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300000003

第3章 好一个“仁义布于四海”的“枭雄”

刘备,是一位仁义之名播于四海的“仁厚长者”。可是他的对手们却常常称他为“枭雄”。这两种含义完全相反的称呼,为什么会集于一人之身呢?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对刘备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两位英雄各有别号,曹操被称为“奸雄”,而刘备则被称为“枭雄”。在《三国志》中,鲁肃和周瑜都曾称刘备为“枭雄”。鲁肃曾明确指出:‘刘备,天下枭雄。”周瑜在上书孙权的时候也指出:‘刘备以枭雄之姿,而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而为人用者。”鲁肃和周瑜是很有眼光的。

什么叫做“枭雄”?

枭是一种猛禽,枭雄就是凶悍、雄杰之人,其中还含有狡诈、不可信任之意。从这个含义出发,人们不难发现,无论历史上的刘备,还是小说中的刘备,在他以“仁义道德”号召天下的同时,也表现出种种“枭雄”的行径。

刘备早年担任小小的安喜县尉时,听说朝廷决定淘汰他这一类以军功入仕的人物,曾悍然冲入馆驿,把那位奉命执行公务的傲慢的督邮抓了起来,狠狠地鞭打了一顿,然后弃官逃亡。这就是“怒鞭督邮”的历史真相,它表现出年少气盛的刘备凶悍的一面。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刘备的锋芒有所收敛,学会了“韬晦”。他投靠曹操时,为了麻痹别人,隐晦自己的雄心,故意整天灌园种菜,表现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曹操有意试探,请他来“煮酒论英雄”,当面指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刘备惊恐得把筷子落在地上,为了掩盖内心的惊慌,他假意说惧怕雷声,把闻言落箸的真实原因,轻轻掩饰过去。“奸雄”居然被“枭雄”瞒住了,无怪乎毛宗岗读到这里,禁不住诗兴大发: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雷声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在《演义》之中,刘备的随机应变可以说俯拾皆是。例如,他投靠袁绍时,关羽正在曹营之中。白马、延津之战,关羽连斩袁军大将颜良、文丑。袁绍查清事实之后,大怒,要杀刘备。刘备从容辩解说:“这是曹操借刀杀人之计,他明知我在袁公帐下,故意让关羽杀死颜、文二将军,激你发怒,正好借你之手以杀刘备。”一片花言巧语,轻轻瞒过了袁绍。难怪罗贯中写到这里,禁不住批上一句:“此是玄德极枭雄处。”

纵观刘备的戎马生涯,几乎依附过当时所有的“诸侯”,而又一个个背叛了他们:先是依附公孙瓒、田楷,然后是陶谦、吕布,后来是曹操、袁绍,以后又是刘表、孙权。最后以帮助刘璋为名入川,一举吞并了他的“同宗”的整个基业。每一次,他都是‘勉从虎穴暂栖身”,暗地里处心积虑,想着抢夺地盘,独树一帜。这样的行为,在那个群雄逐鹿、捷足者先登的时代,本来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是,刘备同时还要打出仁义、宽厚和“兴复汉室”的旗帜,就不能不觉得他心口不一、稍欠光明了。

吕布在白门楼上临刑之前,曾当着曹操怒骂刘备:“此儿最不可信!”这句话可说是道出了当时许多人的心声。

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声称替刘备去讨西川,暗中夺取荆州。诸葛亮识破周瑜的用心,派赵云挡住去路,向周瑜传达了刘备的“声明”:

吾主公有言:孤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安忍背义而取西川?若东吴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这番话说得何等冠冕堂皇!可是才过了几天,刘备就打着帮助刘璋的旗号,入川去夺取“宗兄”的地盘。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他在涪城与刘璋相会时,居然惺惺作态,“挥泪诉告衷肠”,一副猫哭老鼠的面孔。以至于毛宗岗也忍不住在此处提笔批道:

初见刘表未尝挥泪,今见刘璋而挥泪者,以将欲取西川,故有所不忍,而挥泪也。

这段批语,与其说在为刘备开脱,不如说在调侃这个极善表演的伪君子。对政敌如此,尚有可说之处,但刘备对忠心耿耿拥戴自己的“把兄弟”和心腹爱将,同样不说真话。

在刘备败走长坂,被曹操追杀得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关羽提到当年在许田围猎时自己想杀曹操,而被刘备所阻以至造成今天的困顿局面。刘备回答:“当时是为国家爱惜曹操这个人才。如果天道辅助正气,怎么知道又不是福分呢?”在这里,罗贯中引了裴松之的一段注文指出:“以为国家惜才而答云长者,非本心也,乃饰词耳。”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仍然不说真心话,真是‘枭雄”本色。可惜,毛宗岗的修订本把刘备的回答改成了“我于此时亦投鼠忌器耳”。话倒是说得比较实在,但刘备的“枭雄”色彩却大大减轻了。这是毛宗岗在为“真命天子”隐恶扬善。同样,赵云在长坂坡出生入死,好容易救出了刘备唯一的亲生骨肉阿斗,刘备却不由分说把婴儿摔在地上,说什么“为汝这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在这里,相信绝大部分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爱才的刘备,而是一个虚伪的刘备,难怪在中国从此流行这样一句歇后语: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一定明白了什么叫做“枭雄”,也一定明白了刘备为什么叫做“枭雄”。

同类推荐
  • 权鉴

    权鉴

    权鉴,鉴前世之兴衰,考权谋之得失,撂放枕边,可以参悟歧途迷津,提首案头,可以明理进退规则。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并旁征博引,总结出历史人物求权的几大途征,既揭示出奸臣贼子的丑陋嘴脸,也展现出忠臣义士的良苦用心。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本书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通俗类读物,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们的最新力作。本书稿共11篇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了自建党以来中共历史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
热门推荐
  • 三界独尊

    三界独尊

    从此踏上一段轰杀各种天才的逆袭之路。在江尘面前,谁也没资格自称天才,转生在一个被人欺凌的诸侯少年身上,因为,没有哪一个天才,天帝之子江尘,能比天帝之子更懂天。天才?顺我者天,逆我者渣!
  • 凤鸾嫡妃

    凤鸾嫡妃

    被奸人所害,徒步他乡,辗转反侧,再度归来,天下,唯我独尊……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总裁太坏

    总裁太坏

    “叶落你个贱人!”那天,他把一叠照片用力的甩在她的脸上。“你不配做我郝家的女人,滚!”她被扫地出门
  • 宦门毒女

    宦门毒女

    薛仪作为京都刑部侍郎家的嫡长女,在府中过得如同下人。生命终结那一刻,换了新的灵魂,亲娘早逝,亲爹不疼,嫡母刻意怠慢,嫡妹嚣张阴险,还有嫡母兄长一家子在后。上辈子身为政客,她习惯了呼风唤雨,这辈子!权力!地位!她都要!便是要将欺她辱她之人狠狠踩在脚下,踏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比阴狠毒辣,她只会比她们更加残忍卑鄙。想要寻得靠山,她步步为营涉入朝政,欲引诱当朝储君上钩,却怎么也没想到引来了那包藏祸心、残忍扭曲的王爷!待到储君找上门来,不得已,只得做个双面间谍,顺带谋得一番好婚事。明面上她是乖顺温柔的王妃,背地里和名义上的小皇叔为非作歹,狼狈为奸。通往权谋之路,从此阴谋诡谲、杀机暗现!可——每天这变态爬她的床调戏她算是怎么回事!若是早知道会遇到这么个大变态,她早在灵魂穿来那一刻就恨不得引刀自裁!自挂东南枝!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没有放弃努力,崇拜英雄,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本书故事感人,可读性和启发性强;本书智慧含量高,独特性和实用性大。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透析个人的失败案例,演绎成功人士的卓越智慧,使大家分享到最具前沿的危机策略,掌握危机公关技能和实战策略,在危局中寻求突破,逆市飞扬,使你在困境中走得更远!
  • 百炼飞升录

    百炼飞升录

    误食无名朱果,踏入修真路,本是一名山村普通少年,以炼器起家,凭借制符天赋,只身闯荡荆棘密布的修仙界,秦凤鸣,本一切都顺利非常,但却是有一难料之事发生在了他身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营养保健粥

    营养保健粥

    要健康,多吃粥。《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有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