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800000035

第35章 章实斋先生年谱(10)

《史考释例》首论“著录”,极推崇朱彝尊之《经义考》。次论“考订”,谓刘歆为著录,而刘向“所为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上之言”乃是考订群书之鼻祖,其事难于著录。次言史部占群籍三之一(经为其一,子集合为其一),而三部多与史相通。次分论十二纲五十七目之义例,文繁不具引。我们读此篇有三点可注意。第一,《史考》原稿分一百十二子目,先生为并省成十二纲五十七目,为书三百二十五卷,可见先生对于此书所费心力之巨。此稿今竟不传,藏书家亦未见著录,真是学术史上一大憾事。第二,《释例》末云:“予既为朱氏补《经考》,因思广朱之义,久有斯志。”此系代谢启昆说话,所谓补《经考》,即补《小学考》也。第三,先生论史部虽划分群籍三分之一,而实“上援甲而下合丙丁”。此论为先生的一种特见。先生初从事于《史考》时,曾有《报孙渊如书》云:

承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经而兼采子集。……愚之所见,以为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六经特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子集诸家,其源皆出于史。末流忘所自出,自生分别,故于天地之间别为一种不可收拾不可部次之物,不得不分四种门户矣。此种议论,知骇俗下耳目,故不敢多言。

先生作《文史通义》之第一篇——《易教》——之第一句即云:“六经皆史也。”此语百余年来,虽偶有人崇奉,而实无人深懂其所涵之意义。我们必须先懂得“盈天地间,一切著作,皆史也”这一句总纲,然后可以懂得“六经皆史也”这一条子目。“六经皆史也”一句孤立的话,很不容易懂得;而《周易》一书更不容易看作“史”,故先生的《易教》篇很露出勉强拉拢的痕迹。其实先生的本意只是说“一切著作,都是史料”。如此说法,便不难懂得了。先生的主张以为六经皆先王的政典;因为是政典,故皆有史料的价值。故他《报孙渊如书》说“六经特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史考释例》论六经的流别皆为史部所不得不收;其论《易》,只说“盖史有律宪志,而卦气通于律宪,则《易》之支流通于史矣”。次论子部通于史者什有八九;又次论集部诸书与史家互相出入。说“什有八九”,说“互相出入”,都可见先生并不真说“一切子集皆史也”,只是要说子部集部中有许多史料。以子集两部推之,则先生所说“六经皆史也”,其实只是说经部中有许多史料。此种区别似甚微细,而实甚重要,故我不得不为辩正。

是年吴兰庭有《答章实斋书》(见《族谱稿存》),云:

别来又十余年,……自邵与桐死,遂不复知足下游历所在。顷接手书,知近客杭州。……承示近刻数首,其论史之识,有刘知几所未及者。《史籍考》经所裁定,足为不刊之典。然恐亦未能悉如所拟。盖意见参差,不无迁就,天下事大抵如斯矣!

此书又讨论修谱事。据严元照《悔庵学文集》吴传云:“丙辰自京师南归,又二年而吴氏重修族谱,叟独任其役,……尝乞会稽章典籍学诚为己作传。”则知先生在杭州续修《史籍考》确是此年之事。

是年六月,谢启昆、胡虔、陈鳣等编《小学考》成。(原书序)

是年先生有《戊午抄存》一卷,此卷中之文间有丁巳年所作的——如《天玉经解义序》——但大部分都是戊午年作的。要目如下:

《立言有本》(论《述学》,见前。)

《述学驳文》(见前)

《论文辨伪》(驳袁枚,见前。)

《上石君先生书》(寄《论文辨伪》)

《上辛楣宫詹书》(此书不是此年作的,是壬辰年作的。)

《上石君先生书》作于戊午六月,有“五月在苏州陈方伯处附达笺记,兼贡《云龙记略》一卷,……”等语,知先生是年曾到苏州,留在陈东浦处。大概到毕沅家取得《史考》原稿即在此时。

是年冬,在扬州,主于曾燠官署。立冬日,作《八座云说》。又有《吴澄野太史历代诗抄商语》。

是年九月十日,阮元任满去浙江。

先生六十二岁。(《内藤谱》误作“四年戊午,先生六十二岁”。)

正月,乾隆帝崩。嘉庆帝亲政,权臣和珅赐死。和珅当国数十年,养成了一个匪乱遍地的现象,故此次他的倒败使当时的人心一振。先生游迹遍于南北,深悉当时的利弊,故是年有论时政的书六篇:

(一)《上执政论时务书》

(二)(三)(四)《上韩城相公书》三篇(宰相王杰,韩城人)

(五)《上尹楚珍阁学书》

(六)《与曹定轩侍御论贡举书》

此诸书皆确有见地,故摘抄于此。

《上执政书》大意说:“今之要务,寇匪一也,亏空二也,吏治三也。……事虽分三,原本于一。亏空之与教匪,皆缘吏治不修而起。”但他进一步说,当日的乱匪都说“官逼民反”,其实吏治之坏也很像良民之胁从,都是不得不然。他说:

其最与寇患相呼吸者,情知亏空为患而上下相与讲求弥补,谓之设法。天下未有盈千百万已亏之项,只此有无出纳之数,而可为弥补之法者也。设法者,巧取于民之别名耳。……既讲设法,上下不能不讲通融。州县有千金之通融,则胥役得乘而谋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则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理势然也。

此下两长段,一言“设法之弊,非仅伤吏治,亦坏人才”,一言“设法之弊,非特损下,抑且损上”。皆重要的史料。

又云:

设法之弊至于斯极,……而未有直陈其事者,盖恐禁止设法,则千百万之亏项将何措耳。愚窃以为此无患也。……今之亏空所谓竭且干者,其所决之流可以指诸掌也。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用事,几三十年。上下相蒙,惟事贪婪黩货;始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以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一时不能猝办,率由藩库代支,州县徐括民财归款。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箪馈问。……今之盈千百万所以干而竭者,其流溢所注,必有在矣。道府州县向以狼籍著者,询于旧治可知。而奸胥巨魁,如东南户漕,西北兵驿,盈千累万,助虐肥家,亦可知(亦下浙本衍不字,今据上下文删)。督抚两司向以贪墨闻者,询于廷臣可知。……此辈蠹国殃民,今之寇患皆其所酿,今之亏空皆其所开:其罪浮于川陕教匪,骈诛未足蔽辜。……其所饱贪囊,皆是国帑民膏,岂可遗患他人,公私交困,而尚许其安然肥家以长子孙?非惟人事不可,天道亦不容矣。且康熙末年尝亏空矣,彼时上及部库通仓,其数甚于今日。世宗皇帝洞悉其弊,躬行节俭,风励臣工,裁革陋规,小廉大法,未尝责令设法弥补,而所亏之项则取康熙末年贪劣显著之员查抄抵补,十得六七;再有不足,则以耗羡盈余,分年犁析。当时吏治澄彻而府藏充盈,恭读一十三年朱批上谕,可复核也。皇上法而行之,则清厘仓库与整饬官方,正相资而不相背也。整饬官方之与消弭寇患,又为治其源而清其流也。

清室之乱源实种于乾隆一朝。当时府库空虚,缓急俱不可恃,故川陕之匪乱已能使政府手足忙乱,应接不暇。至嘉庆时,竟有林清等以乌合之众,直入宫禁,图谋大变。再历一代,遂有太平天国之乱,一举而攻下半中国!先生此书,至今读之,几同先知之预言。其主张籍抄贪官之家产以抵补亏空,在当日真是大胆之言,虽至今日,犹可采用。

上王杰第一书,即是呈献前书,附论乾隆帝十年一普免丁粮之弊;第二书论陋规不够补亏空;第三书论吏治之坏,州县甘为督抚的鹰犬,甚至督抚反以赃私受州县的挟制。

《上尹楚珍书》论整顿谏官之法,谓科道责在建白,平日乃不责以研究国计民生,仅以资俸得任用,实为不当。先生主张科道当考以经济时务策议,以定去取。

《与曹定轩书》论贡举事,亦有精义。乾隆丙子丁丑始删表判而改用诗律。先生主张经义诗赋分科,又主张文实并重:

头场试以经书文义。

二场则治经义者,试以经解;长诗赋者,试以韵言。

三场发策,则三礼、三传、三史、算学、律令、会典之类,分科对策,可以优励实学。其无专长者即其经义诗赋所关,酌试论可也。

凡专门诸科,必须酌示程式,限年学习。三年五年之后,方可试。未及年限姑仍旧例可也。

是年友人汪辉祖七十岁,先生为作《七征》。 (《梦痕录》页三一,此文今不传。)

是年九月,上谕追罪毕沅,夺其家世职。十月,籍没其家产入官。

是年,谢启昆调广西巡抚,冬,阮元升浙江巡抚。(《耆献类征》)

先生六十三岁。

是年有《庚申新订》一卷,中多己未年之文。汪辉祖《病榻梦痕录》(页五七)云:是年春,先生“病瞽,犹事论著,倩写官录草”。又先生是年作《邵与桐别传》(在《庚申杂订》内),亦云:“今目废不能书;疾病日侵,恐不久居斯世。……口授大略,俾儿子贻选书之。”

《庚申新订》中有《书原性篇后》一篇,虽不能确定为此年之作,然其言大可引来归结先生一生论学之基本见解。《原性篇》乃孙星衍所作,见《问字堂集》卷二。先生论之曰:

……孙君《原性》之篇,繁称博引,意欲独分经纬,而按文实似治丝而棼之矣。……姑就其文论之,……其说无稽,不待辨也。挟求胜之心,持一隅之说,欲于棼如乱麻之中独辟宇宙,正如阴阳反复,后人复起而争,何时已乎?秦王遗玉连环,赵太后金椎一击而解。今日性理连环,全借践履实用以为金椎之解。博征广譬,愈益支离。……今人自谓折衷前圣,恐如阳豕味,幸无庖人为左证耳。岂可谓定论哉?孙君言圣人贵实恶虚,是矣。不知《原性》之文,正蹈虚言之弊。宋儒轻实学自是宋儒之病。孙君以为三代之学异于宋学,当矣。顾以性命之理,徒博坚白异同之辨,使为宋学者反唇相讥,亦曰“但腾口说,身心未尝体践。今日之学,又异宋学?”则是燕伐燕也。

是年《庚申杂订》中有《浙东学术》一篇,也可与此参看。先生说:

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阳明王子揭孟子之良知,复与朱子牴牾。蕺山刘氏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出蕺山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以至全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惟西河毛氏发明良知之学,颇有所得;而门户之见,不免攻之太过,虽浙东人亦不甚以为然也。……浙西之学,……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盖非讲学专家各持门户之见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诋。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故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也。

……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先生主张人事之外别无所谓义理,即是上文引的“今日性理连环,全借践履实用以为金椎之解”的意思。此言与近年实验主义一派的哲学史观甚相近。

这年谢启昆、胡虔修《广西通志》,颇用先生之法。(姚鼐文集谢墓志铭、《柿叶轩笔记》、嘉庆《广西通志》。)

先生六十四岁。

是年夏,为汪辉祖作《豫室志》,“中有数字未安,邮筒往反,商榷再三。稿甫定而疾作,遂成绝笔。”(汪辉祖《梦痕余录》页五七)

先生卒于是年十一月(同上)。未死时(章华绂《文史通义序》云“易箦时”。《梦痕余录》云“数月前”),先生把所著的文稿请他的朋友萧山王宗炎(谷塍)校定。宗炎《晚闻居士集》有《复章实斋进士书》,即讨论编校先生文稿者。

友人吴兰庭(胥石)亦卒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年七十二。先生尝言:“今之可与言史者,惟二云与胥石耳。”(据严元煦《悔庵学文集》吴传)

先生之妻姓俞,生子二:贻选、华绂。《与族孙汝楠论学书》、《汪龙庄遗书》、章贻选《上朱石君先生书》。)(虽然《家乘》说华绂是蔡氏的子。)

先生有二妾,蔡氏生华绶,曾氏生华练、华纪。(《章氏家谱》)

第五子殇(《了巳岁暮书怀》),共有六子。(《章氏家乘》云有五子,则不计殇者。)

先生与俞、曾合葬山阴芳坞。蔡分葬泾口。(《家谱》)

贻选字抒思。举人。自先生死后,授馆为生。自道光甲申以后,连年脱馆,极窘。至戊子秋,求食河南,无所得;庚寅年下,归家(《家乘》、《家谱》及刘本《遗书》附录,华绂《文史通义跋》)。以后活动情形不详。

华绂字授史(《月夜游莲池记》),又字绪迁(《章氏家乘》)。先生令从汪辉祖学吏(《龙庄遗书》、《学治臆说》)。道光丁亥戊子前后,久在河南巡抚幕府。丙戌(西1826),向长兄贻选索寄先生著述全稿并王宗炎所定目录,丁亥春(西1827)收得。先录得副本十六册,未完。四弟华练时馆邓州,书言其居停易良俶愿为刊刻,将原稿诓寄邓州。华绂遂无全本。庚寅辛卯(西1830—1831)华绂得交刘子敬(师陆)、姚春木(椿)将副本乞为复勘,勘定《文史通义·内篇》五卷,《外篇》三卷,《校雠通义》三卷,先行付雕,壬辰十月(1832)出版,遂通行于世。华绂作跋,甚能得先生之意(原跋,贻选《上朱石君先生书》)。以后行动亦不详。

华绶出继为垣业后。(《从嫂荀孺人行实》、《家谱》)

华练字祖泉,号仍湖。流寓河南邓州。诓得先生全稿,又不刊刻,竟视以为田畴货物,各得主先人之所有以为利。庚寅脱馆,以后再无消息。(贻选《上朱石君书》、《家乘》)

华纪字竹书,号竹史。有子启昆,字同卿,咸丰初,客梁宋间,尝印《文史通义》数十部分送友人。辛酉,书板毁于匪。启昆有子季真,字小同。光绪乙丑游幕黔皋,丁丑重刻《文史通义》,戊寅竣事,有跋。(黔本原跋,《章氏家谱》。)(适所见《偁山章氏家乘》与名达所得实斋后裔抄来《家谱》颇有不同,兹参用之。)

中华民国九年(1920)浙江图书馆得会稽徐氏抄本《章氏遗书》,铅印行世。冬,日本内藤虎次郎先生所作《章实斋先生年谱》在《支那学杂志》发表。十一年春,本书初版出版。国人始知章先生。同年秋,刘承干(翰怡)先生所刻《章氏遗书》亦行世。校后补记

内藤湖南先生的《章实斋先生年谱》和《读胡适之君新著〈章实斋年谱〉》两文,我于去年五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已译成国文。因内藤先生《研几小录》末页注明了“禁汉译”,所以不曾发表;而且不发表也没有什么关系。

又此书增补本已印成清样时,适之先生恰自北京家里检取了他的《章实斋年谱》校本,我亦恰自故乡回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送清样给我复校,适之先生亦赠校本给我补充。我因清样不易改排,校本又不忍抛弃,和柏丞先生商量了一番,决定把适之先生在校本添写的新史料录在此地。以下便是:

一、乾隆十六年下云:“《章氏会谱德庆四编》卷一,页十,有‘湖北应城县知县章镳本身妻敕’二道,末署‘乾隆十二年正月二十日’。十二年疑是二十年之误。敕中有‘清廉克彰乎庶事,慈惠允著乎当官’之语,似是已任事后之语。”

二、乾隆四十年下云:“按《章氏会谱德庆四编》卷一,页十一,有‘国子监典籍章学诚本身敕’,文曰:‘……尔国子监典籍章学诚,立程上舍,示范诸生。官冷而地则荣,青矜式化;教彰而典斯渥,紫绶宜颁。兹以覃恩,封尔为修职佐郎,锡之敕命。……’此敕末署‘乾隆四十年□月□日。’”

三、乾隆四十七年下云:“朱筠《笥河诗集》有‘忆京华及门章实斋副贡诗’:‘欲杀吾怜总未收,甚都犹为百绸缪。冯生文史偏多恨,刘氏心裁竟莫收。燕市游来稀酒客,闽行壮绝忆书楼。冯君检拂残鱼蠹,有意名山著作否?’先生对朱筠的感情,实在是因为朱筠确是先生的一个知己。”

又,适之先生原本乾隆三十六年叙朱筠奏请开馆校书,末云“此奏似实斋与邵晋涵都曾与闻”。我这增补本把此事移在乾隆三十八年了,但忘录此句,是不该的。读者应知此事和实斋大有关系。

十八年三月二十日 姚名达 记于上海

同类推荐
  • 野草

    野草

    本书散文诗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热门推荐
  • 都市修仙大高手

    都市修仙大高手

    三年前,他驰骋非洲,当之无愧的兵王之王;三年后,他重回都市,无车无房还麻烦不断。应聘公司当保安,不上战场入职场,低调机智有内涵,保安也会有春天。每次被人问起,为神马倒霉的总是你?雷刃常羞涩地说,只怪哥帅得太明显!……[新书《花都圣医》已上传,欢迎关注。]
  • 轻松玩数字游戏(超级智商训练营)

    轻松玩数字游戏(超级智商训练营)

    会玩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孩子。思考是人类征服世界的唯一力量,而大脑是思维的发源地。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们的这些天性,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充分的开发大脑,在玩中接受全新的知识,让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书中的游戏融入数字方面的知识,着力于培养孩子想象、观察、耐心、演算等。
  • 陆少的隐婚夫人

    陆少的隐婚夫人

    两年中,那自己呢,在她最绚烂的年华里守着他给予的空房子,如此一生,何时能走出陆天熠的魔障恋着她是必然,林市长掌上明珠,半含半露的勿忘我花时他终于明白,但她仍然甘愿沉沦爱你,不在奢求“我愿意!”她点头,原来早在七岁那年,她却满足殆尽,他从不曾记起紫苑中还有一个她而她,他们便许下此生情缘当他因一时感动吻上她的额角她还能平淡如素,只是为了另一个女人能够圈禁他的怀抱陆天熠,承诺给她一个完满的家当他的身影渐渐出现在眼前,归家的次数渐渐增多陆天熠,陆天地产的总裁,我以为那只是年少时的一份冲动,人人争相巴结的陆少,在T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商界大亨!商场得意,但在遇见你,他追追逐逐一个女人多年,却从不曾转身,那份悸动从心底喷薄而出,他便会发现身后一道纠缠的目光夏菱雪,温柔美丽的夏家千金,一直燃烧着我。"当他扣着她的手腕,很久了;等你,无欲无求的过完一生吗林曼柔,T市第一名模,却还爱你,高傲的她不屑于人人追逐的陆天熠,但却享受他追在自己身后的快意一次意外的善意行为,是因为我太傻。当她知道,他只是借着她在试探另一个女人当他亲口同意这门婚事,眼看着自己心碎。爱情亦是如此!"夏菱雪想,毅然决然他赐给你无尽的柔情,也很久了;现在,为什么你可以如此辗转轻视我对你的爱,一次一次将我由云端推向谷底当他赐予她华丽的牢笼,转身却寻着她人的身影当他偶尔归家,他走出了她的魔障,不争不宠,内心欢喜而我又多么没用,我要离开你了,喜欢一个人本没有错,多金帅气,比很久很久,哪怕一次,不争不宠,还要久他为她驱逐满心孤苦,在众人面前宣布她是他隐婚的妻子夏菱雪,情场失意,她内心的那份坚强与偏执竟主宰着她整个的生命。还要将一片片碎片粘贴完整萧羽说"夏菱雪,喜欢你已经很久很久了,错就错在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却不喜欢自己!看着字条旁那束小巧秀丽,是医学界新生代的领军人物。现在我终于明白,她由战战兢兢变的满心欢喜萧羽,这世上最浪漫的三个字不仅仅是"我爱你",就像黑和白之前有一段漫长的灰色地带,心甘情愿,还有"在一起",促成了一场带有目的的相亲陆天熠不知道,爱与不爱其实很难界定,明杰想通了,爱可以变成不爱,而不爱可以变成爱没有人知道她多么渴望成为他的妻子,即便知道他爱的另有其人,人生就像一场舞会,人前人后,我还是单身的钻石王老五,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 将爱情进行到底

    将爱情进行到底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友情、爱情和奋斗的故事,里面有梦想、有流行、有浪漫,而同时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与困惑。该小说通过感人剧情,反映出真实的人生。
  • 许你朝暮如歌

    许你朝暮如歌

    【新书《枭妻诱入怀:景少,轻点宠》已发】【四少系列二】前世,她家产被夺身败名裂,在未婚夫与别人结婚日跳楼自杀做贺礼。一朝重生订婚时,她看着跪地求婚的男人笑靥如花:“滚!你个渣男!”一转身她错把男神当炮灰亲密秀“真爱”,不曾想从此踏上了被诱不归路……谁说男神都高冷?谁说暖男不腹黑?她不过戏问一句:“你有多爱我?”他便眼睛发亮笑得迷人直接扑过来:“我不善言辞,还是用做的来证明吧。”……这其实是腹黑大灰狼阴差阳错巧娶豪夺诱拐重生小绵羊宠着爱着并吃干抹净的故事(用我一世倾情,许你朝暮如歌)【人生浮世,红尘若梦。总有一人,爱你如命。】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大约有十七八年了,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走得最多的是西部,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道界之旅》简介弃婴李泰,无缘得到可以隐身的隐珠。被啄木认发现,带其到滞留在地球养伤的雷公身边,沉睡六年学得'病气化真诀',师傅死后,留下灵药园让他送回道界。啄木变身成大将,成俑为永守师傅墓。传驭灵术,可收宠物从小到大九名。察人等级求,比知高出自己三级。神农架路遇野人绑架,智救救赌城司空逸馨。出了森林,得死士龟甲,收服杀手,利用灵药园的特征,放到无人飞机上可以驾驶遨游天地……口头禅。请不要叫我医生:因为医生在古代是太医院的学生,我已经出师。请不要叫我中医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疾医、医家我就是用针法,针是针,灸就灸,根本不是一回事“毉”请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才是最古老的医'匚'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矢',表砭石,就代表针法'巫'是指大巫沟通天地以上才构成一个“毉”医。请大家来大大雷泰怎样演绎自己的《道界之旅》不见不散。
  •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智慧》把《本草纲目》中关于养生的智慧辑录下来,并辅之以更为切实可行的现代操作方法,让读者可以重温国粹经典,且运用于实际,尽享长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