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詞語來源的多樣性。《碑刻》支配式複音詞數量的急劇增多,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我們認為這和其詞語來源的多樣性密不可分。首先,正如上所示,《碑刻》大量使用格式類推手段,將同一語素反復運用於同一結構體中構成大量的新詞,形成了《碑刻》支配式複音詞產生的一個主要源頭。其次,將先秦、西漢業已產生的部分支配式複音詞直接承襲下來,如“從事、稽首、作亂、將軍、巡狩、述職、竭力、執事、司徒、即位、下世”等等。第三,《碑刻》中支配式複音詞還有這樣一類詞:直接截取先秦文獻中某一語句的一個雙音詞組或存在某種語法關係的兩個單音詞組合成一個新的支配式複音詞。新組合成的複音詞的語義來源於原文句。我們不妨僅就其形式而言,徑稱之為截取詞。如“斷金”,謂同心協力或情深義厚的意思,《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小閤明府,協同斷金。”“斷金”這個詞就截取自《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纘戎”,指繼承事業的意思,《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繫,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纘戎”截取自《詩·大雅·韓奕》:“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作合”,指男女結成夫婦,《中常侍樊安碑》:“在漢中葉,篤生哲嬡,作合南頓,實產世祖。”“作合”截取自《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仰高”,謂仰慕高尚的德性,《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仰高鑽堅,允文允武。”“仰高”截取自《詩·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的意思,《老子銘》:“顯虛無之清寂,云先天地而生,乃守真養壽,獲五福之所致也。”《北海相景君銘》:“根道核藝,抱淑守真。”“守真”截取自《莊子·漁父》:“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還有如“錯枉”(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從心”(從事武梁碑)和“知命”(四川郫縣東漢墓門石刻)截取自《論語·為政》,“下車”(西嶽華山亭碑)截取自《禮記·樂記》,“抱器”(淳于長夏承碑)截取自《易·繫辭下》,“乞身”(巴郡太守樊敏碑)截取自《史記·張儀列傳》,“同塵”(平輿令薛君碑)截取自《老子》。
4.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碑刻》中的支配式複音詞,基本上都在後世流傳,其中一部分還流傳到現代漢語,且在詞義、詞性和用法上都沒有多大變化,衹有一小部分詞的義位同現代漢語有了差異,如“報應”,《碑刻》中指祭祀的靈驗,《無極山碑》:“有以禳解,報應可必。”《西嶽華山廟碑》:“其有風旱,禱請祈求,靡不報應。”跟現代漢語不同。“出門”,《碑刻》中指出嫁,《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考妣徐氏元初產,永壽元年出門託軀金掾季本。”這個意義僅保留在某些方言裏。“入門”,《碑刻》中指婦女嫁到男家,成為男家的一員,《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子孫以其不祭祀督之不[闕]拘持入門勤苦五十[下闕]二萬四千,其婦共衣食,去留之後,悉以歸雍直。”現代漢語指得到門,徑或用作書名,表初級讀物的意思。“虛心”,《碑刻》中指一心嚮往的意思,《冀州從事郭君碑》:“牧伯虛心,貪君卞亮,遂旌顯辟。”現代漢語表示不自以為是,能夠接受別人意見。
§§§第四節表述式複音詞
表述式複音詞的前語素表示被陳述的對象,後語素對前語素加以陳述。東漢碑刻中共有表述式複音詞42個,佔全書複音詞的0.81%。其中動詞最多,共26個;名詞次之,共计12個;形容詞最少,共计5個。
一、詞性分佈情況
1.主語素和謂語素構成動詞
共26個。又可分為[名·動→動]和[代·動→動]兩種形式,前者有20例,後者有6例。
[名·動→動】之例,如:
○周鑒於二代,十有二歲,王巡狩殷國,亦有事於方嶽,祀以圭璧,樂奏六歌。(西嶽華山廟碑)
○百姓家給,國富殷兮。(三公山碑)
○目睹工匠之所營,心欣悅於所處。(梁相孔耽神祠碑)
○府君諱方,字興祖,肇先蓋堯之苗,本姓□□則有伊尹,在殷之世,號稱阿衡,因而氏焉。(衛尉衡方碑)
○壽非南山,不俟河清。(金鄉長侯成碑)
“河清”指黃河水清。比喻時間久長。
○懼見意疑,未明蒸盡,摍苲續之。(武氏左石室畫像題字)
“意疑”即懷疑。
[代·動→動]之例,如:
○謙需自劾,寢疾於家。(司徒掾梁休碑)
○以病遜位,守疏廣止足之計,樂於陵灌園之絜,閉門靜居,琴書自娛。(魯峻碑)
○將從雅意,色斯自得。(郎中鄭固碑)
○二君清頌,約身自守,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司隸校尉楊淮碑)
“自守”謂“自堅其操守”。
○僤中其有訾次當給為里父老者,共以客田借與,得收田上毛物穀實自給。(漢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
2.主語素和謂語素構成名詞
共13個,分[名·動→名]和[名·形→名]兩種形式,分別為12例和1例。
【名·動→名】之例,如:
○其在孩提,岐嶷發蹤。(敦煌長史武斑碑)
○田唆喜於荒圃,商旅交乎險路。(泰山都尉孔宙碑)
○是以三剖符守,致黃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西陝頌)
○虔恭職司,夙夜匪解。(太尉陳球碑)
[名·形→名】之例,即:
鬢白號怛,童稚吟呻。(平輿令薛君碑)
3.主語素和謂語素構成形容詞
共5個,分為[名·形→形]、[代·動→形]和[名·動→形]3種形式。
【名·形→形]共2例。即:
○臨危槍碭,履尾心寒。(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百姓心歡,官不失實。(校官碑)
【代·動→形】和[名·動→形】共4例。即:
○幼體蘭石自然之姿,長膺清妙孝友之行,祖述家業,脩《春秋經》,升堂講誦,深究聖指。(孔謙碑)
○念意自然,刻石銘碑,千載表績,萬古標記,福祐期思。(楚相孫叔敖碑)
○夫君子欽美,含歌如頌曰:君之德兮性自然,蹈仁義兮履樸純。(梁相孔耽神祠碑)
○君幼有岐嶷天然之資,長有明肅弘雅之操,剛毅多略,有山甫之縱,沈懿敦篤,為萬夫之望。(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二、表現特點
漢語中的表述式和補充式產生的時間都比较晚,而對於表述式產生的時間問題,學界就有不同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這麽幾種:祝敏徹認為先秦兩漢時還沒有主謂式(即表述式)複音詞(見祝敏徹《從〈史記〉〈漢書〉〈論衡〉看漢代複音詞的構詞法》,《語言學論叢》第8輯。);而程湘清認為《論衡》裏就有14個表述式複音詞,如“政治、自然、自殺”等(見程湘清《〈論衡〉複音詞研究》第164頁,《漢語史專書複音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03年。);潘允中也認為先秦已有少量主謂式複音詞,如“鷹揚、天命、鹿鳴、狐疑、目成”等(見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第2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毛遠明認為《左傳》裏有13個表述式複音詞,如“天命、天休”等(見毛遠明《〈左傳〉詞彙研究》第135頁,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就是同一部專書研究,也有不同的意見,如向熹認為《詩經》中“主謂式、動補式還完全沒有”(見向熹《〈詩經〉裏的複音詞》,《語言學論叢》1980年第6輯。)。而潘祖炎認為《詩經》中有主謂式,衹是數量極少(見潘祖炎《略談〈詩經〉複音詞的構詞方式》,《紹興師專學報》1981年第1期。)。分歧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要承認,這確實與研究者個人所持的標準和認識上的差異有密切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某一種詞彙現象是否存在,單單依靠調查某一種或某幾種著書是遠遠不夠的,而應儘量去佔有某個時代較多的語言材料。因此,我們提倡今後要更多地進行專門語料的研究工作,因為這樣更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出語言的實際情況。正如上所示,表述式複音詞在東漢碑刻語料中就有42例。其特點表現如下:
1.表述式複音詞在東漢碑刻複音詞總數中雖佔少數,卻比先秦乃至同期的《論衡》在數量上均有所增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詞出現頻率較高,如“自然”出現6次,“商旅”出現4次,“水流”、“瑞應”、“號稱”和“涕泠”各出現2次。用[自·X]模式構成的表述式複音詞多達8個(自劾/自然/自娛/自得/自脩/自守/自持/自給),而用“自”構成的表述式複音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數量也很多,說明這種構詞模式在此時已肇其端。
2.從詞性分佈看,有動詞、名詞和形容詞。從其内部形類組合方式來看,有[名·動→動]、[代·動→動]、[名·動→名]、[形·動→名]、[名·形→形]、[代·動→形]和[名·動→形]等7種之多,已相對複雜,可以說現代漢語裏雙音表述式合成詞的基本框架類型,已大體具備。
3.與現代漢語相比較,東漢碑刻中的複音詞流傳至今的有20個,如“自然、天然、商旅、目睹、孩提、心寒、自娛、號稱、地震、自給”等等,這些詞在今天使用頻率依然比較高。
§§§第五節補充式複音詞
補充式複音詞由兩個實語素組合而成,後一個語素補充說明前一個語素。《碑刻》中的補充式複音詞共有100個,佔全書複音詞總數的1.93%。《碑刻》中的補充式複音詞基本上為動補式。下面我們從語義和詞性構成兩個方面來討論其表現特徵。
一、語義構成情況
根據補語素的意義,《碑刻》補充式複音詞可分成表結果的和表趨向的兩種。
1.表動作結果的
從意義上看,表結果的補語素又可分為滅亡損害義、敗沒破碎義、散失混亂義、取合給予義、暢通明見義、弘崇廓廣義、定動義、成為義、放置義等9種。
1.1.滅亡損害義
補語素有“絕”、“滅”、“零”、“害”、“隕”等。如:
○於是府君乃思夏后之遺訓,[闕]應龍之畫,傷行旅之悲窮,哀窮人困厄,感蜀守冰殄絕犁堆,嘉夫昧淵,永用夷易。(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自是以來,百有餘年,有事西巡,輒過享祭,然其所立碑石,刻紀時事,文字摩滅,莫能存識。(西嶽華山廟碑)
○歔欷霣絕,奄忽不追。(北海相景君銘)
○蓄積消滅,債(責)負奔亡,□□□立,依附宗家得以蘇。(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梁木圮頹,鴻儀催零。(金鄉長侯成碑)
○子孫繁昌,永不漫滅。(孝廉柳敏碑)
○天井臨深之阨,冬雪則凍,渝夏雨滑汰,頓躓傷害。(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橋梁斷絕,子午復脩。(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闕]臨孔明,殘隕貞良。(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1.2敗破碎義
補語素有“敗”、“沒”、“決”、“破”、“碎”、“裂”等。如:
○自亡新已來,其祀墮廢,阬稍堙塞,堤防沮潰,漂沒田疇,浸敗亭市。(殽阬君神祠碑)
○牆垣壞決,作屋塗色,脩通大溝,西流里外,南注城池。(史晨饗孔廟後碑)
○往往覆沒,傷害行人。(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冒突縫刃,收藏屍死,郡縣殘破,吏民流散,乃徙(家)馮翊。(趙寬碑)
○年十八娶婦徐氏,弱冠仕[下闕]終歿,五内催碎。(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見吾若君存,剝裂而不已。(費鳳別碑)
1.3散失混亂義
補語素有“散”、“亂”等。如:
○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後嗣乖散,各相土譯居。(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冒突縫刃,收藏屍死,郡縣殘破,吏民流散,乃徙(家)馮翊。(趙寬碑)
○會直擾亂,曲慮匡救,濟民塗炭。(益州太守高眹脩周公禮殿記)
1.4取合給予義
補語素有“取”、“合”、“與”、“給”、“予”等。如:
○時釣取兮給亨獻,惟公德兮之所衍。(張公神碑)
○孝子仲章、季章、季立,孝孫子僑,躬脩子道,竭家所有,選擇名石,南山之陽,攫取妙好,色無斑黃。(從事武梁碑)
○太尉聘取,上輔機衡。(鮮于璜碑)
○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進,絕其本根。(曹全碑)
○接下施與,投財如捐。(漢成陽令唐扶頌)
○春秋舉貸,給與無已。(故民吳仲山碑)
○僤中其有訾次當給為里父老者,共以客田借與,得收田上毛物穀實自給。(漢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
○出奉錢兩□□,振衣賜給貧乏,發荒田耕種,賦與寡獨王佳小男楊孝等三百餘戶,減省貪吏二百八十人。(武都太守耿勳碑)
○祖業良田,畝直一金,推予弟息。(堂邑令費鳳碑)
1.5暢通明見義
補語素有“暢”、“通”、“明”、“見”等。
○積和感暢,歲為豊穰,賦稅不煩。(酸棗令劉熊碑)
○牆垣壞決,作屋塗色,脩通大溝,西流里外,南注城池。(史晨饗孔廟後碑)
○詔書開於,鑿通石門。(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萬里同風,艾用照明。(鮮于璜碑)
○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謁孔子,望見闕觀,式路虔跽。(史晨饗孔廟後碑)
○固始令段君夢見孫君,則存其後,就其故祠,為架廟屋,立石銘碑,春秋烝嘗,明神報祚。(楚相孫叔敖碑)
1.6弘崇廓廣義
補語素有“弘”、“崇”、“廓”、“廣”等。
○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恢弘大節,讜而益明。(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師求仁無遠□□□□□□師事□□尉汝南許公[闕]在精橫畫□□□□□□□□□□敏進義理,恢廓天地之道。(外黃令高彪碑)
○廓廣聽事官舍,廷曹廊閣,陞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干時。(曹全碑)
1.7定動義
補語素有“為”和“定”。
○追敍君兮懷純精,名稱於州裏兮樞機發動。(綏民校尉熊君碑)
○痛矣如之,行路感動。(淳于長夏承碑)
○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宇,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荒遠既殯,各貢所有。(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帝將入學,選定講□□□舉公宜參誨□□□□□拜大中大夫,勸講於華光之内。(太尉劉寬碑)
○光武中興,玄孫霸為臨淮大守,擁兵從光武平定天下,轉拜執法右刺奸、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於陵侯,枝葉繁茂,或家河洧,或邑山濟。(金鄉長侯成碑)
○刪定六藝,象與天談。(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1.8成義
補語素為“成”、“為”。如:
○神享其靈,甘雨時降,百穀孰成。(成陽靈臺碑)
○夫人深守高節,劬勞歷載,育成幼嬡,光□祖先。(賈武仲妻馬姜墓記)
○陽凝成山,陰積為川。(樊毅脩華嶽碑)
○回況□人,號為四靈。(幽州書佐秦君石闕文)
○晉為韓魏,魯分為揚,充曜封邑,厥土河東。(巴郡太守樊敏碑)
1.9放置義
補語素為“在”、“置”、“於”。如:
○惟和平元年正月,□□朝歌長鄭郴造[闕]張公建[闕]良[闕]之山,運置綦陽,刊鑿琢摩。(張公神碑)
○黃龍白虎,伏在山所。(三公山碑)
○[闕]過宥罪,政尚寬弘,視事二載,換在冀州。(冀州刺史王純碑)
○夫積脩純固者,為天人所鍾,功假於民者,敘在銘典。(竹邑侯相張壽碑)
○及其玄孫言多,世事景王,載在史典。(豫州從事尹宙碑)
○帝堯萌兆生長,葬陵在於成陽,聖化常存。(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2.表動作趨向的
表趨向的補語素有“來”、“去”、“出”、“入”、“上”、“自”等。
○國外浮諼,淡界繆動,氣泄狂□,□□□□,歸來洙泗,用行舍臧。(衛尉衡方碑)
○為民父母,攘去寇凶,[闕]用無[闕],奸[闕]越竟,民移俗改。(三公山碑)
○除去危難,行人萬姓,莫不蒙恩,傳於無窮乎。(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
○聞母氏疾病,孝烝内發,釋榮投黻,步出城寺。(高陽令楊著碑)
○牧馬牛羊諸僮,皆良家子,來入堂宅,但觀耳,無得刻畫,令人壽,無為賊禍,亂及孫子。(山東嘉祥出土東漢永壽三年畫像石題記)
○仕入州府,(當)膺福報。(趙寬碑)
○招請諸孫都會國右郭西道北,處所顯好,興上罕祭,倡優鼓舞,式序其胄,授之端首。(孫叔敖碑陰)
○其先出自慶都,感赤龍生堯,王有天下,大號為唐。(漢成陽令唐扶頌)
二、詞性構成情況
從詞性構成看,有[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及物動詞+賓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動詞·形容詞+賓語]、[動詞·形容詞]、[形容詞·動詞]等6種情況。
1.【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如:
○時釣取兮給亨獻,惟公德兮之所衍。(張公神碑)
○追敍君兮懷純精,名稱於州里兮樞機發動。(綏民校尉熊君碑)
○蓄積消滅,債(責)負奔亡,□□□立,依附宗家得以蘇。(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2.【及物動詞·及物動詞+賓語】。如:
○綴紀撰書,脩定禮義。(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謁孔子,望見闕觀,式路虔跽。(史晨饗孔廟後碑)
○是以潛心黃軒,同符高宗,夢見老子,尊而祀之。(老子銘)
3.【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如:
○琦表射出,雙握嘉文。(帝堯碑)
○[闕]諸存子孫[闕]益中[闕]錢酒飯子孫吉不益,有所取出,即不利。(真道塚地碑)
4.【動詞·形容詞+賓語】。如:
○分明好惡,先以敬讓。(北海相景君銘)
○增廣壇場,飾治華蓋。(桐柏淮源廟碑)
○身冒炎赫火星之熱,至屬縣巡行窮匱,陟降山谷,經營拔涉,草止露宿,扶活養餐千有餘人。(武都太守耿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