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800000013

第13章 家族政治(3)

从排行用字和字的偏旁可看出宗室近支的名字排行顺序。四代帝王 ———玄烨、弘历、旻宁 (1826年 )和奕 (1857年)———实际上拥有选择这些字的特权。据资料记载 ,康熙皇帝 “选择 ‘日’、‘ ’偏旁之字 ,载入红折 (爱新觉罗氏的出生簿)”。他的孙子的名字第一个字都是 “弘”,第二个字都以 “日”为偏旁。下一辈名字的第一个字是 “永”,第二个字以 “”为偏旁。乾隆皇帝把能用皇家名字偏旁的人的范围缩小 ,只限于自己的子孙。内务府 (负责皇帝、后妃和皇子皇孙日常生活的机构 )下属的敬事房显然存有适合的名字清单供皇帝选择。

在18世纪 ,通过按辈排名之法 ,宗室被分为若干支脉 (参阅表图一)。康熙皇帝的子孙都有共同的排名 ,因而与以前的帝王的后代区分开来。玄烨的后代形成宗室的近支。在近支中 ,乾隆皇帝的后代因名字的第二个字共用一个偏旁而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他们形成近派宗支。后来这项特权被扩大到嘉庆皇帝的第二代至第四代子孙。

要亲自为他兄弟的儿子和孙子 ———他们与他本人的子孙共用一个偏旁——起名字。近派宗支之外的宗室 (比如他兄弟的曾孙 )由该支脉的长者起名字。

嘉庆皇帝很重视违反起名规则的案例。1808年他指出宗室后人绵瑚在名字中错误地使用了 “”字偏旁 ,那是 “永”字辈的近派宗支用的。绵瑚的名字从两个方面违背了命名规则 :第一 ,他采用了近派宗支起名用字 ;第二 ,他乱了辈分。皇帝谕命绵瑚把第二个字改掉了。

1806年,颙琰降旨处理他的侄子绵亿没有让皇帝为他的两个儿子起名之事 ,这清楚地体现了颙琰维护他的起名权的严肃态度。由于绵亿的长子奕铭生于 1801年之前 ,绵亿未让皇帝起名应该说没有错 (尽管皇帝批评他给孩子起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错用了偏旁)。次子奕生于 1802年,本来是应该向皇帝报告的。皇帝斥责宗人府没有把命名新规则通知所有王公贵族 ,并降旨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但此事并没有完。皇帝指出 :

至绵亿之次子奕 ,未经奏请命名 ,系因 (绵亿 )未曾接阅谕旨 (,其咎尚属可原。惟奕字辈命名下一字用纟字偏为他儿子辈的近派宗支起名 ,以把他们与继续使用 “纟”偏旁的宗室近支区分开来时 ,他再次想限制近派宗支的规模。把近派宗支的命名特权扩大到嘉庆和道光皇帝的四世孙,是对影响皇族成员身份的起名政策的最后一次调整。

皇帝的起名政策形成的宗室团体与汉族五服内的任何宗族团体都不一致。近派宗支与汉人基于亲戚关系远近程度而形成的五服也不同。五服制度把往上数或往下数的四代人及他们的后代与其他所有宗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勾勒了出来。一个人必须为第一个团体中的死者服丧 ,而不用为其他更远一些的宗族成员服丧。通过起名规则形成的近派宗支的规模比通过五服制度形成的服丧宗族团体要小得多。

通过起名形成的近派宗支与通过皇帝选择姻亲的特权而形成的团体也不相同。所有的宗室后代起初都要得到皇帝的批准才能结婚 ,但1801年嘉庆皇帝降旨说 ,他将遵循父亲只为雍正皇帝的后人选择新娘的成例 ,为他父亲的同父异母兄弟赐婚。后来他决定仅限于对他的儿子辈使用这项特权 ;只有乾隆皇帝的后代可以继续要求皇帝赐婚 ,但也只能到第三代。有资格让皇帝亲自选择新娘的皇族团体仍比近派宗支团体要大一些。

在明代 ,先皇与继任皇帝都是同 “宗”的,或者说都是长子一系的 ,但是 ,清朝皇帝的谱系不但与此不同 ,选择载湉为皇帝还偏离了汉族的辈分排行制 (参阅上文)。近支和近派宗支与汉人的任何一个宗族团体都不同 ,与有资格让嘉庆皇帝选择新娘的宗室团体也完全不同。

18世纪至 19世纪初 ,从近支到近派宗支的历史演变是由削减供养爱新觉罗氏的财政负担的需要所推动的 ,这与削减王公贵族年俸数额的努力是相同的 (参阅第二章)。朝廷为宗室创设了许多工作岗位 ,他们可以被征召到侍卫的宗室队 ,可以到宗人府供职 ,六部和理藩院也有他们的位置。弘历在都察院为宗室特别增设了职位。颙琰特设了一种考试 ,选拔宗室中的翻译人才。①但是 ,宗室能做的事还是有限制的。正如嘉庆皇帝在 1813年指出的 :“世祖入关敉乱 ,定鼎京师。诸王、贝勒、贝子、公及众宗室 ,随至北京屏藩辅翼 ,于今百七十余年矣。八旗生齿益繁 ,亿万黎民 ,辐辏京邑 ,物产昂贵 ,此必然之势。设官分职 ,经费有常 ,岂能岁增禄糈 ,亦未能尽用宗室 ,置满洲、蒙古、汉官于闲地。”

宫廷中的宗室过多 ,必须削减他们的人数。1802年的一道上谕对此做了非常明确的表述 :

近来呈递者太多 ,不可不示以限制。自本年万寿暨明岁元旦为始 ,亲王、郡王、贝勒 ,无论内廷、外廷行走 ,俱准呈递。贝子、公,惟内廷行走者 ,准其呈递。

这些措施背后的主要动机在于削减吃皇粮的宗室的规模 ,同时降低人们对这个团体的关注程度。在康熙朝 ,皇帝在春节举办大型宴会宴请八旗贵族、蒙古王公、外国使节和文武大臣 ,不为皇帝近支单独举办宴会。为直系子孙和亲王单独举办宴会的做法始于乾隆皇帝。弘历还决定只由直系后代在太庙祭祖。嘉庆和道光皇帝邀请皇子和 “亲藩 ”赴宴 ,咸丰朝以降 ,这些后代成了 “近支亲藩 ”。

皇子

通过追溯一个阿哥 (皇子 )的生活经历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王公在清代意味着什么。虽然皇子通常可与生母一起生活到 6岁,但从他出生开始就有了仆人。年幼的皇子至少有一个奶妈 (满语称嬷嬷 )和多名保姆 (满语称玛玛里 )负责照料。不过 ,与百姓一样 ,皇子的社会存在也始于出生一个月举办过 “满月 ”庆典并在广储司登记之后。内务府为每个皇子定量供应日常所需的肉、蔬菜、米面、取暖和做饭用的煤炭 ,还有蜡烛。每个皇子每月可得10两银子、一定数量的茶叶 ,每年可得金、银、绸缎布料和毛皮等赏赐品。

许多满族人和蒙古人对天花没有免疫力 ,他们认为住在汉城会增加传染这种可怕疾病的可能性。天花是婴儿的主要杀手。 1681年康熙皇帝 (其父死于天花 )采用汉人的方法为他的皇子皇孙种痘之后 ,这种担忧有所缓解。此后 ,种痘似乎成为宫中的通行做法 ,1747年还往太医院简派了一位天花专家。我们知道 ,成功的太医可获得金钱、红色绸缎和一束金花 (汉语种痘的意思是 “种花 ”)等赏赐。

皇子生活中的第一个重大变化是进学校读书。满族人没有很快采用汉人的习俗 :在孩子 6岁时正式送到学校读书。康熙皇帝直到 1670年16岁时才正式开始学习儒学课程 ,但他从很小就开始读书了。例如 ,他的第一个满语老师是他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婢女苏麻喇姑 (参阅第五章)。太子允礽是在父亲玄烨的指导下开始读书写字的 ,直到 12岁才跟着官派的老师学习。皇子皇孙和皇侄一起学习的学校是在雍正朝建立起来的。

皇子皇孙在上书房 (宗学 )上课 (参阅图三)。上书房位于皇帝处理日常国务的乾清宫的东侧。西苑和圆明园也有教室 ,这样皇帝全家移住园中时课业就不会中断。一年四季由翰林们授课 ,每天从凌晨 5时到下午 4时,课程包括满文、蒙古文和汉文 ,以及骑马射箭和其他军事科目。

在宗学中,皇子与堂兄弟及挑选进来的八旗高官之子 (满语称为哈哈珠塞)混杂相处。经皇帝批准,已经迁出紫禁城的王公之子亦可到宗学学习。在教室里,宫廷礼节较为宽松,但衣着和考勤有严格的规定。宗学的学期不定,许多学生似乎不得不一直学到成年。嘉庆皇帝回忆说,他和兄弟永璘在宗学里学习了 二十余年。道光皇帝写道,他在教室里度过了 “三十余年”。咸丰皇帝奕一直学到登上皇位,他的兄弟奕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但一直在宗学学习。

参加庆典的皇子皇孙在完成任务后必须回宗学上课,无故缺席或早退将被汇报给皇帝。上宗学也是一种罚戒方式:1855年恭亲王奕完成生母葬礼后,谕旨命他放弃所有职位,重回宗学学习。令人有些惊讶的是,确实有违反纪律者:1770年乾隆皇帝派人到宗学去叫四子永珹,结果被告知他因参加祭礼而不在学校。但皇帝注意到,祭祀时间是在黎明,永珹应该到校上课,不应该以参加祭礼为借口不上课。当时永珹是31岁。

皇子皇孙进入宗学后就离开女性住宿区,搬到 “童子房”。他们有时共居一室,有时与仆从单独住在一起。清朝初年,内廷有若干庭院供这些皇子皇孙居住 (参阅第一章)。最初用于居住的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 (从父亲的角度看)有利于很好地控制孩子们的活动,因为这些居所背靠着紫禁城的北围墙,只能从一个小巷深处的东门和西门进出。

皇子皇孙十四五岁的时候 ,要由皇帝为他们在符合条件的女孩中挑选新娘 (参阅第四章 ),从此时起 ,他们就开始了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婚姻意味着他们能得到更多的赏赐。进宗学后他们每月的津贴由 10两银子增加到 50两,婚后会再度增加。他们的妻子会得到婢女、食物和单独的津贴。1826年的条例规定 ,皇子婚后每月可领津贴 500两银子 ,皇孙可领 200两,皇曾孙可领 100两。然而,档案材料显示 ,19世纪初只有一小部分津贴发放到皇子皇孙手中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已婚皇子每月似乎只领到 100两银子。旻宁回忆说 :“朕居阿哥所时 ,自奉极约 ,每晚只置烧饼五个 ,朕与孝穆皇后各食二个 ,余其一给大阿哥食之 ,盛饭不过用三桃碗耳,安用此盛设为耶 !”

皇子皇孙一直生活在紫禁城或御园中 ,直到皇帝赐给他们府邸另立门户。单独的宅院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赏赐日期经常被拖延。尤其是在 19世纪 ,有爵位的已婚皇子仍与妻子儿女一起住在皇宫达数年之久。弘历、颙琰、旻宁和奕四位皇帝登基之前从未搬出过皇宫。在搬入分配给自己的私宅之时 ,永璇已婚达 18年,永璘已婚达 14年。弘历十一子永瑆得到属于自己的宅院时已43岁。另外一些皇子 ,如已婚的永璜和永璋 ,在获得恩封之前就死了 ,所以 ,永璜的儿子绵德和绵恩是在宫里长大的。绵德于 1765年结婚 ,在宫里一直住到 1779年。绵德的儿子奕纯在获得

自己的私宅后 ,仍住在寿康宫。绵恩在宫里也一直住到 1779年。

同类推荐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权鉴

    权鉴

    权鉴,鉴前世之兴衰,考权谋之得失,撂放枕边,可以参悟歧途迷津,提首案头,可以明理进退规则。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并旁征博引,总结出历史人物求权的几大途征,既揭示出奸臣贼子的丑陋嘴脸,也展现出忠臣义士的良苦用心。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亚洲战场上,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比较大型经典的海战。主要包括:登陆冲绳岛,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马绍尔群岛海战等。
热门推荐
  •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有生之年,林蔻生中了毒,无人幸免。,爱情这种东西带着艳丽的毒。邵城昔染了剧毒,楚南远时常毒瘾发作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龙啸霸九天

    龙啸霸九天

    出身卑微的少年,得逆天机缘,破武道桎梏,神魔双修,逆天崛起!武道之路,没有公平,也没有尊重,一切只看实力!实力低微,背景微弱的少年,如何在这个武道为尊的世界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如何在无数势力之间嬉笑穿梭,踏着白骨站立巅峰!铸造一段不朽传奇!
  • 天才宝宝之奶爸攻略

    天才宝宝之奶爸攻略

    以卖假画为生的她替朋友参加一场豪门宴会,却误惹人人惧怕的暗帝,都说暗帝奇丑无比,而且冷酷嗜血,可是她面前这个俊美男子到底是谁?而且他还跟她说:“来给我画假画吧,包吃,包喝,包穿,包住,无上限XX卡随便刷,年中还有不定时旅游福利,干不干?”她犹豫着,难道暗帝是贩卖假画的?某宝宝眼冒金星的冲上来说:“粑粑,麻麻不干,我干。”
  •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恶魔冷少:呆萌娇妻难掌控

    恶魔冷少:呆萌娇妻难掌控

    那一日,她以为和自己最爱的人度过了人生第一次。那一夜,他为自己好朋友送来的礼物很合胃口而欢喜。黎明,一切答案揭晓,他和她又该何去何从?自此,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人生闹剧……
  •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在指导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蓝色城堡

    蓝色城堡

    每个人心中都铲座蓝色城堡,其中装载的期盼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华兰茜·斯特灵是个长相不佳,不受欢迎、一无是处并患有心脏病的未出嫁姑娘,她一直委曲求全,忍受亲友的种种责难、看不到未来。唯一支撑她生活下去的“蓝色城堡”的梦想,在29岁生日这天也暗淡消失。但一封信的到来改变了她,也让她的“蓝色城堡”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