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00000009

第9章 两汉继统(1)

来自沛县的一介布衣刘邦任贤用能,广揽民心,在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的争斗之中最终取胜,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汉朝沿袭并加强了秦朝初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抚平了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多年的疮痍,推动经济发展及文化革新,使中华民族继续走向兴盛,汉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

汉朝按时代和建都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和东汉(公元25-公元220)两个时期,都属刘姓王朝。两汉之间的短暂时期,是外戚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东汉承继西汉政策,维护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中国的汉朝与西方的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

一、汉帝国的初建与兴盛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之后,随即就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是一场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战争。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不过当时已经没落。在秦末,项羽与其叔父项梁举兵反秦,并找了一个据说是楚国后裔的牧羊儿,立为楚怀王,后来又尊为义帝,故项羽率领的军队称为楚军。

刘邦在秦末是江苏沛县的一个亭长,出身平常,起兵反秦时自立为"沛公"。刘邦颇有心计,能忍辱负重,善交有勇有谋之士,且有谋国、称帝之野心。例如,楚怀王与刘邦本有个"先入关者王之"的盟约,但刘邦最先攻入关中,却并没有称王,而是听从樊哙、张良等的意见,退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既赢得了人心,又避免了给楚军攻击的口实。后来,他被封到巴蜀和汉中为汉王,发愤图强,养精蓄锐。义帝被项羽所杀后,刘邦以"讨逆"为旗帜,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击楚。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项羽兵败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内),陷入汉军包围之中,后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内),被迫自刎而亡。

随后,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汉帝国正式建立,起初定都于洛阳,两年后迁都长安。从此以后,长安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为巩固中央集权,刘邦一方面继承、维护秦王朝创立的帝国体制,他亦称皇帝,下设三公九卿,并命博士叔孙通拟订了一套威严的群臣朝拜皇帝的朝仪,规范了君臣之间的礼节。在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郡、县、乡、亭、里构成的行政系统。

刘邦最大的失误是恢复了分封制。为了笼络反秦攻楚有功的将领,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这些诸侯王占据大片土地,俨然成为独立王国,构成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在帝国稳固之后,刘邦就找各种借口,剪除了这些异姓王。同时,又分封了九个刘姓王,并宣布"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想以刘姓宗室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的屏障,但事与愿违,这些同姓诸王不仅没有拱卫中央,而且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与中央分庭抗礼,甚至发展到割据叛乱。

汉文帝、景帝时,分别听从贾谊、晁错的建议,削弱诸王,集权中央,引发诸王纷纷叛乱。景帝时,基本平定叛乱,消灭了诸侯王割据势力,为武帝时汉帝国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即位,时年仅17岁,在位时间达53年之久,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帝国体制,而且统一了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了强大的中央常备军,稳定、扩大了帝国边疆,使得汉帝国发展到极盛。

在中央,汉武帝双管齐下,树立皇帝权威,一方面,削弱相权,逐步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官僚系统的实权,使之沦为只是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形成"尊君"局面。另一方面,设置大将军、大司马,权位在丞相之上,重用皇帝身边的侍从近臣、宦官宾客,营建了一个秉承皇帝旨意、握有实权的决策集团。

在地方,打击地方豪强,抑制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同时,创建刺史巡视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考核。他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由皇帝亲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部内各级官吏、地方豪强甚至诸侯王,其监察的结果可作为官吏任免升降的依据。

在财政政策上,任用侍中桑弘羊厉行改革,将铸币权集中于中央,由国家专营盐铁事业和商品的交换、买卖及控制物价,并向富有的工商业者苛以重税。这些措施不仅在经济上打击了贵族豪强、富商大贾,而且使中央控制了财政经济,获得了大量财源,为其施展武略提供了经济基础。

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兴盛还体现在对北方匈奴的征战上。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时,势力日渐强盛,经常南下威胁汉帝国的安全。汉武帝一改此前的"和亲"政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欲分别联合大月氏、乌孙夹击匈奴。同时,积极加强武备,派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多次征战,大败匈奴。至汉武帝晚年,基本解除了匈奴制造的边患。

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汉帝国开通了河西走廊,打通了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的通道,使得帝国声威广蔽于中亚乃至罗马文明的中心,来往的使节和商人不绝于途,被西方称为"丝绸人",是为丝绸之路的由来,他们打着汉帝国的旗帜,因而亦被西方称为"汉人"。后来,久而久之,就有了"汉族"之谓。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专制主义统治,采取的对以后封建帝制,乃至近代中国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高祖吸取秦王朝短命的教训,废除秦之苛政,实行"仁政","与民休息"。至汉景帝时,都奉行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

汉武帝时,软弱无力的"黄老之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而儒家学说经过汉代儒生的改造,已变得更便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更便于做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其中,改造最得力者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大师,在其《春秋繁露》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大一统"理论。他从"天人感应"出发,认为天地运转的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次序与人间的社会伦理、政治伦常是相类似的,君主的权力、社会统治秩序与以"天"为中心的宇宙系统是相配的,从而强调"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并衍生出一套"卑"必须服从"尊","下"必须服从"上","臣"必须服从"君"的封建礼序,以及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样,整个封建社会,上至政治统治,下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统一的以加强皇帝权威为核心的运转秩序。

董仲舒这一套把"天道"和"王道"相结合的"大一统"理论,不仅要求政治的大一统,而且要求思想意识形态的大一统,非常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深得汉武帝赏识。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向天下有识之士征询治世之道,董仲舒援引《春秋》"大一统"理论,三次上书对策,即有名的"天人三策"。他说,《春秋》的"大一统"主张,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世道混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度,解决之道是独尊儒家"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而对其他百家学说,要视为"邪辟之说",以"绝其道"。显然,他是欲以思想的大一统来达到政治的大一统。

其他诸儒亦建议汉武帝尊崇儒学、罢黜百家。例如,卫绾认为有些谋士治法家、纵横家学说,祸乱国政,应予以罢黜,此乃罢黜百家的最初动议。公孙弘亦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以使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儒家经典而进入仕途。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等儒生的建言,"卓然罢黜百家",提倡儒学。建元五年(前136)设置"五经博士",即专门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博士,后又在长安设立太学,专门教授五经,培养五经博士,并从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各郡县也设立学校,教习五经,培养后备官吏。就这样,儒学的官学地位得以确立,成为了驯化知识分子的工具。

研习五经,精晓经学,成为了通向高官厚禄的门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至元朔五年(前124)公孙弘为相时,基本形成了一套知识分子通过研习经学而进入官场的制度。

同时,汉武帝重用儒生,用高官厚禄把精通儒术的知识分子吸收到各级政府之中,比如,任用"好儒术"的田蚡为丞相,并放手让他排挤不研究儒学的人。五经博士公孙弘也位至丞相,改变了汉初由有军功却不学无术的人担任丞相的局面。

此外,还采用儒生建议,对帝制做了诸多修改,以更符合"大一统"的理念。比如,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接受儒生"封禅则能仙"的建议,举行隆重威严的封禅礼,神化儒学,神化皇权。按五行学说,秦是"水德",那汉则是克秦的"土德",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前104)根据"土德"的要求,重新改订了礼制和历法,是为"太初改制"。根据儒家符瑞之说,新定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年号,每一年号对应的时限定为6年。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历史真的很有料

    历史真的很有料

    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热门推荐
  •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方圆圆躲在浴室里严肃地说:“虽然我身在娱乐圈,虽然我是你的助理,虽然你很帅,但是我是个不接受潜规则的助理。”大神从兜里摸出个钥匙,道:“谁说你是助理?”“你聘请我不是当助理吗?”“你误会了,我聘请的是一个老婆,全职的那种。”话刚说完,浴室门哗啦开了。方圆圆:“…………”没路跑了……
  •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国内第一本面向公务员考试的心灵励志兼方法指导书,全书全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第二部分则是对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政职业测试》和《申论》两门课的难点、特点、考试技巧进行分析,并制定为期21天的“三轮”复习方法;第三部分是针对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进行各类情景模拟并指导考生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最好效果;第四部分则是指导考生在体检、政审环节要准备哪些资料、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是按具体情境分析刚刚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这一部分系作者亲身体验,其精彩程度堪比《侯卫东官场笔记》等小说;而实用性更胜一筹,曾引得百万网友疯狂转贴!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讲述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 东宫专属驱魔师:魅世太子妃

    东宫专属驱魔师:魅世太子妃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前世,她是现代驱魔界第一驱魔师,独来独往,杀魔不眨眼,却莫名其妙的死亡,穿越一个受尽虐待的异世女孩身上。今生,她是个没有半点灵力的麻瓜,废物,却意外在魔物手中救了当朝太子。她的冷漠与排斥反而让他更加对她感兴趣。一道圣旨下来,她成了他的未婚妻,入住东宫,而后,她在某个月圆之夜,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关于他的惊天秘密……他是遗落在人类世界的半魔太子,聪明睿智,温文尔雅,一心只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他宠她,爱她,给了她从未体会过的温暖。她愿意为他生,为他死,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是被带回魔界的半人魔君,野心勃勃,霸道执着,一心只想称霸整个天下,唯我独尊!他喜欢她,想要得到她,可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坏了他的计划!现代驱魔师穿越异界,遇上了一对半魔双生兄弟,一个温暖如寒冬骄阳,一个冷酷似千年寒冰!究竟是谁为谁遁入了魔道,又是谁为谁放下了屠刀……【相关人物】:女主:百里优,12岁,金极巫女,南遥国人,现代名沈冰昙,性格温顺,固执,因为孤儿而早熟,一双清澈的眼,可看穿任何人的内心,不轻易言爱,却对爱执着!男主一:南宫宴,18岁,半魔太子,南遥国人,温文尔雅,聪明睿智,生于深宫、长于深宫,不认为世间存在真爱!可潜意识里却渴望得到唯一的爱!男主二:端木屸,18岁,半人魔君,幽梵谷人,嗜血、阴险,野心勃勃,为复仇而来,却没想到自己搞错了对象,他一直当成仇人的人竟然是他的同胞兄弟。屸对小优的爱不比宴少,可表现出来的却是霸占与掠夺!男配1:慕容凰炫,18岁,南遥国人,红极巫者,南遥国大将军慕容震天之子,南宫宴好友,东宫皇家巫者首领。男配2:东方煦,东旭国太子,16岁,金极巫者,傲慢,狂妄,是当时最强的国家的太子!男配3:南宫瓴,南宫宴弟弟,皇后亲生儿子,普通人。女配1:百里冰,南遥国人,红级巫女,百里无极嫡亲孙女!百里优表姐,长百里优三岁。女配2:北唐雪,北罩国公主,金级巫女,灵力高强,也因此无比清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蜜罐

    蜜罐

    如果《欢宴》会让你流泪,那么《蜜罐》会让你心痛!四年墨小芭,十年花火印记,献礼美好青春……那些成长的躁动与张惶,那些对爱的渴望和偏执,那些期冀又失落过的岁月……你读懂的不仅仅是墨小芭,更是自己整个的年少青春!14个精典短篇+全新虐恋主题小说+答21个读者劲爆问+23张珍贵生活私照+小狮、独木舟、夏七夕、烟罗等花火众大神与你一起镌刻美好花火时光=年度最值得珍藏青春合集:《蜜罐》!
  • 好莱坞暴君

    好莱坞暴君

    揣着三个茶叶蛋偷渡美国,易飞扬开始了自己的好莱坞之旅。从此香港少了一个欠债跑路的人,美国影坛则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娱乐暴君!郑重声明,我喜欢萝莉,不喜欢大叔!调教好莱坞,且看华人如何在美娱,飞扬跋扈!镔铁新书上传!本人已经完本《电影大亨》,《影城大亨》,《大香港1957》,《僵尸刑警》,《枭中雄》等数部作品,座右铭是:只要上架,绝不太监,绝不断更!###############新书《重生公子传说》已经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