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500000054

第54章 性命洞源详解(5)

吕真人曰:此推原乎命之所属,俾后学修命者,得以识立命之真径也。命者,即天之所命,人自禀天地之气以生,内具生生之本,皆天之所命,惟命于天而凝成于人身中,谓之命基。基者,如宫宇之基址,数仞之宫,皆从此起。又如树之着土处,万千干枝皆由此发生。此基字之义也。然浑而言乎命基,人究不明命之基为何物,又从何着手而修持?故有待推究其所在焉。试以命基所在言之,其基在乎元精,元精者,天一之清,水之本体未落后天之真水也。人之生,皆各禀乎天一之清以周流于上下及百体而后本性之元神得所活养,此本然之水为元阳之真火不可一刻相离,无此天一之真水,而真阳亦不能独存,有相依为存活,所以元精为命基也。耿耿者,有刚健之义,但人自知识既开,牵于情欲而元精遂化为后天之浊精,又复加以嗜味肥甘,一切阴浊等物,以佐其阴,致阴盛精漏,遂把天一之元精,消归于无有,亦安得不死?此命基之存亡,系人生死关头也。故修持之士必须固蓄,使后天之精感真火带而上腾,化归天上之清,自然元精有耿耿之概,而命基乃固。命基固而元性得以活养,丹书所云:筑基,盖即此义。至于浊精化元精之诀,上已显言之矣。命又有蒂焉。蒂者,如果之蒂,凭此乃可结成果,究之命之蒂,亦须明其归本于何物,然后修持有所凭依。试以命蒂言之,人禀天地之真气以生,此气常运转于周身之内,谓之真息,精津血液皆赖他驱策运化,乃不凝滞。犹之乎果必待此蒂以贯彻也。此真息即人之地气,与后天口鼻之气不同。口鼻之气,乃先天元气所化成,故修持辈必使此真息周流运转,贯彻周身,无时止息,谓之绵绵。盖真息能绵绵不绝,则精津血液皆不凝,久而尽化为轻清,此真以为命之蒂,丹书所云:默默绵绵,即指此真息而言。人但为百邪所耗散,故不生真息,只存口鼻之浊息耳。至浊息尽而形质遂坏,又安问所性所命耶?古来证道成真者,皆由固其命之基与蒂,养成真身,此假形虽坏,而真身独长存。太上所云:深根固蒂,盖即指此命所在而言也。今特将此详剖,学者庶可得固命之径途矣。

或遍三关而鼓铸,或作六合之恩波。

吕真人曰:此承上节而申言其妙用。盖人之元精元气,未经固蓄则破耗而涣散,不知其何在,一经修持锻炼后,精与气合而为一,杳冥内自成无穷造化,本节之所云是也。何谓遍三关而鼓铸?三关者,上中下三处丹田也。精则藏下宫,气则藏中宫,神则藏上宫。精气既合而为一,则周流转运气之所到,精亦至焉,无有止息,好比天地大窍内之真精气,鼓荡而陶铸。此种鼓铸妙机,乃出于自然,非以意强取也。方动自动,方静自静,人之清与气,炼到此时,已将配合天地化工,百疹可以辟易,有满地皆春之乐。即丹书所谓:驾起三车,运到昆仑,转入方寸之说。但不经透明,人易误解,惟精气合而鼓铸三关,然后足云命基命蒂贞固不拔,丹书又云:黄婆巡狩,亦不能离此义。世之盲修者流,执几句丹书,遂强为探取,妄加抽添引导,殊不知初下手本无甚碍,久之则误,以其徒抽得后天之谷气,随抽而亦随散,断难成鼓铸妙机,甚而谷气凝聚作蛊,为害不浅也。学者于此中微妙,最宜细辨。何谓作六合恩波?六合者,举内景之眄四隅而言。盖精气既合而鼓铸,自无处不沾美泽。津不调者,复归于调;血不和者,反归于和。筋力不舒畅者,归还于舒畅,而形遂有安全之乐。即古经所云:导筋骨则形全之义。此清气非作六合恩波乎?人但患耗扰于百邪,致精气化浊而消散,不能使内外和畅耳。苟能遵此妙理,以善其修持,日久自臻此乐事,以期复还先天地一大元,即谓之灵丹。不然,丹是何形,在于何所耶?此一节是命中之微奥。能达此,便得还元至道,人可勿细参与?

疏:

三车:三车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使者车、雷车、破车,比喻内丹修炼中的三个不同验证。道教认为凡聚火心行意使,以攻疾病,叫做使者车;凡既济自上而下,阴阳正合,水火共处,静中闻雷霆之声,叫做雷车;以心为境役性,以情牵感物,而散于真阳之气,自内而外,不知休息,久而气弱体虚,以成衰老,或而八邪五疫,返以般入,真气元阳难以抵挡,既老且病而死,叫做破车。二指小河车、大河车、紫河车,比喻内丹修炼的三个层次。道教认为修炼之士,闻悉大道,得遇明师,通晓天地升降之理,日月往来之数,以此匹配阴阳,聚散水火,进而采药进火,添汞抽铅,即过小河车关;等肘后金精入顶,黄庭大药渐成,一撞三关,直超入院,后起前收,上补下炼,即过大河车关;此关过后便要炼形、炼气、炼神,终而合道,出凡入圣,即为过紫河车关。三指羊车、鹿车、牛车,比喻内炼火候的三个阶段。运气从尾闾穴到夹脊穴,须细步慢行,如羊驾车之轻柔,故叫羊车;从夹脊穴到玉枕穴,须巨步急奔,如鹿驾车之迅捷,故叫鹿车;从玉枕穴到泥丸宫,必须用力猛冲,如牛驾车之勇猛,故叫牛车。

《翠虚篇》云:”夜深龙吟虎啸时,急驾河东无暂歇。飞精运上昆仑顶,进火玉炉烹似雪。“

黄婆:”黄婆“一词,在道教内丹法中通常是指脾内的分泌物,如《参同契注》所谓”脾内涎“。而在道教男女双修之法中,黄婆则是指双修时充任护法的同志、伴侣。

清浊攸殊,分清自然别浊。

吕真人曰:何谓清浊攸殊?此就人之精与气而言也。盖人生禀之初,精气浑然一体,只有清而无浊,一自落于后天,遂不能无浊,试以精言,在先天之元精,则轻清而上行,因其未落形质,有阳无阴,合乎天一之生,谓之清,自感于百物之阴邪,而情思起,则清者化而为浊,遂有形质。世人指阴精为先天,误矣。此是后天之浊精,非先天之清也。又以气言,先天之气,无形并无质,在杳冥之中,自有一段清淑流行,莫可名状,无从遏止,且无微不入,是谓先天之气,即谓之清。一自嗜好饮食,日进肥甘阴浊等物,又重加以私欲牵引,终日奔投劳碌者,遂变为阴浊。口鼻间呼呼然吹息不休,其尤秽浊者,则从谷道而出,此后天之浊气,有窍始能出入,非若先天清气之无微不达。世人指口鼻呼呼之气为元气,谬矣。精与气其清浊,显然如此,故曰清浊攸殊。然勿谓清自清而浊自浊也。清既化而为浊,则浊亦可炼而还归于清,此即后天反先天之意。但人一味沉坠欲海,从假后天之物以调养,致清者变浊,浊者愈浊,究何望还归天一耶?不能还归天一,命从何而立?今既泄论,学者自当参详也。何谓分清自然别浊?人既明辨何者为清,何者为浊,则淡嗜欲,断邪意,虚以自处,又不假阴浊之物以充腹,则元精与元气,自然萌芽发生。因先天之清气虽剥落,而实不会绝,故涵养可以待其发生至于长发,正不啻从浊中搜剔出来 ,谓之分清。既能分出此精气之清,则向之不运转者,一旦可以运转;向之重滞而不活者,一旦可以活动,日随自然之机流转,久之而精气之浊者,亦化尽而发于轻清,不啻将浊洗除而去之,故曰别浊。此中奥诀,知者自悟,又不可强人以所不欲为。但命蒂之固与不固,其功力实从此处着手,舍是无能为功也。此一节详言立命之由,俾学者知所从入,不至阻于无路焉。

盈歉靡定,由歉亦可求盈。

吕真人曰:何谓盈歉靡定?此就命基之消长而言。人自先天真水之清化为后天,其消息正如月之满极而缺,缺极又复生明,一消一长,迭为循环,此乃天地剥复之机,故曰盈歉靡定。当其盈时,必有周天逆行手段,而后盈者化归本源,既化还本源之清,则后天之盈者不啻其歉,佢与凡夫之歉缺不同耳。及其化而歉后,又复潜滋暗长。苟能不害不悖,则此后天之水,便觉渐渐充积,必须内外慎守,不被邪侵,乃可遂其长发。此中消息,丹书罕言其详,只借月圆月缺之理以喻之,殊不知人阴之盈歉循环,人虽共见共晓,而身中之人阴其盈歉之妙机,不经道破,纵令智过千夫,亦不免于昧昧。今特将此盈歉之靡定,详为剖晰,人果有志玄机,不可不细为寻讨也。何谓由歉可求盈?盖人自先天元精摇于情欲,每按周天二七之期,化为后天,则后天太阴渐满。苟不能用功还归本位,则本然之元精为之灭消。故此句歉字,指先天之元精言。善修持者,知地精之清化为后天之浊,致本体渐觉亏歉,乃从后天之浊,矜慎保重,运降真阳以陶镕,务使化重浊转以轻清,复还于天一。如此而天一之歉者,直从后天化归,补弥其缺憾,则缺又复盈。故曰歉者亦可求盈。此固命之基,其中自寓养性妙谛,丹书所云:摘花玩月,虽隐寓此中妙理,而未免语涉支离,令人迷昧莫索其解。总之固命之学,苟能参透此盈虚消息,明其特循环不已之妙,自无患径途之杂出,非徒以保守后天浊精,遂能固命基也。保守亦不可失,但保而无化还功,断难长保。机关尽在言下,篇内正未可粗心看过也。此一节,乃反还之妙义,即保命之奇功,亦即养性之初基,要紧关头。学者当熟玩之毋忽。

刚柔成配对之能,动静司化行之柄。

吕真人曰:何谓刚柔成配对之能?此承上命基命蒂而申言其合一之妙。刚者,金也,主气,即先天之元气。柔者,水也,即先天之元精。人惟被七情六欲综合纷扰后,先天之元精元气已拆散,不能合一,且化为后天之浊精气,而刚柔不能交济,既不交济,便不成配对。然究其太初之精气,原来合一相济为美,如天地之真阴真阳,配合有助,自然成其生化之能焉。故修持命宝之士,必于后天之浊精气,用中宫一点真宰,陶铸而驱策之,使之化板为活,化浊为清,自觉精与气合一,贯上彻下。气在是,精亦在是,运转于周身,还归于中土,结成不老大丹,是谓刚柔配对。丹书所云:采金水以配对。柔刚即此义也。世人不察,妄猜误解,遂以外之金水合而炼药服食,失之远矣。不深究明元气为命蒂,元精为命基,已昧固命之真途,又何论配对奇功耶?何谓动静司化行之柄?此就精气合一后,随天机之流转而言也。人之内景,既得元精元气合而为一,百脉自然归根,其动而周行于上下四旁,悉由中宫之真一妙机,出而与之鼓荡,此时一毫私意不著,并不假强为实,随天然而动。若世之强意抽动者,不过抽得后天之谷气与浊精浊液,以为运用,未尝不可使血气流通。究于本原地上,终无所补,以其不能复真阳,而完元性也。静者,乃阳极阴之义。天地之机,动极返静,人之气精,合而随机转动,至动极还归于真一虚无之窍,则又寂然寥然。一动一静,而真灵可以化成。故曰动静司化行之柄。究之由动返静,归于中宫,即丹书所云:五行攒簇入黄庭也。人苟能达此动静之机,贯彻于内景,虽坐享崇高,不如一狂歌披发之野人矣。此复命之至理,还真之大道,至于着手功,则待下篇始详剖之,然入道之旨,实不可不先究明其义也。

疏:

《张三丰祖师语录》云:”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炁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古人采药进火,全凭此物。“

《唱道真言》云:丹基之神乃阴阳二气交合之真,静虚之至,其神自灵。可攒簇五行,会合万句。……采阳,交会,送入黄房,用意封固,内观返照,无他,均神也,意也。《道窍谈》:”吞归五内,是名金液还丹。服食之后,结成圣胎。十月功完,阳神出现。五行难管……气化神者,此气在阳炉,逆入黄庭而炼之,乃化为神。“

琼花未放,西池蓄聚金波。

吕真人曰:此亦固命以养性之意也。何为琼花未放?琼花即莲萼之神异超群者。出于水中,至阴,直衡而上,独向阳明,灿烂鲜新。举此以比人之元阳伏于阴海中,一发上腾,光辉莫与比。此即元神之根本也。然当元阳伏藏时,虽有光辉灿烂,仍在至阴中,因涵养未足,不能升腾真上,好比琼花之在水底,虽含彩而未见发越也。故曰琼花未放。然元明未足,而隐伏于阴中,亦必无不发之理,但恐日事消耗,则如花胎之啮坏,乃终无开放之期耳。苟不自斫丧,时节到,自觉倐然而开发,丹书所云:生物祖窍。盖即指元阳伏在阴中也。是故修持之土,当元阳未发生之初,必须慎守固蓄其阴海之水,时防其渗漏,使真阴足以活乎元阳,乃可待此元阳之充足而发其光。盖此点元阳,是真火也。从水中活养而生,所以水有生火之妙奥,好比琼花在水,必待水养成,乃有发越之候,若水涸则花胎枯朽矣。安有发越耶?所以欲真阳发其光辉,先蓄阴海以养之,无异于琼花待蓄池水以长养也。故曰西池蓄聚金波。古经云:先天阴孕乎阳,观此便可恍然矣。到得元阳发而还归厥初本位,自是见性功候。世之蒙昧者,每每谓性自性,而命自命,不知性命之相需,偏废不能独存。后之学者,皆可从篇内寻径路,无事东猜西疑矣。识者自当从之。

疏:

《道教内丹修炼》云:”先天混元真乙之炁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方其未有……修炼用功之时,两眼归中守一,养于祖窍之内,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

玉兔逢生,南宫收藏紫电。

吕真人曰,此炼性以固命之义,与前电火飞扬节自别。何谓玉兔逢生?玉兔者,指先天之元精而言,人能将后天之浊精化为元精,其明洁如玉,究必从至阴生出,若兔之伏于至阴,故以为喻。当后天之水未化轻清时,命基依然未固,即方化时,犹恐夺于情思,致化机之或息,自其轻清始生欲上腾言,谓之玉兔逢生。丹书所言:兔髓,即指此也。此乃修持功候将进之时节,最易坏于一旦,倘令邪缘一动,顷刻间,又复变为重浊而沉坠,则凡夫之体矣。阴阳之判,判在俄顷,此中开头最难提防,实最宜提防,然则元精初还时,当如何始能防闲其复变耶?道在安定其神明,将这点神明返入内去,收而藏之,不使流溢于外,致外邪动摇,则神定而外之邪缘不能诱,内之邪思无从起,邪思不起而此先天轻清之真水,自不为狂火所逼,得以安还其本体也。盖神明喜动,惟能收敛使之寂然,故曰南宫收藏紫电。南宫者,离明之宫,指人心言,以人之神藏于一心,能收而藏之,有似于电之收入于南宫,故以为喻。守神不使外散,则神定,非炼性乎?神定而初还先天之元精,不至复变阴浊,非炼性以固其命根乎?观到此,便知此节与前电火飞扬节,义自不同。世有一种修持之士,命根将植,而终不能固,卒败于一旦者,未能定其性耳。丹书所云:降得真龙丹可完,又云:未伏虎,先降龙。即此义也。人不可归根耶?尽言无隐,人当详究之可也。

疏:

内丹经典有”乌肝“和”兔髓“之说,宋·翁葆光认为乌肝和兔髓,实指元炁和元精。

《内丹真传》云:”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二四,二得丹而四合丹,铅汞两家,半在彼兮半在克,雌雄二剑,一伏虎而一降龙,此丹药之辨也。“

高高下下,相见咸休;忽忽飘飘,循环常续。

同类推荐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校草给姐站住

    校草给姐站住

    这场雨邂逅一场浪漫,让一个性格刁蛮、任性的大小姐璃茉对风度翩翩的沐之瑾一见钟情,新生欢迎晚会上,璃茉勇敢的对沐之瑾告白,只是却以拒绝结尾。一时受不了打击的璃茉发烧严重被送到医院,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在那个小男孩的鼓励下,璃茉决定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次又一次被沐之瑾拒绝下,璃茉是否还能勇敢得追求幸福。
  • 隐婚不是错

    隐婚不是错

    隐婚,是因为对对方的信任还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原来婚姻不光是有爱就能维持的,不再有曾经那份为爱而爱的冲动,烟花一样的美丽的爱情,美丽却短暂,逝去却怀念。
  • 美女老板的贴身帅管家

    美女老板的贴身帅管家

    就在剑人转身的一瞬间,芽衣、理人、麻麻原米露可、本乡诗织、山田多美、夏目不二子、天羽凛……都一下子出现在了剑人的身后,哈哈大笑着!剑人听到笑声,就知道自己被耍了,自己还傻傻的问别人今天是不是愚人节?
  • 欠你一滴泪

    欠你一滴泪

    “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记住我。前世我一定是欠你一滴眼泪,否则这辈子不会爱的这么辛苦。”于是她跑了出去,将日本人引开,好让他离开。他在逃离时,听到不远处传来几声枪响,热泪盈框……后来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的日记,里面画满了他的素描……
  • 孝庄皇后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孝庄皇后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这是一部讲述经历过五代四帝,地位和身份都很特殊的奇女子的故事。她虽然只是一名侍女,但却参与了清朝官服的设计,也是女性旗袍的最初设计者。她不仅懂蒙文、满文和汉文,而且还擅长满文书法。她平时是孝庄的“秘书”,在皇位争夺战中还是一名出色的“间谍”。同时,她是康熙的老师,还曾抚育康熙的十二子。她受到了同一时代,不同帝王的尊重,被孝庄称为“格格”、被康熙称为“额娘”、被皇子称为“奶奶”。她死后,人们为了尊重和纪念她,称她为“苏麻喇姑”。
  • 乱世红颜小凤仙

    乱世红颜小凤仙

    那一些生与死,并与蔡擦出爱情的火花。她体验过人生的富贵荣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感受过社会的冷漠无言,感慨过孤苦可怜,却只能为救国救民而放弃幸福。在她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后,惆与怅,愤与怒却依旧挥之不去。书中的小凤仙从一个满洲贵族后裔,小凤仙认识了民国名将蔡锷,经历了家道的没落和残酷命运。小凤仙是一个历史的符号,经历过坎坷的命运
  • 羞涩夫君

    羞涩夫君

    当穿越流行到楚乔乔身上时,楚乔乔很淡定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同时也很淡定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当遇上那个拉拉小手,会脸红;亲亲小嘴,吓得不敢动的男人时,她的世界便开始不淡定了!入凤府,上斗长辈,下打奴才,中间防小三,为了那个男人,她豁出去了!可到最后,她才真正发现要斗,要打,要防的对象是谁!丫的,跟她装纯装真装青涩是吧!看她非将这臭男人一脚踹飞,然后,另觅他处,逍遥快活去!片段:“楚,楚姑娘,你,你要做什么?”“你说我要做什么?”挽了挽袖口,表情凝重道。“你……我,你可不能胡来呀!”凤陌天一副贞洁圣女的样子。楚乔乔大步一跨,成功的将凤陌天逼的跌倒在那床上,同时用命令的声音道,“把外套脱掉!”
  • 豪门盛婚99天

    豪门盛婚99天

    “权少、小姐被人喜欢了?”黑夜中某男眉头上挑扔出一个字眼:“灭!”“权少、小姐喜欢上别人了!”黑夜中某男眉头紧蹙、怒气缭绕扔出两个字眼:“灭!灭!!”“权少,小姐恋爱了!”黑夜中某男双眸一片怒火腾升,只听他一声怒吼道:“这次、我亲自来灭!!!”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重生之惊世亡妃

    重生之惊世亡妃

    大婚当日被诊出身怀有孕,人人艳羡的静安王妃,转眼间被休弃,紧随而来的暗杀,让一切看上去仿佛是精心谋划的局!当死局逢生,她挟恨归来,与从前一模一样的面孔,惊才绝艳,震惊朝野!。曾经的夫君爱悔莫明,三国皇子倾心相付。她皆冷笑置之。人若辱我,我必辱之。人若毁我,我必毁之!彼时,她含冤逼泪,斥问:“王爷可愿信我?”他神色冷酷,大掌直挥,用最残酷的方法证明她的清白!此时,他惊悔交加,痛说:“我相信你!”她冷冷一笑,“我永远不再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