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600000004

第4章 在得失中磨炼心志

得失不患表现的是人面对得失的豁达心态。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得与失,因为有得必有失,人在奋斗与追求的过程中必然有所舍弃。而患得患失的人只会怨叹那小小的失,却不懂珍视已有的得。只有坦然面对得与失,才会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智更加成熟。

在困境中磨炼心志,培养淡泊名利之品行,才能心存济世救民之仁德,不计个人得失荣辱。不贪得,不患失,得失随缘,人生就会恬淡自然,通达顺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语出《论语·八佾》

语意:快乐但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度悲伤。

这句话是孔子用来描述《诗经·关雎》的。在孔子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和崇高,而且要受到理智的约束,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恰到好处。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的、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的行为。这是一门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处世智慧。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更是一种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心境,有了这种心境,人就能够活得平和了。生活中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无足为奇。为人处世须坦然,达亦坦然、辱亦豁然。要做到每临荣辱有静气,达到了这种境界,人的心态才会平和、自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出《论语·卫灵公》

语意:人如果不考虑长远,那么忧患一定会在近期出现。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未雨绸缪,因为眼前的利益终是有限和短暂的。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人生要有长远的规划,更要制订一个高远的目标。但同时也不能脱离现实,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脚踏实地去努力奋斗,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机除了提醒人要深谋远虑外,事实上还包含另一个要点,那就是“失败有时是因自己缺乏危机意识造成的”。所以,人要学会为将来打算,让生命的节奏不会显得过于紧迫。不断在危机意识下远虑,进行周密计划,才能避免近忧,才能在不断追求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中达到人生的制高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语出《论语·学而》

语意: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抱怨别人不能够理解自己,于是心生烦恼。实际上我们又何尝去了解过他人呢?一旦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通常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批评和责怪别人,而没有真正在自己身上找缺点和不足,结果导致朋友越来越少,人际关系日益恶化。

时时地忧虑自己对别人了解甚少,不抱怨别人对自己理解不够。这样的心态才能提高自己的智慧,学会宽容地对待世间的一切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事物。用君子风范为人处世,注重自身的修养,深刻地了解自己,从而了解他人,以达通人通物之境界。这样才能与人们和谐相处,才能很好地立身行事,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

语意:君子只知道义,小人只知道利。

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守道义,不会为了获取私利而放弃做人的准则。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的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君子可以晓以大义,而小人则只能动之以利害。

人热衷于逐利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逐利的过程中不能昧于大义。能够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原则的便是小人。其实,人生最大的利就是活得心情舒畅,而不是富贵。因为富贵不是想求就一定能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能永远拥有的。因此,做人一定要遵守正道和原则,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立足于社会,获得长久的发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语出《孟子·尽心上》

语意:穷困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受其所惠。

古代有识之士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讲的也是一个人做事的顺序,如果一个人没有修养,就没有办法处理好家事,那就谈不上将来会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好了。这里说的“独善其身”,是指人即使在不得志时,也不能背离仁德和道义,要注意时时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保持君子的风范。

无论穷达,人的内心都应该是坚实的,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曾说:“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是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指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自己的金钱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更进步,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注。”穷到富、低到高、卑微到尊贵的转变是大多数人能憧憬的,但如果没有进取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实只能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穷时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更不要因此时的卑微而畏缩不前。这时应该抱有“兼济天下”之心,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向着理想努力奋斗,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语出《菜根谭》

语意:在闲暇的时候不轻易放松心灵的修养,等到忙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益不尽之感。

安闲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样等到大批量的工作到来时才能应付自如。世人都知名利好,但功成名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如果平时不抓紧时间积累知识和修身养性,即便机会到来也难以把握。

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在无人处,却能保持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生邪念也不做坏事,那你在众人面前或在工作中都会受到尊重。一个人的修养也应如此,应时时处处保持一致。在闲时收心,在静处内省,在暗中不自欺,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才能在为人处世中保持豁达、通透的心态,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品质及道德修养。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语出《菜根谭》

语意: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大而增进,气度会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而更为宽宏。

世人常常会用“德高望重”或是“量宽福厚”一类的词语来称赞那些拥有高尚德行和宽厚人生气度的人。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渴望获得成功和尊重的人来说,就应该懂得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德行和气度。

宽厚的气度是拥有高尚德行的前提,真正的见识和学问又是具备宽厚气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德行变得深厚高远,就必须使自己的气度变得更加宽宏;如果想让自己的气度宽宏,也就必须增加自己的见识,使自身的涵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品德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一点一滴积累。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学会抓紧一切时间与机会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时,成功就已经近在咫尺了。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语出《菜根谭》

语意:对于那些因事业失败而陷入困境、心灰意冷的人,要回想他当初奋发的精神,思索他失败的原因而不要横加指责。对于那些事业成功,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考虑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成功与失败,生活中成功的人固然有,失败的人也不少。可美丽的花环总是戴在成功者头上,失败者却面临穷途末路。对大众而言,应当客观看待失败者,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对失败者来说,最要紧的是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创业之初的出发点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将好的想法贯彻始终。“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强调只要出发点正确就有可能创一番事业。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一生的成败。只要善于总结,失败就可能会转化为成功。同样道理,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如果不思索未来发展的道路,很有可能就会因偏离方向而失败。如果他自身的成功就是建立在一种错误的出发点上,那么他今日的成功很可能就是日后失败的开始。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语出《菜根谭》

语意:在困苦的逆境中能把握方向不断奋斗,常常可以在内心感受到奋斗的喜悦,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骄纵狂妄,往往会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导致痛苦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种种失败和挫折,确实是让人厌恶甚至恐惧。人间悲苦是无情的,用这种心境来看待人生,那耳目所触尽是悲苦,结果就会使人产生悲观思想,甚至造成厌世自杀的悲剧。但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一个人能够成为永远的成功者呢?人生本来就是福祸参半的,即使主观上不情愿去接受这样的遭遇,在客观上也要不可避免地去面对形形色色的困境。我们必须克服这些苦难,而不要抱着失败主义思想。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失败就成了人生的关键问题。俗话说“乐极生悲”、“盛极则衰”、“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因此一个人如果不积极地面对失败,那么,就会陷入得意过后的失意和悲哀中无法自拔。

总之,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断定自己的一生,更不能因一时的苦乐而放弃人生的奋斗目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语出《菜根谭》

语意:把绳索当锯子摩擦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长时间地持续落在石头上就可穿透坚石。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绳索可以为锯,流水可以为凿,同样道理,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自然就能形成一道洪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离枝蔓而掉落。做学问的人也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奋斗的人也要工夫做足才能得到正果。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我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来作为最起码的代价。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任何捷径可言了。

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执著的。面对长期的困境,他们或默默耕耘,或奋勇前行。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振作精神、发愤努力,以图早日突破困境的牢笼。在成就事业这一过程中,阻力无处不在,它们挡在你面前,这正是考验你意志是否坚定、力量是否强大的机会。只要你不气馁、不灰心,终有办法排除一切障碍。恒心与持久是出成果的两大法宝,在你未达目的之前,坚持奋斗,这样,你的努力就不会白费。即便付出努力后的结果不尽人意,也至少说明你在精神上已经到了成功的地步,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事业终有成功的一天。

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总能对福和祸一视同仁,自然也就会忘掉高兴和悲伤了。

福和祸相生相依。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孩子的诞生可能引发母亲生命上的危险,积蓄金钱的同时却又容易引起盗匪的窥探,值得高兴的事都附带有危险;贫穷可以迫使人生活勤俭,疾病可督促人学会保养身体,任何值得忧虑的事也都伴有益处。

与福和祸的关系一样,得与失也是有所联系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也必有所得。总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必为一时的福祸得失耿耿于怀,而应将其视为一级级台阶,怡然前行。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中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忘怀而不存荣辱之别;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与人情世故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

道家提倡出世,所以隐者之所以无荣辱之感,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是非观念。他们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两耳无所闻,是荣是辱又何妨?世俗之人认为荣耀与耻辱的事,在他们看来不过如镜花水月,任何功名利禄也已经不重要了。

儒家提倡入世,在道义路上奉行恩怨分明的原则。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因为儒家讲的是世间作为,所以提倡凡事都要权衡轻重,而且处处以中庸之道为准。

这两种世界观决定了对荣辱、恩怨的不同看法。但在传统思想中,两种观念往往融为一体,既提倡出世不计恩怨,又提倡在人世中行道义不计荣辱,如此看待世间事,则恩怨皆空,物我两忘,内心自然平静、淡然。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出《菜根谭》

语意: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自古以来,那些依附权势的人虽然生时运用各种手段尽享荣华,但在死后却遭受千古唾弃。那些胸襟开阔、通达事理、恪守道德节操的人,则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顾及到死后的清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具有不同思想与道德境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也自始至终都充斥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甚至也可以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只不过在由无数个选择所组成的人生中,我们不一定总是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罢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为我们做出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榜样。他们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甘心承受一时的孤独和痛苦,或是为了遵从世间的公理大义,宁愿不计代价地舍身赴死,不但将自己的气节和精神永远地写进了人类历史,同时也赢得了后世之人的钦佩与赞美。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语出《菜根谭》

语意: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和官位的乐趣才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并值得忧虑的事,却不知道在丰衣足食后,由于种种欲望而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更加痛苦。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生活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在精神上就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在没有达到一定需求层次时对高层次有着美好的想象,就像古时的农人只是单纯觉得皇帝的生活最为滋润,具体皇帝的生活好到什么程度,他们便无从想象了。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烦恼,如果皇帝不背负好江山社稷的重担,不顾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那么,他就会被拉下王位,甚至失去性命。人拥有的东西越多,所要承受的风险就越大。

具有高尚品质的圣贤往往都明白过怎样的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不被内心的痛苦所困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成为千古美谈。从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讲,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自由洒脱而不受逢迎之累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安贫乐道的滋味,也只有内心充实而强大的贤人方能领略。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面对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在处于顺境或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

古人常说,碰到喜怒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众人相处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观察一个人很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尺度。可以从一个人应对不同情况的态度,观察其各种能力。有人面对需要担当起责任的大事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总是采取推卸责任或逃避的态度,如此消极,岂能承担重任?而勇于担当责任的人,则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肩负起重任。这样的人,由于有高深的修养和品性,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都有博大的胸怀,显示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英雄气度,这就是值得信赖的人。

因此,一个人的情绪与襟怀,也常常是影响其事业成功的因素。只有成为兼具责任感与大气量的人,才不会被外事外物所干扰,不流于俗见,才能对事物进行合理、公正的判断,进而在群体中显示出自己的远见卓识。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上天要降灾祸给一个人,一定会事先给他些许福分滋长他的骄慢之心,让其自己毁灭自己。

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祸事降临不必惊慌,要善于自救,得到福分不必得意,要保持谦逊。人生没有永久的福分,也没有永久的祸事,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的,有福时要居安思危,有祸时要思考如何摆脱厄运。

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具体的某件事来说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好,一种是坏;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所以,处在逆境中和不得志的人应该相信,成功对于你和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成功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也不只是某些人的运气,只是那些成功者的机会来得稍早一些而已。

机会面前,众人都是平等的。尚未获得成功的人如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制订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不追求人世间无尽的欲望,就会没有受挫折时寒冷如冰、追求时热烈如炭的心情。

欲望和失望往往是成正比的。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强,就会整日被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了挫折,又好像掉入寒冷的冰窖中。其实,无论是热烈如火,还是寒冷如冰,都是自己造成的心境。很多人都活在这种自我折磨中,不是受无尽欲望的困扰,就是将自己生命的价值完全寄托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上。

有些人在生命的激流中覆舟,以为自己会就此死去,但是,如果他们能沉潜到激流底层,便可以发现在波涛汹涌的表象之下,原来生命的本身是如此宁静而无所欠缺,生命需要人以深沉的态度去面对。在这里,没有冰也没有火,只有如鱼得水般数不尽的悠然乐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语出《中庸》

语意:喜、怒、哀、乐这些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这些感情符合一定的规则表露出来时,称为和。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则天地运行不息,万物化育不已。从人的喜怒哀乐的未发、已发来解释中和,可以让人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中和。中和其实即是中庸,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不过,以“和”来替代“庸”,还是有其特点的。因为“和”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境界,是一种判断事物状态的极好标志。正因为如此,历代统治者都把“致中和”看做自己政绩的标准。

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的感情,可是当喜、怒、哀、乐的感情不曾接触具体事物或没有表露的时候,此心寂然不动,所以不会有过与不及的弊病,这种状态就叫做“中”。假如感情迸发出来,也能无过无不及,恰中其节,符合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就称为“和”。这是一种处世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方向的引导。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语出《增广贤文》

语意:冥冥之中是属于你的,你就一定会拥有,对于不属于你的东西也千万不要强求。

为人处世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为达目的不惜一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幸运还是会眷顾你的。

我们不要把命理解为宿命的命。命里有时终须有,意思是,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命里无时莫强求,意思是对于不适合的事情,却愿意受制于外力,比如虚荣心、从众心、主流意识等等,而非出于本心去进行所谓的奋斗,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这句话所言的“命”,可以理解为规律,就是要我们全面了解自己,掌握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规律,认真思考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这样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就会呈现美丽宏伟的光辉图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语出《论语·卫灵公》

语意: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交往准则。从字面上看是让我们远离怨恨,多反省自己,少指责别人。古训有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也是让我们对自己要求严点儿,对别人则常存宽厚之心。其实也就是让我们在律己和待人方面奉行双重标准。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眼睛长在自己身上,最经常的用途却是用来丈量别人,这是人生理上的一大缺陷,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心理上的毛病,对于自己的缺点常视而不见,看别人时却优缺点一览无余,而且缺点还会被放大。

曾子最能理解老先生的意思,所以他说:“吾日三省吾身。”到了后来,读书人更加注重自身修养,于是纷纷响应或倡言。南宋的吕祖谦少年时多愤怨之气,及诵此语,尽去少时愤怨,这是诵经修身的经典。

如果大家都坚持这样的双重标准,则纷争少矣,怨恨少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出《游山西村》

语意: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山水水,怀疑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但是柳暗花明之处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村庄。

这句话原本是描写景色的,但是智慧的古人却从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往往都要转弯,命运有时也会转弯。转弯是一种变化与变通,转弯是调整状态,也是一种心灵的感悟。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则心路常宽。学会转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挫折往往也是转折,危机同时也是转机。生活的强者在面对困难时不会退却,而是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学会转弯,下一站的景色会更夺目。

人在失去的时候,要用崭新的眼光去看待命运,因为这或许并非真的失去,而是新的复得。每当遭遇困难的时候,就应该告诫自己,这不是路已走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亢龙有悔。—语出《易经·乾》

语意: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导致失败,并因此而后悔。

俗话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亢龙”的出现正是阐述这种事物变化的现象。亢,有极度、高亢双重意思。意思是飞得太高,一下子超过极限,就会出现难以承受外界环境的现象。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无限度地盲目追求功名利禄,要实事求是、居安思危、自我警觉。人的才能在与外界环境合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超常发挥。如果一味忽视客观实际,仅凭主观盲动,只能造成后悔莫及的后果。所以,当一个人的成就达到巅峰时,一定不要浮躁,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既能看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认识到不足的一面。

人只有正确面对现实,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才不会让错误的东西滋生和蔓延,当瑕疵尚未影响整块玉的时候,及时补救才是明智之举。相反,放任这些小错误,势必会使之扩大而影响全局。因此,当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有所收敛,并总结自己的不足,防止因失误而带来遗憾。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语出《易经·泰》

语意:没有平地就没有高山,没有去就没有回,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正道就没有伤害。

大自然的规律是盛极必衰,否及泰来,刚刚可能是“夕阳无限好”,转眼间就可能“只是近黄昏”。所以,生活中才会出现安泰的局面到达极盛时而遭遇阻塞。事物的发展都是循环往复的,人生的路途没有绝对的平坦,无论遇到阳光还是风雨,鲜花还是荆棘,我们都要明白,安泰得来不易,要不断坚守纯正,一本初衷。这样,该得到的自然能得到,该享受的自然能享受。这是智者的先见之明,是优秀人士的远见卓识。

人与人之间需要以诚相待,才能心心相印。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并不是仅凭科学理论就能做到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人们只能从理论和以往经验中借鉴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坚守自己的初衷,并且具备宽广的胸怀,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彼此分享感情的过程,交往是让人真正接收到你所给予的信息。交往的过程包括接收和给予,你与别人分享的东西越多,你们之间的交往就越亲密。

习坎,入于坎,窞凶。—语出《易经·坎》

语意:置身于重重的艰险困难之中,落到陷阱的最底部,是很凶险的。

古人常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处于必死之地,人求生的欲望会更加强烈,这个时候不成功便成仁,没有任何的余地,人就会孤注一掷,全力以赴。

“破釜沉舟”要的就是“背水一战”、“示以必死”,或如《孙子兵法》所说:“示之以不活”的决心,然后士卒可以以一当十,克敌制胜。处于死亡之地的士兵,常会奋战求生,为求生存,必会人人起而杀敌,争取胜利。“破釜沉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不要害怕绝路,因为绝路有时恰是逢生之处。军事策略上讲究置之死地而后生,生活、事业之道也同样如此。这里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指看清环境,放手拼搏,不要顾虑太多;另一方面是指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面对逆境,在困难中奋起,寻找生机。

教弟子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教导学生要从幼年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本句话讲幼童的教养与成人的修养,皆由内在要求做起。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取决于童年的教养。因此,教养孩子必须自幼时便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他长大以后,无论在何种境况下,也总能保持雍容大度的气概。

人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古人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古人常从身心两方面来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怠惰而不够勤奋的地方。如果有这种现象还不觉得忧心,若不是对不起别人,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生命了。反省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砺的警惕。如果有这种情形,那么便失去了向仁的生命力,没有进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随时自我警惕呢?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要力求节俭,总是还可以过得去。天性愚笨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比别人更勤奋地学习,还是可以跟得上的。

人难免有潦倒的时候,这倒不一定关乎才能。时局动荡、怀才不遇或经商失败,都可能使人变得贫穷。贫穷的日子长短不定,如果不节俭,很可能连短时间的贫穷日子也过不下去。所以,人处于贫困中更要节俭,再慢慢谋求富裕之道。只要认真做事,总能勉强过活,而不至于在贫穷的逼迫下失了正道。

有的人天资聪颖,有的人天资愚鲁,但天资聪慧或者愚笨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聪明有先天的能力,也有后天的努力。有的人先天条件很好,却不知通过后天努力来提高自身水平,结果天赋被荒废,和愚鲁的人也无差别。有的人天资虽不好,却努力勤学,聪明的人做一遍,他做十遍,日后的成就却比聪明而不学的人大得多。勤能补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肯费心费力地去救助陷于苦难中的人,便如同菩萨再世。能不受社会人情的束缚,超然于世俗之外的人,便是最杰出的英雄。

“菩萨”一词依佛教的讲法,乃是具有“菩萨行”的人。所谓“菩萨行”,除了奉行五戒,善求自身的顿悟之外,最重要的是有普度众生于苦难的心行。所谓“众人有病我有病”,以及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皆是一种“人溺己溺”、“己达达人”的胸怀。由此可知,所谓“菩萨”并不专指庙里供人膜拜的偶像。人世间的坎坷也不仅是外在物质的困苦,更严重的是内心迷失了正道。若有人能为众生解除内心的疑虑以及外在的困乏,那么其所做的一切,便是十足的“菩萨行”,他便是活生生的“人间菩萨”。

传统的包袱、人情的俗见,或是自己的偏见,将一个人重重地禁锢着,这便是每个人的“牢笼”。若能冲破樊笼,既不受制于传统,又不受限于人情,不为自己的成见欲念所困,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可以算得上圣人了。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出身贫穷与地位卑下并不是可耻的事,可耻的是因此去谄媚奉承别人,想求得一些卑微的施舍。身份高贵也不是什么十分光荣的事,光荣的是身份高贵并能够帮助他人,有利于世。

古之贤者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即使家财万贯或身居高位,也不可以骄奢淫逸;即便家贫位卑,仍要不坠其心,保持节操和志向。

贫困与地位卑贱并非可耻之事。既然生来如此,那就应该坦然处之。况且贫贱与富贵并非不可转变,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与追求。假如因为自己的贫困和位卑而折腰谄媚,以博取功名富贵,就会失其人格,坠其骨气,为人所不齿。反之,那些身居高位者,如果骄奢淫逸,而非广施博济,则富贵不但不荣耀,反而会招祸。

贫困位卑并非坏事。相反,它倒是磨炼一个人意志的绝好时机。人身处逆境当中,更应该胸怀大志、奋发图强,不以贫穷而羞愧,不为位卑而忧虑。若富裕则骄横,高贵则淫逸,更值得忧虑。古之夏桀、商纣,可谓是富裕高贵到了极点,然而却穷奢极欲、骄奢淫逸,以致祸国殃民,最终身败名裂。

做人谦和,则富贵不淫、贫贱不畏;志存高远,则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沉醉,不为一时的贫贱而丧失操守;志在济世,则不会急功近利,贪图虚名。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做任何事,是好是坏有时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只求问心无愧。创立事业的时候,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担当。

许多事,做得好或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事实上,外在的言辞也没有一个定准,世上的许多事情也没有道理可讲。有时自己做得不错,别人却说不好;有时别人偷懒,却得到很好的待遇;善人可能短命夭折,恶人也许长命富贵。但是,这些对于我们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凡事但求尽心尽力,何必太在乎外在的毁誉呢?不要因为外在的事物而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事了。因为事业随风而过,良心却跟着我们一辈子。若是对不起人,可能到死都无法安心。可见心安理得也是相当重要的人生哲学。

我们在从事一种行业的时候,不可能一切都能胜任。如果是能力不够,就该充实能力;如果是兴趣不足,可以试着培养。假设这些都做不到,还是试着换个行业比较好,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看书必须要放开心胸,尽可能接受并科学地判断新观念。做人要站稳自己的立场并把握住原则,才是一个有见地的、不随波逐流的人。

一个人如果不能敞开心胸,摒弃成见,那么看任何书都无法得到益处。因为,他的心已经容不下任何和自己相左的意见。放开眼孔,不仅是放开肉眼去辨别一本书的好坏,最重要的是放开“心眼”,去与一本书进行心灵的沟通。如果“心眼”不能打开,只是看到书的皮毛,那么就只能永远如井底之蛙,死守着井口这一方天空。一本好书,是作者用尽心思撰写出来的,所以读者也应该用心去读,才能真正读懂,真正了解作者的苦心所在。

至于做人处世,一定要把握原则、站稳立场,因为社会上的事情五花八门,一不留意便会失足。站稳脚跟就是教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人云亦云,那么,便可依自己的原则行事而不违初衷。由此可知,此处所谓的脚根,乃是指心中的信念。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运数虽有一定,但君子只求所做的事合理,若能合理,运数也不会违背真理。凡事虽然应该防止意外,但君子如果能持守常道,使常道不失去,那么再多的变化也能防御。

许多人相信命运是个定数,因此,就有了很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事实上,天下的事情均依理而行,只不过有时显而易见,有时却隐晦不明。譬如一个杯子坠地,你若能及时用手接住,杯子便不会破碎。人的命运也是如此,有时看来似乎难以转变,却又不尽然。无论显而易见还是隐晦不明,都不能消极地认为命运已定。所以,君子做事,于人求人理,于事求事理,只要不悖理行事,命运的好坏就不值得忧虑了。

世事虽然多变化,但是君子只要守住常道,就能“以常制变”,因为常道是万物的根本。如果常道偏失了,自己必定会先倾覆。因此,君子只知道持守常道,并不惧怕小人诡计多端,也不畏惧世事多变。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人活在世上不可闲逸度日,有了长久营生的事业,才能够将放失的本心收回。平常花费简单节省,杜绝奢侈的习性,即可以彰显节俭的美德。

人不能无所事事地过日子,安闲逸乐的日子过得太久,心志也会丧失了。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才有目标,心才能安定下来。那些生活充实的人,决不愿让自己生活得过于安闲,因为他们受不了“不用心”的日子。从这种观点来看,能为工作而劳碌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日常生活的花费越简单越好,因为人的欲望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一旦陷入其中,就很难自拔了。粗茶布衣不但无损人格,还可以看出一个人淡泊宁静的品格。节俭朴实永远是值得称赞的美德。现代人似乎都很怕穿得寒酸,怕惹人笑话,其实,以现在的生活水准来看,穿着寒酸倒是很少见的,反而是内心“寒酸”的人越来越多。舍不得衷心赞美他人,舍不得为别人牺牲和奉献,这种内心的“简省”,才是值得众人深思的。

成大事功,全仗着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能够成大事立大功的人,仰仗的是自身坚定的心志,以及远大的胆识。真正有气节的人,才能铁面无私,不畏权势。

成大事、立大功并不全靠学问,虽然学问也是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以及远大的胆识,那么,就很难克服面前的困难,做事也就很容易虎头蛇尾。孙中山十次革命失败却仍不气馁,心志的坚定可见一斑。在那时,革命被视为叛逆的行为,抓到了是要杀头的,可是,中山先生却始终不忧不惧。正因为他学问渊博、胆识超人,才能成就这番创建民国的大事业。古代的英雄烈士凭着赤心斗胆,抛头颅、洒热血,为人类文明增添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史诗。

人只有具备真气节才能不徇私;有真气节才能不畏权势。所谓“铁面铜头”,正是形容一个人不徇私、不畏恶的凛然作风。这种人如果做官,政治必定清明。如果他只是一个老百姓,也一定有为有守,不会作奸犯科、伤风败俗。不管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这种人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还是一副硬骨头,因为,真理永远是他们追寻的目标。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不和他人争夺名利上的成功或失败,只求自己在做事之时增长了智慧与能力。

事情的得失与名利的有无都是短暂的,而智慧和能力的获取却是长久不变的。然而,人们往往看重小处,而忽略了大处。一件事既已了结,其得失就不在成功与失败上,偏偏大多数人只注意这些已经不能更改的事实,甚至拼命去争夺,进而失去了更好的机会。

聪明的人则不然,当他完成一件事后,首先会想到这件事给自己带来哪些经验和教训。要知道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可保存,失败必有失败的教训可汲取,这才是弥足珍贵的。就像一棵树结出果子时,大多数人只知食肉而弃核,唯有聪明人能去其肉而取其核,依当初种树之法而种之,最终收获累累硕果,以供众人品尝。

无屋漏工夫,做不得宇宙事业。—语出《呻吟语》

语意:没有独处时能“慎独”的功夫,是做不得天下大事的。

古代在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这为人所不见的地方被称做“屋漏”。《诗·大雅·抑》中有:“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对于屋漏这个地方都不会有愧疚,那这个人白天黑夜所有的活动都是光明正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能够把握住自己,才能做到“慎独”。能够“慎独”的人,则没有什么虚伪不实的地方。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

雄鹰要能够高飞,就必须一次一次地练习,每一次都不能苟且,才会有最后的成就。任何事情都是以小见大,小处做好了,大处才能放心。有许多人,自身都没有完善,却想着要扬名,岂不是本末倒置?大事是由一件一件小事积累而成的,本领也是一步一步变强的。

忘是无心之病,助长是有心之病。心要从容自在,活泼于有无之间。—语出《呻吟语》

语意:会忘记是无心的毛病,助长外物是有心的毛病。心灵要从容自在,在有心与无心之间活泼荡动。

顺其自然,宇宙万物才能够生长和运行。但是,人类由于自己狭隘的思想和见解,往往只看到事物表面上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便自高自大起来,想支配整个宇宙,想主宰万物而役使天下。然而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最终被碾得粉身碎骨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育柳柳成阴。有心或无心都与自然界的运行更替没有关系,反而会让我们自己感到痛苦与烦恼。要想生活得自由自在,就必须让心灵像一面明镜一样高悬,有物便照形,无物便空明。也就是说,不要给心灵加上任何人为的束缚与羁绊,要顺其自然,才能发现人生的乐趣与真义。

胸中情景,要看得春不是繁华,夏不是发畅,秋不是寥落,冬不是枯槁,方为我境。—语出《呻吟语》

语意:自己心中的情形景象,就是要把眼前的春天看得不是繁华似锦,把眼前的夏天看得不是风发畅达,把眼前的秋天看得不是寥落稀疏,把眼前的冬天看得不是枯萎腐朽,这才是自己的境界。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自然中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在有感情的人类心里,却不同了。人们会惜春而悲秋、厌夏而哀冬,经常会感慨无限。进亦忧、退亦忧,不知道何时才会快乐。如此看来,人们之所以不快乐,只是因为没有大自然的胸怀而已。

要想没有痛苦和烦恼,就要懂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了生也就没有了灭,没有了荣也就没有了枯。那才是一种永恒的感觉,才是内心最自然、真实的感受,才不会让我们的心随着外物运转,也才能够说明自己有了自我的意识。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语出《呻吟语》

语意:心灵一旦松懈懒散,就不能妥当处理事情了;心灵一旦粗疏忽略,任何事情就无法进入自己的耳目;心灵一旦执著贪婪,那么,什么事情都不可能自然地发展。

人的心理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有无形胜有形、无形定有形的超级本领,对人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在于心灵的成长。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心。九方皋识千里马,不辨公母,不分毛色,只看马的风骨与精神。一匹马是否是千里马,取决于是否有千里马的精神;一个人是否能成大器,不在于他现有的能力和地位,而取决于他是否有大成者的意志与精神。

信念和意志对于人的发展及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要想达到目标,必须全身心投入。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就在于不同的信念和意志。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某方面花得多一些,在其他方面就必然要少一些。一个人要有所为,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大的投入,就难有高的产出。人唯有树立宏伟志向,并且坚持不懈地奋斗,勇敢顽强地拼搏,才能有所作为。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知,过思者,迷正应。—语出《呻吟语》

语意:长时间看一个字,熟悉的也不认识了。凝神看一件事物,静物也仿佛活动起来,凡事思索太多就会对正确的应对之法产生迷惑。

当把一个熟悉的字放在一个句子当中,我们会一眼认出。但当我们再去仔细看它,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原因很简单,过去是从一个全面而笼统的角度来认识的,现在猛然间换了一个单独的角度,自然越看越有不同以往的感觉了。

人们还常有这样的体会。平常做事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一旦心里有了一点儿顾虑,就很容易出事。因此,做事情的时候,只要心里有了疑虑,就一定要及时消除它。或者先放下事情不做,等真正说服了自己再做。所以,对待事情不能心存疑惑而不解决,也不能异想天开,而是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有真知灼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属纩之时,般般都带不得。惟是带得此心,却教坏了,是空身归去矣。可为万古一恨。—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在死亡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只有自己的心灵能带得走,但在生前就将它毁坏了,所以只能空着手回去了。这可以说是万古的一大恨事了。

“属纩”就是躺在了敛尸床上,指人死的时候。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就是所谓的“盖棺论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无非是名利地位和富贵荣华。不要说在奋斗过程中就失去了的,即使是那些死时仍然保有亿万财富的富翁,能够带走一分钱、一片名、一丝权吗?

人死的时候唯一能够带走的就是自己的心灵。如果心地善良,生活在世间的时候安详,临死的时候也会安详。能够安详地面对死亡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果活着的时候把心灵毁坏了,那么,在死亡的时候,就什么也带不走了。

人来到世间一遭,到底干了些什么呢?为了不在人世间留下任何的遗恨,就让我们大家共同来修养自己的心灵,以求无愧此生。

心要虚,无一点渣滓;心要实,无一毫欠缺。—语出《呻吟语》

语意:内心要清静虚空,没有一点儿尘埃渣滓;内心要充实,没有一点儿亏欠和缺损。

心灵要清虚,没有一点儿渣滓;心灵要实在,没有一毫的亏欠和缺乏。心灵要虚又要实,因为虚实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宇宙是空明清虚的,所以才能够容纳天地万物。宇宙又是充盈实在的,所以才会有生机无限。人的心灵应该与宇宙同为一体,才能够得到自在与充实,才能够做到清虚与空明。所以,人的心灵一旦清虚,便可以包容整个宇宙和自然,能够拥有整个自然和宇宙,也就不会有什么私心去贪婪和执著了。同样,人的心灵一充实,就没有丝毫的欠缺,自然也不会再去争夺和拼杀了。

可见,人心中的虚,不是指什么都不要,而是说不要过于执著,要心无挂碍,这样才能恬淡自然。人的心中充实了,就不会去追求任何虚妄的东西,就能够应付世间的任何事物。虚而能应,实而能安,所以君子用宽广的胸怀来使心灵清虚,滋养自己的精神来使心灵充实。

为人辨冤白谤是第一天理。—语出《呻吟语》

语意:替那些遭受冤屈和诽谤的人辨白,这是头等的天理。

自然中的万物都需要顺畅和发扬,每到春天,春雷阵阵,就是要打通一切障碍,让压抑的地气飞扬起来,大地顺畅,才会生发万物。所以,从天理的角度来讲,使压抑的东西再次飞扬起来,就是第一等的天理。

人类也是一样,人心中的意气也一定要得到发泄和飞扬。如果不让心意顺畅,就会很难受。中国古时的封建王朝实行君主专制,所以,谁会谄媚,掌权者就会看好谁,这就叫做谗佞。小人往往状告并且中伤与自己有利害冲突的人,这些状往往是莫须有的。而得罪小人的人几乎都是正人君子,或者是开国元勋,或者是功高盖世的良将。所以,世上没有比替那些受辱之士辨白更加伟大的了。这就像是春雷一样,代表着上天自然,将那压抑不平的冤气释放,是功德无量之举。

杀身者不是刀剑,不是寇仇,乃是自家心杀了自家。—语出《呻吟语》

语意:杀害自己身体的不是什么刀枪剑戟,不是什么贼寇仇人,而是自己的心灵。

刀剑是杀人的武器;寇是贼寇,是要抢劫掠夺他人财富和利益的人;仇是仇人,是在争夺利益当中的对手。这一切争夺厮杀的出发点都是利益,也只有利益才会使人们钩心斗角、相互残杀。在拼杀的过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什么可以调和的。

人在社会上的处境,不取决于他人,而取决于自我的态度。我们要与他人为敌,则天下无处不是敌人;我们以朋友之心待天下人,则无处不是自家人。别人争名夺利而我们自觉谦让,任他怎么去争,也会与己无关,更不会惹上什么杀身之祸了。所以说,使自己招上杀身之祸的,就是名利之心。

人一生不闻道,真是可怜!—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如果一生也没能领悟大道,那真是可怜。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只要白天听说了大道,晚上死了也是无所谓的,可见他把道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同样,释迦牟尼潜心悟道,为了探寻佛法之真谛,更是不惜舍掉自己的生命。可见,历史上的多数哲人圣贤,都曾经把追求生命的大道当做是人生的第一大事。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追求真理也应该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人生存的意义何在呢?是什么东西推动着生命的流转呢?世人所追求的目标难道就是金钱、名声、地位、富贵和权势吗?

如果我们能够在追求现实生活的同时,再去研究和探索一下人生的真实意义和生命的本质规律,那才是精神有了所得,生命有了意义。

知彼知我,不独是兵法,处人处事一些少不得底。—语出《呻吟语》

语意:详细地知晓对方和自己的情况,不光是兵法如此,就是处人行事,也是少不了的。

兵法上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也就是说要详细地分析客观环境,并在主观上努力地行动,便可转危为安。这是很多人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拿破仑一生精于算计,但在滑铁卢大战时,因失算而英雄含恨。知道了对手的实力,拿自己的情况去对比分析。能战则战之,战不了则退之。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那么,也就不至于任人摆布了。

镜子不能自己照自己,只能去照别人,正如人也只能借别人来观察自己。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们最为欠缺的就是自知之明。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往往只有别人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难以改正和补救,便会给他人留下话柄。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被对手打倒,而且自己还不知道输在哪里。所以,在与他人比较之前,要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才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胜利。

三氏传心要法,总之不离一静字。下手处皆是制欲,归宿处都是无欲。是则同。—语出《呻吟语》

语意:儒、释、道三家传授心性的根本大法,总括起来离不开一个静字。关键的地方都是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目的都是要达到没有私欲的境界。从这一点上来说,三家的目的是相同的。

肉体上的疲劳可以通过休息进行调整和恢复。但是,精神和心灵上的空虚与无聊,是无法通过肉体的休息来恢复和调整的。幸福与烦恼只是心灵上的感受。儒家讲正心诚意,存心尽性;道家要求一心一意,修心养性;佛教则要求明心见性,静以养性。三者均要求人们从心灵入手,来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摆脱烦恼和痛苦,走向幸福与欢乐。而烦恼的根源在于糊涂,人在糊涂之后就会贪婪于物质享受和种种欲望的满足。人的欲望是永远存在的,所以烦恼与痛苦也是无法摆脱的。

要想真正摆脱烦恼,就必须丢掉执著心和贪婪念,这个方法就是静。欲望的消失会使心灵进入绝对的自由状态,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是佛家所说的极乐世界和道教所推崇的神仙境界。各种修行的目的都是要达到那种无欲自在的境界。无欲则刚,无欲则乐,无欲则长寿,则自由。

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语出《呻吟语》

语意:安静下来以后才能够进行思考,就像那静止下来的水能稳定地映照出物体的形状。

运动中的人,因为意识都专注在了肢体上,所以无法用心灵来进行思考。同样,波涛起伏的水面,凹凸不平,所以无法映照出物体的面目来。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只有安静下来的时候,心灵的镜子才能够光洁平滑,才能真实地反映出自身的本来面目。由此可见,当我们自身处在激动当中,是无法判断事理的,所作出的决定往往也是错误的。纷乱的感情会使人的理智变得模糊、脆弱起来,也会使心灵这面宝镜沾染上灰尘,那么,映照出来的形象也一定是扭曲的。

因此,任何一个人,要想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或者想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就必须静下心来。心镜明亮,光洁无尘,才能照物无碍。心灵一旦贪婪,就无法客观地进行判断和决策。所以,凡是修行的人,都会泯去自己的意识,而进入禅定的境界。融入其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才能够进行真正的思虑和考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人生的判断准确无误,以便不走或者少走弯路。然而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放弃心中的杂念,让自己的心镜明亮,便可无所不照了。

千万病痛只有一个根本,治千病万痛只治一个根本。—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身纵然有千千万万的疾病和痛苦,但却源于一个根本。而要治这千千万万的疾病和痛苦,只要治好了那个根本也就可以痊愈了。

所谓的病痛,都是人体中的负面生命因素。正面的生命因素是要把生命转化为永恒,而负面生命因素却要让生命终结。如果细心观察自然万物,就不难看出,植物和动物都是很少得病的。除非它们在自己的食物链上被吃掉。人类会有那么多疾病,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

人类与动植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心灵和意识。而意识的作用就是要让人类超越自然界。动物与植物没有思想和意识,所以一切都顺其自然。春花秋实,夏风冬雪,没有了执著,便不会有烦恼,没有了烦恼,也就不会有疾病了。因为心灵是人类生命的核心,它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整个身体的状况和气数。所以,心病好,百病消。这就是说,把握好心灵的方向,一切疾病与灾难就都会远离生命。

同类推荐
  • 幽默是一种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本书以幽默为切入点,本书为你准备的50个培养幽默感的好方法则。是让你可以用最快速度成为幽默高手的“随身指南”,它将指导你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去挖掘可以成为幽默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提炼成便于记忆的习惯准则,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启动你的幽默细胞,让它们随时舞动。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每天学习一个幽默的好方法,50天之后,你将会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培养出自己的幽默感,让你的人生充满快乐!
  •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本书讲述了成就大商人的金科玉律,教你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你在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各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失败已经过去,下次才是成功的开始。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后来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者。”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创业,就要像马云、约翰森那样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即使遇到一千次一万次困难也不放弃追求,不言失败,不退缩,不向命运屈服,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马云,另一个约翰森。
  • 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
  • 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书中列举的大量事实说明了,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做为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前进途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如何调整自我等。与其他讲述人生经验的书相比,本书总结了106条成功的人生经验,本书有一个明显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发挥怀疑精神和反向思维的作用,以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事迹和典故,挑战在多数人心目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指出其不合理性,不仅可以让你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揭示了为人处事的种种法则。还能学到做人的经验与道理,同时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热门推荐
  • 求仙者

    求仙者

    英雄白骨,红粉骷髅,凡世千姿,终究难逃因果轮回。红尘百转,浮华皆虚,匆匆碌碌,但问众生所求为何?**********************************************她本凡尘孤女,幼时偶得机缘踏入修仙界。从此命运悄转,几经波折。探上古遗址,闯百族禁地。跨茫茫乱海,越万里险山……借丹药符箓,用法宝灵兽,遣阵法之道,辅功法秘术……学的是逆天术,行的是通天路。无数劫难,生死历险。不问因果,但求成仙! ps:无男主。不想再重复回答这个问题了,放简介上吧。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孙子兵法(大全集)

    孙子兵法(大全集)

    全书十三篇,《孙子兵法》,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珍宝
  • 异界大陆

    异界大陆

    终于回到这里了。眼前便是九层台阶……台阶后面便是那个高高竖起的石牌,龙飞凤舞地雕刻着“飞尘山庄”。左右各是一个粗大的石柱,刻有龙凤纹饰,普天之下,除却皇城,便是只有这里才会有。然而迎接她的却不是以往训练有素的庄客,而是素白的灯笼,萧条的大院。不远处,那三匹马正在悠闲的吃草,似乎于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萌徒:邪王毒爱妃

    腹黑萌徒:邪王毒爱妃

    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女,江湖中遍是她的传说,银发银眸,睥睨天下,龙魂枪出,傲世苍穹。殊不知,几年前,她还是一个跟在师傅后面撒泼耍赖偷懒嘴馋的小萌娃。一场惊变,师傅被九天灭世雷劈的只余下一缕魂魄,为了复活他,她将他的魂魄收在眉心。之前你为我遮挡了无数的风雨,从现在开始,我守护你直到永恒。我会带着你,穿越无尽的洪荒。我会带着你,踏破所有的星域,直到你再次站在我的面前,说一声我爱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湛紫灵:佞王休妃(全本)

    湛紫灵:佞王休妃(全本)

    【内容简介】生性无欲无求的上官珂,遵从父母的遗命嫁给了坊间流传其嗜血、暴戾、冷酷、无情的王爷,一直过着平静无波的生活。直到某一日,被人陷害坠入水中后,平静的表面下,变成了滚滚的波涛……那个一脸凶残邪魅的王爷,冰冷的眸子,紧紧的盯着她露在面纱外的灵动水眸,修长的手指钳住她的细长的颈项,冰冷的话语一字一句吐出:“我的王妃,你不是要坐正主儿的位置吗?那本王就让你继续好好的坐下去……”手上微微使力,她的面纱随即滑落了下来……冰冷的眸子霍然闪动了下——这,是他那个终日面纱遮面的“丑妻”吗?为何,有些不一样了?
  • 巴顿奇幻事件录

    巴顿奇幻事件录

    初版:吸血鬼扎克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二版:吸血鬼带着一群非人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三版:巴顿市中混入了奇怪的东西。终版:巴顿异族大爆料。
  • 重生皇后很嚣张

    重生皇后很嚣张

    前世的云拂晓作为盛宠的贵妃,温柔娴淑,对上皇后恭顺贤良,对下各嫔妃照顾有加。奈何她的隐忍和贤德,并不能让她活的长久。前一刻还姐妹情深,下一刻却至她于死地。人死过一次了,才知道身边有不少贱人,特别是在后宫!重回及笄之年,再次入宫!这一世,她要宠冠后宫、一枝独秀!且看凶残狂霸拽的宠妃逆袭之路。PS:轻风的书友扣扣群:192325793,支持轻风的亲们可以加书友群交流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