类的书,则与其说是类书,不如说是词典。”15页。),但他也远不如杨先生极端。《永乐大典》虽然是韻编,刘先生也还像大家一样认为那是一部有经典意义的大类书,不像杨先生这么惊世骇俗,把《永乐大典》也当作辞典。把《书叙指南》一系的书从类书中分离出来归入集部,这也是激进的张涤华先生不可能同意的,其他学者就更不可能同意了。把《全芳备祖》一系书从类书中划出来,会有不少人同意,但把这一系的书称作动植物书,恐怕同意的人就不多了,因为《全芳备祖》(《四库全书总目》之《全芳备祖》提要:“宋陈景沂撰。……其例每一物分事实祖、赋詠祖二类,盖仿《艺文类聚》之体。事实祖中分碎录、纪要、杂著三子目。赋詠祖中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子目。”把这样富于文学意味的书当作科普的“动植物书”,有点以名害实了吧。)是“《艺文类聚》体”(每一个条目下边先抄录相关事类,然後选录诗文,是《艺文类聚》的创新,後世往往称之为“《艺文类聚》体”。)。

虽然大多数学者都主张把类书的范围定得窄一些,但一般还是认为张涤华、杨家骆两位把类书的范围定得太窄了。刘叶秋先生在批评《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时,就《初稿》的具体分类曾提出修正意见:

像典制、姓名两门所收的史部政书和有关姓氏的专著,实不应算作类书;常识门所收,近于後来的百科全书,亦不宜归入类书范畴。至于同異、鉴戒、蒙求三门,也可与类事、典故两门合併,改立名目,重分子类(《类书简说》,5页。)。

就这段话可以看出,刘先生祇认为《初稿》中的典制、姓名、常识三门不属于类书的范围,其他七门虽然在名目上需要作些调整,但都不失为类书。被张涤华先生沙汰的博物、稗编、同異、鉴戒、蒙求诸门,在刘先生眼裏都还有类书的资格。较之张涤华先生,刘先生的类书范围要宽很多。不过也有张先生以为是类书,刘先生却不以为是类书的情况。关于这一点,上文评杨家骆先生的类书观时,我们已经提到过。张先生以为是韻编类书的《佩文韻府》、《骈字类编》,刘先生却视为辞典。

另一位类书研究者胡道静也主张将某些类型的图书从古典目录之类书类中淘汰出来,他说:

在古今的古典文献著录中,“类书”一类的包容范围却不一律,当然,正宗的类书一定照收在内,可是其他门类的书籍也往往阑入,像姓氏书、政书,有时甚至是考证笔记、目录书都会列在类书类裏。这些,我们就不能认它们是类书,至少有些不是正宗的类书(《中国古代的类书》,8页。)。

被他淘汰出来的非类书有姓氏书、谱录、政书、职官书、纪事本末、书钞体书、考证性笔记、目录书,共八种类型,胡先生称它们为“大范围里的所谓类书”。其中纪事本末、书钞体书、考证性笔记、目录书四种是张涤华先生等人没有提到的,但想来张先生他们也不会反对把这四种书从类书中划出来。这四种书混入类书,在古典目录著作裏也不是普遍现象。它们有的在古典目录裏有自己固有的位置,作为一个独立的图书类型是不会和类书混淆的,不过是偶尔某本应属于其类型的图书不小心被错认了,或者著录人对该书别有会心,与一般人对该书的认识不一样,把它划入了类书,从而造成了分歧。还有的虽然作为一种类型被整个地划入类书,但这样的做法祇限于极个别的目录学家,祁承把考证性笔记归入类书,孙星衍把目录书归入类书,並不反映古人对这些类型图书性质的普遍看法。

在“大范围裏的所谓类书”之後,胡道静先生提出了“正宗类书”这一概念,並讨论了正宗类书的类型划分。正宗类书所涵盖的类型很明显是胡先生理想中的类书范围。他的这个理想范围中“供启蒙之用的”蒙书,是张涤华先生要淘汰的。“备家常日用的”常识门书是刘叶秋先生要排除的(“从编纂当时提供的用途来说,有为一般检查的,有为诗文取材的,有资科场之用的,有供启蒙之用的,还有备家常日用的。”《中国古代的类书》,11页。)。

写到这裏,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主张把类书范围划窄的学者们各自的理想类书范围。我们以沿用古人类书范围的《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为基准,看看各位学者从这个传统的大范围裏都减去了哪些。

《初稿》十门:类事门、典故门、博物门、典制门、姓名类、稗编门、同異门、鉴戒门、蒙求门、常识门。

张涤华二门:类事门、典故门。

杨家骆二门:类事门(去掉“残缺类书之属”之《永乐大典》)、典故门(去掉“文篇”之“书翰应酬之属”,“文句”之“以韻检者”)。

刘叶秋七门:类事门、典故门(去掉“文句”之“以韻检者”)、博物门、稗编门、同異门、鉴戒门、蒙求门(刘先生主张将同異、鉴戒、蒙求三门可与类事、典故两门合併,然後重新立目分类。这並不影响类书范围的大小变化,所以我们还是算刘先生的类书范围包含了《初稿》中的七门类书)。

胡道静八门:类事门、典故门、博物门(去掉“广记”之“一般博物之属”)、稗编门、同異门、鉴戒门、蒙求门、常识门。

前边我们讲把类书的范围定得窄一些,是现代类书研究者的主流趋势。下边我们要请大家来听听主流之外的一些声音。

宋代尤袤《遂初堂书目》将《文馆词林》、《文苑英华》这两部总集列入类书,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以後的古典目录不大见有继续这样著录的。即使在《遂初堂书目》裏也是互见的,这两本书在类书裏记录有,在总集裏同样也记录有。怎样著录这两本书,尤袤有点游移。《文馆词林》早已残佚,其本来面目怎么样我们不好说。在这裏我们祇能用《文苑英华》来分析尤袤游移不定的原因。

《文苑英华》上承萧统《文选》,不但内容上是这样,而且编纂体制也效法《文选》。《文选》排列所选文章的体例是:

凡次文之体,各以彙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萧统《文选》序。)。

也就是说首先按文体类聚所选文章,同一文体的文章再按时间先後顺序排列。赋和诗因为入选的很多,丰富多彩,所以进一步细分门类。《文苑英华》大致也是这样,但有很多发展。较之《文选》,《文苑英华》文体分得更加细碎,並且每种文体下边都还有进一步的门类划分,不仅限于赋和诗。我们这裏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文苑英华》各文体下边的小门类划分,与《文选》赋和诗下边的小门类划分,有很明显的不同。《文选》的诗赋分类祇是简单地依据题材(内容)的差别作了粗略的分类,而《文苑英华》各文体下边的门类划分很明显是以类书的分类体系作为参照背景的,非常精细。下边我们就《文选》、《文苑英华》的赋体分类,还有唐代类书《初学记》的分类体系作一对比,大家就瞭然于心了。

《文选》赋体下分: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共十五种。

《文苑英华》赋体下分:天象、岁时、地类、水、帝德、京都、邑居、宫室、苑囿和朝会、禋祀、行幸、讽喻、儒学、军旅、治道、耕藉、乐、钟鼓、杂伎、饮食、符瑞、人事、志、射和博弈、工艺、器用、服章、图画、宝、丝帛、舟车、薪火、畋渔、道释、纪行、游览、哀伤、鸟兽、虫鱼、草木,共四十种。

《文苑英华》赋体天象下边又分:天、日、月、星、云、风、雨、露、霜、雪、雷、雹、霞、雾、虹等等。

《初学记》分类:天部、岁时部、地部、州郡部、帝王部、中宫部、储宫部、帝戚部、职官部、礼部、乐部、人部、政理部、文部、武部、道释部、居处部、器物部、宝器部(花草附)、果木部、兽部、鸟部、鳞介部、虫部,共二十五种。如果将附在宝器部的花草独立算部的话,就是二十六种。

《初学记》天部下又分:天、日、月、星、云、风、雷、雨、雪、霜、雹、露、雾、虹、霁晴。

显然《文苑英华》的赋体分类更像《初学记》,而不是更像《文选》。京都、禋祀、耕藉、畋渔、纪行、游览、宫室、鸟兽、志、哀伤、乐,这十一小类与《文选》的赋体分类的名目相似,显示了《文苑英华》对《文选》的承继性。不过,《文苑英华》赋体分类剩下的那些更多的小类名目又几乎都可以在《初学记》的分类体系中找到。基于简单的数字比例进行判断,我们就可以说《文苑英华》更像《初学记》。比名目的相似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这些名目的排列顺序。把天、地、皇族排在最前边,中间是各种各样的人间事务,最後是鸟兽、虫鱼、草木,这是成熟期类书典型的部类顺序安排。这个分类体系既涵盖了当时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知识,又体现了封建时代知识的等级秩序。因此我们要说《文苑英华》文体下边的小类划分和类书的分类体系不仅在名目的设置上非常相似,而且两者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也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说,《文苑英华》不仅上承《文选》,而且由于身处类书繁荣的时代,在体制上很自然地也打上了类书的烙印。我想,这应该是尤袤犹疑不定的原因。

《文苑英华》虽然借鉴了类书的分类体系,但它和类书又有根本的不同。从体制上讲,对原材料类书是按类别片断地摘抄(贬义的说法叫“割裂”、“餖飣”),《文苑英华》却是完整地选录。从编纂目的上讲,类书一般是为文人们吟诗作赋、应付科举考试准备文料的,《文苑英华》却有更远大的志向,它要保存一代文献。此书南北朝诗文占十分之一,唐代诗文占十分之九。唐代散佚的文集,多依仗此书纔得以流传下来。

宋人编文集,无论总集还是别集,喜欢分类编排(参见《中国古籍版本学》,406页。)。王钦臣编定的《韦苏州集》“首赋,次杂拟,次燕集,次寄赠,次送别,次酬答,次逢遇,次怀思,次行旅,次感叹,次登眺,次游览,次杂兴,次歌行,凡为类十四”(《四库全书总目》之《韦苏州集》提要。)。宋敏求编《孟东野集》分为感兴、詠怀、游适、居处、行役、寄赠、怀寄、酬答、送别、詠物、杂题、哀伤等十四类。宋代无名氏所编的《姚少监诗集》也是分类编排。孙绍远编《声画集》“所录皆唐宋人题画之诗。凡分二十六门,曰古贤,曰故事,曰佛像,曰神仙,曰仙女,曰鬼神,曰人物,曰美人,曰蛮夷,曰赠写真者,曰风云雪月,曰州郡山川,曰四时,曰山水,曰林木,曰竹,曰梅,曰窠石,曰花卉,曰屋舍、器用,曰屏扇,曰畜兽,曰翎毛,曰虫鱼,曰观画、题画,曰画壁、杂画”(《四库全书总目》之《声画集》提要。)。这样分类编排是为了方便文人们作诗文时采掇辞藻(《四库全书总目》之《古今岁时杂咏》提要:“非惟歌咏之林,亦典故之薮,颇可以资采掇云。”)。这些别集和总集,並不因为像类书那样分类编排,我们就把它们归入类书。

为类书下定义时,我们要兼顾内容性质、编纂体制、使用功能三个方面。在判定一部图书是否类书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这三个方面,不能因为其中某一方面的偶然相似便仓促下结论。在这三个方面中前两者一般都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使用功能,亦即编纂目的这一个维度却常常被忽略。然而缺少这一维度,就某些图书我们往往不能有效地区别。上文我们讲到过四库馆臣在判定是否类书时引进的一个“学术品位”尺度,他们所以引入这一尺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尤袤注意到了《文苑英华》编纂上所受类书体制的深刻影响,但他同时又给予它的文学总集身份相当的认同,所以把它在类书类、总集类互见。他这样的处理方式还算平允。不过,即使这样,後代的目录学家们还是更愿意把《文苑英华》祇当作总集,不愿意在类书中给它一个位置。直到20世纪70年代纔有台湾的方师铎先生隔着好多个世纪响应尤袤(明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太宗尝召卢多逊赋《新月》诗,又召李昉等辑三大类书,每乙夜必进数卷,亦留意文学者。若其人天资忮克,不足道也。真宗命杨亿修《元龟》,属陈彭年校核误处,必加签贴。今前代遗文僻事,实赖诸书以考见云。”胡应麟在笼统地提到宋四大类书时,把《文苑英华》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一道视作了类书。)。方先生在《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係》中把《文章流别集》、《文选》、《文苑英华》以下的总集都列入类书,还主张把类书从子部划出来,归到集部去(《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係》,25~27页。)。方先生按体制把类书分作两体四类,《文选》等属于“以意类事”体下的“类文”类。无疑地,方先生把尤袤的一个很细小的改动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尤袤祇是因为觉得《文苑英华》这部总集性质很特殊,在体制上很明显地受了类书的影响,所以既把它归在总集,又归在类书。方先生却认为所有总集都该归入类书,不祇《文苑英华》,那些祇按文体分编,没有类书似的分类体系的总集都无一例外。“总集”这一类目要么在目录书中消失,要么成为“类书类”之下的一个“总集属”。

同类推荐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水若无清流,纯洁将化为无忧,心若不奔腾,精气将如烟云”;”遥远的过往历历在目,反倒是近日种种,模糊如前尘韶光”;”斑驳的老城墙,只要不倒,便是世间美景”……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美言,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一部散文集。
  • 勇敢坚强·拥有的就是天堂

    勇敢坚强·拥有的就是天堂

    蝴蝶勇敢的破茧,美丽地翩翩起舞。很多时候没有勇敢和坚强,就无法渡过难关,也就见不到最美的风光。最美的风景永远都在最危险的地方,只有勇敢和坚强的人才能欣赏到。我们应该让自己一直保持着坚强和勇敢的品质,这样无论危险还是困难都不可怕。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天绝剑仙

    天绝剑仙

    冷萧逸冷萧逸得来历不明的逆天宝剑名碧落,剑中深藏有莫名剑灵,玄旭,在他的指导下在天剑门逆天崛起。斩三尸,杀凶兽,弑神将,终铸就成天地一绝的剑仙。
  • 网游之幻界传说

    网游之幻界传说

    一款接近现实的游戏,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由于家族从小封闭的关系,却又不懂得感情交流的少年,创造一个个永恒的传说!
  •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普京、阿拉法特、阿罗约等伟人拥有高大的身影也有细腻的情感。在那些坚强的外表下,欧洲元首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生活。
  • 绝色爹爹

    绝色爹爹

    只有二十二岁的少将军竟然有一个十三岁的私生女,九岁就能种下种,难道她爹爹是超人?这也就罢了,他竟然宠的这个女儿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几乎到了宠溺的极限。一道圣旨下来,吴国来和亲的绝色公主,放着太子皇子不嫁,非要嫁他,他竟抗旨不尊,为了什么?大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从此柳承铭和柳纯儿这两个名字也就名扬天下了,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名扬天下分两种,一种是美名,一种是臭名,没有悬念,他们绝对是后者!【领养区】一号女主---柳纯儿由亲亲2422771313领养!一号男主---柳承铭由亲亲加菲猫520领养!男配一号---莫岩由亲亲隋欣彤领养!推荐漠漠的现代宠文《盗婚--邪性老公》:http://m.pgsk.com/u/2614090771这是漠漠刚注册的新浪微博,亲亲们有空可以去戳一下的,其实我也没时间玩,汗滴滴
  •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爽文、欢乐、男强女强、一对一】她,二十一世纪的女特种兵,一朝穿越成了天盛朝有名的纨绔女,从小恶名昭著,劣迹斑斑,十岁因一把火烧了京畿司大牢而被自己的父亲赶出了盛京城,可她却在外面跟自己的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五年后,当她再次回到盛京城,她发现以冷酷无情闻名的天盛战神三番四次的向他献殷勤,可她不记得她什么时候沾惹过这朵桃花了啊?不仅如此,好像其他几朵桃花也开得挺欢乐的,到底哪里出了错?当一切谜底揭开时,原来她和他的缘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逗宠俏王妃

    逗宠俏王妃

    公元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日。和风日丽,晨起的太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跃然上空,林立的高楼大厦被包裹在一片柔和的金光中肃穆安详。某科研机构实验室。“教授!您不要开国际玩笑好吗?我需要在那个破地方那么长的时间吗?稍微转圈不就好了吗?您别逗我了,再说那个什么玄墨火麟玉肯定不会那么好找的,你派别的人去吧!”子赢娇俏的脸上一片焦急。搞什么飞机,这是什么乌龙状况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