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1300000040

第40章 黎明突袭

领着黄巾兵悄悄的朝亮着火光的地方摸去,没走多远,刘辩看到前方一条峡谷中燃烧着百余团通红的篝火。

团团篝火跳动着,把附近的山坡和地面映的一片通红,就连天空都被映红了一大片。

远远的蹲在野地里观察着那一百多团正跳动着的篝火,刘辩大致计算出围在篝火边睡觉的官兵大约有近五百人。天气已然转暖,可到了夜间还是十分寒冷,官兵晚间生起篝火,也是为了睡觉能稍稍暖和一些。

至于先前刘辩杀死的那四个官兵,应该是蛰伏在四处截杀黄巾溃兵的一支小队。他们半夜睡觉不点篝火,也是合情合理,否则火焰燃烧留下的痕迹会提醒经过附近的黄巾军,那里有埋伏。

他又朝四下看了看,发现峡谷外围尽是一片苍茫的野地,若是白天在野地里行军,只要稍稍不慎都会被峡谷内的官兵发现行踪。

伸头朝远处看了看,刘辩发现透过峡谷这头的火光,能看到远处也隐隐的泛着些光亮。

光亮并不强,朦朦胧胧的,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由此可见另一侧的篝火还有不近的距离。

“是被围在这吗?”蹲在草丛中观察了一会,刘辩压低了声音,向一旁的黄巾兵又确认了一次。

黄巾兵点了点头,抬手朝峡谷中间指了指,对刘辩说道:“就在那里,另一侧也有官兵包围。”

刘辩没再说话,默默的看向亮着篝火的峡谷,把附近的地形熟记于心,才朝着身旁的黄巾兵招了下手,领着他向驻扎的山头去了。

回到驻扎的山头,周仓还没有睡觉,一见刘辩回来,他连忙迎了上来。

“元福,黎明之前让兄弟们开始下山。”刚到周仓身前,刘辩就对他说道:“围困那一千多兄弟的官兵顶多不过千余人,双方在人数上力量几乎相等,只要能与被围的兄弟们汇合,这一战我们有八成的把握能胜。”

刘辩的话才刚说完,一些原本已经躺下的黄巾兵也都坐了起来,一个个支楞着耳朵在听他说话。

如今的黄巾军虽然战斗力比中平元年强横了许多,可在与官兵作战的过程中,依然是败多胜少,转战各处,也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刘辟与何曼麾下共计三万余名黄巾军,还是在一天之内被官军攻破防线,刘辩却在这时说出了只要能与被围的黄巾军汇合,就有八成战胜的把握,如何不让这些黄巾军感到一阵阵的心潮澎湃?

其实与周仓说话的时候,刘辩是刻意夸大了战胜的可能。被他杀死的四个官兵,装备要比黄巾军精良许多,与这样的军队正面抗衡,莫说被包围的只有一千多名黄巾军,就算有三千,在两头被攻打的情况下,也是完全没有胜算。

“让兄弟们把弓箭准备好,所有箭矢上都缠裹起麻布。”站在山坡上,刘辩双手叉腰,望着官军包围黄巾军的方向,眉头微微拧着说道:“峡谷附近多有杂草,谷内也是杂草成片,虽说我等没有桐油可以助火势燃烧,可燃烧的麻布却还是能让谷口着起一片大火。”

“殿……先生的意思是要火攻?可哪里去寻麻布?”本想称呼刘辩为“殿下”,可身旁还有一百多名黄巾兵,周仓连忙改了口,向刘辩问了一句。

“不!”刘辩摇了摇头,对周仓说道:“我等无法将峡谷两头守住,火攻并不会对官军造成任何的有效杀伤。之所以用火,只是要他们骚乱起来,杀人还是得靠兄弟们手中的兵刃。让兄弟们把内里的衫子脱下,撕成布条裹在箭矢上。打完这一仗,莫说衣裳,好物事多着!”

周仓点了点头,随后扭过身子,对那些已经醒来,正听着刘辩说话的黄巾兵喊道:“兄弟们,你们有多少人带着弓箭?”

醒过来的黄巾兵大约有四五十人,周仓朝他们喊了一嗓子过后,十多个黄巾兵从背后摸出了短弓,高高举了起来。

“让兄弟们睡觉吧。”看了那些黄巾兵一眼,刘辩向周仓点了下头,吩咐了一声,朝着唐姬睡觉的老槐树走了过去。

大山之中,老槐树并不是很多。先前选择这里宿营,一是附近灌木丛生,在灌木中睡觉,即便是野兽,也很难发现他们;另一个原因就是附近有几株山中并不多见的古槐,假使遭到野兽袭击,只要速度够快,也能爬上古槐躲避。

唐姬可能是太累了,刘辩爬上树的时候,她还是毫无所觉,依然沉沉的睡着。

爬上古槐,刘辩并没有弄醒唐姬,他只是朝熟睡的唐姬看了一眼,就靠着树杈躺在她的身旁,闭上了眼睛。

晨露打湿了树叶,刘辩也感到身上沾了很重的露水,有些湿湿的,不太好受。

他睁开眼睛朝四下看了看,眼前一片黑暗,就连身旁躺着的唐姬,也是看的不太真切,此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他没有去触碰还睡着的唐姬,只是坐了起来,翻了个身,摸索着沿树干爬了下去。

刘辩爬下树的声音惊醒了睡在不远处灌木丛中的周仓,周仓轻轻抽出长剑,压低了声音问了句:“谁?”

“是我。”刘辩应了一声,对周仓说道:“让兄弟们起来,我等能看到路的在前面领头,夜间无法视物的兄弟抓着绳索,趁暗下山。”

“诺!”周仓小声应了,把长剑插回剑鞘,随后起身走到黄巾兵们睡觉的位置,向那些黄巾兵喊道:“兄弟们,起身了,跟着先生下山。”

熟睡的黄巾兵一个个醒转过来,茫然的睁着眼睛,朝四下张望,可他们的眼前除了黑暗,再没有别的色彩。

没有夜盲眼的那个黄巾兵也坐了起来,他揉了揉眼睛,朝四下看了看,除了近处的人影,再看不到其他东西。

他有些茫然的仰起头,望着站在身前,正唤着众人起身的周仓。

山路难走,就算不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带着一百多号晚上无法看见东西的人走山路,也是极其危险的。更不用说眼下正是最黑暗的时刻,就算视力正常、带着这么多人下山,也是不太容易。

所有的黄巾军都起身过后,刘辩让那个视力正常的兵士走在最前面,其余黄巾兵则拽着绳索跟在他的身后。

“元福,你我走在两侧。”整好队伍,刘辩朝周仓招了下手,让周仓走在队伍的左侧,而他自己则跟在队伍的右侧。

临下山时,他回头朝唐姬睡着的老槐树看了一眼。黑黢黢的树影在夜幕中支楞着枝杈,就好似一只张开了手爪,正要向刘辩等人扑来的巨魔。

把唐姬一个人丢在山上,刘辩终究是有些不放心,可又不能将她带在身边,毕竟他们是要去战斗,万一落败,带着唐姬逃生的希望就会渺茫许多。

队伍已缓缓的沿着山坡朝下走去,先前刘辩与视力正常的黄巾兵下山时,他曾在沿途的树干上留下过标记,救出被包围的黄巾军,也不至于回来后找不到路。

下山的路并不算十分陡峭,沿途刘辩等人都是在寻找缓坡,等到他们下了山,东方的天空已经现出了一抹鱼肚样的白色。

淡淡的晨曦投向大地,夜间无法视物的黄巾军眼前也渐渐的浮现了一些朦胧的景物。

不少人松开了绳索,跟在刘辩等人身后向着官兵包围千余名黄巾军的地方奔去。

天色越来越亮,远远的刘辩已能看到头天晚上点着许多篝火的峡谷。

他朝身后摆了摆手,一百多人全都蹲了下去,跟着他减慢了速度,朝峡谷方向摸去。

谷口的官兵已经醒来,一些人正在忙着架锅造饭。袅袅的炊烟腾空而起,青蓝色的烟柱犹如一条条蜿蜒升空的长龙,给原本应该宁静的山谷增添了许多人气。

官兵还没有对被包围的黄巾军发起攻击,他们显然是想要吃饱了肚子再展开最后清场的战斗。

远处也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唯独峡谷内并没有炊烟升起,那些被包围的黄巾军此刻应该还是饿着肚子,绝望的等待着敌人的屠刀砍下他们的脑袋。

离山谷越来越近,刘辩小声向周仓问了句:“弓箭一般能射多远?”

“五十步!”周仓想也没想,就对刘辩小声说道:“百步也可,不过射到官军面前,恐怕就没了多少力道。”

刘辩伸出手臂,张开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对周仓说道:“这里距离官军八十步,眼下我们是顺风,加上风速的借力,箭矢最有效的杀伤距离应该在六十步左右。不过我们要做好给敌人最大杀伤的打算,让有弓的兄弟们做好准备,推进到四十步,向官军发射一轮火箭。”

“诺!”周仓点头应了一声,随后朝跟在后面的黄巾军摆了下手。

众人向前又悄悄的推进了三十多步,离峡谷谷口已经很近,甚至已能看清谷口正忙着生火造饭的官军。

二十多个有弓箭的黄巾军取下短弓,又从箭壶里抽出早已裹上麻布的箭矢,另外二十多个黄巾军则掏出火镰“嚓嚓”的打了起来。

同类推荐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动荡年代(1960-1969)

    动荡年代(1960-1969)

    本书讲述了1960年—196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中共中央上海会议决定继续“大跃进”,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文化大革命”,二月抗争等历史事件。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孩子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英杰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感受英杰精神、培养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的同时,激励他们树立顽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听听英杰的故事,从小了解英杰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善良、勇敢、真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领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学英杰精神.走英杰道路,创英杰业绩。
热门推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通过研究中外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之路总结出了37个最重要的创业智慧。每个智慧都来源于创业者的深刻反省和长期感悟。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可以带给你经验和教训;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因为研究和学习成功者的智慧可以让你一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相信《智者的反省:创业家经典名言的智慧》会让很多在创业道路上奋斗的有志之士获益良多,少走弯路,早日品尝成功的果实。
  • 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人一生做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工作给人的也应是最多……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人?你在为谁工作?为什么不从小事做起?你将优秀藏在了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你的发展?你是否只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有人可以限制你吗? 这些关于完美职业理念的经典问题,有些人刚开始工作就明白了,于是,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成功,使自己变得富有;而有些人工作一辈子也没弄明白,于是,他们始终与平庸为伍,精神和物质也永远贫乏。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尼曼说:“社会赞许工作。”我们应该让工作赞许我们的人生!
  • 凤临天下昭君归

    凤临天下昭君归

    女主穿越,灵魂分身,一强一弱,一善一恶,相互争夺于江湖!人世间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于江湖。几番轮回,最爱那人还是当年许她承诺的一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蛤蜊搬家

    蛤蜊搬家

    《蛤蜊搬家》继续了作者在《迷人的海》里对大海的那种充满感情的神秘的夸张的描写,不同的是这个小说已经不再探讨80年代那些激动人心的话题,而是转向了一个更开放的空间世界:蛤蜊,海猫子,海钻儿与老蛤头,老蛤婆,作为背景的读大学的孙女,远洋轮船上的儿子。现代化与原始生命,大自然与工业化进程的矛盾还是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但是老蛤头在这个变化了的世界上的处境却是更加矛盾复杂的,他的困惑与不解,冲动与执拗是一种不能框架的悲哀的力量。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