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46

第46章 试论明宁献王朱权的道教思想(2)

以上相继发生的三件事,头两件是对朱权的重大打击,后一件则是对朱权敲响警钟,告诉他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到处都隐藏着陷阱,继续沿着现在的路走下去,说不定哪一天会遭灭顶之灾。所以在第三件事出现之后,朱权决心改弦易辙,走韬晦退隐之路,以致逐渐接近道教并信仰道教。《明史·诸王·权传》说:“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何乔远《名山藏》卷三七说:“自是不敢有求。请覆殿瓴?,用瓦而已,不琉璃。而构精庐一区,莳花艺竹,鼓琴读书其间。用是得终成祖世。”到成祖逝世,仁宗、宣宗在位期间,又遇到几件不顺心的事,使他信奉道教之心更坚定了。《明史·诸王·权传》说:“仁宗时,法禁稍减(可见成祖时对他的防范禁令很严——引者注),乃上书言南昌非其封国。帝答书曰:‘南昌,叔父受之皇考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宣德三年(1428),请乞近郭灌城乡土田。明年,又论宗室不应定品级。帝怒,颇有所诘责,权上书谢过。时年已老,有司多龀以示威重。权日与文学士相往还,托志冲举,自号馰仙。”由上可见,朱权之隐退和信仰道教,是事业遭挫折和明成祖、仁宗、宣宗等朝对他不予信任并严加防范的恶劣环境促成的,他一生走过的是一条由王爷到准道士的曲折之路。他在进入老年后,对自己的一生经历作了这样的概括:“予生于疆宇宴安之日,值幽闲娱老之年,缅思曩昔经涉之务,勃然惩怆,是以心日已灰,志日愈馁矣。于是屏绝尘境,游泳道学,身虽汩于华衮,心已外于!极。但日常飞神玄漠,出入天表,纵神辔,策罡飚,乘白云,谒虚皇,稳岸天巾,振衣霄汉,长啸则海天失色,謦縕则万籁风生,俯视寰壤,渺焉一点青烟,半泓秋水,是时天地在吾腹,宇宙在吾身,造化在吾手,与人不同者矣。”(《神隐》卷上,《藏外道书》第18册)

史载,朱权知识渊博,著作甚多,“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 《名山藏》卷三七)单是与道教有关的著作就不下二十种,如:《洞天秘典》、《太清玉册》、《神隐》、《净明奥论》、《阴符性命集解》、《道德性命全集》、《救命索》、《命宗大乘五字诀》、《肘后奇方》、《吉星便览》、《肘后神枢》、《内丹节要》、《运化玄枢》、《乾坤生意》、《寿域神方》、《庚辛玉册》、《造化钳槌》、《馰仙斗经》、《洞天清录》、《原始秘书》等(据《明史·艺文志》、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朱真人传》等汇集)可惜大部佚失,目前尚能见到的,只有《太清玉册》、《神隐》、《原始秘书》、《肘后经》等几种。现仅能根据这十分有限的几本书来对朱权的道教思想作分析了。

一、道论

朱权出身帝王之家,本人又是藩王,虽信仰道教,其道教思想内容仍与一般道士有别。他对道教之“道”的解释就很特殊。他称道教之道,以天为主,是奉天之道。他说:“道教之来,自太始太素之先,鸿未兆之初,天地溟腷混沌始芽于是时也。……无形无名,杳杳邈邈,毕竟莫知之其名。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者,何物也?老子始发其妙,包举二仪,乃强立其名曰道。”(《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正统道藏》本)至道生天地以后,“凡帝王所受天命者曰天子,是以子之事天,以天为父。故仲虺之诰有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太甲曰:先王顾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是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上以奉天道,下以治人事,又曰上天眷命,又曰奉天承运,是皆奉天也。故其殿曰奉天门,曰奉天承天,未尝不以天言也。是以道之为教,以天为主,故曰奉天之道,名曰道教”(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从同一思想出发,他把道教的三清尊神,与所谓“上三皇”相比拟,曰:“上三皇”之“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又把道教的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与所谓“中三皇”相比拟,曰:“中三皇”之“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化生中三皇之人皇也”。还将道教所尊始祖黄帝置入所谓“下三皇”中,与伏羲、神农相并列,曰:“下三皇”之“天皇即太昊伏羲氏”,“地皇即神农炎帝氏”,“人皇即黄帝轩辕氏”(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以上说法,表现出朱权根深蒂固的皇权至上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十分勉强地把道教称为奉天之道,又十分勉强地把道教尊神与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捏和在一起,以示神权不能超出皇权,只能臣服于皇权之意。

其次,朱权又具有强烈的尊夏贱夷思想。从此思想出发,又称道教之“道”为“正道”。他说,道教源于黄帝和老子,黄帝、老子之教,“皆中国圣人之道也,故曰正道。所谓正道者何?中国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气,其人形貌正,音声正。其教也,不异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无翻译假托之辞也;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黄帝之衣冠,是以有黄冠之称也;不毁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教之始也,得其道者,白日上升,飞腾就天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去姓,不忘其亲,不灭其祖……行君臣之礼,臣事上帝,人臣之义也。读圣人之书,行圣人之道,循乎礼义,儒道一礼也。”“反此道者,则不正矣。”(《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从上述思想出发,他极力反对在中国传行佛教。他说:“逮乎汉明(帝)之时,气运渐衰,天道盈虚消息之理,至此湮没者太半矣,而有西胡夷狄之教入焉。乃以死后祸福之说而惑世愚,以为西胡之国有名极乐者,如能奉吾西胡之教,死后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是中国愚迷之人,甘心背弃上天而从胡教,而又毁灭天道,作书以骂之,但愿生西方为其幸也。……自是风传俗习,变夏为夷,不可复正矣。……自此天地之间,正气消而邪气盛矣,以夏变夷,于此可见也。”(《原始秘书》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力主在排三教座次时,以天帝居中,反对以胡神(按指佛教释迦牟尼)居中。他说:“凡中国帝王君天下者,其中国之人,皆以天帝居中,孔子居左,胡神居右。其辽、金、元三朝为君,皆以胡神居中,各尊其土神为主也。自晋五胡乱华,姚苌、石勒始之,而后无道之世,背弃上天,谄事胡神,皆以胡神居中,而使天帝、孔子坐于其侧,是中国人而自灭中国之道也。君天下者,既为天子,而又自灭天帝,是子之灭父,可乎!(《原始秘书》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

二、摄养论

朱权既信道,对道教的养生术也有相当研究,并亲身有所实践,只不过仍有他的特点。

首先,主张不损不耗的保养法。他说:“凡人修养摄生之道,各有其法。如平昔燕居之日,大概勿要损精耗气伤神,此三者,道家谓全精全气全神是也。三者既失,真气耗散,体不坚矣,曷能拟于仙道哉!”(《神隐》卷上)此,他每天夜半时,实行一套养生功法:“每于鸡鸣时,便可起坐床上,拥衾调息,叩齿聚神。良久,神气既定,方行火候搬运数十遍,一遍谓之一周天。便觉浑身和畅,血脉自然流通。当此之时,华池水生,神气满谷,便当大漱咽下,纳入丹田,以补元阳。”强调施行火候搬运,须寻明师口授,“若是常人所传,绝不可信”( 《神隐》卷上)他又提出一套起居保健法:“如在床上搬运了,就吃些平昔补养的药饵。以两手摩擦令热,乃行导引之法。行毕,徐徐下床,方可栉漱。盥漱毕,乃焚香默诵洞章一遍,逍遥步庭,约行百步,待日高三五丈,方可食粥。食毕,以手扪腹,又行二三百步。大忌嗔怒。”“食消后,随其所业。”(《神隐》卷上)

其次,十分重视饮食摄养和收贮。他说:“腹空即须索食,不得忍饥。”食不能太饱,“太饱则损气”。食后须缓行,“勿令气急”。“食饱不得急行。及走,不得大语,远唤人。”“凡肉补人,莫过于乳酪,?牛当多养几头,以供乳酪,胜如食肉。”若吃肉,须选新鲜者,“有气息者,食之则生恶疮”。“隔宿之物不可食,恐防恶虫,皆要计较,则无他患。”“面食虽养人,益气力,胃气弱者多食,烦闷难消。绿豆、紫苏、芝麻,皆能下气,薄荷又能解热,皆可收贮。其余豉酱、瞏藏瓜菜,干肉之属,食所不可缺者,皆须造下,以防一年之用。”(《神隐》卷上)再次,十分重视滋补药物的贮备与服食。他说:“若能善调养者,必当用药以扶之。少壮者,血气方盛,则无虚弱,其中年之下及于老年,其保残喘、扶羸济弱之理,防危备疾之道,不可不知。”其中,滋补药物的食用就很重要,为此,必须广泛采集贮藏,以备使用。他说:“所用药物,尤宜备赡,如益于人者,山药、地黄、枸杞、甘菊、人参、苍术、胡麻、石菖蒲、苁蓉、防风苗、何首乌之类。当收之时,则多收采,治而食之,甚能益元阳、助真气。如采蔓菁作薤,甚妙,如春间采韭,四时采薤,食之可助肾气不衰。”又说:“如琼玉膏、地黄煎,皆能益寿助气生血,每岁至新地黄出时,可造下数十斤煎。鹿解角时,可收下鹿角熬作胶,入于煎中,大能益补养真元。其鹿角霜亦可熬粥,以助神气不耗。其于防御风气疮疾诸般之证者,宜有药草时都采取下,制造停当,以备不时之用。凡人肉血之躯,岂有常无疾者,故药饵不可缺。”(《神隐》卷上)

此外,朱权还炼制外丹,并服食丹药。他曾经服食“九转灵砂”,并批评别人误解它的药性。他说:“九转灵砂,愚人以为火候太热伤人,孰不知有神化妙理在焉。一钱灵砂,加朱砂、琥珀、珍珠、石菖蒲各一钱,枣肉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九丸,人参、石菖蒲汤下服之,其药性径至丹田,以固元气,此灵砂之功也。其寿若无百年,必过九九之数,谓阳气不绝,不能死也。予常服之,亦不知其热,而热何至哉!老者必当服,此其常药也。”(《神隐》卷上)

在《仙家服食》一节中,他又记下了“山中煮白石法”、“服食钟乳法”等二十余种药物的制作及服食方法,这些都证明他对道教的炼丹术确是很在行的。

由上可见,在朱权的摄养论中,饮食卫生及药物补养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这反映出他作为藩王的富贵本色。

三、隐逸论

朱权从自己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平坦的和一帆风顺的,坎坷曲折是常有的事。他说:“川流之长,江汉之大,泛溢之日几何,无波之日固少。草木之有荣悴也,芬葩之枝,其日苦短,繁实之木,其枝必折。物之美者,不能自全,爵其大者,众怨必至,山峭者崩,泽满者溢,故君子不欲尚也。人生百年,得意日少,失意日多,盖以物理推之,物成者废之始也,事成者败之终也,得之者失之由也,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天地尚不能遗万物之情,况于人乎!”(《神隐》卷上)那么,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呢?他采取了“知命听天”,不作任何抗争的态度。他说:“人常要知止知命,老子所谓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天生万物,各有定分,切不可苛求。任尔用尽心力,便求得来做的成,终不长久。……老夫只是顺命听天,以乐此生足矣。”(《神隐》卷上。)更进一步,他又采取避世退隐的态度。他说:人们“务在知进退之节,可出则出,可隐则隐。果道之可行,则激昂振厉,大鼓宣化,为霈泽,为甘霖,以辅王道;果道之不行,便当抱一张无弦之琴,佩一把倚天长剑,骑一角黄牛,拽一辆破车,载其妻子,向青山深处,白云堆里以为巢穴……做一个老实庄家,以保妻子,以老此生足矣。”(《神隐》卷上。)

他把古代的隐逸者分为三类。谓“藏其天真,高莫窥测者,天隐也;避地山林,洁身全节者,地隐也;身混市朝,心居物外者,名隐也。”(《神隐》卷上。)他说他的退隐与三者皆不同,名为“神隐”:“予之所避,则又不同矣,各有道焉。其所避也,以有患之躯而逃乎不死之域,使吾道与天地长存而不朽。放生于黄屋之中,而心在于白云之外,身列彤庭之上,而志不忘乎紫霞之想。泛然如游云,額然如长风,荡乎其无涯,扩乎其无迹,洋洋焉,??焉,混混沦沦,而与道为一。若是者,身虽不能避地,而心能自洁,谓之神隐。”(《神隐》卷上。)

就是说,身体没有离开王府的黄屋彤庭,仍然过着王爷的富贵生活,只把思想寄托在修学神仙、飞升冲举的希翼之中。这就叫“神隐”,这就是他之区别于其他隐士之处。

据有关资料,朱权在晚年又曾离开王府,过了一段避地隐居的生活。《明史·诸王·权传》说,他在被人告发巫蛊事后,曾“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这里未说此精庐建在何处,朱权在《神隐》下卷序中,说此精庐建在南昌西山之巅(或许他所造精庐不止一处,此西山巅之精庐,只是晚年所造者)说:“今西山之巅,有庐存焉,可以藏予之老,西江之曲,有田在焉,可以种吾之禾。壁间有琴,可以乐吾之志,床头有书,可以究吾之道,瓮内有酒,可以解吾之忧。能如是汩其名,藏其形,锉其锐,解其纷,使天下嗤嗤莫能识,莫能知,是为逃空虚,洁身于天壤之间。故有志于是书,使后之观者则曰:涵虚子游方之外者也,岂不高哉!”(《神隐》下卷序)在这样的精庐中生活,自然比上面说的身在黄屋彤庭、心怀紫霞之想的隐逸更像隐士一些,但其丰富的物质供应,又非一般隐士所能企及,真有几分俗人眼中的神仙生活了。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桃花朵朵砸包子

    桃花朵朵砸包子

    这是一枚属性不明,擅长卖萌,兼职偶尔腹黑的小萝莉!为了复活亲人,这空间神马的,仙草神马的,还有仙兽神马的,来吧来吧,她来者不拒。啥的?还有美男?某女羞涩的说,那就勉为其难,也收了吧。
  • 悍妾当家

    悍妾当家

    自小订亲,苦等四载,终于等到大婚之日红盖头被揭开,新郎却不是她苦等之人一夕之间,楚晶蓝由苏府的正妻沦为安府的第五房小妾原因竟是她苦等之人将她当做赌注输给了杭城最有名的纨绔安子迁!她没有哭闹,反而抿唇浅笑,将眼泪和委屈和着血水吞进肚子里:苏连城,你一定会后悔的!你今日里加在我身上的耻辱必当百倍奉还!安府里美人如云,主母似虎,恶妾似狼,刁蛮霸道不讲理的婆婆根本就没有她生存的空间好在纨绔相公并非如传闻中的那般无耻每当她被人欺辱之时便会暗中相助,她才发现他那副纨绔的表像下竟是……于是她智斗主母、妙抗小妾、巧夺府印、悍掌大匙成为安府的新当家,且看楚晶蓝如何掌管这一大家族,又是如何报仇血恨!本文主打宅斗和商斗,种田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的完结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七小姐》:《强嫁》:《枭妃》:《妾无双》:连载中---------------------------------推荐好看的种田文:瑾瑜《继室谋略》红尘《妻不如妾之夫人要下堂》娘子《重生之高门奴妻》倾城《残情王爷的嫡妃》独孤卫《三少奶奶》
  • 天才少女之香琴传说

    天才少女之香琴传说

    家传上古香琴,引领她穿越千年古城,遭遇重生之苦,遭遇孤儿之运,重新为人的她在这千年古城将掀起怎样的风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偷心宝贝别想逃

    偷心宝贝别想逃

    自从那次车祸,她就被一双邪恶的眼睛盯上。从此事事不顺心,选美被取消资格,被房东驱逐流落街头,连累朋友公司破产,总之谁接近她谁就倒霉,最后母亲还患上肝癌......所有的一切都是巧合吗?不!不是巧合!这一切只源于他一句话——做我的女人!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她还有别的选择吗?本小姐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本人自有防狼术,让你焚心似火却吃不到!在这场狼吃小羊的战争中,谁会是最后赢家?可是,当有一天终于失了身,丢了心,才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情人......当真相揭开,这其中又有多少圈套?黑帮太子,豪门总裁,青梅竹马,谁在利用她?谁又是真正爱她的人?此坑大修,重发,陌休息了几天,决定奋发图强,两坑一起开,HOHO,给陌一点鼓励吧~!!古文坑《艳妃小神捕》http://m.pgsk.com/a/107135/,喜欢古文的亲支持支持~!!嘻嘻......陌的文:《寻爱大清》(完)《总裁的101次相亲》(完)《罂粟之吻》(完)本文情节貌似有点俗,呵呵,不过,应该有陌式风格,陌自己觉得值得期待~!本日起每日三更~!!!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蛮荒志异

    蛮荒志异

    这里有奇异的种族,吞云吐雾,控水御火;这里还有莫测的神通,摘星拿月,飞天遁地;这里同样有痴情的人,流传的事,我有无数世界,惟愿于君共入梦摘星拿月不是梦,腾云驾雾也能行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放下就是幸福》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