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800000029

第29章 生就傲霜枝幽香不可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旨探疑(1)

作品由“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三国周郎”,词人的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是明确的。这样就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深层历史思考,寄托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周瑜”只不过是“千古风流人物”中的一个典型形象罢了。既然如此,只要我们弄清“千古风流人物”的意蕴,“周郎”形象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词人面对长江,触景生想,以“大江”寓“历史长河”,并在首句融注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千百年来,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哪里去了?被无情的历史长河的浪涛卷走了。这句时空交错,构成深厚广阔的背景,在这空间、时间、人物巧妙结合的艺术形象中,在人世沧桑和自然永恒形成鲜明对比中,揭示了人生有限和自然永恒的矛盾。词人把有限的人生放到无限的历史长河中去观照,去进行哲学思辨,则无论成就丰功伟业的风流人物,还是碌碌无为的凡夫俗子,他们的命运终当一样。这是词人以庄子“万物齐一”的哲学观,抒写了词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人生感叹。苏轼因“乌台诗案”无罪遭贬,人生苦难痛苦的迷惘,极为深沉凝重,这显然是词人欲以这一思想去淡化、消解、超越遇到的悲苦。

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合二为一,他自然而然地从佛老思想中去寻求慰藉。词人确有借此排遣内心郁积,张光富

这首词具体描绘的“周郎”这个形象,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强大形象。可是词中“千古风流人物”是“尽”了,“多少豪杰”是“一时”,这个固一世之雄的“周郎”而今安在哉!词人在这时留下了一个艺术的空白,让读者想象——“周郎”仍同样不可避免地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同样“尽”了,归于“空无”。他与凡夫俗子的命运并无二致。这就促使人去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去探索在纷扰争斗的社会关系中去建功立业的底蕴。无论仕途上有多少丰功伟业的人物,终归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周郎”这个形象愈强大,愈令人心驰神往,就愈能表达“终当归空无”的思想,愈能促使还留恋仕途的人们省悟。苏轼以之排解政治失意的痛苦,帮助他在精神上达到自适,超越苦难而保持旷达的情怀。这样分析“周郎”形象,也才和词人当时的思想相榫,也才符合词中所表达的思想。

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元丰二年(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而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多次,惨遭折磨,“几致重辟”。后谪居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到达贬所。他是作为“罪人”安置在黄州,黜居思过。他经历了“在朝——外任——入狱——贬居”大起大落的过程,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当朝天子(仁宗)为子孙所选宰相;失意时是柏台肃森的狱中死囚,躬耕东坡的陋邦迁客。权力变幻无常,荣辱、祸福、穷达、得失之间的反差巨大鲜明。这是他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虚幻意识十分沉重。其云:“四十七岁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天竺寺》)雄心壮志消磨殆尽。又云:“便为齐安(黄州)民,何必归故丘。”连“扶病入西州”都无望,哪里还谈得上对功业的强烈追求啊!所谓“报国何时毕,吾心早已降”(《寄蔡子华》),正表明苏轼无意求升迁,对仕途厌倦,建功立业之心早已平静。“功业理想”说是与之相悖的。

《赤壁怀古》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吗?

在黄州期间,苏轼心情苦闷,余悸未消,惴惴不安,忧谗畏讥。他在给朋友李子仪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不为人识。”(《答李端叔书》)这透露出他在政治上的退避心情。另一位朋友约他去武昌,他婉言谢绝道:“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于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与陈季常》)“功业理想”说实与他当时的心态相左。

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他对儒、道、佛三者濡染均深,随着生活的顺逆,他心灵的天平理所当然地会向某一方向倾斜和侧重。苏轼本是一个“奋厉有当世之志”的文人,他自视很高,说自己“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他过去基本上处于顺境之中。即使因政见不合,离开了朝廷,但是在杭州任通判,是地方副长官;在密州、徐州、湖州都是知州,是地方长官。在黄州却是被暗管的“罪人”。这对苏轼的打击很大,其人生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不是其主流。,现录于后,供大家研究。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坛的千古绝唱,是我国词坛的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是震惊词坛、雄视百代的佳作,以极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广大读者。关于作品的意蕴主旨,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之为“在人的灵魂燃烧”的火光。一篇文学作品的意蕴,往往是一个丰厚、复杂、多层的立体世界,但在这立体的构筑中,总要突出一个贯通整体的意蕴主旨,它是统治作品机体、拢括全局的精神主宰。《赤壁怀古》的主旨意蕴,评论繁丰。或曰:表现了作者的功业理想,也流露其政治失意后的消极情绪。这是近年来学术界颇有代表性的主旨说。本文想就此谈谈看法,以就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

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余白吴兴(湖州)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初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视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静,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这段话表明,苏轼在贬官黄州之后,其思想已归诚佛僧,故而“物我相忘,身心皆空”。《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首的“尽”,词尾的“梦”,不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吗?既然如此,“功业理想”说又从何说起呢?

其《黄州安国寺记》颇能说明他在黄州时的思想。”这是历史上周瑜赤壁之战一役的艺术浮雕。它塑造了一个从容闲雅、功业赫赫的青年儒将形象。难道这个形象不是抒写诗人对功业理想的热烈向往么?虽然学术界对《赤壁怀古》的主旨评价众说纷纭,但是对“周郎形象”所表达的意蕴——功业理想,却是没有异义的。如果将这六句从全词中割裂出来,仅停留在它的表象上,谁又能有异议呢?但是,鲁迅说:倘若论人,要顾及全人;论文要顾及全文。上述割裂的分析是违背这一原则的。要准确把握“周郎”形象的内在意蕴,只有从词的整体上去观察剖析而得出的评价,作为精神寄托的真实方面。可是它既不是词人精神世界的全部,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3页)如果文学作品的思想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那么一切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而诗歌总是把主观的、内在的、无形的思想感情,藏在客观的、外在的、有形的事物之中,我们只有揭开诗人精心描绘的事物表象,才能找到潜身于其中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思想感情。

他以“笑”自嘲,自嘲“多情”,以招致“早生华发”。他笑自己,心忧国事,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执着于仕途,却险遭“重辟”。自嘲反映了他奔走仕途的反思、省悟。正如他的《前赤壁赋》所云:“且夫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所共适。”他认为功业非“吾”所有,自己误入仕途。他后悔奔走官场,失落自我,无限的感伤,似海的愁情。他自怨自艾自嘲,如慕如泣如诉。其“反思”将自己执着于仕途幽默为自作“多情”,又以“早生华发”形象地表达奔走于仕途给他带来的痛苦、忧愁、苦难,并以之抒写其省悟和悔恨。词人再以其“反省”来强化这一主旨,扬弃追求功业理想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观之,“功业理想”说是分割的评价。我们不能赞同分割的评价。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追求整体效应。当作品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之间出现悖论的时候,作品被分裂后的某一层面所体现的价值可能并非真的价值而是伪价值。说“周郎形象”是抒写词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就是作品被分裂后的某一层面所体现的价值,但它不是真价值而是伪价值。只有从整体上去观察剖析,从而得出的评价,才可能符合作品实际。

这一主旨说貌似全面、公允、辩证,它将其词的前后两部分的表层意蕴相加,作为其词的主旨。它是前部分的“功业理想”和后部分的“人生如梦”意蕴糅合而成。但是,系统论十分强调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持这种主旨说的人又这样批评《赤壁怀古》,郑孟彤质疑云:“必须指出这词的上片写得气势雄伟奔放,跌宕有致,确实给读者以境界开阔之感。然而,全词落脚处却是作者‘早生华发’和‘人生如梦’之感,这就使词的境界像从千仞高峰堕入了万丈深渊之中。结尾几句对整首词的高昂豪放风格,起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在思想上给读者以消极的影响。”(《苏东坡诗词文译释》)郑文没有质疑学者们的主旨说,却质疑苏轼引以为自豪的代表作《赤壁怀古》。这究竟孰是孰非呢?又应怎样把握《赤壁怀古》的意蕴主旨呢?

综上所述,《赤壁怀古》不是抒写词人建功立业的理想,而是以之对这一理想的扬弃;它寄托了“仕途虚幻空无”的思想,表达了“万物齐一”的哲学思辨和“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人生感叹。“功业理想”说是既不知其人,又不知其文呀。

《赤壁怀古》流露了其政治失意后的消极情绪吗?

“功业理想”说的主要基础是其词集中六句浓墨重彩地描绘“周郎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消极情绪”说,以为词人本希望像“三国周郎”那样,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但是可悲的现实却是“早生华发”,一事无成,反落得贬官黄州,于是词人面对壮景,缅怀英雄,对照自己壮怀不遂,老大无成,而兴“人生如梦”的消极感叹。毋庸讳言,“人生如梦”是有苏轼在仕途上受挫后的“政治退避”的一面。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不必为所爱辩诬而拔高其作品的思想性。在精神痛苦中,才可能符合作品的实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同类推荐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史上最强炉鼎

    史上最强炉鼎

    比灵根比门派比丹药比灵宠比道侣……身为女子,还是纯阴之体的女子,御宠杀仙,誓要踏出一条精彩的修仙之路。带着一颗坚定地心,她终是触摸到修仙世界,上天下地任我行。,修仙之路布满荆棘。斗妖戏魔,却发现这片世界更为残酷。她誓不为炉鼎。携逆天仙器,掌炼丹本领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冲突为主线,描写了四段基于不同人生哲理的婚恋故事。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心理过程。作者文笔辛辣而滑稽,富有喜剧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间生活和世态人情,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 卓越领导的11项修炼

    卓越领导的11项修炼

    几十年公司治理心得,数十家企业成败得失,都归结成一句话:一个卓越领导者一定善于驾驭危机,懂得化危为机。危机无处不在,考验无时不有。伟大是熬出来的,领导就是修行。赶紧阅读本书,开始你成为卓越领导的修行之路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距地表5000千米的外太空中,12个星球的外星敌人已经集结,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正准备发动一场星际大战,而对手正是人类。关于这些外星敌人,人类却所知甚少。外星人究竟长什么样?我们该如何识别外星人?如何在身边找出潜伏着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它们会如何发动攻击?它们的科技究竟已经发达到了何种程度?人类面对外星人究竟还有没有胜算?我们该如何杀死它们,保护自己?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现任主席约翰·斯卡尔齐对此给出了答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小说,穷尽了对外星人最酷最全面的描写。
  • 女巫友

    女巫友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捡个仙君来压寨

    捡个仙君来压寨

    她容颜绝色,惹来桃花无数。奈何算尽天机,却终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前世她视他为仇敌,今世他费尽心思成为她的伴侣。一个对感情一无所知,一个断了情根,他所做的一切,会得到原谅吗?罢了罢了,她只是一只孤独的小狐狸,有如此芳华夫君在身边,还纠结个什么过往呢?这委实麻烦,左右她都不记得了!
  •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邪王魅妃:替身鬼新娘

    一场车祸,她命丧黄泉,离奇穿越。醒后发现自己身穿大红嫁衣躺在乱坟岗上,名副其实地变成了“活死人”。命运转盘下的恶作剧,未知的年代里,身世,死因皆是个谜。北宫冥的出现,间接揭开所有真相,她竟然是邪魅冥王的王妃——南宫灵。王宫里的冒牌王妃,她又是谁?
  • 心灵鸡汤精粹版10

    心灵鸡汤精粹版10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