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100000036

第36章 元代社會經濟 政治對文學的影響(1)

元代是中國文化發達繁榮的重要時期。元代文化之所以繁榮,有兩個重要因素:經濟的全面繁榮,是元代文化得以發展的經濟基礎;環境寬鬆,没有文字獄,則是元代文化發展的政治條件。

蒙古人在武力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曾屠殺居民,毀壞農田,嚴重破壞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元朝建立之後,這種現象得到了糾正。忽必烈即位之初便首詔天下:國以民爲本,民以衣食爲本,衣食以農桑爲本。他還下令設立十路宣撫司,令各司選擇通曉農事者充当勸農官,專掌農桑水利,察舉勤惰。元政府又在農村設立村社制度,擇年高熟悉農耕之人爲社長,以教督農民爲事。並把增加人口、開墾荒地作爲考核吏治的主要標準。在這種大環境下,很快就形成了政府重于農、百姓勤于業的局面。

與此同時,原先那種屠城毀田的落後行爲已基本停止。至元十一年(1274),蒙古軍隊進攻南宋時,忽必烈就告誡將士不得妄行殺掠,因此,當元軍攻下南宋首都臨安時,“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華如故”(《元史·伯顔傳》。)。在軍事征服之後,元朝統治者立即恢復正常的生産秩序。在平定江南地區的过程中,“農者就耒,商者就途,士庶緇黃,各安己業”(《元史·世祖本紀·五》。),生産力始終没有受到大的破壞。

爲了養兵息民,元朝的統治者還廣泛實行軍民屯田,北至嶺北,南至海南,到了大至年間(1308~1311)全國屯田已有一百二十餘處,“由是而天下無不可屯之兵,無不可耕之地”(《元史·兵志·三·屯田》。)。元朝政府還屢次下詔輕賦稅,息徭役,開倉賑濟,鼓勵人民安心生産。元朝政府也很重視興修水利,先後修治了黃河,開山東會通河,鑿北京通惠河,使百姓的生産和生活深受其惠,商業、手工業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首都大都,“百物輸入之衆,有如川流不息,僅此一項,每日入城者計有千車”(《馬可波羅行記》第二卷第238頁,馮承鈞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大都的“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衆,無不仰給於江南”(《元史·食貨志·一》。)。可見元代的城市繁榮是建立在農業繁榮的基礎上的。

環境寬鬆是元代文化比較繁榮的另一個原因。在元朝初年,儒士非但不受壓抑,而且待遇相當優厚。蒙古統治者曾多次颁佈蠲免儒生徭役的法令。忽必烈多次搜求儒士,徵集隱遺,網羅了一大批漢人知識分子,並把他們都充入了官吏的行列。

元朝統治者不講究中原地區的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是元代文化發達繁榮的有利條件。漢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傳統觀念極深。而蒙古統治者起自漠北,風俗渾厚質樸,君臣同名也無所忌諱。後來雖有一些忌諱,衹不過是臨文略缺點畫而已。既然没有忌諱,衹要不危害元朝統治者的統治,他們對文化的發展並不過多干預。此外,蒙古人多不識漢文,如至元年間“省臣無一人通文墨者”(《元史·崔斌傳》。)。正是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纔給了元代文化以蓬勃發展的機會。

§§§第一節征服者的被征服

契丹、党項羌、女真以及其後的蒙古,以剽悍的草原遊牧民族的氣質入主中原,甚至囊括整個中國。然而政治的、軍事的、民族的衝突往往以一種形式上的對抗,促進着深刻的文化交融。在征戰中取得節節勝利的契丹、党項羌、女真以及蒙古族,便在這種文化大交融中被潛移默化,終於步入他們祖先曾多次踐履的征服者被征服的軌道。

元朝統治者雖然奉行民族歧視政策,將境内之民人爲地分爲四等,但它把四分五裂的國家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又給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由於政令統一,尤其是四通八達、遍及全國的驛站,把山水迢遞、素無往來的各民族百姓聯繫在了一起。彼此疆域藩籬的打破,爲各民族間的融合創造了條件。

蒙古統治者早在漠北之時,對中原的漢文化尚存在一些隔膜。但從成吉思汗開始,就已經認識到了儒士的作用。元太宗窩闊台即位之後,耶律楚材建議:“製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元史·耶律楚材傳》。)蒙古統治者從實踐中認識到,没有儒士爲之籌划,弓馬換來的天下就可能得而復失。爲了維繫人心,元太宗下詔以孔子五十一世孫元措襲封衍聖公,敕修孔子廟,並在俘虜中拔擢儒士。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後,大儒許衡向他建議:“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可長久。”(《元史·許衡傳》。)所謂漢法,就是指以儒家思想作爲治理國家的指導方針,這一建議被忽必烈所採納。忽必烈之後,統治者仍然推崇儒學,如元文宗在京師文廟建成時行祭奠禮,牲用太牢;元武宗時將《孝經》譯成蒙文,並頒賜諸王;元仁宗時命人節譯《大學衍義》,並說:“治天下,此一書足矣。”(《元史·仁宗本紀·一》。)元朝末年,儒士地位開始低落,登要津者多爲胸無點墨之徒,因此紀綱廢弛,政治空前黑暗,不重視文治成爲元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爲了汲取漢族統治者的長處,元朝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還採用了漢官體制。正如歷史所證明的那樣,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在政治制度上如果不效法漢人,就很難統治下去。此外,當蒙古人入主中原進入内地之後,他們或致仕後卜地而居,或因屯戍而即營爲家,或因經商而寓居不返,纷纷與漢人雜居。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漢人被遣送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這些雜居後的各族人民又互相通婚,久而久之,在語言、服飾、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了共同之處。漢族與各少數民族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吸收了對方的長處。本是征服中原的蒙古統治者,卻在征服中原後,被先進的中原文化所征服了。這種征服是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融会交流,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

一、少數民族的漢化

在整個兩宋時期,與其立國相先後的契丹、党項羌、女真相繼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建立政權,形成了北宋—遼—西夏、南宋—金—西夏對峙的格局。在這些少數民政權統治的區域中,遼朝統治的區域最爲廣大。其政權統治的对象,除了從事農耕的漢人和渤海人之外,還有從事遊牧的契丹、蒙古、回鶻、女真等族人民。針對二元化的經濟結構和民族結構,遼政府採取了雙軌制的體制,即所謂“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遼史·百官志》。)。但在文化路線上,遼朝統治者卻遵循單軌制,即全面採納中原地區漢文化,並沿着漢文化軌道發展本民族文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還果斷地接受了大臣耶律倍的建議,以孔子學說和儒家經典作爲發展遼朝文化的主導思想,從而確定了遼朝文化的發展方向。

滅遼後建立金國的女真人,也建立起了以漢文化爲主體的文化結構。在對遼、宋的戰爭中,金人表現出了對漢文化的強烈渴求。金太祖完顔旻在發佈“今欲中外一統”的討遼詔令後,又特别強調:“若克中京,所得禮樂儀仗圖書文籍,並先次津發赴闕。”(《金史·太祖紀》。)金太宗完顔晟在滅亡北宋的戰爭中,對藏經、蘇(東坡)、黃(庭堅)之文、圖書文籍、鏤板等無不盡取。金朝統治者甚至使用暴力手段使“宋士多舊之”(《金史·文藝傳·序》。),這些對女真文化的漢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文化主導思想上,金人高度尊奉儒家文化。金熙宗在皇統元年(1141)二月,親祭孔廟,“款謁先聖,北面如弟子禮”(《金史·世宗紀》。),並宣稱“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鮮明地表現出了以儒學爲正宗道統的意向。在教育體制上,金朝太學與國學十分重視經學、諸子學與史學的學習。大定六年(1166),金世宗完顔雍做出規定:金國的國學除學習經書外,還要學習《老子》、《荀子》、《揚子》等諸子典籍;在歷史方面則要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齊書》、《梁書》、《周書》、《隋書》、《新唐書》、《舊唐書》、《五代史》等史書;在文學上,则以韓愈、歐陽修、蘇軾的文章爲正宗。在漢文學的浸染下,宋、金之間往來交馳的外交文書,在表述模式、辭令文風方面已不存在太大的民族差異了。

西夏國也像遼、金一樣,在和漢族頻繁的交往接觸中,日益深刻地受到漢文化的熏染。至宋仁宗時,西夏不僅任用中原賢才,讀中國書籍,而且還施行中國的法制律令(參見《續資治通長編》卷一百五十。)。

在漢文化深切滲透于遼、夏、金文化結構之際,契丹、党項羌、女真統治者並不輕易放棄本民族傳統。西夏一方面有“漢禮”,另一方面又有“蕃禮”。爲了阻止女真漢化,保持民族特色,金統治者大力鼓吹“女真舊風”,宣傳“女真舊風最爲純直”(《金史·世宗紀》。),並禁止女真人學南人衣裝,犯者获罪。然而,在農耕世界的包圍中,遊牧民族文化的漢化是一個不以人为意志爲轉移的必然現象。

二、元帝國與“漢法”

在契丹、党項羌、女真等遊牧民族“漢化”的過程中,蒙古人的“漢化”過程則相對要緩慢一些。蒙古族名始于唐代,在歷史上是北亞遊牧民族之一,無論是血緣、語言還是生活方式都和其他活動在北亞、中亞以至南俄草原的突厥系民族一脈相同。以中亞細亞爲中心活動區域的突厥系諸民族,長久以來深受西域文化影響,兩者的文化心態十分貼近。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在漠北建國,號爲大蒙古國。大蒙古國的統治者通過不斷的征服戰爭,統治了亞洲、歐洲的廣袤地區。成吉思汗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但對於接受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他卻漫不經心,蒙古大軍每到一地,便是燒殺掠奪。生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在佔領中原的廣大地區後,顯得不知所措,有人竟想把漠北的遊牧生産方式照搬到中原漢地來。正是基於对農業文化的隔膜感,成吉思汗一生的對外征戰,都是以西進爲重點。蒙古帝國的分封,也具有以西方爲重的傾向。與遼、金、西夏那些精通漢文的帝王不同,無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還是太宗窩闊台、定宗貴由、憲宗蒙哥,都不熟悉漢文,這一缺陷無疑限制了他們对漢文化的學習。蒙哥汗時代,成吉思汗一系的諸親王大都遠在俄羅斯、波斯和中亞細亞地區,因遠離中原,他們不可能對中原文化産生倾慕之心。在蒙古本土的統治者,因受西域文化浸潤甚久,故而對中原文化態度較爲曖昧。衹有忽必烈一人,對中原文化採取欣然接受的態度。元朝大規模地任用儒士,便是在忽必烈時期。這位“思大有爲於天下”的親王,早在“潛邸”之時,就留意延攬儒士,“問以治道”(《元史·世祖本紀·一》。)。凡天下鴻儒碩學,他往往延聘,以備顧問,對於當時的名士,也能屈指數之。其中的大儒許衡、郝經等人,都是名重一時的理學之士。他們屢次向忽必烈進言,無不力主“行漢法”。至元元年(1264)時,徐世隆向忽必烈進言“陛下帝中國,當行中國事”(《元史·徐世隆傳》。)。至元三年(1266),許衡上《時事五事》,引經據典地向忽必烈宣傳“行漢法”的重要性。其他大臣也對忽必烈多有誘導。在既有的以漢法經略漢地的實際效應影響下,忽必烈改革舊俗,推行漢制。儒家典章制度的各種細目,幾乎都被作爲一代國制繼承了下來。

由於階級的局限性,忽必烈施行“漢法”並不算徹底。在漠北地區,大量的落後舊俗依然存在;而蒙古統治者的一些舊的習慣,也在漢地大量地保留着。雖然施行“漢法”的程度參差不一,还是招致了一些蒙古貴族保守派的反對,如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爭奪戰,史學家雖多從統治集團内部的權力鬥爭立論,但其深層卻掩藏着草原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衝突。雖然經歷了一些衝突和磨合,蒙古統治體系與文化制度的“漢化”面貌卻已是十分明朗。忽必烈注意籠絡漢族地主知識分子,採用“漢法”,其目的是讓蒙古統治者適應中原地區封建經濟的發展。这样一來,忽必烈便成爲了蒙漢各族地主階級的代理人。“漢法”的施行,也意味着蒙古人徹底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第二節儒學的重新振興

金、元之際,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猛烈衝突與軍事征服,造成漢儒文化一度勢頭低落。隨着軍事征服的完成以及少數民族統治者襲用中國之制,儒學又迅速復蘇並發展起來。

崛起於漠北的蒙古遊牧民族,自建立蒙古汗國之後,便開始了他們封建化的過程。元朝建立之後,封建化過程加快。在這個封建化過程中,爲適應中原地區高度文明的封建社會、建立長期有效的統治,元朝統治者採用“漢法”,接受以儒學爲主的漢族思想文化。

儒家學說經兩漢經學、魏晉玄學,至北宋而發展成爲了理學。理學建構於北宋,但卻成熟於南宋,由朱熹集其大成。元代理學上承兩宋,下啓明初,爲理學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傳遞作用,在中國的儒學史上佔有特定的地位。

隨着宋室的南遷,原本始于北宋的理學,在遼金、西夏統治的區域反而湮没無聞,卻在南方发展了起來。元滅南宋之後,不但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也加強了南北方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南北方長期以來“聲教不通”的局面打破後,南方理學纔開始傳入北方。首傳理學於北方的是南宋理學家趙復。

元滅南宋時,儒臣楊惟中、姚樞受命在南宋地區“求儒道釋醫卜者”(《元史·姚樞傳》。)。公元1235年,元軍攻下德安,趙復被俘。楊、姚對趙復加以保護後,把他禮送至燕京太極書院,請他傳授程朱理學。趙復獻出程、朱等人的著述八千餘卷,還著《傳道圖》、《伊洛發揮》等書,對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的書目、宗旨、師承作了全面的介紹。此爲北方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大轉機。後經儒士大夫姚樞、劉因、許衡、竇默、郝經等人的遞相傳授,理學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從此,理學的地位逐漸上升,以至最終被定爲“國是”,列爲官學。

程朱理學得以在北方傳播,除了學者的傳播之外,更是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支持和提倡。程朱理學發展了的儒學,它以傳統儒學的倫理道德爲核心,汲取了釋、道哲學的某些成分,集儒、釋、道于一身,建立起龐大、精緻、縝密的哲學思想體系,爲儒學的發展增加了新的内容,從而使唐末以後衰微的儒學渐趨於興盛。

同类推荐
  • 第三极崛起

    第三极崛起

    那段历史最想让人去改变,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时代,穿越者的思想,能否改变这一切?从零开始,建军北方,在乱局中博弈,让我们影响世界、影响历史,成为不可忽视的第三极。本书纯属幻想,不是历史,请勿对号入座,也不讨论历史细节。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有你的阳光很灿烂

    有你的阳光很灿烂

    他一眼订新娘,她一瞬间决定老公。他是标准的花花公子,她是一个的来路不明的小女人。两个完全不把婚姻当回事的陌生男女,玩起了一场荒唐的婚姻游戏!接下来是否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PS:小小幽默,微微感动,深情演绎,平凡中的浪漫。闲时消遣的作品!~)
  • 花旗袍

    花旗袍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盗珠

    盗珠

    自古乱世出英雄,太平盛世又出什么,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势时?有心造乱世的天狐雪盼目的不是当英雄,却是为了“毁灭”二字,这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云剑门掌门叶恒座下得意弟子秦玉,一心为师门奔波寻找天邪替换五彩石作为琉璃灯芯解决石塔破灭,妖魔祸世之灾,奈何命运弄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 花心悍妻

    花心悍妻

    先自己打打广告哈:正式通知大家,新文《新欢霸爱》已经开坑,欢迎围观:---------------------------------------------------------------------------------------------为了不嫁到吐藩去,决定借腹生子;为了借腹生子,决定独进鸭店;来到梦里水乡,才发现官府查案自投罗网;稀里糊涂的关进地牢,莫名其妙的出嫁为妇,百般逃跑无望后,乖乖开始享受婚后生活。相公人不错,英俊潇洒还是个大官,三十出头身体棒棒,且从不妨碍自己“寻欢作乐”,就是烂桃花太多——一个是垂涎三尺的通房丫头,一个是虎视眈眈的十二公主,本着拆散一对是一对的信念,数次骚扰,想鸠占鹊巢。有道是谁家不摔锅碗瓢盆,牙齿和嘴唇也时常打架,小打小闹可以怡情,大吵大闹可以休夫。一张休书扔下,住进妓院继续寻欢作乐,管你们是想帮小妾还是当正室,老娘不奉陪!听说梦里水乡在扬州开分店,自然是要去捧场,突然天上掉下个“西红柿”,长着两个迷人的酒窝还会吹口哨,竟是梦里水乡的幕后老板。哈哈哈,认识你能打折么,能找把店里的台柱借来耍耍么……没问题,都可以……好,前方便是人间仙境,帅哥怀里死,做鬼也风流!说什么,这扬州我必定是要走一遭!出了京城才知道世界有多大,醉不归里搞评比,结果前相公没有赶走,还成了跟屁虫。玉池镇里撮合新人,不凑巧自己做了人质,闹得人心惶惶。最有意思的是女儿国,全是女人人间天堂,就连神秘的西红柿也跟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吧,千辛万苦来到扬州的梦里水乡,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某些人问:你有什么爱好吗?某女回答:钓男人算不算?不算,那我就没有了。@“你是谁?”“别问我是谁。”“你从哪来的?”“别问我从哪里来,也别问我要去哪里。”“……”短暂的沉默过去是一声惨叫,某人被踢下楼梯,从三楼完美的拐弯再拐弯再拐弯,最后摔倒在一楼大厅,猪头猪脑的,连哭都不会。@“你叫西红柿?”“对。”“你爹叫西瓜?你娘叫红椒?别告诉我,你爱吃柿饼,所以叫西红柿!”“你这女人,确实很聪明。”---------------------------------------------------------------------------------------------
  • 高手无敌

    高手无敌

    一个神秘古武门派的传人!一个佣兵国度里面的大帝!一个高手中的超级高手!在都市中叱咤风云,走向最强巅峰的传奇!
  • 第一皇妻

    第一皇妻

    云云新文,亲们大力支持哈。《邪魅娘亲腹黑娃》“千回要嫁给九哥哥!”她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放。“好啊,你去那里边,把衣服脱光光,我就娶你。”他眯着眼眸,笑得邪恶,怀里还搂着她八姐子青,指着前面那家青楼。她叫孟千回,是东临大将军孟庭之九女。出生之时,正逢父亲胜仗归来,皇帝老儿心悦,封了个皇妻给她。谁料十八年后,这女却是疯疯癫癫,男女不辨,左右不分,好坏不明,偏偏还恋上那地狱阎王九皇子。一场“有心人”的闹剧,她成了青楼老鸨子的棍下亡魂,抛尸乱坟岗。========================她,唐月月,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恐龙女,医学、天文学、生物学样样精通,头脑极其聪明,相貌却是极其丑陋,性子泼辣,无人敢欺。为看天象奇观——“双星拱月”,登上城市最高大厦,忽而一射强光射来,她莫名奇妙穿越了。醒来,却是另外一个时空,身处乱坟岗,周围是一双双可怕的兽瞳。我的妈,哪来这么多狼。只听到嗖嗖几声响,那些狼鬼哭狼嚎啕倒在血泊里死翘翘了。“娘,你没事吧。”不知哪里窜出来的一只绝世美男,上演英雄救美。某女一脸黑线,自己就是长得寒碜点,不至于老得快成人家娘了,“谁是你娘,你娘叫你回家吃饭喱,去去,比老娘都老的臭男人!”“你就是我娘,娘,你是天下第一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某男傻笑,一边从衣袖里取出一面小铜镜。镜中女子十七八岁,长得那个美呀,倾国倾城。唐月月借着孟千回的躯体重生了,一个头脑聪明相貌恐龙的现代天才,一个疯痴傻笨、貌如西子的古代小姐,两人完美结合。孟千回从此华丽丽地重生了。(一)“八姐姐,从明个儿你就帮妹妹我洗马桶,妹妹我站着,你就不许坐着,我坐着,你就不许躺着。”某女一脸邪笑。“大娘,我爹和我娘要完成再造人计划,以后每月初一到二十九,爹都会在我娘房间,三十就留给大娘,如果某月没有三十,那就等到下个月吧。”某女看似一脸善意。(二)东临帝君风云兮眯着眸,将女人压到龙床之上,你是朕的皇妻,我要的就是你。不待女人多言。宫门被撞开,风起,剑来,冷眸相对。我的娘亲不是你这个无耻偷夫可以碰的。某女心脏差一点蹦出,十八岁可以生出二十几岁的儿子?眼翻白,真想晕倒,臭小子,坏我好事。(三)千千,本王愿为你生,原为你死,只要你嫁给本王。你愿意为我生儿子吗?某女一脸不屑。
  • 涩妃别乱来

    涩妃别乱来

    想我凌雨得财奸倍,闲凉输德。穿过来不但是个貌美如花的弃妇,现任相公还说我刺杀他?策划害‘我’谋杀亲夫的帅锅,我先坑了你,再一脚把你踹了。亲亲相公想害我命?没关系,我让你偿偿什么叫百倍奉还。新皇帝不爱美人?小事情,所谓明骚易躲,暗贱难防。我会叫你晓得什么叫真正的……推荐涵别的作品:《极品世子妃》出版完结《惊世傻弃妃》出版完结《宝宝他爹是哪位》出版完结《绝色弃妇》出版完结《穿越之极品美女》完结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