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44

第44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的评价及影响(8)

相对而言,冯友兰先生也很重视讨论“气象”和“曾点气象”。冯先生自己曾说到:“总起来说,‘境界说’是新理学的中心思想。”我们说,虽然传统儒学包括宋明理学都有很浓厚的境界论因素,却很难说它是以境界论为中心的。把境界论提高到中心思想的地位,这是冯先生的开新所在。如早在写《贞元六书》之际,冯先生就提出了以四境界说和知天、事天、乐天、同天为代表的人生境界论,而他在晚年编成的《哲学史新编》中,也着重强调了所谓境界和“气象”的问题。由于受新实在论的影响,冯先生早年间过于强调真际、共相、大全之无规定性的一面,给人以游离于儒学核心思想之外的感觉。不过,在编写《哲学史新编》之际,冯先生一改其早年境界论思想中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可参看陈来先生的论述:《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载《中国文化》,十三期。转而强调“与点”和“气象”与道学核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作为道学的基本问题来看待。冯先生后来所提出和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自近代以来,新儒学一直以复兴儒学者自任,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新儒家尤其是港台新儒家既强调对传统儒学的继承,更强调对其的开新,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走出了传统儒学乃至宋明理学。世易时移,他们也有了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其眼界之高,往往要汇中西文化为一,区区“曾点气象”已经很难再激起他们的问题意识了。

例如,熊十力先生认为:

宋儒于事功方面,自是无足称者。《论语》于曾点诸子言志一章,夫子于由、求、赤等,一一以为邦许之,可见孔门师弟精神,非如后儒忽略事功,而朱子《集注》释此章,乃独许曾点,而谓“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朱子此种意思,完全代表宋明理家,非特为其一人之见而已。孔子内圣外王的精神,庄子犹能识之,至宋明诸师,而外王之学遂废。自此,民族愈益式微,此非我辈今日之殷鉴耶?

《论语》原文中,孔子是在与点还是在与三子,原文俱在,似乎不必再讨论。但熊先生认为“至宋明诸师,而外王之学遂废”之观点,实不足以概括宋明先贤之真精神。事实上,包括朱子本人在内的一大批宋明士大夫绝不轻视事为,但却强调在事为之初,先要求大本以为约束,使外王不至于流于霸道,这又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这一点余英时先生辨之已详,我们也不必再展开论述了。

再如,牟宗三先生针对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对王襞(字东崖,1512—1588)的评论而说到:

曾点所说即表示一种轻松的乐趣,其志不在作什么事业。此是一时独出彩头。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亦不过是一时的幽默。他们师弟二人都不是在此想表示道体流行之境界。此由子路、冉有、公西华三子离开后,曾复与孔子正式讨论三子之所说,即可知之。及至宋儒才把这种乐趣与道体流行之境界打并一起说。

牟先生认定《论语》“曾点言志”一节的本意不过是“轻松的乐趣”,而孔子的喟然之叹是一时幽默,这只是他自己幽默的体现。其实《论语》本文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幽默可言,毋宁说倒是很庄重的。不过,牟先生指出所谓道体流行云云只是出于宋儒的演绎,这一点却是正确的。牟先生还认为:

宋儒既这样联想在一起,我们即作一体道之境界看。这种境界可以说是儒家内圣之学中所共同承认的,亦是应有的一种义理,亦可以说是儒释道所共同的,禅家尤喜欢这样表示。(若云喜欢多说此,便流于禅,则非是。)宋儒周濂溪亦有这种风格……但既是一种共同的境界,又须看个人的造诣,便不是关键的所在,多说亦无意义……因此朱夫子很不喜欢这一套。所以他说“曾点不可学”。其不可学倒不在那一时的“风乎舞雩”,根本是在不可把学问(实践的工夫)当作四时景致来玩弄……因此,历来言学重点都不在此义上多加宣扬。因此,若专亦此为宗旨(此既是一共同境界,实不可作宗旨),成了此派底特殊风格,人家便说这只是玩弄光景。

牟先生基本上是把“曾点气象”归结为一种乐趣,因此才会把它看成是儒释道所共同的境界。其实在宋明之际尤其是在朱子的著作里,“曾点气象”还是被赋予了相当多的内容,人们对它也有不同的定位与理解。因此泛泛的说它是儒释道的共同境界,还是说它完全体现了儒学自己的境界,都没有注意到它本身所包含的复杂性。我们既要看到“曾点气象”与佛老相通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所包含的与佛老相异的一面,这样才能体会到前人在辨析“曾点气象”上的苦心。至少以朱子晚年成熟的思想为标准来看,“曾点气象”正是“天理流行”(朱子以此取代了“道体流行”)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曾点气象”与佛老的道体流行境界还是不同的。今天来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此中微妙的异同上,这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理学的基本精神。仅就这点而言,“曾点气象”恰恰是理学中的关键所在。当然,若学者一味地渲染“曾点气象”,并且仅仅把它定位为一种和乐的心境,就会流于玩弄光景,这必然是朱子所批判的。

颇为可惜的是,建国后大陆方面对曾点问题只有零星的关注,尤其对朱熹论“曾点气象”问题论述更少,偶有所及也只是集中在审美与文学领域,没有对该问题从理学视角出发的专题性论述。当然,到本文截稿时为止,仍然没有关于朱熹论“曾点气象”为研究对象的专题性论文面世。

结论朱子论“曾点气象”的定性与定位

今天,当我们再去审视朱子之论“曾点气象”时,又该对其做出怎样的评价与定位?首先,朱子之论“曾点气象”,彰显着儒学尤其是理学的独特性。长期以来,面对西方的强势话语,更多是出于自我发展的目的,我们的哲学研究不得不向西方靠拢,借用西方的模式来整理我们的传统思想,以期扬弃传统思想的非逻辑性、非系统性之不足,以期使之更像是一门“哲学”。上述倾向在近来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质疑:中国传统思想很容易在这种外在化的处理下丧失其真精神,沦为无生命的材料,至少是泯灭其独有的特质,而经过整理后的所谓中国“哲学”,又会在无意间成为西方文化中心论和优越论的注脚。随之,学界也开始怀疑是否存在一个统一模式的“哲学”,转而强调哲学大家庭的多元性。近来儒学的一大共识,就是强调要突出儒学之所以为儒学者,即重视揭示儒学的独特性——张立文先生谓之曰:自己讲,讲自己张立文:《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这一总的趋势是不错的。不过必须注意,无论是中西方的思想都充满了复杂性。若无视这一复杂性,简单而想当然地概括所谓东西方文化的特色,往往会贻笑大方:刘小枫先生对此的批判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与警觉。但是,我们的儒学研究需要揭示儒学的特质,这一方向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

把握儒学独特性的途径有三:

其一,是注意其所关注的主题和独特的提问方式。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指出,儒学的主题就是成德成圣,而其独特的提问方式就是何为圣,如何成圣,前者大致相当于儒学的本体之学,而后者大致相当于儒学的工夫之学。

其二,是注意其核心的概念。就理学而言,它的核心概念是“理”。“理”的内涵当然不限于戴东原所强调的“纹理”、“条理”的意思。“理”的内涵在于它的“合理”:于物体现为“恰当好”;于人体现为“本善”,于社会体现为参差有序的道德法则。“理”又具有开放性,指一切应然、必然和当然之则。“理”与气合创生了人与万物,而“理”又是它们的所以然者,是价值之源。这个“理”是理性而非信仰的,非蒙昧的;是实有的而非空洞的。它不是对象化的、纯粹化了的独立之物,而是以“在”的形式的敞开者,创生者。此“理”又为理学修养论提供了保证。在理学中,圣只是人之本然的全面呈现,即天赋之理在人的全面呈现而已。但是现实的人被视为是尚未呈现其本然状态的存在者——受气质之弊或外物的引诱,他们的本性处于掩蔽状态,就像西方思想中现实事物永远无法真正实现其理念一样。因此,人的成圣之路,也就是人的潜在本然(本体)完全实现之路,其方法理学谓之工夫。而本体工夫之辨也因此成为理学的核心内容,成为理学的独特性所在。

其三,关注其特有的社会功能。理学乃至于儒学的主要功能是教化,这是西方的哲学所不具备的李景林先生对此特别重视。儒学有自己的义理之学和哲理的系统,其核心在于教化——认为建设社会秩序的最佳方法在于化民成俗,在于倡导礼乐。由此,儒学最缺乏对纯粹知识的兴趣不独儒家为然,庄子对惠施的批判,其核心就是指责其无用,指责其不切身。一向视之为“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辨,不急之察”荀况:《荀子·天论》,《四库全书》本。如《孟子》亦认为: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孟子·尽心上》。显然,儒者们认为需要去日切磋而不舍的“先务”,应该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他们用力的主战场就在于生生不已的现实生活世界。

儒者基本上都有对自己使命的高度自觉:以先觉觉后觉,化民成俗为己任。故儒学教化的中心最终落在化字上,不独要自化,而且要化社会。而其教化的手段,并没有诉诸于信仰,乃至于愚民,而是要使之明理(礼)有耻。《论语》云:“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此言儒学一贯认为政刑只具有工具意义,而德礼才是化民之本,也正是这个道理。

儒学的中心在于教化,故其非常注重挖掘人成德的内在根据,决不认为人的成圣需依靠外在力量的救赎,需要上帝的怜悯,而是特别强调“为仁由己”,强调“我欲仁,斯仁至矣”。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儒学基本上都持性善论的立场有些学者持有条件的性善论,只有荀子为特例,故其很难被人视为儒学的正统。认为教化的目的在于全人之所以为人者,而非把人变为异己者,把人送往彼岸世界。

儒者以教化为己任,故其立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导人于实行,故常不离行而言知——而是始终将真知的价值定位为服务于笃行以成德,现以徐爱在《传习录》旧刻跋中记录阳明的话为例:

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王文成公全书》,卷一,《传习录上》。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热门推荐
  • 杀生大帝

    杀生大帝

    天州大地,仙魔佛妖,一幅波澜壮阔的修仙画卷。且看夏国太子莫之澜,如何一步步踏至巅峰,睥睨八方。执吾之名,手刃苍生!
  • 狐狸“弟弟”不好惹

    狐狸“弟弟”不好惹

    ◆【已完结】女主从弱小到强大,从平凡到惊艳,一身男装行遍天下。前世她诡计多端,卑鄙至极,啸傲妖界。今生她韬光养晦,聪慧睿智,俯瞰异世。本书群号:141216520。◆上官影,狐狸一族的霸主。一朝得意,遭受仇人陷害,死后重生为人。明明是直系后代,天之骄子,身负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却被人当做废物来对待。这叫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叔能忍婶也不能忍!从此,废物不再,绝世天才强横出世!且看她在这异世里,如何化险为夷,傲视天下!
  •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溺宠二婚妻】简介:萧静想,女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结婚和生孩子,这两件她都经历了,要再加上离婚,那就圆满了。当朱军递来离婚协议的时候,萧静很干脆的提出条件,“车子,房子,公司都归你,银行里的固定存款咱们一人一半,孩子和剩下的归我,你要同意咱们就离,你要不同意,我上法院告你重婚。”朱军说,“萧静,咱们结婚十年,我真怀疑你是个没心的,你爱过我吗?”萧静嗤之以鼻,小三都养了,她爱不爱他有意义吗,搞得好像她才是出轨的那个一样。…李晓是牙科诊所的老板兼医生,35岁的他在别人眼里儒雅稳重,待人随和,事业有成,是单身女人眼中完美的丈夫人选。…在萧静的眼里,李晓就是个三观不正,眼睛有病的男人。在李晓的眼里,萧静就是个没心没肺,懒得要命的女人。两个本没有任何交集的男女,意外的产生交集,然后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李晓说,“我就喜欢她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就想要宠着她,依着她,把最好的都给她。”萧静说,“魅力太大,不解释。”
  • 吐沫横飞

    吐沫横飞

    HOLD不住的想作文猛料,让郁闷得人惊鸿爆笑,不禁慨叹道,还是做个精神病更快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妃凤妖娆:爱妃,朕错了(大结局)

    妃凤妖娆:爱妃,朕错了(大结局)

    华丽丽推荐珛珛新文:《妃要改嫁:下堂木头妃》http://m.pgsk.com/a/227675/……………………漠北的雪,狂肆的风,还有那冷宫中独有的落寞和萧杀。她,一个冷宫的弃后,一个异世灵魂,可那三载风雪却不曾掩盖她笑容中的纯真。他是帝,霸道的皇,面对她,除了冷情的折磨,只剩下那无尽的嘲讽。但是他也会温柔,因为他也有爱的人。只可惜那个人,却不是她。月色下,勾魂一曲。一眼暴戾的折断她的手筋,“不要妄图想用巫术迷惑本王。”可是,却不知,那本以为的迷惑确是心动的开始……他是王,邪肆如若罂粟的王,他对着她笑,只是因为看到她可怜的模样。他对她怒,只是因为,她不该在他的面前提起他心中的伤。他看着她对着自己大声的质问,他抬手抚指,邪肆道,“你以为我真的会爱上你吗?!”他的爱,早就随风而去。可是看到她那双空洞的眼眸时,他的心竟然要比她的,还要痛。难道这就是爱吗?!原来,这就是爱。可是当他们发现爱时,她却早已经被另一个他带走。多年后又相见,追追缠缠,终被他们逼到崖边。面对那狠声的质问,她看着他们只是冷笑三声,“我只愿,我们来生都不要再相见。”断魂崖,青丝飞散,而谁又知道,这是一切的了断,还是那又一场痴恋的开始……*PS:推荐珛珛自己滴文文*《妃倾天下:皇后,不许跑》http://m.pgsk.com/a/193121/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

    《可怕的科学大全集》由雅瑟、洪洁编著,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选取了世界上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诸多谜团:包括人类起源、史前恐龙、要命的数学、玄妙的物理、恐怖的化学、神奇的医学、科学实验和定律、受苦受难的科学家、超能电脑、科学悲剧、预言咒语、身体绝密报告、植物世界、飞鸟王国、破案术等等,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文化、科技、生物等方面,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事实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职场新人:五年32律

    职场新人:五年32律

    本书介绍了职场新人三十二律,内容包括:“忘记过去,从‘新’开始”、“唯有埋头,才能出头”、“认识自己,择‘擅’”而从、“行走职场,微笑是最好的名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