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200000015

第15章 记忆 历史和记忆史学(1)

走出民族国家史学 ,从一个方面来看 ,就是要研究 “自下而上 ”的历史 (history from below)。新文化史的研究 ,大致走的的是同一个方向 ,可以说是这种 “自下而上 ”历史的一个典型表现。这一史学观念的改变 ,还在西方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布置上 ,有很明显的表现。以前的历史博物馆 ,大致上围绕伟人的丰功伟绩 ,而这些伟人 ,一般都是民族英雄。但今天的历史博物馆 ,已经明显眼光朝下 ,所陈列的展品 ,基本都与一般民众的生活有关 ,比如家具、理发店、服饰、住宅等的变化等等。

如果看一下博物馆的历史 ,那么与近代史学的建立 ,也就是史学研究的专业化 ,几乎是同步的。而且它们最初的功用 ,也大致相同 ,那就是为民族国家的形成 ,保留一种记忆。所以最初的历史博物馆 ,陈列品大致有关伟人的成长和业绩 ,也很容易理解。但有趣的是 ,虽然博物馆与近代史学差不多同时出现,但由于兰克史学的影响 ,近代史家一般很少用实物的材料来写作历史。这是因为在民族国家建立博物馆的同时 ,又建立了另一样机构 ,那就是档案馆和 (国家 )图书馆。史家的写作 ,如同兰克所希望的那样 ,主要是靠 “泡”在档案馆和图书馆里 ,通过耙疏资料而完成的。因此 ,虽然博物馆收藏和陈列与史学著述 ,异曲同工 ,都是为了张扬民族意识 ,提升公民的民族认同 ,增加他们的民族感情 ,但两者之间却缺少很密切的相互交流。这里的原因 ,又与近代史学的专业化、学科之间的分化以及所产生的隔阂 ,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博物馆与“记忆的转向”

但是 ,自1970年代以来 ,当史家开始将眼光朝下 ,他们对历史记忆的搜寻和保存 ,就变得多样化了。换句话说 ,如果史家开始将眼光从精英人物移开,将视角加以扩大 ,那么他们对于史料的态度 ,也相应会有改变。一个显然的道理就是 ,如果史家要研究 “自下而上 ”的历史 ,那么有关史料就不一定能在档案馆里面得到。因此 ,历史观念的变化 ,不但影响了人们对历史本身的态度,同时也影响了史家研究历史的方式。如果要将两者稍微加以区分 ,前者是有关历史进程、走向和趋势的看法 ,而后者指的是史学 ,也就是人们如何回忆过去并对这一回忆加以记述、分析和解释的工作。

回顾过去 ,也就是历史记忆。这是历史研究、也即史学的起点。因此 , “记忆 ”(memory)与史学之间 ,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 1970年代以来史学界所产生的变化之一 ,就表现为人们对 “记忆 ”与 “史学 ”,逐渐产生出了一种新的认识。这一新的认识 ,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 ,反映十分明显。因此有人指出 ,二战以后史学的发展 ,不但有所谓 “语言学的转向 ”(linguistic turn)也就是后现代主义强调的语言有其自身结构以及不透明等等的观察 ,也有一个 “记忆的转向 ”(memory turn)。前者产生于 1970年代 ,而后者则在 1980年代以后成为热点。

那么这一 “记忆的转向 ”,或者史家所从事的记忆的研究 ,也就是 “记忆史学 “(history of memory),与博物馆的收藏和布置 ,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当今研究记忆的和使用博物馆收藏的 ,并不是历史学家而已 —记忆研究已经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其实 ,记忆史学与博物馆收藏的关系 ,应该放在与新文化史的兴起的背景里面 ,一起考虑。我们在前面说过 ,新文化史的研究 ,得益于史学观念的改变和对 “自下而上 ”历史的提倡。而研究新文化史的史家,往往因为寻找史料的需要 ,转向 “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也就是实物史料的运用。于是博物馆的收藏 ,就显出其重要了。不过 ,史家运用一些博物馆的收藏,特别是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从事历史研究,还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因为这是以前就出现过的。可是,随着史学观念的改变,博物馆收藏本身也在产生变化,那就是从考古发掘扩大到一般日用品的收藏。而史学研究与物质文化研究的结合,就主要表现在这里。博物馆的扩大收藏,保留和展出了当代人所保存的前代的遗留物。因此它们所能展示的,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或者不变化),还有的是当代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因为这些实物之所以能保存,或者有价值,就是因为保存者对之情有独钟,也就是一种怀旧情绪的产物。

美国文化史的专家汤玛斯 ·施雷瑞斯 (Thomas Schlereth)有关史家如何运用物质文化,写过一本十分畅销的书,而书的副题很有意思,那就是 “日常生活、景观和博物馆”。显然,对于新文化史的提倡者来说,博物馆的扩大收藏,对于他们的研究来说,十分重要,而他们关注这些收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史。顺便提一下,“日常生活史”(Every day history或者 Alltagsgeschichte),由当代德国史家阿尔夫 ·吕德克 (Alf Lüdtke)和汉斯 ·麦迪克 (Hans Medick)所倡导,也是 “微观史”的一种,展现了 “自下而上”的史学观念,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潮流。

记忆与史学的分与合

我们要理解、解释和界定这一 “记忆的转向”以及记忆史学,像以前所做的那样,似乎还是有必要回顾一下记忆与史学之间的传统关系。我们说记忆是史学的起点,指的是史学研究的开端,常常起源于一种保存记忆的愿望,中外皆同。中国有 “结绳记事”这样的古话来形容史学的诞生。西方的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也开章明义地指出,他之所以写作该书,是因为他希望保存人们对希波战争的记忆。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希望 “人类的丰功伟业,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被遗忘”。由此看来,记忆与历史之间,既有一种相互依存,又有一种相对紧张的关系。具体说来,记忆—也就是有关过去的回忆—对于人类社会的延续以及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中国有 “鉴往知来”的古训,而西方的哲人对于记忆之于人类的重要,也有许多警语。如说过 “知识就是力量”的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 “历史使人明智”(Histories make manwise),而乔治·桑塔亚纳 (George Santayana)更强调:“不能记住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可是,虽然史学最初是帮助人们记忆的工具,但一旦史学成为一门学问以后,它又企求建立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就不满足于与记忆相等同。所以就有了上面所提到的,近代史家一般不太注意利用博物馆的收藏的情形。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近代史学的诞生的一个前提,就是将史学与记忆之间做了明确的划分。换句话说,我们要了解当代史学的 “记忆的转向”,或许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为什么史学与记忆曾一度分道扬镳的经过和原因。史学与记忆在近代的划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史学虽然在广义上而言,也是一种记忆的表述或再现 (representation of memory)。但史家写作历史,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通过回顾过去,以便更好地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上面引述的一些古训和哲言,都是极好的例子,不用细谈。而到了近代,史家研究历史,则还有一个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分析、解释并预测人类历史的整体走向。为了这个目的,因此就有不少人开始探寻历史的规律,希图由此勾勒古往今来的历史演变进程。这一努力,不但见之于黑格尔、马克思、孔德等哲学家的著作,而且也激励了不少史家。如英国近代史家阿克顿在倡导并主编《剑桥近代史》(Cambridge Modern History)的时候,就提出该书的目的,就是要为写作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普世史”(universal history)做铺垫。换句话说,阿克顿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普世的记忆,为所有的人所接受,虽然他承认,这样的普世史,在他那个年代还无法完成。前面也已经说过,德国史家兰克也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内在的 “一致性”(coherence),因此他在晚年,就投身于写作一部世界史,也就是一种普世史。这些近代史家都相信历史的演进过程背后,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规律性和一致性,而史家的任务就是要发现一种 “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然后将之适当地、科学地展现、表述出来。由此,史学与记忆之间,就产生了一种鸿沟,因为记忆虽然可以分享,但主要是个人的、主观的,比如怀旧情绪,会因人而异。当然,记忆可以被分享,但这一分享也受时空的限制,常常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和一个特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甚至,性别的区分,也造成了记忆的不同。因此,就记忆的特征而言,可以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超越时空、文化、地域、语言的共同记忆。

史学与记忆在近代的另一个区分,表现在方法的层面上。或许我们这里可以借助英国史学思想家柯林伍德 (Robin G.Collingwood)的表述来加以形容。柯林伍德说,如果某人说 “我上周写信给某某”,这只是一个记忆的表述,而不是历史的表述。但如果这个人又说:“我没有记错,因为这里有对方的回信”的话,那就变成了一个历史的表述了。显然,对于柯林伍德来说,记忆与史学的区别,在于后者必须要有证据。的确,史学在近代的根本变化,在于史家研究方法的改进。兰克之所以被誉为 “近代科学史学之父”,就是因为他强调历史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确凿的、经过核实的一手材料之上。而且,到了兰克的年代,史家已经掌握了一系列检验史料真伪的手段,因此他们就更想将史学与记忆加以区分了。

那么,为什么自上世纪末至今天,记忆开始又与史学联手了呢?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什么史家愿意降低身段,开始研究记忆了呢?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简单地解答。第一,有关记忆的研究,是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显学。相对其它学科,史家开始研究记忆,还相对较晚一些。因此或许有史家希望急起直追的原因。第二,记忆研究之所以会引起史家的重视,又与史学本身在战后的诸种变化,切切相关。这些变化,主要指的是史家对史学研究态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之所以产生,又与战后世界文化氛围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屠犹与创伤记忆

记忆研究在战后的兴盛,当然与二次大战的爆发及其特点有关。一般而言,战争的爆发会让人记忆深刻。希波战争会促使希罗多德写作《历史》,便是一个让人熟知的例子。而二次大战中又有一个相对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希特勒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也即屠犹 (Holocaust)。这一屠犹的实施,其规模史无前例,不但让受害者或幸存者不堪回首,也让其他人为之唏嘘感叹,形成一种心理创伤 (trauma)。不过虽然不堪回首,但在战后,犹太的幸存者及各种犹太人的团体使用了各种力量,推动有关这一事件的研究。就史学界而言,目前发行的《史学与记忆》(History and Memory)的这本专业杂志,就是由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University)编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发行的。

屠犹当然只是在二战期间所发生的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相似的暴行。近年南京大屠杀也显然是中国人的一个创伤记忆,于是也成为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 (Iris Chang)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在1997年出版以后引起了许多反响。张在书中直截了当地指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 “被遗忘了的种族大屠杀 ”(the forgotten holocaust),并将这句话列为书的副题。这个例子也表明,记忆研究并不是史家的专利。相反,已经有学者指出,记忆研究 (memory study)虽然以跨学科为特征,但其主要的研究者来自文学、电影和文化研究等注重 “再现”(representation)的领域。记忆研究的材料,也往往超越了文献资料,而特别注意实物 (博物馆、纪念碑、陵园等)、公共祭祀活动、神话的形成和传布以及口述回忆 (采访录、回忆录等)。

换句话说,如果史学观念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史家仍然专注政府的档案为其基本史料,那么记忆研究在史学界也无法开展。而史学观念的改变,不仅反映在史家的选题上,而且也反映在博物馆的收藏甚至建设上面。前面已经提过,博物馆在现代也已经经历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收藏的扩大显然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是 ,一些新型的博物馆开始出现。这些博物馆又有另外一个称呼 ,那就是纪念馆 ,虽然它们都是为了收藏以前的遗留物。不管是博物馆还是纪念馆 ,其实都表达了公众的一种怀旧情绪。而这一怀旧情绪 ,又在当代显出了一些不同。博物馆建立的初衷 ,一般是为了保留古物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而博物馆收藏的扩大和纪念馆的建立 ,则显然更方便让现在的人回忆逝去的时代 ,于是过去与现在的互动 ,显得比以前更为频繁。

同类推荐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赘婿

    赘婿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阿骨打、吴乞买,成吉思汗铁木真、札木合、赤老温、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秦桧、岳飞、李纲、种师道、唐恪、吴敏、耿南仲、张邦昌,忠臣与奸臣的较量,英雄与枭雄的博弈,胡虏南下,百万铁骑叩雁门,江山沦陷,生灵涂炭,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先行者的哭泣、呐喊与悲怆……而在这之前一点点,江宁城中,暗流涌动,一个商贾家毫不起眼的小小赘婿,正在很没责任感地过着他那只想吃东西、看表演的悠闲人生……
热门推荐
  • 坏蛋老公很温柔

    坏蛋老公很温柔

    ◇◆◇◆◇◆故事到结尾,答案总会揭晓!“他因为你毁了一生,而你却在这里幸福快乐的跟别的男人结婚生子,你不觉这太不公平了么?”他钳制着她的下颚,眼底恨意、厌恶还掺杂了许多其它不明情愫。暖暖心被狠狠的揪着,她居然一无所知,对于从容的事,不仅一无所知居然还恨他,一直直……那么怨他。”他的手缓缓放开,她的身体也如断了线的风筝般直坠向地面。“求你,带我去见他!”“真的要走了?”“我会记得生命中出现过一个你!会记得在我最痛苦、最倒霉的时候,你无条件的帮助我、扶持我!我不会忘记你,一辈子,到死那天都不会忘记。”他没有说话,转身,一步步朝着来时的方向,离开!“江承俊……!”我爱你!后面的三个字,被迫止在喉咙处,她没资格喊出。在病床上足足躺了五年,他死在自己的婚礼上,在为暖暖套上戒指的那一刻,他唇边那抹温柔的笑成为了永恒……而她,被绑定,被冠上沈从容妻子的名谓!****友情链接:星期七《豪门儿子特工妈》:漫沙罗《磨牙小相公》沁沐星辰《误睡总裁房》漫沙罗《女色》:没见过的东家《蹂情》:淡笑雾雨《娘子别想逃跑》:风中雀《有限婚姻,无限指责》:乱鸦《墨奴》:阳乖乖《复仇金龟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倾宫乱:只做杀手不为妃

    倾宫乱:只做杀手不为妃

    他与她因为一次次的误解而擦肩。(慕容宇)他为了不与她擦肩,而宁愿永远站在原地。(墨尚岚)她以为,儿时小小的心里装载的,那满满的东西就是爱情。(慕容皓)她以为,与他一线牵缘,便是终生(慕容宇)她以为,一次的同床共枕,就是幸福(墨尚岚)可到了最后,她错了,他们都错了。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蹉跎,经不起怀疑的消磨,更经不起现实的打击。
  • 盛宠:名医庶女

    盛宠:名医庶女

    敛了风华的珍宝也难逃懂行识货的慧眼。救了个家世好的第一公子,庶女如何?苦习医术无人知,轻松!捡来个样貌好瞎眼美男,哦不,就连去青楼看个诊,都能尾随回家个身份尊贵的娃娃脸。常笑却是任人闲言碎语,遭人白眼的庶女,我自悠闲自得。空闺如何?一张大床自己睡,赚了!先前和公主如胶似漆的夫君也来搅乱池水。“笑笑,你本就是我的妻。”常笑将眼前几个男人挨个看一遍,对着本该相守一世的男人贤良淑德温婉一笑:“夫君,嫁了人,好马不吃回头草,好狗不挡人姻缘。”与夫家斗,其乐无穷,不但独守空闺,与皇族斗,乐趣丛生。是出双入对。烽烟四起,国恨家仇,常笑只当自己一介区区医女,还遭人折磨。旁人只当她窝囊懦弱又没靠山,却硬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绽放出风华耀目。(简介无能,正文才是王道,内容绝对精彩,只能眼瞅着丈夫和尊贵公主勾搭成奸,给个收藏,给个动力,mua~)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 总裁老公很难缠

    总裁老公很难缠

    新婚夜,身为妻子的她,被迫观摩老公与名模亲热。他是炙手可热的秦氏总裁,娶她不过是为了继承权。她是秦家养女,爱了他十年,如愿嫁他为妻,以为默默守候能等来他的爱。被人设计,他的新欢怀孕,她终于离婚,带着肚中宝宝远走他乡。八年后重逢,她身边已有别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醉红楼之水溶绛珠

    醉红楼之水溶绛珠

    一个是阆苑仙葩,绛珠仙草,空灵绝美,红尘还泪,泪尽真会枯么?一个是美玉无瑕,神瑛侍者,痴情几许,因玉历劫,归去来兮于红尘!一个是水中月,天界的星君,温润如月,烙印情劫,无怨无悔坠千年!一个是镜中花,月宫的仙子,月如镜,她似花。桂树是难断的情丝,代价……一个是枉自嗟,射日的英雄,力拔山兮,望情绝爱,感动于生死大爱劳牵挂!【先睹为快】绛珠:“如果只为拥有那一丝的亮光而要付出生命的话,我愿意做那只飞蛾。如果上天要我在感觉到你的体温和失去生命中间选择,我宁愿选择失去生命,这样,我就可以带着你的体温,在下一世,如果你找不到我的话,我也可以找到你。”水溶:轻抚了兰草的叶尖,拉至唇边,亲啄那如花般的红痕,轻叹道:“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一定会将你找到,因为这个烙印是我的,是我留下的。”三十年来阅尽红楼,不满林妹妹的泪尽而枯,特撰此稿,还林妹妹一份情、一份爱。喜红楼、林妹妹者请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文推荐区:【推荐咱的新坑】《我家娘子》【推荐咱的完结文】《相公栽了》,腹黑文、宠妻篇!《夫子栽了》,腹黑文、逆天篇!《太子栽了》,腹黑文、励志篇!《醉红楼之溶为玉狂》,腹黑文《醉江湖》,五个故事,体裁不一
  • 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

    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63年8月25日,星期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不顾劝阻,出席一场声势浩大的公众聚会。豺狼,受雇在这一天刺杀总统戴高乐。强大的法国警方对此一筹莫展。因为没人知道豺狼在哪儿,更没人知道该如何确保那位固执的总统的安全。此刻,豺狼的枪已远远架好。他能清楚地看见目标的五官:隐在平顶军帽下的眉毛,凝视着的双眼以及法国人那高耸的鼻子。这一次,戴高乐总统比他生命中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