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300000047

第47章 秦汉陆路运输动力的开发(六)

汉武帝对于运输动力开发的贡献,还表现在经营西北时特别重视引进异域优良马种,使内地原有马种得以改良。参见谢成侠:《中国养马史》;张廷皓:《西汉鎏金铜马的科学价值》,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得“天马”,太初四年(前101)得“宛马”,是中国养马史上的大事。所谓“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汉书·礼乐志》载《郊祀歌·天马》),本身既是重要的交通活动,同时又成为文化交往的象征。西域苜蓿等牧草作物的引入,对于内地养马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汉武帝时引入的是苜蓿属紫苜蓿。

正如《盐铁论·散不足》所谓“夫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之事”,对马政的特殊重视,曾经形成民众沉重的负担。汉武帝晚年经历“巫蛊之祸”后,对以往“扰劳天下”的政策有所“追悔”,宣布“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资治通鉴》卷二二“汉武帝征和四年”)又以西征失利为时机,颁布著名的轮台之诏,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并要求“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汉书·西域传下》)。行政重心的扭转包括马政的调整。

自汉昭帝起,对武帝时马政诸政策又进行若干具体的修正。《汉书·昭帝纪》记载:始元四年(前83)“秋七月,诏曰:‘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往时令民共出马,其止勿出。诸给中都官者,且减之。’”始元五年,“夏,罢天下亭母马及马弩关”。元凤二年(前79)六月,又诏令:“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汉书·元帝纪》记载,初元元年(前48)三月,“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六月“以民疾疫”,“省苑马,以振困乏”。九月关东大水,又令“太仆减谷食马”。二年(前47)又“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据《汉书·成帝纪》,建始二年(前31)也曾“罢六厩”,“减乘舆厩马”。《续汉书·百官志二》说:“旧有六厩,皆六百石令,中兴省约,但置一厩。后置左骏令、厩,别主乘舆御马,后或并省。又有牧师菀,皆令官,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菀。”刘昭注补:“《古今注》曰:‘汉安元年七月,置承华厩令,秩六百石。’” 汉和帝永元五年(93)二月,“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后汉书·和帝纪》)。汉安帝永初元年(107)九月,诏令“厩马非乘舆常所御者,皆减半食”(《后汉书·安帝纪》)。

应当注意到,自西汉后期起对马政的调整,是以北边、西边军事压力已逐渐减轻为背景的。由于军马需求数量骤减,这一政策转变并不导致社会交通运输力量的显著短缺。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于“省苑马”之后,还曾“赐宗室子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汉书·元帝纪》)。在曾“罢六厩”,“减乘舆厩马”的汉成帝崩后,哀帝初即位,绥和二年(前7),年号尚未改,即“赐宗室王子有属者马各一驷”(《汉书·哀帝纪》)。而“宗室子”有属籍者至汉平帝元始年间多至十余万人《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五年(5)诏:“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之属,莫能相纠。”,元成时亦当有十万人左右。宗室赐马事,实际受益者的数量颇大,而马匹的需用量亦相当可观。

可能由于国家养马机构能力的衰减,在必要时政府不得不以强制形式征调民间马匹。王莽天凤六年(19),“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绶皆保养军马,多少各以秩为差”。地皇元年(20),“乘传使者经历郡国,日且十辈”,“传车马不能足,赋取道中车马,取办于民”(《汉书·王莽传下》)。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初置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中平元年(184)攻剿黄巾军,又曾“诏公卿出马”(《后汉书·灵帝纪》)。

由于罢减厩苑被看做仁政的标志,因而史书往往作突出记载,而复置事则多疏而不记。如汉成帝“罢六厩”,而《续汉书》又谓“旧有六厩”,“中兴省约,但置一厩”。《续汉书》说到西汉牧师菀“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菀”,而汉和帝时又有省减“凉州诸苑马”事。

总之,西汉后期至于东汉较汉武帝时马政有所“省约”,但就此似不宜有废弛败坏的误解。所谓“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后汉书·马援传》),始终受到重视。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窦固击匈奴,通西域,指挥43万骑远征(《后汉书·窦固传》)。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北征,所部也有“骁骑三万”(《后汉书·窦宪传》)。东汉以马匹之充足,交通形势仍然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千乘雷起,万骑纷纭”(班固:《东都赋》)的场面。

《汉书·艺文志》“形法”中列有“《相六畜》三十八卷”。有学者指出,汉世“六畜主要在马”陈直:《汉代的马政》,见《文史考古论丛》,328页。。《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说到“本出汉世”之《马经》。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约5 200字的《相马经》,其绝大部分内容为今本所无,其抄写年代,大致为汉高祖时期至汉文帝初年。据说“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马援南征,“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有诏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焉”(《后汉书·马援传》)。陕西茂陵出土“阳信家”铜器中有一件鎏金铜马,“马的肌肉和筋骨的雕刻符合解剖比例,马体匀称合度”咸阳地区文管会、茂陵博物馆:《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发掘》,载《文物》,1982(9)。 ,其年代大致为汉武帝时期。参见贠安志:《谈“阳信家”铜器》,载《文物》,1982(9)。有的学者认为,“阳信家”即卫青的妻子阳信长公主之家,这件鎏金铜马“是专门鉴定大宛马的铜马式”,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个鉴别良马的标准模型”张廷皓:《西汉鎏金铜马的科学价值》,载《农业考古》,1985(1)。。

《后汉书·马援传》说,马援扶风茂陵人,曾“亡命北地”,“转游陇汉间”,从事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于是“好骑,善别名马”。马援曾自述所受“相马骨法”的师承关系:

西河子舆—→西河仪长孺—→茂陵丁君都—→成纪杨子阿—→茂陵马援(曾活动于北地、陇汉间)

看来,体现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畜牧科技水平的相马技术,在养马业较为集中、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产生并逐步完善,因而也可以说明这一技术同养马业生产实践的关系,以及养马业同交通发展的关系。

《史记·货殖列传》举“富者必用奇胜”诸例,说道:“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居延汉简有简文涉及“马病”与“治马”者(TPT43:2),敦煌汉简中又可见汉代兽医治马病之方:

●治马伤水方姜桂细辛皂荚付子各三分远志五分桔梗五分□子十五枚(2000)

●治马方石方南草五分(2004)

治马方石方(1996)

□为十二丸宿毋□马以一丸吞之(2030)陈直以《广韵》“肉败臭也”,判定简465与简473为“治人食腐败马肉中毒之方,是治人病之方,不是治马病之方”。(《玺印木简中发现的古代医学史料》,见《文物考古论丛》,294页),又作胺,《集韵》:“肉败臭”,《博雅》:“败也。”然而此二简文例与简2000“治马伤水方”完全相同,仍当为治马病之方。马可能传染的坏死杆菌病可以导致患部溃疡、分泌脓性物,急性鼻疽等病症也会引起皮肤或皮下组织溃破,这有可能就是被解释为“肉败臭”的“”。

居延汉简也可见:

治马欬涕出方取戎盐三指掫三□(1558)《居延汉简甲乙编》“欬”作“头”,“掫”作“挟”。此据《居延汉简释文合校》。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药物剂量单位,有“三指撮”、“三指大撮”、“三指撮到节”。《说文·手部》:“撮,四圭也”,“亦三指撮也”。《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掫”应即“撮”。

马医之方发现于河西边地,也有助于全面认识汉代养马业发展的实际水平。

交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养马业的进步。而养马业的成就,又显著改善了交通条件。

同类推荐
  • 雄霸西洋

    雄霸西洋

    意外穿越到大明洪武年间的特种兵文朔在大明朝混的风生水起,泡美女、杀倭寇、造船出海、征服蛮夷、数银票数到手软……就连皇帝的妹妹竟然是也不放过,谁会想到他竟然是个假太监呢?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赘婿

    赘婿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一缕曙光,天祚帝、完颜阿骨打、吴乞买,成吉思汗铁木真、札木合、赤老温、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秦桧、岳飞、李纲、种师道、唐恪、吴敏、耿南仲、张邦昌,忠臣与奸臣的较量,英雄与枭雄的博弈,胡虏南下,百万铁骑叩雁门,江山沦陷,生灵涂炭,一个国家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抗争,先行者的哭泣、呐喊与悲怆……而在这之前一点点,江宁城中,暗流涌动,一个商贾家毫不起眼的小小赘婿,正在很没责任感地过着他那只想吃东西、看表演的悠闲人生……
热门推荐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西夏死书(全集)

    西夏死书(全集)

    死书里的活人坟究竟在哪里?“遗失的1964”到底隐藏了什么?西夏皇后的头骨与尸身的年龄为何相差十几年?中蒙边界无人区里,克格勃和中情局特工何以双双败给了一千年前的死人元昊?在经历了沙漠和荒原冒险后,唐风终于找到了瀚海宓城的正确位置。在城中,唐风发现了一些汉文和西夏文字的对照石碑,终于将西夏文这种已经“死去”的文字完全破解。通过破解了的西夏死书,找到了西夏最后的宝藏——活人坟。而一切的谜团,都将终结于死亡大结局!
  • 驯龙记

    驯龙记

    这个大陆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龙,他一心想成为一个屠龙的英雄,却被人嘲笑,一气之下他远离大陆,冒险之旅从此开始,巫陵历险,魔法修炼,更与绝美公主一见倾心,一声召唤,群龙并进,他的经历诡异而传奇。
  • 重生之追爱56天

    重生之追爱56天

    婚礼中途遭遇车祸,余乐乐意外获得回到过去任何一天的法力。56次新生,让她从旁观者的角度认清了从前被蒙蔽的事实,爱人和闺蜜早已暗度陈仓,默默守护在身边的却是他。面对欺骗和背叛,余乐乐是忍气吞声还是大虐四方?面对关怀和呵护,余乐乐是小心翼翼还是放手去爱?
  • 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女人婚姻纠葛

    女人婚姻纠葛

    小说讲述三个年轻女人婚姻生活,她们是对方的闺中密友,性格截然不同,却又无话不谈。婚姻生活中,她们彼此羡慕。在婚姻的潮水中,她们失望,守候,追寻。兜来兜去,却发现现有的生活根本不属于自己,于是她们身在婚姻的围城中,追求围城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