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40

第40章 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2)

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佛教吸取、融摄儒道,二是佛教影响、渗透儒、道。佛教传入伊始,就重视对儒道的融摄,如用道家的专用术语来翻译佛经的一些概念,用黄老的无为思想来解说佛教宗旨,后来又用魏晋玄学来诠释佛教般若学。儒家把人的心性视为有关个人的道德修养乃至关系到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晋宋之际,佛教学者竺道生在儒家重视心性和玄学家探讨宇宙本体思潮的影响下,也注重从对外的本体转向对内的人格本体即对心性的探讨,以为人的本体即人类自身的"本性",把本体论与心性论统一起来,大力宣扬佛性论,为日后形成的中国化佛教宗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佛教也极为重视融摄儒家伦理思想。忠君和孝亲是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尤其是孝,更被视为是伦理道德的根本。僧人出家,不拜皇帝,不拜父母,曾遭到儒家学者的强烈抨击。后来中国佛教学者也转而提倡忠孝,宋代契嵩更是撰《孝论》12章,系统地阐发了戒孝合一论。

至于佛教对儒、道的影响、渗透,也是多方面的、深刻的。例如,僧肇撰《不真空论》,对与玄学相呼应的般若学三派(本无派、心无派和即色派)的性空理论做了分析批判,在《物不迁论》中阐发了动静相即观点,在《般若无知论》中提出了不知即知的命题,这在客观上都是对魏晋玄学哲学基本问题的总结,推进了玄学理论的发展。又如,佛教对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更是大家所公认的。佛教的理事学说、心性思想和修持模式等构成为理学的重要来源。佛教的禅宗和儒家的理学,就是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互动而产生的两大文化成果。

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磨合,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这种发展同步,佛教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三)文化学术的创造。中国佛教的文化学术创造,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表现,也是佛教长期流传、不断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中国佛教的文化学术创造,是佛教原有的思想优势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新成果。佛教与儒、道是两种异质文化。大体而言,佛教是以宗教文化的特质而异于儒、道文化的。相对于儒、道文化而言,佛教文化关于宇宙存在的缘起论、人生痛苦的价值论、对人的生死的终极关切思想、细密的心性论、独到的伦理学说以及系统的修持方法等,都有其显著的优势,构成为与儒、道互补的重要基础。中国国情包括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等。佛教自传入之日始,就一直表现出适应中国国情的灵活风格,随着条件的成熟,中国佛教学者更把佛教的优势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全面地创造了别具异彩的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佛教的创造,涉及广泛的文化领域。这里仅以佛教宗派的创立和佛教丛林制度的建立为例,略做说明。

佛教宗派的创立。隋唐时代,中国佛教形成了天台、三论、唯识、华严、律、密、净土、禅八大宗派。中国佛教学者重视佛教学术研究,独立判别印度佛教经典的高下,选择某类经典为本宗崇奉的最高经典,并结合中国的固有文化,加以融通,进而创造出新的宗派。以中国化色彩最为鲜明的天台、华严和禅诸宗为例,天台宗重视《法华经·方便品》,倡导方便法门,并融合中国固有的"万物一体"观念,建立实相说。华严宗人法藏阐扬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思想,密宗更把儒、道思想纳入佛教思想体系,以阐明人类本原的学说。禅宗依据佛教的心性思想,并吸收道家的自然主义等中国固有观念,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更是充分地表现了独立的创造精神。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的繁荣,对佛教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佛教丛林制度的建立。佛教传入中国后,原来的"三衣一钵,游行乞食,树下一宿"教制,与中国国情、民俗不相适应:中国人重视农耕,难以容许乞化生活的存在;北方严寒的气候,也不适宜四处游化,宿于路边。中国佛教及时自我调整,逐渐形成定居式的僧团制,道安法师还为僧团制定了僧尼轨范。后来唐代马祖道一更确立丛林制度,其弟子百丈怀海制定的清规,全面建立了僧团管理制度,如长老制度,重视劳动生产的农禅生活制度,乃至僧侣服制由印度式改为中国化的唐朝衣冠等。中国佛教丛林制度,代代相承,对于维护中国佛教的持久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其中农禅并重的制度,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生产方式,对缓解佛教与上层统治的矛盾,维系僧团的生存,有着突出的意义。

此外,中国佛教还重视向外传播,并在国外获得巨大的发展,如一亿二千万人的日本,现有八千万佛教信徒,这就是中国佛教强大生命力的生动证明。赵朴初先生说,中、韩、日三国佛教徒共同构筑了黄金纽带。这条纽带推进了三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增进了三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佛教的意义与价值,不也是十分明显的吗?

三、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历史

犹如奔腾不息的长河,中国佛教的未来,是中国佛教过去的延续。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是中国佛教的宝贵财富。如何把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佛教未来实践中去,并结合未来社会的新形势,适应人群的新需要,创造出新经验,以规范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这是关系到中国佛教命运的重大问题。值此中国佛教两千年之际,在探讨21世纪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为依据,规划佛教的未来之路,确定相应的举措,这对中国佛教未来的走向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中国佛教告别了古代史和近代史,它将要面对的是21世纪社会。与以往历史比较,当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诸方面,都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而且由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示出与以往历史不同的新特征,如:(一)由于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就出现了国别观念的淡化而国家间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也带来了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据日本《世界》月刊8月号载文说,1997年,世界最大富翁比尔·盖茨的资产总额达364亿美元,相当于拥有1.2亿人口的孟加拉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参见[美]戴维·科顿:《全球化资本主义导致人类日益贫困》,载《世界》,1997(8)。)(二)由于科学技术的空前进步,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会越来越巨大,与此同时,自然也在增大报复人类的力度,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气温升高、人口爆炸、能源危机、食品短缺等难题正在日益困扰人类,人类实际上面临着生存危机。(三)由于物质条件的不断完善和生活方式的更加现代化,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相对匮乏的精神境界的反差现象将长期存在,也就是说,文化精神危机、价值危机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未来社会有可能逐渐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新契机、新机遇。

上述特征表明,人类社会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矛盾,有的改变了形式,有的是更尖锐了。未来的中国佛教应当在缓解这些矛盾方面发挥作用,以满足人们的新需要。由太虚法师率先提出,现为两岸佛教界基本认同的人间佛教理念,可以视为规范中国佛教未来走向的蓝本。所谓人间佛教是对当代佛教的角色、功能、特质的定位,它以人为出发点,强调适应和提升现实社会,它的实质是,以佛教伦理道德净化人心,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当肯定,这是符合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

走人间佛教之路,要勇于开拓,善于开拓。例如,把修持佛教戒律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就有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对于和谐人际关系以及提升人的素质,肯定是有重要意义的。再如,把佛教某些修持方式方法如何运用于心理调节、心性修养、心灵提升方面,也是很有意义的。总之,要在运作实践中,使人间佛教的理念越来越完善,使人间佛教的道路越走越广阔。

实践人间佛教的理念,对佛教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完善佛教的教育,积极培养佛教的人才,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可以说,一位佛学造诣深厚、人格高尚、修持严谨、热心弘法利生的佛门龙象,其作用与影响要远远大于盖十座大庙。佛教人才是佛教未来命运之所系。这也是我们在纪念佛教两千年时特别需要提出和关注的大事。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热门推荐
  • 没完没了的穿越:王妃劫

    没完没了的穿越:王妃劫

    【轻松小白,不喜勿近】NND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完结了?生活就不能安定点吗?为什么总是在不停地穿越?两个月就要穿越一次,TMD还让不让人活啦?什么?要想结束这种生活就必须要用爱人的鲜血来祭奠体内的穿越药?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哎不过开心的是,好在在古代凌凌找到了乐趣,每一次穿越遇到的帅哥被改造成了现代的帅哥不说,就连古代的人也开始穿现代服饰,凌凌还被称作最美丽的设计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本惊华:腹黑王爷不好惹

    妃本惊华:腹黑王爷不好惹

    她是纳兰家孤女,背负着仇恨重生,辗转成为医神琥珀的徒弟。他是冷漠倨傲的凌王,她一无身材二无财宝,为何这腹黑王爷总是紧追着她不放。几次为她犯险,不惜性命,不顾身份,甚至同她一起跳入万丈深渊。她重伤醒来,身前的他如重获珍宝,“七儿,莫要再离我而去。”深情是他,无情也是他。诸多的海誓山盟,转身却娶他人为妻。一纸休书,两行薄泪,此一生不奢求举案齐眉,只愿你一生喜乐长安。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溶情黛韵补红楼

    溶情黛韵补红楼

    寻好梦,梦难成!一场寂寞凭谁诉?当宝黛姻缘成为泡影,满腔愁绪的黛玉默然心碎,缠绵病榻。不幸的是府里竟又传出黛玉即将与人为妾之事,更令身子孱弱的她雪上加霜!黛玉曾在寺里求过一只签:人生何处无知己,苦尽甘来逢贵人。黛玉的贵人又在哪里呢?可是那个在林中偶然一见的白衣男子?还是漫漫途中施以援手的恩人?
  • 独步天下:第一倾城冥妃

    独步天下:第一倾城冥妃

    我们睡了这么多年,她是杀手界人人闻风丧胆的媚世妖姬,她是名媛圈众星捧月的对象,却因为爱情的背叛却穿越异世,人神魔妖兽横行,你怎忍心谋杀我这个亲夫?,身为废材的她又怎会和九尾狐妖订立契约?一场最佳灵师争夺大会过后,谁能知道,清羽国风华绝代的二皇子,竟然是一介妖尊的儿子?白狐凤歌:小柒柒,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而她却偏偏是个灵力值武力值均为零废材?一次无意的发现
  • 绝色少女遇上高富帅:爱情有约

    绝色少女遇上高富帅:爱情有约

    这个花样美男相貌出奇地俊秀,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显赫家世,令人倾心的外貌,他不仅自以为是、臭脾气、大男子主义、有不可思议的逻辑方式,而且有些怪异,晓欣想想自己哪里是他的对手?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她喜欢上了他傲慢背后的纯真和率直,也知道了他不愿意想起的过去……他,是不可一世的王子。她,是拥有武侠高手之称的草根。俩个人的相识将上演怎样的一出戏……
  •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孩子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

    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的很多言行,我们首先就要作出改变。,而且他那让我们倍感头疼的磨蹭举动,比如老是催促他。因此,孩子拖拉的毛病并不是一天就能产生的,要改掉孩子的毛病,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其实恰恰就是孩子变得拖拉的“罪魁祸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