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40

第40章 生活观(4)

这里的"六情"乃为"淫色"、"淫声"、"芬芳"、"脂味"、"桑滑"、"放决"是人之"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之所为,并与生活自然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属性相悖。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若不检制纵恣",不加以注意"六情",则"世人所恶,死为鬼之所迫"。这些具有违背生活自然之属性,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制而去"才可以实现生活之自然,并成为人们生活行为之准则。杜光庭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针对人之生活中存在的所谓"六情"、"六欲"作了划分和比较,并认为人能"戒"之则为生活"自然"。"六欲者六根也,六根者是眼耳口鼻心意也。欲者,染著之貌,情爱之喻。亲境而染谓之欲,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世人若能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而安其神,则六欲自然消灭,岂能生乎?"《道藏》第17册,第184页。这里表达了生活自然具体的行为体现内容,即"断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虑"、"安其神"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上述几点,则"六欲自然消灭",是道教对于"澄心戒欲"的基本要求。

第三,"上中下戒,各九戒勿"。道教认为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办法实现"澄心戒欲"、"六欲自然消灭"之生活行为目的。为此,道教要求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遵循"上中下"各"九戒",这样,生活便会"亡之不为失,存之不为得也"。道教在南北朝《太上老君经律·道德尊经戒》中提出了"上九戒、中九戒、下九戒"三戒。其中,上九戒为:"戒勿喜邪,喜与怒同;戒勿费用精气;戒勿伤王气;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谓伪彼指形明道;戒勿忘道法;戒勿为试动;戒勿杀言杀。此上最九戒"《道藏》第18册,第218页。;中九戒为:"戒勿学邪文;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求名誉;戒勿为耳目口所误;戒常当处谦下;戒勿轻躁;戒举事当详心,勿惚恫;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盈溢。此中最九戒"《道藏》第18册,第218页。;下九戒为:"戒勿以贫贱强求富贵;戒勿为诸恶;戒勿多忌讳;戒勿祷祀鬼神;戒勿强梁;戒勿自是;戒勿与人争曲直,得诤先避之;戒勿称圣名大,戒勿乐兵。此下最九戒"同上。此上中下各"九戒"包括了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戒勿喜邪,喜与怒同""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学邪文"、"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称圣名大"、"戒勿乐兵"等方面,其内容体现了生活自然本质所具有的特点及基本要求。道教之所以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上中下"各"九戒",因为是人们生活自然之所为,体现了生活所具有的自然之理。说明道教生活观在"澄心戒欲"方面所具有的自然之属性。

四"著为自然之文"

——诗书礼乐

道教的文化生活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关于"六经之文"皆出于"自然"是道教"著自然之文"思想的体现。"理想世界的每一方面都发源于自然,由它对自然的存在感兴趣而彰明较著地表明它的起源,它对自然的存在予以唯理的解释。远在科学额外用一种不同的抽象方式来阐述自然包含的机制以前,意境、艺术、宗教和社会就极其丰美地用符号表现了自然。"参见(美)梯利著,武德增补,葛力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61页。道教认为"诗书礼乐"乃出于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自然,人们在文化生活行为过程中只有遵循宇宙运动演化以及天人运动变化规律,方可"著自然之文",实现文化生活之自然。

第一,"怀道抱德,自然淳朴"。道教将"道德"、"仁义"、"礼乐"作为对"道"之"深行"、"浅行"、"薄行"之体现,是道教对于政治文化生活自然本质的基本认识。隋唐道书《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认为:"深行之为道德,浅行之为仁义,薄行之为礼乐也。由是观之,不若怀道抱德,自然淳朴矣。"《道藏》第28册,第383页。其本质是"怀道抱德,自然淳朴"生活观的重要体现,反映了道教对于文化生活自然本质的基本认识。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则进一步将道教"自然之文"思想扩展到儒家的"德"、"仁"、"义"、"礼"、"乐"、"信",并认为此乃人君无为"自然而化",反映了人君所具有政治文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说:

人君以无为为理,率土以自然而化。夫无为之至,妙包于道,德统于仁,义合于礼,乐制于信。智囊括万行,牢笼仁义,至广无涯,至细无间,凝寂玄寥,与道混合,是无为之至也。《道藏》第14册,第483页。

并认为这种以"仁义礼乐"为内容的政治文化生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含,其所表现的"智囊括万行,牢笼仁义,至广无涯,至细无间,凝寂玄廖"之内容是"道"之本然本性的反映,体现了"以无为为理",即"无为之至妙包于道,德统于仁,义合于礼,乐制于信"所具有的"自然而化"之特征。

第二,"学书之道,当宜采意"。北宋陈景元将"乐礼"思想融会于道教的"无为"生活观之中,认为"百姓日用"生活应体现出"以道济物"、"以文柔远",通过"道"与"文"来体现并反映出生活所具有的本然之属性。《西升经集注》说:"以道济物,以文柔远,百姓日用而不知,万国自然而欢泰,少私寡欲,贵粟贱金,俗乐家安,乐和礼洽,此无为之化也。"《道藏》第14册,第593页。道教将"少私寡欲"、"贵粟贱金"、"俗乐家安"、"乐和礼洽"等称之为无为之化,并认为此乃生活本然之反映,其本质之体现乃为人们生活的"自然而欢泰",具有内在自然之属性。所以,金朝王喆在《重阳立教十五论》中认为: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道藏》第32册,第153页。

这里表现了"学书之道,当宜采意"内容所具有的本质内涵,这种本质内涵体现在应该"多看书"但是需要"穷书之本意",充分认识与了解书所表现的道之本质思想,才是"学书之道",才符合"采意以合心"的基本要求。因此,金末元初《葆光集》说:"休心何必更休书,见尽情忘复太初,观透经中无疑处,自然心地便清虚。"《道藏》第25册,第517页。就是这种"学书之道,当宜采意"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三,"自然之道,自然之文"。圣人著"自然之文"乃为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各种不同的生活本然之道,其中没有人为"一毫己意"而加入,完全是客观自然本质属性的反映,其实质表达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之结晶"诗书礼乐"等完全来自社会生活实践本身,是生活自然本质属性的体现。"精神虽然是在艺术、宗教、道德、科学和哲学中我们人类最高企望的实现--或受挫--的领域,它却从属于其他物质和本质的两个领域。"(美)梯利著,武德增补,葛力译《西方哲学史》,第664页。只有深刻地体会宇宙运动变化之道,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的"自然之文",使之更完整地顺应"自然之文",乃是道教诗书礼乐生活观的重要内容。明张宇初在《岘泉集》中说:

圣人者作,因其自然之道,著为自然之文,未尝以一毫己意加之也。是故因其变化之理而成《易》;因其训诂之体而成《书》;因其治化之迹而成《诗》;因其褒贬之法而成《春秋》;因其节文之实而成《礼》;因其和畅之用而成《乐》。此六经之文,所以终天地亘古今而不易者,以其出于自然也。《道藏》第33册,第179页。

这里体现出道教"因其自然之道,著为自然之文"思想,要求人们在理解和把握"自然之文"时,应深刻理解"道"与"文"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于"文"之背后的"道"之属性。只有"自然之道",才有"自然之文",如果要深刻地理解"书意",则必须"多看书",并将其与"道"之属性联系起来。其中道教认为生活本身存在着许多"变化之理"、"训诂之体"、"治化之迹"、"褒贬之法"、"节文之实"、"和畅之用",因之而成以"《易》"、"《书》"、"《诗》"、"《春秋》"、"《礼》"、"《乐》"之文,并被称之为"六经之文",其内容则源于生活内在本质本然,是文化生活自然本质属性的反映。

§§§第三节生活的基本态度及主要特点

道教认为面对生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本质要求及行为体现,人们必须具有符合生活内在规律的基本态度和在这种态度指导下的生活愿望以及生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一种宗教的理性因素,它的"教义",例如印度的羯磨说、加尔文教的预定论信仰、路德教的用信仰辩护、天主教的圣事说,同样有其固有的规律性,由天神观与世界观中产生的理性的宗教救世规程在某些情况下也为塑造实际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意义的成果。"(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第26页。道教生活观的内容包含了作为民族宗教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具体表现为"清净逍遥"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的心理嗜欲、"家国安泰"的治政准则、"善恶吉凶"的行为标准以及"思劳有度"的生活模式。这些内容是道教对于生活自然的基本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本质要求。

一"去住逍遥信自然"

——清净逍遥

道教的生活观由于受道家生活观的影响,其内容在许多方面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恬淡逍遥"的生活态度。"即使是道教中人也不能不承认,道教的最高境界是那些看上去深奥的理论、清净的生活和高雅的言谈。"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16页。"淡泊"是道教对于现实生活所持的一种超脱和平静的心理定势,是人们把握生活欲望并对此加以控制的生活需要,这种需要体现了道教生活欲望所具有的自然而合理的内在要求。

第一,"身心齐整,保无乱败"。道教认为"身心齐整,保无乱败"是清净逍遥的生活态度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行为方面则具有"五戒"以及"无败"之内容。唐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五戒文》中说:"第一戒者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第二戒者耳不贪五音,愿闻善从无惑;第三戒者鼻不贪五气,用法香遣俗秽;第四戒者口不贪五味,习胎息绝恶言;第五戒者身不贪五采,履勤劳以顺道。"《道藏》第3册,第399页。道教通过"五戒"达到"履勤劳以顺道"之目的,对"目耳鼻口身"贪"色"、"音"、"气"、"味"、"彩"等欲望给予诫禁,并在行为上表现为"誓止杀学长生"、"愿闻善徒无惑"、"用法香遣俗秽"、"习胎息绝恶言"、"履勤劳以顺道"等内容,从而实现生活所具有的本然状态。人只有在"逍遥"、"不贪求"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身心齐整保无乱败"的生活方式。为此,唐代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八败文》中说:"斋以齐整为急,急以齐整身心,身心齐整保无乱败。败起多端,大略有八:一者杀生自活;二者盗他自供;三者淫欲为快;四者妄语诳人;五者醉酒恣意;六者杂卧高广大床;七者竟玩香油华饰;八者耽著歌舞作唱。"《道藏》第3册,第400页。只有避免"八败",即不"杀生自活"、"盗他自供"、"淫欲为快"、"妄语诳人"、"醉酒恣意"、"杂卧高广大床"、"竟玩香油华饰"、"耽著歌舞作唱",才能实现"清净"、"逍遥"的生活方式,使人之生活达到"去住逍遥信自然"的状态。

第二,"贵爱其身,与道相辅"。道教的"去住逍遥信自然"之"清净逍遥"生活观,具体表现在行为欲望方面则要求"贵爱其身,与道相辅"。这种"贵爱其身"具体表现为"灭三恶之道,斩断地狱之根";在情欲方面认为"罪莫大于可欲",应"以贵爱其身,与道相辅而行",才能体现出"清净逍遥"之生活自然本质。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说:"三恶,三徒也,第一色欲;第二爱欲;第三贪欲,为三恶门也。地根,地狱也。请灭三恶之道,斩断地狱之根。"《道藏》第2册,第218页。这是实现生活自然应当具有的基本要求。如何"去欲"、"斩断地狱之根"呢?道教认为可以通过各种的"戒律",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贪欲"进行抵制和规诫,达到一种超脱而淡泊的生活方式。宋徽宗赵佶注《西生经》说:"罪莫大于可欲,故为凶害之根。人之有欲,决性命之情以争之,莫知其根也。不见天地之纯,莫知其原也。圣人则不然,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则以贵爱其身,与道相辅而行故也。"《道藏》第11册,第504页。这里"去欲"与"逍遥"之间是一个统一的关系。因为"罪莫大于可欲"为凶害之根,只有做到"去欲"才可实现"游于无人之野"的生活方式,达到"逍遥"之境界。其原因是"欲"所具有的"凶害之根"、"三恶门"、"地根地狱"之特征。由于"人之有欲",并具有"决性命之情以争之"的特征,所以,表现在行为方面则具有"去欲"之要求,以便除"三恶三徒"以及"凶害之根",使之"与道相辅而行",这是生活自然"贵爱其身"的重要体现。

第三,"随缘度日,誓不贪求"。道教"去住逍遥信自然"的生活观还体现在对于生活之态度的"逍遥自在",具体表现为"无拘无管"、"无喜无忧"、"时时恣情"、"恣情歌舞"等方面,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道教所追求的"随缘度日"、"誓不贪求"的生活自然之态度。金代马钰在《丹阳神光灿》中说:"逍遥自在,云水遨游,身如不系孤舟坦荡,无拘无管,无喜无忧,时时恣情歌舞,任傍人笑憨。清贫志,且随缘度日,誓不贪求。"《道藏》第25册,第627页。这里"随缘度日,誓不贪求"是对于生活自然所具有的"清净逍遥"最好的描述,体现了道教生活"逍遥"思想的独特内涵与魅力,并形成道教一系列"逍遥信自然"的生活情趣。"去住逍遥信自然,龟长蛇短祖师禅,山头一片清凉境,始见壶中别有天。"《道藏》第32册,第543页。只要能做到"逍遥信自然"则生活将会有另外一种感受,另外一种天地。"人们只有抛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和纵情恣欲的短暂快乐,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向仙人境界飞跃,去享受永久幸福的神仙生活。"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金朝王喆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则提出了"养心气"思想: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心性,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戒嗔怒,养肺气;五者美饮食,养胃气;六者少思虑,养肝气;七者寡嗜欲,养心气是也。《道藏》第25册,第808页。如果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养心气",则可以为建立"清净逍遥"的养生生活方式创造条件。"清净逍遥""不贪求"的生活方式是道教为之追求的现实生活模式以及未来的生活理想,体现其对于"贪欲"之危害的认识。

二"嗜欲皆销合自然"

——淡泊名利

功名利禄是人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方面所具有的欲望要求,是人们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嗜欲。葛兆光先生认为:"也许是在与佛教的争论中不知觉的融入,这种融入使道教上层人士越来越关注形而上的精神性问题,如人的本性与生命、宇宙的本原与变化、个人的超越的可能性等等,而且也使道教上层人士越来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世俗的、高雅或澹泊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这种问题与习惯渐渐成了他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标志,也成了上层道教徒注意的焦点。"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第111-112页。如何看待和把握功名利禄是道教生活观所具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
  • 修仙记:金童玉女传说

    修仙记:金童玉女传说

    白沫羽,成紫澜原本也是凡间的一对善男信女,可是在经历了凡间的世俗,魔界的阴谋,仙界的鼎力相助以后到底是怎样成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身旁的金童玉女的呢?<br/>到底这是一场人界魔界仙界怎样的爱恨情仇呢?任沫离发挥想象展开一场美丽悲伤的神话传说!&nbsp;&nbsp;&nbsp;&nbsp;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芳华女侯

    芳华女侯

    我的新文《贵圈真乱》http://m.pgsk.com/a/954719/m.pgsk.com乱世沉浮,宫阙旧事。宣成二十二年,北朝大魏朝中传闻,永历帝得力心腹谋士,似乎是一女子,机变无双,狡黠多端。永历二年,南朝大夏民间传闻,永历帝亲封的芳华侯,也是一女子,闺名青樱,芳华绝代。永历三年,京中亦有传闻,永历帝宠冠六宫的英贵嫔,闺名也是青樱。此女是否彼女?此青樱是否彼青樱?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前尘往事和惊天秘密?红烛罗帐,金碧椒房,谣言纷纷,传说芳华侯时常留宿宫中,就在连皇后也不许进入的清明殿中龙榻上……礼部尚书冒死上谏:“芳华侯纵然是有功之臣,夜宿宫中也名不正言不顺,有损圣上清名!还请皇上放芳华侯回府!”他闻言冷笑道:“朕会让这件事名正言顺!”与一向得宠的逸妃在御花园偶遇,逸妃强命芳华侯行礼,谁料当夜便被打入冷宫思过!他阴沉道:“招惹她,这就是下场!”为他甘愿深宫终老,为他指点江山,为他策马沙场,为他远赴北朝纵横捭阖,却在宠冠六宫之时方知,他强留她在宫中,为的只是“得凤潜者得天下。”而她的身份却是……北朝四王拓跋彦,雪山上救她一命,战场上纵她数次,从未山盟海誓,只每年生辰遣人来道:“只盼他负你。”南朝旧事,芳华女侯。
  • 苍天泪

    苍天泪

    本文讲述了一位少年渴望亲情的故事,故事的发展以少年上一世不喜家族的冷淡、明争暗斗、相互争夺为前提,来生更加的珍惜难得的亲情。神医紫电侯隐身杨家庄,见主人公聪明机灵胆大,收为徒弟。因为一番巧合得罪了他暂时得罪不起的人,连累的师傅等人,无奈之下,他选择独自承担,被逼跳下悬崖,侥幸不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总裁的无心情人

    总裁的无心情人

    甜心也有自己的圈子空间了有事的不妨留言http://m.pgsk.com/244251/myBoxIn?url=/home/msgcenter/m.pgsk.com新开文文《迷情吸血鬼伯爵》喜欢吸血鬼故事的亲不要错过。第一部总裁的无心情人“妈妈.“小女孩哭喊着躺在病床上的美丽女人,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是芸芸不乖吗,妈妈.快回来,芸芸一定会乖乖的,不会惹妈妈生气。”持续的哭喊声并没有叫醒病床上脸色已经毫无血色的年轻妈妈。站在一旁疼爱自己的爸爸和阿姨眼中带着心疼和愧疚看着雨芸那趴在病床上那小小的身子。无论怎样床上的女子不死,他们就不能够在一起。玩耍中的雨芸躲在爸爸的壁柜内,听到了害死妈妈的真凶——她最爱的爸爸和阿姨!从此她便失了心。“哥哥.不要离开我.。”雨芸再次哭喊着那个离她而去的少年。那是让她唯一敞开心扉的人,只有跟他在一起自己才是个快乐的小女孩。多年后的归来,当初的小女孩已经不在认识他了,眼神空洞的冰冷,为了复仇献出了她的躯体。他该拿她怎么办,如何找回以前那个小女孩,如何保护她一生。第二部总裁的睡睡情人她是一个爱睡的小女人,甚至迷糊,路痴,记性差,当街睡她样样在行,但是落薇雪却立志成为一个美美的花瓶小姐。但是事与愿违,白痴爱睡小女人睡在台阶上并且遇到了命中白马王子......虾米?结婚?也太快了吧?什么!她竟然跟那个大野狼结婚了?还被吃的全没了,就差连骨头也吃掉!算了,这她认了!可是为什么会无缘无故闯入一个狐狸精,勾引她的老公,害得她包袱款款,在一个恋慕她的人帮助下逃离了!回到家,她才知道,她总以为的亲生父母不是她的,她的弟弟不是她的,全家人除了总管伯伯,和弟弟,其他的人都排斥他,甚至想将她卖给那个助她逃离的人?那她?是该接受命运嫁给他,还是回到前老公的怀里呢?小说是源于生活,不避免的会夸张一些,如果不喜欢的请绕道,没有人逼你看,如果真有不好可以接受,但是请把名字留下,你用游客算什么?捣乱?如有诽谤必删!清魅惑君原名安娜贝儿刚写不久可以来踩踩。【穿越之天使印记】(完结)【总裁的无心情人】V文(完结)芸芸的故事已经完结V文全文不到6快。【冷情堡主睡睡色妻】新书上架,喜欢亲请去踩踩吧潇湘妃,正剧类型,发展比较慢,喜欢的不要忘记收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瓜王爷睿智王妃

    傻瓜王爷睿智王妃

    他是傻子,天下人尽皆知。她是第一美女,第一才女,谁不仰望。皇上一纸婚书,她们却成为夫妻。…不堪羞辱,新婚当天她自杀。男友背叛,小三戏弄,她心脏病发当场毙命。于是带着狼狈的灵魂她来到异世。…再次醒来她是傻瓜三王爷的王妃,受伤太深,她无欲无求不喜不怒接受着上天一切的安排。可是,他却将她宠进天上地下,她要什么他必会做到,只要她开心哪怕天上的月亮都摘给她。她忽然觉得他不傻,他只是单纯了些,他爱她并且永远不背叛她,女人要的不就是这样吗?幸福一生有何不可。他爱她,那么她护他,全天下只有她可以叫他傻子,别人若叫那她就让他永远不能开口。片段一新房中,她掀开盖头淡漠的看着眼前的相公,一个傻子而已,也好以后到是少了些麻烦。“睡觉。”她躺在床上拍了拍了旁边的位置,然后闭眼就睡。不知所措的他快速的躺下又快速的抱住睡在旁边的新娘,嘴边小声的呢喃。“父皇说娘子是天下最好的东西,母后说娘子一定要好好爱,皇兄说一定要抱着新娘不然让她跑了。”片段二那钢铁柱子圈成的牢房,四周弥漫寂寞的气息,安静,似乎如死寂一般覆盖她的心。反观一生,假如她死了会不会有人为她伤心,或流下一滴眼泪。黑暗的深渊,一声巨响从不远处传来。她抬头,一个有些傻气的男子拿着带血的刀,血红的双眼紧紧的锁着她,站在门口处不动,最后竟然流眼泪了起来。“老婆~我来救你啦。”良久他才哭腔的说了这么一句。她一笑,谁说她死了没有人伤心了,至少还有一个傻子。想知道一个傻子如何爱一个女人吗?成魔成佛,倾尽天下。想知道一个女人如何爱一个傻子吗?护他陪他,傻看红尘。枫的完结文推荐,喜欢的亲可以看看。(太后有点贤)好文推荐》》》什么,她是他的人。说话拽文拽词,虽然是帅哥,但是,她咋看着都想要抽他。(老公,装斯文)他为了她,最终选择血染江山!(独宠残后)她从来不拈花惹草,只是为什么…门外来了那么多找她算账的妖孽(妖孽六君)邪君你竟然敢以貌取人,羞辱本姑娘,哼,看老娘怎么教训你!!(丑女戏邪君)终有一日,我定要用我手中的银针,一阵阵刺向曾经伤害过我的人的咽喉,让他们发出绝望的低呼!(医手遮天)
  • 大漠宠妃

    大漠宠妃

    从那以后,人们似乎忘记了那些他们曾经做过的、可怕的噩梦,如今,在相隔了将近一百年后,震天的战鼓又一次地在天地间,隐隐地响了起来。渔火燃尽天边的最后一缕残阳然后高扬起漫天的星辰,子鸢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在无数从夜空里洒落下来的斑斑星光。她翻了翻身,忘记自己这是在哪里。子鸢首先的感觉是有些不舒服,然后蚀骨的冷风吹刮着她娇弱的身子,一阵又一阵。整个身子好像瘫软在木板一样的东西上,而且在随风移动着。子鸢缓缓地抬起头来,她想动动身子站起来,可是没有一丁点力气,胃里面像是翻汤蹈海,子鸢忍不住想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