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00000048

第48章 中西传统文化之比较(3)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一旦这种格局遭到大规模破坏,“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便有可能导致彻底的覆亡,这使封建统治者很早便领悟到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民为邦本”、“使民以时”、“民贵君轻”等民本思想成为中国这个农业社会中的一种传统观念,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鱼”的“仁政”、“王道”学说即由此派生出来。重民意的民本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系统中比较富于人民性和朴素民主精神的部分,对中国文化理论体系的构筑和创作活动的展开,都产生深刻影响,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闪烁着民本主义精神,但是,保民、恤民、尊重民意的思想,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政体。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的是小农的自然经济,缺少商品交换、人财物流动性较小,整个社会结构比较松散,因此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政治集权加以统合,以御外侮和各种灾害,君主便是居于集权顶端的神圣整合力量。因此,中国一直有浓厚的尊君传统。“爱民”、“恤民”的思想与“忠君”、“敬上”的专制君权主义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式农业社会政治思想的主体。

王权至上的思想自殷商、西周时代即有体现,从甲骨文和古代文献中看,殷王已拥有至高无力的权力。《礼记》中的“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和《尚书·盘庚》中的“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都是明证。周灭商后,更突出宣扬天子地位的神圣性和权力的绝对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还被当做上帝和天的人格体现,自周成王后,周王直接被尊为“天子”或天之“元子”,这种尊称一直沿袭到封建社会末期。殷周时期乃至以后,宗法制下的祖先崇拜一直盛行,周天子被认为是天下之大宗,通过尊祖敬宗强化其统治地位。在强调王权至上的同时,这一时期的重民思想也随之产生。早在《尚书·泰誓》中就已显示出了鲜明的“保民”思想:“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即说由于“人”为万物之灵,所以是天地中最珍贵的,“人”在社会关系的表现就是“民”,上天是保佑下民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孟子·梁惠王上》。),上天立君立师都是为了佑护下民,所以君主应当像父母一样承担保护人民的责任,以实现上天的意志。《泰誓》中进一步说:“惟天惠民。天矜天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主旨便是讲天爱护人民,倾听人民的意愿作为自己宰理人间的意志。这种“天民合一”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最十分独特的,是一种“民意论”的天命观。天意在民,民意即天意。上天的意志被认为有了明确的伦理内涵,成了民意的终极支持者和最高代表。由于民众的意愿具有体现上天意志的强大道德基础和终极神学基础,所以在理论上民意比起皇天授命的君主更具有优先性,因为皇天授命君主的目的是代行天意来爱护人民。在这样的思想信念下,在上天面前,君民并不平等,人民对君主具有优先性和重要性。人民对君主并没有无条件服从和忍受压迫的义务,相反,以皇天为终极支持者,人民有权要求君主实行德政;若君主不施德政而行暴虐,则人民视君主为寇仇是正当的,代表正义的上天会降罚给君主或改变他对人间君主的任命。

民意论的天命观在西周是对统治阶级讲的,并非意味着它为民众现实提供了抗拒君主暴政的合法信仰和道德力量,但周人发明的民意论,后来真正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统,并为后来的儒家政治思想所继承,从而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孔子在讲治理政事时,强调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希望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孟子则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近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孟子·尽心下》。)。先秦道家亦主张统治者应顺民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历代中国君主在实际施政中多少也意识到人民的力量之重要。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居安思危,任贤讷谏,体恤民情,并承认他孜孜勤政是为使公卿百官“长守富贵”,即从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考虑。当时最著名的谏臣魏征所讲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兢:《贞观政要·政体》。),不仅为李世民奉作理政之本,也为后世明君所推崇。北宋王安石在《再上龚舍人书》中说:“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大文豪苏轼也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把君民关系比做鱼水关系,强调帝王的统治凭借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即使是致力于强化君主专制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人民关系到王朝的存亡:“所惧者民,苟所谓一有不当,上违天意,下失民心,驯致其极,而天怒人怨,未有不危亡者。”(《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七月诏》。)明朝李贤总结自夏以来历朝治理得失的经验,强调民心向背是至关重要的:“民心之向背,系天命之去留,有天下者不能固民心,而欲久安长治者难矣。”(《明经世文编》卷三六:《上中兴正本疏》。)

可见,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悠久的民本思想传统,甚至产生相当激进的言论。但“民”从来也未真正成为政治的主体,而只是被仁爱、恩赐和惠施的对象,出于统治的需要才加以考虑,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和阶级基础,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民主思想。但是,尊君保皇的君主专制思想却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和正统思想,这一是由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肇始早(在商周即萌芽,秦时正式确立)、时间长(直到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二是由于封建小农经济基础浓厚稳固,三是由于君主专制与宗法制相互结合。故此,中国的君主政体是世界上发展最早也是最完备的,维护君权至上的尊君思想也是相当系统和详实的。

商周以后,儒家、道家、法家从不同角度来强调和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儒家不是赤裸裸而是通过礼治和仁政的结合,比较精致地维护和论证君权的至高无上。孔子通过强调维护“周礼”来维护君权。“周礼”的核心是推行以天子为核心的中央政权的自上而下的集权统治,其中带有浓厚的晚期氏族统治的特征,一方面,它由少数贵族垄断,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强调天子的权威,以此来恢复和巩固自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秩序,达到长治久安。孟子从天命论出发论证君主的崇高地位,他肯定《书经》的说法:“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他认为“天”选的“天子”都是有德的圣人,是依照民意选出的,应施德政,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仁政说,为后世儒家奠定了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孟子的思想具有人民性,后世明君多提倡仁政即源自此。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论”,以论证君权的神圣性、合理性和永恒性,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君主具有最高权力,并把这种绝对的君权神授同“天人感应”论联系起来,强调君主统治是天意,违反君主的统治就是违反天意。宋明理学从理学的基础上论证君权的合理性。二程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天理”的体现,从而把封建制度、封建等制度看做是合理的、永恒的。人类社会中的尊卑贵贱也是取决于天理,并由此论证忠君思想:“君令臣行,劳于臣者,臣之职也”(《周易程氏传·坤卦》。),为臣的要“竭其忠诚,致其才力”,把君臣关系看做是绝对主、从关系,并认为这是永恒不变的天理。

比较言之,法家是最强调君主至上论的。中国很早就有法治思想,夏有“禹刑”,殷商的刑法也很严酷。管仲、子产、商鞅、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在古代刑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君主至上前提下的法治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核心是主张一切权力都集中于君主手中,实行君主独裁,建立一个“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这种思想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起了重大作用。西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学派的体系中,德刑并用,成为维护地主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

道家以其独特的方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君主的崇高地位,他们从总结统治者所以被推翻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改善君权和统治的主张,讲述了许多统治人民的方法。声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老子》第六十五章。)在推行愚民政策的同时,还强调要运用权术,治民做事应该以“柔弱胜刚强”,主张“退让”、“谦下”、“不争”,做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方可为“社会稷主”、“天下主”。常使民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道家的这些主张实质上是从另一方面来维护君权。后世统治者在施政中,也推行了道家的主张。秦始皇“焚书坑儒”便是一种愚民政治,汉初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体现了“贵老无为”的政治思想。

诸如此类的以不同方式崇尚君权强调君主统治地位的思想一直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直到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才出现了批判传统君权至上思想的启蒙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等。

“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与君权至上的尊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既使宗法制社会能在君主集权下有强固的统治力量,又是一种对虐民苛政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制约因素,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西方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学术界一直认为,科学、民主、法治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也是西方文化能在世界近现代文明史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因素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却显得比较薄弱,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造成极大的阻滞作用。

一、重视人、表现人——西方文化演进的动力

西方文化中向来存在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传统,主张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这种倾向在古希腊时期已现端倪。古希腊由于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比较彻底,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在自由民范围内以平等为前提的民主思想比较发展。荷马史诗中那些大量的希腊神话,反映了经过幻想加工的自然现象和古代希腊人对自然的斗争,实际上是借神话的形式歌颂了人的精神和力量,荷马史诗是希腊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胚胎,此后,希腊文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盛况。自此,揭示人的地位、业绩及其历史作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希腊文明史之中。在那里,由于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作为城邦主体的公民个人的作用不断得到体现,因而也就不断强化了对个人价值、个人主义与个人尊严的信念,以至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他千古流传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观点出发衡量一切事物,打破了此前和当时一切重大问题都要请示“神谕”、对一切以神的意志作为尺度的传统观念作了大胆的、革命性的否定,成为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世界理性思潮中的一面旗帜。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泰斗苏格拉底开创的道德哲学(伦理学)、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学中无不体现着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特色。与此同时,在戏剧与艺术等领域中,更有着意渲染与表现人的意志、人的力量、人的创造性的作品问世,对世人不乏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扩而言之,这种构成希腊文化所有方面的人文精神,便成了古希腊文明的一种典范。

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文明源头——古罗马文化中也有重视人、表现人的传统。例如,罗马文化中成就最突出、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罗马法制,其浩繁复杂的各种法律无不是围绕规范人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奴隶主贵族民主制的国家政制来制定的。其中规定的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对于个人充分发展自我,以及近代的政治、法律观念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15、16世纪,除英国之外的西欧各国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1804年,法国出现了被恩格斯称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拿破仑法典》,其从结构、内容、基本原则甚至法律术语上都继承了罗马法。罗马文学中渗透了继承自古希腊的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最能体现罗马艺术的雕刻也是以表现人为中心的,如巴罗克艺术风格的名作拉奥孔群像(表现特洛伊祭司拉奥孔及其二子被巨蟒吞吃的传说),炉火纯青地表现了人的动态与感情,其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为后世艺术家莱辛、歌德等推崇备至。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世纪西欧文艺复兴的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被称为“中世纪”或“中古时代”,封建宗教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宗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每一层面,各阶层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厚重地打上了宗教烙印。“上帝创世论”、“原罪说”、天启论、教权至上论等宗教正统思想使人文主义精神受到残酷扼杀。上帝、教会系统成为文化的中心,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教育为教会所垄断,基督教文学成为正统的官方文学,几乎不存在独立于宗教的艺术。由于人文主义传统的衰落,对西欧文化的演进速度和发展水平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妨碍了西欧的科技进步、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封建体制的发展与成熟。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热门推荐
  • 仙家有田

    仙家有田

    本仙有田,田里有泉,材料自产。跟人打个架,杯具地穿了。问个路,洗具地被拐了。入了修真门派,因为年纪太大,餐具地只能打水烧饭。人生啊……好在小手链里自成天地,师兄的地里偷点草,长老院里捞个蛋。别惹我,我随时可能发火!别跟我扯皮,拳头才是硬道理!新书:《聚宝铃》书号:1918542简介:身怀聚宝铃,聚天下灵物。那欺她的,压她的,且看谁能笑到最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彪悍娘子娇弱夫

    彪悍娘子娇弱夫

    夫妻交拜时,她袖中无意间飞出的菜刀差点砍死她的夫君洞房花烛时,她的夫君手拿血帕差点咳死在她的面前*初见他时,他白衣若仙,俊颜无双再见他时,他身着吉服用秤干挑起了她的盖头红烛下,他笑得宛若谪仙白皙的容颜渐渐变红,他低眉浅笑道:“咳咳,娘子,为夫为你宽衣解带可好?咳咳……”她为他的倾世容颜所折服,可是那一声好字还未出口只见她的夫君已经口吐鲜血,压在她身上若死人般毫无声息……*成亲那日,他丰神俊朗,骑着高头大马替他二哥迎她过门看见的不是身着凤冠霞帔的她而是腰别菜刀一脸视死如归的她银白月光下,他曾对她说:“总有一天,我会带你离开这里。”不想,有一天,这个诺言竟然实现了……*他是垚国的皇子权势滔天,却对她有着莫名其妙的恨他曾告诫她:“离他远一点,否则你会生不如死。”然而,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那个生不如死的人好像却是他自己……*她——远近驰名的鱼贩西施将如何用一把菜刀驾驭众美男---------------------------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小妾是这样炼成的》为何她一穿越就脱了她家夫君的裤子?《英雄难过囧女关》十五岁那年,她在哥哥的碗里下了药,让自己成为了哥哥的人《傻妾》一个傻女竟然也敢红杏出墙,还不知廉耻地怀了身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唐家病小姐

    重生之唐家病小姐

    尸横遍地,父兄惨死,万箭穿心,所谓的夫君掐着自己的脖子,逼死了新即位的国君。她是一颗棋子,微不足道的摆设。站在尸体间冷笑不止,心如死灰。她当真是红颜祸水,颠覆了天下,害了苍生。一朝重生,一心求死。唐家病小姐不寻常的求死之路。国色倾城,祸水红颜,玩转了天下,换了君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极品上门女婿

    极品上门女婿

    三年前,秦浩送外卖的时候,被豪车撞倒了,没想到反被车主逼着跪在车前忏悔,被豪车大灯照了一个晚上,秦浩的双眼就此瞎了。从此,他悲惨的人生开始了;为了替父还债,秦浩成了上门女婿,受尽歧视鄙夷,过着憋屈的生活;三年之后,秦浩睁开双眼,一道神芒闪过。
  • 经典管理寓言(全集)

    经典管理寓言(全集)

    本书在寓言故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现代公司的众多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喻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西游的故事告诉你目标的重要性、石子变钻石的奇遇讲述了机会的稍纵即逝、福特的经历让你体会细节的重要、独木桥试验说明态度决定一切、大师为你展现领导的艺术……本书包含了管理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你完全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本讲述管理学原理的通俗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