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000000003

第3章 关系的资本论和方法论

自小以信陵君为榜样,使刘邦成长为一个关系高手。他能够左右逢源,广交天下英豪,上至官吏豪杰,下至贩夫走卒,皆与之为友。所以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总能够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从而一次次地获得了成功。精通“关系学”为他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使他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信陵君的崇拜者

刘邦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平民,能够从一介平民坐上“皇帝的宝座”,说他是“真龙天子转世”,那自然是别人的杜撰,为他做皇帝造下的一种声势,是朝他脸上贴金。

一个平民出身的人,能够登上“九五之尊”,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刘邦善于搞关系分不开的。从某一方面来说,刘邦就是一个善搞关系的高手。

现代的人们有一种观点: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三十靠的是学识,而百分之七十靠的却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拥有多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与恰当的人建立稳固关系对此至为关键。由此可见一种良好的关系对于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影响力。

刘邦对于“关系”的认识就很独到。而且他对“关系”这种资本的认识和运用大概是有几分天赋的。他从小心中就有一个偶像,非常崇拜一个人,也算是一个“追星族”。不过他追的“星”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战国末期到秦帝国统一期间,最让市井人物感动的名人,便是那些门下门客众多的士大夫了。这种勇于打破阶级观念、礼待有才能人物的贵族领袖,在民间总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传闻。所以,这种对于“鸡鸣狗盗”之辈都能够平等相待的人,深得平民阶层的爱戴。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的“战国四大公子”:“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贾谊语)。司马迁为此四君立传,都曾提到他们的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门客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熳以及鸡鸣狗盗的事,《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最善于结交人才的当属信陵君魏无忌,而且他得到门客的帮助也最大。

因此在刘邦的心目中,最值得模仿尊敬的是信陵君。可以说信陵君魏无忌是刘邦关系学的入门老师。

刘邦对于自己关系学的入门老师是十分敬仰的,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信陵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精通“关系资本论和方法论的高手”。

信陵君在战国时期可是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名叫魏无忌,是因为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昭王死后,无忌同父异母的哥哥即位,就是魏安釐王,他册封无忌为信陵君。这个信陵君身为贵族公子,却丝毫没有贵族的傲慢习气,相反,他很礼贤下士,爱结交三教九流,“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这一点刘邦倒是和他十分相像。所以当时投奔到信陵君门下的门客有数千人之众,还有无数的情报人员分布在各地。所以就有了信陵君门下有“食客三千”的说法,在那个时代,估计只有齐国的孟尝君可以与之媲美了。

正是由于信陵君善于结交天下豪杰,所以他的实力是很大的,不过“物极必反”,这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有一天,他和魏安釐王游戏赌博,正玩得高兴的时候,魏国北部边境燃起烽火,警报一路传来,说是赵国的军队冲过来了,即将侵入魏国国境,吓得魏安釐王要紧急召见大臣共商对策。信陵君却笑了笑说道:“哪里是赵王要越境来犯呀,他不过是在打猎罢了。”拉住王兄继续游戏。

后来,新的报告送来了,果然说是一场误会,赵王是在打猎,边境平安无事。魏安釐王心里这块石头才放下来,不过他对于这一件事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他对于信陵君的情报能力感到很是吃惊,便问信陵君:“公子是怎么知道赵王在打猎呀?”信陵君微微一笑说:“赵王身边有我的人呀,他的一举一动我随时都会知道。”听了这话,魏安釐王从心底里感到一丝凉意了,心想:赵王的身边都能够安插你的眼线,那我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也全在你的眼皮底下呢?”从此,魏安釐王对于自己这个兄弟就不再信任了。

其实,魏安釐王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不过他在位期间倒也没有什么麻烦,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信陵君手下有许多门客的缘故。各诸侯国十多年不敢起兵犯魏,正因为害怕信陵君门下这三千食客。

信陵君结交朋友的时候从来不问地位高低贵贱。屠贩沽酒、抱关(即看门人)博徒之类,均可以成为他的座上客。在魏国的都城大梁有一个看守城门的老头侯赢就是他的座上客。侯赢已经有七十多岁了,在魏国都城大梁的一个城门看门。信陵君听说了他的贤名,就让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去请他。是这个倔老头子就是不肯答应来见信陵君,不给信陵君这个面子。但信陵君并没有生气,他不觉得是侯赢架子大,而是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诚意,所以准备日后再与侯赢接触。

有一天,信陵君大宴宾客,受邀的客人有魏国的达官贵族以及门下的食客,宴会还在准备之中。他想邀请侯赢为上宾,便特地带领车骑前往那个城门,恭恭敬敬地拉住侯赢的手,请求侯赢前去赴宴。衣冠不整的侯赢乘上信陵君的马车,就像坐自己的车子似的,他对信陵君说:我找一个朋友有点事,能顺便去一下市场吗?

他说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叫朱亥的屠夫。据侯赢讲,朱亥也非寻常之辈,乃是一位韬光养晦隐居市井的侠客。车子驶入市井人群拥挤之处,不一会儿朱亥的身影就出现了。侯赢下车,与朱亥站在那里说话。

侯赢与朱亥谈笑风生,继续让信陵君在那里等着。而宴会那边,那些魏国的诸位公子、文臣武将和名气大一点儿的食客,都在焦急地等待信陵君的归来。信陵君回来,宴席才能开始。

侯赢和朱亥在那里东一句西一句地东拉西扯,而信陵君却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的表情,在车上静静地等候。他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侯赢。

侯赢就向信陵君介绍了这位屠夫侠客朱亥,两个人都成为了信陵君的座上客。后来,这两个人都为信陵君立下了赫赫的功绩。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和他的弟弟平原君向魏国求救,安釐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援助,秦王马上派人警告他:你敢多管闲事,等我收拾完了赵国,就来教训你!吓得魏安釐王马上命令晋鄙留在邺城,按兵不动。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他看着魏安釐王见死不救,连连向小舅子告急。可是信陵君没有兵权,哪里能指挥得动晋鄙呢?

这时候那个看门的老头儿侯赢就给信陵君出主意:“我听说魏王把调动军队的兵符藏在卧室里,只有他最宠爱的如姬才可能偷到手。我又听说这个如姬的父亲被仇家杀了,魏王三年中动用了多少人,也没找到凶手,还是你让自己的门客杀死了凶手,给她报了仇,所以如姬一直想要报答你,如果你能够让如姬把兵符盗出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信陵君听从了他的话,如姬果然将兵符偷到手中。侯赢又说:“此事非同小可,晋鄙就是见了兵符也不一定就会把军队交给你,你把朱亥也带去吧。他是力士,晋鄙交权最好,不交的话,就当机立断让朱亥杀了他。”

侯赢对信陵君说:“我本来是一个低贱的人,蒙受公子如此高看,我无以为报,我会算计着你到达的时间,以死来报答你的恩情!”

事情果然按照侯赢的预期发展。晋鄙不相信信陵君的话,不肯交出军权。朱亥就从袖管中甩出四十斤重的大铁椎,砸死了晋鄙,使信陵君顺利地掌握了军权,最后成功地解救了赵国。

看门老头儿侯赢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算准了信陵君抵达邺城的日期,面向北方,拔剑自刎。

但是解了赵国之围的信陵君不敢回魏国去了,他留居赵国十年,在那儿又交了不少朋友。这时候秦王听说信陵君不敢回魏国,趁机发兵攻魏。魏安嫠王这时才感到了害怕,明白了信陵君对于魏国的重要性,赶忙将信陵君请回国,让其掌管军权。各国诸侯听说是信陵君掌兵,都派来军队听他调遣。结果由信陵君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一直追到函谷关前,吓得秦军闭关自守,不敢出来了。

信陵君凭借自己的“关系”为保卫魏国立下了大功,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赢得了刘邦的崇拜。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写道:高祖早在青少年时就一直听说他的故事,仰慕得不得了。等当上皇帝以后,每次从魏国故都大梁经过,都要去魏无忌的纪念馆(祠)虔诚祭祀。高祖直到去世那一年,东征英布归还时,又特地下命令,为魏无忌设置一批看守坟墓的专业户,其职责就是世世代代,“岁以四时奉祀公子”。

事实上,刘邦也一直以“信陵君”为榜样,尊重人才,讲义气,重感情,不自私自利,也不求自己表现。有福大家享,有难自己扛,相信别人,事事宽容,这种人在变化多端的乱世,的确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领袖人才。

在实际生活中,刘邦也是和信陵君做的基本上差不多,他也是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刘邦领着自己的一帮弟兄到大嫂家混饭吃也正是他善于搞“关系”的一个明证。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刘邦做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刘邦出力。例如在荥阳之战中为刘邦当替身被项羽杀死的纪信。

纪信是刘邦的老乡,从小就与刘邦一起玩耍,刘邦起事的时候就追随刘邦东征西杀。公元前204年5月,楚汉战争进入最为紧张的时候。汉王刘邦及其部众被楚军长期围困在荥阳城里,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战事对刘邦极为不利。企望依靠城中军民固守孤城,与项羽继续抗衡,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如何杀出重围,保卫汉王摆脱绝境,保存汉军主力,不使全军覆没呢?汉王的谋士们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

这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被围困在荥阳城内的汉军突然打开了东城门,楚军以为汉军要在夜间突围,便把军队集结在城东,大声叫喊着,立刻缩紧了包围圈。

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2000多汉军官兵簇拥着一辆黄色伞盖的马车,朝城外冲杀出来。很快,他们便陷入了数万楚军的刀枪阵中。

正当项羽为俘获刘邦高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高兴得有点儿早了,这位乘坐黄伞盖的并非是真正的汉王刘邦,而是刘邦的手下纪信。

就是这位纪信将军,当他看到荥阳城中已无险可守时,赶到汉王处谈了自己替主假降的设想。因为情势太紧迫了,大将陈平与其他几位谋士一起苦谏汉王,采取了纪信的突围之策。

等项羽知道实情去追击刘邦,刘邦已逃回关中。项羽气急败坏,下令烧死纪信。

纪信于危急关头,舍弃了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刘邦的安全逃脱。这一点和侯赢、朱亥舍生报效信陵君是多么相像。

纪信随刘邦征战多年,连妻子都没有讨上一个。刘邦称帝后,要追封他,他不但没有妻子儿女或者兄弟姐妹可以封赏,甚至连父母长辈都没有。刘邦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寻访多年,也没有什么结果,最后封了一个名叫陈仓的人做“纪信侯”。封侯一般是以封地作为封号,以人名作为封号的大概只有“纪信侯”这独一份了。由此可见刘邦对于他人的一份情意。

这正是刘邦把信陵君当做自己的偶像,广交朋友的缘故。

圈子·人情·基业

与崇尚个性发展为基点形成的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大家习于结成一个个的圈子,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圈子文化。

中国人是活在一个个圈子中的,这是一个个由人情亲情乡情友情连接而成的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小圈子,这个小圈子套着那个小圈子,小圈子之外还有大圈子。只有建立了自己的人情圈子,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说到底,这就是关系的重要性。

刘邦把信陵君当做自己的偶像,广交朋友,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圈子,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沛县有两位豪杰,属于那种“一跺脚地面乱颤”的人物,一个是雍齿,另一个是王陵。这两位都是当时沛县的名流。

雍齿手下有一批人,在地方上有些势力。刘邦年轻的时候很仗义,勇于为自己的弟兄出头,抱打不平,自然会和这些“大佬”级的人物结下仇怨,得罪雍齿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而善于搞关系的刘邦没有两把刷子当然不敢惹这位“大佬”了。他也有着自己的“靠山”,这个靠山就是王陵。王陵比雍齿更讲义气,更讲友道。《韩非子·六反》说:“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什么意思呀?就是说:受人请托,把亡命的罪人藏匿起来,这是抗拒法律的死罪呀,可是世人却都说他很讲义气!王陵就是这样一个人,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角色。这说明王陵是一个讲义气的刚强之人,所以刘邦评价王陵是一个“憨直之人”。

当刘邦还不甚起眼时,就认准了王陵这棵大树,拜王陵为大哥。这个大哥的“级别”自然可以与雍齿相抗衡了,王陵与雍齿也有点儿“交情”,现在既然认了刘邦这个小兄弟,素有“任气之誉”的“大哥”王陵当然要为自己的“小兄弟”和解和雍齿的仇怨。于是刘邦和雍齿又化怨为友。

刘邦没有王陵和雍齿的“任气”或“有力”的名声,但他却能同一个兄弟相称,同另一个分庭抗礼,这就说明刘邦对于“搞关系”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说他对人仁爱宽宏,喜欢施舍,豁达大度,这些都是获得朋友和人缘的条件,连王陵母亲对儿子结交的这个小兄弟亦有极好的印象,后来在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想要王陵叛离刘邦,以便瓦解汉军。因而将王陵之母抓至楚营,要她写信叫王陵弃汉归楚,否则便要将她处以死刑。王陵的母亲看出刘邦肯定会得天下,项羽必定要失败。自己被软禁后,知道王陵有孝心,怕儿子为救自己而玷辱一世英名。便写信要王陵明辨智愚,坚决为刘邦出力,千万不可因她身囚楚营而动摇其辅汉之心。

最后她拔剑自刎,以断其子思母之念。

不惜自杀也要儿子死心塌地追随刘邦,由此可见刘邦的魅力。

雍齿和王陵都是当地的豪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街匪村霸”,和这样的人交往,免不了要做些出格的事,免不了要吃些官司。而且刘邦为人爱讲大话,不事产业,非常讲究义气,全无身家性命的担忧,所以,也很得王陵这位大哥的欢喜,估计也没少做出格的事情。

不过,刘邦虽然坏事做了一箩筐,却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刘邦这里还有一个“圈子”——有人在官府护着他。这个人就是日后成为汉朝开国丞相的萧何。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也是沛县丰邑人,当时在沛县县衙里当差。“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自己的老乡有了事,自然要极力为他开脱,何况这个人还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人呢?

其实,萧何帮助刘邦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刘邦称帝后,“悉封(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由此可知萧家在沛县应该属于一个大家族。大概属于地方豪强势力在政权中的代表人物。萧何为了个人和家族利益计算,需要通过刘邦来调节与王陵、雍齿这些地方势力的关系,而刘邦自己又拥有樊哙、纪信等一帮狐朋狗友,本身就是拥有一股势力的“大亨”。萧何自然要对刘邦敬三分了。

所以,萧何经常凭借自己的职务便利救助刘邦,有时是笔下开脱,有时是帮助说情,有时只好通风报信,让他避避风头。不管怎么说,这也全是刘邦善于搞关系才得来的福分。

正是由于刘邦善于搞关系,所以身边集聚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日后都成了他创业的中坚力量。萧何、曹参、纪信、奚涓、单父圣、周勃、樊哙、夏侯婴等等,日后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纪信前边我们已经提到,在荥阳和项羽会战时,为了能够让刘邦顺利逃脱,他不惜自己去做刘邦的替身,代替刘邦去死。

奚涓也是刘邦的老乡,他是一员猛将,最后在沙场捐躯,他为了给刘邦效力,竟然没有婚娶,光棍一条随刘邦奔赴疆场,到跟着打进咸阳时已是郎中,再杀出汉中时已是将军,却始终无暇娶妻生子,真正是“天下未定,何以家为”,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命的精神可以与纪信媲美。后来刘邦大封功臣,代替他受爵的竟然是他的老母亲!

曹参当时是沛县分管司法的吏员,他早年与萧何关系不错,那么刘邦与他的结识,也可能是朋友的朋友。此人和萧何一样,也是刘邦在沛县的保护伞,有了这两位的“照顾”,刘邦能够在沛县长期逍遥也就不奇怪了。

单父圣在刘邦贫贱的时候,有一次可能是遇上官司缉捕,刘邦急于逃走,单父圣向他提供了一匹马。可别小看这一匹马,在秦汉时候,一匹马几乎抵得上四头牛,单父圣有此豪举,如果不是刘邦的“铁哥们”,估计是不会这么做的吧。由此可见刘邦搞关系的高明之处。此人后来随刘邦起义,但才具平平,没什么建树,直到刘邦临死那一次远征英布才以郎中身份随军出征英布记功。但刘邦不忘他当年赠马帮助自己脱险的功劳,还封他为中牟侯。

在刘邦的朋友中,最突出的当属屠狗夫樊哙,这位力大无穷、虎背熊腰的大汉,是打架的绝顶高手,有他在场,任何对手均望风而逃。樊哙也是位剑术高手,粗中有细,为人忠诚,沉默寡言,从不为自己的利害着想。他讲义气,重友情,和刘邦的感情最好。或许刘邦对他也特别热情,朋友又多,经常帮他拉来不少“狗肉生意”,又从不向他要回扣,使樊哙非常敬重他,视他为“大哥”,只要刘邦有事,樊哙必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日后在刘邦起事的时候,樊哙可是立了汗马功劳。

由樊哙介绍,刘邦认识了一位“侠士”级的人物——乐师周勃。从小练武的周勃,个性深沉厚重。不苟言笑,所以朋友很少,大家对他也“敬而远之”。

周勃家里很贫苦,没有一点儿地产,连自耕农的经济地位都没有。周勃依靠给人家编织养蚕用的薄席为业。当然了,光靠这个还养活不了自己,更别说还要养活家人了。所以周勃还常常帮人家办丧事,做临时组合的吹奏丧乐的吹鼓手。

刘邦对周勃的武勇又不求表现颇具好感,一向热情又大方的个性,也使他较容易打破周勃的“人际防线”,常刻意地表达亲热和信任,使周勃深为感动,成为刘邦党中相当忠诚的一员大将。

最特殊的人物,还得数当时县府里的马夫夏侯婴。夏侯婴和刘邦这两个人个性相同,都是热情又喜欢开玩笑的人,只是夏侯婴更为机灵干练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两人惺惺相惜,说话特别投机。夏侯婴鬼点子多,擅长交际,因此成了“刘季党”的首席“狗头军师”。由于刘邦对他言听计从,使夏侯婴自觉受重用,对“刘老大”更是怀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使命感。因此只要一有时间,便立刻丢下工作,跑去和刘邦鬼混一番。

后来刘邦做泗水亭长,夏侯婴每次驾车迎送到沛县出差的官员或过往宾客,如经过泗水亭,必与老朋友叙情,甚至聊上一整天。

其后沛县官府选任县吏,大概是因为一向工作热情负责,或许同乡萧何等人也帮了一点忙,他竟被选上了,先作为试用,这当然是喜事,夏侯婴兴高采烈地来向刘邦报信,刘邦也替老朋友高兴,两个人抱成一团,推搡嬉闹。结果刘邦一不小心,出手太重,打伤了夏侯婴。

有人便去县衙告发,说他打伤了夏侯婴。按照秦朝法律,伤人有罪;刘邦是亭长,罪加一等。县衙里便依法办事,将刘邦逮捕讯问,刘邦来个一概不承认。传讯夏侯婴,他也为刘邦证明,说刘邦不曾打伤自己。这种事情,旁证肯定有,但是两个当事人攻守同盟,所以反反复复,总也结不了案。夏侯婴为此还被以伪证和包庇的罪名,在牢里关了一年多,其间屡受肉刑,竹板责打累计数百,吃尽苦头,却咬紧铁嘴钢牙,坚决不改口供。最终以证据不足,两个人全都解脱,刘邦照旧做亭长,夏侯婴也没丢掉小吏的职务。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可见一斑。所以刘邦对夏侯婴是无比信任,后来就让夏侯婴做自己的侍卫长,封为“滕公”,这可是贴身的保镖,可见夏侯婴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当时,同在县府工作的萧何,很难了解夏侯婴为何如此乐意为“刘季”效命,便特意找了个机会问他:

“刘季不过是位平民,你干吗整天跟在他屁股后头晃荡呢?”

夏侯婴理直气壮地对萧何说:

“我这样子才能照顾他啊!你知道刘老四这个人心地好,有眼光,是位难得的好朋友。但他做事却常不知轻重,嘴又快,不跟着他,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这番话说得很有意思,也正说明了刘邦有着天生的领袖魅力,不能不说刘邦“关系的方法论”学习得好呀!

刘邦的故交不止这几个人,原先仅是认识或互相知道,后来才密切起来的则更多,这些朋友大多是雇农、小贩、夫役、工匠、屠户之类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人,甚至不乏失业的光棍,穷到壮年也娶不上老婆,与这些人交往,使得刘邦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愿望,具有一定深度的体察。不过,在刘邦的同党中,种田的“子弟”没看见,这就很有一点儿信陵君门下的味道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他“喜施”,这也正是当年信陵君招纳食客的手段。

上下左右的“合力”

刘邦善于借助“关系资本”,他也没少从这些关系中获益。他之所以能够坐上“亭长”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善于搞关系,有个好人缘的缘故。

秦朝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所以当时秦国选拔吏员的方式比较灵活,方法很多,有耕战仕进、学校培养和乡里推择等好几种。所谓耕战仕进,就是靠战功或者多打粮食多交皇粮才能够混个一官半职;而学校培养就是“学而优则仕”的老路。对于刘邦这样的混混来说,游手好闲,东游西逛的,“耕战仕进”当然没有他的份了。他又不爱舞文弄墨,“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自然也轮不上他。所以,唯有一条“乡里推择”的路子了。

乡里推择,就是由乡里的父老推荐,由政府选择,推择的标准首先自然是品行,然后看文化水平和个人才能的高低。当年韩信就是过不了品行这一关,“不得推择为吏”,才落得个淮阴街头钻人家裤裆的结果。由此可见当时选择官吏还是蛮严格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连被自己的父亲也骂为“无赖”的刘邦,当然比韩信更加“无行”,他是怎么当上泗水亭长的?这就是刘邦善于运用“关系方法论”的作用所在。

刘邦之所以能够当上亭长,就是靠关系。总结起来,也就是“上下左右”一个合力的作用。

下,自然就是乡里的推荐。说到乡里推荐,我们首先就要说说这个“乡里”是怎么回事。这个“乡里”和我们现在说的“乡里乡亲”的“乡里”意思不太一样,是由“乡”和“里”两个单位组成的。所谓的“乡”,和现在的“乡”的概念大概差不多。而“里”是比“乡”低一级的行政单位,是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普遍实行的一种编户和管理制度。它的实际形态就是一个四周用围墙围绕起来的封闭型村庄,类似现在城市里边的一个小区,供人出入的大门晨启暮闭,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政府的政教实施、赋税收取、徭役征调,甚至是刑罚庆赏,总之,一切活动都要通过这个“里”来实行,可以说,“里”就是帝国的神经末梢,就像一个原子一样,是帝国政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当时的传统,“里”的领导核心叫做“父老”,有时也叫做“父兄”。平时我们总说的“父老乡亲”,实际上就是“父老”和“乡亲”两部分组成的,实际上也就是由“领导”(父老)和“群众”(乡亲)组成的,而不单纯是“乡亲”的意思。

我们仔细揣摩“父老”或者“父兄”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把居住在同一“里”,也就是同住在一堵墙之内的居民当做了一个家族,“父老”或者“父兄”就是家长,其余的人呢,就是与之相对应的“子弟”或者“兄弟”,也就是“乡亲们”。

刘邦的父亲有些资财,在乡里当然有些发言权,在乡里大概也应算得上是“父老”级的人物。还有,他家的邻居卢太公也与他们交情甚厚。卢太公有个儿子卢瑁,和刘邦是同县同邑同乡同里,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自然交情莫逆。

经常惹祸的刘邦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拿或者传讯,东躲西藏,卢琯就经常陪着一起逃亡,由此可见他们的交情。日后刘邦起事,更是紧紧跟随,所以后来被刘邦封为燕王,常陪侍在自己的左右,是可以随便出入刘邦寝帐的不多的几个人之一,足见这两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刘邦所居住的地方叫做中阳里。他和卢琯出生的时候,同里几十户人家都凑钱到他们两家恭贺,有如此的人气,由此可见,中阳里的“父老”非这两位莫属。

这两位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刘邦推荐上去,又借经常与其他乡里的父老合议公事的机会,说服他们赞成推荐刘邦做官,应该没有什么困难。

这么,乡里推荐这一关就顺顺当当地通过了。

就是政府选择。

其间必有在政府任职的萧何、曹参的作用。

刘邦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政府机构中的萧何和曹参是刘邦的“圈里人”。可以说是死党、“铁哥们”。刘邦想要做一个亭长,这两位焉有不帮忙之理?有两位在县衙中多多美言,还愁政府选不上这位手眼通天的刘邦吗?

左,就是社会关系。

亭长是佩带武器、执掌捕盗、维持一方治安的武吏,主要的任务是维护治安。所以,刚猛有力,任侠轻财,能够震慑奸宄草窃,应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不能够震慑犯罪分子,是不能够担当“亭长”这个重任的。而刘邦黑白两道通吃,既与王陵这样的“县豪”称兄道弟,与雍齿这样的“沛豪”交往甚密,又有樊哙、纪信、奚涓、周勃这一批或敢打敢冲、或孔武有力的“哥们”、游民听他使唤,就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而言,完全符合要求。县上对于选取这样一位有着广泛社会关系的人来做亭长,应该也是甚为满意的。

右,就是社会背景。

刘邦能够顺利当上政府公务员,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刘邦以王陵、雍齿、樊哙、周勃这班“社会强人”作为社会关系出任亭长,要谋求他们的配合,又必然以姑息、容忍和庇护这些人的一些日常违法活动作为交换,条件这也是一个“等价交换”。

一个小小的亭长要做到这些,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最起码得把沛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各道环节打通,讲具体一些,就是同那些位卑而权重的吏员间的关系了。这个道理,司马迁看得很透彻,《史记·高祖本纪》在记述刘邦“为泗水亭长”后,马上又来了一笔:“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用白话说,整个沛县政府的吏员,无不受到刘邦的轻薄戏弄,反过来看这种行为的基础,当是刘邦与他们的关系早就处在轻松和谐的状态中了。作为见习吏员前去沛县衙门拜谒县令的刘邦,一走进大堂,举目所见都是熟人,于是或作揖拍肩,或插科打诨,互相开着玩笑。就这么一句,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呀!

正是凭借各种社会势力,刘邦在沛县各级官吏中广结私交,使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后,更是如鱼得水,利用这个身份和这层关系为背景,求得这种势力的进一步配合与支持,这就是刘邦出任泗水亭长的左右合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对于各种关系的把握和熟练运用。

“鸿门宴”上的公关活动

刘邦凭借自己的“关系资本”成为了政府公务员。这个“关系资本运作高手”,在日后打天下的过程中,更加显现出善于运用“关系资本论”的好处来了。“鸿门宴”就可以说是刘邦这个“关系资本运作高手”最为经典的一次“公关活动”。

刘邦在进入咸阳以后,受自己私心的诱惑,听信书生的庸言,背着张良作出“距关,毋内诸侯”的举动,结果惹恼了楚霸王项羽。项羽准备率大军前来攻打刘邦。当时项羽率领的是一支四十万人马的庞大军团,除了项羽从彭城誓师后带出来的楚国北伐军本部之外,还有依附于项羽的魏、赵、齐、燕各国军队。这些人都希望赢得先定关中的历史荣誉,却没料到在关前遭到“盟军”的阻拦。

这对于一向自负的项羽来说尤其是不能够忍受的。他得知刘邦已破咸阳,还阻拦自己的部队进关,项羽大怒,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队武力夺关,自己则率大军驻扎在距霸上四十里的鸿门(今陕西临潼东项王营)。

而刘邦派出驻守函谷关的军队,属于左司马曹无伤属下。曹无伤过去同王陵、雍齿一样,大概都是“县豪”级的人物,并不怎么服刘邦。自跟随沛公出征反秦以来,眼看许多“后辈”升职晋爵,自己的愿望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内心极度不满。为此,当其在第一时间得到项羽率领“号称百万”的诸侯联军破关而人后,没有向刘邦报告,而是打起来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判断项、刘必将翻脸,审时度势,决定将此作为另攀高枝以求封赏的绝好机遇。于是马上派出密使去鸿门求见项羽,告诉他:“沛公欲王关中,财宝尽有之。”这个曹无伤要讨好项羽,所以向项羽告密,说刘邦要在关中称帝,这个情报正戳在了项羽的痛处。项羽认为刘邦已经背叛反秦事业。当即火冒三丈,下令:“明天一早让士兵吃饱,给我去消灭沛公的军队。”

刘邦不过区区几万人马,而项羽却号称百万,打个折扣说,估计也有四十万之众,以刘邦的军队来抗击项羽,无异于以卵击石。可以说,这时的刘邦就像肉案子上的一块肉,马上就要任由项羽来宰割了。

可巧,这时候救星来了。谁呀?这个救星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

项伯和刘邦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他和张良却有一段交情。当年,项伯曾经触犯法律,被关入死牢。眼看性命不保,幸亏张良出面救下了项伯,所以项伯对于张良的救命之恩是感恩不尽。现在听说张良有了危险,他当然要出面报答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张良听说这件事后,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自己找个借口来告诉了刘邦。

而此时刘邦却还蒙在鼓里,因为没得到曹无伤的报告,刘邦对函谷关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所以等到张良来见,把项伯所告一五一十讲给他听时,吓得他大惊失色,顿时慌了手脚,忙问张良:“这可怎么办?”

张良对于刘邦作出“毋内诸侯”的愚蠢决定很是不满——如此关系全局的大事,居然不和自己这个首席谋士商量!便反问刘邦说:“谁为大王作这些策划的?”刘邦厚着脸皮说:“嘿嘿嘿,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对我说:‘派兵守关,别放诸侯的军队进来,这样就可以尽占秦地为王。’我就听从了。”

张良倒也深知刘邦为人,就没有继续深问,只是问刘邦说:“大王觉得自己的士卒能挡住项王的进攻吗?”刘邦沉默不语,叹口气说:“肯定抵挡不住。”又厚起脸皮向张良讨教:“您快教我该怎么办?”

看到刘邦已经认错,张良也就借坡下驴,不再给刘邦难堪了,他马上向刘邦传授自己早已想好的主意:“现在这个局面,只有当面请求项伯帮忙,请他向项王解释沛公决不敢背叛项王。”

要说刘邦是“关系高手”果然是名不虚传,张良这么一指点,刘邦立即醒悟。这还得说是刘邦,要不张良怎么会死心塌地追随刘邦呢?就是因为刘邦总是能够领会张良的妙计。

刘邦首先问清项伯为什么会将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张良。接着又问明了项伯的年龄比张良大,便马上对张良说:“您替我请他来,我拜他为大哥!”瞧瞧,这就是“关系高手”的高明之处!三句话就把人心给拉拢过来了!

大祸将临,不知所措,一经高人指点,不仅立即恢复镇定,而且马上进入角色。刘邦和张良这种如鱼得水的融洽配合,在项羽和范增之间是看不到的。

据《史记》记载,项伯最初是不愿意同刘邦会面的,毕竟双方是对立的呀,他最初的态度与项羽、范增并无二致,就是要抓住刘邦,击败刘邦。他通知张良也仅仅是要报答张良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他没有想到张良会把这个情况告知刘邦。

不过,现在不想让刘邦知道也晚了,项伯禁不住张良的再三邀请,这才应允和刘邦见面。

见到项伯,刘邦毕恭毕敬地以兄弟之礼拜见项伯,又亲自敬酒祝寿,和项伯结为兄弟,很快便打消了项伯的敌意。

既然结为兄弟,那事情就好解决了。在寒暄的过程中,老奸巨滑的刘邦就把项伯家里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得知各有儿女,刘邦又马上建议“约为婚姻”,又多了一层亲家的裙带关系,就这样,和项伯的关系是越套越近乎。估计现在项伯心里,和刘邦这个“兄弟加亲家”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和张良的“救命恩人”的关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邦这个“关系资本运作高手”的高明之处。

既然已经认了大哥,而且还成了儿女亲家,那说话自然就不用再客套了,刘邦便开始向这位“大哥”兼“亲家”鸣冤叫屈:“我虽然先打进了关中,但是一点儿好处都不敢先占,这些都是为了迎接项将军呀,我有何德何能,怎么敢独自吞占呢?”

经过刘邦伶牙俐齿一说,原来本为“称王关中”所作的努力,都成了为迎接项王所采取的措施,而且是“秋毫不敢有所近”,“待将军”前来。之所以“遣将守关”,那是为了防备强盗过境,以免有其他的意外发生,之所以会发生不让项羽进关的事情,完全是一场误会。

刘邦本来脸皮就厚,到了关键时候更是舰着脸,赌咒发誓,表白自己对项王绝无二心,说:“我是日思夜盼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将将军拒于关外呢?请大哥回去后,一定向将军解释清楚,替我洗清冤屈,我怎么会忘怀武信君(项梁)的恩德呢!”

项伯本来就是一个忠厚的人,要不也不会跑到张良这里给他通风报信了。现在,眼看刘邦神情恳切,言之凿凿,一副恳切的样子。项伯就认定刘邦确实是好人,是项羽听信别人的谗言冤枉了他。现在又成了儿女亲家,所以马上向刘邦表示,一切都包在大哥身上,保你没事。还替刘邦出主意,让他明天一大早就到鸿门,亲自向项王赔罪解释。得到了这个护身符,刘邦自然是一口应允。刘邦巧妙地借助项伯这层关系,开始化险为夷了。

项伯连夜赶回军中来见项羽,把适才去霸上的经过一五一十作了汇报,详细地转告项羽。项羽与刘邦原本无怨无仇,现在听了项伯的报告,知道刘邦竟然对自己如此地恭顺,心里的火气已经下去了大半。不过,被别人拒之门外,终归是件不痛快的事情。所以,项羽还是不愿意就此放过刘邦。

项伯看到项羽还是不愿意放过自己的亲家,自然要替“兄弟加亲家”的刘邦多美言几句,他急忙开导自己的侄子说:“你好好想想,如果不是沛公先占领关中,你怎么能够如此顺利人关呢?现在别人立了大功,前来迎接你进关中,你倒要为难人家,这岂不是要落下个不义的名声吗?”

这个项伯呀,不愧是项羽的叔叔,对于项羽的脉可以说是号得无比准确。他就知道自己的侄子重义气,看待自己的名声胜过一切。这一句话正击中了项羽的要害。

一句话把项羽说得倒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吧,怕落下个不义的名声;不打吧,心里又不甘。这个项羽有时倒也真是天真,这么重要的决策,他倒反过来要项伯出主意。

项伯这时候心思都已经放在了自己的亲家身上,自然要替自己的亲家多多美言了,他给项羽出主意说:“刘邦已经说了要明天亲自前来向你赔礼道歉,你不妨好好接待他,也让天下的人都看看你的大度和义气!”

项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大凡是能够长面子的事,他大概都觉得是不错的选择,所以他立即传令明天的行动取消,将军事行动改为庆功宴会,庆祝占领咸阳,推翻了暴秦。

你看,这就是刘邦善于搞关系的好处所在。一场迫在眉睫的大厮杀就让他三言两语给化解了。事实上,他和项伯扯上了儿女亲家的好处还不仅仅就这些。

项羽的谋臣范增得知项羽变了卦,马上表示反对,他打出了一张足以令项羽动心的王牌:刘邦日后必定成为你称霸天下的死对头,所以不管他该不该杀,都要趁他自己送上门来的时候,立即将他咔嚓掉。

“称霸天下”的诱惑力绝不在“讲义气”之下,所以项羽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既想要“称霸天下”,还要留下一个“讲义气”的好名声,这让项羽着实有些为难。最后只好采取了个折衷的措施:明天宴会上见机行事,杀也要给在座诸侯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让刘邦死也能够闭上眼睛,自己也不用担“不义”的坏名声。

项伯因为要营救张良而泄露军机,可以说已经把刘邦集团从万劫不复的绝境中挽救了出来。所以刘邦决定前去面见项羽,同时向诸侯展示自己坦荡无私、恪守公约、热爱和平、不打内战的高大形象,在政治上争取主动。相反,项羽在已经丧失攻其无备之先机的情况下,以他沽名钓誉的性格,又面对霸上十万之众的后盾,恐怕也只有先与之周旋这一对策。

第二天一早,刘邦由张良陪同,带着一百多骑随从前往鸿门,拜见项王。诸侯们已经在座,看见沛公到来,纷纷行礼,唯有项羽余怒未息,还虎着面孔。刘邦装出一副委屈相诉说:“卑职与将军齐心协力攻伐暴秦,将军战河南,卑职战河北,根本想不到居然能够先人关破秦,更想不到还能活着在这儿迎接将军的到来。现在又想不到竟有小人居间挑拨,使将军对卑职产生嫌隙……”

诸侯对刘邦本来也没有什么恶意,以刘邦这个“关系高手”的圆滑也不会贸然得罪他们,而他们更不知项羽、范增有除去刘邦的阴谋,现在目睹刘邦卑躬屈膝地为函谷关前的“误会”前来谢罪,反过来都替他向项羽求情。项羽有了这么大的面子,态度马上软化,更不愿让刘邦的落落大方映衬出自己的小肚鸡肠,忙抢着说:“这都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讲的,否则,我怎么会发这么大的脾气?”

项羽实在是有勇无谋,显然急于要在诸侯、诸将面前辩解,表示并非自己平白无故冤枉刘邦,以至不得不把曹无伤当众抛出来做替罪羊。这时,刘邦才明白他是被谁出卖了。

从这里既可以看出在搞关系上,项羽的确和刘邦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曹无伤主动投了项羽,没想到被项羽一句话就给出卖了,而项伯本来就没有打算为刘邦帮忙,结果禁不住刘邦这个“关系高手”拉拢,致使这个忙是越帮越大。

在宴席上,范增见项羽犹豫不决,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什么点子呢?就是找个人借舞剑之际,杀死刘邦。他找的这个人是项庄,是项羽的堂弟,也是一员猛将,按照范增预先布置,带着一批将士在帐外待命,只等项羽发出信号,就一起冲进去解决刘邦,这时范增就让他借舞剑之际杀死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别人只是图个热闹,没有想那么多,但是局内人都看出了名堂。此时刘邦的手下都不得进入项羽的大帐,所以情况很紧急。这时又是项伯挽救了刘邦。他见项羽不加制止,知道他又改变了主意,情急中离席说:“独舞不如对舞。”边说边已拔剑出鞘,和项庄对起剑来。项庄想找机会刺死刘邦,项伯却时时以身体遮蔽刘邦,使他无法下手。

刘邦仅凭寥寥数语,就让项伯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劳,这手搞关系的绝活,非一般人所能够做得到的。项伯不仅在鸿门宴上保护了刘邦的安全,就是后来在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也为刘邦出了大力。

在项羽分封诸侯时,为了遏制刘邦,他把刘邦分到了巴蜀。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一块荒蛮之地,所以刘邦感到很是气愤。准备孤注一掷,和项羽血拼到底。但是萧何替他出了一个主意:既然现在和项羽的实力没法抗衡,不如就螺蛳壳里做道场,还不如借这个机会多捞点实地呢,能捞多少就捞多少吧!

打定了主意,就要向项羽反映呀,这个向项羽反映意见的最合适的人选,当然还是刘邦的“亲家”——项伯!而最佳的联系人还是非张良莫属。

这个张良也是个“关系高手”,鸿门宴后,刘邦为感谢张良救自己的大恩大德,曾以黄金百镒、珠子二斗相赠。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镒是秦时的黄金计量单位,每镒二十两,也就是给张良黄金两千两。但是有任侠本色的张良根本不看重这些,他收下来后,都以刘邦的名义送给了项伯。张良深知“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他知道项伯的价值所在。果不其然,这时候项伯又派上了大用场!

这次刘邦又凑集了一笔丰厚的财礼,仍由张良出面,请求项伯向项羽说情,把汉中也分给刘邦。既是朋友出面,又是替亲家静忙,还有实惠可拿,何乐而不为?所以项伯又拿出叔叔的派头,以“义气”为名义,说服了项羽,将汉中的地方又给了刘邦。

于是刘邦如愿以偿,巴、蜀之外,又得到了整个汉中郡。为自己找到了一块跳板,为以后“还定三秦”,挺进关中,进而夺取天下,打造了一个好的条件!

刘邦的“救命符”

刘邦是一个文不能够安邦,武不能够定国的人,说白了,他是一个没有什么特长的人。可以这样说,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功名,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善于“运作关系资本”,而且,这种“关系资本”往往能够在最紧要的关头挽救自己的生命。

青少年起便混迹于社会的刘邦,曾经在即刻就要断送性命的紧急关头,靠江湖上的人际关系和处世原则,绝处逢生。

在荥阳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刘邦攻占了彭城。得到彭城被刘邦攻占的急报后,正在齐国指挥攻打城阳的项羽,立即命令部将继续击齐,自己则率领精兵三万,连夜经胡陵西下,从彭城北面绕过,先将位于彭城西南面的萧县占住。项羽的军事天才在这次进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城阳在彭城的东面,而处于彭城西面的外黄、阳夏、萧县诸地,这时都已经成了讨楚大军的后方,以常理推度,刘邦为抵御楚军来袭,应该是把防守的重点放在彭城以东。结果项羽来个避实就虚,从刘邦的背后发起突然袭击。结果刘邦的军队稍战即溃。楚军趁势追杀,联军士卒在仓惶逃窜中落人睢水、淹死者达十余万人。

西边是楚军的合围,东边是滔滔的睢水,刘邦只有往南逃一条路,结果在半道被楚军追上,刘邦的军队仓促应战,淹死在睢水中的人不计其数,可以说是溃不成军,“睢水为之不流”,足见其惨状。

刘邦身陷楚军重围,情形可谓是千钧一发,也是天不灭刘邦,这时忽然一阵狂风从西北方向呼啸而来,顿时天昏地暗,摧屋折树,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影。刘邦趁此良机,带着数十名卫士突出重围,狂奔逃命。

不料刚出虎口,又进狼窝。这时背后又有一支楚军骑兵呼喊着追了上来,而刘邦身边只有十余人了。眼看就要陷于敌手,刘邦在匆忙中回头一看,顿时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他发现带队追自己的楚将竟是自己的一个熟人!此人是他当年在沛县认识的熟人,姓丁,名固,人称丁公,忙说:“你我都曾经是朋友,何必互相残害呢?‘贤者不相威逼’,如果将军坚决要捉拿我,我就自缚请降,请项王处置。若将军怜惜我,日后有机会,一定好好报答阁下!”丁公也属于念旧之人,一听刘邦此言,念及旧日情谊,旋即勒紧缰绳,停住不追,让刘邦从容逃命。等其他楚军从后面陆续来到时,刘邦已经跑得很远了。

刘邦在危急之时,靠自己积攒下来的“关系”,保住了性命,使丁固宁肯放弃功名富贵,甚至甘冒被项羽察觉后依军法严处的风险,也要放走刘邦。由此可见刘邦“关系资本运作高手”的本领。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然而得到成功的人却太少,更多的人抱怨自己没有机遇,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搞关系方面有所欠缺。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如果你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那就会比其他竞争者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无论如何,经营好你的人际关系都是你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资本。

刘邦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同类推荐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热门推荐
  •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励志读本阅读本书,你可以欣赏精彩故事,感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轻松!阅读本书,你可以规划美好未来,成就卓越人生,享受读书的快乐!
  • 创业的奠基(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创业的奠基(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下堂王妃的翻身手册

    下堂王妃的翻身手册

    “想跑?”。进错狼窝找错人,她本想拍拍屁股潇洒走人,却被生死威胁,“本王给你一个选择死法的机会,凌迟,火焚,活埋,你挑一个。”,去你的混蛋选择!千辛万苦逃出狼窝,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半年后,妖孽从天而降,“凤临雪,你胆子不小,竟敢偷偷怀着本王的孩子。”她挺着即将临盆的大肚子,眼神妩媚,笑意冷然,“王爷若是不喜欢,打掉便是。”
  • 网游之异界剑圣

    网游之异界剑圣

    天才剑圣穿越到了游戏,演绎一出极品神话!看看剑圣怎么玩游戏。“什么没有剑师?”“没关系,我创!”系统提示:玩家北唐轩创立‘剑师’职业,转职要求:天资聪慧,相貌上等,等级十级,转职金币:十万
  • 江湖惊涛录

    江湖惊涛录

    到江南去?叶云落问了无数次自己,要不要到江南去?那年冬天后,他每年都到江南,但今年他要去吗?他能去吗?江湖从来难以平静,而这个江湖从叶云落在那个风雪之夜来到江南,便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惊涛。
  • 魅姬

    魅姬

    【本文加入特价书库,一次性订阅全部章节可五折优惠,关键词:女巫,一对N】虚伪、无情、邪恶,不足以形容她的坏。性感、妩媚、勾魂,不足以形容她的魅。若说自由自在是她的个性,那么无拘无束就是她的原形。明明是同样的一副身体,却百变的令她自己都生疑,性感女神,金牌杀手,“邪恶”女巫,一个个身份的上演,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千变万变,她还是她,只不过是,玩的不同而已。。。。。。一场始料未及的意外将她送到了不知名的朝代。拍拍衣裳,拢拢发,千娇百媚的可人儿横空出世,尽管心底已经骂透了贼老天,脸上依旧是那完美到无懈可击的笑容。换地方就换地方,就当来一次长时间的异世旅游。他,瞪着从天而降,压坏了他的车,弄脏了他的布匹,还得寸进尺的摸上他胸膛的嚣张女人,怒火中烧。哪里知道,她仅仅懒洋洋的说了一句:“帅哥,胸膛借我摸一下,布匹借我躺一下又不会死,最要紧的是,不要吓坏了我!”换来了他从未有过的张目结舌。他,冷酷的武林盟主,如同能工巧匠雕刻而成的脸却千年如一日的冰冷。偏偏被眼前的这可恶女人屡屡戏弄,打破了一潭死水,钢铁也成了绕指柔。他,活了上千年,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偏偏却被某些该死的人类陷害成了迷你小狗模样,更是被她如同宠物狗一样养着,恨不得仰天长嚎,他是尊贵的狼王,不是狗!不过宠物有宠物的好处,小豆腐吃的不亦乐乎,看着这福利这么好的份上,暂时就委屈着吧……*****************新文《王妃十岁》:【本文女主不是善良人,腹黑,扮猪吃老虎,男主、男配都非良善。入内需慎!】意外穿越,十岁的小身板端坐床头,凤冠霞帔红烛刺眼,她居然成了人的十岁新娘。惊天大霹雳!她是懒,她是混,但是不代表十岁的年龄就会让人家给绑牢,翻窗爬房,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哪知,手还未起,脚还没爬,大红喜袍才打个结塞进裤腰,门却被推开……“娘子,准备去哪?”***************************魅姬圈子:http://m.pgsk.com/club/m.pgsk.com欢迎书友的加入,登入的通行证就是你们在潇湘上的用户名。闲着无聊,做了个视频:?pstyle=1(女巫魅的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图片,要是亲亲们有中意的,可以在圈子里面提出来哦)迷糊蛋完结作品:《迷糊蛋狩猎美男记》:【半价,NP】《魅姬》:【半价,NP】《狼后》:
  • 紫忆百合:静景纯白

    紫忆百合:静景纯白

    她、只想脱离哥哥给自己设下的港湾,向哥哥证明她自己也可以好好活下去。他、只想好好的在青春里放纵一场,却不曾想到遇见了她相遇与相知、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他们之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羁绊?
  • 家有冰山夫

    家有冰山夫

    因为被舅妈,表哥,表姐和表弟恶整,她被丢进了沙漠。在沙漠里她遇到了“一座冰山”!值得补充的是这座冰山很俊美。但是她给他的注解却是:这枚帅哥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货!对策是:避而远之!但是,她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莫名其妙地,被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货强拉进了礼堂。他不喜欢说话,也从不多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家伙,却只要她开口,他就会毫无理由地将性命给她。他为了不让她流泪,宁愿自己流血他不喜欢她哭,他只喜欢她的笑!他从来不笑,但是他却喜欢看着她笑…ps:某雪简介无能,亲亲们凑合一下吧!汗滴滴……某雪顶锅爬走
  •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

    世界500强企业和管理学界多年实践和研究的理论总结,经过海尔、联想等国内优秀企业的成功引进和实践。本书提炼的十大管理模式有助于中国企业的成长,有助于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值得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学习和借鉴!
  • 王爷后院着了火:拽拽王妃斗夫记

    王爷后院着了火:拽拽王妃斗夫记

    “王爷,王妃不见了,好像是跟太子游山玩水去了。”老管家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某王爷:“派几个杀手去把抓回来就是了,这样的小事不要烦我。”然后,他家后院就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