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800000003

第3章 宫廷社会 (3)

1644年后的数十年间 ,皇帝在紫禁城、三海和南苑之间轮流居住。当京城出现天花时 ,顺治皇帝迁居南苑 ,甚至迁居京城东北的遵化 (而他还是死于这种疾病)。1681年种痘以后 ,皇帝冬、春两季就不再因为健康原因而离开北京避居他处了。但是 ,全国的平定 (1683年 )使皇帝得以扩大居留处所的选择范围。 1681年,康熙皇帝只在北京住了半年多 :8月和 9月的大部分时间在瀛台 ;4月、5月和 10月巡幸东陵以及东北地区 (这是他第二次巡幸中原以外的地区)。康熙皇帝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京郊的畅春园和承德北边的新围场。1714年,他只在紫禁城住了 18天,而在畅春园住了 131天,在承德及周围地区住了 139天。乾隆皇帝也经常随季节迁居。正如蒋友仁神甫所写的 :

皇帝每年只在北京住大约三个月。通常 ,他在冬至 (农历十一月的某一天 )之前会在那儿呆一段时间。春分一般在翌年农历二月 …… 正月十五之前 ,皇帝会带领随从迁居位于北京西北 5英里处的圆明园 ……除了去塞外狩猎外 ,其余时间他都在圆明园度过。有庆典时他才去北京 ,一旦庆典结束 ,他就立即返回圆明园。

1762年,乾隆皇帝有大约半年时间是在畅春园或承德避暑山庄度过的。他在紫禁城只住了大约 3个月 ,其他时间都在路上。

文化政策

自进入北京开始 ,满洲统治者就刻意笼络汉族文人士子 ,但同时又采取了永远保持满族文化特性的政策。这个特性是什么 ,它是如何产生的 ,这些问题将在第七章加以论述。本节集中讨论作为大清统治精英集团象征符号的满族语言、服装、弓箭和食品的保存问题。

语言政策

“满洲 ”一词是皇太极于 1635年采用的 ,他声称 :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 ,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 ,统绪绵远 ,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 ,不得仍前妄称。

通过此举 ,皇太极达到了好几个目的。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民族认同 ,涵盖了女真和东北其他部族的种族特征 ———其中的许多部族是通过武力降服的。第七章将描述把这个新的认同糅合进一个古老神话中的各种策略 ,以及利用萨满教仪式为新的政治目标服务的各项政策。这个新的民族认同随着满文的诞生而得以最终完成。

文字的创造与清国的形成是同时发生的。女真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民族。虽然金代女真人创造了一种文字 ,但努尔哈赤 的祖先 ———建州女真却放弃了这种文字 ,转而使用蒙古文。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两个人创造 “民族文字 ”,他们以蒙古文字为基础创造了无圈点满文 ,又称 “老满文 ”。1632年修改了字体 ,创造了有圈点满文 ,一直延至清末。

在八旗精英中 ,蒙古语仍是很重要的一种语言 ,但此时的文书都用满文书写 ,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清政府新设立的机构也以满语命名。1644年以后 ,满语 (汉人称之为 “清文 ”)成为两种官方语言之一。事实上 ,由于顺治时期许多官员不懂汉语 ,在 17世纪 70年代之前 ,清政府高层使用的主要是满语和满文。此后 ,满语成为统治者的一种安全语言。满族官员被要求用满语交流 ,与宗室、旗务和内亚军务有关的文件往往只能用满文书写。许多研究表明 ,这些《满文老档》对清史专家是非常重要的。

满语因入主中原而发生了变化。当努尔哈赤及其族人使用的口语———建州女真语被书写成文字并成为 “标准 ”满语时 ,官僚体制的发展促进了汉语词汇在满语中的直接使用 ,如 “都城 ”、“皇城 ”、 “紫禁城 ”等诸多汉语词汇。从17世纪 20年代开始 ,满洲统治者下令翻译大批有关儒家思想、中国法律和历史的汉文著作。

用满语进行统治催生了人们对辞典的需求。辞典既能满足汉臣学习满语的需要 ,又能用做新建立的八旗官学的课本。最早的满汉辞典完成于 1682年,是由汉人沈启亮编著的。他的第二本著作《大清全书》初版于 1683年,重版于 1713年。有学者指出 ,此书保存了康熙朝满语中的许多方言和不标准的词汇翻译 ,而这些东西在奉旨编撰的《御制清文鉴》于 1708年出版以后就消失了。 1772年的修订本《御制增订清文鉴》成了八旗官学的标准课本。这本书最终发展成乾隆皇帝确认的五种语言 ———满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和汉语 ———合为一体的辞书。

乾隆时期 ,满语中许多来源于汉语的词汇被清理掉了。乾隆皇帝抱怨有太多的汉语词汇渗透进了用满文写成的奏折中 ,所以谕令以大学士纳亲为首的一个小组选列一批满语新词汇以代替借自汉语的旧词汇。1747年,新词语表被广为散发 ,官员被要求从此以后 “以满语书写 ”。当时 ,都城变为满语的 gemunhecen,皇城变为 dorgihoton,紫禁城变为 dabkuridorgihoton。地名也有变化。弘历本人似曾提出满语译词以区分同音不同义的两个地名 (发音都是 “Jinzhou”,隶属于盛京)。他下旨强调用汉文翻译满洲和蒙古地名应有统一的标准 ,并完整译出 ,以免出错。这个计划最终创造了 1700个满语新词。

净化满语词汇的行为出现在用于正式交流的书面语言和对萨满神的祷告文中。满语的书写或者 “标准 ”形式一直被保留到 1911年,而满语口语则一直在演变中。北京旗人口语的发音变化反映了其他女真方言的影响 ———这是被讲方言的土著旗人传入都城的 ,同时也是满人与汉语社会长期接触的结果。不管怎样,标准满语还是变成了官僚集团进行沟通的工具 ,这是其得以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由于满文的格调影响了口语 ,所以满语的方言特色被丢掉了。句子越来越长 ,婉转迂回的表述越来越多。但是 ,满语在驻扎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八旗军中作为活的语言存续下来了。

17世纪初 ,满族人降服了生活在东北亚讲蒙古语和通古斯语的民族。为了反击俄罗斯人对黑龙江流域的渗透 ,清政府把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人编入旗籍 ,称为 “新满洲 ”(伊彻满洲 ),让他们驻扎于在该地区修筑的城堡中。与其他八旗军一样 ,新满洲也实现了 “满洲化 ”。这些城堡中建立了八旗官学 ,教学生学满语 ,让那些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融入官僚体制中。第一所学校是由吉林将军于1693年建立的 ,最后 ,东北地区重要的城堡中都有了学校。 “满洲化 ”对达斡尔蒙古语的影响极为长远 ,已有数位学者对此做了研究。

语言学家把满语分成了 4个地区性亚种 :其中标准的北京口语被称为西部方言 ,1644年以前的都城盛京是南部满语的中心 ,宁古塔是东部满语的中心 ,黑龙江两岸人民使用的口语被归为北部满语。语言学家认为,南部满语与其母语———女真语最为接近。新满洲军队奉派驻守盛京,有些新满洲后来被派到新疆,所以讲满语的人离开故乡,生活在边远地带。新疆的锡伯人和黑龙江偏远地区的满族人把满语一直保持到 19世纪末。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东北三省的所有民众都把汉语当做母语,但一些研究者声称他们发现在黑龙江的某个村庄,人们仍然在讲满语。

直到大约1750年,清朝统治者才认定满语是 (或者对非满族人而言应该是)旗人的本族语。八旗教育起初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旗人统治下说汉语的民众学说满语,此时则转而重视传授传统武术和提高说写满语的效率。虽然也为普通旗民设立了一些学校,但从办学地点与潜在就学人口数量的关系来看,特别有利于皇室宗亲。宗学和努尔哈赤兄弟的子孙后代所上的觉罗学定期举行考试,在学生中选拔人才,分派到管理八旗事务、宫廷事务的相关机构以及政府文职部门去做官。

满族姓名

满族人被禁止按照汉人的习惯使用姓氏,标准的官方信函中不提满族人的宗族名 (相当于汉人的姓)。皇帝对那些采用三字名的人严加斥责,因为用汉字写出三字名时,第一个字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姓氏。在名字中使用 “满”和 “觉罗”也不行。1767年,皇帝降旨曰:“昨吏部带领引见之满吉善,系满保之子。其名满吉善者,竟以满为姓矣。朕将满吉善之名,改为吉善。吉善乃系觉罗,甚属尊贵。吉善竟不以觉罗为尊,以满为姓,照依汉人起名,是何道理。似此者,宗人府王公等,理应留心查禁。”18世纪末 和19世纪 ,皇帝谕令八旗官员和宗人府确保不让皇室宗亲采用三字名。不过 ,宗室一脉的最初四代人都按照汉人的习惯采用了汉名 (参阅第三章)。而在觉罗一脉中 ,满族取名法似乎得到了存续。

服装

与 “穿戴肥大宽松的长袍和脚尖上翘的便鞋的定居的明朝人 ”不同 ,满族人穿 “牧民的靴子、裤子和马褂 ”。满族服装的特点与以前的少数民族征服者所建朝代的服装基本相同。风帽使头免于挨冻 ,在东北亚的冬季是必不可少的。汉人那种袖子长长的宽松袍服束缚了人的身体 ,而满族服装却能让人活动自如。马褂非常合身 ,四边的开衩能让骑手在马背上自由摆动。长及手腕的结实袖套形似马蹄 ,用以保护手背免受寒风之苦。男女都穿的裤子可保护骑手的双腿不被马腹擦伤 ,不受风吹雨淋。鞋底坚硬的靴子能让骑手在铁制马镫上站立起来 ,从而使骑马射箭更加容易。马镫 “也许是人类自二进位制以来最有技术含量的发明 ”,它使上马成为易事 ,可使骑手站立起来 ,这样就扩大了马匹所能发挥影响的范围。此外 ,站在马蹬上还可使弓箭手使出更大的力气 ,射得更加准确。

满族服装体现了尚武的气魄。1636年以后皇太极制订了服饰律,他把辽、金和元朝的衰落与他们采用汉人的服装、语言和定居的生活方式直接联系了起来。在1636年和 1637年,他两次告诫八旗王公和满族大臣 “时刻牢记 ”满族人的天下是骑射得来的。

他认为明朝人的 “长袖宽袍 ”完全不适合满族的生活方式 ,并担心他的子孙后代忘记根本 ,转而采用汉人的服装。

满族征服者坚决拒绝采用明朝的宫廷服装。早期归服满族的明朝人陈名夏于 1654年受人弹劾 ,并被处死 ,罪行之一是他建议清廷采用明朝服装 “以给帝国带来和平 ”。乾隆皇帝旧事重提 ,他引述皇太极以史为鉴之遗言 ,告诫子孙后代保留满族服装 ,所有旗人 ,不论籍隶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还是汉军八旗 ,都得穿满族服装。

清廷还强迫汉人改留满族发式。自1645年起 ,所有汉族男子都得学满人的样子剃发留辫 ,作为他认可满族统治的标志。东北亚的这种发式与明朝人的习俗截然不同 ,明朝男子精心梳理他们的长发并盘起来 ,隐藏在马尾帽下面。1645年满人的剃发令激怒了汉人 ,尤其是在华中和华南 ,文人和农民联合起来进行了愤怒的抵抗。

清朝统治者没有对所有臣民颁行同样的法规。相反 ,他们仿效辽、金先辈的做法 ,对不同的民族颁行不同的法规。统治者用明朝成法统驭汉人 ,用塞外形成的完全不同的八旗法规管理旗人 ,至于蒙古人、藏族人和维吾尔人 ,则用他们各自的习惯法加以统治。学者注意到 ,蒙古人、藏族人、维吾尔人和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没有被要求剃发留辫。即使在雍正朝 (1723—1735)同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图谋日趋急迫的时期和 18世纪 70年代金川叛乱被平定之后 ,剃发政策的推行也仅仅是名义上的。

八旗女性被禁止仿效汉人的缠足习俗 ,她们也被禁止穿宽袖的明式服装 ,汉人一只耳朵戴一只耳环的习俗被满人戴三只耳环的习俗所取代。从18世纪中叶开始 ,皇帝屡屡斥责违反了服饰律的人。正如乾隆皇帝所言 :

此次阅选秀女 ,竟有仿效汉人装饰者 ,实非满洲风俗。在朕前尚尔如此 ,其在家时恣意服饰 ,更不待言。此虽细事 ,然不加训诫 ,必至渐染成风 ,于满洲旧俗大有关系。将此交八旗大臣晓谕各旗人等。

八旗女性仍在违反服饰律。1775年选秀女时 ,乾隆皇帝看到包衣的女儿每只耳朵上只戴着一只耳坠而不是三只穿耳的耳环。1804年选秀女时 ,汉军镶黄旗的 19个姑娘缠了足。1839年的一道谕旨宣布了对一些父亲的惩罚 ,因为他们的女儿在选秀女时穿着汉式宽袖外衣 ,这表明皇帝仍抵制这些同化的征兆。

朝服清朝官员在宫廷穿着各式各样的满族服装。1651年,有位御史上奏要求采用明朝的皇袍和皇冠 ,顺治皇帝降旨曰 :“一代自有制度 ,朝廷惟在敬天爱民 ,治安天下 ,何必在用冠冕。”皇帝、贵族和朝臣的服装分为三类 :举行庆典时穿的宫廷服装 (礼服、朝服 ),半正式的服装 (吉服 ),平常穿的服装 (常服、便服)。朝服是最正式的服装 ,在 “保存满族入关前的民族服装的特点方面 ”是 “最守旧的 ”。宫廷男男女女所穿服装的颜色和图饰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规定 ,以与穿衣人的身份相符合。补子———文臣武将所穿半正式服装上的方形标记 ———是明朝的一种 做法 ,被清朝所沿用。

作为半正式服装的龙袍于 7世纪末期初次出现于汉人宫廷。龙是汉族文化和非汉族文化中都流行的一种图腾。自宋代以降 ,龙变成了皇帝的象征 ,并被用以指皇帝本人 :他的身体叫龙体 ,他的手叫龙爪 ,他的首都叫龙池。宋、辽、金、元各朝都禁止臣民穿戴绘有龙图的袍服。但是 ,龙图腾并没有简单地把皇帝与普通人隔绝开来。龙共有九种 ,最高一级的是五爪龙 (龙 ),被醒目地绣在皇帝的朝袍上 ;四爪龙 (蟒)则被绣在拥有高级爵位的皇兄皇弟所穿朝服上。龙也被雕刻在皇后和妃嫔的印章 (宝)上。

女真人精心琢磨和修改了明代的爵位等级制度 ,后者以颜色和龙形图案来区分龙袍的等级。起初 (1636年),皇帝和亲王可穿戴绣有五爪龙的黄袍。1636年的律条反映了一种平等的政治传统 ,皇帝是同辈中居首位者。随着皇权的提高和亲王地位的下降,服装等级也相应发生变化 ,以与新的权力层级相符合。在 1759年的服饰律中 ,五爪龙甚至没有被列入仅限于皇帝和皇后使用的 12种图腾内。绣有九条五爪龙的袍服只有皇帝、皇子和亲王、郡王有权穿戴。对男性而言 ,只有皇帝能穿明黄袍服 ,皇子穿其他色度的黄色 ,而其他王公和爱新觉罗则穿蓝色或蓝黑色袍服。

同类推荐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推荐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葬密者

    葬密者

    1959年,大通湖农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诡异事儿,200个大活人凭空消失。在公安厅抵达农场的前一晚,几个来自军方的神秘人物介入调查,将农场的王解放等人带走。一段尘封于战争时代的卷宗,渐渐浮出水面;一个隐秘机构,渐渐走入王解放的世界。他们,便是葬密者——一群埋葬秘密的人。【葬密者官方千人群: 328597965。 微信公众号:文禅堂的灵异空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快乐生活点点通

    快乐生活点点通

    《快乐生活点点通》是一本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生活宝典,其中涉及了养生、饮食、社交、休闲、理财、时尚等生活内容,小到一针一线,大到购房买车、家居装饰。
  • 魔侠之千灵

    魔侠之千灵

    一个以修灵为生、实力为尊的地域,却要坚持侠道。艰辛的征程开始了。千灵大陆,这是一个修灵的陆地,大陆充满了灵气,每个凡人出生后靠修炼聚灵成为灵师,逐渐成为强大的主宰者。千灵,一个御龙族遗落的孩子,因为弱小而发誓要成为最强者,然而在经历了世间种种后毅然决定走一条艰辛的道路。
  • 网游之三界游

    网游之三界游

    这里不是武侠世界,所以没有武当少林。这里非同西方魔幻,所以拒绝法师战士。《三界游》里包含了一个漫画般的游戏世界,里面有的是近千万的玩家和十六个各具特色的种族,我只是这里面的一员。原本只是想安心、安逸、安全的玩游戏的我无奈地发现,在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事情堆积下,我的实力随着游戏的进行是越来越靠近传说中的顶峰,所以游戏里的我毫无疑问不可能安心,更不可能安逸,也绝对不可能安全,我是一个时刻被610万对立阵营玩家所惦记的人。同时,我的现实生活也因为这个游戏发生了改变,最起码的一点我想我是肯定当不了宅男了。
  • 幽冥雪晴

    幽冥雪晴

    缘渡:“女施主,贫僧见你面若桃花,定当有桃花运啊。”薛芝晴:“擦——什么?桃花运?我看是桃花劫才对!”场景一:缘渡:“······”场景二:薛芝晴:“谢天谢地,因偶遇僧人缘渡,缘渡那家伙总算干了件好事——没那么扫把了。”一会过后——薛芝晴忍不住咆哮:“这该死的缘渡老头,以后就算是相信太阳会打西面出来,也不再相信他会不扫把!哼!”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身红色的嫁衣,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校草何洛晨的穷追不舍,幽冥邪少的拼死守护,简介:她本是个平凡的高中生,梦中的凄美少年······一个她一无所知的世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她爱与不爱,何须别人刻意成全······场景七:天帝:“你可知尘儿为何会落入凡尘?”薛芝晴(狠狠给了他一记白眼,这都不知道,白痴!:“因为他名字就叫落尘啊!”天帝:“······”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西冷一出生就成为孤儿,寄养在丞相府。随着西冷的成长,对于西冷,几位皇子都势在必得,皇位之争,美人之争,本想要平淡一生的西冷陷入进去,想要抽身又何其之难,最后西冷花落谁家?是温柔善良的七皇子轩辕泽,还是霸道残忍的太子轩辕昊?亦或是孤独终身?
  •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

    本书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生活等多个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发明以及发明家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小读者刻苦学习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