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600000036

第36章 第四套混战计(3)

原文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按语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④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战国策·秦策》《战略考·战国》)

注释

①形禁势格:指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禁,禁止。格,阻碍。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意谓攻取较近的敌人有利,攻取远隔的敌人有害。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彖辞》。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睽:乖离,乖异。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兑下离上,泽下火上。火焰往上冒,池水往下淌。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乖离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互相矛盾,而我正好各个击破。④范雎:一名范叔,曾化名张禄,战国时魏人,范雎入秦国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贵戚。公元前266年被任为秦相国,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号应侯。他主张远交近攻,由近而远地逐个歼灭敌人。

译文

当军事目标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攻取较近的敌人有利,攻取远隔的敌人有害。这就是从《睽卦》里"上火下泽"中悟出的道理。

按语译文

在混乱的局面中,各种势力也陷于联合与分裂的频繁变换之中,都是为了自己争夺利益。远处不要去进攻,可以用利益与他结交;但如果与邻近国家相交好,反而会使变乱发生在自己身边。战国时范雎的谋略,就是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作为结交或攻打的准则,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战国策·秦策》《战略考·战国》)

典故探源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历史实例

郑国称霸

春秋时期,郑国其实算不上最强大的国家,但郑庄公乘春秋礼崩乐坏,朝纲混乱,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郑庄公巧妙用了小国外交政策,远交近攻,在春秋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保全了郑国,并取得了当时的霸主地位。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原文

两大之间①,敌胁以从②,我假以势③。《困》,有言不信④。

按语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ɡuó)⑤,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二年、僖公五年)

注释

①两大之间:这里指介于两个大国之间。②胁:胁迫。从:屈服。③假:凭借。势:态势。④《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名为"困"。困:困乏。卦辞曰:"《困》,有言不信。"《周易姚氏学》解释为:"处困之不见信于人,故有言不信。"意思是:"处于困难的境地,不肯轻易听信别人的空话。"此计应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相信吗?⑤晋侯:即晋国的国君,此处指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在位)。虞:周文王时建立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平陆北,公元前655年晋国假道伐虢时,被晋突袭所灭。虢:春秋时代诸侯国名。有东虢、西虢、北虢之分。姬姓。此处指北虢,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占有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译文

处于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人用武力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借机把力量渗透进去。对于处在困顿中的国家,只有口头许诺,是难以取得他的信任的。

按语译文

借别的国家的道路去打仗,不是仅靠花言巧语所能蒙骗取得的,必须是这个中间势力处于不受一方势力的威胁,而是处于双发势力的夹击中。在这种情况下,敌方必然会用武力逼迫他屈服,我方则用不使他受害为诱饵,利用他侥幸图存的心理,迅速控制局势。他势必不能守住阵地,这样不用经过实战就能把他消灭了。例如: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晋国消灭了虢国以后,虢公丑逃奔到周朝的京师洛阳。晋军灭了虢国后在回师的途中,再度借道虞国,趁其失去戒心而最后又消灭了虞国。

典故探源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历史实例

1.楚文王灭蔡

东周开始,周王朝由强盛转弱,诸侯国之间互相争伐。小的诸侯国纷纷被优胜劣汰地吞并,较大的诸侯国也乘王权衰落,扩张自己的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账,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侯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闭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让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以一己之私怨,置息国疆土与人民于不顾,一心想楚国给他报仇,没想到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不亦悲乎!

2.诸葛亮三气周瑜

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病故后,把荆州民众托付给了刘备。为了离间孙、刘两家的关系,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周瑜为总领南郡的太守。这个总领南郡太守不过是个虚职,因为荆州到今还被刘备占着。周瑜果然中了曹操的奸计,命鲁肃去见刘备索回荆州。

刘备听说鲁肃来索要荆州,很是慌张。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不必忧虑,我自有良策,到时候鲁肃一提荆州之事,您就大哭,然后我与他周旋。"

鲁肃到来后果然开口便索要荆州,刘备听罢放声大哭。这一哭,反而把鲁肃弄糊涂了。诸葛亮在旁开了腔:"当初我主向吴侯借荆州时,答应取得西川便还。但仔细一想,益州刘璋是我主之弟,乃同胞骨肉,若兴兵取他的城池,恐被外人唾骂;如果不取,归还荆州,又何处安身?假如不还荆州,于吴侯的面上又不好看。我主进退两难,所以大哭。"鲁肃本是个宽仁的长者,见刘备如此哀痛,便答应了诸葛亮提出的延期归还荆州的请求。

周瑜听完鲁肃的汇报,便大发雷霆,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要鲁肃再去荆州。鲁肃依照周瑜的吩咐对刘备说:"吴侯十分同情您的处境,与众将商量后决定起兵替您取西川。取了西川,再换回荆州,这样西川只当是东吴给您的一份嫁妆。军马过路时,希望提供些粮草,别无他求。"

刘备有些犹豫不决,诸葛亮在一旁连忙点头说:"难得吴侯的一片好心!雄师来到后,一定远接犒劳。"鲁肃听后,暗自高兴。等鲁肃走后,刘备向诸葛亮询问东吴的真正用意。诸葛亮答道:"此乃周瑜小儿的"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收西川,实则取荆州。不过,周瑜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周瑜此次前来,我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周瑜起兵五万人,浩浩荡荡开向荆州。来到荆州城下,周瑜本以为刘备等会打开城门,箪食壶浆迎接他,然后他乘机掩杀过去。没想到一声梆子响过后,城上无数士兵一齐竖起刀枪,严阵以待。吴军背后也杀声四起,皆言要活捉周瑜。周瑜知道上了诸葛亮的当,怒气填胸,箭疮复发,坠于马下,倒地而亡。

荆州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刘备一借荆州永不归还,不惜毁掉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周瑜妄想"假途伐虢"夺回荆州,却瞒不过诸葛孔明,计谋一旦败露,尚不能全身而退,岂不悲乎!

3.安禄山造反

唐朝的安禄山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内心却非常狡猾,随着他谋逆之心日炽,却被杨国忠察觉了。杨国忠立即上奏折说明安禄山包藏祸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便派中官辅理林前往探查。

安禄山知道辅理林的来意后极力贿赂他。因此,辅理林回禀情况时列举一些事件说安禄山一贯忠于朝廷。

杨国忠对唐玄宗说:"造反者最善于掩饰,辅理林定是收受了安禄山的好处,才讲安禄山的好话。若要试探安禄山对大唐是否忠诚,有一个办法可行。"唐玄宗忙追问是什么办法,杨国忠又说:"现在出旨召安禄山进京,他若要造反,必不敢来,这叫"做贼心虚"。他若肯来,证明心里没鬼。"唐玄宗从其言,下了圣旨召安禄山进京。

安禄山猜出了唐玄宗和杨国忠的用心,为了不让人怀疑,他毅然冒着风险进京。在酒席宴上,安禄山跪倒在唐玄宗面前痛哭不止:"臣是蕃人,受人歧视,但皇上圣明,总是不嫌弃我。我今生今世难报皇恩。臣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杨国忠,他一直想杀掉我,请皇上为我做主啊!"唐玄宗听了这一番哭诉,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禄山了,授予他左仆射的官职。

安禄山匆匆返回老窝范阳后,庆幸自己逢凶化吉。他认为造反宜早不宜迟,否则坐失良机,后悔莫及。775年十一月,安禄山打着讨伐逆贼杨国忠的旗号起兵反叛,他的十五万人马以每天六十里的速度向唐朝都城长安进发。"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安史之乱"是唐朝走向没落的标志,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安禄山造反之所以连连得手,与他的假途灭虢的计策有密切关系--安禄山名义是讨伐杨国忠,这一点使当时许多人受到蒙骗。

4.苻坚灭燕

公元369年,东晋桓温举兵讨伐前燕。前燕王摹容派使臣到前秦,提出用虎牢关以西地区送给前秦为条件,请求前秦出兵援助。

前秦苻坚与群臣商议此事。大多数人不同意发兵救燕,因为当初桓温攻打前秦时,前燕袖手旁观。但是,大臣王猛的意见与众不同,他说:"如果桓温占领了燕国,力量会更加强大,这对秦国是不利的。如果我们与燕国合兵一处攻打桓温,桓温将不是对手。经过交战,燕国的力量会大大削弱,到那时我们可以就地占领燕国。"苻坚听从了王猛的计谋,派兵两万去救燕。

在燕秦联合抵抗下,桓温被迫退出前燕。秦军在前燕撤退之前,便向前燕王索要虎牢关以西地区。前燕王支支吾吾,有意抵赖。这样正中苻坚的下怀,前秦终于吞并了前燕。

苻坚救燕本来就抱着假途灭虢的想法,前燕王食其诺言,正好为前秦军灭燕提供了口实,遭受兵灾的前燕犹如案板上鱼肉,任前秦随便宰割。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 古代军事典籍

    古代军事典籍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生动介绍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孙膑兵法》、《尉缭子》、《三略》七部经典军事古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苍黄

    天苍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死里逃生,脱胎换骨。仇人,藏于九地之下!江湖,朝堂,何处寻觅?江湖隐士,遁世仙门,门阀世家,纷纷粉墨登场,数千年前的隐秘被揭开。天道何在!爱恨情仇,如何选择?.........这其实是个复仇的故事,发生在山雨欲来的大晋,搅动风雨的柳寒,则多了一段异世的记忆。糊涂书友群:群1:50219094,群2:201108312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女的嫡妻之路

    庶女的嫡妻之路

    穿越成为庶女,爹爹不亲,嫡母不爱,嫡姐、庶姐也都明争暗斗。什么?还让她嫁给那个风流成性,无所事事的逍遥王爷,成为生孩子的工具?心死出嫁,却发现一切都与她想的不同,无用王爷还是深情亲王?从此手握两府大权,看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女如何当家?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莫须轻言誓年华

    莫须轻言誓年华

    她,古董级女屌丝5.0版,正在加速升级中...他,身披校草光环,恶魔的獠牙和尾巴被完好掩盖...面对海啸一般汹涌袭来的谣言,她想说:“我只是个打酱油的。”当然,他更淡定,他说:“我只是利用你一下下。”她:“我可以说脏话么...不可以?那我没话说了。”【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http://m.pgsk.com/m.pgsk.com
  • 无量山旧事

    无量山旧事

    慨叹盛世浩劫,英雄挥剑斩苍茫。无量,浩瀚苍穹,谁与争峰?举杯邀明月,生死两仓皇。人道是,混战枭雄几多长?
  • 无颜禾倾城

    无颜禾倾城

    她是现代的精英白领,独自旅游,却被神秘古树带到古代。一睁眼,就遇见龌龊男想侵犯自己,拼命逃出,被同村的魏家二少爷所救。细细观察,她不但貌若无盐,身上还背负着自家藏宝图的秘密。来到京城,她的身世更是掀起波澜。宝藏、天下,众多男子为此争抢,而她,该如何分辨真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女袭来

    农女袭来

    【正文完结】现代作家零点穿越,感受她在现代没有的温暖;种田?没问题,姐刚好是农科出生,这点问题不算问题。没吃的?没问题,不就是吃的吗?小问题。没银子?小问题,姐刚好培育出新的育苗,明天拿去卖了吧!小妹,有人来偷咱家的菜啦!神马?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姐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