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500000018

第18章 类书与文学(3)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以辅助诗文创作为首要编纂目的的类书称作“艺文类类书”。较之“艺文类类书”,那些不以帮助诗文创作为目的的类书,材料的去取标准有明显区别。宋四大书之一的《册府元龟》,初名《历代君臣事迹》。所载都是供後人取法的“君臣善迹,邦家美政,礼乐沿革,法命宽猛,官师论议,多士名行”(《册府元龟》宋真宗序,见《玉海》卷五十四。),不录小说異闻。因此《册府元龟》也一向不被文人们所看重。《四库全书总目》之《册府元龟》提要引宋代袁氏《枫窗小牍》中的话说:“开卷皆目所常见,无罕觏異闻,不为艺林所重。”

“艺文类类书”主要为诗文创作提供典故、辞藻。哪些典故、辞藻能进入类书,据我们分析,有两个标准可能比较重要:内容上尚奇,尚趣;形式上要有文采,要容易被组织成对偶。对偶,作为一种辞格,是近体诗与骈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徵之一。奇与趣,是文人们许多时候很自觉地艺术趣味方面的追求。下面我们举《初学记》中的两个例子来具体剖析一下这两条标准。

我们首先从形式上的对偶标准说起。《初学记》“州郡部”介绍全国的大致行政区划。州郡部“总叙”以外,共分十个道(道,在唐代是行政区划单位),一个道就是一个小类。与《初学记》一书中的其他小类一样,每个道下边都分“叙事”、“事对”、选文三个部分。“叙事”部分介绍每个道的疆域、沿革。“事对”部分彙集该道的地名。地名属于专用名词,《初学记》的编者依然像对待一般语词那样,按照对偶的原则把这些地名两两组织成对。如“河南道”之“事对”下,就有“马阪龙门”、“八关四塞”、“黄陂白水”、“麦丘桑邑”等。“马”对“龙”,“关”对“塞”,“麦”对“桑”,“黄”对“白”,“九”对“三”,名物对、颜色对、数字对,都对得很工整。《初学记》编者着重的祇是这些语词的字面,而不论它们作为地理名词的地理属性。这些对偶的地名所代表的实际地理位置是否有对应关係,类书编纂者们是不理睬的。

唐代以後的诗人好在诗句中镶嵌地名,认为那些古代的、远方的地名能唤起某些难以名状的深层体验。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十三《地理》条云:“金长真曰:诗句连地理者,气象多高壮。”卷二十四《明句》条云:“金观察云:唐人诗中用地理者多气象。余谓明人深得此法。”卷十一《中联》条云:“句句填实,不肯下游移字面,气象辉皇。”(转引自《谈艺录》,292页。)上述《初学记》等类书对地理名词的处理方式正是这种诗风的反映。

崇尚奇趣的内容标准,我们以《初学记》“人部”“忠”字条为例,略作分析。与“忠”字条紧邻的是“圣”、“孝”、“友”等条,这些都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信条。不过在这些条目下,並非祇有空洞的说教,事实上有奇趣的,有强烈的刺激性、震撼力的故事,较之说教更多。

“忠”字条下,“叙事”部分先引用过去的经典为“忠”下定义。

《韩诗外传》曰:忠之道有三: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怨之,下忠也。

“叙事”部分在下定义之外,也罗列了几个忠臣的实例,不过关于忠的形形色色的典故主要还是集中在“事对”部分。事对部分的这些典故很少有合乎《韩诗外传》关于“大忠”、“次忠”、“下忠”的定义的。一般都不是雍容闲雅地“以道覆君”,“以德调君”,差不多都是壮怀激烈地在用惨痛的血淚塑造“忠”的榜样。我们从中挑几个事类作为示例。

申蒯断臂弘演纳肝:

刘向《新序》曰:崔杼弑庄公,申蒯渔于海,将入死之。门者以告,崔杼令勿内之。申蒯曰:“汝疑我乎?吾与汝臂。”乃断左臂而与门者,以示崔杼。杼陈八列令入,申蒯援剑呼天而鬥。《吕氏春秋》曰:狄人逐卫懿公,于荣泽见杀,尽食其肉,独捨其肝。弘演使还,哭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因自出其肝,以内懿公之肝。

抉目:

《史记》曰: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子胥仰天叹曰:“抉吾眼著吴东门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乃自刭而死。

乐羊食子:

《韩子》曰: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乐羊坐于幕下而飨之。

这些事类都轰轰烈烈得像传奇故事,是後世小说院本的绝好素材。

类书号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但由于类书和现代百科全书在编纂目的上毕竟相去甚远,所以虽然同有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框架,但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每个小条目如何取捨组织材料两者却差别很明显。许多类书都是为辅助古代文人进行诗文创作的,因此这些“艺文类类书”在对过去浩若烟海的典籍进行提纲挈领的记忆时,取材是有明确标准的,是打上了“文学”这一学科的特殊印记的。“艺文类类书”对传统的记忆是一种文学式的记忆。

二、类书:建构典型的记忆

以唐诗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语言风貌上保持着相当高的稳定性。诗人们总是用“萧萧”来形容马鸣,用“依依”来形容柳态,用“蛾眉”来指代美人,用“断肠”来描写相思(参见松浦友久《唐诗语彙意象论》,11页。)。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提倡白话文的胡适、陈独秀等人,批判我国古典诗文陈腐,充斥着陈词滥调。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见《胡适说文学变迁》,19页。)中曾说: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蹉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厌憎。

在胡适等人看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代人写诗却用古代人的那些“套语”,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情。为了说明这种借古语以申今情的荒谬,胡适还以他的朋友胡先驌先生的一首词来进行剖析。下面是胡先驌先生的那首词:

荧荧夜灯如豆,映憧憧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霄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餘音,片时犹绕柱。

以下是胡适的批评: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幺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

胡先驌作这首词时是在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美国,那时的美国,夜晚照明的都是明晃晃的电灯,哪还会像我们古代的油灯、蜡烛“荧荧如豆”;房子都是混凝土建筑的,屋子中哪还有木“柱”,屋顶上更不会有“鸳鸯瓦”;“丁字帘”、“幺弦”和美国的现代生活毫无关係。“繁霜飞舞”更是违背20世纪的新人类应该有的科学常识。

胡先驌这首词不像是在美国写的,像是在中国写的;不像是在20世纪写的,像是在宋朝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格律的原因,更因为他所使用的诗歌语言和唐宋以来的词人几乎没有任何不同。胡适等人虽是持着很尖锐的批评的态度,但他们的批评正反映了以唐诗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语言风貌上的高度稳定性。

我国古典诗歌这种语言风貌上的稳定性是和历代类书对诗语所进行的反复的筛选工作分不开的。上面我们讲,“艺文类类书”在材料的选取上有两个标准,“内容上尚奇,尚趣;形式上要有文采,要容易被组织成对偶”,固然不错,但在这裏我们还得做一个必要的补充。这个补充的标准也许比上面那两条更能体现类书的精神实质。这个补充的标准就是“尚典型”。以搜罗事类为己任的历代类书的尚典型,直接导致了“蛾眉”、“断肠”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典故、代字、丽藻在历代诗歌中被普遍地、反复地使用,从而造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风貌上的惊人的稳定性。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攻击“用典”这一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何物,亦皆言“《阳关》三疊”,“《渭城》离歌”。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蒪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蒪鲈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蒪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

历代写送别的古诗中,因为用典的缘故,从字面上看,似乎送别的地点总是在灞桥,送别的礼物总是一枝柳条,送别时的悲歌总是《阳关》三疊。为什么历代的诗人和历代的读者能够这样上千年如一日地不厌其烦,祇用“懒”来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在我们看来,与其说是因为懒,不如说是因为对典型的迷恋。

迷恋典型,是和崇拜经典紧密联繫在一起的。就诗歌的语言来说,“蛾眉”、“依依”等常用的丽藻很多都可以追溯到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和《楚辞》。经典中的用例总会被优先地继承下来(参见松浦友久《唐诗语彙意象论》,11页。)。古典诗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典故很多都出自先秦经典。对典故的贡献,能和先秦经典媲美的汉以後的经典祇有两部:《史记》和《世说新语》(“我国古代典籍浩瀚,典故来源所涉及的古籍数以千计。笔者对《古书典故辞典》(即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过统计,在全书所收的五千五百餘则典故中,取自先秦典籍的有一千二百多则,占全书百分之二十左右。”“全书徵引文献古籍不下数百种,而引自先秦典籍(二十餘部)的条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二十。即此看来典故出自先秦典籍居多,使用频率也最高。因此,熟悉先秦典籍对于掌握古代典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先秦以後,祇有《史记》(收四百餘条)和《世说新语》(收二百条)才能跟先秦典籍相比。”引自朱宏达《典故简论》,见1983年9月《杭州大学学报》。)。韩愈曾说自己非先秦两汉之书不敢观,明代的李梦阳劝诫学者勿读唐以後书,他们的偏见,就学习典故而言,绝对是真知灼见。赵孟頫不就曾说“作诗纔使唐以下之事便不古”吗?个别诗人爱到一些生僻的书中发掘生僻的典故,这种行为在文学史上大多数时候都会遭到非议。

类书最主要的工作是搜集“事类”,即典故。一则“典故”,不祇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个故事或陈语,更是一个能够超越时空具有某种典范意义的故事或陈语。类书就通过筛选这些具有典范意义的故事或成语,建构着古典诗歌的语言谱系。具有典范意义的故事或陈语,被组织到诗歌中,就凝结成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歌语言,而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歌语言就会被历代诗人反复地使用。

类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韻府(《四库全书总目》之《佩文韻府》提要:“分韻隶事,始自真卿(《韻海镜源》),今其书不传。宋、元间作者颇夥,谓之‘诗韻’,其传于今者惟《韻府群玉》为最古。至明又有《五车韻瑞》。然皆疏漏不完,舛讹相踵。杨慎作《韻藻》,朱彝尊作《韻粹》,其子昆田又作《三体摭韻》,皆欲补阴氏、凌氏之阙,而仍未赅备。是以我圣祖仁皇帝特诏儒臣,搜罗典籍,辑为是编。”从这段提要看,“韻府”类图书以唐颜真卿的《韻海镜源》为首创,南宋以後这类图书非常兴盛,而清朝康熙年间朝廷所编的《佩文韻府》是这类书的集大成者。)。这一系类书,按字分韻搜集历代诗文中常用的丽藻,供後世的文人在创作时借鉴。“韻府”有时也被称作“诗韻”(《四库全书总目》之《佩文韻府》提要:“宋、元间作者颇夥,谓之‘诗韻’。”)。这两个“韻”字,也许不祇是韻部或韻脚的意思,更是韻文中的专用词藻的意思。韻文中的专用词藻,说得简单点,就是诗语。“韻府”,顾名思义,就是“储备诗语的府库”。这一系类书可以说是关于诗歌用语的专门辞典。

类书选录典型的诗歌用语,和总集选录作家作品一样,都能或多或少地起到去芜存菁、确立经典的作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文学传统选择性的、简约化的记忆。祇不过总集是要确立经典的作家作品,而类书却是要确立超越时空的经典诗语,两者分工不同。

三、类书:一个通往过去的记忆空间

一首诗歌能够获得成功,有可能不是因为它新颖,而是因为它与过去有千丝万缕的联繫,让读者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又一次见到了老朋友,勾起了无数的回忆。比如下面这首李白的《送友人》(对这首诗的分析请参见叶维廉《中国诗学》,71页。):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从母题上讲属于“临水送别”,这一母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九歌·河伯》有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楚辞补注》,78页。),《九辩》也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补注》,183页。)。从两汉到六朝,这一母题反复地出现在送别的诗歌当中,例如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诗品注》,82页。);陆机《赠斥丘令冯文罴》“夙驾出东城,送子临河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691页。);殷仲文《送东阳太守》“昔人深诚叹,临水送将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934页。);虞羲《送友人上湘》“濡足送征人,褰裳临水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607页。);王褒《送别裴仪同》“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2340页。)。

从意象上讲,以无根的蓬草、浮云比喻遊子,是唐代以前的诗人很爱使用的。以蓬草而言,例如古诗曰“转蓬离本根,飘飘畏长风”;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456页。);司马彪诗“秋蓬独何辜,飘飖随风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729页。);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砂坐飞”(《文选》,341页。)。就“浮云”来说,例如《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类聚》二十九,《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328页。)李陵《与苏武》“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诗品注》,82页。);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401页。);沈约《送别友人》“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635页。)

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很可能祇是即兴,就在青山白水之间,满饮一杯别酒之後,乘着酒兴为即将远行的友人吟唱出了这首别歌。整首诗歌像行云流水一样了无挂碍,潇洒灵动。但是後人的笺注让我们知道,这首诗字字句句裏都重疊着古人的影子,是高度文学化、文人化的一首诗。整首诗所用的母题、意象、格律形式,都无所谓新意。到了李白的那个时代,临水送别诗已经被写滥了,以“蓬草”、“浮云”来隐喻游子的意象也已经被用滥了。曾经“三拟《文选》”的李白对这些传统的表达方法烂熟于心,从前送别诗的各种技巧已经沉淀到了诗人的意识深处。在不能无诗的送别场合裏,诗人不自觉地化腐朽为神奇,轻轻巧巧地调配了一些送别诗最典型的元素写下一首具有典范意义的送别诗。

这首诗所用的母题、意象都无所谓新意,却並不妨碍当时以及後来的读者对这首诗歌的喜好,为什么呢?唐朝李德裕的《论文章》中有段话很有意思,它是这么讲的:

同类推荐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热门推荐
  • 二手王妃

    二手王妃

    一个女人胜利翻身作主顺便把身边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凡是头上脸上标着‘敌人’字样的全部脚踢拳打彻底打死毒死敲诈勒索死咬死的飙悍一生,一句话,就是一个咸鱼大翻身的故事。◆◆◆◆◆◆◆◆女主一枚——洛无忧,天乾朝承相之女,一国之后,却成了悲惨的和亲人选——她输给了江山。被自己的夫君为江山稳固而亲手送上花轿成了别人的王妃。曾经——“你是朕的皇后朕的结发妻子,朕不宠你宠谁?”男子一身明黄龙袍凤眸轻挑,低敛眉眼一瞬快速滑过眼中阴霾,下一瞬,似笑非笑眼中全是柔情缠绵悱恻的靠向了凤榻上的洛无忧,“无忧,你是朕是爱的人呐,朕不在意你在意谁呢,我的小忧儿。”小忧儿,你回来好不好,朕后悔了……她眉梢间全是妩媚,笑意不达眼底,有多远滚多远,你的小忧儿已经死了。由皇后变王妃她照样活的精彩。宠?她洛无忧不需要。淳于风,在汤里放毒药拿人命不当命来宠人,真当她是小白鼠呐?◆◆◆◆◆◆◆◆金壁辉煌红檐绿瓦的皇宫正殿——“皇上皇上,您就收了臣妾吧。”不气死你也得恶心死你。洛无忧以手撑着下巴清绝的脸上一片灿烂笑意整个人作娇羞万分欲语还休状,“臣妾虽然笨了点爱闹了喜欢玩了点可人长的还是挺不错的,这女人嘛,还不就是皮相,要不,皇上就要了臣妾吧,要吧要吧要吧……”某人满脸黑线仰头望天——这个女人,够飙悍。◆◆◆◆◆◆◆◆火光冲天,漫天大火自整个皇宫大院中冲天而起——仿佛要将天都烧个尽般,满目白亮而不能视。滚滚的浓烟经风一吹,四散的漫飘着,火光流动,宛若一条巨型火龙蜿蜒起伏着。而洛无忧便立在这火条前面清冷一笑——“烧吧烧吧,烧完了皇宫烧死了皇上再烧没了这整个天下,本宫现在——改嫁去也!”。。。。。。。。。。。。。。。推荐一下自己的现代文:离婚吧我们:(我个人觉得很好看哇,哈)
  • 红颜·蓝颜

    红颜·蓝颜

    关于忘记与回忆,离开与回归,撕裂与弥合,清醒与幻觉,身体与灵魂,背叛与忠贞,欲望与爱恨厮缠。作者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串联起整个的故事。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农民、贵族、官僚、强盗、文人、武士,纷纷粉墨登场。攻城略地,纵横捭阖,巧取豪夺,尔虞我诈,最终获得胜利的,却是来自沛县街头的流氓——刘邦。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30种思维方式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30种思维方式

    本书主要以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分别从多个方面,细致地讲解了如何着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 哈佛情商提升课

    哈佛情商提升课

    无论是在一切快速膨胀、充满喧闹与张扬的时代,还是在经济退潮、繁华落尽只剩孤独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都是情商。它让你看清自己,发展自己理解他人,有益于他人,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 重生之弃妇傲世

    重生之弃妇傲世

    再次睁开眼睛,她还是那个叱咤商界的传奇女子,只是前世的历历在目……原来是上天给了她重生的机会,那么她不要再做那一个受人摆布的傻女子……带着儿子改头换面和那一个清浅绝世的男子行走天下,远离原本的世界……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她却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走失,再次醒来她却发现这两生两世不过一场游戏一场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