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06

第6章 印度佛教的创立 演变和外传(4)

瑜伽行派继承了中观学派的空观思想,但又认为,“一切皆空”的说法,会导致否定三宝(佛、法、僧)、成佛的主体以及理想境界的存在,形成理论危机,危及佛教自身的存在。于是此派提出万物唯识所变,识有境无的学说。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万物由识所变,因此,万物(境)是无(空)。由于识能变现万物,因此,识是有。瑜伽行派主张识有,所以又名“大乘有宗”。识能变现万物,识也是众生轮回转生的主体。由此瑜伽行派进一步提出“转依”的宗旨,把它作为“解脱”的代替语。所谓“转依”,“转”,转变,转化;“依”,“所依”,指与生俱有而相续不断的意识状态(“藏识”)。转依就是要在意识方面解决认识问题,也就是从人们与生俱来的相续不断的意识状态着眼,认为人们意识、认识的转变,会影响到行为,可以改变客观环境,主客观的不断地交互影响,就会使整个的认识行为和环境都发生转化。众生也随着这种转化而成为佛。虽然瑜伽行派重视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是,由于把客观事物归结为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因而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差异

大乘佛教思潮的出现,是继部派佛教之后佛教内部的第二次大分化,也是对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最大冲击。从整个印度佛教史来看,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分裂。大乘佛教指斥前期佛教是“小乘”。前期佛教学者则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小乘,认为自己是佛教的正统。他们指责大乘佛教教义是杜撰的,强调“大乘非佛说”,大乘并不是佛教的正传。大小乘佛教在精神和实质上确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对佛的看法上,小乘一般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位觉者、教主、教祖、传教师,而大乘则因强调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把佛视为超人的存在。大乘在释迦牟尼身上罩上一团团神话迷雾,奉其为全智全能的最高人格神,是彼岸世界的统治者。和小乘厌恶人体、不塑造神像的传统主张不同,大乘使佛教的神具有有形的特征,雕塑华丽的佛像,建筑宏伟的殿堂,供奉佛像,令人顶礼膜拜。小乘一般认为佛只有一个,就是释迦牟尼,大乘则日益把各地的地方神灵都宣布为释迦牟尼的各种各样的化身,并提倡三世十方有无量无数的诸佛,如阿佛、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等。这是进一步宣扬佛是整个宇宙力量的体现,佛是各方世界和极乐国土的主宰者。

2.在追求的理想上,大乘宣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小乘则以个人的“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为最终目的。小乘偏重于个人解脱,大乘则致力于一切众生的解救。小乘所追求的解脱,偏重于断除烦恼,灭绝生死;而大乘如空宗则认为应以菩提(觉悟、智慧)为目标,菩提是佛体。大乘认为,众生只要去掉无明(无知),就可进入究竟的境界——涅槃。普度众生的理想不在于寂灭,而在于永生。大乘还开始把从事传教活动以拯救他人的比丘当做菩萨,它正式提出菩萨的名称,把它作为成就正觉(佛)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候补佛。而小乘则完全不承认菩萨。

3.在修持的方法上,小乘认为人生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生的本质,即由于种种行为(“业”)和种种烦恼(“惑”)而产生苦果,应当重“教”尊“闻”,追求断“业”灭“惑”,不使再生,所以主张个人远离社会,隐遁禁欲。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非出家过禁欲生活不可。大乘则认为,人生之所以需要解脱,不是因生命就是苦,而是因生命就是空。同时,人生的问题也不应孤立解决,应当全面解决,不仅自己要解除痛苦,也要使他人解除痛苦,也就是强调众生的“共业”的共同转化。他们重行为,强调不应逃避现实世界,而要面对现实世界,理解现实世界,努力使自己的宗教实践不脱离世间的实际,在现实中求得解脱。因此,大乘,特别是在初期很重视在家,不提倡出家。事实上按照大乘的某些主张,出家是难以做到的。例如,布施中的财施,只有在家且有钱财的人才能做到。同时,出家僧徒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上层僧侣,接受大量的布施,食用精美食品,身着高贵华丽的袈裟。昔日山洞和丛林中的居处代之以庄严宏伟的寺院建筑,他们在这些寺院中,举行宗教仪式,研习经典,撰写经书,过着具有鲜明的享受色彩的宗教生活。

4.在理论学说上,小乘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等,大乘的主要经典有《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维摩诘所说经》、《解深密经》等。小乘的学风是拘泥于佛说,认为佛说的都是实在的,佛说有某类概念,就有某类存在。他们一般只承认“人无我”,即人并没有独立的永恒的实体,人是空的,至于宇宙万有则不是空的,而是实有的(“法有”),这就是所谓人空法有说。大乘对于佛说带有自由解释、发挥的色彩,他们认为不仅人空,法(事物)(“法”:梵文Dharma(达摩)的意译。通指一切事物、存在,不论是物质的、精神的、本体的、现象的,都叫做“法”。佛教的教义等也是事物之一,因而也叫做“法”。

此处泛指一切事物。)也有空,即宇宙万有也都没有独立的永恒的实体,也是空的,“一切皆空”,主体和客体都是空的,一切存在都如泡如影,如幻如梦。

三、密教

密教开始于公元7世纪,到公元8世纪以后日益与婆罗门教——印度教接近,并在佛教中取得了主导的地位,直至13世纪初被消灭。早在6世纪,笈多王朝已经崩溃,曷利沙帝国(羯若鞠阇国)国王戒日王(590—648)征服了中印、东印、北印以及西印一部分地区,一时的统一局面可与笈多王朝相比。当时玄奘正在印度留学,所睹印度统一盛况,一如法显所遇的笈多王朝的统一局势。戒日王信奉印度教,但也重视佛教,如支持规模宏伟的那烂陀寺的佛教活动,就是显著的事例。此时,大乘佛教一度有重振之势,但是戒日王死后,印度又陷入长达500年的割据局面,大乘佛教也受到影响。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印度又出现了三个较大的国家,即中印一带的波罗提诃罗王朝,南印的罗悉陀罗俱陀王朝,东印一带的波罗王朝。波罗王朝一度成为南北印诸侯国的霸主,统治者推崇佛教,达摩波罗王(约770—810)嫌宏伟的那烂陀寺的规模还不够大,又在恒河南岸小山上建立规模更大的毗俱罗摩尸罗寺(超行寺)。据史载,寿院中心大菩提佛殿周围,有108个小寺院,其中大部分属于密教,小部分属于显教。超行寺是密教的中心。大约自10世纪末起至11世纪前半叶,建于阿富汗一带的伊斯兰教国家对印度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印度佛教中心随之逐渐转移到东方波罗王朝地区。王朝竭力利用宗教,以期共同抵御外患。在这一背景下,密教也更需要和印度教加强联合,共同对敌,这样也就愈来愈同化于印度教了。12世纪末,阿富汗廓尔一带的穆哈马德君主,富有政治扩张野心,他在统一阿富汗后,又大举入侵印度,一直深入到恒河流域,占领了奔伽尔,消灭了取代波罗王朝的斯那王朝。13世纪初,把印度仅存的佛教超行寺也焚毁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宣告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绝迹。

密教的特征是,主张身、话、意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也就是手结契印(手式,“身密”)、口涌真言咒语(“语密”)、心作观想佛尊(“意密”),三者相应,即身成佛。由此,其他各种以语言文字明显表示佛教教义的教派,就统称为“显教”。密教奉行咒术,教理通俗,仪礼简单易行。后来更主张立地成佛,所谓成佛也就是常人的“快乐”的境地。提倡低级趣味,以适应社会上一部分落后愚昧群众的需要。密教并不排斥大乘佛教,它把大乘佛教看作初步的阶段,认为自身是高级的阶段。它认为大乘中也有高低之分,中观学派高于瑜伽行派。由于密教对大乘佛教随意割裂剪裁,使大乘佛教各派都难以独立发展了。密教还主张“六大”缘起说,宣扬宇宙的本体与现象二而为一,两者都由“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所构成,宇宙万有都是“六大法身”的显现,而“六大法身”就是佛的真身,也就是说,宇宙万有都是佛的化身、产物。这是一种极度神秘主义的说教。

四、印度佛教的“复兴运动”

佛教在印度沉寂了600年之后,于19世纪末掀起了“复兴运动”。1891年斯里兰卡贵族达摩波罗居士在科伦坡创办摩诃(大)菩提会,次年总部迁至印度加尔各答,上座部佛教又从斯里兰卡北传印度。该会在印度积极开展传教活动,影响颇大。1956年国大党政府前司法部长安培克等人在那格浦尔发动50万“贱民”改信佛教运动。1957年,新入教的佛教徒组织了一个佛教改党——共和党。佛教上层人士还加强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的佛教活动,积极发展教徒。

§§§第三节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

印度佛教从南亚次大陆向其他国家传播,始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在他热衷于穷兵黩武、向外扩张的同时,还大力扶植佛教,鼓励和派遣佛教徒到各地传播佛教。佛教向外传播大致有北传和南传两条路线。其中北传又可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经中亚细亚地区传入中国内地,再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另一条是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形成了藏传佛教,再北传蒙古、苏联,南传尼泊尔、印度北部地区。佛教向南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等地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我国云南的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北传佛教以大乘为主,其经典大多是从中亚诸民族的文字和印度的梵文陆续翻译为汉文和藏文的。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上座部佛教,其经典是用巴利文编纂的。

一、印度佛教的北传概况

佛教向北传入大夏、安息以及大月氏,并越过葱岭(帕米尔)传入中国西北地区,随着汉对西城交通的开辟,又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经过流传、演变,到隋唐时形成了八大宗派,使佛教获得空前的发展。佛教于公元4世纪传入朝鲜,公元7世纪中叶和公元8世纪后,形成了“五教九山”,“五教”即7世纪形成的戒律宗、法相宗、法性宗、涅槃宗和华严宗五个教派。“九山”是公元8世纪后形成的禅宗九派:迦智山、实相山、桐里山、阇崛山、圣椎山、狮子山、曦阳山、风林山、须弥山。14世纪后,李朝强调崇儒抑佛,佛教有所削弱。目前,佛教为韩国最大的宗教,信徒约占全部宗教信徒的一半。佛教在公元6世纪从中国经过朝鲜传入日本以后,相继成立许多宗派,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天皇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提高皇室的权威,一度推行“废佛毁释”运动,但不久又被扶植起来,佛教重新获得发展。现在日本佛教派别众多,拥有近10万座寺庙或传教场所,8000万信徒。在传统的佛教宗派中,现在比较重要的有净土真宗、禅宗、日莲宗、真言宗等。日莲宗创价学会及其公明党,立正佼成会,在日本都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佛教约在公元2世纪末传入越南,11世纪至13世纪,佛教徒多至全国百姓的一大半,势力极大。主要流传的是中国佛教的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禅宗临济宗的影响最大。

佛教约在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西藏地区以后,与当地的土著宗教本教相综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佛教——藏传佛教。13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定藏传佛教为元朝国教。后来藏传佛教在蒙古下层人民中流传,成为蒙古的主要宗教,男子的将近一半是喇嘛。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喇嘛已大大减少,藏传佛教在社会上也不起多大作用了。藏传佛教也传入西伯利亚一带,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

二、印度佛教南传概况

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儿子摩哂陀到斯里兰卡宣传佛教上座部,锡兰岛王天爱帝须即举族皈依。自此佛教在全岛逐渐流传。12世纪上座部大寺派被定为国教。16世纪以后,斯里兰卡沦为殖民地,僧团受到破坏。斯里兰卡独立后,佛教迅速发展,并且对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现有教徒约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67%。佛教约在公元5世纪前已从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并获得很大的发展。现有信徒2500万,占总人口的4/5。全国有寺院2万多座,佛塔10多万座,素有“佛塔之国”之称。公元3世纪,佛教传入泰国,在泰国北部、中部流传大乘佛教。公元7世纪以来,大乘密教在泰国南部流传。11世纪,缅甸和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国。13世纪,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兰摩甘亨宣布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一直延续至今。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泰王国三色国旗上的白色就是代表佛教。全国95%的居民信奉佛教。上自国王,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参加佛教仪式。每个男子一生中必须剃度出家一次,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就连国王也不能例外。现在全国有26万身披黄袍的僧侣,寺庙遍布全国城乡,一年到头佛教节日不断。僧侣不仅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和行政管理,而且掌管国民的基础教育。他们备受社会尊敬,是受人爱戴的“黄袍教师”和“光头医生”。他们不从事生产,以化缘为生。由于佛教特别兴盛,泰国也有“佛教之国”、“黄袍佛国”之称。远在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印度佛教上座部和婆罗门教就同时传入柬埔寨。公元3世纪,又传入了大乘佛教。公元6世纪,柬埔寨已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公元9世纪至13世纪,是佛教和印度教(其前身是婆罗门教)同时兴盛的时期。修建于12世纪至13世纪的闻名世界的吴哥寺建筑,就是这两个宗教混合的艺术结晶。14世纪以来,泰国入侵,推行上座部佛教,此后并成为柬埔寨的国教,至1976年才被取消国教的地位。柬埔寨全国90%的居民信奉佛教,现有僧侣6万多人。佛教也很早就传入了老挝,14世纪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被国王奉为国教。16世纪中叶,老挝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之一。19世纪,因外来侵略,佛教削弱。20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复兴。全国约一半居民信奉佛教。此外,公元5世纪,佛教说一切有部传入印度尼西亚,并取代了婆罗门教的地位。公元7世纪,印尼成为东南亚的重要佛教中心。公元8世纪,大乘密教传入印尼,曾被奉为国教。16世纪,印尼伊斯兰教化的过程完成,佛教趋于衰落。佛教大乘密宗和小乘上座部也传入马来西亚,后在公元8世纪时盛极一时。15世纪因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佛教急剧衰落。19世纪,随着华人佛教徒来到马来西亚,佛教又有所恢复。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讲述的是一位90后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崔敬文一开始只是一个平凡、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他和很多学生一样逛网吧、考试作弊,因为成绩退步而进入B班,后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逐渐成长为一名精英中学生。高中后的崔敬文过得如鱼得水,参加模拟联合国、接待外国中学生、打篮球、踢足球、学钢琴,最终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名牌大学。小说重在对90后中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描摹,直指90后的内心深处,对中学生的很多困惑提出了哲理性的解答。主人公独特的学习方法、娱乐方法以及对待早恋的态度,值得90后学生借鉴。全书语言幽默机智,文字功底尤其突出,为90后文学难得的佳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升级王

    无敌升级王

    宅男林飞穿越到异界大陆....很神奇的丹药?老子平时当零食吃的...很厉害的武功秘籍?老子可以打包出售了...什么...你是绝世天才?老子打的就是你们这些天才....为什么我会那么厉害...因为我有1.0版本升级系统。
  • 冰山男的淘气女友

    冰山男的淘气女友

    究竟这七人的感情将何去何从呢?雨纯是否会感动那痴心的林翔?唯恩在岑子风和江雨昊之间又该如何选择?欧阳瑾是否会为林瑞而专一?,认识了因看不惯那些千金小姐们作为而转学来的天才少女江雨纯,并与之成为死党,而林瑞的弟弟、甄唯恩的爱慕者林翔则以优异的成绩被作为特优生招进了与晋培相对面的重点及贵族学院龙樱学院江雨纯爱上了被唯恩拒绝但仍然痴心等待的林翔,而在因缘际会下,唯恩认识了龙樱F3之首冰山男岑子风,来自桃花村的甄唯恩和林瑞以刚好过线的成绩考入A市的普通高中晋培。而林瑞则钟情于F3中的花花公司欧阳瑾,而F3另一成员江雨昊却默默地爱着甄唯恩。
  • 蛇妃带蛋跑

    蛇妃带蛋跑

    囧囧无敌!她摔茅坑穿越了,而且还穿成了一条小银蛇!她的主人?一个拥有天颜,却也有怪癖的王爷,他喜欢玩巫术,蛊术不止,还收藏了满屋子的骷髅头!反正就是一怪人!何止如此,他居然要搞人蛇配!把她当生蛋的工具啊?做夺权的棋子啊?混蛋!我不是小绵羊,更不是古代那些傻女人,所以要反抗!给她家这位怪王爷找起小妾来!排队,排队,站成三纵排,拿稳手中的做小妾守则。虽然如此,可是仍旧没有逃过此劫,月黑风高,雷雨交加,狂风暴雨…的一个晚上,他这个怪癖得逞了!她被扑了,床也压垮了,XX也OO了!第二日她就怀蛋了!为嘛!上苍,这是为嘛!所以她誓死要做新女性,让他不能得逞,不做那生蛋的工具!于是乎,她就带着蛋逃了!……………“笨蛋妈咪,我啥也不想说你,你这个笨到家的女人!”某萌到家的小男孩,头顶小蛇,手握短笛,气势汹汹的吼!某女直翻白眼,“老娘是笨!怎么着?再笨也是你妈!”“无药可救!”某男孩嗤之以鼻,吹着短笛飘走!******“笨蛋妈咪,你想谁捏?”“想你爹地了。”“切!这种男人值得你想吗?休了,休了,忘了,还有哪!我给你约了东家的少爷,赶紧给我去约会!”******我叫宝宝!我的目标是:毁灭掉所有伤害我笨蛋妈咪的人!我的口头禅:“笨蛋妈咪,你无可救药!”“王爷爹地,你给宝宝唱征服!”好友文推荐霓虹雨中《妖孽儿子妖孽妈》紫灵晶《宠妃上天》衣汐《冷颜弃妃》哀家驾到《前夫滚开》巫云漫步《弃妾难宠》绿杨么么《混个皇后好出头》蓝色灯影《总裁秘书不好惹》新文推荐★☆★☆★【重生—九岁特工】☆★☆★☆地址:简介:简介:她爱慕他,暗恋他,而后在家族的安排下嫁给他,却从未想过是飞蛾扑火!新婚之夜,他极尽残忍的夺走她的处子之身,又让她观摩他与别的女人翻云覆雨!原来之前的爱,之前的宠溺不过都是利刃。她就是他的一颗棋子,他的目标是吞掉凌氏家族所有的一切。当她这颗棋子无用之时,他选择了毁灭她,并且斩草除根,凌氏家族所有的人倒在她的跟前…他粗砺的大掌带血抚过她的脸颊,“女人,该你了!”她转首凄然一笑,赤着脚,毅然走上了刀尖路,用一颗炸弹选择了同归于尽,不曾想,她死了,他却还活着!经历生死挣扎,火烈烧身,她的不甘灵魂重新飘回了他的身边,落在那个九岁女孩的身上。偏偏这个九岁女孩是他最在意的人!重生之后,她拥有了异能,魔法,更拥有了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身份,笑得如罂粟般夺目:“爹地,别来无恙!”寒眸冷冽,她用双手一笔一笔的讨回凌氏家族的血…
  • 全世界只想你来爱我

    全世界只想你来爱我

    职场大龄剩女和小鲜肉明星的浪漫爱情故事。他是人见人爱的“都市小王子”,她是对爱懵懂的白领御姐。她是他生命中的白月光,明暗之处非黑即白;他是她眼里心里最亮的一颗星,除了他,她的人生只是一场将就。他们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兜兜转转,在爱情的路上亦步亦趋亦彷徨。恋爱未爱,将始未始。“我知道这个时间不对,可我不知道错过这个时间,你还在不在这里。”“小正太,我们之间还差一场真正的恋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