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41

第41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环境保护及其实践(6)

随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在各种不同的生态思想和环境伦理观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生态实践活动。西方教会在神学上进行回应的同时,也开展了生态保护运动。

基督教环境运动的发展与西方社会世俗的环境运动的发展是同步的。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社会对环境问题愈来愈重视,教会也不例外。60年代以后,有关生态问题的神学反省作品不断出现。从教皇所颁布的通谕和各国主教们的牧函中,可以看到教会官方对现代人面对的生态环境一再表示关心和重视。根据梵二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简称《牧职宪章》,1965年12月7日)的思想,虽然首要关心的主要是有关“人”的地位问题,但并未因强调人而忽略受造界的地位和价值。《牧职宪章》中仍不乏一些有关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启示。如《牧职宪章》37号指出:“凡为基督所救赎而在圣神内成为新人者,便可能并应当爱好天主所造的万物。万物受自天主,应视为天主的手工而予以尊重。人感激慈善的天主,并以神贫精神使用万物,才真的成为世界的主人。”参见谷寒松、廖勇祥:《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天地人合一》,台湾光启出版社1994年版,第223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会环境运动的发展,在广度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参见段琦、陈东风、文庸:《基督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318-321页。

20世纪70年代为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新教主流派参与,温和保守派中也有少数个别先进环保分子开始参与;天主教采取了一定的支持性姿态。这里所说的主流派教会即是与西方主流文化和社会结合得最密切的那些教会。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主流派教会信徒深切地感受到环境危机的紧迫性。美国新教各主流派,包括长老会、联合基督教会、卫理公会、主教制教会以及思想较开放的路德宗、北浸礼会等,开始把环境问题列入教会的议事日程,并成立各种环保组织。到70年代中期,由主流派教会组成的全美基督教联合会(NationalCouncilofChurches)发布了《帮助拯救地球的101种方法》,并且就环境问题召开了许多会议,讨论环境政策和生态神学问题。70年代能源危机时,教会中的环境主义者积极宣传节约能源。不仅如此,他们积极提倡控制人口,认为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提出限制人口增长是基督徒尽到地球好管家的重要职责。除主流派教会外,作为教会中温和保守派的福音派,其个别先进分子也在70年代形成环保意识。1977年,加尔文学院的考尔·德·维特(CaldeWitt)教授开始在福音派中积极宣传环保意识。在他的推动下,福音派中建立了绿色组织“向沙漠进军协会”(TheAuSableInstitute)。这一时期,教皇保罗六世在1971年5月14日颁发的《八十年》宗座信函中,开始清楚表明对生态危机问题的关心。世界主教会议颁发的《论世界中的正义》(1971)十分强调全体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所以对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共同的责任。为了维护世界中的正义以及人类的尊严,人类必须分享资源,也必须保护自然资源。20世纪70年代,天主教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际环境活动。1972年6月1日,教皇保罗六世致函当时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他首先说明了人和自然环境具有密切关系,全人类都应该互相团结,共同负起维护环境的责任,主张人类在对待大自然时,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这次会议的教廷代表还强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认为一切破坏地球环境的举动都是对发展概念的肢解。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979年发布的《人类救主》通谕中对生态环境问题作了很多的提示。为了挽救人性和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他主张人类应该以绝对的诚意,发挥客观和道德的责任感。

20世纪80年代为西方基督教会环境运动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环境运动在新教的温和保守派中进一步扩展。一方面,新教主流派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另一方面以往对这一运动漠不关心的基督教中的温和保守派——福音派也开始改变态度,对环境问题逐渐关注。普世教协(WCC)在1980年日内瓦的集会中,首次提出“公义、和平、维护受造界完整”(Justice,Peace,andtheIntegrityofCreation)的口号,经1983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普世教协第六次大会的强调,逐渐得到基督徒团体的支持,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1985年5月14日德国信义宗与德国天主教主教会议发表了联合宣言,宣言的主题为“向创造负起责任”。福音派中的环保先进分子则于1987年进一步建立了“向沙漠进军协会”的姐妹组织“北美基督教和生态联合会”(简称NACCE)。自1988年以来,“精神领袖和议会领导全球论坛”在莫斯科、里约热内卢、东京等地围绕环境问题召开多次会议,发起了国际绿十字会以拯救环境危机。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对生态环境问题已获得共识。在80年代的天主教会官方文献中,几乎没有不提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某些文献甚至直接针对生态危机问题而发。如德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宣言《受造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1980)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是要人人都能负起责任、悔改,并放弃旧有的不当生活方式。宣言还对挽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保育濒临绝种的动植物以顾及生态平衡的原则,维护自然资源以顾及人类和环境的未来,选择适当的能源以减少能源的使用对人类或环境的威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1987年颁布《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痛斥以经济为主的狭隘发展观念,认为这是造成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不当的发展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伤害,通谕提出了三个有关发展的伦理原则。一是人不能只顾自己所愿,依照经济上的需要,而任意使用不同类别的事物,无论是活的或是非灵性的——如动物、植物、自然界的元素。相反地,人必须注意每一物件的本性和它们在井然有序的系统中,彼此之间的关连。二是要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三是发展、支配它的计划和使用资源的方法都必须尊重伦理的要求。“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治理权,不是一项绝对的权力,更不是说有‘使用和滥用’的自由,或随人之喜好任意处置物品。在起初造物主就定了这个限制,以‘不许吃这树上的果子’(创2:16-17)来表达此限制的象征意义。它清楚说明,面对自然界时,我们不仅要服从生物学的法则,也要服从伦理法则,那是不得任意冒犯的。”(34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自觉阶段,西方基督教会的环境运动呈现出教会全面参与、不同派别教会的环境联合行动、教会内的环境运动向全社会扩展的特点。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990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以探讨生态问题为主,指出:现今危害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乃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问题涉及伦理道德的层面。提出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是精诚合作,其原则是尊重自然界的秩序和完整性,文告说:“神学、哲学和科学均论及一个和谐天地,论及一个具有自己内在和动力平衡的‘宇宙’。这秩序必须受到尊重。人类受召去发掘这秩序,以应有的谨慎去查验它,及在使用它时保护其完整性。”(8号)并呼吁所有的基督徒负起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并提醒教友:“他们有照顾所有受造物的严肃义务。”(16号)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991年颁布的《一百周年》通谕论及了私有财产与物质财富的普遍目的,即嘉惠“人群”,延续人类生命,满足全人类生存之需要。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办法在于恢复人类自己身分的了解,并且“尊重天赋的自然和伦理的结构。”(38号)只有当万物的关系恢复正常时,社会的不公义、贫富差距等现象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不仅如此,西方基督教会在90年代开始建立一些联合性环保组织。如1992年由美国天主教联合会、全美基督教联合会、福音派环境网、环境和犹太人生活联盟共同建立了“全国宗教环境伙伴组织”(theNationalReligiousPartnershipfortheEnvironment),简称“伙伴”。基督教环境组织不仅在基督教会内积极活动,而且努力将这一运动推向全社会。他们认为,各教堂都应该成为“创造(环境)意识的中心”。为此,他们尽可能地利用主日学、《圣经》学习和各种讨论会,提高听众环境意识。有些教会还把环保内容编入赞美诗。世界著名的纽约圣约翰大教堂,还专门举行了一次动物和创造物合一的大型宗教礼拜,不少动物“出席”了这一活动。著名的福音派环境组织“向沙漠进军协会”不仅向教徒,而且向非教徒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该组织经常去大学,尤其是基督教的各大学,向学生和成人宣传环保知识,举办各种有关环境的讲座和讨论会。“伙伴”组织于1997年2月决定投入400万美元发起一场运动,以“激发起人们认识环境保护与发展社会正义之间的联系”,要求政府必须关心穷人和环境的有关问题,把解决环境问题与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密切地结合。该组织尤其注意穷人利益,敦促政府制订的所有政策都应考虑到环境立法对穷人的影响,反对把有毒垃圾倾倒到穷人区。

1991年,美国各大宗教的代表聚集纽约,一致认为环境问题在北美的宗教生活中已经十分重要,呼吁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环境而携手合作。1995年在《圣经·启示录》1900周年纪念日,世界东正教领袖巴塞洛缪一世在航行于伊斯坦布尔和希腊之间的游船上举行了一次绿色会议。同年,在英国举行了“宗教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不仅如此,1993年在芝加哥,德国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起草了《全球伦理宣言》,试图用宗教伦理回应全球危机。宗教的基本伦理得到各宗教的认可和实践。该宣言把人类伦理概括为最基本的“四项不可取消的规则”,保护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即“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也应该得到保护、保存和照顾”,人们“应该养成与自然和宇宙和谐相处的生活”。与世俗的绿色和平组织所不同的是,基督教环境组织主要是在教会中发挥作用,相信通过教会工作,可以逐渐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唤起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心。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诺千命

    一诺千命

    从而陷入到历史的“罗生门”中,在真相与假象之间徘徊,曾经鲜活生动的著名人物,变得众说纷纭,或者由于别有用心者的篡改修饰,莫衷一是;变得扑朔迷离,或者由于岁月的风吹雨打,真假莫辩……,曾经脉络清晰的重大事件
  • 你就是凶手:爱伦·坡佳作集

    你就是凶手:爱伦·坡佳作集

    本书为爱伦·坡代表性小说作品集,侦探小说的首宗棘手案件《莫格街凶杀案》,站在尸体上张着血红的独眼《黑猫》,让国王大臣自动受缚、上演血淋淋的人肉烧烤记的《跳蛙》,一进入爱伦·坡的惊悚世界,想知道结局的着迷者往往不能等上一秒。爱伦·坡以繁复的笔法,渲染出诡异的气氛,勾勒出离奇的情节,以及那个亦真亦幻的惊悚世界。
  • 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的繁荣和发展最终起作用的是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在企业中又是一最大的变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的管理。本书就企业聘人,用人、管理人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独特到的分析,给用人者提供了警醒。同时,也让企业认识到自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为人父母,这几乎是人人必经的一段最美好而神秘又最重要的人生历程。虽然它伴随着新奇与不安,但这个阶段使每个人从心理到生理真正地走向成熟,也更能够真切地领悟到人生的瑰丽和生命的伟大与神奇!生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是普天下所有想为人父母的心愿,也是所有准父母的心声,谁都希望自己能够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不仅对我国人民有优生优育的要求,就是在全世界的人民也有此要求。所以,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大到国家民族的希望,小到家庭父母亲人这一代的希望。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天之仙侣

    天之仙侣

    相传:天地间有一部奇书:天之书。它记载着天地间所有万物的起源,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它就犹如时间一样浩如烟海,无可穷尽。在数千年之后,人间出现了三大派,他们是正道的领袖,是修真界的泰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开派祖师从哪里来。
  • 彼岸花开为君倾

    彼岸花开为君倾

    ??此文已出版,出版名为《彼岸花开为君倾》她是盗墓界的精英,一朝穿越竟在阴森恐怖的古墓,九死一生醒来竟被当做候爷的小妾,她可不是柔弱女!任你搓扁捏圆!,我的穿越我做主,我照样在这里混的风生水起,逍遥自在!<br/>那个候爷,你不是我的菜,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你就算把小三拍成黄瓜我也懒得看你一眼!<br/>那个惊采绝艳的王爷,想要娶我?做梦吧!我要前世今生两笔账和你一起算!<br/>??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