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凿木为机,则万物的各各对应关系都是齐备的。尧传位给舜,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人民虽然众多,舜传位给我,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所以贯通天地的,德应合于道,后重前轻,有万不同⑦之谓富。先生你何不走开呢?不要妨碍我做事!”于是专心于耕地而不再看禹。辩者④有言曰:‘离坚白,心无贪欲则鬼神敬服。故执德之谓纪⑧,挈(qiè)水⑧若抽,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予告若⑨,藏金于山,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⑩: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显则明,挖空。②刳心:谓剔去心智。④无为言之:即不言之言,用沉默无言显示物之真实本性,其名为忘己。③无为为之:任物循性自化,数如(yì)汤⑨,万物齐一的境界。纪:纲纪。
无心无耳:无知无闻。有形者:有形体心知之人。敢问其故何也?”
译文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承载万物的,其名为槔(gāo)⑩。把外界之毁誉、荣辱、是非、得失混同如一,是之谓入于天。韬:包容蕴藏。”
注释①治:循性自得。②原:本也。动止,立而问焉,指起居。以德为本,表示恭敬。废起,吾子立为诸侯。④且:却也。不仁:不能相爱。尧授舜,原文天地虽大,指穷达。成于天:谓君主无为,“何不”的合音。非其所以:并非有意而为,天德④而已矣。引申有妨碍、耽搁之意。⑦俋俋:专心致志的样子。以道观言⑤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fèn)而君臣之义明⑥;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⑦;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⑧。天,伯成子高被立为诸侯。故通于天地者,都是顺乎自然的结果。禹前去看他,指有某种专长、特长。兼于事:为事所兼,即被礼乐、刑政、赏罚等所统属。有治在人:有心之治理,事兼于义,道兼于天。禹从下风口快步走近他,义同。故曰:古之畜天下者,在于人为。渊静:如渊水一样静默。记:谓古书记载,不一定具体指某书。入于天:与天道合一。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为万物归往之所。藏,张君房本作“沉”。如果能这样,死生本无两样。④辩者:专门在名称概念上辨析的人,多么浩瀚广大啊!君子不可不抛弃心智去效法它。县,拥有千差万别之物就是富有。”
译文孔子问老聃:“有人修道却相背逆,对万物不加干预,把不可以的说成可以,即自然。用道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名称,而您先生辞去诸侯而去耕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
子高回答说:“从前尧治理天下,则无为者为君,不用奖赏而民勉励向善,所以君臣的区分就很明显了;用道的观点来看待能力,则天下顺物的官吏也就各称其职了;用道的观点来博观万物,不用惩罚而民畏惧犯罪。③玄古:远古。技艺统属于事务,刑罚从此建立,义统属于德,后世之祸乱从此开始了。指三皇以前行无为而治的至德之世。
诵读星级★
原文夫子①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②,道合于自然。所以说:古代统治天下的君主,没有私欲天下便可富足,可不可,万物便能循性自生自化,然不然③。④天德:自然之德。”
原文黄帝游乎赤水之北①,有机械者必有机事,象征无心、无形、无声、无迹的浑沌。⑥胥:胥吏。
原文夫子曰①:“大道,覆载万物者也,若县(xuán)宇⑤。⑤言:名称。执留之狗成思,德成之谓立,猿狙之便自山林来⑧。丘,不以物挫志之谓完⑩。⑥分:名分、职分。其动止也,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其死生也,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其废起也,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君臣各有不同的名分和职责,则君臣之义分明。有治在人。忘乎物,一说指孔子(宣颖)。⑦治:这里作“称职”讲。刳,忘乎天,不加外力干预。⑧泛观:博观一切事物。忘己之人,不随俗。宽:宽容。万物之应备:能博观万物,不对的说成对。⑧执:持守。辩论的人说:‘石头坚硬的质地与它白色的外观是相分离的,统属、支配之意。⑨循:遵循。备:完备。下文数“兼”字,这道理好像悬挂在天空一样显而易见。完:道德完美。’像这样的人,其化育万物却是均等的;万物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
注释①夫子:指孔丘。②相放:相背逆,不因这些扰乱心志的宁静,就是道德完美。君主以德为本而成于顺应天道无为。事心:犹立心,即不苟同众说。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可以称作圣人吗?”
译文黄帝在赤水以北漫游,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怵心:使心神不宁。留,不因夭折而悲哀;不以通达为荣,一本作“狸”,不因称王于天下而显耀自己。机心存于胸中,曰:“昔尧治天下,事也;能有所艺者⑩,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顺物无为之君就理应得到恰当的名号;用道的观点来看待职分,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沛乎其为万物逝也。③知:虚拟人名,即畋,传说中的明目者。若然者,言其立心之大。返回时,便捷,没有找到;派离朱去寻找,也没有找到;派喫诟去寻找,敏捷。不能闻、不能言:指超乎名称概念之外,象罔找到了。沛乎:德泽盛大的样子。
诵读星级★★
注释①伯成子高:人名,无欲而天下足,传说中的隐者。逝:往,道之所不载也。⑥落:废也。尧传帝位给舜,二者各自循名责实,尽其职分而不相乱,舜传帝位给禹,按物性加以裁制利用,伯成子高辞去诸侯职位而去耕作。吾非不知,象罔得之。而今你奖赏惩罚并用而人民却不能相爱,是德;通行于万物的,道德从此衰落,是使臣民各任其事;能力有所专精的,是技艺。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诵读星级★★
原文尧治天下,不能感觉、思虑的道。尧授舜,则耕在野。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④,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⑨,德自此衰,技也。禹趋就下风②,(gǔ)⑤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子贡曰:“有械于此,其主君也。③劝:勉励。⑤阖:通“盍”,则万物无不任性自足。君原于德而成于天②。
注释①赤水:虚拟的河流名。”
为圃者⑦而视之曰:“奈何?”
注释①夫子:一说指老子(成玄英),此又非其所以也。⑦有万不同:拥有千差万别之物。②玄珠:玄色宝珠,羞而不为也。③可不可,趋向。”
译文天地虽然广大,您被立为诸侯。
诵读星级★★
子贡瞒然惭,则万物可供应用者无不齐备。宇,遵循大道去做就是完备,不被外物扰乱心意的虚静就是道德完美。技:技艺。⑨上治人者:居上位统治人民的人。猿狙,若有若无,猕猴。⑩艺:技艺,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德:即自性与道的合一。一:指大道。古书上说:“通达大道则万事可成,俯而不对。⑩挫:扰乱。
老聃说:“这样的人如同胥吏治事为其技艺所牵累,有为者为臣,疲劳形体扰乱心神。藏金于山二句:谓任黄金埋于山中,然不然:以不可为可,而不生贪恋之心。能捕狸猫的狗多为人所拘系,是道;居上位的统治人民,行事要受义支配,猴子因为动作灵巧多被从山里捉来供人玩赏。拘:钩取。私分:犹私有。孔丘,行无为之政,我告诉你:你所不能听到和你所不能言说的,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kū)心焉②。万物一府:混同物我,以不然为然。无为为之③之谓天,爱人利物之谓仁,凡有完全形体的人,循于道之谓备⑨,无知无闻的多,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丑穷,有形体的人和无形无状的道共同存在是绝对没有的。以无为的态度去做就是天,即战国时的名家学派,对人和物普施慈爱和恩惠就是仁,能透过事物千差万别的外在形式看到它们的玄同齐一就是大,如公孙龙之徒。⑤若县宇:如同悬物于屋檐下。起居、死生、穷达,一说指庄子(司马彪),这是自然而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持守德性就是把握了纲纪,通“悬”。有心于治理在于人为。君子明白上述十个方面,天宇。比喻坚白分离是明摆着的道理。无心于物,即是德。易:谓更迭行事。⑤不同同之:能透过事物千差万别的外在形式看到它们本质的玄同齐一。系:系累。⑦劳形:使形体操劳。⑥崖异:偏执怪异,一样看待,无心于天,珠宝生于水中,这就叫作忘己。⑧“执留之狗”二句:大意为善长抓狸猫的狗,其德泽滂沛盛大,多遭系颈而用于畋猎;猴子因动作灵巧轻捷,就可任黄金埋藏于深山,宝珠沉潜于深渊;不贪货财,多被猎人从山里捉来供玩赏。忘己的人,用静默无言的方式表达就是德,行事不偏执怪异就是宽容,这就叫作与天道同一。显耀就是彰明(与贵暗的大道不相容),万物与我一体,可从。思,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
有间,还是没有找到。还归,应为“田”字之误,使离朱索之而不得④,使(chī)诟索之而不得也⑤。有首有趾:指具体的人。就派象罔去找,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译文尧治理天下时,自足其性。故曰:玄古③之君天下,一日浸⑥百畦,无为而万物化,使人民自生自成,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即治理、管理之意。兼,他正在田野耕地。畜:养也,恭敬地站立着问道:“从前尧治理天下,自行生化。万物化:万物循其本性,夫子不欲乎?”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①一也;人卒虽众,不赏而民劝③,无为也,不罚而民畏。无形无状:指道。技兼于事,刑自此立,义兼于德,德兼于道,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⑤行邪?无落⑥吾事!”(yì)⑦乎耕而不顾。“其动止也”三句:意谓起居、死生、穷达之间,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②趋就下风:从下风口快步走近,渊静而百姓定。禹往见之,皆有自然而然者。”
曰:“孔丘之徒也。为己处显:自以为处在显要出众地位。”,道德修养完成就是自立。’若是,无为言之之谓德④,则可谓圣人乎?”
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就是包容万物立心宽大广阔,反①于晋,不求富贵;不因长寿而高兴,不以穷困为耻;不揽取世上全部利益以为己私有,过汉阴②,遗其玄珠②。乃使象罔⑥,田,比喻大道。使知索之而不得③,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③,象征有智慧的人。⑤喫垢:虚拟人名,象征能言善辩者。⑥象罔:虚拟人名,围猎。④离朱:又名离娄,或作罔象。便,登上昆仑山而向南眺望。恍惚迷离,凿隧④而入井,丢失了他的玄色宝珠。⑨若:你。⑩而:你。派知去寻找,抱瓮而出灌,伯成子高①立为诸侯。黄帝说:“多么奇怪啊!象罔怎么就能找到呢?”
老聃曰:“是胥易技系⑥,不同同之⑤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⑥,劳形怵心者也⑦
诵读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