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42

第42章 佛教与中国文学(1)

随着佛典的翻译和流传,僧人与文人名士交往的增多,寺院讲经方式的普及,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方面灌注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魏晋以来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小说、戏曲,都呈现出与先秦、两汉文学的不同面貌,其重要的、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经典的文体和佛教理论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生命观念以及佛教宣传方法的冲击、渗透、感染和影响。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也就是带来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重大变化。在形式方面,佛教对于律体诗和俗文学(包括讲唱文学、通俗小说、戏曲等)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增添两种新成分,带来两种新变化。第一,中国文学如《诗经》等原重人事,庄子散文富于玄思,达观任运,顺应自然,汉赋重描绘山川风物,而佛教不同,主张就人生而观其无常苦空,就宇宙而知其变转幻化,从而为文人开拓了新意境。唐代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批判宇宙人生,对自然人事多作超越的批评,宣扬彰善瘅恶、因果报应的佛教主旨。第二,中国固有文学较少富于幻想力,很少超时空、超现实的幻想,偏重于写实的描述,即使是一些列仙传、神仙传,也显得简单拘谨;佛教不同,它富有上天下地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不受时空的限制,什么十八层地狱,三十三层天,三千大千世界,无边无际,表现了浓烈的浪漫色彩,影响所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佛教翻译文学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汉末到西晋,安世高、支娄迦谶、竺法护等人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佛经,“辩而不华,质而不野”(《高僧传·安世高传》)。东晋以来,佛经翻译家逐渐创造了一种融冶华梵的新体裁——翻译文学,为中国文学史开辟了新园地。姚秦时译经大师鸠摩罗什译出大量的佛典,他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智度论》等,译文弘丽优美,语意显明晓畅。其中《维摩诘所说经》叙述大乘居士维摩诘有疾,释迦牟尼佛遣诸弟子前往探问,多数弟子因畏维摩诘的神通辩才,不敢前往,唯有舍利弗和文殊师利敢去,于是维摩诘为他们现身说法,应机化导,显示种种神通和辩才无碍的本领,宜扬大乘佛教义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这是一部绝妙的小说。《妙法莲华经》虽以宣扬众生都能得到和佛一样的智慧,人人皆能成佛为主旨,但是经文譬喻较多,有不少优美的寓言。题为房融笔受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首楞严经》、《楞严经》,有人疑为唐人伪撰。),宣扬通过由低到高的修行阶次,达到诸佛国土的教义,生动形象。这三部经典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常被人们作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来研读,对文学界影响很大。佛驮跋陀罗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文澜壮阔,宏伟瑰奇。昙无谶译《佛所行赞经》,叙述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故事,是一部韵文形式的传记。《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所行赞经》这两部书是佛经译本中文学色彩极为浓厚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影响也不小。中国汉魏以来,散文和韵文日益走上骈俪的道路,此时佛经翻译家以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译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这种新文体对于改变当时中国文学的文体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尔后文学的发展。

印度佛经重形式上的布局和结构,如《佛所行赞经》、《佛本行经》、《普曜经》是长篇故事,《须赖经》是小说体作品,《维摩诘所说经》、《思益梵天所问经》是半小说体、半戏剧体的作品,这些形式、体裁在中国唐代以前基本上是没有的,上述佛典的译出,对于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曲的产生和繁荣,有着启迪、鼓舞和推动的作用。

印度佛教重视利用古代南亚次大陆的大量寓言故事,作为“喻体”,附会上自己的教义为“喻依”,来解说和宣传自己的教义。佛教经典中,除了散在大部头经典中的许多故事以外,仅以“譬喻”为名的,就不下六种。其中以《百喻经》(《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简称《百譬经》。)最有条理。此经为南齐求那毗地译,二卷。列举譬喻故事近百条(《百喻经》号称“百喻”,实际上只有98喻。),以宣传佛教教义,劝喻人们信佛。这部寓言性质的佛教文学作品,文笔朴素简练,故事生动有趣,佳喻很多,若果剔除其说教部分,实也具有移情益智的作用。鲁迅先生曾将其当作思想史上的资料进行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并捐款刻印,以广流传。从文学发展史来看,《百喻经》等寓言故事的译出,为我国的寓言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对我国后世的寓言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佛教推动音韵学的前进、律体诗的产生和诗歌的发展

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度声明论(声明论:古代印度学者研究的一种学问,近于语言学中的训诂和词汇学。),导致了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上八病的制定,从而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另一方面是佛教的思想,尤其是般若学空宗理论和禅宗思想,给诗歌的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多姿多彩。

一、四声、八病和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歌也是注重音节的,《尚书·虞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三百篇就是诗乐合一的。古代作家也逐渐重视对声律问题的探讨,魏李登就曾作过韵书《声类》(已佚),但是,毕竟长期来并没有音韵规则可循。晋宋以来,居住在建康的一批善声沙门和审音文士,交往密切。齐梁时代文学家沈约、王融,以及与沙门昙济过从甚密的周颙,在梵声的影响下,把字音的声调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沈约等人发明声律论,既吸取了我国以往音韵学研究的成果,同时也是直接受了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影响的结果。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的分析和论述,他说:

据天竺围陀之声明论,其所谓声Svara者,适与中国四声之所谓声者相类似。即指声之高低言,英语所谓Pitchaccent者是也。围陀声明论依其声之高低,分别为三:一曰Udāttd,二曰Svarita,三曰Anudātta。佛教输入中国,其教徒转读经典时,此三声之分别当亦随之输入。至当日佛教徒转读其经典所分别之三声,是否即与中国之平上去三声切合,今日固难详知,然二者俱依声之高下分为三阶则相同无疑也。中国语之入声皆附有k,p,t等辅音之缀尾,可视为一特殊种类,而最易与其他之声分别。平上去则其声响高低相互距离之间虽有分别,但应分别之为若干数之声,殊不易定。故中国文士依据及摹拟当日转读佛经之声,分别定为平上去之三声。合入声共计之,适成四声。于是创为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此四声之说所由成立,及其所以适为四声,而不为其他数声之故也。(《四声三问》,见《陈寅恪文集之二·金明馆丛稿初编》)

沈约撰有《四声谱》(已佚),并提出八病之说,强调做诗应避忌八项音律上的弊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沈约一派人的诗歌创作,体裁短小,十分重视声律,史称“永明体”,《南齐书·陆厥传》说: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琅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永明体”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的重要转折。虽然四声、八病之说为诗歌创作规定了许多不必要的禁忌,容易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助长追求雕饰、绮靡柔弱的倾向。但是注意诗歌的格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把诗歌的音节美提高到首要地位,有了人为韵律,使人们有可遵循的律诗格式,这对于古体诗向律体诗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般若与诗,禅与诗

中国诗坛,在魏代中期以来,玄学思想成为了诗歌的基调,出现了所谓“玄言诗”。后来玄言诗一度消歇,至东晋时代又重新兴起。与此同时,佛教般若学也得到广泛的流传,大乘空宗的一切皆空的思潮给诗人的诗歌创作以巨大的影响,一些佛教学者就在玄言诗的土壤上,散播新的种子,结出了新的果实,形成了一种优游自得、寂静恬适的诗境,由此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了佛学渗入诗歌领域的新局面。这些诗作或融合玄学,或结合山水,或独说佛理,表现出佛教诗歌命意构思的新特色。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般若学学者支道林(支遁),也是当时最重要、最杰出的佛教诗人。他的作品很多,现保存于丁福保编《全晋诗》的尚有诗18首。支道林深通庄学,对《庄子·逍遥游》有独特高超的见解。他的诗结合老庄思想和山水自然,文采冲逸,才藻新奇,极得文人的赞赏。当时玄言诗的著名作家孙绰、许询、王羲之等人都跟支道林交游,共探玄理,深受影响。晋宋之际的大诗人谢灵运(康乐),也是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学者。他极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所作诗大都描写浙江、江西的山水名胜。他继支道林的路子,进一步把山水和佛理结合起来,在刻画山水个性的作品中,移入一种怡然自得的意境。谢灵运在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流行的情况下,转而着意山水景物的描写,这对于玄言诗的消歇和山水诗的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支道林是开结合老庄山水创作诗歌之先的话,那么,谢灵运则是诗歌创作上“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转关人,他开文学史上山水诗的一派。此外,单说佛理的,有支道林的《咏怀诗》、王齐之的《念佛三昧诗》、慧远的《庐山东林杂诗》和《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谢灵运的《净土咏》、梁武帝萧衍的《净业赋》等,在玄言诗、山水诗之外,另成机杼。

唐代禅宗兴起和唐诗蔚为一代文学精华几乎同时,归趣根本不同的宗教与文学相得益彰,这其间存在着相互联结的内在因素和并行兴衰的变化轨迹。禅和诗都需要内心体验,都重视象喻和启发,都追求言外之意。禅宗这种宗教实践和诗歌创作实践的某些类似性,提供了二者相互沟通的桥梁。禅宗自南朝竺道生唱导佛性论、顿悟论逐渐演变而成,唐诗则由南朝“永明体”和山水诗缓慢蜕变而来。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谈禅、参禅,做诗表达禅趣、禅理,禅师也和诗人酬唱、吟诗,表达人生的理想、境界,从而表现出禅对诗的单向的强烈渗透和深入浸染,为唐代诗歌创作打开了新路。禅对诗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即把禅意、禅味引入诗中;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即以禅宗的观点(禅理)论诗。以禅喻诗涉及文学理论,留待下面再论。

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特有的禅趣。如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平生奉佛,索服长斋,仰慕和崇拜维摩诘居士。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兼通音乐。当时有所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王维的诗篇主要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居生活和佛教禅理。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辋川集》)远山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黄昏时分落日微光返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象征着世界的无常。这是依据禅宗的“返照”、“空寂”的义理,通过描绘鹿柴深林中傍晚的景色,表现寂灭无常的心境。又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同上)芙蓉花,此指辛夷花。诗是说在幽深的辛夷坞山谷里,辛夷花盛开怒放,又纷纷凋谢。这是通过写花自开自落的情景,表现作者的内在精神世界——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空灵的心境,也正是禅宗的人生处世态度的形象表述。和王维同一类型的诗人如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诗歌作品也都义本经论,语言较为典雅,佛理与情景交融,闪耀出一种似有若无的禅光佛影。另一种类型是用通俗诗,也就是以通俗语言表述佛理禅机的,有王梵志、寒山子、拾得等人。王梵志(约590—660),原名梵天,唐代著名诗僧。他写了大量的诗篇,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如“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诗校辑》卷6)他以平实质朴、通俗浅近的语言,表达了否定世俗见解,寻求超脱心境的佛教思想,长期来为禅师们所引用。寒山子,一称寒山,唐代著名诗僧,有诗300余首。寒山子曾与友僧拾得居姑苏(苏州)城外寒山寺。他的诗作明白如话,机趣横溢。如《茅栋野人居》诗说:“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寒山子诗集》)表现了作者清幽冷淡的心境。又如《一住寒山万事休》诗说:“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寒山子诗集》)抒写了任运自在的禅趣境界。寒山诗深受白居易、王安石等人的推崇,影响久远。如白居易的《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炎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白居易集》卷32)诗文饱含禅味,语言通俗直露,接近于寒山一派。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成功者,那么本书将告诉你怎样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保持成功,永不言败;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失败者,那么本书将帮你跃出失败的泥潭,摆脱过去的阴影,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成就你的未来;如果你信心不足,还在犹豫不决,踌躇不前,那么本书将帮你打开心结,透析你的强弱,提升你的智能,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实现你的愿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 千金农女

    千金农女

    叶梓穿越了。农家女:早亡的爹爹,刚死的娘亲,年幼的妹妹,无情的亲戚。叶梓不能指望任何人,好在叶梓前世便是农家女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头脑里的东西在这里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山上全是宝贝?别急!看姐如何让你们大放异彩!村里全是极品?怕啥!专治各种不服是叶梓外号!****前身的祖母:叶梓,你不要忘了,你可是我们叶家的子孙!叶梓娇笑:从此叶梓脱离清河村叶家,永不相往来。你无情,便别怪我无义。前身的堂兄:叶梓,没想到你是忘恩负义之人,连亲人都可以抛弃!叶梓冷笑:放人!咬狗!前身的……不,是叶梓的青梅竹马:梓妹妹,咱成亲吧。叶梓睁大眼睛,眼前这个人不是喜欢村长家的大姑娘吗?可是:唔……。看着眼前放大的俊脸:这货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大了?
  • 权倾后宫

    权倾后宫

    一块会说话的绿水晶吊坠,一个依付在水晶里面的冤魂一个要求一个风云后宫的人物一个后宫中争宠夺权的故事由此而起~~~~~~~~~~~~~~~~~~~~~~~~~~~~~~~~~~~~~~~~~~~~~~~~~~敛心顺便为其他的文做做广告:《情倾后宫》网址:这文则是《权倾后宫》的系列文,是讲述送水晶链给德妃的那个女孩的故事。大家对另一条水晶链引发的事感到好奇吗?想知的请收藏着看吧!````````````````````````````````````````权倾后宫1群是:38035951权倾后宫2群是:48043205
  • 情迷小妖精

    情迷小妖精

    她本来是个逍遥自在的小妖精,在某天却莫名成了一个小太监;皇帝帅哥总是用怪怪的眼神看着她,恨不得吃了她似的;好不容易活下来,却发现这条命被别人捏在手里;小小妖精,颠倒众生……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总裁的大老婆

    总裁的大老婆

    又名《复仇总裁的狂暴妻》一场车祸,让她和他同时失去了最爱的人。灾难接踵而来,事故鉴定结果显示:车内有性行为迹象。为死者违规停车,负事故全责。他的未婚妻和她的未婚夫在车震过程中被撞身亡…彼时,他的脸尚因悲伤而苍白如纸,她的脸上亦布满着泪花。┣女主版正剧简介┫乔语柔,外表柔美恬静,语笑嫣然,实则脾气火爆,是个出身武学世家的散打高手。未婚夫的背叛和突然离去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满腔怒火正不得发,那死女人的男人居然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和我结婚。”“有病!”可那个似乎能一手遮天的男人居然阴魂不散,缠上了她!逼得她和家人走投无路,她无奈再次冲到他的面前,“给我理由!”一纸契约递到她面前。内容很简单。他给她想要的一切,她陪他演戏。五年为期限,期间互不干涉,不强迫性爱,如意外产子,离婚后不得剥夺任何一方抚养探视权。简而言之,就是配合他羞辱报复不知何时会醒来的未婚妻及其家人。幼稚!可被逼无奈,她抬手按印。#####以为只要演好五年的戏,她便可以恢复自由之身,还可以顺便报复那女人的夺夫之仇。然而,她却忘了,自己嫁入的不是普通平凡之家,而是声名鼎盛的豪门旺族。#####眼里永远带着疏远斥责的婆婆鄙夷设计她的二小姐总是对她绽放热情阳光笑容的三少爷与家族格格不入唯独愿意与她在夜晚的天台上吹风的四少爷...#####她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盘中餐…而身为搭档的她的丈夫,居然不闻不问,甚至恶意纵容!她无奈在这漩涡里挣扎自保...#####岁月流逝,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情绪已慢慢淡去,一些情愫却悄然生成。只是这一切看似美好的景象,在那个女人苏醒的那一刻,土崩瓦解…#####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她心叹息。杜辰逸,戒指褪去,痕迹犹在。我是,你呢?★★★★★★男主鬼畜帝王腹黑,女主火辣暴力一根筋。过程爆笑,不排除家暴(至于谁暴谁,那不明摆着嘛~)。先甜后虐,结局幸福。过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搞笑版男主简介在文中,敬请观看。#####推荐夕的其他几篇不成气候的小文《这算哪门子的穿越》(女穿鸟,玄幻变身,搞笑冤家)《幼宠》(17岁女高中生VS魅力花心大男人,腹黑女主攻心记)《残恋》(都市异能,明星,总裁文。女强,男配多多。)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