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12

第12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3)

基督教则认为宇宙万物和人都是上帝创造的。“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圣经·创世记》1:1。《旧约》认为宇宙万物是至高无上、全知全能的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被造出之前,不仅具体的物质不存在,而且连抽象的观念也不存在。只有上帝和他的“道”(逻各斯)及他的“灵”。上帝通过他的“道”来创造一切。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传统,保留了犹太教关于世界起源的看法。不过,《新约》强调创造是由“三位一体”的上帝来完成的。《约翰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圣经·约翰福音》1:1-3。“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圣经·歌罗西书》1:16。人也是上帝创造的,在创世的第六天,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圣经·创世记》1:26。于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于是,亚当有了生命。由于人是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的,因此,人又有别于自然界其它受造物,上帝把造出的各种飞鸟、走兽,带到亚当面前,亚当逐一为之起名。上帝给了人自由,“并赐给虔敬人智慧”《圣经·德训篇》43:37。上帝赐予人的自由,既是人享有的权利,又是人承担的责任。人一旦有了自由意志,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圣经》里,不是上帝使人类的始祖亚当堕落,而是亚当自己选择了不听上帝的禁令,偷吃“禁果”而犯罪堕落。上帝在亚当堕落的同时使亚当知善恶,这表明上帝造就了自由的和有认知能力的人,人因堕落而与上帝疏远,但人唯有靠上帝的恩典才能得救。

而道教“人论”的核心乃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参见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41页。它突出了自然人性和人在自然之中,强调天道自然,道贯天、地、人,人乃自然的一部分。人从根本上乃由道而生。道教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让人顺应自然。人若脱离自然则既不能生存,更不会幸福。所以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必须效法自然。但道教对自然之人并不抱否定之态度。只要人顺应自然,与万物共存,同天地合一,就能体现其“德”、“朴”的自然界本性,从而返朴归真,回归永恒生命之道。

基督教认为,人是按上帝的“形像”造的,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人不能抽离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存活,人与世界在本体上连结,相互感通。在这里,人不只是面对世界,更是面对创造世界的上帝。基督教的人观将人置于上帝所创造的广阔天地之中。

道教的“道”化生天地万物后,也作为万物的本体内在于万物之中。《西升经》说:“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西升经》卷下,《道藏》第11册,第510页。王玄览《玄珠录》也说:“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玄珠录》卷上,《道藏》第23册,第621页。从即物是道来说,物既有生有灭,道亦生亦灭;从为道是常来说,物皆非常,而道不随物的生灭而永恒存在。王玄览把道分为“常道”与“可道”。“常道”产生天地,“可道”产生万物。道是“常道”与“可道”的统一。《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认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道藏》第24册,第786页。《道体论》也认为道与物相互为体,“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论》,《道藏》第22册,第884页。陈致虚《金丹大要》把道分为先后二种,谓无名无形的先天之道化生出天地万物之后,则“道也者,乃行乎其中也”《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十三,《道藏》第24册,第51页。即表现为后天万物中一阴一阳之道。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修真辨难》更进一步从体用角度将先后天之道统一为一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道之用言;无形无象,是就道之体而言。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既分以后,阴阳生道。”“道者阴阳之根本,阴阳者道之发挥。所谓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成太极,一而二,二而一也。”《修真辨难》,《藏外道书》第8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71页。

道教一方面讲天地万物和人同根、同源,都是道化生的;另一方面,道教之“道”也被人格化为神,这样,道化生天地万物,也被表述为神创生万物的过程。南北朝时期的《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说:“老君者,乃天地之根本,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太上老君乃为元气之父母,为天地之本根,为阴阳之祖首”《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道藏》第19册,第925、926页。南朝刘宋时出现的《三天内解经》说:“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老子者,老君也,变化成气。天、地、人、物,故轮转而化生。”《三天内解经》卷上,《道藏》第28册,第413页。在这里,“气”化生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又变化成“气”,进而化生天地人以及万物。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说:“老君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色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万化之父母,自然之极尊也。”《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道藏》第14册,第316页。宋代谢守灏的《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也把太上老君看作是化生天地万物的“道”,“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混沌太无之中,凝自然之真而为体,广大无边,应化莫测,非阴非阳,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于无量劫运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而生太极,判太极于三才至劫,终于六合,俱消混沌为一,又复分判,凝轻清以为天,积重浊以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运行四时八节,安镇名山大川”《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中,《道藏》第17册,第895页。尽管道教也言太上老君创生天地万物,但太上老君与道一样,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并非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说:“自然者,大道元气,造化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虚无为体,自然为性;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老子体自然而然。”《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道藏》第14册,第316页。因此,道教认为“太上老君”创生天地万物,与之讲“道”、“气”化生天地万物,或由“一”所产生天地万物实际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这与基督教上帝以自己的意志创造世界的过程是不同的。

基督教生态神学认为上帝既创造了一切,也存在于创造过程和受造物之中。上帝创世后,并未隐退,而是继续护佑着这个世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正如《诗篇》第139篇所言:“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圣经·诗篇》139:1-14。上帝不仅临在人间,也临在自然万物中。“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圣经·诗篇》104:24。对于宇宙自然的运作,上帝是直接参与者,自然秩序也是由上帝建立的。“上帝创造万物之后,并未丢弃它们,或把它们委诸命运或偶遇,而是照他圣善的旨意掌管它们,所以世上万事没有一件不是他所指派的。……他用慈父的心看顾我们,用他的权能掌管万物,若不是出于我们所完全信靠的天父的旨意,一根头发(因为它们都被数过了),或一个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又确信他控制魔鬼和我们的一切仇敌,他若不准许,他们便不能伤害我们。”《比利时信条》(1566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136页。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维持者和支配者”JamesMGustafson,TheologyandEthics,Oxford:BasilBlackwell,1981,p236。天上地下和万象中的万物,都为这永恒、全能的上帝所维持、管理。

其次,在万物生成模式上,道教的道生万物的模式,无论是《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弼:《道德真经注》,《道藏》第12册,第283页。、《悟真篇》“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修真十书悟真篇》,《道藏》第4册,第725页。还是《灵宝度人经》卷二十所述道化神、神化气、气化形,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内丹学虚(道)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生形的生成模式,都是一种渐生性的万物生成模式,视道为始原元气或以道为元气本源。这种宇宙生成论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它与基督教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基督教《创世记》说上帝在六天之内通过“圣言”,即“道”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之工乃是上帝用他有权能的话,六日之内从虚无造出万物,并且都是很好的。”《韦斯敏斯德小问答》(1648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374页。每一种受造物都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与基督教的宇宙论不同,道教认为万物的产生是内在于世界的“道”运行的结果。宇宙万物有一个“化生”的渐进生成过程,是由道制约的无始无终、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万物生成模式,包含了万物生成、转化的过程。一阴一阳谓之道,万事万物都是在这种阴阳消长中产生、变化、发展的。从生态学世界观去审视,道教的万物生成模式揭示了物质生生不已和循环不息地再生的规律。

三、道教与基督教的神人关系

道教以抽象、神秘的“道”为最高信仰,奉“三清”为最高尊神,崇拜神仙,有着庞大而完整的神灵体系。由先天真圣、后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组成。广义的先天真圣既指出现于天地未判之前的神灵,又指天地初判后的自然存在之神张志坚:《道教神仙与内丹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他们都是太上无极大道之道气直接化生的,如“三清”、“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二十八星宿”等;后天仙真是修炼得道、长生不死之人,如黄帝、彭祖、八仙等。神和仙构成了道教等级制的神灵体系,这些来源各异、层次不同的神仙都有着长生、逍遥、至善等共同特征。在葛洪眼里,神仙完全超脱了自然力的束缚,也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葛洪说:“夫得仙者,或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栖板桐,听钧天之乐,享九芝之馔,出携松羡于倒景之表,入宴常阳于瑶房之中。”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9页。然而道教中人神同质,人不是神仙创造的,人与神仙都来源于道,因此,道教的神仙和人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神仙对于人来说并非可望不可及,神仙是人修炼而成的。“奴婢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知天道门户,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故上神人舍于北极紫宫中也,与天上帝同象也,名天心神。”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22页。表明人经过自身的努力,修身得道就可以成为仙真。这与基督教的神人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不可能超越神完全不同。基督教中神是神,人是人。上帝是造物主,人是受造物,人神不同质,人永远不可能通过自我的修身、完善而成为上帝,人蒙上帝救恩而得救。但是人与上帝之间可以沟通并且人对上帝负有责任和使命。

基督教是绝对的一神教,上帝被奉为宇宙间的至上神,一切从上帝出发,又以上帝为归宿。而道教是以信仰“三清”为主神的多神教。魏晋时期,太上老君已经是道的化身,元始天尊的形象也在魏晋时初见端倪。《太真科》谓元始天尊“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19页。南北朝以后元始天尊渐为道教最高神,他和太上老君、灵宝天尊,“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道藏》第5册,第843页。都是道的人格化。除奉“三清”尊神之外,道教还有各种天神、地祇、人鬼及众多的仙真,可以分为天上、地下、人间三大类。在天上,除了有主管“三十六天”(即大罗天、三清天、四梵天、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的神灵之外,天上的日、月、星、辰等都各有神仙;在地下,有居于不同地层的三十六位“土皇”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505页。;在人间,洞天福地有神仙居住,各种自然物中也有神仙。这些神仙掌管着所属的区域以及各种事物。此外,人身体的耳、目、心、肺等部位都有神灵各司其职进行管理,《黄庭经》中就言及许多“身神”管理人体。道教在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构造出新的神灵,不断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道教神灵体系。神仙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对现世幸福生活的祈求。

道教官僚化的神仙观也与西方基督教有一个全能的上帝观念不同。在道教神仙系统中,神仙是有尊卑贵贱之分的,而且等级极其森严。葛洪引《太清观天经》说:“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76页。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接着又说:“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同上,第287页。“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同上,第20页。齐梁之际陶弘景说:“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也。女真则称元君、夫人,其名仙夫人之秩,比仙公也。……凡称太上者,皆一宫之所尊。又有太清右仙公、蓬莱左仙公、太极仙侯、真伯、仙监、仙郎、仙宾。”《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引《登真隐诀》,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册,第2955页。他仿照人间的等级制度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认为“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道藏》第3册,第272页。他在《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第一次给道教诸神编制了一个神谱,按七个等次将道教的3000余名神仙安排了一个序列,神所应尽的义务以及召神为人服务的能力各不相同。道教斋醮法坛神真的排列方法,是按天神、地祇、人鬼分别供奉,体现出尊卑有序的原则张泽洪:《道教斋醮科仪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231页。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至尊狂凤:神兽召唤师

    至尊狂凤:神兽召唤师

    就那点小把戏,她又不是瞎子废物?脓包?一家子瞎了眼,所以就要为解救四大神兽而穿越,想灭她,那就先灭了你。只是那个男人到底是谁,似乎还嫩着点,为什么每次遇到危险他就出现,是巧合?还是另有目的?待真相被扒开,不就是洞悉神兽的秘密吗?想要算计她,妖孽男子搂着她,得到神兽衣钵却被神兽追杀,宠溺浅吻,“我为你所做的一切,就因为她是阴年阴月阴日出生,你可还满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傲世玄灵师

    傲世玄灵师

    她本是古老世家的嫡出小姐,却因一个奇异的手镯成了孤儿,成长于渺无人烟的幽深崖底。身为万年不遇的废材,她是如何得奇书,收神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那片与世隔绝的崖底?她本是傲世九重天的女神,一场大战,肉体湮灭,灵魂轮回,一朝转世,掀起风云无限。她有一个诡异的游魂朋友,一双慧眼识珠玉。她有一个极端的剑灵丫头,仰着娇俏可人的小脸对她说:“主人,我是真正的杀戮之剑,鲜血才能提升我的品质。”她有一只强大的本命玄兽,霸气天成的他一腔柔情为她绽放,霜,我们生命共享,灵魂相契,生生世世都得在一起。她位高权重的师父说:“生命比面子更重要。”她还有一个亦敌亦友的朋友,那个风华绝代的美男。滟滟紫衣,幽幽紫眸,敛尽世间芳华。身为神殿最年轻的大祭司,他高贵优雅若春风。他说:“这是我的选择,与她无关,不论什么结果,我都接受。”身怀世人禁忌的光明元素,她不得不韬光养晦,身怀世人觊觎的至尊玄器,她不得不谨小慎微,即便步步为营,也有那无耻的世家家主对她巧取豪夺,“如此强大的玄兽,你不配拥有。”即便小心谨慎,也能遭遇那阴险狠毒的美貌圣女,“敢抢我的男人,我要让你生不如死!”即便天赋卓绝,遇上那心胸狭窄的丹药宗师,也得遭受诬蔑。“就是你个小偷,偷了本大师的上古神丹。还说自己炼的,你以为上古神丹是路边的烂白菜?”阴谋诡谲,征途险恶,且看何人陪她直捣黄龙。世事如棋,波涛暗涌,且看她如何一步步踏上巅峰。面对强大得不可战胜的神祗,她傲气扬眉,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本姑娘定要傲世这九重天!
  •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为寻找丢失的玉插屏,唐风等人来到了彼得堡。在联邦安全局的追捕下,韩江和徐仁宇两人躲进了彼得堡庞大而复杂的下水管道中,遭遇了恐怖“幽灵”;唐风和梁媛则在俄罗斯学者季莫申的帮助下藏进了冬宫,不经意间也发现了深夜冬宫里的点点幽光。当众人最终在冬宫相遇时,这才得知对方均可能是在“幽灵”的刻意引导下进入的冬宫。这个“幽灵”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冬宫里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破解这些谜团,韩江等人搜寻一切可能,而最终线索显示,这个“幽灵”很可能是当年科考队的年轻学者米沙,但找到的联邦安全局档案文件却独独缺少了1964年的相关记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降鬼妻

    天降鬼妻

    现今天上什么都掉,什么掉馅饼、掉王妃、掉萌宠的,怎么到了他,就掉干尸了?!沭阳术士木子李,见习道士一个,刚满二十,兼职赶尸,婚配无。某天正辛苦兼职中,一个女子由天而降砸他脑门上,容貌姣好、冰肌玉骨,可是怎么没有气息?!虽说他是一枚道士,按道理鬼怪莫敢近身,可是当一具尸体从他面前突然立起来的时候,他还是被吓得…差点失禁。而这女鬼不知怎的硬要赖上他,这可让他如何是好?孟九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她刚刚还在家研究什么XX大片呢,怎么突然电脑爆炸眼前一黑自己就死了?好死不死,还顺带穿越到一具尸体身上?不是复活…她就是活生生的”女鬼”…怕阳光怕到恶心的女鬼…醒过来第一眼就见到个道士,她可被吓得不轻,怎么,又要让她再死一次?脑子飞速一转,忙抱了小道士的大腿,把以往看八点档电视剧、兼职群头的本领悉数拿了出来,泪眼朦胧装傻充愣,可一不小心喊出口的,怎么就是,“相公,你不认识奴家了吗?”让这本来清心寡欲的小道士,平白捡了个娘子回家…片段:——我是被醉酒的女鬼娘子吓住了的冷萌相公“相公,你说我怎么就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呢?之前我就全无呼吸,前几日我还发现,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飘起来了!我好久都没飘过了,相公,我是不是鬼啊?”孟九九笑着跑到他身边,歪着脑袋一脸天真地问她夫君。木子李愣了一下,看了她一眼,深思了一会儿道,“难道娘子不知不觉中就修炼成了龟息功?娘子实在厉害!”他顿了顿,又道,“至于睡觉会飘…恩…娘子不是说你家乡女子都喜欢减肥吗,可见你最近减肥真是颇有成效。”“哈哈,相公你不会怕我对吧?”孟九九绕到木子李的身旁,酒气扑鼻,手攀上他的脖子,狡黠一笑。狂躁地揉他墨色般的长发,“相公最好了!”被摧残的某人一脸黑线。“我要是女鬼,肯定会先吃了你!”孟九九揉完木子李的头发,突然奸笑地看向他,“因为这位小相公,看起来分外可口!哈哈。”她呵呵笑起来,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木子李闻言身躯一抖,僵硬地慢慢转头看正笑得开心的她。而孟九九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一看,瞧一瞧,新鲜出炉的女鬼娘子和冷萌的道士相公啊,走过路过的收藏一个吧(本文结局1V1,宠文)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才穿越就成亲?还是被逼的?那个,新郎帅么?什么?就是这个满身酒气的男人?果断撞飞,夺门而逃!那个谁,你要是真心喜欢偶的话,就来追吧!
  • 宙斯神像的诅咒

    宙斯神像的诅咒

    被囚禁的学者,被遗忘的部族,宙斯的诅咒逐一应验……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魂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