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 ,后现代主义出来以后 ,对历史学、历史写作的冲击及其后果。上面已经提到 ,“大写历史 ”到了战后 ,已经岌岌可危 ,走向了衰落。其结果就是 ,原来视为天经地义的历史的规律性发展 ,不断为人所怀疑。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论题之一 ,就是质疑启蒙思想所揭橥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或上面所说的历史的一线形的发展。后现代主义之所以要这么做 ,就是因为这个线形的观念 ,已经深入人心。比如我在写《后现代与历史学》的时候 ,也说 “从现代到后现代 ”,这样的说法已经展示一种顺序发展。当时我写的时候也有些犹豫 ,但最后考虑读者可能对此比较容易理解 ,就没有改 ,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方式表达。其实有不少思想家说 ,后现代其实就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省 ,所以也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当然在这方面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中间也有分歧。比如杜克大学的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就用 “后资本主义”来解释后现代主义 ,因此就有把后现代主义视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含义。
但另一些思想家则不认为后现代是另外一个历史阶段。他们认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有着有机的、自然的关系 ,硬把它们对立起来 ,并不妥当。如果用卡尔 ·波普尔 (Karl Popper)的话来说 ,一个论题能建立 ,就是它需要能被证伪。也就是说 ,一个思想如果能够建立起来一定有它的对立面。后现代主义就是对现代性的反思 ,一种证伪。说的更为浅显一点的话 ,一本历史书出版的话 ,被人骂也好 ,被人赞也好 ,这些都证明这本书对一个人有所启发 ,能够激起一定的反应。一个思想如果能得到普及一定是有人喜欢它 ,还有人不喜欢它 ,这样的东西才能够流行起来。当然有的时候 ,喜欢的人会多一点 ,而另一个时候 ,喜欢的人少一点。因此各个时代也是不同的。比如说 ,海登 ·怀特 (Hayden White),一般人都认为他是历史学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 ,这个界定好像已经没有什么争论。但如果问他自己 ,他可能会说 ,他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而是最后一个现代主义者。因为他所借助的理论 ,都主要是现代主义的理论,或者说从对现代主义的思考中延伸出来的。
后现代主义的源起
其实 ,后现代主义跟女权主义一样 ,我们使用的时候往往已经带有一些成见 ,所以许多人不愿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我想在座的都受过大学或者高等教育 ,因此也许你们 (包括男女 )都带有一些女性主义的思想。但有多少人愿意承认你们是女性主义者 ?当代的思想家里面 ,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自称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换句话说 ,真正愿意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其实是很少的。同样 ,不少人可能也不愿自称是女性主义者。这里有同样的原因。因为如果你自我标榜自己是女性主义者 ,就会让人觉得你可能不愿意做任何符合传统道德的事 ,也不做任何一般女性做的事 ,如穿高跟鞋、穿裙子、化妆等等。同样 ,在西方文化的场景里面 ,你说你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 ,听者就会视你为一个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 ,一个同性恋者等等。用英文来表达 ,就是自称是女性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 ,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 package (包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孩子不愿意和别人说我是个女性主义者的原因。
我们说到女性主义 ,其实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有一个相似的背景,与战后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探索的时代 ,甚至是反文化的 (counter-culture)。这在 1960年代特别明显。而这一六十年代的文化变迁 ,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与毛泽东思想 ,有些关联。西方学者对这一方面研究不多 ,我现在想发一个呼吁 ,就是希望中国的学者研究六十年代西方激进主义跟文化大革命的关系 ,或者跟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因为当时西方的激进学生 ,都有毛主席语录 ,也即 “红宝书 ”。他们的思想行为 ,都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激发和鼓励。
在美国 ,六十年代的激进文化 ,与越战有直接的关系。那时的学生都有被 “抽壮丁 ”的危险。他们不愿去战场送死 ,因此就促使他们探讨这场战争的合理性 ,也就是西方强权是否应该输出自己的文明。他们的结论是 ,没有必要 ,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属性 ,不必强求一律。于是 ,启蒙运动所提倡的普遍主义 ,就受到质疑了。这一质疑在更大层面上表现为对西方强权、霸权的一种不满和怀疑 ,也就是对启蒙运动有所反思了。这反思的特点是 ,虽然科技带来文明 ,但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现代社会 ,也有不少问题。我举个例子 ,在瑞士 ,银行家自然很多 ,是一个世界上排名很靠前的富裕国家。但瑞士除了银行家多 ,心理咨询师也多。也就是说 ,有钱没有解决心理的问题 ,甚至还造成不少心理问题。科技发展 ,然后现代文明发展 ,是不是能给人带来快乐。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一个宗教关心的课题 ,其实与科技发展 ,没有太大关系。
现代社会所带来的 ,不仅是科技的发达 ,还带来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这里的时间观念 ,有大小之分。大的时间观念 ,就是指人们对历史走向的看法 ,我们上面已经谈过了。小的时间观念 ,就落实到每一个人。现代社会就是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之间的不同 ,在时间的观念上表现很明显。比如一个农民种庄稼 ,晚了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 ,甚至一天两天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要是在这个季节种下的就可以。但你如果在工业社会 ,进入工厂制度 ,你就必须每天打卡上班 ,晚了一两分钟都会受到惩处。因此 ,现代社会中 ,人的压力比以前大了许多。因此现代社会的人得忧郁症的人明显增多。人们的生活承受了史无前例的压力。从人类文明的繁衍来看 ,现代社会的诞生是好是坏 ,还不能知晓 ,因为还为时太早。
传统与现代的孰优孰劣
传统文明有不少保守的地方 ,但这些保守 ,也许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关。如儒家强调 ,女子无才便是德 ,不要女孩子受教育 ,这当然是保守的。不过我有时想 ,也许当时的人为了促进繁衍 ,所以才牺牲妇女受教育的权利 ,因为现代社会的妇女 ,受了教育 ,参加了工作 ,但在生育孩子这方面则明显受到影响,有的甚至还因为压力太大 ,无法生育。当然我们不应把妇女视为生育的工具。我只是说在科技落后的社会 ,一个文明要维持下去 ,也许生育繁多就是一个充要条件 ,否则为什么许多传统文明 ,一般都比较保守 ,不让妇女受教育和参加工作 ?也许古人早就知道 ,如果妇女有太大的工作压力 ,就会少育或者不育。
少育与不育 ,对于许多现代妇女来说 ,正是她们想希求的。妇女在现代社会得到解放 ,最主要的就是从生育这一方面解放了出来。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妇女从二十岁到四十岁 ,一直不断生育 ,那她能考虑什么女权之类的东西吗 ?当然不可能。但有所悖论的是 ,妇女解放 ,使得社会的劳动力增加 ,但发达社会,人口又呈现降低的趋势 ,社会出现高龄化 ,造成劳动力的缺乏。有些国家如日本不得不进口劳动力。所以人口学家有句话 :“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有的人口学家甚至预言 ,到了 2050年,世界人口会萎缩而不是大幅增长。照理说,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婴儿死亡率的降低 ,人口应该增长才对。所以 ,现代历史发展会产生一些自我矛盾的现象 ,这正是后现代思维所考察的对象。换句话说 ,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许多地方来看对人类来说 ,代表了一种进步 ,但如果将之绝对化 ,认为科技进步代表了一切 ,而无视现代社会内部的张力和矛盾,那就会产生危险。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 ,现代化只经历了几百年 ,但现存的古代文明 ,都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所以现代化是否代表人类历史的出路 ,我们还不能肯定。后现代主义就代表了一种怀疑的态度 ,当然它并不主张回到过去。有的时候 ,也很难回去了。比如说 ,中国近年的高度发展 ,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但沿海一带一直也是中国的粮仓。现在很多的良田变成了水泥地 ,修筑了马路或高速公路 ,以支持工业的蓬勃发展。但是 ,工业化的结果 ,一般会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就是劳动力价值的提高。所以将来总有一天 ,其它地区和国家会为资本提供更便宜的劳动力。于是厂房就就会建到其他地方去 ,因为资本的扩张总是游移不定的 ,也是很无情的。那么这些工业园区以后怎么办 ,这些问题 ,你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 ,也可以是现代主义的 ,值得我们反思。换句话说 ,工业化的发展 ,好的地方很多 ,不好的地方也很多。比如说开车 ,现在中国的汽车销售 ,已经是全世界的第一位 ,超过了美国。许多人开车的一个结果就是 ,天空不再是蓝的 ,而是灰蒙蒙的。晚上也很少有星空了 ,还不要说温室效应了。当然 ,我不是说中国人现在有钱了 ,不应该买车。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有车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 ?但是 ,这并不等于我们不要就此问题进行反思。
其实我觉得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起源于现实的变化 ,也就是历史的变化。现代化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为英国第一个走入工业化社会 ,因此英国的模式,就被视为是一个正宗 ,而其它国家的现代化过程 ,就需要向它看齐。这就是启蒙思想的普遍主义的反映。法国和德国都是相对后起者 ,因此它们的现代化道理 ,往往受到指责。比如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因此战后的德国学者常常将之归结于德国现代化的不够成熟 ,保留了太多传统社会的东西。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 ,其现代化的道路也一直是批评的对象。但是战后的发展 ,却提供了另一个思维。比如日本的经济腾飞和后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政府的参与都是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工业化是否一定要采取英美国家的自由资本主义 ,就成了一个问题 ,为许多人研究。这就是一个转折 ,为后现代思维提供了契机。现在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中国的经济的发展 ,也很显然是政府参与的结果 ,所谓改革开放 ,其实是一个政府的决策。我这次回国的时候 ,遇到一个英国人,他要到威海去 ,说是那里有他与中国政府合作建起的工厂。他说他非常敬佩威海能投资多少亿来建立这么多的工厂 ,生产他们公司的医疗器械。这在英国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英国城市都不能做到这样。而在中国就可以 ,因为这个发展项目是山东省委批准的。所以我们说 ,自由资本主义也许不一定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政治强权下的经济 ,也许在某个阶段发展更快。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考察的一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就直接挑战了启蒙思想的普遍主义,也即西方中心论。
反省普遍主义
要反思启蒙思想的普遍主义 ,是因为这种普遍主义 ,具体反映在西方国家的政策上。如在美国 ,就表现在其越南战争的政策 ,使得不少人进行反省。越战的旷日持久 ,使得美国人人心惶惶 ,因为在那个年代 ,所有的美国人都能见到战争的残酷 ,因为他们的认识的人中间 ,就有人死在越南战场上 ,不是你的小学同学 ,就是你中学的朋友 ,或者是你表哥的什么什么朋友。那时的大学生也不能幸免。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学生不想去打仗 ,去送死。而且 ,战争的旷日持久 ,也使得美国人看到越南人抵抗的激烈 ,说明他们并不喜欢美国的文明、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政治模式。于是有人就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我们要不要去 ,我们的文明到底比他们好多少。反观美国 ,其社会上还有不少问题 ,如当时的美国黑人 ,还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 ,没有享受完全的公民权,而独立宣言讲人人平等 ,因此人们看到美国文明本身的问题 ,本身的虚伪,更觉得用美国文明来塑造另一个文明 ,没有必要 ,没有正义性。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 ,这一觉悟 ,就是对西方文明优越性的质疑。这在十九世纪是没有见过的。那时的西方年青人 ,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头 ,因此愿意为之输出到其它地区效力。有些人表现的很虔诚 ,所以并不是完全为的是占有其它地区的资源。比如十九世纪有一个英国诗人、作家叫契布林 (Rudyard Kipling,1865—1936),生于印度 ,在英国受教育 ,以后又在美国生活。他在 1899年写过一首影响很大的诗歌 ,那就是 “白人的负担 ”(The White Men’s Burden),号召美国和其它西方人去非西方地区 (如菲律宾 ),帮助那里的人们 ,提高他们的文明水平。这就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典型思维 ,虽然契布林个人对印度传统文明 ,也表现出许多兴趣。但他还是认为 ,而且理所当然的认为 ,我们的文明就代表世界文明的发展。我们输出文明 ,是在拯救整个人类。
其实这种思维 ,在西方世界的对立面 ,也同样存在。比如我们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 ,一般都是讲中国如何地大物博、文明悠久。我们长大以后 ,一定要解放全人类 ,让所有非共产主义的地方 ,也同样过上我们的幸福生活。但其实,中国地虽大 ,但物并不博 ,否则中国的人口就不会集中在沿海一带了。中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但可耕地却少的可怜 ,不到百分之二十 ,所以日子过得很艰难。要养活中国的庞大人口 ,是一个负担 ,能做到也是一个不小的成就。换句话说 ,当我们说要打倒美帝国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时候 ,美国的青年也在说打倒共产主义、输出民主和文明。但等到中国开放以后 ,才发觉别人的日子并不差。这种冷战的思维 ,也是后现代主义要考察的对象。
甚至可以这样说 ,正是这种冷战的思维及冷战的局面 ,才促使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当美国在越南打得正酣的时候 ,国内的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在一些学校 (如果加州伯克利和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学生占领了办公主楼 ,并在上面居然升起了越共的旗帜。这是一种表态 ,就是越南人如何生活 ,不关我们的事 ,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 ,并不一定比我们差。我们没有资格来教训越南人 ,把我们的文明强加在他们上面。他们有权选择他们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后现代历史思维的基本特色。
历史认知的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