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00000048

第48章 中西传统文化之比较(3)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一旦这种格局遭到大规模破坏,“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便有可能导致彻底的覆亡,这使封建统治者很早便领悟到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民为邦本”、“使民以时”、“民贵君轻”等民本思想成为中国这个农业社会中的一种传统观念,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鱼”的“仁政”、“王道”学说即由此派生出来。重民意的民本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系统中比较富于人民性和朴素民主精神的部分,对中国文化理论体系的构筑和创作活动的展开,都产生深刻影响,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闪烁着民本主义精神,但是,保民、恤民、尊重民意的思想,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政体。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的是小农的自然经济,缺少商品交换、人财物流动性较小,整个社会结构比较松散,因此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政治集权加以统合,以御外侮和各种灾害,君主便是居于集权顶端的神圣整合力量。因此,中国一直有浓厚的尊君传统。“爱民”、“恤民”的思想与“忠君”、“敬上”的专制君权主义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式农业社会政治思想的主体。

王权至上的思想自殷商、西周时代即有体现,从甲骨文和古代文献中看,殷王已拥有至高无力的权力。《礼记》中的“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和《尚书·盘庚》中的“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都是明证。周灭商后,更突出宣扬天子地位的神圣性和权力的绝对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还被当做上帝和天的人格体现,自周成王后,周王直接被尊为“天子”或天之“元子”,这种尊称一直沿袭到封建社会末期。殷周时期乃至以后,宗法制下的祖先崇拜一直盛行,周天子被认为是天下之大宗,通过尊祖敬宗强化其统治地位。在强调王权至上的同时,这一时期的重民思想也随之产生。早在《尚书·泰誓》中就已显示出了鲜明的“保民”思想:“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即说由于“人”为万物之灵,所以是天地中最珍贵的,“人”在社会关系的表现就是“民”,上天是保佑下民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孟子·梁惠王上》。),上天立君立师都是为了佑护下民,所以君主应当像父母一样承担保护人民的责任,以实现上天的意志。《泰誓》中进一步说:“惟天惠民。天矜天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主旨便是讲天爱护人民,倾听人民的意愿作为自己宰理人间的意志。这种“天民合一”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最十分独特的,是一种“民意论”的天命观。天意在民,民意即天意。上天的意志被认为有了明确的伦理内涵,成了民意的终极支持者和最高代表。由于民众的意愿具有体现上天意志的强大道德基础和终极神学基础,所以在理论上民意比起皇天授命的君主更具有优先性,因为皇天授命君主的目的是代行天意来爱护人民。在这样的思想信念下,在上天面前,君民并不平等,人民对君主具有优先性和重要性。人民对君主并没有无条件服从和忍受压迫的义务,相反,以皇天为终极支持者,人民有权要求君主实行德政;若君主不施德政而行暴虐,则人民视君主为寇仇是正当的,代表正义的上天会降罚给君主或改变他对人间君主的任命。

民意论的天命观在西周是对统治阶级讲的,并非意味着它为民众现实提供了抗拒君主暴政的合法信仰和道德力量,但周人发明的民意论,后来真正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统,并为后来的儒家政治思想所继承,从而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孔子在讲治理政事时,强调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希望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孟子则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近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孟子·尽心下》。)。先秦道家亦主张统治者应顺民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历代中国君主在实际施政中多少也意识到人民的力量之重要。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居安思危,任贤讷谏,体恤民情,并承认他孜孜勤政是为使公卿百官“长守富贵”,即从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考虑。当时最著名的谏臣魏征所讲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兢:《贞观政要·政体》。),不仅为李世民奉作理政之本,也为后世明君所推崇。北宋王安石在《再上龚舍人书》中说:“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大文豪苏轼也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把君民关系比做鱼水关系,强调帝王的统治凭借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即使是致力于强化君主专制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人民关系到王朝的存亡:“所惧者民,苟所谓一有不当,上违天意,下失民心,驯致其极,而天怒人怨,未有不危亡者。”(《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七月诏》。)明朝李贤总结自夏以来历朝治理得失的经验,强调民心向背是至关重要的:“民心之向背,系天命之去留,有天下者不能固民心,而欲久安长治者难矣。”(《明经世文编》卷三六:《上中兴正本疏》。)

可见,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悠久的民本思想传统,甚至产生相当激进的言论。但“民”从来也未真正成为政治的主体,而只是被仁爱、恩赐和惠施的对象,出于统治的需要才加以考虑,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和阶级基础,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民主思想。但是,尊君保皇的君主专制思想却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和正统思想,这一是由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肇始早(在商周即萌芽,秦时正式确立)、时间长(直到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二是由于封建小农经济基础浓厚稳固,三是由于君主专制与宗法制相互结合。故此,中国的君主政体是世界上发展最早也是最完备的,维护君权至上的尊君思想也是相当系统和详实的。

商周以后,儒家、道家、法家从不同角度来强调和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儒家不是赤裸裸而是通过礼治和仁政的结合,比较精致地维护和论证君权的至高无上。孔子通过强调维护“周礼”来维护君权。“周礼”的核心是推行以天子为核心的中央政权的自上而下的集权统治,其中带有浓厚的晚期氏族统治的特征,一方面,它由少数贵族垄断,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强调天子的权威,以此来恢复和巩固自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秩序,达到长治久安。孟子从天命论出发论证君主的崇高地位,他肯定《书经》的说法:“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他认为“天”选的“天子”都是有德的圣人,是依照民意选出的,应施德政,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仁政说,为后世儒家奠定了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孟子的思想具有人民性,后世明君多提倡仁政即源自此。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论”,以论证君权的神圣性、合理性和永恒性,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君主具有最高权力,并把这种绝对的君权神授同“天人感应”论联系起来,强调君主统治是天意,违反君主的统治就是违反天意。宋明理学从理学的基础上论证君权的合理性。二程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天理”的体现,从而把封建制度、封建等制度看做是合理的、永恒的。人类社会中的尊卑贵贱也是取决于天理,并由此论证忠君思想:“君令臣行,劳于臣者,臣之职也”(《周易程氏传·坤卦》。),为臣的要“竭其忠诚,致其才力”,把君臣关系看做是绝对主、从关系,并认为这是永恒不变的天理。

比较言之,法家是最强调君主至上论的。中国很早就有法治思想,夏有“禹刑”,殷商的刑法也很严酷。管仲、子产、商鞅、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在古代刑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君主至上前提下的法治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核心是主张一切权力都集中于君主手中,实行君主独裁,建立一个“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这种思想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起了重大作用。西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学派的体系中,德刑并用,成为维护地主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

道家以其独特的方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君主的崇高地位,他们从总结统治者所以被推翻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改善君权和统治的主张,讲述了许多统治人民的方法。声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老子》第六十五章。)在推行愚民政策的同时,还强调要运用权术,治民做事应该以“柔弱胜刚强”,主张“退让”、“谦下”、“不争”,做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方可为“社会稷主”、“天下主”。常使民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道家的这些主张实质上是从另一方面来维护君权。后世统治者在施政中,也推行了道家的主张。秦始皇“焚书坑儒”便是一种愚民政治,汉初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体现了“贵老无为”的政治思想。

诸如此类的以不同方式崇尚君权强调君主统治地位的思想一直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直到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才出现了批判传统君权至上思想的启蒙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等。

“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与君权至上的尊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既使宗法制社会能在君主集权下有强固的统治力量,又是一种对虐民苛政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制约因素,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西方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学术界一直认为,科学、民主、法治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也是西方文化能在世界近现代文明史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因素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却显得比较薄弱,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造成极大的阻滞作用。

一、重视人、表现人——西方文化演进的动力

西方文化中向来存在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传统,主张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这种倾向在古希腊时期已现端倪。古希腊由于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比较彻底,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在自由民范围内以平等为前提的民主思想比较发展。荷马史诗中那些大量的希腊神话,反映了经过幻想加工的自然现象和古代希腊人对自然的斗争,实际上是借神话的形式歌颂了人的精神和力量,荷马史诗是希腊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胚胎,此后,希腊文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盛况。自此,揭示人的地位、业绩及其历史作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希腊文明史之中。在那里,由于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作为城邦主体的公民个人的作用不断得到体现,因而也就不断强化了对个人价值、个人主义与个人尊严的信念,以至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他千古流传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观点出发衡量一切事物,打破了此前和当时一切重大问题都要请示“神谕”、对一切以神的意志作为尺度的传统观念作了大胆的、革命性的否定,成为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世界理性思潮中的一面旗帜。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泰斗苏格拉底开创的道德哲学(伦理学)、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学中无不体现着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特色。与此同时,在戏剧与艺术等领域中,更有着意渲染与表现人的意志、人的力量、人的创造性的作品问世,对世人不乏振聋发聩的启迪作用。扩而言之,这种构成希腊文化所有方面的人文精神,便成了古希腊文明的一种典范。

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文明源头——古罗马文化中也有重视人、表现人的传统。例如,罗马文化中成就最突出、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罗马法制,其浩繁复杂的各种法律无不是围绕规范人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奴隶主贵族民主制的国家政制来制定的。其中规定的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对于个人充分发展自我,以及近代的政治、法律观念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15、16世纪,除英国之外的西欧各国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1804年,法国出现了被恩格斯称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拿破仑法典》,其从结构、内容、基本原则甚至法律术语上都继承了罗马法。罗马文学中渗透了继承自古希腊的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最能体现罗马艺术的雕刻也是以表现人为中心的,如巴罗克艺术风格的名作拉奥孔群像(表现特洛伊祭司拉奥孔及其二子被巨蟒吞吃的传说),炉火纯青地表现了人的动态与感情,其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为后世艺术家莱辛、歌德等推崇备至。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世纪西欧文艺复兴的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被称为“中世纪”或“中古时代”,封建宗教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宗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每一层面,各阶层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厚重地打上了宗教烙印。“上帝创世论”、“原罪说”、天启论、教权至上论等宗教正统思想使人文主义精神受到残酷扼杀。上帝、教会系统成为文化的中心,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教育为教会所垄断,基督教文学成为正统的官方文学,几乎不存在独立于宗教的艺术。由于人文主义传统的衰落,对西欧文化的演进速度和发展水平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妨碍了西欧的科技进步、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封建体制的发展与成熟。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的过期情人

    总裁的过期情人

    夏季多雨,天空风吹过,飘荡着雨,雨下得很大,啪啪的落着,打在房顶,击在地面上,砰砰的直响。天空很阴沉,沉沉的一团团的乌云遮在头上,笼罩下来,随着风,一直不散,趋走了热意,刮得人浸凉,让热意带来的烦躁消褪,尤其是带着冰凉的空气和雨滴袭来,整个人透凉,很是舒服,轻松。不再那么烦闷。S市最繁华的商业大道上,来来去去的车辆在雨幕中飞驰着,两边街边的行人行色匆匆避着雨,最……
  • 帝印封神

    帝印封神

    八块骨牌擎天地,一招帝印定乾坤。燕臣,古国皇室子弟,被弃大齐帝国荒野山寨。待战鼓敲响,封印开启,以骨牌之力擎天撼地。左手生,右手死,掌握天地法则,以一己之力翻天覆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的妈咪不简单

    我的妈咪不简单

    倒霉变成少奶奶:===原名:《偷生一个宝》【另】:女主腹黑冷漠,清眸冷观世间,男主风流多情,笑看人生百态。宝宝啊:(自述,笑咪咪的说):宝宝当然是最最聪明的,最最漂亮的,最最可爱,最最讨人喜欢啊,难道,你没看出来?——睁大了漂亮的黑漆的双眼,可爱的眨啊眨,笑得跟个小天使一样。(其实性格像恶魔……顶锅盖爬走。)终上所述:宝宝多舌,臭美自恋!……【简介】:她是冷情秘书,他是风流老板。她贪财,却不贪他的财,他多情,却不与她留情,相处三年,除了上司与下属这层关系,他们本不相干。一夜缠绵,他认定了贪财的她会讹他,她却意外的留下一句:昨夜的事就当没有发生过,是意外。然后,她落荒而逃。这倒引起了他对她的兴趣……她、他—他们——!每人都插上一手,如平行线的老板与秘书,缘分就这样硬生生的被众人捧出来了……结婚,是他的恶作剧。离婚,是她给的答案。当宝宝来临时,他们还会再相聚吗?……【小宝宝篇】:家里。“妈咪,这男人是谁?”好奇宝宝。“不认识。”干脆利落。“妈咪,他一直在盯着你看噢…”好奇宝宝。“…”抬头。“妈咪,你认出来了没?”“…不认识。”摇头。“妈咪,他好像在瞪你…”“妈咪,他好像朝你这里来了…”“妈咪,他长得跟我好像…”——妈咪,他头上在冒烟噢…*******************************************<律政俏妈咪>:<爱妃我们圆房吧>:<王子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