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000000036

第36章 “都掌蛮”的兴起与消亡(3)

明初,都掌人成为明政府的编户。如曾省吾说:“山都六乡之蛮在国初已为编户,隶戎县羁縻矣。”[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一《寄内阁张老先生书一》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之《凌霄、都都寨、九丝诸蛮列传》(下称《凌霄诸蛮传》)也说:“凌霄者,阿苟之所按据也。苟之先,在国初为编氓,隶戎县。”[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五《凌霄、都都寨、九丝诸蛮列传》。这个阿苟,“独为四乡雄长。阳顺阴逆,每蛮反出,则苟为之部署。……蛮中称苟为得居王,得居乡名,苟内寨得居,外寨凌霄为两窟”。又有载:“山都蛮王阿苟、蛮长阿肉等豺狼异类,久负固于凌霄,枭獍凶资肆,凭陵于僰道。”[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〇《征蛮杂录一一》,卷一《破凌霄城报捷疏》。本文所引《征蛮杂录》均见《平蛮全录》卷一〇。又如:“阿熊么,属蛮也。每每交通勾引,其罪甚于叛蛮。一妻一妾皆阿花之妹。”[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二《与刘将军十六》。明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载:“(都掌)僭号称王者数十人,至嘉、隆而极矣。嘉靖时蛮首称骠桀者,阿大、阿二、方王。”且注云:阿大阿二“皆土蛮”[明]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二《都掌》,明万历刻本,收入《四库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虽然所记竭尽污蔑之能事,但说明明代“都掌蛮”中的主体乃是世居当地的“都掌”人,当无疑问。都掌人“夷落”相望,各踞一处,互以为援,进行了持续的反明斗争。

第二,逃入汉人

明代的“都掌蛮”中,有大量汉人融入在内,有的甚至成为“都掌蛮”的首领。如《征蛮杂录八》:“近日汉人亡命,悉逋逃于中,黠者遂为谋主。”曾省吾说:都蛮自成一区,且“蜀中亡命大盗又悉逋逃其中虎而翼之”;又说:“山都之役,非地所堪。……积案大盗悉逋逃其中。”[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一《寄内阁张老先生书六》、《答肖甫张中丞书二》。逃入其中者包括《檄文三》所提到的“未获强盗、脱逃军犯、内地人民先年逃入在寨”三类汉民。

正因为如此,时任成都知县的于鹤才认识到“都蛮”今昔之不同:“近年以来,生齿日繁,而虏亦众矣。侵疆日辟而地亦广。逋逃日聚而党益植矣。……则今之都蛮非昔之都蛮也。”[明]于鹤:《平蛮凯旋序》,载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五。这种状况的形成也是由来已久,曾省吾说:山都“以据险称雄,而逋逃咸入其薮,滋蔓难图,渐成尾大,为日久矣”。汉人亡命者在“都掌蛮”中占有相当比例:“昨据解到凌霄擒斩各贼,大抵蛮居其半,余多亡命强盗。”[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一《寄孙肯堂侍御书一》。

汉人亡命最著者有方三、阿幺儿等。瞿九思《凌霄诸蛮传》说:“九丝之蛮以万数,阿大、阿二、方三最剽桀。”其中方三乃一“逋囚”,或言“方三系高县百姓”,其“义父”乃“首恶阿祖王”。又有“仁寿大盗阿么儿者,脱罪至凌霄,为苟义子,勇而枭,蛮众亦畏之”[明]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二《都掌》;曾省吾《平蛮全录》卷六《檄文七二》;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三《荡平都蛮叙功疏》。。《征蛮杂录一一》也说:“有阿幺儿者,仁寿大盗,逋逃凌霄,为苟义子,勇而黠。”方三、阿幺儿等人与都掌人结为义父子关系,表明“都掌蛮”与汉人在文化上已不再完全隔膜。

曾省吾说:“蛮得日耕获于其中而又勤杀掠于外,六县百姓以为莫我救也。其不胥而为蛮者几希,所以昔年蛮少而今日蛮多,其故可想矣。”[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破凌霄城报捷疏》,卷一一《报内阁揭》。《征蛮杂录三〇》:“邻近百姓以都蛮积威所劫,恐事不成而害益甚,反窜入蛮砦,共敌官军。”可见一些并非所谓“逋逃”的汉民也融入“都掌蛮”之中。

第三,掳获汉民

除了一些汉人自己跑到僰人地区以外,“都掌蛮”还掳略了为数众多的汉民为其效力。都掌本处“山险林深”之中,曾省吾说:“都蛮陆梁于中,久之不问,不惟土官慢易,已包藏祸心。而汉官所治之民,其不化而为蛮者无几矣。”冯成能在万历甲戌(1574)述曾省吾的“功绩”时称:“异时僰蛮称乱,暴戾恣睢。叙泸以南,老稚接踵而死于蛮者数十世矣,士女群虏胥衣冠之俗而夷之者数百里矣。”[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一《寄内阁张老先生书一》,卷一五《先刻征蛮奏议序》。《檄文七》说都掌“近年猖獗尤甚,长驱江、纳,几薄叙、泸。……所掠军民,或卖或囚,尽化为剪发凿齿之异族。”这些话充满了统治阶层的民族仇视心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都掌势力在明代不断扩大这一事实。

《征蛮杂录八》:“隆庆五年(1571),阿大、阿二领蛮数千纵劫,初至长宁县。封民结一寨御之,名曰宝瓶寨。相持五日不破。后阿苟从凌霄率众助攻立破之。其中男妇老幼三百五十余名口,仅幼小三四十口以生掳得全,余尽为戮鬼。”《寄内阁吕老先生书五》:“二百年来,六县生灵虏县杀者不知其几千万矣。而近益恣,长驱之势,即叙州、泸州、江安朝不保暮,间岁一至江安,所掠男女千七百余名。一望室庐煨烬。乃有司莫以闻也。”又《寄孙肯堂侍御书一》说在凌霄战捕获的俘虏中,“及审幼男女子,多系每年掳进南六县及江安泸州之民,有口称一次而掳至七八百名者”。

都掌人在与明政府的斗争中,利用了本有的穿耳凿齿习俗,《平蛮全录》卷八所载的一则公文说:“其功级虽以穿耳凿齿为准,但闻蛮近狡猾,自不穿凿,反穿凿掳去汉人,使之当先。”《檄文二三》也说:“审得被擒王正朝等三名,原系戎珙良民,被虏入寨。候查明另议等因,并解各犯到院。又该本院复审,王正朝执称:‘夷俗将掳过汉人剪发打齿,不穿耳。若临时势穷,或斩或擒,送出搪抵。’……今后功次,俱要阵前擒斩真正凿齿穿耳者,解赴该道审验明白,方准照格议赏。”

第四,其他民族

《檄文三六》称:“访得各蛮雇令苗兵五六百名,在于得穵口地方扎寨,挑沟以待我兵。若有游兵巡警,岂容苗兵公然交通出入。”《凌霄诸蛮传》也载,万历元年六月后的都都寨之战,“(诸蛮)乃募苗兵六百人,从恶泪坎直走得穵口挑战。”可见有部分苗民曾助都掌人进行反抗斗争。《檄文七》说:“或土司、水都虑其危而坚唇齿之助。……自逆蛮作孽,不分汉民、苗民,或被掳胁从,或交通煽诱。”又说邻近土府、土司“乃至与蛮结亲,声势相倚”,造成了先前征调的失败。《檄文四一》也说“邻近土司,因其世结姻亲,潜相党护”。邻近土司多为彝族先民,可见“都掌蛮”中,也有部分苗民甚至彝民融入。

至今流传的珙县《九丝之战》故事中,哈二王(阿二王)曾说过与“汉民弟兄、苗民弟兄”一起斗争,“印把山苗寨弟兄二千人马来援救都都寨,内官、黄土寨的奢崇清等十二路绿林英雄,分别带八百汉族弟兄,分二路声援九丝城。”兴文县《玉冠洞和苗寨姑娘》也讲述了明代“苗家几十个寨子”起而造反的故事珙县和兴文县文化馆1980年分别编印了《僰人悬棺民间故事选》和《兴文石海洞乡民间故事集》。另有晓帆等搜集整理的《悬棺之谜》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这些传说自然不会是空穴来风,应当是“历史”留下的回响。二、“都掌蛮”的消亡及其原因

万历初明政府对“都掌蛮”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之后,活动了上千年的“都掌蛮”便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学者对此有种种推测和研究,较早如林名均《川南僰人考》载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印《悬棺葬资料汇集》,1980年,原刊于1941年《文史教学》创刊号。一文推测“僰人衰灭”的原因有三:一为明曾省吾所剿灭,二为明季流寇所屠戮,三为苗族所排挤。明季“流寇”指张献忠的农民军,《庆符县志》卷二一《边防志》说:“明季兵燹频仍,僰、羿、苗、猓之属,亦罹屠戮,所存无几。”这种说法出于对张献忠军的偏见,并不可靠,今人也多有辨之,此无需多言。

有一则苗族传说言其祖先迁来此地时,“原有土著体量高大,四肢有力,善治田地”。苗人思以抑之,乃借风水之说谓若能葬其亲属于山巅,其后必将强大,当地土著果如所教而行,遂乃一蹶不振林名均《川南僰人考》记其亲闻之于苗族青年。另《珙县志》卷一四认为:“相传有罗因者,以僰人尝灭其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美国)葛维汉《有关僰人(白人)的历史文献》(《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第8卷,1936年;陈宗祥译文载《悬棺葬资料汇集》)一文记此为“川苗关于僰人的传说”,谓教此种葬者为汉人术士罗因所为。。这同样是站不住脚的。虽然苗族迁入此地,与当地原住居民发生某些冲突是可能的,但悬棺葬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民族的一种习俗,川南悬棺葬乃其一分支而已,不可能因一巧辩之士可致,此传说必是讹传。如前所述,当地的一些传说中,苗族和僰人是友好的,苗民曾参与了僰人哈大王等领导的反明行动,前引《檄文三六》也可证实。

近有学者对川南僚族消亡原因做了如下的基本估计:“虽然僚汉间有过长期的民族战争、民族压迫及因此而发生的强迫同化,但由于民族战争的日益减少,日益发展的民族融合便不可能是强迫同化所能造成的。”韦清风:《略论四川南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载论文集《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2月。这一从抽象概念出发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民族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虽然明代川南民族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但“僰人”亦即以都掌为代表的僚人迅速消亡的真正原因,不仅在于林名均先生所谈到的明朝政府对都掌进行的严酷镇压,更主要的正是其所推行的强迫同化政策,这在我国古代民族史上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下面对都掌蛮消亡原因做一具体分析。

第一,实行“雕剿”,残酷镇压。

明朝动员了十多万大军对人数约两万多的“都掌蛮”进行了疯狂地镇压,先行重点打击的“雕剿”政策。曾省吾说:“今方先为雕剿,即于半月之内,擒获元凶及捣破凌霄城险寨,渐图九丝,当势如破竹矣。”又说自隆庆六年(1572)刘显任总兵以来,“选兵设隘,防御即严,相机雕剿”[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覆勘将官疏》,卷一一《寄内阁吕老先生书一》。。《檄文二一》云:“大抵大举者,雕剿之结局。雕剿者,大举之张本。”《檄文五》云:“目今雕剿,悬赏为先。……以蛮攻蛮为上,以兵攻蛮次之。许降不许抚,许真降不许假降。”可见“以蛮攻蛮”是明军既定策略。又如《与刘将军三五》也说:“若早令二乡与四乡先且仇杀,策之上者也。”

都掌被镇压之后,许多都掌人遭到了杀戮。《两朝平攘录·都掌》载:郭成与蛮有大仇,破九丝后,“与蛮有大仇”的明将郭成“即以所获首级,易别将所获生蛮”,并己部所擒者共120人,“乃缚置父墓前树上,亲率家人妇子,设祭奠告墓。令刽二十人剖蛮腹,剜其心,以百二十红盘盛之,大鼓吹祭父灵”。据《荡平都蛮叙功疏》,大量被生擒者,则于军前酌行处决尸,并将所获首级“发枭”各地。“京观”是古代专制统治者炫耀武功也是其残暴本性的见证,《檄文》称:“九丝破后,狐鼠就戮者,其数颇多,事竣亦应仿此。……将阵前斩过尸骸,尽行收聚,用土高厚掩瘗,立石标名。”曾省吾致刘显说:“坑蛮寨,或招或剿,随将军处置,不必固执。若系良善非惟不可杀亦不必动兵。若系叛蛮留在后日,果否有患无患,此将军之责矣。”终于造成“山都之地为之一空”的后果[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七《檄文一一〇》,卷一二《与刘将军七二》,卷一一《寄大司马二华谭公书六》。。

《檄文一二一》称:“九丝虽破,工夫全在搜山。搜山尽绝,方称荡平。”《檄文八八》:“攻克九丝之后,选委精兵札定并已降设官外,余即分遣官兵搜剿箐林,务在尽除首恶。”万历二年(1574)四月戊午,兵部言:“九丝都蛮遗匿山箐尚多,及谷炮寨、卜落明等处残蛮苗兵争竞厮杀,及今不剪,滋蔓难图。”要求“严督官兵尽行剿绝”,“务将深箐以次督兵砍伐,若再有漏匿鼠贼,严行搜捕尽绝,以保无虞”《明神宗实录》卷二四;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三《荡平都蛮叙功疏》。。据《明神宗实录》卷二〇,万历元年(1574)十二月戊辰兵部总计所谓“征剿都蛮捷报”云:“是役也,克寨六十余处,擒斩俘获共四千六百一十五名,内称王酋首阿大、阿二等三十六名,招安二千三百八十一名,拓地四百余里。”可见统治阶级的镇压是极其残酷的。

第二,强迫同化,“以夏变夷”。

事实上,在万历初镇压都掌蛮之后,明政府在此间推行了强迫同化的政策。曾省吾上《经略平蛮善后十事疏》,对“善后”之事做了周密安排,总的政策就是实行强迫同化政策,即所谓“以夏变夷”。《西蜀平蛮碑》记载了曾省吾的“功绩”:“当蛮既平,或谓宜稍稍树其种落勿绝之。公曰:弦不易则音不调,根株不拔,拱蘖将复生。遂决荚埽更瑕窳之习,一以中国郡县文法存定之。”分别见曾省吾:《平蛮全录》卷八、卷一四。罗其大者有如下几项:

1.改易地名,“以新耳目”。在万历年镇压都掌蛮之后,明政府将当地带有都掌印记的地名纷纷改名,企图抹去对都掌人的记忆,“以新耳目”。

《平蛮全录》卷四载曾省吾《经略平蛮善后疏》说,参伍汉夷之俗,条为十事。包括有:其一改地名:“县名改做兴文,所名建武,驿名都宁,仓名恒裕。”又以“各寨旧名多恶,宜更换以新耳目。权将九丝城呼为平蛮城,凌霄城为拱极城,印靶山为文印山,吊猴山为降蛮山,鸡冠岭为金鸡岭,内官寨为武宁山,都都寨为都守寨”。

《檄文九五》载:“荡平各处山寨,宣更定美名以新耳目。……黄土城改名荡蛮坡。其余应改者,该道径自定改。”《凌霄诸蛮传》亦载:“初,戎县以都蛮得名,御史中丞以都蛮既破平,当易名。乃请于上,易戎县曰兴文。已,赐驿名曰都宁,仓名曰恒裕,并易九丝日平蛮,凌霄日拱极,都都曰都定,印靶曰文印,钩猴曰降蛮,鸡冠曰金鸡。”

2.变名易服,列为编户。《征蛮杂录三三》:“都蛮既平,所有降者共老幼妇女千余,亦既变姓名易冠服,列为编户矣。”变名易服,是明政府强制同化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平蛮全录》卷九所载的《公移·批申二》载:对“降蛮幼小”者一一改变姓名:“林院改林顺,林常改林悦,罗嘉向改罗嘉恩,周吼改周享,周章改周民,熊惹改熊稳,熊行改熊止,熊加翁改熊加畏,熊喷改熊守,熊省改熊伏,熊雕改熊驯,熊森改熊柔,何烦林改何敢负,胡闹改胡宾,王倒政改王者政。”一些并未“出劫”的都掌人也同样遭到强迫同化的命运。《檄文一三一》说:“其水都四乡虽未出劫,亦系党恶。……其于四乡,何以改其冠服,何以变其语言,何以移其心志,何以一其视听,保甲有无可设,社学有无可建,田地有无可清,差徭有无可复,务要施为得缓急之宜,举动有张弛之节。”

3.变卖入官,分投安插。对本为汉民的“被掳民妇”一般送还原处,而将大量俘获的都掌妇幼“变卖入官”是其主要的手段。在凌霄刚破而九丝未下时就已制定了要将“俘获贼属男妇变卖入官,被虏人口给主收领”这一政策。都掌平后,曾省吾再次强调:“俘获老幼贼属妇女,应变卖者变卖入官,不堪变卖者远行安置。”一则批文明确指示:“首级分发枭示,幼男妇女变价入官。”[明]曾省吾:《平蛮全录》卷一《破凌霄城报捷疏》,卷三《荡平都蛮叙功疏》,卷八《公移·批申一》。

同类推荐
  • 晁氏水浒

    晁氏水浒

    “咱也来个煮酒论英雄,先说神力。这江湖之上,要说神力,第一当属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两膀若无千斤之力,怎能动的树木。”“这便是你孤陋寡闻了,岂不闻小霸王力扛东京数千斤闸门,四路反王这才安然逃出东京,怎是凡人可比。”新书《义气水浒》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 满唐春

    满唐春

    一个优秀的首饰技师,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一个苦逼的学徒身上一间生意淡薄、濒临倒闭的金店一个游手好闲、水平一般偏偏又脾气暴躁的师傅还有二个谈不来的师兄最惨的,还签了一份打死勿论的学徒契约幸好,还有一个美丽又对自己暗生情愫的小娘刘远还没决定以后的路没想到一夜剧变,两个师兄杀了师父卷了黄金细软跑路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欠下的货款、借下的债务、快要到期的租金等等,让小娘无计可施要抄家、变卖家产?PS:小炮新书《筑造我为王》已上传,请多多支持!!!!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之庶妃大翻身

    穿越之庶妃大翻身

    前世的她被人背叛,重生来到了古代。却被逼代姐出嫁。这个男人在迎娶她的同时,下令诛灭她家九族。于是在这个前门办婚事,后门办丧事的府中,她被人抬上轿,成为了这个暴君的弃妃。
  • 娱乐帝国系统

    娱乐帝国系统

    在娱乐圈混了十年的配角演员叶明带着未来的娱乐帝国系统回到九七年,那一年,二十二岁的叶明,二十三岁的苏有鹏,意气风发,青春无敌那一年,二十一岁的赵微,林心如,十六岁的范彬彬,稚气未脱。清淡如菊。共同汇聚在一个叫做琼遥的旗下,静静的绽放着属于他们的美丽。一个娱乐圈的帝王从还珠格格开始,踏上了征途。重生者叶明利用超级系统,打造一个大大的娱乐帝国。[求订阅月票推荐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正太老公剩女妻

    正太老公剩女妻

    韩阳煦,19岁,风靡全球的当红小正太,身材样貌无一不让人惊叹,所到之处均是不绝于耳的欢呼声,更让人羡慕嫉妒恨地是他身后强大的财富权利版图。宋伊白,24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同龄人中却有了剩女的响当当的绰号,怪只怪其在整整二十四年间居然未曾谈过一次恋爱,完美地保留着自己的初吻。当24岁的宋伊白无意间撞上19岁的韩阳煦,一场正太剩女对对碰的姐弟恋纯美又邪恶的爱情便拉开了厚厚的帷幕。“你,你,你,这是我的初吻啊。”宋伊白颤抖地竖起食指指向站在自己面前,一副风流倜傥样子的韩阳煦,使出吃奶的劲低吼道。“切。”韩阳煦低斥一声,嘴角勾起一抹邪恶的微笑,目光冷然地看向宋伊白,嗓音嘲讽地说道:“这么老了,这居然是初吻,这么多年你白活了吧。”宋伊白听完韩阳煦的话,气得直翻白眼,就差就晕厥过去,这就是她的初吻了,怎么了,总比起这个小屁孩小小年纪,女人无数要好。只是让宋伊白没想到的是韩阳煦仅仅只是年纪小而已,紧身白色衬衫下的整齐六块腹肌让她这个剩女看得两眼直冒爱心,就差流出了口水。当宋伊白被韩阳煦抵在墙上凶暴拥吻的时候,那个小男孩的力量却激烈地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任由自己如何挣扎都挣不开。“宋伊白,你听好了,你是我韩阳煦的女人,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但是不准你把目光往别的男人身上放。”韩阳煦低喘着气在宋伊白的耳边灼热地说道,宣告着他的占有权。宋伊白不满地翻了个白眼,小小年纪脾气倒是不小,像丹尼斯那样的顶级超模,拥有着魔鬼般的身材,天使般的面孔,比起女人更甚几分,她怎么可能不看,不看可不是白不看了嘛。还未等宋伊白翻完白眼,某人便压了下来,天啊,他这是要干什么,不可以,他可比自己小了整整五岁,他们怎么可以…还未等宋伊白讲话说完,韩阳煦便动作了起来,以后她成了自己真正的女人,那么他就有理由好好地宠她,爱她,不准她看其他男人了。和谐,和谐,大家慢慢想象,或者等着小禅一步一步写来。。。。。。
  • 超级兑换戒指

    超级兑换戒指

    帮人可升级,害人也可升级;救人可升级,杀人也可升级;一切都是为了任务,一切都是为了升级。屌丝逆袭,美女投怀,不求风骚惊天下,但求猥琐动世人。逆天升级系统,开启一段传奇的升级之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掌家

    掌家

    阮云瑾到死的时候才知道,她的一生,是个可悲的笑话。阮府是吃人的魔窟,害了母亲含冤而死,兄长早夭。她的意中人,是粘了砒霜的蜜糖,累得她嫁给了当朝最是无能的王爷。重活一世,她要护母亲和兄长平安,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喂,王爷,你离我远点啊!我不想再嫁给你啊!!(作者君素来胡编乱造,脑洞异常,考证党慎入。)
  • KP

    KP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