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召集群臣商量此事。有说不救的,有说该救的。只有孙膑在一旁不说话,齐威王拿不定主意,就问孙膑哪个办法合适。孙膑回答说:“魏国自恃其武力强大,前年伐赵,今年伐韩,怎么能忘伐齐呢?要是不出兵救韩,这等于抛弃了韩国喂肥了魏国,所以说,不救是没有道理的。但是,魏国刚开始打韩国,兵力正处于势头上,韩国的元气还没有受到挫伤,在这个时候出兵救韩,那就是让韩国坐享其成,等于齐国代它受兵遭难,所以说救韩也不是良策。”齐威王说:“那该怎么办?”孙膑回答说:“为大王着想,不如先答应韩国的要求,稳住韩国的阵脚。让韩国知道齐国能来救兵,就会奋力抵抗魏国,反过来魏国也一定不遗余力攻打韩国。我们齐国则隔岸观火,等到两国军队打得筋疲力尽时,我们再去攻打疲惫不堪的魏军,就可以保住韩国。这样我们可以付出极少的代价而取得很大成功,这才是万全之策。”
齐威王很高兴,采纳了孙膑的策略。立即告诉韩国的使者说:“齐国救兵立即出发。”韩昭侯听说有援兵,也就壮着胆子与魏国抗战。齐国看韩国招架不住了,才派部队前往救韩,果然大胜。
笑里藏刀十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使敌人相信我方,而安然无防,这样可以暗中图谋他;凡事准备好能行动,不要使敌人早知有变。这就是外表柔和内里刚毅的取胜之道。
“笑里藏刀”生动地勾画出一副外表和善、内心阴毒险诈的形象。
我国唐代有两个奸臣是“笑里藏刀”的权谋家。唐玄宗时,李林甫任宰相,待人接物温和谦恭,内心阴险毒辣。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所谓口蜜腹剑李林甫。
唐高宗时,李义府专事阿谀奉承,窃取王室大权。所谓“义府亲至恭,与人立,嬉怡微笑而阴贼偏忌着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人号义府笑中刀”。意思是说李义府这个人笑中隐藏着杀机,是“笑中刀”。
内藏杀机,外表柔和的计谋,在政治与军事的斗争中,曾被普遍地应用。
西汉末年,董卓自携兵入京之后,专横强暴,独揽大权,却见事不明,所信非人。当时,董卓想要废汉献帝立陈留王,便召袁绍议论兴废之事。袁绍不以为然,遂与董卓发生争执,出京逃奔冀州。以董卓之权势,如果派人追捕的话,袁绍是无法逃脱的。然而,恰在此时,袁绍的说客们出现了,他们是侍中周瑟、城门校尉伍琼等人。这些人都是当代名士,名士做说客自有名士的风范。他们说:“废立皇帝是天下最大的事,不是一般人所敢参与的。”先捧董卓一句,使之爱听。再说袁绍,说他“就是因为不敢议论这样的大事,由于害怕而逃走的,并没有反对你的野心。”贬低袁绍,以使董卓心安。再晓以利害,说:“如果追捕袁绍的话,必定会使他公开反对你,从而引起乱子。袁氏为四世之臣,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他反对你的话,必能聚集天下豪杰之士群起响应。到那时,冀州不会是你的了,你现在的地位也不会再有了。所以,不如赦免他,拜他为一郡之守,方可无患。”说客的理由很堂皇,听起来也完全是为董卓着想,所以董卓便听信了他们的建议,拜袁绍为渤海太守,放虎归山。却不知,他们的建议完全是为了帮助袁绍脱困。并不是为董卓着想。对于董卓来说,是上了“笑里藏刀”之计,中了说客的圈套,为自己埋下了危机。后来,袁绍终于占据了冀州,成为讨伐董卓的核心力量。
此计也常用于政治斗争之中。明代明成祖朱棣当燕王时,就曾以此计除掉异己宁王,占领大宁。
靖乱之中,燕王诛谢贵等人后,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军威大震。建文帝因之惊恐万状,遂拜李景隆为大将军征剿燕王,进攻北平。同时怀疑宁王是燕王的同伙,诏令宁王还京。宁王抗旨被削夺了三护卫之职。燕王闻宁王坐削护卫,大喜道:“此天赐良机,夺取大宁府不成问题了。”诸将认为北平垂危,应回师解围。燕王道:“大宁城内,皆由老弱残兵把守,所有将士均守松亭关,我若偷袭大宁,抚慰将士家眷,松亭关将可不战而降。而北平深沟高垒,不易攻破,等取了大宁府,再回师援救北平不迟。”于是就写信欺骗宁王,暗中却率兵至大宁城外。他只身骑马入城,紧紧拉住宁王的手悲恸不已地说:“建文负我,北平被围,危在旦夕,请求吾弟设法救我,替我表奏朝廷谢罪,不然我就没命了!”
宁王见状,一面好言抚慰,一面起草奏章求建文帝恩赦燕王。宁王还设宴款待燕王,席间,大家笑语殷勤,非常欢快。又过了几天,埋伏在城外的燕王亲兵,大多已偷偷潜入城中,结交宁王手下将士。燕王见时机成熟,便动身告辞,宁王依依不舍地送至郊外,置酒饯行。
这时伏兵突起,捉住宁王。宁王手下将士大都袖手旁观,站在燕军一旁。燕王挥军占据大宁府后,即分兵把守要塞。从此大宁府为燕王所控制。
燕王朱棣,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大宁府,正是“笑里藏刀”之计的成功。
明武宗死后,大学士杨廷和主持政务,也用此法,削去一些作恶的奸臣,稳定了明朝江山。
当时,朝廷大事全由大学士杨廷和一人主持。他入禀太后,请求改革弊政,太后一一照允。
这时,武宗宠臣兵马提督江彬,正忙于改组团营,武宗驾崩,他不在宫中。忽然接到武宗要遣散团营边兵的遗诏,不觉心中大惊,急忙和心腹商议对策。都督李琮进言道:“宫中办事如此诡秘,是对我产生了疑心,如今皇上已驾崩,为总戎计,不如速图大事,有幸成功,富贵无比,万一不成,也可北走塞外。”听了李琮的话,江彬感到事关重大,犹豫不决,即请来安边伯许泰商议。许泰也心存疑虑,对江彬说:“杨廷和敢罢团营,遣边兵,想必是有了充分准备,应慎重为妙。”江彬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便请许泰入阁探听一下消息,再作打算。
许泰告辞出来,即赴内阁,刚巧碰上杨廷和,寒暄过后,杨廷和知道了许泰的来意,便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说:“许公来了甚好,我等因大行皇帝仓卒晏驾,诸事忙乱,头绪繁杂,本欲邀请诸公前来协助,偏是遗诏上面写明:罢团营,遣边兵。这些事情,都要仰仗江提督妥为解决,所以一时没有奉请,还请见谅。”许泰见杨廷和态度和缓,所讲又颇有道理,心中释疑,道:“江提督正为此事,令兄弟前来探问,国家大事打算如何办呢?”杨廷和当即表示说:“奉太后旨,已派人前往迎立兴献王世子,但来往尚需时日,现在百废待兴,如果可能的话,公可请江提督一同前来商议国事,我同内阁诸臣翘首以待。”许泰听了杨廷和这一番话,心中欢喜,欣然允诺,告别而去。
许泰一走,杨廷和立即招人入密室,杨廷和把与许泰的一番谈话,述说一遍,然后问道:“现今大患未除,你们说该怎么办?”魏彬反问道:“你所说的大患,莫非是指水木旁么?”杨廷和还没来得及开口,张永即道:“何不速诛此恶?”杨廷和见大家意向一致,方才说出已邀江彬等人入宫,届时伺机捕拿。众人俱表示赞同。魏彬急速入宫密禀太后,太后当即允议。
许泰自内阁出来,复往见江彬。江彬闻此,心情安舒,不复他想。过了一日,江彬带着卫士数人,前往皇宫。有人已先在门外等待,见江彬一行到来,即上前传达太后懿旨令,提督江彬前往坤宁宫祭祀武帝。江彬满心欢喜,忙换了孝服入宫致祭。祭毕出来,又遇到张永,张永格外亲热邀他宴饮。江彬见不好推辞,便随他入席,酒过数巡,忽然外面传报有太后懿旨到。张永、江彬等人忙跪倒接旨,旨意着即逮江彬下狱。这时,江彬才觉出大事不好,回顾左右已无一个亲信在场。他在慌乱中,推案而起,跑到院中,跨马而去。驰至西安门,门已关闭;再行北安门,城上守将大呼:“有旨留提督。”江彬急叱道:“今日何从得旨!”一语未了,守城众兵已一拥而上,将他捆绑起来。接着,许泰、李琮等也先后被捕。当李琮见到江彬时,不禁埋怨道:“唉,早听我言,岂为他人擒拿!”
明武宗死后的一段时间里,杨廷和主持朝政,他在朝政不稳、危机四伏的形势下,笑里藏刀,暗中策划除掉武宗宠臣江彬,江彬放松了戒备,贸然前往宫中,无异于自投罗网,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