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04

第4章 经学发展史探源(1)

引言

所谓经学,指训解、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之学。经指《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儒家经典,故系统地研究、探讨儒家群经之学即称为经学。它包括研究和探讨儒家经典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对经传文字、名物度数的训诂,对经传义理的阐释发挥,对经书的考据等,都在经学的范围之内。而对经学流派及各派理论演变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经学与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等,都是经学研究的范畴和内容。除儒家经典外,历代传记等史料也记载了有关经学历史及经学发展的情形。由于经学与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它渗透在学术文化的诸多方面,所以它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问。

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经学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汉学(汉至唐)、宋学(宋至明)和新汉学(清)等不同的经学派别。历史上形成的经学派别,从学派性质上讲,又可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与训诂、考据之学侧重点不同的义理之学。从历史形成与学派性质的结合上讲,中国经学自战国时代产生以来,经历了汉学、宋学和清代新汉学等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

蒙文通对经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是他经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体现了他经学的特点。蒙文通在经学研究中,认为近三百年来的学术,是复古运动,即是把从明代直到孔子的学术,逐次复古一番,由明代王阳明的狂禅而复于宋代之朱学,由宋学复于汉唐,由东汉古文学复于西汉今文学,又从西汉进一步复于周秦。他说:

近三百年来的学术,可以说全是复古运动,愈讲愈精,也愈复愈古,……到了王阳明以后,学问的进步,便是复古。从明末直到现在,只是把从王阳明起直到孔子时候的学术,依次的回溯一番便了。……既讲西汉,同时又再前进一步更求周秦。……宋明是一步,晋唐是一步,东汉是一步,西汉是一步,这真是拾级而登、愈复愈古了。

与经学复古回溯的路向相反,蒙文通循历史发展的足迹,从经学起源、周秦、两汉、南学北学,到宋明,探讨了经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一)经学起源

经学的起源与儒家经典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离开了对儒家经典的整理研究便无经学。儒家经典主要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六种书原是古代的文献:《诗》是周代的诗歌总集,《书》是三代历史文献及部分追述上古史迹的材料,《礼》是西周、春秋时各国礼仪的记载,《乐》当有乐谱以教人音律、舞蹈方面的知识,《易》是古代占卜之书,《春秋》是鲁国的一种编年史。当春秋末季,孔子为了更好地以六艺教人,即为了施教的需要,搜集整理这些古代文献,加以编修删定,将此六经作为儒学课本向学生传授。于是,此六经便成为儒家的基本经典。战国的儒家学者已开始阐释儒家经典,好经术,尚礼乐,从而逐步形成了经学。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和研究的对象,并结合各个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一些新见解。可以说,离开了经学,便谈不上儒学的流传和发展。

这表明,孔子与六经有密切关系。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卓越的思想家和文献整理家,在创立、传播他的思想及教学实践中,以他的思想为依据,对搜集来的大量古代文献作了整理、修订,编定六经,以六经为教。这些经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而对这些经典的研究,便形成了经学。故孔子是中国经学之所以产生的关键人物。

蒙文通认为,当时周代的学问,分为三种类别:旧史、六艺、诸子学,而孔子则是依据旧史来删定六经。他说:“周季之学,类别有三:旧史为一系,鲁人六艺为一系,诸子百家为一系。……孔子制作《春秋》,既求观于《周史记》,又求百二十国宝书,此尤列国之史、燦然具在之证。荀卿亦谓‘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三古列国之书既存于世,则孔子之删定六经,实据旧史以为本。”蒙文通具体分析了孔子是如何据旧史来删定六经的。并认为周礼、周道在鲁,孔子既据鲁史定六经,又变鲁以合道,使之符合儒学的原则,其所删定后的六经,已与旧法世传之史有不同。他说:

孔子十二经以说者,据鲁人之旧也。墨翟通六艺之文,孔子弟子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亦鲁国之旧也。三古列国之史,国各不同。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春秋》,曰“周礼尽在鲁也”。则以鲁前圣之国,开化独先,礼文备物也。《礼运》:子曰“吾观周道,幽、厉伤之,舍鲁何适。”则所谓周道,固不在周而在鲁。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则夏、殷之礼,不在杞、宋而在孔子。孔子据鲁史定六经,然三年之丧,鲁先君莫之行,宰予亦以为久。冕而亲迎,鲁哀公谓其已重,子贡亦以为疑。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则乐不复鲁之旧也。无恤之丧,孺悲学《士丧礼》于孔子,《士丧礼》于是乎书,则礼亦非复鲁之旧也。于《坊记》见《鲁春秋》,于《公羊》见不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则《春秋》之辞微而指博者,亦非鲁之旧也。《序卦》、《系》、《象》,则《易》亦非鲁之旧也。未定之六籍,亦犹齐、楚旧法世传之史耳,巫史优为之;删定之书,则大义微言,燦然明备,唯七十子之徒、邹鲁之士、搢绅先生能言之。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孔子固据鲁以述文,亦能变鲁以协道,此孟子之所以赞孔子为贤于尧、舜,生民以来未有者也。

蒙文通指出,在有关三年之丧、乐、《士丧礼》、《坊记》、《春秋》、《易传》等的删定整理上,经孔子之手,都与“鲁之旧”有所不同,经孔子删定之六经,“大义微言,燦然明备”,而未经孔子整理的六籍,则只是如同齐、楚所传之旧史而已。即孔子以儒学之道整理六经。经孔子整理,六经成为儒学典籍,儒学之道载于书中,微言大义备于其中,七十子之徒、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均能言之。从而,孔门后学、邹鲁之士以儒家六经为研究对象,由此形成了经学。而未经孔子删定之六经自然保留着旧史的原貌。“孔子未删六经以前,教弟子是些什么东西,他那‘博学于文’的内容恐怕很复杂,当然不止六样。《庄子》说孔子‘十二经以说’,当然也不外是这些东西。孔子晚年,从十二经里面加以删订,才只保留六经。未定六经以前,自然仍留着旧史,所以有十二经那样的多。”由此可见,孔子为了施教的需要,搜集旧史、鲁史、十二经等古代文献,加以整理修订,将所删定之六经作为儒学课本向学生传授,于是便成为儒家的基本经典。后来的儒家学者“七十子之徒”加以阐释言之,逐步产生出经学来。蒙文通并强调,儒家学者依傍六经所形成的经学,之所以与以往的“旧法世传之史”有别,是因为儒生们在经学的起源上,于六经中加进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整套理想制度。他说:“六经都是‘旧法世传之史’,六经之能脱离旧法世传之史而上升为‘圣经贤传’,成为一个有独特思想的学术体系的经学,则正是由于儒生们依附六经灌注了自己的思想,依附六经寄托了自己的整套理想制度。”指出经学是一个有独特思想的学术体系,它依托于六经,六经则源于旧法世传之史,但它又能够脱离旧法世传之史,这是因为它有思想和整套的理想制度体系。从经学的起源上,把经典与旧史、经典与儒学思想的关系讲明。

除此而外,蒙文通还论述了儒家经典与先秦(周代)学术发展的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经学产生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与先秦学术发展历程的关系。他说:

只有《诗经》、《尚书》、《谱牒》等几种写作于东周以上,……在《诗》、《书》等早期作品中,《诗经》虽包含了一些历史内容,有的篇章甚至可称之为史诗,可当作史料使用,事实上也是重要的史料,但就作品本身而论,毕竟还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著作。《尚书》是古代的官府档案,虽接近于历史著作,而就其作品的体裁考察,仍有些是有韵的便于传诵的作品,和《诗经》的性质相类。……我认为早期的《尚书》,仍然只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著作。……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只有这个接替《诗》、《书》而起的《春秋》出现之后,我国才算有了正式的历史著作,而前此则是文学作品独盛的时代。

认为儒家经典《诗》、《书》的性质相类,均是文学作品,“当时的《诗经》和《尚书》常被当作一书”,“两书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虽然《诗经》可当史料使用,但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著作。而《尚书》是古代的官府档案,虽与历史著作接近,但其作品的体裁是有韵便于传诵的,所以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著作。与此相关,这一时期周代学术的发展是文学时代。而到了接替《诗》、《书》而起的《春秋》出现之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的历史著作,而转入史学时代。蒙文通认为,《春秋》为一般史著的通称,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有其不同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先秦学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指出各国《春秋》开始之时,正是《诗经》各国《国风》结束之时。这一变化反映了周代学术由文学时代转入史学时代。他说:“各国《春秋》(《语》)开始之时,正是《诗经》各国《国风》结束之时。孟子说的‘《诗》亡然后《春秋》作’,正是说明《国风》变而为《国语》。这一变化反映了周代学术由文学的时代转而入于史学的时代。”也就是说,随着各国《国风》的终止和各国《春秋》的开始,周代学术进入了史学时代。

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各国国史的发展,大夫的家史又发展起来,继而国史衰而家史兴。“家史之兴,应当是和‘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形势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国家活动中心既由国君转移到大夫手中,记载国家活动的国史也就很自然地演变为记载大夫活动的家史了。自大夫家史兴起,诸侯国史也就逐渐衰替。”蒙文通指出,左丘明所汇集的《国语》所记《春秋》后期的历史情况,齐国是以晏婴作为中心,郑国是以子产作为中心,晋国是以叔向作为中心,都是详于大夫活动而疏于国家活动。这一情况正是家史兴而国史衰的客观反映。“当是左丘明在纂集《国语》的时候,由于后期国史的缺略,于是采集了晏婴、子产、叔向等大夫家史来作补充。”大夫家史取代诸侯国史而兴起的结果是带来了诸子学的大盛,随之史学逐渐衰落而哲学则兴起。他说:“秦始焚书,有‘《诗》、《书》、百家语’,这里的‘百家语’就是指的诸子:太史公‘整齐百家杂语’,这个‘百家语’也显然指的诸子。诸子之书而称为‘家语’,当正说明诸子是自家史发展而来。《国语》是《春秋》,《家语》当然也是《春秋》,《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虞氏春秋》也就正是这样的《春秋》。《孔子家语》当也可称为《孔子春秋》,而《晏子春秋》当也可称为《晏子家语》。且《晏子》又称《晏子春秋》,则《孟子》、《荀子》又何不可称为《孟子家语》、《荀子家语》,或《孟子春秋》、《荀子春秋》。”指出诸子是从家史发展而来的,《孟子》、《荀子》亦可称为《孟子家语》、《荀子家语》,或《孟子春秋》、《荀子春秋》,其诸子包括了儒家典籍及儒学代表人物。蒙文通认为,诸子学兴盛之后,史学也就逐渐衰落了,周代学术便由史学时代转入哲学时代。他说:

在春秋前期,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看,《春秋》都是历史著作,是诸侯国史。它的出现,使历史记载脱离了散存于诗歌形式的阶段。它虽也记载了不少政治家、思想家的言论,但这些言论是伴随着记载国家历史而附带记录的。到了春秋晚期,《春秋》由诸侯国史发展成为大夫家史,便以大夫个人作为记载中心,反映个人思想的言论在作品中的比重大大增加。但它同时还记载了很多关于大夫的史事,其表现形式仍然是记述体,还保留着历史著作的性质。到了战国时期,《春秋》由大夫家史发展而成为诸子,便是专以理论阐述为中心的作品了。虽然它也征引了一些史事,但其目的只是为了阐明其思想理论。以致常常出现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来把历史加以改造而使它背离了历史的真实。这些作品中所记的史事,其史料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诸子既由家史发展而来,诸子之学大盛,史学当然就逐渐衰落了。明确战国时是诸子学盛而史学衰落的时代,则对战国时代史著缺少、史料不足、记载矛盾等等现象,便也容易理解了。

认为周代(先秦)学术发展的历程是:由《诗经》、《尚书》(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学时代到《春秋》接替《诗》、《书》而起,由文学产生史学,进入史学时代;到春秋晚期《春秋》由诸侯国史发展成为大夫家史,再到战国时期,《春秋》由大夫家史发展而成为诸子,出现专以理论阐述为中心的作品,诸子学大盛而史学当然衰落了,由史学时代转而进入哲学时代。“当时的学术发展状况是诸子学盛而史学衰落。由《国语》变而为《家语》,正是由史学的时代演变而入于哲学的时代。”并指出,诸子是专以理论阐述为中心的作品,而其史料价值降低。蒙文通围绕经典的演变发展来叙述先秦学术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经学起源与学术发展关系的探讨。

(二)倡鲁、齐、晋之学

蒙文通在对汉代经学的研究中,根据各派所传之学的源流地域及治学旨趣来划分鲁、齐、晋学。认为从学术渊源上讲,鲁、齐、晋学是连接先秦、两汉之学,是孔学在流传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受地域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所形成的各具特点的学术派别。其倡鲁、齐、晋之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以讲鲁、齐、晋学来替代讲今、古文学的趋向,为其后来由汉到先秦,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作了一定的铺垫。

蒙文通先生之子蒙默教授在谈论蒙文通经学时,指出其父经学前后亦有三变,益变而益精。其中第一变即是“创鲁学、齐学、晋学、楚学之说”。蒙默先生指出:

廖氏之说先后六变,先君皆以为未安。然先君之说前后亦三变,盖益变而益精。方1927年之作《经学抉原》也,值《古史甄微》既成,尚论东、北、南三方民族、文化互异之后,乃创鲁学、齐学、晋学、楚学之说,书中皆有专章;谓齐、鲁之学本自不同,鲁学为儒学之正宗,齐学则杂诸子百家言,而《王制》则或取齐、或取鲁,左右采获以为书,则今文为糅合齐鲁两学以成者也。而古文之学源自梁赵,孔氏学而杂以旧法世传之史者也。为说虽异于廖氏,然以今、古皆传自孔门犹同也。此先君之初说也。

乃确信今文为齐、鲁之学,而古文乃梁、赵之学也。古文固与今文不同,齐学亦与鲁学差异。鲁学为孔、孟之正宗,而齐、晋则已离失道本。齐学尚与邹、鲁为近,而三晋史说动与经违,然后知梁、赵古文,固非孔学,邹、鲁所述,斯为嫡传。……丁卯春初,山居多暇,乃作《古史甄微》。戊辰夏末,又草《天问本事》。则又知晚周之学有北方三晋之学焉,有南方吴楚之学焉,有东方齐晋之学焉。乃损补旧稿以为十篇,旧作《议蜀学》一篇并附于末。……文通幼聆师门之教,上溯博士今文之义,开以为齐学、鲁学,下推梁、赵古文之义,开以为南学、北学。推本邹、鲁,考之燕、齐,校之晋,究之楚,岂敢妄谓于学有所发。使说而是,斯固师门之旨也;说之非,则文通之罪也。

同类推荐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热门推荐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四段生死离别的爱情,四对为情所困的有情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结论,不论悲喜,但都震撼天地……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英国首相白金汉,而与王后的敌人却想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尔大尼央于是自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
  • 闪婚试爱,合约妻子不下堂

    闪婚试爱,合约妻子不下堂

    “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跟一个人,最好是不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因为不爱,才不会受伤。”这是文静宸在参加完前男友的婚礼以及被各种逼婚后总结出的“真理。”就这样她跟一个有着同样需求的人,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却不像婚前想的那么简单,前女友、前男友什么的搅得她的生活一团糟,而这男人也是腹黑一个,与她结婚的目的也并不单纯,她最后终于否定了自己之前总结的真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要纠正自己错误的时候,那个男人却说自己已经爱上了她,那么她要不要将错就错下去呢?
  • 重生美人心计

    重生美人心计

    这是一部欢喜冤家从相憎相恨到相亲相爱的温馨爽文。这是一部废物翻身成为一代女皇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这是一部前世今生命运轮回时空转移却亘古不变的爱情神话。她是人人嫌恶唾弃的灾星,新婚之夜即克死虐待狂新郎,人人闻之色变。是他眼中的杀人狂。风流邪魅的太子眯着桃花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如毒蝎的杀人狂居然混进宫里了!”他一脸狡黠,凑近她耳边,“你使用的苦肉计已经过时了,记住!本太子最喜欢的是美人计!”她不服输的说道:“你很想死吗?本小姐的美人计你受不起!”
  •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介绍了社会学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八位代表人物,九部经典著作,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学精要》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 情弦

    情弦

    聪明漂亮,才艺过人的萧潇从小受到一个韩国人士的资助,心存感谢的她一直希望能见到资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所在的学校获得一个“中韩友好交往生”的名额。聪明的萧潇以她的才智努力争取到这个名额,获得了到韩国大学艺术系的留学机会。在学校她遇到了温柔体贴的尹安泰和帅得不象话的万人迷金俊熙。安泰对萧潇一见钟情,但萧潇却总是受到万人迷俊熙的吸引。然而互相吸引的两人却因为误会而相互止步。萧潇一直在心里忽略那种莫名心动,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萧潇在俊熙的包里看到了自己在中国时寄给自己的资助人的信,她由此认定俊熙就是自己的资助人,她决定让自己的感情跟随俊熙。可是她要面对的困难超乎她的想象……故事情节峰回路转,萧潇的感情到底何去何从呢?此书改编的小说作品《琴弦上的阿狄丽娜》已经出版,请多多关注(*^__^*)嘻嘻……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大到名人的惊世之举,小到百姓的平凡琐事,涵盖了女人的方方面面,并从独特的视角分析女性认识自我、完善人格、提升魅力所需具备的诸多要素,是每一位女性可以效法的力作。无论您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年轻女孩,还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成熟女士,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幸福的秘笈!让天下女人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身魅力,成就辉煌事业,获取幸福婚姻,创崭新的人生。改变女性一生的幸福圣经。
  • 此生与君绝

    此生与君绝

    我许你整十年的青春年华,你赐我全家火海命丧黄泉;重生之后,午夜的噩梦惊魂,撕心裂肺的疼痛,时时刻刻缠绕着我,提醒着我与你的不共戴天之仇;你欠我的,我终究会一一讨回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基金赢利精要

    基金赢利精要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基金理财书籍,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带着你走进基金公司,揭示了基金公司是如何运行的?基金经理们是如何选股选时的?教你如何踏准节拍,选择多生金蛋的好“基”,真正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同时书中还深入分析了基金投资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技巧。总之,这是一本多方位指导基民的投资实用手册,既可以作为投资者理财的实用宝典,也可以作为基金公司教育投资者、指导与客户沟通的培训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