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500000018

第18章 类书与文学(3)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以辅助诗文创作为首要编纂目的的类书称作“艺文类类书”。较之“艺文类类书”,那些不以帮助诗文创作为目的的类书,材料的去取标准有明显区别。宋四大书之一的《册府元龟》,初名《历代君臣事迹》。所载都是供後人取法的“君臣善迹,邦家美政,礼乐沿革,法命宽猛,官师论议,多士名行”(《册府元龟》宋真宗序,见《玉海》卷五十四。),不录小说異闻。因此《册府元龟》也一向不被文人们所看重。《四库全书总目》之《册府元龟》提要引宋代袁氏《枫窗小牍》中的话说:“开卷皆目所常见,无罕觏異闻,不为艺林所重。”

“艺文类类书”主要为诗文创作提供典故、辞藻。哪些典故、辞藻能进入类书,据我们分析,有两个标准可能比较重要:内容上尚奇,尚趣;形式上要有文采,要容易被组织成对偶。对偶,作为一种辞格,是近体诗与骈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徵之一。奇与趣,是文人们许多时候很自觉地艺术趣味方面的追求。下面我们举《初学记》中的两个例子来具体剖析一下这两条标准。

我们首先从形式上的对偶标准说起。《初学记》“州郡部”介绍全国的大致行政区划。州郡部“总叙”以外,共分十个道(道,在唐代是行政区划单位),一个道就是一个小类。与《初学记》一书中的其他小类一样,每个道下边都分“叙事”、“事对”、选文三个部分。“叙事”部分介绍每个道的疆域、沿革。“事对”部分彙集该道的地名。地名属于专用名词,《初学记》的编者依然像对待一般语词那样,按照对偶的原则把这些地名两两组织成对。如“河南道”之“事对”下,就有“马阪龙门”、“八关四塞”、“黄陂白水”、“麦丘桑邑”等。“马”对“龙”,“关”对“塞”,“麦”对“桑”,“黄”对“白”,“九”对“三”,名物对、颜色对、数字对,都对得很工整。《初学记》编者着重的祇是这些语词的字面,而不论它们作为地理名词的地理属性。这些对偶的地名所代表的实际地理位置是否有对应关係,类书编纂者们是不理睬的。

唐代以後的诗人好在诗句中镶嵌地名,认为那些古代的、远方的地名能唤起某些难以名状的深层体验。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十三《地理》条云:“金长真曰:诗句连地理者,气象多高壮。”卷二十四《明句》条云:“金观察云:唐人诗中用地理者多气象。余谓明人深得此法。”卷十一《中联》条云:“句句填实,不肯下游移字面,气象辉皇。”(转引自《谈艺录》,292页。)上述《初学记》等类书对地理名词的处理方式正是这种诗风的反映。

崇尚奇趣的内容标准,我们以《初学记》“人部”“忠”字条为例,略作分析。与“忠”字条紧邻的是“圣”、“孝”、“友”等条,这些都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信条。不过在这些条目下,並非祇有空洞的说教,事实上有奇趣的,有强烈的刺激性、震撼力的故事,较之说教更多。

“忠”字条下,“叙事”部分先引用过去的经典为“忠”下定义。

《韩诗外传》曰:忠之道有三: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怨之,下忠也。

“叙事”部分在下定义之外,也罗列了几个忠臣的实例,不过关于忠的形形色色的典故主要还是集中在“事对”部分。事对部分的这些典故很少有合乎《韩诗外传》关于“大忠”、“次忠”、“下忠”的定义的。一般都不是雍容闲雅地“以道覆君”,“以德调君”,差不多都是壮怀激烈地在用惨痛的血淚塑造“忠”的榜样。我们从中挑几个事类作为示例。

申蒯断臂弘演纳肝:

刘向《新序》曰:崔杼弑庄公,申蒯渔于海,将入死之。门者以告,崔杼令勿内之。申蒯曰:“汝疑我乎?吾与汝臂。”乃断左臂而与门者,以示崔杼。杼陈八列令入,申蒯援剑呼天而鬥。《吕氏春秋》曰:狄人逐卫懿公,于荣泽见杀,尽食其肉,独捨其肝。弘演使还,哭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因自出其肝,以内懿公之肝。

抉目:

《史记》曰: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子胥仰天叹曰:“抉吾眼著吴东门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乃自刭而死。

乐羊食子:

《韩子》曰: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乐羊坐于幕下而飨之。

这些事类都轰轰烈烈得像传奇故事,是後世小说院本的绝好素材。

类书号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但由于类书和现代百科全书在编纂目的上毕竟相去甚远,所以虽然同有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框架,但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每个小条目如何取捨组织材料两者却差别很明显。许多类书都是为辅助古代文人进行诗文创作的,因此这些“艺文类类书”在对过去浩若烟海的典籍进行提纲挈领的记忆时,取材是有明确标准的,是打上了“文学”这一学科的特殊印记的。“艺文类类书”对传统的记忆是一种文学式的记忆。

二、类书:建构典型的记忆

以唐诗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语言风貌上保持着相当高的稳定性。诗人们总是用“萧萧”来形容马鸣,用“依依”来形容柳态,用“蛾眉”来指代美人,用“断肠”来描写相思(参见松浦友久《唐诗语彙意象论》,11页。)。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提倡白话文的胡适、陈独秀等人,批判我国古典诗文陈腐,充斥着陈词滥调。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见《胡适说文学变迁》,19页。)中曾说: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蹉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厌憎。

在胡适等人看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代人写诗却用古代人的那些“套语”,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情。为了说明这种借古语以申今情的荒谬,胡适还以他的朋友胡先驌先生的一首词来进行剖析。下面是胡先驌先生的那首词:

荧荧夜灯如豆,映憧憧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霄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餘音,片时犹绕柱。

以下是胡适的批评: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幺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

胡先驌作这首词时是在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美国,那时的美国,夜晚照明的都是明晃晃的电灯,哪还会像我们古代的油灯、蜡烛“荧荧如豆”;房子都是混凝土建筑的,屋子中哪还有木“柱”,屋顶上更不会有“鸳鸯瓦”;“丁字帘”、“幺弦”和美国的现代生活毫无关係。“繁霜飞舞”更是违背20世纪的新人类应该有的科学常识。

胡先驌这首词不像是在美国写的,像是在中国写的;不像是在20世纪写的,像是在宋朝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格律的原因,更因为他所使用的诗歌语言和唐宋以来的词人几乎没有任何不同。胡适等人虽是持着很尖锐的批评的态度,但他们的批评正反映了以唐诗为中心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语言风貌上的高度稳定性。

我国古典诗歌这种语言风貌上的稳定性是和历代类书对诗语所进行的反复的筛选工作分不开的。上面我们讲,“艺文类类书”在材料的选取上有两个标准,“内容上尚奇,尚趣;形式上要有文采,要容易被组织成对偶”,固然不错,但在这裏我们还得做一个必要的补充。这个补充的标准也许比上面那两条更能体现类书的精神实质。这个补充的标准就是“尚典型”。以搜罗事类为己任的历代类书的尚典型,直接导致了“蛾眉”、“断肠”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典故、代字、丽藻在历代诗歌中被普遍地、反复地使用,从而造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风貌上的惊人的稳定性。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攻击“用典”这一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何物,亦皆言“《阳关》三疊”,“《渭城》离歌”。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蒪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蒪鲈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蒪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

历代写送别的古诗中,因为用典的缘故,从字面上看,似乎送别的地点总是在灞桥,送别的礼物总是一枝柳条,送别时的悲歌总是《阳关》三疊。为什么历代的诗人和历代的读者能够这样上千年如一日地不厌其烦,祇用“懒”来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在我们看来,与其说是因为懒,不如说是因为对典型的迷恋。

迷恋典型,是和崇拜经典紧密联繫在一起的。就诗歌的语言来说,“蛾眉”、“依依”等常用的丽藻很多都可以追溯到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和《楚辞》。经典中的用例总会被优先地继承下来(参见松浦友久《唐诗语彙意象论》,11页。)。古典诗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典故很多都出自先秦经典。对典故的贡献,能和先秦经典媲美的汉以後的经典祇有两部:《史记》和《世说新语》(“我国古代典籍浩瀚,典故来源所涉及的古籍数以千计。笔者对《古书典故辞典》(即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过统计,在全书所收的五千五百餘则典故中,取自先秦典籍的有一千二百多则,占全书百分之二十左右。”“全书徵引文献古籍不下数百种,而引自先秦典籍(二十餘部)的条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二十。即此看来典故出自先秦典籍居多,使用频率也最高。因此,熟悉先秦典籍对于掌握古代典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先秦以後,祇有《史记》(收四百餘条)和《世说新语》(收二百条)才能跟先秦典籍相比。”引自朱宏达《典故简论》,见1983年9月《杭州大学学报》。)。韩愈曾说自己非先秦两汉之书不敢观,明代的李梦阳劝诫学者勿读唐以後书,他们的偏见,就学习典故而言,绝对是真知灼见。赵孟頫不就曾说“作诗纔使唐以下之事便不古”吗?个别诗人爱到一些生僻的书中发掘生僻的典故,这种行为在文学史上大多数时候都会遭到非议。

类书最主要的工作是搜集“事类”,即典故。一则“典故”,不祇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个故事或陈语,更是一个能够超越时空具有某种典范意义的故事或陈语。类书就通过筛选这些具有典范意义的故事或成语,建构着古典诗歌的语言谱系。具有典范意义的故事或陈语,被组织到诗歌中,就凝结成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歌语言,而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歌语言就会被历代诗人反复地使用。

类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韻府(《四库全书总目》之《佩文韻府》提要:“分韻隶事,始自真卿(《韻海镜源》),今其书不传。宋、元间作者颇夥,谓之‘诗韻’,其传于今者惟《韻府群玉》为最古。至明又有《五车韻瑞》。然皆疏漏不完,舛讹相踵。杨慎作《韻藻》,朱彝尊作《韻粹》,其子昆田又作《三体摭韻》,皆欲补阴氏、凌氏之阙,而仍未赅备。是以我圣祖仁皇帝特诏儒臣,搜罗典籍,辑为是编。”从这段提要看,“韻府”类图书以唐颜真卿的《韻海镜源》为首创,南宋以後这类图书非常兴盛,而清朝康熙年间朝廷所编的《佩文韻府》是这类书的集大成者。)。这一系类书,按字分韻搜集历代诗文中常用的丽藻,供後世的文人在创作时借鉴。“韻府”有时也被称作“诗韻”(《四库全书总目》之《佩文韻府》提要:“宋、元间作者颇夥,谓之‘诗韻’。”)。这两个“韻”字,也许不祇是韻部或韻脚的意思,更是韻文中的专用词藻的意思。韻文中的专用词藻,说得简单点,就是诗语。“韻府”,顾名思义,就是“储备诗语的府库”。这一系类书可以说是关于诗歌用语的专门辞典。

类书选录典型的诗歌用语,和总集选录作家作品一样,都能或多或少地起到去芜存菁、确立经典的作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文学传统选择性的、简约化的记忆。祇不过总集是要确立经典的作家作品,而类书却是要确立超越时空的经典诗语,两者分工不同。

三、类书:一个通往过去的记忆空间

一首诗歌能够获得成功,有可能不是因为它新颖,而是因为它与过去有千丝万缕的联繫,让读者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又一次见到了老朋友,勾起了无数的回忆。比如下面这首李白的《送友人》(对这首诗的分析请参见叶维廉《中国诗学》,71页。):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从母题上讲属于“临水送别”,这一母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九歌·河伯》有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楚辞补注》,78页。),《九辩》也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补注》,183页。)。从两汉到六朝,这一母题反复地出现在送别的诗歌当中,例如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诗品注》,82页。);陆机《赠斥丘令冯文罴》“夙驾出东城,送子临河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691页。);殷仲文《送东阳太守》“昔人深诚叹,临水送将离”(《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934页。);虞羲《送友人上湘》“濡足送征人,褰裳临水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607页。);王褒《送别裴仪同》“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2340页。)。

从意象上讲,以无根的蓬草、浮云比喻遊子,是唐代以前的诗人很爱使用的。以蓬草而言,例如古诗曰“转蓬离本根,飘飘畏长风”;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456页。);司马彪诗“秋蓬独何辜,飘飖随风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729页。);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砂坐飞”(《文选》,341页。)。就“浮云”来说,例如《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类聚》二十九,《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328页。)李陵《与苏武》“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诗品注》,82页。);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401页。);沈约《送别友人》“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635页。)

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很可能祇是即兴,就在青山白水之间,满饮一杯别酒之後,乘着酒兴为即将远行的友人吟唱出了这首别歌。整首诗歌像行云流水一样了无挂碍,潇洒灵动。但是後人的笺注让我们知道,这首诗字字句句裏都重疊着古人的影子,是高度文学化、文人化的一首诗。整首诗所用的母题、意象、格律形式,都无所谓新意。到了李白的那个时代,临水送别诗已经被写滥了,以“蓬草”、“浮云”来隐喻游子的意象也已经被用滥了。曾经“三拟《文选》”的李白对这些传统的表达方法烂熟于心,从前送别诗的各种技巧已经沉淀到了诗人的意识深处。在不能无诗的送别场合裏,诗人不自觉地化腐朽为神奇,轻轻巧巧地调配了一些送别诗最典型的元素写下一首具有典范意义的送别诗。

这首诗所用的母题、意象都无所谓新意,却並不妨碍当时以及後来的读者对这首诗歌的喜好,为什么呢?唐朝李德裕的《论文章》中有段话很有意思,它是这么讲的:

同类推荐
  •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更要提倡听真话》、《重举轻落官员笔》、《善事也要讲“成本”》、《活出味儿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这世界唯一的你

    这世界唯一的你

    我们已不再年轻,终于可以一意孤行。这是自由极光的第九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么闪闪发光,从此你再也不能将他们忘记。叹为观止的“奇葩”故事,声色犬马,流光溢彩;惊为天人的先生与小姐,奇诡美丽,人生离奇。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无趣的“正常人”,还有值得被人一提再提的“他们”。我们捕捉他们,嘲笑他们,谈论他们,偶尔还羡慕他们,但其实我们都做过他们。其实,那些后来被称为“奇葩”的人,最开始也都是踩着七彩云朵而来照亮过整个世界。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你我、不同的回忆,送给你,迷恋过去的你、假装坚强的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你:不要试图去讨好这个世界,你是这世界唯一的你。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热门推荐
  • 求败

    求败

    “剑境有三,身剑,气剑,意剑!身剑者,以身合剑,身即为剑,气剑者,以气御剑,气冲星霄!意剑者,剑与意合,执剑通灵!我平生宏愿,是为凭借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 剑修云羲,跨越时空界限,登临而来! …… 已完本《剑噬天下》《无上真身》《星神祭》三本小说!请各位放心收藏,放心阅读! 书友群号1:162288261!(已满!) 书友群号2:87966951! 剑阁官方群:⑤①②①①⑦⑨② 求败VIP群:170825559(VIP加入)
  • 昆虫记:昆虫的几何学(第8卷)

    昆虫记:昆虫的几何学(第8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八:昆虫的几何学在本卷中作者主要针对昆虫的筑巢习性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了胡蜂所搭建的六角形蜂房,以及它的计算达到了何等符合几何学的精准度!此外,法布尔也研究了香树蚜虫、蜂蚜蝇、彩带圆网蛛、纳博讷狼蛛等昆虫的习性。
  • 汉武飞仙

    汉武飞仙

    *第一部*飞仙她,三岁精通天文五岁通晓地理七岁精于卜卦之术九岁便将史记、兵法烂熟于心如今她十三岁,在她却是安天知命的年纪了。无奈却被认定是“丑”颜祸水。穿越到这大汉皇朝,她是他的墨水儿?还是他的“李夫人”?*第二部*杀魔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她本是月桂树下的天之神女,却在邂逅他后,不惜触犯天条,跟他下凡.他是令神鬼共惧的邪魔,早已习惯千万年的孤寂,为何总割舍不下她?万年的等待,换来的竟是……南柯一梦?推荐我自己的书:《抢钱第一妃》链接地址:(已完结)《汉武飞仙》链接地址:(已完结)《亲亲向日葵》链接地址:(已完结)《残酷总裁》链接地址:(连载中)
  • 乱世铮妍

    乱世铮妍

    前世,稀里糊涂地被爹妈抛弃在乱军之中,历经各种凄惨之后默默死去。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爹妈稀里糊涂的时候,把他们抛弃了。姑娘是支潜力股,大到券商,小到散户,大家争相购入!好吧,地盘我要了,财富我要了,军师我要了,将军我要了,这世道,没有什么是本姑娘要不起的!新鲜出炉的书友群,欢迎大家来敲门:114017185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娇妻良医

    娇妻良医

    两度生死,棺中醒来,肚子里带着一个“包子”的柳轻心,听着外边给她守灵的一对狗男女你侬我侬,不禁犹豫,本姑娘是该坐起来,吓死这两个王八蛋,还是消停儿的在棺材里面躺着,找个机会,带着肚子里的小兔崽子远走高飞?年代是明朝,人物属虚构,除了书里的药方,是出自各大医典和偏方手记验方,其他部分,都是故事~ps: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视病情方剂增减,若生病,请及时就医,勿自行依表症判断,草木常伴毒性和生克,用药需谨慎~千【娇】百媚终将老,一世繁华伴平生。
  • 英雄难过囧女关

    英雄难过囧女关

    十五岁那年,她在哥哥的碗里下了药让自己成为了哥哥的人十七岁那年,她将哥哥最喜爱的小妾卖去青楼那小妾受尽欺辱最终含恨自缢她的哥哥为了惩罚她将她罚至青楼*桑子璇,一位绝色心理学博士她在一个寒冷的夜中站在北风呼啸空旷的操场上一阳指直指天际大声呼道:“奥特曼,请赐给我男人吧!”结果不幸被天边一记闪雷劈到所以,她光荣的穿越成了夜子璇沦落青楼,成为了醉红颜中最特立独行的挂牌姑娘从此,她艳遇不断,春天渐渐来临夜宸风,东朝最年轻的侯爷双亲的离世,让他成为了一个冷酷的人冷睿扬,一个谜一般的男子总是出没于黑夜之中玄天澈,性格乖张飞扬跋扈的皇子却在偶遇夜子璇后陷入了无数个窘境之中*当责任变成了爱,当百年钢化成了绕指柔情,又将何去何从?且看一个心理学女博士的神奇穿越生涯女博士也有春天开水填了两首词,故事情节隐含其中《点绛唇》临水池中,玉楼凝睇红颜醉誓绝恩断,双魂离愁泪征战西朗,情到边关惴才知碎,却难再会,空有儿郎睿《西江月》烟雨蒙蒙如恨,幽夜漫漫随行罗衫宝髻娉婷风,窥见佳人眸定愁叹相思无用,翩跹柔舞传情红颜不寿引烽烟,龙凤扶携永静------------推荐开水的旧文《彪悍娘子娇弱夫》洞房之夜,他的夫君口吐鲜血,压在她身上若死人般毫无声息《小妾是这样炼成的》为何她一穿越就脱了她家夫君的裤子?《傻妾》一个傻女竟然也敢红杏出墙,还不知廉耻地怀了身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柔情王爷酷王妃:舟醉流云

    柔情王爷酷王妃:舟醉流云

    “乐流云,朕给你两条路,一、做朕的女人,让朕宠一辈子。二、现在就滚上床,服侍到朕满意为止,朕放你自由。”她冷笑,森寒的银蓝色军刀横在他脖颈上“聂雩霁,你做梦。”他温柔低笑“你没有第三个选择,一炷香时间,好好考虑。”“皇上,你错了,她还有第三个选择,跟本王走!”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弟兄红颜,作何取舍?前年穿越,演绎盛世华爱。
  • 穿越之农女要翻身

    穿越之农女要翻身

    未婚先孕,火台高架。一朝睁眼,江卿月懵了,五花大绑是几个意思?好歹老天爷怜悯,没有让她一穿越就死翘翘,独自撑着小蛮腰走进了山沟里。家里不容,村人不喜。穿越前万人追捧香饽饽,穿越后世人唾弃避瘟神。艾玛,这落差难以想象!啃草根,偷红薯,暗敛锋芒养身子。采百草,集雨露,一朝出世潋芳华。世人道:百花楼里莺燕语,千金坊里千金方,万亿金子都不换,只问一声老板娘。一双活色生香的手,一颗睿智勇敢的心,在这乱世里卷起阵阵风尘,仅为护自己与娃儿周全。小日子倒是舒坦了,这攀上来认亲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还有那自称是娃儿爹的男人。--一身白衣倜傥的男子坐在紫檀木雕的椅子里手上拿着一根如意腰带含笑看着她:“凤娘若是对我没有意思,这等贴身之物又如何会日日夜夜的揣在怀中?”江卿月默,她根本就不知道这腰带是这个祸害的,要知道,早八百年一把火烧没了才好。“现如今,本人就在眼前,凤娘却能如此按捺得住,唉,不知道是不是借物思人久了连真人都辨不出来了……”江卿月太阳穴跳了跳。“娘亲!”一对粉雕玉琢的娃娃走了出来,小女娃眨巴着眼睛,看了看男人,又回过头去看了看自家哥哥,“咦,为什么大美人跟哥哥长得这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