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16

第16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7)

《道教义枢》的作者结合六朝道教义学的传统观念,并祖述《老子》,其云:“夫道者,至虚至寂,甚真甚妙;而虚无不通,寂无不应。于是有元始天尊,应气成象,自寂而动,从真起应,出乎混沌之际,窈冥之中,含养元和,化贷阴阳也。故老君《道经》云:窈冥中有精,恍惚中有象。又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盖明元始天尊于混沌之间,应气成象,故有物混成也。”接着,在引用《隋书·经籍志》有关元始天尊的记述后说:“夫释氏托生,终开右肋。老君出世,必从左腋乎?……好儒术者,但习坟典;崇真如者,惟观释典。至于道经,幽秘罕有研寻。既不知其指归,实亦昧其篇目。遂乃各齐其所见,多以天尊为虚诞也。”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附录,《道教义枢》校勘,《道教义枢·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道教义枢》在回应佛教界攻讦的同时,实际上也对《隋书·经籍志》的编者及道教思想界内部所持的老君腋背降诞说进行了批评。表明在佛道论衡的背景下,道教学者意识到重新诠释道教“神学”义理的迫切性。而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必须通过反观老、庄原典汲取哲学营养丰富道教哲学思想内涵,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针对由佛教界引发的诘难,道教思想界在维护元始天尊作为道教教主的神圣性的同时,特别强调元始天尊是集“道”之“体”与“用”于一身的高度统一。

《本际经·圣行品》认为元始天尊本身就是“道”,因而没有宗本,“无祖无宗,无根无本”。同时又是宇宙万化之源,“一相无相,以此为源”。《本际经》卷二《付嘱品》说:“吾今所以为汝等故,权应见身,教导汝等并得开度,诸未度者,为后世缘,功成事遂,誓愿克满。今当反神,还乎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就连元始天尊此“妙应”之身也要“独反善寂妙一源”,而“升玄入妙”。又云:“自我得道以来,经无量劫,常在世间,未尝舍离。若应度者,恒见我身,运会迁移,则不能见。此劫众生,机宜所感,当由道君而得度脱。是故我今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见我真实之身,谓言灭尽。但修正观,自当见我与今无异。若于空相未能明审,犹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我真相,礼拜供养,如对真形,想念丹到,功德齐等,所以者何?身之与像,俱非实故。若能明了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是故敬像随心。获福报之轻重,唯在汝心。贫穷之人,泥木铜彩,随力能办,殿堂帐坐,幡花灯烛,称力供养,如事我身。承此因缘,终归正道,必当与我期在大罗。”

“非身之身”才是元始天尊的“真实之身”,意思就是说天尊之体实际上是“空相”。即《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所谓:“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能爱道者,道亦爱之。得道爱者,始是反真。思微定志,理尽于斯。”主张“明空、爱道”,次将“明空、爱道”解释为两半成一,还归真道。众生之“心”才是能否名明审空相的关键。这是对于《本际经》卷一《护国品》中,“以无(无本)为本”的“返本”思想和本体是“无本(空)”的“无本道体”说的呼应。这样一来,所谓“升玄入妙”就可以理解为“归根返本”,返于“无本(空)”。传统的“升玄”、“归根返本”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代表了本体(本);“善寂妙一源”代表了本源(根),“归根返本”合起来讲,是混为一体的,说本源时也兼有本体的意义,或本源即是本体,这实际等同于《老子》之“道”的哲学意蕴。在《老子》中,“道”兼有“本源”与“本体”的双重含义,本源是从时间意义上追溯“万物之母”,而本体是从逻辑层面上探寻“万物之根”,如果按照历史与逻辑的内在统一的标准,未尝不可说本源即本体。这本意上是在论证元始天尊本身就是“道”。

“本”与“根”,在《老子》传统思维模式下是“相即”的关系。但是,在这里却是既“相即”又“相离”。首先:“反神”和“独反”都体现在元始天尊一身,元始天尊此“妙应”之身又是“权应见身”,暗示元始天尊既与“道”同一体性同时又是“道”之用,即“道”的化身。其次:“真实之身”、“空相”、“非身之身”等说对应卷一《护国品》中的偈语,“空假无异相,权实故同途”,和“伪性假合,名之为有;体无真实,故名为空”,说明将“道”的特质定性为“空”。这就呼应了《护国品》中“诸法本无实相,皆悉是空”的思想。将“道”的特质定性为“空”的同时,重申强调“空假之相,还复成假”,“知空亦空”(《护国品》)无疑是本经的理论特色之一。再次:既然《护国品》云“法相不二”,则“本”、“根”不二,对应《护国品》云:“伪性假合,名之为有;体无真实,是故名空”与“不离诸法而说法空”。这样,“道”、“本”、“根”三者之间的关系,“道”相当于“理”,“本”、“根”相当于“事”。在“理”的层面是“理事不二”,在“事”的层面是“事事不二”。最后:本经把“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善寂妙一源”和“归根返本”诸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说明了道教的理论特质可以归结为突出强调“常”、“本”、“源”、“根”的特点。

《本际经·最胜品》中将这些特点与对元始天尊的“神学”诠释结合到一起,“元始正身非因非果,非修非得,等道界性,同虚空相”。“夫因生法,名之为果,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元始身者,非造作法,非生因生,亦非生果,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常是实。以是义故,非因非果。”“身相非因非果清净妙法”,“不动实际而示假名,巧辩因果,微妙方便”,“真报身是众生本故,所说身相有君宗故”,“必登大罗真道彼岸,到安乐处,自在无为,湛然常住”。

原来,《本际经》之所以一再强调“元始天尊(道)”自本、自根,“是常是实”,一方面是为了突出道是“常住法”,非因非果;另一方面重申元始天尊非修非得、无生无灭湛然常住是道的方便化身。道与元始天尊在本质上皆为“虚空相”。这些,都是针对佛道论衡中,佛教思想界质疑“道法自然”命题合理性的理论回应。

四“法身”义滥觞

对于来自佛教中人对元始天尊神圣性的质疑,道教思想界在理论建树上以“法身”义回应。“元始正身(道身)”相当于法身,即“道”;“元始身者”就是元始天尊,相当于报身。“元始正身”和“元始身”是“一”、是“异”,非“一”非“异”。

“法身”乃借用佛教名相,本义为佛之“三身”之一,原意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现代人解释为:“大乘的法身概念,指的是空性、真如、不二、绝对的真理,而为一切三世诸佛之母。释尊成佛,也是契入了这样的空性、真如。因此,任何人只要能体悟空性,就能成佛。”华方田:《出入有无之际——简析庐山慧远法身观的理论矛盾》,见《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在大乘佛教思想之中关于“法身”有数种说法,其中三论学派以真如实相不可得之真空为法身。《本际经》中的“法身”、“法性身”,在本质上相当于佛教三论宗的说法。“法性”也是借用佛教名相,指诸法之真实体性,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真实不变的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为真如之异称。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作法本。在《本际经》中除了“法身”的称谓外,尚有异名同谓“本身”、“道身”、“真身”之称。“报身”亦借用佛教名相,原意指佛之果报身,或译为受用身、食身、应身。《本际经》中的报身是“元始天尊”和“十方百亿分身天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无有异,同一真性”,“假因缘故,亦可说异”。

与刘进喜同时代的隋净影寺沙门慧远在《大乘义章》中说:“法者,所谓无始法性。此法是其众生体实,妄想覆缠,于己无用。后息妄想,彼法显了,便为佛体。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卷十九,《大正藏》第44册,第837页。

与印度大乘佛教“法身”观念不同之处在于,慧远对法身的诠释突出强调了众生体性中本具佛体、法身,法身是“众生体实”,众生必须通过后天“息妄想”才能“显法成身”。据北本《涅槃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然凡夫之佛性为烦恼所障蔽,若精勤修行以断除烦恼,则本然清净之佛性随即彰显。可见,在慧远的理解中将法身、佛性混为一谈了。而这一带有明显佛教中国化思想色彩的“法身”观念,无疑被《本际经》的作者所吸收、利用。

中国人最早接触“法身”概念,始于东汉末年支娄迦谶的译经。《佛说内藏百宝经》有云:“诸佛合一身,以经法为身。佛现为人说经法,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佛说内藏百宝经》卷一,《大正藏》第17册,第753页。“以经法为身”,阐明了“法身”与“佛身”的合一,代表了佛所说“经法”是真理的神圣性原则。此后支谦的译籍对这一思想又多有发挥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第375—383页,《支谦译经中的“佛身”思想》。,支娄迦谶和支谦的译籍以般若系列经典为主,前文述及般若经和般若学在传播历史过程中曾经和魏晋玄学构成过“交叉点”,般若经同般若学的传播、兴盛得益于玄学“本体论”哲学的发展。所以,中国人头脑中的“法身”观念难免留下本体及实体色彩的烙印。而竺法护译籍中出现的“法身”观,又朝着实体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使“法身”变成了客观的实在。《佛说如来兴显经》中说:“法身慧体,究竟无相。”《佛说如来兴显经》卷一,《大正藏》第10册,第592页。《度世品经》更是明确讲到“法身常存”《度世品经》卷六,《大正藏》第10册,第653页。这样一来,竺法护不仅把法身概念实体化,而且还使之变成了纯粹的精神本体,他称之为“如来至真等正觉身”见《无言童子经》卷二,《大正藏》第13册,第533页。就是说,“法身”是真实的、普遍的、永恒的,“无合无散,不处泥洹,不恶生死,乃名之曰法身。法身无形,普入一切,亦无所入,无所不入”《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二,《大正藏》第15册,第543页。

竺法护所理解的“法身”理论特征,是和他的思想世界所涉及的玄学背景纠缠交织在一起的。竺法护实际上是西晋“玄佛互渉”思潮中僧侣方面的玄学领袖,此一事实可由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玄学名士化名僧——支遁所作“像赞”得到证明。支道林赞叹竺法护“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倾拔玄致”。后来,东晋玄学名士孙绰在《通贤论》中,根据两晋名僧竺法护、竺法乘、帛远、竺道潜、支遁、于法兰、于道邃七人的各自特点,分别把他们比作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嵇康、刘伶、向秀、阮籍、阮咸。认为这七名僧和七名士都是高雅通达、超群绝俗的人物。其中说:“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详见《高僧传》卷一、卷四。孙绰以玄佛融通的理念对玄学名士和名僧予以咏怀,体现了从“玄佛互渉”到“玄佛合流”这一思想史时代思潮中,中国佛教思想界的精神风貌。“三玄”之一的《庄子》关于“真人”、“至人”、“神人”的玄思影响所及,使竺法护的“法身”观不免带有强烈的“本体”思想倾向。

道安在《合放光光赞略解序》中对法身的诠释,可视为中国本土僧侣最早的独特法身观,“般若波罗蜜者,无上正真道之根也。正者,等也,不二入也。等道有三义焉,法身也、知也、真际也。故其为经也,以如为始,以法身为宗也。如者尔也,本末等尔,无能令不尔也。佛之兴灭,绵绵常存,悠然无寄,故曰如也。法身者,一也,常净也,有无均净,未始有名。故于戒则无戒无犯,在定则无定无乱,处智则无智无愚。泯尔都忘,二三尽息,皎然不缁,故曰净也、常道也。真际者,无所著也。泊然不动,湛尔玄齐。无为也,无不为也。万法有为,而此法渊默。故曰,无所有者,是法之真也。……诸一相无相,则是菩萨来往所现真慧,明乎常道也”《出三藏记集》卷七,《大正藏》第55册,第48页。

道安借用“如”、“真际”等概念帮助解释、理解法身,“所谓如,就是那个样子。本体与现象都是那个样子,也没法不让它不那个样子。无论佛是不是出世,它都永远存在着,不依赖于任何其他条件”。“所谓真际,就是没有任何欲求与执著,安然不活动,澄静幽漠。无为而又无不为。”“所谓法身,就是那个‘一’,它是永远寂静的,永远清净的。……(由于它永远寂静),所以它不参与任何活动,既没有‘二’,也没有‘三’;它纯洁而永不被染污,所以清净。这是它永恒不变的形态。”参见方广锠《道安评传》第181—182页,昆仑出版社,2004年。表面上看,道安的法身观似乎已经契入般若经的思想核心,究其实质还停留在“法性生身”,即“真法身”的层面。“般若波罗蜜”虽然“一相无相”,还是以“法性生身”为本体,此亦如“常道”之理体。说穿了,这是玄学“贵无”派的思想特征,这和道安在般若学“六家七宗”中秉持的“本无”观念有关。

中国佛教“法身”观念除了带有强烈的本体意识以外,还存在浓厚的“神不灭”色彩。“神不灭论”的思想核心——“形”、“神”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命题之一,只不过随着时代的不同,所体现的思想特征各异。东汉末年的神学天命观,直接渗透到中国人对“佛陀观”的独特理解中,《牟子理惑论》云:“佛者,谥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弘明集》卷一,《大正藏》第52册,第2页。牟子用中国传统的宗教和文化观念理解佛,佛陀被描绘成不仅是人间最高道德的体现者,而且是神灵世界的最高主宰。这种独特的诠释视角,直接影响到东晋孙绰的《喻道论》,“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无为,故虚寂自然;无不为,故神化万物。万物之求,卑高不同,故训致之术,或精或粗;悟上识则举其宗本,不顺者复殃”《弘明集》卷三,《大正藏》第52册,第16页。这里所讲的“佛”,是大乘佛教“真如、法性或法身的体现者;道,即是真如、法性或法身。佛,周流九虚,无所不在,如同《般若经》类等大乘经典所渲染的那样,实际是超越时空的神秘主宰。”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第55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把中国佛教法身理论“形尽神不灭”色彩,表现得最为强烈,表达得最系统、完整的非庐山慧远莫属。“是故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弘明集》卷五,《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第三》,《大正藏》第52册,第30页。

慧远认为在人的可灭之形体之外,必然还存在着一个永恒常存之精神实体在起决定作用,此所谓“宗本”。它既是有形生命的主宰,又是成佛的根据。应用到法身理论上,就是以承认有一个冥然无形、独立实存的“真法身”为思想前提,认为法身有“真法身”和“变化形”的区别。这实际上是以有神论为基础,用玄学中常用的权实、本末、究竟与方便等方法,来理解、解释“法身”同“佛身”。

同类推荐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佳作迭出,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引人注目。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诗人徐康,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轻晨皇后

    轻晨皇后

    此为公告(必看):我要在这里向所有追此文的读者致歉,因为某亚的文在某几个部分有抄袭扶摇皇后的嫌疑,因此编辑通知要解禁删文,当然无忧和如风的故事不会结束的,某亚将会开新文,并且在这次的新文完结后我会继续他们的故事,但是会换身份,情节也会变动!如果亲们还喜欢某亚的话,就希望大家还能支持某亚!这次的错误某亚绝对会改正!新文也绝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还有,我也要向天下归元道歉,郑重向她道歉,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亲们买的章节因为某亚解禁删文这个月某亚是拿不到钱的,但尽管如此某亚觉得有点对不起大家,所以在开新文的时候第一天留言的亲都有潇湘币来送,以此表达某亚的歉意!也希望亲们能监督某亚,谢谢!—————————————————————————————————某亚新建了一个群,希望亲们走过路过能加入啊!群号:139455434,群的名字是未留。枫忆じ读者群,敲门砖是某亚的笔名或者文章名以及主角名!某亚热切期待亲们的加入!—————————————————————————————————某亚的新文地址:《狂世傲颜》希望亲们多多捧场啊!新文简介:++++++她,东临大陆十大世家之一的嫡女,体弱多病,懦弱无能,习武资质奇差无比,生来丑颜!在武者为尊的东临大陆上处处遭人耻笑,指腹为婚的未婚夫鄙视不屑,被迫退婚…所爱之人再三羞辱与她,唯有父母宠溺,却也因她的废物而成为笑柄…++++++她,西风大陆的武道顶尖强者,女扮男装,从小小的藩王世子到权势滔天的当朝摄政王!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一步一步走上权力的巅峰,终成一代风云霸者!帝王的阴谋,心腹的背叛,政变的发生,动手之时被暗算而死…当惊才绝艳的她穿越到废柴无能的世家嫡女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体弱多病的她因为再三的羞辱而一命呜呼,再度睁开眼之时,又是如何让众人不屑一顾的目光变为痴迷与崇敬?重生后的她是翱翔于九霄之上的涅槃之凤,是世人为之疯狂的旷世奇才,是傲视天下风华绝代的霸者!女主自语:我从来就不是个好人,别人敬我一分我敬他一尺,若是他人羞辱于我我必要对方付出百倍的代价来讨回,而对于我在意的人的羞辱我同样会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总有一天我定要立于这世界的巅峰俯视众人,将世间风华尽握于手,我以南辰如风之名起誓!++++++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糖果屋女孩儿

    糖果屋女孩儿

    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孩童记忆,青涩青春,朦胧爱情的故事。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无论好与不好,伤痛或快乐,那都将是你我无法替代的重要回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千面郡主:王妃要出逃

    千面郡主:王妃要出逃

    她好不容易接到一部戏,却在拍主角成亲的时候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异世,而且穿着嫁衣华丽丽地穿越了的她,刚好还落到了新娘逃婚而去的新房里?这狗血的穿越事件怎么会让她给碰到?她可是还想着演好她的第一部戏好一炮走红呢,才不想待在这落后的古代当良家少妇!可是现在的状况是,人家新郎官似乎是赖上她了,还说什么既然都拜了堂了,那她就是自己的妻子,就连那妹妹逃婚跑了的皇帝都在这时候来凑了个热闹封了她个郡主……什么什么,难道以为人称“千面惜”的她是这么好欺负的吗?那么,腹黑王爷请接招,若是不能拿下她的心,那就别怪她包袱款款去出逃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魅力女人气质何来

    魅力女人气质何来

    魅力对于女人不仅仅是一个最热门的话题,而且还是一种永恒的诱惑。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女人为了增强自身魅力,不惜余力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时尚,认为这样的女人才会拥有气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虽然有助于魅力的增加。但是魅力主要来自于内在气质的闪烁,来源于人格的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