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300000011

第11章 神父哺育的传奇国王——腓特烈二世

他出身名门,祖父是用意大利人的鲜血染出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是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康斯坦丝。但他身世悲惨,自4岁起便成了孤儿。他拥有很多荣耀,是崇高的罗马皇帝,是意大利、西西里、耶路撒冷和阿尔勒的国王,但他亦受尽非议,乞丐换王子的诽谤、刚愎自用的个性、风流成性的私生活。他是矛盾的综合体,他是传奇人生的典型,他就是腓特烈二世。一)王冠下的孤寂童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薄伽丘(Giovanni Boccàccio)在《西方名女》一书中提到一个传说: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康斯坦丝,曾被预言其婚姻会引致西西里的灭亡。为了保住王国,还只是个小女孩的康斯坦丝就被送进修道院,并许下终身不嫁的誓言。

平静的生活冲淡了不幸的预言,就在人们逐渐淡忘那可怕的“诅咒”之时,康斯坦丝终于在34岁时,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嫁给了令意大利人胆战心惊的“红胡子”的儿子亨利六世。婚后多年,康斯坦丝始终一无所出,直到40岁时才怀上孩子。面对外界对她是否真的怀孕的质疑,为了维护孩子未来的正统继承权,康斯坦丝决定允许镇上的女市民观看自己分娩,并把赤裸的正滴着乳汁的胸脯展示给众人。这个尚未出生便已遭受非议的孩子,就是“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就在小腓特烈出生的前一天,即1194年圣诞节,他的父亲德皇亨利六世,正在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此前,亨利六世已用武力击败了诺曼贵族的反抗,夺取了西西里王位,成功地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权,从德意志和伦巴德扩展到了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对中部意大利的教皇国构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从而使“红胡子”的遗愿得以实现。然而,正当年富力强的亨利六世组织大军准备十字军东征时,不幸身患疟疾突然去世。德意志诸侯立即结为两大集团争夺王冠:亨利六世之弟士瓦本公爵菲利普,在法王支持下宣布继承王位;韦尔夫家族的布伦瑞克公爵奥托,在英王支持下也宣布称王。

次年6月,双方大动干戈,德意志爆发“争位”内战。为了避免德意志内战可能造成的危险,年仅3岁的腓特烈在母亲康斯坦丝带领下,匆匆南逃西西里,继承了西西里王位,并向教皇英诺森三世寻求庇护。英诺森三世乘机对处于弱势的孤儿寡母进行要挟,充当了腓特烈二世的监护人和西西里王国的摄政。不久,康斯坦丝去世,腓特烈二世遂沦为罗马教皇卵翼下的孤儿。腓特烈二世名义上是在教皇监护下成长起来的,是人们常说的“神父哺育的国王”实际上他的童年是在不受重视甚至歧视和虐待中度过。他在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度过了整个童年,在充满阴谋和冷漠的宫廷中,他虽然头戴王冠,却是个时时被监视的囚徒。传说6岁的他穿着国王的华服,用尖利的手指甲不停地划破绸衣和自己幼嫩的皮肤。如此坎坷孤寂的童年,对腓特烈二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了解下层民众的困苦,故而可以平等地对待任何阶层的百姓;他经常出入教皇宫廷,因而对英诺森三世施展权术、纵横捭阖,支配德意志与欧洲政治的种种阴谋了如指掌,并耳濡目染,政治成熟颇早。▲腓特烈二世· (二)西西里和十字军东征1209年,英诺森三世替15岁的腓特烈二世做了个重大决定,那就是迎娶阿拉贡公主康斯坦丝为妻。腓特烈二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因而对于新娘大自己10岁且是个寡妇的事实也就坦然接受了。最重要的是,新娘给他带来了包括一批骑士在内的丰厚嫁妆,让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很快,他便掌握了西西里的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王。此后,他在西西里建城堡、兴海军,逐步壮大王国的力量。而在腓特烈逐渐成长的岁月里,德意志“争位”内战的战火一直没有停息。争位双方不惜大肆出卖帝国利益,竞相向英诺森三世献媚讨好,企图换取教皇的青睐和支持。英诺森三世利用双方的许诺,乘机夺取了斯波莱托、安科纳和罗马尼等意大利中部的帝国领地,迅速扩展了教皇国的版图,北部远达菲拉拉和波河下游,南抵那不勒斯边境,并派遣教区长接管了这些地区帝国长官的权力。

在德意志争位战争进行了十年之后,政局出现了有利于腓特烈的转机。1208年,争位一方的菲利普被杀,韦尔夫家族的奥托获胜。为了赢得教皇的加冕,奥托再次向英诺森三世许诺,承认教皇业已夺取的帝国领地为教皇国版图。英诺森三世大喜过望,于1209年10月在罗马为之正式加冕,称奥托四世。不料,奥托刚刚戴上皇冠,便立即翻转脸来,宣布皇帝对中部意大利帝国领地拥有所有权,并率军攻打南部意大利,企图夺取教皇的“粮仓”——腓特烈的西西里王国,因而触怒了英诺森三世。1210年,英诺森开除了奥托的教籍。然而,奥托四世拥有强大武装,绝非教皇的一纸破门令所能敌。英诺森三世急需一个世俗君主组织武力与奥托抗衡。这样,年已17岁的腓特烈二世时来运转。在英诺森三世的鼓动下,腓特烈于1211年被德意志诸侯推选为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二世18岁时,教皇英诺森三世宣亚琛大教堂布腓特烈为西西里国王,但有两个条件:一是他必须承诺永远不把西西里王冠和德意志皇冠合二为一,二是他必须组织十字军东征。对于这两项承诺,腓特烈二世皆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兑现。

在对待德意志问题上,成年的腓特烈在拥有了西西里这一稳固的“大本营”之后,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他祖父辈的故土。得到教皇和法国支持的腓特烈二世毅然踏上了返回德意志的旅程,由于受到与英国结盟的奥托四世的阻挠,一路上多次遇险。

1214年,腓特烈二世和法国盟军在著名的布汶战役中大败奥托四世。四年后,腓特烈二世在奥托大帝举行登基大典的亚琛,举行了自己德意志国王的加冕仪式。1220年,他又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至于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确如其当初承诺的那样,亲自率军出征,不料十字军在路上遇到了瘟疫,为了不致全军覆没,腓特烈二世唯有中途折返。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时任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的不满,并遭到了格列高利九世下达的开除教籍的惩处。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与权势,腓特烈二世不得不向教皇屈服,并再次组织十字军东征。此次出征,腓特烈二世并未像以往那样全力投入战斗,相反地,他尽可能地避免战场上的对决,并通过谈判、收买等手段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耶路撒冷,腓特烈二世通过和谈从埃及苏丹手中得到了耶路撒冷及附近地区,此后又通过与原耶路撒冷国王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加冕成为耶路撒冷国王。三)阖然辞世腓特烈二世领导了绝无仅有的一次“和平的十字军东征”并且收获颇丰,却仍未能获得格列高利九世的原谅与认可,还引发了双方长久的争斗。此后的十几年间,格列高利九世与腓特烈二世先后在西西里和北意大利交战,都以腓特烈二世获胜告终。

1241年,格列高利九世愤懑而死。

青少年时代的腓特烈在西西里度过,曾以学识渊博的学者钦奇奥·维利为师。他熟读希腊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许多名著,在西西里这个东西方文化光怪陆离的交汇点,受到了别具一格的混合教育。其结果,使他得能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一切,逐步滋生了对基督教会和罗马教廷的种种逆反心理,成为著名的“具有自由”思想”的宗教怀疑论者。他甚至公然宣称:世界被三个骗子迷惑了,这就是基督耶稣、摩西和穆罕默德。这后来成为英诺森四世攻击他的“罪”证” 格列高利九世去世后,腓特烈二世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不料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更为咄咄逼人。1245年,英诺森四世在法国的里昂召开宗教大会,再次开除腓特烈二世教籍。腓特烈二世针锋相对,向欧洲君主致公开信抨击教皇的统治,引发了神学上的大论战。

正当双方争斗处于胶着状态时,1250年12月,腓特烈二世在一次行猎中突然病倒,13日夜,56岁的腓特烈二世在弗奥伦蒂诺城堡阖然长辞,结束了他充满传奇与神秘色彩的一生。他的死被隐瞒了一段时间,最后他被葬在巴勒莫大教堂的地下室内,他父母的身旁。入葬的时候,他身上穿着重罪者忏悔的麻袋衣而不是皇帝华丽的寿衣,他的遗体外还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裹上大幅的丝绸布,上面绣着一句箴言:统治世界的。学者腓特烈二世离开帝位与战场,腓特烈二世更像是一位学者。他可以熟练地运用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他创办了西西里王国的第一所大学那不勒斯大学;他自己创作诗歌,写有诗集《猎鸟的艺术》他对所有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会为此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实验。显然,腓特烈二世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丝毫不逊于专业的学者或科学家。第五节 群雄并起逐鹿王座——大空位时代肩负诸多国王称谓的腓特烈二世,毕竟精力有限,无法将名下的所有王国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德意志王国便是其花费力气较少的王国。由于他的放任,德意志国内的诸侯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到继任者康拉德四世时,诸侯的野心最终爆发。无休止的争夺不仅贯穿着康拉德四世在位的四年,而且将德意志引入了一段没有皇帝的特殊时期——大空位时代。一)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终结出生和成长在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熟谙拉丁语、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对德语却知之甚少。在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腓特烈二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西西里度过,政治重心也放在意大利,只在德意志住了十年,终其一生,他都是以“西西里国王”自居,而对于父亲的故乡德意志,他则极少关心,甚至极少称自己为“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二世对德意志的忽视态度,为德意志诸侯势力的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会。渐渐地,诸侯们不仅掌握了王国的经济命脉,而且还各自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甚至成了王国内独立的邦国,王国割据局面日益严重。为换取诸侯的支持,腓特烈二世在德国奉行打击城市以讨好诸侯的政策,1231年,腓特烈二世在德意志颁布法令:任何人不得建立有损诸侯利益的新城市;每个诸侯享有和行使特许权、司法权;诸侯、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采邑,凡被帝国城市没收的,均应归还,今后不许再犯;皇帝绝不在诸侯辖区内铸造货币以危害诸侯的货币。

--关于腓特烈二世的传说

由于腓特烈二世一生征伐无度,人们传说在他去世的时候,恶魔把他的灵魂从埃特纳火山口带往了地狱。现在西西里地区仍然有这样的说法:这位国王会骑着白马从埃特纳火山口跃出,以救世主的身份拯救世界。 选帝侯的消亡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选侯权失去了意义。选帝侯在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以一种荣誉爵位的形式存在下来,但已与原意相去甚远。制度……从此,诸侯势力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德意志王国的权力实际上下放到了诸侯和贵族手中。但碍于腓特烈二世的强势,诸侯们始终压抑着自己的野心,不敢轻举妄动。不过随着腓特烈二世的去世,诸侯们就如同脱缰野马一般,开始肆无忌惮地抢夺权力与领地。自此,曾经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四分五裂,正如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评价的那样: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面对诸侯的纷争,腓特烈二世的继任者康拉德四世(KonradIV)基本上无能为力,在王位上坐了四个年头后,便于1254年与世长辞,盛极一时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也随之走到了尽头,留下一个混乱不堪的德意志王国和一个没有皇帝的大空位时代。

(二)诸侯邦国分立

康拉德四世去世之后,荷兰伯爵威廉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拥有了对德意志的统治权。从此以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再也不能世袭,而是需要最有权势的诸侯选举方能产生。但这位由众人推举出来的新皇帝刚登基不久,就在与其他诸侯的战斗中阵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再一次空了出来。1257年1月,德意志各诸侯召开了选举国王的会议,与会的只有少数几个诸侯,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七大选帝侯”他们分别是:美因茨、特里尔、科隆三个地区的大主教,萨克森伯爵、波希米亚国王、勃兰登堡边疆伯爵和莱茵边疆伯爵。其中与英国关系密切的莱茵边疆伯爵和美因茨大主教推举腓特烈二世的女婿、康沃尔伯爵理查德为皇帝,其他的诸侯则在法国国王的支持下,推举母亲出身于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一世的曾孙、卡斯蒂亚(Castilla)国王阿方索十世(Alfonso el Sabio)为皇帝。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由英、法两国国王分别支持的两个外来者同为德意志皇帝的荒唐局面。事实上,阿方索十世名义上获得了帝位,但由于卡斯蒂利亚本国贵族的阻挠,根本无法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德意志接受王位,换言之,他是一位连德意志土地都没踏上的国王。与阿方索十世相比,理查德稍好一些,至少在被推举为国王之后,他便到德意志接受了加冕,并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一直待在德意志王国的莱茵地区,但他也始终未曾亲自管理德意志的国内事务,而当他的哥哥、英国国王亨利三世的权力受到挑战时,他就在第一时间赶回了英国。阿方索十世和理查德这两位有名无实的国王,其实皆为德意志诸侯股掌间的傀儡,他们由各选帝侯依据自己的利益选出,却没有丝毫的实权。从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到1272年理查德去世,德意志一直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出现,所以,这段时间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历史上的“大空位时代”用德国剧作家席勒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皇帝的恐怖时期”之所以说它恐怖,在于这期间各诸侯为把帝国土地据为己有而不断挑起战端,直接影响了帝国的经济发展:农产品因城市垄断和行会束缚而价格低落,封建领主为弥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损失不断加大对农民压榨的力度,再加上黑死病流行、人口大量丧失导致的农耕荒芜、村落衰败,农民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于是,他们铤而走险,以结盟、起义的方式争取生存的权力。

与此同时,各诸侯纷纷倾向独立。理查德死后,在罗马教皇的努力下,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Rudolf I)于1273年当选为德意志皇帝,结束了为期近20年的德意志大空位时代,但此后的几十年间,德皇依然只是个摆设,诸侯的争斗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愈演愈烈。到14世纪中叶,德意志帝国内部除七大选帝侯外,还有10多个大诸侯,200多个小诸侯和1000多个帝国骑士,他们各自拥有领地内的铸币权、贸易权、关税权、矿山权、森林权,并有一整套行政机构,还有自己的政治中心城堡。1356年,作为德意志最强大诸侯的查理四世登上皇位,他颁布▲七大选帝侯· ▲《金玺诏书》了一项法令,因为是用金印盖章,被称为《金玺诏书》诏书规定:皇帝应由当时权势最大的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七大选帝侯必须有四位在场,然后根据简单多数原则推举,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此外,诏书还规定诸侯在自己邦内拥有绝对的权力,这等于在法律层面上确认了诸侯邦国分立的体制,客观上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此后,选帝侯们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而选举年轻势弱的小邦诸侯为皇帝。皇帝为了与诸侯抗衡,只关注夺地、夺权。在纷乱的权力争夺中,德意志的混乱局面愈发严重,当英法等国纷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德意志还陷于深深的分裂中,无法自拔。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给罗马教廷加紧控制和搜刮民众制造了机会,他们巧立名目征收赋税,为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激起了德意志民众的强烈不满。整个德意志就像一个火药桶,只需一点火星便可引爆。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其先祖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最早居住在阿尔萨斯和瑞士的阿尔高。11世纪初,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在维尔纳建立哈布斯堡,该家族故称哈布斯堡家族。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公爵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282年,他把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分别传给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自此哈布斯堡家族同奥地利长期结合。1438年,从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帝国。1867年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于1918年成立第一共和国。1919年4月3日,奥地利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哈布斯堡法》没收哈布斯堡家族财产,其成员被逐出国。除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外,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希米亚、匈牙利、葡萄牙等国的统治家族。 西方音乐之父巴赫专题德国历史上的音乐大师在世界音乐史上,德国的音乐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涌现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名垂青史的音乐大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的交响乐团,不演奏德国音乐家的作品就无法生存下去。一)“西方音乐之父”——巴赫1685年3月21日,欧洲音乐史上的伟人,巴洛克音乐最杰出的代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市。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大都酷爱音乐。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300多年总共出现了50多位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是十分幸运的。巴赫十来岁时父母就病逝了,由长兄抚养长大。小巴赫自幼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画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

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一家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

巴赫的音乐作品包罗万象,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其中著名的有《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无伴奏奏鸣曲》等。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机勃勃,富有人情味。

巴赫的音乐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16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今天,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其中许多作品早已被列为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必修教材和国际重大音乐比赛的参赛曲目。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甚至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二)乐坛神童——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他3岁就开始演奏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学习小提琴和管风琴,7岁便出版了他的“奏鸣曲”处女作,8岁谱出第一首交响曲,11岁开始写作歌剧。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莫扎特是能使全欧洲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

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令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由于不满主教对他的侮辱和责罚,他于1781年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年仅35岁。在莫扎特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6部;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音乐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

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三)乐坛巨匠——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可以说是德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出音乐上的才能,8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他到维也纳深造,艺术造诣日行千里、突飞猛进。在此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贝多芬一生坎坷,终身未婚。26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他通过言论和音乐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热情,并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的独特魅力就是能把人类内心深处的一切感觉,都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把音乐从被动服务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获得主动独立的存在,与人的思想意志达到完整意义上的统一。贝多芬把交响乐创作推上了时代的顶峰,把最严肃的人生课题引入交响曲之中,使交响曲艺术在质和量上得到了发展。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贝多芬《田园》和第九《合唱》最为有名,尤其是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更是具有一种撼人心灵的力量,成为众多音乐会的经典名曲。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因病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同类推荐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热门推荐
  • 豪门霸情:boss宠妻百分百

    豪门霸情:boss宠妻百分百

    他娶她,只为巧取强夺家族宝藏;她嫁他,只为息事宁人平凡生活;他说:“我让你等待了七年,那么未来的十个七年,我都留给你,可好?”他说:“不管是什么,只要我想的,没有我得不到的。”他说:“我后悔了,前辈子陪伴在你身边的人是我,可我想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午夜轮回中,谁在风中轻轻地歌唱。是谁乱了她的呼吸,陪伴她度过每一晚长夜漫漫满天繁星。待醒悟之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农产品销售技巧读本

    农产品销售技巧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金牌女废柴

    金牌女废柴

    世界顶级杀手暗夜在完成最后一个任务时被自己收养的弟弟暗害,灵魂穿越异世,成了冷家的废柴嫡女,再活一次的她发誓要比前世活的更精彩。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它总是爱捉弄世间人,谁能摆脱?万年前的一场天地大战,一场延续万年的赌约。轮回而来的暗夜该如何解决万年前的爱恨纠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年盛宠枕上婚

    千年盛宠枕上婚

    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沉睡千年的莲歌被唤醒,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莲歌又该何处何从?却不知,尘世中,那个宠她入骨的男子辗转千年,只为寻找她的踪迹!可谁又能料到,她沉睡的幻境竟然是他亲手布下的结界!当初醒归来的她与等待千年的他重逢,是否还忆起初时目光?*金牌编剧、王牌作家乐小佛出游一趟,神奇的唤醒了自己笔下的女主角,往家里一扔,成了自家妹妹——乐家千金乐小柔!这个妹子啥都好,就是安静得让人有点焦急,乐小佛心急,便是将妹妹带进了娱乐圈——好好玩!却不料,从此家中无宁日,不停上门来求娶妹妹的烂桃花到底是几个意思?*这是一个有关十生十世的故事,经历九生九世的因,换得一生一世的果:永不分离,死生相依!*片段:“我都忍了几千年了,你还这么狠心?”某男哀怨。“我不想明天出不了门……”某女黑线。“没事,明天不用出门。”某男扑过来。“喂……”某女辩解,所有语言都被他的吻吞没了。事实证明,禁欲千年的男人是可怕的,别说第二天,一连七天,某女都没有出门——*现言1v1,故事简单,不过是个等了千年寻了千年的男人疼爱娇妻的故事!另:轻灵旧文《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的游戏背景就是这个故事,第25章隐藏任务里出现的白衣女子便是这文的女主啦!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推荐轻灵的完结文:《女王威武之大神拐回家》《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 老公假正经

    老公假正经

    医院,来往的人,一个个无不是身边亲人陪伴,一个个温声絮语,好不融洽……施小小独自落寞的上前登记,快速的填好自己的姓名之后,又在后面的一栏上面填上了:孤儿。检查完毕。医生推了推鼻梁上那架大黑框眼镜,冷漠的说道:“毒素太重了,要尽快住院查看,怕是以后都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没关系……”施小小扯了扯嘴皮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会有生命危险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