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300000057

第57章 木牛流马的重新解读

木牛在诸葛亮之前已经存在,诸葛亮不过是将其加以改进用于山地运输。流马为诸葛亮原创,是一种限于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漂流运载工具。所谓“流马”,乃是顺流而下之“马”。

木牛流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工具。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陈寿作《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附了一篇诸葛亮所作的《作木牛流马法》,详细记载了木牛和流马的各个零部件或尺寸。陈寿与诸葛亮是同时代的人,他的记载是可信的。遗憾的是,西晋以后,木牛和流马便失传了。

那么,历史上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都是用在祁山运粮,行走进退如活牛活马一般,而且不食水草,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粮食,简直就是一部“永动机”,并且完全看不出木牛和流马在功能方面有什么区别。

受小说影响,无论是过去关于《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还是十多年前拍摄的《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在对木牛流马的视觉效果处理上,都是仅以牛头和马头将二者加以区别罢了,至于二者功能方面的特点则无从表现。影响所及,一些致力于复原木牛流马的研究者,也把他们研制的人力机械统称为木牛流马。总之,从小说开始,木牛和流马被一锅煮了。

其实,历史上的木牛和流马,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分别设计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载工具。

历史上,诸葛亮对木牛和流马的使用仅仅各有一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

“(建兴)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可见,历史上木牛是用于祁山的运输,而流马是用于秦岭河谷的运输。

根据史书的相关记载,可以回答的是,在诸葛亮之前,木牛这种运载工具早已经存在。诸葛亮只是改进了木牛,并非木牛的发明者。

《汉书·扬雄传》记载:“汉旧仪云皇帝车驾建五旗。盖谓五色之旗也,以木牛承其下,取其负重致远。”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根据记载汉代旧仪的典籍,皇帝出行的仪仗使用五种色彩的旗帜。五色旗用木牛承载,是因为木牛可以承载重物长途行进。

可见在西汉时期,木牛就是作为天子出行时承载大旗的仪仗车辆。由于汉承秦制,木牛很可能在秦朝甚至秦朝以前就已经存在。

那么,这种早已存在的木牛与诸葛亮的木牛是否同一种运载工具呢?

根据对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法》的分析,估计这两种木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诸葛亮的木牛与原有木牛的区别在于,原有木牛作为天子仪仗车辆,其功能限于载旗,不是用来翻山越岭,主要在平坦道路上行进;而诸葛亮的木牛,其功能是运粮,并且主要用于崎岖山路的运输。因此,有必要对原有木牛加以改造,使之由载旗变为载粮,并且要适应山区运粮的需要。

诸葛亮的《作木牛法》提到的重要零部件,如“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可能是指经过改进之后用于储藏粮食的方形容器及其上面的覆盖装置。至于“牛舌”、“牛肋”、“牛齿”,以及“牛脚”和“牛足”等零部件,虽然难以一一准确考证其具体功能,但视为属于适应山区运输而改进的刹车装置、平衡装置、承重装置等,应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作木牛法》还特别指出木牛既有运载量大、节省劳力的优点,又有行进速度慢的缺点,强调“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即适宜于大规模运输以发挥其优势。这是着重说明经过改进后的木牛的功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只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并且,历史已经证明,诸葛亮改进木牛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崎岖的山路上的长途运输,若要同时兼顾速度和载重量,使用畜力驮运是最佳选择。这种方式直到近代仍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被普遍采用。如云、贵、川山区的马帮和康藏高原的牦牛队,这些都是为长期实践所证实的山区最佳运输方式。诸葛亮北伐时军粮的运输主要依靠人力,因为蜀汉缺乏足够的马匹。要抗击曹魏的骑兵,有限的马匹首先得用于战场。要在山区长途运输,靠肩挑背扛是难以设想的。如果运输的路程超过一定的距离,肩挑背扛的那点粮食甚至不够运输者途中所需。在缺乏畜力驮运的情况下要想维持大军的粮食供应,就只能在运输工具的改进和发明上想办法。

但无论运输工具如何改进,只要是依靠人力驱动,载重量和速度不可能同时兼顾。木牛载重量虽大,日行二十里的缓慢速度却是它的致命弱点。诸葛亮于建兴九年(231)春二月出兵围攻祁山,以木牛运。到了六月,便因粮尽而退军。这是诸葛亮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木牛。由此可见,木牛这种经过改进的运输工具,并不能解决大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诸葛亮对木牛的改进实际上是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

姜维北伐过程中不用木牛,最能说明诸葛亮对木牛的改进并不成功。姜维是诸葛亮亲自选拔的军事方面的继承人,他也数次出兵陇右,与诸葛亮出兵祁山的进军方向大体一致。姜维北伐过程中,同样受到粮食运输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使用木牛的必要性。当时,诸葛亮制作的木牛理应还在,至少制作木牛的工匠必然还在,只要姜维愿意使用木牛,是具备了充分的实现可能性的。但姜维一次也没有使用过木牛,唯一的合理解释只能是木牛并不是行之有效的长途运输工具。木牛既然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那么木牛被淘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诸葛亮之后,作为天子仪仗的木牛仍然在使用,但使用方式后来发生了改变。东晋时,木牛由原来的仪仗车辆已经变为由人抬着行进的仪仗器具。到了北宋时期,负责皇家仪卫的太常寺认为,天子仪仗中的木牛是用于载旗的车辆,改为用人抬着行进不符合古代制度,应当废止不用。于是作为天子仪仗的木牛因废止不用而逐渐在历史上淡出。

流马的功能与木牛有明显区别,是专门针对秦岭峡谷的地理特点而设计的。

在秦岭山脉中有若干条南北走向的河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川陕的重要通道。斜谷所在的褒斜道便是其中之一。褒斜道是由褒水和斜水两段河谷构成的,褒谷在南,斜谷在北。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

(建兴)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也就是说,诸葛亮为准备这次北伐,是将粮食运输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的。第一个阶段,在建兴十一年(233)冬季让军队运米,经褒谷抵达斜谷口,并在此修整仓库将粮食集中,作为下一步运输的起点。第二个阶段,是建兴十二年(234)春,将斜谷口仓库的粮食运出斜谷。就是在这一段峡谷之中,诸葛亮使用了流马。

为什么诸葛亮只是在斜谷这一段才使用流马,而不是在整个褒斜道中都使用流马呢?

斜水和褒水都发源于秦岭中的衙岭山,斜谷往北流入渭河,褒水往南流入沔水。褒、斜二水虽然同为一谷,而衙岭乃它们的分水处。

从褒、斜二水的情况来看,褒水由北向南流,与蜀军行军逆向。因此在褒谷这一段路程,诸葛亮只能派军队运粮,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先将粮食集中到斜谷口的仓库。由此以北,斜水顺流而下,可以使用水上运载工具将粮食运出秦岭河谷直达渭河之滨。

对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法》的分析,可以证明流马是一种特殊的漂流运载工具。

诸葛亮关于木牛和流马的制作方法,在文字表述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作木牛法”着重讲木牛的零部件的形状,讲木牛的速度和载重量,却不讲木牛零件的具体尺寸;“作流马法”着重讲流马零部件的尺寸和载重量,却不讲零部件的形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讲流马的行进速度。

由于在诸葛亮之前,已经有作为天子仪仗车辆的木牛,诸葛亮只是将原有的木牛加以改进,使之适应祁山的地理条件。既然有实物作为参照,因此木牛不必一一标出具体尺寸。诸葛亮之所以详细标明流马各零部件的具体尺寸,显然是因为蜀汉工匠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运载工具,标明尺寸才会成为必要。可见流马是诸葛亮的原创,是针对斜谷的具体地理条件专门设计的运载工具。

那么,《作木牛流马法》不讲流马的行进速度,又说明了什么呢?

制作一件运输工具而不考虑其行进速度,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显然,这绝不可能是诸葛亮的疏忽大意所致,恰恰说明作流马法的这种文字表述特点隐含着某种非常重要的信息。

从《作木牛流马法》的记载来看,流马的载重量很小。有学者考证,流马的运载量大约只相当于木牛的四分之一。既然载重量很小,就更需要依靠行进速度来弥补其缺点,否则流马便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在古代秦岭河谷的地理条件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达到快速运输——那就是顺水漂流。

秦岭河谷水急石大,多有浅滩,大型的漕运船只无法航行。从流马零部件的尺寸来看,流马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的一种小巧灵活的水上漂流运载工具。由于斜谷一段是顺流而下,流马的速度取决于水的流速,而山区河流落差大,顺流而下速度必然不慢,并且斜谷这一段全长不足50公里,因此,诸葛亮的《作木牛流马法》才会对流马的速度略而不记。

这种漂流运载工具之所以称“马”而不称“牛”,可能是因为马与牛相比,具有载重量小而速度快的特点。由此可见,所谓流马者,乃是顺流而下之“马”也。流马大概就是因此而得名吧?

实际上,诸葛亮使用流马在斜谷运粮,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诸葛亮深知,在整个运粮过程中,流马只能利用斜水的短短一段实行漂流以节省运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在使用流马运粮之后,因为粮食接济不上而影响北伐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诸葛亮一旦出斜谷占据渭南的五丈原,便让军队一面驻防,一面种田,作好与曹魏长期相持的准备。

诸葛亮在建兴十二年(234)选择春季出兵斜谷,正好赶在播种季节,只要储运的粮食能够维持到秋收时节,便可顺利实现由长途运粮速战速决向就地屯田长期相持的战略转变。而一旦错过播种农时,整个战略计划便会落空。由此可见,诸葛亮设计并使用流马,是在特定条件下为实现从长途运粮向就地屯田过渡的一种权宜之计。

同类推荐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宋王朝1

    大宋王朝1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本书以人类历史为主干,取材于历史,又尊重历史,按照主题划分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它以时间为经,以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纬,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通过一个个精彩鲜活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历史风貌。
  •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恶魔首席霸道爱

    恶魔首席霸道爱

    迫不得已,她改名换姓,却迎来了他的强力出击。他害的她被赶出家门,害的她学业无成。每每闭上眼睛,她的眼前就会出现那噩梦一样的七天。因为爱她,他愿意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因为爱她,所以监视她的行动,不让她遇到危险。要不到的答案,她选择不要。
  • 郎来啦

    郎来啦

    师傅拣到的狼孩却丢给她来养,天知道她一个小女子养着一个狼一样的酷小鬼是个什么滋味!教他怎么做回普通人也就算了,教他一些武功也就算了,她什么时候教过这个小鬼扭过头来倒咬一口,将她也吃干抹净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独宠千年之傲妃重袭

    独宠千年之傲妃重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向这片大地的时候,夜晚的宁静便被打破。阳光与清晨的露珠一起在叶梢舞蹈,使这片本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森林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光晕。天空逐渐明亮,越来越热烈的光芒努力地想要透过叶缝照向下面的土地,奈何层层叠叠的树叶如同一张天然的帷幕,固执地让大地与天空隔绝。本该是虫儿懒洋洋晒着太阳哼着歌儿的森林中却安静得连风吹的声音都听得见,让人心中平添无数恐惧。远……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共有十二篇小说包括《老人与海》《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世界之都》《世上的光》《先生们,祝你们快乐》《大转变》《你们决不会这样》《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向瑞士致敬》《三天大风》和《永别了 武器》,其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老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他的宽厚仁慈,以及对男孩饱含的爱,都象征了人类的美好品格。而1929年出版的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在当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同时也给海明威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