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颜回者(1),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2),天下归仁焉(3)。”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4),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5)。孔子哭之恸(6),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7)。”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8),不贰过(9)。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10)。”
【注释】
(1)颜回(前521年-前490年):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2)克己:约束自己;复礼:回返到礼教上来。复:返回。
(3)归仁:称仁。归:与,许。这里的“仁”指具有仁德的人。
(4)省:察看。
(5)蚤:通“早”。
(6)恸(音痛):极哀痛。
(7)门人:学生。
(8)迁怒:将对甲的怒气发泄到乙身上。迁,转移。
(9)贰:重复一次。
(10)亡:通“无”没有。
【译文】
颜回是鲁国人,字叫子渊。小孔子三十岁。
颜回向孔子请教为仁的道理。孔子说:“为仁就是控制自己,一切循礼而行。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天下就会敬服你的仁德了。”
孔子赞叹地说:“颜回真是难得啊!吃的是一小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的小巷,要是别人,必将烦恼难忍,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孔子又说,“颜回平日侍学,看起来很笨;可是我考察他退习时的言谈举止,对于所学,却都能阐发要义、发明大体,颜回实在不笨!”孔子曾经对颜回说:“有人赏识,就出来行道救世;不被赏识,就藏道在身,乐天任命,大概只我和你能有这种生活态度吧!”
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已全白了,死得早。他死时,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之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鲁哀公曾问:“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有个颜回最好学,他发了怒,很快就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过错马上改正,绝不再犯。可惜它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了。”
【智解】
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论语》和其他有关资料来看,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从所见到的材料看,孔子对颜回从未有过丝毫的批评,之所以如此,原因不外乎下面几条:一是颜回特别虚心,学习领悟孔子思想最到位。如对于“仁”的理解即是如此,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二是颜回安贫乐道的行为最符合孔子的要求,成为孔子为其他弟子树立的楷模;三是颜回学习刻苦,最理解孔子的思想。
现在,山东曲阜还有颜回井,可以作为颜回当年住所的坐标。颜回道德修养好,能够静心求学而不旁思别骛,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孔子曾高度评价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在偏僻的胡同,大概就是现代的贫民窟,非常贫穷,什么家具都没有,只有一个竹筒盛饭吃,一个水瓢舀水喝。别人都难以忍受这种贫苦,可是颜回依然不改他的乐观态度,依然跟孔子学习。
“一箪食,一瓢饮”的陋巷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但颜回却并不感到清苦,不但如此,过得还其乐无穷。对于颜回的这种生活态度我们能说什么呢?说他自欺欺人吗?显然不能这样说!“不汲汲于富贵”,“无诱于势力”,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坚韧态度是干大事业所必须的,颜回以他短暂的生命注解了这一人生道理。而真正成其大事者也必需有“坐冷板凳”的过程,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颜回过得很苦,但他胸藏“仁”志,所以过得也很快乐,这其中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原因,道理很简单,颜回认可并坚信那种生活方式。
也许“一箪食,一瓢饮”的困窘生活并不能改变,但如何看待“一箪食,一瓢饮”困窘生活的态度却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如果你认为“箪食瓢饮”的生活过于清贫,那么你就会感到痛苦不堪。显然颜回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坚信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表征,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大事业者必须经此炼狱般的生活。如此说来,颜回怎会“不堪其忧”而“改其乐”!
金钱并不是不重要,但贫穷却不是不快乐的所有理由。水库困住的是江河的脚步,困不住的是鱼儿的欢乐。一个人物质匮乏并不能妨碍他过快乐幸福的生活。
孔子死后,孔子的一个弟子原宪隐居卫国,住在偏僻的胡同里,贫寒度日。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则当上了卫国的丞相。一天,子贡乘坐华贵的大马车,前呼后拥到胡同里去看望原宪。原宪穿着破旧衣服,戴着旧冠兴高采烈地出来迎接。子贡一看到老同学那个寒酸样,便说道:“老同学难道有病了吗?”原宪答道:“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原宪自称),贫也,非病也。”原宪说得有道理,子贡听后很惭愧,终生为自己这次失言感到耻辱。
原宪的生活甚是贫困,与颜回的“箪食瓢饮”相比好不到哪里去,但面对老同学的驷马裘衣,原宪并没有感到自卑,反而穿着仅有的破旧衣服兴高采烈地迎接老同学的到来。对老同学对自己是否有“病”的疑问,回答得更是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儒家对人生的设计是天下有道则出,天下无道则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相当于原宪所说的“病”,即“学道而不能行”,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所学的儒家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推行。古代的“穷”字与现代的“穷”字的内涵是不同的,现代的“穷”字,指的是贫穷,无财者,古代是用“贫”字代表这一内涵的。所谓“穷则独善其身”指的就是那些“学道而不能行”者面对熙熙攘攘的利来利往不会为五斗米而折腰,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仰天大笑出门去”,退守田园,保持其人格的高尚。故事中的原宪就属于这类“穷者”,因此他对老同学有“病”的疑问不敢苟同,他承认自己是“贫”者,而非“病”者。“病”亦即“穷”,与“达”相对而言,是儒家两种不同的人格理想。
当然儒家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达”者的,儒家经典《大学》为其知识分子规划的人生道路也是这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将入相”,理想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够实现,于是与“达”者相对,便出现了一批“穷”者。“穷”者、“达”者只是两种不同的社会位置而已,“穷”者亦有“穷”者的快乐。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虽有“乞食”的苦恼,但更多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因此说“穷”者也有许多“达”者体会不到的快乐,这也就是子贡不能体会到的原宪的寒酸背后也有许多幸福,因此,子贡以为他很可怜,甚至怀疑原宪“病”了,但原宪却悠然自得,过得很快乐,认为自己只是“贫”而已,而非“病”。历史记载表明,这不是原宪式的精神胜利法,因为子贡听后很惭愧,并终生为自己的这次失言而感到耻辱。由是观之,作为“达”者的子贡是承认有原宪这类“穷”者之乐的!
一个大款趾高气扬地走进一座百货大楼,他要实现多年前的梦想——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买回家。他随心所欲地选呀,选呀!可是一掏钱包才发现,自己能买走的还不足其中的百分之一。于是他很郁闷,忽然觉得自己还是贫困。他真的很贫困吗?是,也不是!在物质方面,他并不贫困,贫困的只是他的心灵,他的精神!他看待生活的方式是“贫困”的,所以当他发现他所买走的东西还不到百货大楼的百分之一时,他便感到很郁闷,很不开心。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则经典的故事。面对着半瓶酒,一个人说:“还有半瓶!”另一个人说:“只剩半瓶!”仅两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前者充满了乐观情感,后者却凝聚了悲观情绪。同是半瓶酒,为什么一个快乐,一个悲观?酒只有半瓶,这是两人不能改变的现实,但如何看待这半瓶酒的态度却是可以改变的。中国古代有句俗语,知足者常乐,能说出“还有半瓶”的人无疑是个知足者,而“只剩半瓶”者无疑与那个趾高气扬的大款一样,均是贪欲无涯,属于庸人自扰者。
因此,对于生活,对于不完美的生活,我们要拥有一颗“颜回”心,要学会满足,学会快乐,掌控自己能力所及的事物。这正如钓鱼,对于水面以下的,我们不能掌握,那么我们只能听之任之,但是对于水面以上的我们自己,我们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主人,那么我们就要学会把握住自己所能够把握得住的东西。
记住,你的心态是你唯一能够完全掌握的东西,练习控制你的心态,那么快乐就会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如何练习控制自己的心态,这需要一系列的准备:首先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去追求它!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订出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所订的计划最好适可而止,别认为自己要求得太少,因为贪婪是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电话、明信片,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给他人一本励志的书,就是为他带来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满奇迹的东西。日行一善,可以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
务必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以你的爱心和热情发挥你的这种习惯,如果能使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嗜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能的话,至少记住:懒散的心态,很快就会变成消极心态。
当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不妨帮助他人解决他的问题,并触类旁通从中找寻你所需要的答案。在你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你也正接近解决自己问题的路径。
彻底地“盘点”一次你的财产,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健全的思想,有了它你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和你曾经以不合理的态度冒犯过的人联络,并向他致上最诚挚的歉意,这项任务愈困难,你就愈能在完成道歉过程中,摆脱你的消极心态。
要相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能占有多少空间,是和我们为他人利益所提供之服务的质与量,以及提供服务时所产生出的心态成正比例关系的。
要知道自怜是独立精神的毁灭者,请相信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随时依靠的人。
改掉你的坏习惯,连续一个月每天禁绝一项恶习,并在一周结束时看看成果。如果你需要顾问或帮助时,切勿让你的自尊心使你怯步。
把你一生当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看做是激励你上进而发生的事件,因为只要你能给时间消除你烦恼的机会的话,即使是最悲伤的经验,也会为你带来最多的财产。
放弃想要控制别人的念头,在这个念头摧毁你之前先摧毁它,把你的精力转而用来控制你自己。
把你的全部思想用来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留半点儿思维空间给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
向每天的生活寻求合理的回报,而不要光等着回报跑到你面前,你会因为得到许多你所希望的东西而感到惊讶——虽然你从前一直期望但没得到。
以适合你生理和心理的方式生活,别把时间浪费在试验生活方式里,以免岁月蹉跎落于他人之后。
除非你自己有足够证据,证明他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否则别接受任何人的建议,你将会因谨慎而避免被误导,或被当成傻瓜。
务必了解人的力量并非全然来自物质而已。甘地领导他的人民争取自由所依靠的并非财富。
使自己多多活动以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调,你的身体应和你的思想一样保持活动,以维持积极的行动。
你应承认,“爱”是你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药物,爱会改变并且调适你体内的化学元素,以使它们有助于你表现出积极心态,爱也会扩展你的包容力。接受爱的最好方法就是付出你自己的爱。
以相同或更多的价值回报给你好处的人。“报酬增加律”最后还会给你带来好处,而且可能会为你带来所有你应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记住,当你付出之后,必然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回报。抱着这种念头,可使你驱除对年老的恐惧。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岁月消逝,但换来的却是智慧。
你要相信你可以为所有的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但也要注意你所找到的解决方法,未必都是你想要的解决方法。
参考别人的例子,提醒自己任何不利情况都是可以克服的。虽然爱迪生只接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但他却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虽然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但她却鼓舞了千万人。明确目标的力量必然胜过任何限制。
对于善意的批评应采取接受的态度,而不应采取消极的反应,接受学习他人如何看待你的机会,利用这种机会作一番反省,并找出应该改善的地方,别害怕批评,你应勇敢地面对它。
和其他献身于成功原则的人组成智囊团,讨论你们的进程,并从更宽广的经验中获取好处,务必以积极态度作为基础进行讨论。
分清楚愿望(Wishing)、希望(Hoping)、欲望(Desiring)以及强烈欲望(aburning Desire)与达到目标之间的差别,其中只有强烈的欲望会给你驱动力,而且只有积极心态才能供给产生驱动力所需的燃料。
避免任何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内容,尤其应根除吹毛求疵、闲言闲语或中伤他人名誉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使你的思想朝消极方向发展。
锻炼你的思想,使它能够导引你的命运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前进。
随时随地都应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没有人会相信骗子的。
相信无穷智慧的存在,它会使你产生为掌握思想和导引思想而奋斗所需要的所有力量。
相信你所拥有的解放自己并使自己具备自决意识的能力,并借着这种信心将它应用到工作上,现在就开始做!
信任和你共事的人,并承认如果和你共事的人不值得你信任,就表示你选错人了。
怎样看待希望和绝望,下面两名罪犯的结果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两名罪犯透过高墙的窗户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满地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满天星斗。十年后,前者死于高墙内,后者回到家中与妻儿团圆。前者死于绝望,后者活于希望。有时外在的环境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看待环境的态度。相貌丑陋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多些笑容;阴天下雨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生活困窘也许一时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以一颗乐观的心去生活。因此说,不是生活中的烦恼太多,而是你还没有学会生活;不是生活的乐趣太少,而是我们的胸怀还不够开阔。快乐离我们并不远,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