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四十万大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被秦军整整包围了四十六天。赵军士兵没有饭吃,竟在内部互相残杀。赵括在危急之中,不得已下令突围。先组织了四支敢死队,一队一队地轮番往外冲,结果都被秦军击退。最后,赵括亲自带头向外冲杀,他倒是英勇杀敌,身先士卒,只是不一会便被围上来的秦军用乱箭射死了。赵军失去主将,又无力再战,就都放下武器,投降了秦军。
白起大帐内,正召开军情大会。
白起沉静地坐在帅座上,望着站立两侧的喜气洋洋的将官说道:“经查实,赵军俘虏足有四十万之众。这么多人一旦发生叛乱,难以收拾,你们认为怎么办稳妥呢?”
众将齐道:“都给杀掉。”
白起说:“命令士兵用刀杀俘虏太费事。首先,这么多人,我们不能明火执仗地杀,否则赵军俘虏必定会以死相拼,他们虽是徒手相搏,情急之下,我军也会有所损失,这不合算。其次,夜间偷袭情况会好些,但我军照样会受到损失。”
众将官闻言,一时默然无语。
谋士方增忽然说道:“我倒有个好主意,不如让赵军自己挖坑,我们佯称是挖预备战壕,然后乘他们还在坑内的时候,活埋他们!这样一来,不但不会损失我军一兵一卒,还相当省事。相信他们是不会起疑心的。”
“好,好主意!”白起朗声说道。
次日,白起命令四十万赵军俘虏就地挖战壕。挖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战壕”已经有二米多深了。
于是,一幕空前的历史悲剧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正当赵军俘虏筋疲力尽地准备爬出“战壕”的时候,两侧守卫的秦军忽然一声呐喊,尘土、石块如瀑布般直泻而下。个个身体强壮的俘虏大骇,迅速跃出战壕,怎奈赤手空拳,一眨眼便被秦兵用刀剑劈倒,一时间,惨叫声、哀嚎声此起彼伏,其状令人目不忍睹,真是人间活地狱。渐渐的,随着秦兵的奋臂挥锹,惨嚎声越来越小,一条巨大的战壕眨眼间平复如初,可怜四十万赵军俘虏转眼间尽数归于阴曹地府。
白起将军为什么运用“关门捉贼”这一计策呢?因为关门捉贼有利于一举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秦国以后的征伐战争开辟道路,更主要的是,捉贼所以必须关门,不仅是防贼逃跑,而且怕逃走了反被别人利用,中贼诱兵之计。逃跑中的敌人是很难歼灭的,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我方受到的伤害必将更为巨大。相反,关门捉贼时,敌人在明处,如囊中之物,且情绪慌乱、战战兢兢,易于歼灭。
远交近攻二十三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下火泽。
如果地理条件受限,形势发展受阻,攻取较近的地方就有利;攻取遥远的地方就有害。火焰是向上窜的,泽水是向低洼处流淌的,万事发展变化全如此。
远交近攻,作为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中《范雎蔡泽列传》,曾载范雎向秦王进谏:“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魏人范雎因为受迫害,逃亡到秦国。秦昭王问他富国强兵之计。范雎说:“秦国土地广大,兵马众多,统一天下,应该是不用费多大气力的。但是大王您有失策的地方。”秦王感到范雎说得有理,就请范雎指出他的过错。
范雎说:“您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齐国,这就是失策。齐昭王舍近求远攻打楚国,结果一寸土地也没有得到。不是不想得到土地,而是形势不允许他得到。诸侯国见齐国战线拉得很长,因为攻打楚国,部队累得疲惫不堪,就联兵攻齐,使齐国几乎灭亡。齐国攻打楚国,实质是养肥了韩国和魏国。所以大王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大王一定要抓住韩国和魏国,因为此二国是天下的枢纽,是物产最丰富的地方。用您的威信影响楚国和赵国。楚国和赵国归附后,齐国就一定害怕。韩国和魏国就会成为秦国的俘虏。”秦王听后,连连点头。
公元前286年,秦国用范雎远交近攻的办法攻打魏国,取得初步胜利。此计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被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了称霸的地位。
当时,郑国与近邻的宋国、卫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
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两国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假途伐虢二十四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处于两大敌对势力中的中间者,敌方用武力强迫它屈服时,我方可见机支援它,取得它的信任。处于这种困境的人,是不会单纯相信嘴巴所说的。
“假途伐虢”原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历史事件。
“假”是借的意思,“途”就是道路。“虢”是春秋时的一个诸侯国名。
话说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绝。晋国吞并附近小国后,到晋献公时已成为诸侯中的大国。晋国南面有两个小国: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和虢国(今河南陕县东南)。这两个小国紧密相邻,如唇齿相依。为了在弱肉强食的战乱年代维护共同的生存和利益,两国早有盟约,一旦有难就互相救援。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产生了吞并这两个小国的野心。一天,他派人将大夫荀息召入宫中。荀息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足智多谋,一直就是晋献公的得力谋臣。
晋献公说:“我想现在是征伐虢国的时候了。”
荀息略作思索,不禁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还不是时候。大王您想,虞、虢两国,互相依存,如果我们攻打虢国,虞国必定相救;反之,如果我们攻打虞国,虢国也将出动足够的兵力援助虞国。用我们一国的兵力,去对付两国的军队,即便是两个小国,要取胜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就是取胜了,也势必会付出极大代价。”
晋献公听荀息这么一说,十分烦躁:“难道我们对虢国和虞国就没有办法可想吗?”
荀息沉思良久,回答说:“办法还是有的。臣闻虢公是一个好色之徒,我们可以挑选一些美女送去,要求和他结为盟友,想必他会乐于接受。如果他终日迷恋酒色,安于享乐,势必不理朝政,疏远忠良,引起国人怨恨。同时,我们用金玉珠宝贿赂西北犬戎国,要求它进攻虢国,那时我们伺机而动,定能成功。而且大王与犬戎又有姻亲关系(晋献公一爱姬系犬戎君主之侄女),所提伐虢要求必能答应。”
晋献公觉得言之有理,虽然心急,也只好依照荀息之计行事,派人给虢公送去十二名美女。
虢公果然高兴异常,欣然收下,同意与晋结好。
虢国大夫舟之侨向虢公进谏说:“晋献公随时都想吞并我国,如今却惺惺作态,送美女,结友好,臣以为这是诱饵,千万不能上当!”
虢公色迷心窍,此刻面带微笑,大度地说:“晋献公存心友好,怎会有诈呢?”
犬戎国因为接受晋国的贿赂,果然出兵伐虢。虢国与犬戎国过去经常打仗,渭水一仗,曾大败犬戎。虢公因此一向骄纵成性,这次见犬戎又来进犯。岂能容忍,便立即挥师迎击,两军在桑田(今河南灵宝县北)相持不下。
这一天,有探子来报,虢国和犬戎已经交战了。晋献公立即召来荀息垂询:
“荀先生,现在可以出兵攻打虢国了吧?”
荀息一摆手:“还不行。因为虢国虽受犬戎侵犯,但是虞国和虢国的盟约还没有断裂。我有一计,可先灭虢,后灭虞,一箭双雕。”
晋献公迫不及待地问:“先生有何妙计?寡人愿听其详。”
荀息微微一笑,说道:“大王如果能够贿赂虞公,向他借道伐虢。而他又同意了,那么这两个国家都在大王的掌握之中了。”
“寡人依大夫之计,刚与虢国结为友好不久,现在却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公怎会相信?他绝对不会同意的!”
“虞公怎么会不同意呢?我们可以派人到虢国寻衅,有意让虢国公然辱骂我们,并向我们挑衅,这样一来,岂不就有了借口?”
荀息话音刚落,献公连声赞道:“我有先生相助,真乃天助我也。”
荀息微微一躬:“臣下愚昧,全仗大王圣明。”
于是,献公依计而行。
这一天,有探子告诉荀息,虢国公然向晋国挑衅,在晋国南疆集结重兵。荀息赶忙进宫,向晋献公进言:“现在大王可以将良马和垂棘美玉赠给虞公,他就会同意我们借道伐虢了。”
献公面露难色:“此乃我国珍宝,怎能轻易送给他人呢?”
荀息站起身来,弹了弹衣襟,正色道:“如果用良马和美玉能够借得向虢国进军的道路,这些珍宝如同内库移到外库储藏一样,根本不会丢失。”
荀息言下之意是,到时候虞国都属于你大王的了,虞国得到的珍宝不依然会完璧归赵吗?
晋献公并非等闲之辈,岂能不知道这层意思?便派荀息携带良马、美玉前往虞国。
虞公手握美玉,近观良马,满脸的笑容,赞不绝口:“好马!好玉!”然后回头问道:“这不是贵国的珍宝吗?为什么赠给我呢?”
一旁的荀息回答说:“冀国(今山西河津,为晋所灭)曾逞强恃胜,侵凌四方,首先占领虞国的颠囹,后又侵占虞国的郑地,虞国奋起反抗,击败冀军。此乃虞公英明果断,领导有方。现在虢国就像当年的冀国,野心勃勃,率军跨过黄河,侵扰晋国南疆。晋献公特向大王借路,使晋军避开有虢国重兵驻守的晋虢交界地区,绕道虞国去攻打它,以达到制止其侵扰的目的。为此,晋献公决定将晋国的珍宝献给大王,以示对贵国的友好情谊。”
虞公瞧着手中的美玉,沉思片刻后,说道:“想当年,冀国肆意侵占寡人的领土,没想到如今虢国居然也狼子野心,我决定与其断交,答应贵国借道伐虢,并且愿意出兵相助。”
荀息微笑一躬:“大王圣明。”
第二天,当虞国大夫宫之奇听到这一消息时,不禁大惊失色,他匆匆赶入宫中拜见虞公。苦谏道:“大王,不可以借道伐虢啊!晋国一直对我国和虢国虎视眈眈,大王只有和虢国继续结盟,才好共同抵御强晋。”
“我意已决,你不用再说了。”虞公手握美玉,爱不释手。
宫之奇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谋臣,然而性情懦弱。此刻,他被虞公的执迷不悟气得瞠目结舌,随后,他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退出宫去。
这年夏天,晋献公任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四百乘战车进入虞国,虞公也遵守诺言派兵相助,为晋军当向导。由于两军的配合,晋军迅速攻占虢国的下阳,并大肆掠夺,满载而归。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三年过去了。
这一天,荀息又来到虞国宫殿,向虞公要求借道征伐虢国。这次宫之奇正好在朝,当时就向虞公进谏说:“虢国是虞国屏障,虢国如果被消灭了,虞国岂能独存?晋国是大国,并且正在谋取虢国,现在再次借道征伐,大王千万不能答应。与侵略者交往,对我们能有什么好处呢?前次借路,他们攻占了虢国下阳,已属错误,我们岂能一错再错?俗话说:‘户破堂危,唇亡齿寒。’这就是虞国与虢国的关系。”
虞公说道:“三年前晋国借道伐虢,对虞并无损害,此次借道,难道就会有害于虞国?”
宫之奇满面愁容地回到家中。他思前想后,决定带全族人迁离虞国。临行前,他对一同在朝的几个同僚说道:“不需多久,晋国即以灭虢之军灭虞,用不着再兴师动众。”
这年的八月十七日,晋献公亲自率领战车六百乘,途经虞国攻打虢国。虞公特地远道迎接,并陪送到虢国的边境。晋军直扑虢都上阳。虢国虽然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奋力抵御,终因以弱对强,又无外援,坚守近四个月后,都城被晋军攻陷,虢公出逃洛阳,虢国就这样被消灭了。
晋国灭掉虢国后,迅速回师。到达虞国境内时,虞国仍然是热情相迎。晋军驻扎在虞国都城的郊外,晋献公乘虞公前来相迎的机会,突然发动袭击,虞公当场被俘。晋军果然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虞国。
以上就是假道伐虢的故事。假道是一种掩盖其真实军事意图的具体手段。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计谋,一箭双雕,灭了虢国和虞国,就是在“假道”二字上作的文章。虞公之所以受骗亡国,在于贪小利而背大义,不听忠臣宫之奇“户破堂危,唇亡齿寒”的良言。
三国时,袁绍离开洛阳,屯兵武陟。因地瘠民贫,缺乏粮草,对富庶的冀州十分垂涎,却苦无良策。谋士逄纪献计说:“主公可暗中派人下书公孙瓒,约他夹攻冀州,平分其地。公孙瓒见利忘义,必然兴兵。冀州牧韩馥是个平庸之辈,无勇也无谋,一定会向主公求救,冀州便垂手可得。”
袁绍依计而行,公孙瓒果然攻打冀州,韩馥得知,惊慌失措,不顾左右劝阻,向袁绍求救。袁绍大模大样地来到冀州,把韩馥的权力全部剥夺,反客为主。虽是借机而入,却无“假道”之嫌,此计自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