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200000027

第27章 变易主客——正说《行军篇》(1)

当然,在今天看来,孙子在本篇中所总结的三十二条“相敌”之法,是非常古老、简单、直观的东西,属于直观经验的粗浅判断和预测,原始、粗浅、简陋得很,同当今先进的军事侦察技术与手段相比,它的陈旧、落后真是不可以道里计,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早已过时,根本不适用于现代高科技战争。有了侦察卫星,有了全球定位仪,有了名目繁多的通信监视,自然大可不必去看烟尘是什么样子,鸟儿与野兽在哪里出没,否则便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十足的胡闹!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子主张“相敌”,把它作为战争指挥者达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目的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具有其特殊意义的,反映了孙子本人对作战规律孜孜探求的可贵努力,我们不能因为它今天的过时而否定它当时的实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孙子有关“相敌”方法的概括,虽然直观粗浅,但却包含着深厚的哲理价值。孙子懂得其中的奥妙,所以他重视“处军”(即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行军、驻扎、布阵的具体对策),成为中国历史上系统论述“处军”原则的第一人

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作为高明的人,最大的课题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透过各种表象,去解释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安营扎寨也好,人们会觉得这根本不合通常的“处军之法”。从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洞察先机,本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如何行军作战、如何驻扎安营以及怎样根据不同情况,透过具体表象看本质,观察、分析、判断敌情,从而作出正确应对之策等一系列问题。孙子认为,“处军相敌”是作战指挥中的重要问题,事关战争大局,强调指出在行军作战中,首先要将军队处置好,而“处军”的重要内容,便是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为此他列举了山地、江河、沼泽、平原等四种地形的不同处军原则,并进而将利用地形的基本特点归纳为“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这是孙子对前人和当时利用地形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处军”得宜的前提下,孙子强调“相敌”的重要性,即主张充分了解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敌情。他从实战经验中概括出三十余种侦察判断敌情的方法。这些概括的特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中的朴素辩证法色彩。孙子在本篇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作战指导思想,即认为打仗并非兵力愈多愈好,而关键在于能否集中兵力(并力),准确判断敌情(料敌),争取人心(取人)。反对少谋无虑、轻敌冒进。同时,孙子还扼要论述了治军的基本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主张教罚并用,宽严结合,以求得“与众相得”,夺取战争的胜利。

孙子不但是伟大的战略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战术大师。《行军篇》的价值就在于从战术的层次说明了孙子用兵布阵的杰出才能。

1.关于“处军”之法

自古至今,凡是兴师作战,止则为营,行则为阵,行军、立营同布阵打仗就像一根藤上的两只瓜,关系实在太密切了,所以历来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司马法·严位》就说“舍谨兵甲,行慎行列,战谨进止”。行军混乱一片,驻扎随便凑合,布阵毫无章法,那么这仗没打,便先输了一大半。因为一般的部署军队的原则是要求做到“前左水泽,比如“众树动者,战斗力也就在无形之中悄然流逝了。

孙子以为,“处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婆婆妈妈的琐碎事情,其实平凡之中蕴涵高明,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它事关主动权的把握,事关战争胜负的大局,所以是作战指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优先把部队安排妥当,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战术、研究打法,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就傻乎乎在那里等敌人来收拾自己吧。

当然,单纯有“处军”得宜的善良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有正确的方法、途径才能达到妥善“处军”的目的。孙子把注意力完全放置在“处军”正确措施的归纳和总结上。他认为,“处军”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便是要善于做到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机变地贯彻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利用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为此,他一一列举了军队在山地丘陵、江河湖泊、沼泽泥潭以及开阔平原等四种不同地形条件下行军、驻扎、布阵的原则和要领,并且进而将利用地形而“处军”的基本特点给归纳了出来,建功立业。这种朴素辩证的思想方法,行军布阵亦罢,都要抢占干燥的高地,躲开潮湿的洼地;据有向阳的地方,放弃不见光的环境;驻扎在靠近水草的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从而保证军队能够克敌制胜。强调指出,这才是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此兵之利,地之助也”,所以不可不加以充分的重视、巧妙的掌握。

孙子的这些看法,由于讲得正确,讲得到位,合乎军队行动的一般规律,因此受到后人的普遍重视,“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好多兵学家在他们的著作里也和孙子保持同一论调。如《武经总要·前集·制度》的作者就说:“顿舍必就薪水,畜牧必依刍草。一事不备,则自投于死,安能获寇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外国不少有名的军事学家同样重视安营扎寨、行军布阵的重要性。比如若米尼(又译约米尼)在他的名著《战争艺术概论》一书的“军队行军宿营和冬季宿营”章节中,就论述了类似孙子“处军”的命题,在战争期间,不论是行军时,或是在执行监视任务时,或是在待机恢复进攻时,军队都完全需要在所占领的战略位置上保持集中宿营。这种位置的选择,要求军队主帅要善于计算,能够判断出敌人可能造成的威胁。军队必须占领足够广大的空间,以便获得充足的给养,但同时又必须保持战斗力,以便能迎击敌人可能发动的攻势。(参见[瑞士]AH.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271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这位若米尼先生的言论,听起来很拗口,很别扭,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即军队该怎样部署和展开。它同孙子的话不同而理相似,可见古今中外对于重视地形以部署展开军队的看法是一致的。

孙子的“处军”原则,也被历史上众多的战争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作战要领,绝非浪得虚名。譬如江河湖泊地带的处军作战之法,“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云云,就很有实际的价值。所谓“半济而击”,即是趁着敌人正在渡河的时候,冷不防地发起攻击,来争取主动,赢得胜利。春秋时期宋楚泓水之战中,贵族风度十足的宋襄公拒绝大臣子鱼的意见,不肯玩落井下石的把戏,没有乘楚军横渡泓水之时击鼓进攻,结果吃了大亏,败得一塌糊涂,这种迁腐而又自负的表现,从反面证明了“半济而击”原则的正确性。而在吴楚相举之战中,吴军在取得第一场会战的胜利后,对楚军实施战略追击,终于在清发水一带赶上了撤退逃跑中的楚军。这时,吴王阖庐接受了他的兄弟夫概的“半渡而后击之”建议,再次大破楚军,扩大了战果,为进入楚国都城郢都扫清了障碍。这个例子,又从正面证明了“半济而击”原则的重要价值。

当然,对孙子我们也大可不必迷信,他提出的一系列“处军之法”,只是一般的作战原则罢了,要真正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完全有待于军事指挥员根据战场的情势,来灵活掌握运用。譬如楚汉战争时期,汉军统帅韩信在破赵之役中背靠绵蔓水布列阵势的做法,单单从表面上看起来,永远不会过时,右背山陵”,而眼下韩信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变成“右背”水泽了。可是实际的战争进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韩信通过自己天才的指挥,杀得二十万赵军片甲不留,只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就灭掉了赵国。这个事实表明,“处军”上的种种原则,如同孙子的其他作战方法一样,是真理而不是教条,绝对不应该死守拘泥。否则就会像那位空头理论家马谡一样,落得个“画虎不成反类犬”、“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当年,马谡奉诸葛亮之令,统率蜀军精锐进驻街亭,与魏军周旋。在驻扎部队时,马谡弃战略要道于不顾,将部队驻扎在街亭周围的一座土山上。这样做,似乎是同孙子的“处军之法”原则相吻合的,“视生处高”嘛,所谓“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马谡自己也踌躇满志、豪情万丈:“以高击下,势如破竹!”可结果呢,张郃统帅的曹魏军大兵一到,切断蜀军水源,将整座小山团团包围起来后,马谡便完全没招了,一仗下来,不但没有能“以高击下”,创造奇迹,反而输得惨不忍睹,使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不得不窝窝囊囊收场。马谡这个祸闯得真不小,在战后受到军法的严厉制裁,丢掉自己的脑袋,这的确也是活该!这件事也让我们悟出这么一个道理:仅仅知道兵法的条文,即便是到了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程度,也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如果不懂得如何高明理解它,灵活运用它,那么,有时候真的还不如什么都不知道来得好。

2.关于相敌之法

“相敌”,顾名思义,可以知道它指的是观察、了解各种征候、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正确地分析和判断敌情。它的本质属性,是要透过眼花缭乱的表面现象,找出真正的原因、动态,以求对敌人一方的基本情况做出缜密的分析、正确的判断,从而掌握主动,为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必要的条件。

实践出真知,战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往战争经验与教训的借鉴和汲取,观察和判断敌情,离不开以往的战争经验作为参验、推论的坐标和参数。孙子的过人之处,是他把原先零散的经验、例证按照一定的体系归纳、总结在一起,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相敌”方法,这类方法孙子一共概括出三十多种,大多是经受过实战检验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们看起来很琐碎、很简陋,“卑之无甚高论”;其实完全适合冷兵器时代作战的需要,对于掌握敌情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从中可以看到孙子兵学求真务实的基本特点。

这三十多种侦察和判断敌情的方法,包括了几大类型,一是通过对敌人言论行为的观察来判断敌人的作战企图,比如“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等。用聪明的大脑,过滤种种蛛丝马迹,拨开层层迷雾,看清事情的本相,料定敌人想干什么,要干什么,然后预作防范,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二是通过对鸟兽草木和尘埃土灰的观察,来判断敌人方面的行动意向,永远能给后人以启迪,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树欲静而风不止”,敌人想有所动作,不可能把一切捂得严严实实,总会在不经意中透露一二,这时便可以从种种自然物候现象中分析其动态,未雨绸缪,稳操胜券。三是通过对敌人举止动态、活动状况的观察,来判断敌人的虚实,看他休整是否充分,士气是否高涨,补给是否跟上,如“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等等。就这样,寻找出敌人的弱点,把握住有利的战机,打蛇打七寸,一举置敌人于死地。

这些“相敌”的招数,基本上是实战经验的结果,战争史上不乏这方面的具体印证。如公元前615年,秦国起兵攻打晋国。晋国自然不敢怠慢,委派中军主帅赵盾统率晋军主力抗击来犯的秦军。双方军队遂于河曲(在今山西永济一带)遭遇。针对秦军远离后方、越境征战、难以持久的军情特点,晋军统帅部采取了“深垒固军”、待敌撤退而击之的方针,气闲神定,“老虎不出洞”,磨得秦军一点也没脾气。无奈之下,秦军主帅做出了全师撤退的决定。为了掩饰这一意图,免得晋军趁火打劫、乱中取胜,秦军主帅派遣使者前往晋军大营,预约双方在第二天进行决战,这位使者果然好身手,在晋军诸多将领跟前,气焰嚣张,肆无忌惮,话讲得特冲也特强硬,一副鱼死网破的劲头。可他夸张的表现并不能瞒蒙任何人,晋军的一位副将就从秦军使者的眼神里、口气中察觉到其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蹊跷,判断秦军已黔驴技穷,行将撤退。于是向赵盾提出建议,乘秦军开始后撤之时发起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一举加以歼灭。但遗憾的是,晋军统帅赵盾魄力太小,打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没有能采纳这个正确建议,致使秦国军队得以趁着夜色的掩护安全撤退,摆脱了被动受歼的危险局面。(参见《左传·文公十二年》。)这就是所谓“辞强而进驱者,退也”的典型例证。

又如公元621年爆发的虎牢之战中,李世民(当时还是秦王,连太子都没份儿)统率唐军,在战略要地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与劲敌窦建德相对峙。当时,窦建德的部队有十余万人,声势浩大,沿着汜水东岸布阵列势,北依大河,南连鹊山,正面宽达二十余里地。可“人是铁,饭是钢”,窦军整整一个上午折腾下来(从辰时一直到午时),孙子的价值其实正体现在这个方面。

3.孙子的精兵强军思想,那些兵士饿着肚子,渴着嗓子,都横七竖八坐在地上,秩序混乱根本不像一个打仗的样子。细心的李世民从远处观察到这些迹象后,便判断解读为窦建德部队的士气开始懈怠,唐军的取胜机会来了。

送上门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于是李世民便派遣宇文士及率领三百名骑兵前去掠阵,算是投石问路。他告诫宇文士及说,倘若窦军进退有节,严整不动,那么就不要强行突破,而马上领兵返回本阵;如果对方阵势经不得这么一冲,混乱松动,那么就引兵继续攻击,以扩大战果。宇文士及应命而去,猛攻至窦军阵前。接下来的事情恰如李世民所料,窦军果真是只纸老虎,败象立露,整个阵势迅速开始动摇与瓦解了。李世民见状,喜上眉梢,当即下达命令:全军出动,发起总攻,并身先士卒,亲自带领骑兵冲锋陷阵。唐军渡过汜水后,饿虎扑食一般杀向窦建德军的大营,迅速瘫痪了窦军的指挥中枢,杀得窦军上下人仰马翻,溃不成军,窦建德本人也身负重伤,倒栽葱似的从高高的马背上摔跌下来,被唐军士兵逮个正着,他手下的十万兵马就这样烟消云散了,虎牢之战便以唐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唐王朝取得了统一天下之战中的关键性胜利。而唐军之所以取胜,重要的前提是李世民善于“相敌”,从实战的角度验证了孙子下列“相敌”原则的正确性:“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军扰者,将不重也”。

同类推荐
  • 雷达兵

    雷达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军队梦,曾经的他文弱,如今的他,却如大树般扎根在部队,魔鬼般的训练,不断的严格要求,军队的氛围,早就了军人,钢铁般的军人,一个特殊军种的军人,是如何在铁与血中磨练成长的。
  • 最强兵王

    最强兵王

    【特种兵第一神书】最强兵王,虎视群雄,为国而战,为民出鞘,只有站死,绝不跪生,无怨无悔!这是一本男人的书!这是一部热血的故事!
  • 特种兵迎战天下

    特种兵迎战天下

    这是一个生死未知的战场,这注定是强者的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林子豪被父亲一脚踹着就当了兵,一步一步,成为特种兵,华丽蜕变,成为特种兵中的王者。迎战天下,我怕谁。
  •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它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始终是我们在从事各项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路线和指导原则。本书完整介绍《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揭示《孙子兵法》的重大学术价值,同时考察《孙子兵法》的历史文化渊源,认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并对《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启迪潜鉴意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兵家文化的成就和影响,理解和运用兵家领导艺术和管理智慧,在人生竞争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 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金沙滩的女人和男人

    金沙滩的女人和男人

    通过通过26个或长或短的故事和场景来递进小说的进程。“事情从七十年代的一次强奸案说起。婉儿是金沙滩一带最美的女人,她的美主要在于她那一笑就有两缕皱褶的小鼻子,随之而来是两个甜甜的小酒窝儿,她的皮肤非常白皙,比浪花还白,身板又是那么高挑,颤盈盈的,就像一杆被风吹拂的修竹。婉儿是三叔王积辉的女人,喜欢赶海。这一天,她挎着小篮儿,又要去赶海。那天的海风平浪静,天空如洗,蓝莹莹的,就像一床铺满浩渺宇宙的毯子。一些船儿睡在毯子上,摇摇晃晃的,像一个个醉汉一样。婉儿来到海边,手打眼罩过来张望,这时伍老大过来了。过去伍老大是婉儿公公的佣人,一次伍老大的父亲随婉儿公公出海时,被大浪掀翻了……”
  • 九霄风云录

    九霄风云录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的嫡孙段思辰自幼因皇室之变而隐身于深山跟随师父修行苦禅和段氏绝学。然而当其无意之中结成金丹暴露神迹的时候,一连串的故事开始发生了。而段思辰的惊天身世也逐渐的清晰了......
  • 狼王戏妃

    狼王戏妃

    【她痛他伤,她痴他狂,女主强悍,男主闷骚,正剧剧情,小白风格】真是杯具啊!前世的驱魔大师今世竟被个妖怪逼得要死要活。每次半夜醒来被那妖孽亲亲热热搂在怀抱里,她除了咬牙切齿地握紧了拳头,心中再如何悲催也有些无可奈何。本文一对一,抵死缠绵。************************************************此文原名《妖宠》。欢迎收藏点评票票支持!!言的读者群:20242393(敲门砖:言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任一名字)************************************************【推荐个人完结文】:贪吃好色,惹是生非,《极品太女》:幽默搞笑文,女扮男《钦差女国舅》:历史加穿越,别样郡主《殿前欢》:白骨妖精演义痴情卷《穿过骨头爱上你》:*********************************************推荐好友文:美女七色:《十岁小父王》无意宝宝:《天魔》杜雨:《溺宠》醉轩:《孽夫》杏花小虫儿:《后宫贱妇》樱桃晓玩字:《金屋藏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医界天骄

    医界天骄

    妙手回春,一针万金!达官显贵,富豪明星,成功人士竞折腰!实习医生,身怀医家绝技,善治各种疑难杂症。这里有西医,也有中医,他家世显赫,丰姿盖世,更有惊艳的医术,红颜知己倾国倾城,集百家之大长,济世为怀,成为一代名医。书友交流群:181170762
  • 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担心穿越之后势单力孤难以实现雄心壮志?梦想回到古时称霸一方却无机会大展拳脚?为了英雄霸业,为了三妻四妾,怀着不同心思的各路人马聚集到一起,义无反顾地踏入另一个时空!VIP读者群378375510
  • 枕边小医妃:王爷,玩够没

    枕边小医妃:王爷,玩够没

    他惊才绝艳,却淡漠名利,古代版好男人的楷模!唯独对她这一个穿越女,小气腹黑又卑鄙无耻……分明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嘛!而且,他被皇帝赐婚关她什么屁事啊?挑这个时候扯她玩拜堂兼洞房,是想两人一起砍头吗??
  • 无限曙光

    无限曙光

    新书洪荒历已发,字数挺多的了,可以开始食用,味道估计还不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