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800000020

第20章 改革开放与国学复兴(1)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国学热”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文化现象,各类媒体上国学类栏目比比皆是,众多高校开设国学类专业或相关课程,国学研究机构纷纷组建,书店里国学类书籍持续热卖,古典戏曲进入中小学课堂,一些重要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一切都在说明,传统文化在当代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人们眼中原已显得陌生的国学已渗透到学术研究与生活当中,重新体现在中国人民深层价值观中。民族文化是国家自立之根基,随着今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增强,重拾经典、振兴国学,已经表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这些都显示了国学在当今时代的繁荣和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所有这些也都和改革开放前国学研究领域的凋敝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开放的大潮,为国学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国学的现代复兴,与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历程不可分开。今天的“国学热”,也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日益强大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想梳理一下30多年来国学的发展脉络,回顾国学在改革开放前后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程,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改革开放前的国学:“厚今薄古”指导思想下的冷落

国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1952年中国大学的院系调整,按西方学科分类的方法,借鉴苏联模式,在大学教育中西学几乎一统天下,根本不见“国学”的踪影。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只能栖身于按照西方分类体系下的文、史、哲专业之中,从学科内容上被完全肢解而划分到西学意义上的各个学科中去,中国传统的经史贯通的教育理念从此无法施行,中国传统最为珍视的人文精神也在生硬的学科分类和技术性学习下难觅踪影,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学可以说丧失了基本的生存合法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左”的思潮的泛滥,政治运动一浪接着一浪地到来,“厚今薄古”思想甚嚣尘上,五四的“全盘西化”的思路又重新被引申到了相反方向的极致,国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与阐释中国传统学术的学问,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而是几乎销声匿迹。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表示,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都被贴上了“封建思想”标签,在肃清行列。1950年代,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意识形态革命,所有的思想和观点都被区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主导了学术的是非判定。当时,国人一度在观念上受到苏联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有所偏执,一些以政治批判代替学术批判的不良事件开始出现,比如批判《海瑞罢官》、评《水浒传》,等等,都是在将思想文化问题政治化,用“道统”约束“文统”,以简单的行政干预来代替自由的学术和文艺争鸣。“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运动更是要扫除一切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红卫兵与造反派展开的打砸抢行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国学在这一场文化浩劫之下遭受了重创。在“文化大革命”末期,1974年前后还展开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孔子作为林彪的陪绑,被揪出批斗示众。可以说在这十年浩劫中,国学在全面的禁锢中一片凋零。

在这一时期,国学的研究都要受到政治观念影响,为政治服务,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此时成为奢望,他本人也被作为“遗老”,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了追求学术的独立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传统文化和国学一概被纳入“封资修”的范畴,要“全面扫除”,无数国学经典、历史人物都被扣上各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农主义”的帽子被加以批判,国学经典成为禁书不让阅读,伟大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都被要求要彻底“批倒批臭”,全国各地的历史遗迹、文物等都遭到了疯狂的破坏,近代的国学大师都被认为是封建遗老遗少,被列为重点批判的对象,如王国维被认为“复古”、陈寅恪被当成“遗老”、梁启超被当成是“保皇派”,等等。很多国学方面的学者和专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惨遭批判,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在这十年,对国学、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严酷打压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国学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滞和倒退。“文化大革命”其实是革了传统文化的命、革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命,同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如封建专制主义与愚昧主义等都被复活,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人道的、先进的、开放的精神都被取缔,在这样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下,国学生存艰难,只有在进入了新时期之后,国学才获得了复兴的条件。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简单地把改革开放前的国学研究局面概括为“万马齐喑究可哀”。虽然在改革开放前,国学的研究受到“厚今薄古”观念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但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传统文化是难以被完全扼杀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颇具价值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在进行着,比如当时成立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还有由顾颉刚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标点本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水平之高,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超越。这些工作都调动了当时能够利用的最好的专家,投入的力气比现在要大。另外,还用推陈出新的思路对有些传统戏剧进行了改造,我们现在应该客观地承认有些改造是必要的,而且确实是可取的。因为旧时戏剧为了生存,难免有些低俗的内容,把这些低级庸俗的、无聊的内容带到新社会是并不适合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古典文化的专家。但是,由于“厚今薄古”根本理念的偏执,浅陋的实用主义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理念都受到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封闭性的形态,在看待传统文化时,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颇。国学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部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传统文化包括国学在内,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压,难以健康地生存。

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文化的建设还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一直抱着这种“厚今薄古”的态度,传统文化无论是在价值评估,还是在传播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处于困境之中。国人在文化观上的认识偏差,是造成其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的一面,忽略了其超越性、共时性的一面。在剧烈变动的年代,有些人对文化上的问题采取了以政治定夺的手段,而那些标榜“反传统”的认识实际都未能跳出“伦理———政治”一体化的模式。由于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与支配,一方面对传统文化采取实用化功利化的评价,另一方面往往在“厚今薄古”观念的指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妄自鄙薄,切断其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学受到摧残,一方面,导致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毒草;但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严酷的气氛下,国学仍像点点火苗悄然燃烧着。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禁书年代读禁书》。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当时都是绝对的禁书,不允许人们阅读,但依赖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古书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一些标点本,传统文化还是顽强地生存着,在被人们偷偷地阅读和回味。纵观历史,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的大兴“文字狱”,还是无数次动乱中的掠夺焚毁,多少次的禁书、焚书,都不可能彻底毁灭传统文化。相反,越是这样,倒越是促使人们有了读这些书的兴趣,产生了接触传统文化的渴望。我在“文化大革命”时就偷偷阅读了《诗经》、《楚辞》、《史记》,看了很多优秀的古典小说。有些古典小说中蕴涵的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些国学书籍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77、78级大学生,基本上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各种渠道偷偷地读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所以高考恢复后立刻能成为被录取的人才。国学在思想禁锢时期的顽强生存,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

二、改革开放后的国学: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促成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国学的研究开始从大处着眼,去掉了外部的层层紧箍咒,得到了全面的复活。文史哲等传统文化领域都掀起了一个研究高潮,首先就表现在“解放思想”上。随着思想的全面解放,当时形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研究高潮和学术书籍的出版高潮,有的是带有全新视野的新著,也有的是旧著重印,把“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些书重新修订出版,这些都体现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当然还有一些当时撰写的著作,虽然试图有所突破,但在思路上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旧的痕迹,比如把老子批判为唯心主义、把庄子说成是主观唯心论,等等。但就是在这个思想解放的基本基础上,在1980年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人文社会学科的大繁荣,这个大繁荣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高峰相呼应,有人称之为“80年代启蒙运动”。这个“启蒙运动”在8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峰,国学正是这个启蒙高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学的热潮在90年代愈见升温迹象。1993年的8月16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的文章,编者按说:“国学的再次兴起,是新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标志,并呼唤着新一代国学大师的产生。”第二天,《人民日报》又在头版“今日谈”栏目发表了署名文章《久违了,“国学”》。这股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国学的热潮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烈,呈现出了一派国学复兴之势。

改革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同样也体现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国学的态度上,体现在和国学直接相关的学术研究上。“解放思想”首先是在思想的层面,包括精神文化和学术,它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对国学的重新认识。“解放思想”当然也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开展了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但是在思想的层面产生的作用更为巨大。因为人的思想是最自由的,思想解放是没有禁区的。改革开放使人们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极左的偏见和口号,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愚昧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督促人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传统文化。当人们思想解禁,大量地接受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之后,对比之下发现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知识,有很多优秀的精神宝藏,还有很多符合现代人生活的价值观念。国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形而上的学术,还是到具体的衣食住行,传统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融入日常生活,这是解放思想带来的一个根本的变化。

不仅是国学研究,任何学术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也正是由于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而带来了学术的繁荣。明代中期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的学术繁荣;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解放,直接催生了盛唐的学术气象;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更是为整个中华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大学建立国学院,国学繁荣发展,也正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开放、宽容的社会和时代。

同类推荐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热门推荐
  • 冷血特工皇后

    冷血特工皇后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夺情总裁替罪妻

    夺情总裁替罪妻

    家族破产,哥哥发疯,她从富家小姐沦落为酒吧公主。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他出现在她的面前。当她爱上他却不料自己进入了一个复仇陷阱……
  • 天才王爷的废材妻

    天才王爷的废材妻

    圣乾第一害:白丞相第三女白夜,无才无德,十窍通九窍只余一窍不通,拥有钟无艳之颜,夜叉之脾性。引得坊间下注,赌注其一,赌她无人敢娶;赌注其二,万一有那不怕死的送上门,婚后一定活不过三天。圣乾第一美:宁王七殿下花未央,美姿颜,文武风流。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叹,自幼不良于行,殿下扶风弱柳之体。再叹,殿下性情太过懦弱,加上病残之躯,怕是要英姿天妒。这天,平地一声惊雷。让京城的小老百姓多了无数谈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好了,自家初长成的少年不怕在大街上被抢去丞相府做倒插门了。同时也为宁王祈祷,愿他长寿无疆…原来,天子布告,白夜赐婚给宁王花未央。蛛丝马迹就像野火燎原般在下面风传。不得了了,母夜叉果然发飙,扛起斧头就要去片了那个敢祸害她的‘王八病秧子’,丞相大人无奈之余,出动无数护卫终于把她关起来了。又出事了,还没成亲呢,那宁王突然重病,急坏了一干人等。皇帝慎重的决定,大婚提前!冲喜!新婚第一天,宁王府很安静。新婚第二天,宁王府还是很安静。新婚第三天,依旧安静。众人猜测,莫非母夜叉已经害了宁王而后逃之夭夭了?赶紧回家关好门窗。第四天,大事件了,母夜叉绑架了一位皇子,说是回去做自己的男侍。第N天,母夜叉扛着斧子把皇后追得投了湖,怒道,老娘的男人你也敢欺负!这是怎么回事?【简介白了点,实乃正剧。痴情系,开始需慢品。女主不弱,也不是超人。有血有泪,正常人范畴。一对一结局。一切都还在发展中,淡定。】推荐自己的文:【黑道懒后】【傻王的嗜血冷妃】*【浮生未歇】作品:【圈养总裁】红粉胭脂【爱妃要出墙】上官玥儿【小小蛇妃好狂野】小年糕【鬼宝贝与辣媽咪】跳舞的狐狸*推荐好友的文:【寝奴】烟烟【蛇妃18嫁】木妖【花花皇后】熏熏【扑倒魔尊】小佳【废后训夫】果冻【黑道傻后】越江天【神医小懒妃】水水【神偷小逃妃】小糖糕【嗜赌小狼妃】小雪糕【芭比少奶奶】小熊饼干【风流皇后爱爬墙】明明【纨绔少爷太无耻】秋儿【妖孽相公多多多】苏苏【腹黑老公霸娇妻】秋儿【腹黑皇帝的刁蛮丫】檰花糃*【猫的读者群:76171663欢迎亲们加入。】
  •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无尽藏

    无尽藏

    一卷图,一首诗,一座迷宫般的园林。《无尽藏》集禅意、诗意、悬疑于一体,通过破译一幅《夜宴图》,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治下的宫里宫外的斗争。史虚白、朱紫薇、秦蒻兰、樊若水、大司徒、小长老、耿炼师、李后主这些书中人物也是历史人物,以他们各自不同的境遇,将我们带入到了南唐那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
  • 妖后苏妲己

    妖后苏妲己

    我,苏小梨居然被一只老鼠吓死,醒来居然沾染了老鼠气息,变成了一只宠物狐狸,真是欲哭无泪,虾米?连哭的力气都米,她居然是……传闻中的狐狸精苏妲己,哦~,卖糕的,有米有天理!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价傻妃

    天价傻妃

    她是定国将军府嫡出的大小姐,本该尊贵无比,却因生母早逝,自幼痴傻,受尽世人的嘲笑和冷眼。一场“意外”香消玉殒,同一副躯体里换成了来自现代的一抹幽魂,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空洞呆滞的眸子瞬间被万千风华所取代。痴傻的少女,从冷落嘲笑里走出来,用一双纤纤素手掀起惊涛巨浪,将整个玄月国搅得天翻地覆,地动山摇。片段一:“啊——”伴随着惨烈的尖叫声,娇柔妩媚的少女满身是血的跌落在地上,痛苦的昏死过去。“穆流苏,你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我要和你解除婚约!”男子俊美的五官狰狞的扭曲在一起,仇恨的目光像凶狠的野兽,几乎要将站在不远处手握滴血匕首的少女撕碎。“不用你操心了,太后昨夜就下了懿旨,我们的婚约早就解除了!”绝美的少女脸上挂着清冷的笑容,利索的抖开明黄色的丝帛,声声清冽,“秦如风,是我不要你了,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片段二:“姐姐,我心里最爱的人是姐夫。”同父异母的妹妹晶亮的眸子里闪过贪婪的光芒,挑衅的开口,浑身充斥着高贵的傲气。她明媚的眼波流转间,轻轻的笑了起来,“所以呢?”“所以你把正妃的位置让出来,那么尊贵的位子不是你有资格坐上去的。”自信满满的少女眼底的轻狂和鄙视丝毫没有掩饰,步步逼近椅子上端着茶杯轻轻晃动的少妇。“王爷,听到了没有,妹妹想要自荐枕席呢,要不要我将正妃的位子给让出来呢?”亭子旁边的假山后面缓缓走出来一个俊美如天神的男人,走到她的身边坐下,如玉的面容上满是不屑,凉薄的勾着唇,冷冰冰的说道,“本王最讨厌的就是倒贴都没有人要的青楼女人,来人,放狗,将这个女人给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