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500000005

第5章 绪论(5)

根据提要,《岁时广记》、《岁华纪丽》都是按月令编录词藻典故,帮助写诗作文的工具书。《岁华纪丽》的分类更细緻一些,在月令下边还分有门类。不过从提要上看,分类更细似乎並不是它被列入类书,而不归在时令类的理由。在《四库全书总目》看来,《岁时广记》同样具有类书的特性。其提要最末一句说:“特其于所引典故尚皆备录原文,详记所出,未失前人遗意。与後来类书随意删窜者不同。”直接将它纳入类书的编纂传统来为它定位。引用典故时,较完整地引录原文,並注明出处,是《四库全书总目》在很多地方称道过的《艺文类聚》等唐宋古类书编纂的严谨之处,而随意删改窜乱则是後代(特别是明代以後)各种坊编私修不入流类书的通病。《四库全书总目》说《岁时广记》“未失前人遗意”,很明显有赞许的意味。相对于保持古代法式的《岁时广记》,《岁华纪丽》在学术上的品位无疑要低贱得多,不但“俪句拙陋”,引用材料的范围狭窄,而且还多半是一部後人依託的伪书。按照品位原则,《岁华纪丽》虽然在内容与体制上和《岁时广记》极其相似,也不能跻身高品位的史部时令书,祇能混迹在低品位的子部类书裏。

我们这裏需要回顾一下《四库全书总目》的类书类小序:

“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注书者利于剽窃,辗转稗贩,实学颇荒。然古籍散佚,十不存一,遗文旧事往往託以得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诸编,残玑断璧,至捃拾不穷,要不可谓之无补也。”

很明显,《四库全书总目》把类书这一图书门类的学术品位定得很低:不过是抄撮群书的资料彙编而已,不是创造性的著作;並且抄撮的时候态度往往不严谨,删减窜改,割裂餖飣,是荒实学的罪魁祸首。类书的价值被《四库全书总目》肯定的祇有一点:辑佚。而且在《四库全书总目》看来,仅有《艺文类聚》等为数很少的几部唐宋古类书具有辑佚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所谓“实学”,是指当时盛行的乾嘉朴学,讲考据,讲文字,讲声韻,讲版本,讲校雠。辑佚也是其中的一个热门科目。《四库全书总目》很高傲,对帮助作家创作诗文、帮助学者注释诗文这些类书最普遍、最实用、最反映类书编纂精神的用途,都很蔑视,把类书看作助人“剽窃”、“稗贩”的帮凶。能帮助後代的朴学家们辑佚、校勘失传或者缺误的古书,这祇是当初的类书编纂者们意想不到的贡献,是类书的副作用。帮助文人写诗作文,对付科举考试等现实功利性很强的功能纔是类书编纂者的初衷,纔是类书第一位的本来用途。方师铎先生就类书编纂史讲过一句很激切的话:“总而言之,我国考试制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兔园策子发展史’也。”(《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係》,286页。)《四库全书总目》不顾类书较之其他图书门类所独有的极端功利主义个性,以纯学术的眼光对它进行俯视,自然就把类书的品位定得很低。《四库全书总目》这种清高的品位意识,不自觉地就影响到了它对一些性质模糊,归这儿也可、归那儿也可的图书的判定,于是就出现了上边我们所分析的似乎自相矛盾的情况。内容上都是关于政教、时令,体制上都是分类抄纂,学术品位高的图书就归入史部的政书类、时令类,品位低的图书就归入子部类书类。学术品位代替了内容、体制,成了图书分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尺度。

《四库全书总目》在内容性质之外,引进学术品位这一尺度来断定一部图书是否类书。这一事实提醒我们类书的认定,大到某一图书类型,小到某本图书,之所以在古典目录著作裏那么分歧,就因为类书在内容性质上与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分类原则相衝突。经、史、子、集四部是四种内容性质不同的图书。四部下边各自更细小的图书类型的划分,也同样是以区别内容性质为划分标准的。内容性质尺度是四部分类法的基石。单从内容性质上讲,综合性类书具有现代百科全书性质,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无所不包的综合性类书,在四部之内,无论哪一部都容纳不下它。专科性类书内容上有的偏于经,有的偏于史,有的偏于子,有的偏于集,如果将它们分别纳入经史子集各部,那么专科性类书就不存在了,类书类就只剩下综合性类书,就看不出类书的整个面貌,看不出类书的发展演变了,就无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了。

古典目录著作著录类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专科性类书的认定上,对综合性类书的认定不大有分歧。大家对综合性类书有一致的认定,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公认的我国类书的鼻祖《皇览》就是综合性的,後来历史上最著名的最具有学术价值的类书经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差不多也都是综合性的,所以在人们心目中像它们那样的图书就是最正宗的类书(有的学者称综合性类书为一般类书或正宗类书,参见《中国古代的类书》10页,《类书简说》6页。)。二是《隋志》将类书放在子部杂家类,《旧唐志》以後的目录著作类书从杂家类分离出来独立设类,但一般依然放在子部(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在进行追溯时,认为在《隋志》以前就奠定了类书著录在子部的传统,而不必等到为它独立设类的《旧唐志》。《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隋志》载入子部,当有所受之。历代相承,莫之或易。”),且位置距离杂家类大多都很近。杂家类著作从内容上讲也具有综合性质,综合性类书与之相似,而早期类书大多都是综合性的,足见二者渊源之密切。清代汪中等人就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子》这样的杂家类经典著作是类书的祖先。类书类在古典目录中与杂家类的亲密关係,折射出内容的综合性在认定一部图书是否是类书上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综合性类书很难被误划入其他图书门类,应该与这个明确的、容易把握的参考标准有关係。

在古典目录著作裏专科性类书的认定从来就很分歧,原因大概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无论内容还是体制,专科性类书都不如综合性类书那样面貌单一稳定,它要纷繁无绪得多。专科性类书关于各门各科的都有,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区分出很多类型。博物、典制、姓氏、典故,一一列举还可以举出很多,还可以分得更细。专科性类书因为规模一般偏小,而且很多是私人修纂,编纂体制往往很灵活,有很多新变,比如四言韻语的《蒙求》,赋体的《事类赋》,数目体的《小学绀珠》。其次,每一部专科性类书内容都相对单一、专业,从而是经还是史,是子还是集,容易辨别,与四部分类法一点不矛盾,因而很容易混迹在内容性质相应而体制上却有重大差别的非类书中,把自己的独特个性泯灭了。

作为一个整体,专科性类书面目多样,变化不定,让人难以把握。分解开来,一部一部地看,专科性类书又相对单纯,很容易被套进类书独立设类之前的图书分类体系中。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古代的目录学家在专科性类书的认定上分歧特别严重,他们不但相互间自以为是,而且他们自身也常常左右为难。在同一部目录著作裏,同一部图书有可能既被归入类书(唐代许敬宗等编的《文馆词林》、宋代李昉等编的《文苑英华》,宋代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将它们既归入集部总集类,又归入子部类书类。),又被归入其他类别的图书;同一类型的书有可能这几本被归入类书,那几本就被归入到其他类别裏(参看上文论述《四库全书总目》区分政书与政令类类书,时令书与时令类类书的相关内容。)。如此纷繁歧異,自然就给读者这样一个印象:古人对类书范围的界定十分模糊。《四库全书总目》在判定一部图书是否类书时,在内容、体制标准之外,引入学术品位这一尺度,实在是一个不得已的创新。

四、古人对类书作用的认识

胡道静将类书的作用分为“本来作用”和“特殊作用”两种(《中国古代的类书》,15页。)。“本来作用”,是反映类书编纂者初衷的类书功能,比如帮助帝王润色鸿业,为文人进行诗文创作准备文料等。“特殊作用”,是指类书编纂者起初没有预想到的,後代的学者们在使用类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一些功能,比如古籍辑佚、校勘等。类书的“本来作用”我们在“类书的多重身份”一节裏,已有很详细的论述,这裏将集中讨论古人对类书“特殊作用”的认识。

1、类书与辑佚

类书编纂者的目的主要是帮助统治者快速有效地学习和查检各种名物制度、历史掌故,提高处理政务的效率;帮助文人墨客猎取辞藻,组织诗文,应付科举。可以作为辑佚失传古书的材料,类书的这一功能要到类书产生很久以後纔被学者们认识到,至于将它大规模地运用于辑佚实践,更是明清以後的事。

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兵灾、火灾、虫患等,古书保存很不容易,容易散失,因而辑录前代佚书的实践很早就开始了,但起初祇是利用一些经典的注疏,还没有依仗类书。较早认识到类书的这一特殊功能的是南宋的洪迈和王应麟。洪迈在《容斋五笔》卷七“国初文籍”条说:

国初承五季乱离之後,所在书籍印版至少,宜其焚炀荡析,了无孑遗。然太平兴国中编次《御览》,引用一千六百九十种,其纲目並载于首卷,而杂书、古诗赋又不及具录,以今考之,无传者十之七八矣(《容斋随笔五集》,884页。)。

洪迈已经看到在他那个时代,许多没能流传下来的古书,可以在宋初编纂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中找到一些片断。稍晚于洪迈的王应麟,在南宋末年辑录汉代郑玄的《周易注》和齐、鲁、韩三家《诗》的时候,已经开始利用到类书,虽然主要还是利用注疏和《释文》等训诂材料。

到了明代,学者们对类书可以用于辑佚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以胡应麟为例,他在《甲乙剩言》中说:

姚(叔祥)见余家藏书目中有干宝《搜神记》,大骇曰:“果有是书乎?”余应之曰:“此不过从《法苑》、《御览》、《艺文》、《初学》、《书钞》诸书中录出耳,岂从金函石箧、幽巖土窟掘得耶!”大抵後出異书,皆此类也(《说郛》,第九册,757页。)。

胡应麟不但认识到古类书是失传古书辑佚的渊薮,而且将利用类书辑佚与利用类书作伪联繫起来。明人好作伪,其伪风之炽与他们对类书认识之深是成正比的。

辑佚到了清代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大规模地从古类书和其他引书丰富的古籍中搜集先秦、两汉、六朝甚至宋以後的佚书,在乾隆以後掀起高潮。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从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中辑出历代佚书特别是宋、元两代的佚书三百八十八种(《玉函山房辑佚书·序》:“乾隆时启秘书之馆,诏在事诸臣即《永乐大典》中编辑世所未见书,多至二百七十部。好古之士欣然向风,于是海内佚书稍稍复聚。百餘年来,学者务为搜扬。如《皇清经解》中诸家所辑,古义彬彬乎称极盛焉。”参见《中国古代的类书》,26页。)。清代有些学者以辑佚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严可均,他在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时广泛地利用了《艺文类聚》等唐宋古类书。

2、类书与校勘

类书用于校勘,较之用于辑佚,是更晚的事。孙星衍《五松园文稿·章宗源传》记载辑佚家章宗源的话说:

今世所存古书版本,多经宋、明人删改。尝恨曩时辑录之书,不录见存诸书,订正異同文字。当补成之(《孙渊如先生全集》,第七册。)。

章氏乃乾嘉时人,在他临死的时候纔认识到古类书不但可以用于辑佚,还可以校勘虽流传了下来但讹、脱、衍、倒不少的现存古书。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处理《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既采录佚文,也采录见于现存古书的文字,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就此评论说:

古类书不特所引異文足资考证,即见存诸书,亦可订正文字異同。清代严可均、马国翰、黄奭诸人辑佚补亡,大都取材于此。但皆侧重佚文,实犹未尽类书之用。今北京大学用剪辑之法,不论存、佚,悉行录出,並加雠校,其法至善(《书目答问补正》,189页。)。

由此可知,利用类书进行校勘,较之利用类书进行辑佚,确实是更晚的事。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严可均诸人研究类书“侧重佚文”,侧重利用类书辑佚,而忽略其校勘功能,不能简单地用观念保守来解释。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该是,他们对用类书来校勘态度有保留,有些信不过,因为类书有比一般图书更靠不住的地方。除了在流传过程中像其他图书一样可能出现错讹,类书在编纂过程中,编纂者有可能一边摘抄群书,一边对所抄图书的原文进行删节、改易。近代学者刘文典《三餘劄记》卷一《类书》条:

清代诸师校勘古籍,多好取证类书,高邮王氏尤甚。然类书引文,实不可尽恃。往往有数书所引文句相同,犹未可据以订正者。盖最初一书有误,後代诸书亦随之而误也。如宋之《太平御览》,实以前代《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诸书参详条次修纂而成。其引用书名,特用前代诸类书之旧,非宋初尚有其书。陈振孙言之详矣。若《四民月令》一书,唐人避太宗讳改“民”“人”,《御览》亦竟仍而不改。书名如此,引文可知。故虽隋、唐、宋诸类书引文並同者,亦未可尽恃。讲校勘者,不可不察也(《三餘劄记》,6页。)。

刘氏这段话揭示了类书一大通病,即互相抄袭,後代的抄前代的,前代类书的文句错误後代类书也依样葫芦。刘氏警告校勘家们,即使好几部类书的文字都一样,也不见得靠得住,因为它们有可能辗转抄袭,一错全错,根本不能当作出处不同的若干条证据来使。刘氏历校《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等书,曾广泛利用过类书,深知利用类书帮助校勘的流弊,这些话都是他的甘苦之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利用类书校勘辑佚成为专门之学,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古代类书本身也需要正本清源。“故一个索觅古类书善本和校勘古类书的运动,就在考订之学兴盛的清代的後半期掀起。”(《中国古代的类书》,31页。)《北堂书钞》、《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这些唐宋类书的宋椠本不但被发掘出来,有的还经清人重新整理出了校本。

同类推荐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这套丛书所承载的,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冲突为主线,描写了四段基于不同人生哲理的婚恋故事。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心理过程。作者文笔辛辣而滑稽,富有喜剧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间生活和世态人情,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 铅笔债

    铅笔债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遇到姐,天赋是可以偷滴!魔宠难寻?NO,叫你知道什么叫逆天的变态+逆天的好运+逆天的修炼速!“惊才绝艳,傲视群伦!”是姐代名词欺我者,千倍还之。一夕之间,绝世废材?NO,她摇身一变,神级魔兽伙伴是捡的!谁说废材是草包?姐的草包团队坑死了所有天才!想拿姐当双修对象练功炉鼎,成为西火国那耀眼的一颗明星。害我者,一一铭记我心,来日让你们有节奏感地——去死!,做你的春秋大梦!当顶级特种兵穿成绝世废材。想阴姐?姐气得你吐血而亡!想害姐?姐让你尝尝什么叫自食恶果外加尸骨无存!
  • 南境诡事

    南境诡事

    揭开掩盖在南境迷雾下那神秘的古彝文化,身边人接二连三的发生诡异事件……我只是一个爱听鬼故事的普通大学生,我竟在其中发现了一连串的阴谋……,玩笔仙莫名晕倒。确未想过自己也会置身其中,夜半被鬼压身,离奇的经历竟然是有高人暗中操纵
  • 清宸绝恋海兰珠传

    清宸绝恋海兰珠传

    一位是科尔沁草原上美玉般的格格,一位是前清王朝叱咤风云的帝王。海兰珠与皇太极。一段千古难解的帝妃之恋。《海兰珠传》为你揭开这段悱恻缠绵的爱情之谜
  •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如果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善于读书、勤于阅读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善于阅读的民族,才能扬弃地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才能批判地吸纳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思想成果,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历程鉴于此,我们策划编撰了本系列图书,旨在引导小读者走近国学,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使小读者逐渐形成朴素的道德现在策划过程中,我们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并衷心希望能够带给小读者一份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
  • 种田之相公你好

    种田之相公你好

    初来古代她没有惊慌,冥冥中的巧合,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什么,再过几月就要嫁人,还是个残疾夫君?还好这个夫君性子也好长得也不错,可是越接近就越发现夫君还挺多变。原来,温暖的笑脸只是他人生舞台上的一个面具。但是,后来这个女人还是和这个男人相爱了。新婚伊始,他采得一束野菊送与自家娘子。她结巴道:“相公,你,你可真有创意。”伊洛穿越而来,代替那个和她同名的女孩而活。少有农村妇女的骂街吵打。但她仍礼貌的道谢,牵出一段温馨恋情。本文没有极品大妈,他竟然还不接受,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面颊道:“娘子要感谢为夫还不简单?”初夜,他对她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不管哪里,只要娘子在我就到得。”她不信,“梦里你也来得?”分别时他道:“我定会平安归来”,她只默默含泪无语。这里总体乡风淳朴,但也有某小点不和谐因素。传言古代的已婚女子有三种悲,一悲色衰被弃;二悲众女同事一夫;三悲者夫妻相爱,夫却因朝廷征战被征入伍,从此或许便是“可怜无定河边骨,一个古代女子在相亲受挫之际的任性妄为,犹是春闺梦里人”。嫁为人妻,她却从未有过以上如此担忧。不想,辰辉五十六年,朝廷一纸征令“边庭战事紧急,每家摊派壮丁一名,不可懈怠,十日后即整装前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家中爷爷老迈,一个现代女子的失足落水后的灵魂穿越,相公不良于行。木兰的无奈她今日正在经受,可是她能代夫出征吗?不能,因为夫不允。幸喜只有不到一年时间这些从民间临时抽调的兵士便被解散归田。他也如他所言,归来,安然无恙。原以为,生活从此再无波澜,哪只困苦却只在转角处………全文小儿女情调,或许有些狗血,不喜者慎入
  • 一等豪门弃妇

    一等豪门弃妇

    她讨厌他,鄙视他是匹种马。他厌恶她是个花痴。然而,一觉醒来,他们竟然睡在同一张床上。她愤怒的看着他,“安凌宇,你好卑鄙,趁着我喝醉酒占我的便宜!”他忍不住笑了,指了指地面上被她撕破的衣服,“苏灿,你看好了,究竟是谁占了谁的便宜。还有,这里是我的办公室!”苏灿只觉得自己的头上一片乌鸦飞过~~。某男再一次开口,“苏灿,你占了我的便宜就要负责任!”
  • 萝莉太狂野

    萝莉太狂野

    女子柔软如棉的声音发出一个冷漠的单音:“嗯。”墨镜男一阵为难,却又不得不问:“大姐,哪些方面要改进的。”如棉的声音,带着冰窖般的声音响起:“时间太紧,我要休息两个小时,订婚宴我只出席一个小时,其他你自己看着办。”墨镜男依旧为难着:“可是,瑞克先生那边……”夙魅忽然停下脚步,那双带着黑色墨镜的眼,忽然盯着身边的墨镜男,明明她带着墨镜,看不清她的眸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