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句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固然,知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只能算是静态的力量。书本上的东西往往会瑕瑜互见,在学习中如果你不辨真伪,不能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那么再好的知识也就成为一堆废物。只有把静态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能将其变成能力和素质,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也才能在你的生活中发生作用,用吉鸿昌的话说就是: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只拥有知识而不去行动,就会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毫无建树。
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因此秦国与赵国因争夺上党郡而引发战争。
赵孝成王派廉颇率领20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不过他们晚了一步,大军才到长平,上党已经被王龁攻占了。同时,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肯轻易出来交战,想用持久战逼我们撤退。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等到粮草接济不上,恐怕要受到沉重的打击。”
范雎为秦昭王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王说:“这怎么可能办得到?两军对垒,敌方怎么可能把大将调回去?”
范雎告诉秦昭王说不必担心,他自有妙计。
过了几天,赵国的百姓纷纷议论:“秦国特别害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老了,不中用了,让他带兵秦国必胜,赵国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这些议论不久便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他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傲慢的说:“要是秦国的大将是白起,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也只配做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定能打他个落花流水。”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让赵括接替了廉颇的大将位置。
此时,蔺相如奉劝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没有实战的经验,更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置若罔闻。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无奈赵王还是一意孤行,没有听从大家的建议。
赵括统率40万大军之后,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打败敌军,乘胜追击,杀的他们片甲不留。”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同时秦昭王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骑兵直冲赵军大营。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士兵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40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赵括的学问不可谓不大,但只是利用理论上的知识就妄图获得胜利的做法则是必败无疑的。如果赵括能深谙“动静结合”的道理,将理论结合到现实当中,那么他就不会成为千古笑谈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的欺人和自欺。”
事在人为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一旦真的要付诸行动,仍不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因为人都有自私的天性,怕行动,就是不愿付出,所以不去行动的原因大多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有一天,灰太狼看到电视上在修建海底隧道的新闻,从中受到启发,他想从地下挖通到羊村的通道。同时他知道聪明的喜羊羊发现了一定会阻止他,所以他假装带着红太狼和小灰灰从羊村门口走过,并且表示自己捉羊一次都没有成功过,打算放弃青青草原,去别的地方生活了。
小羊们看到灰太狼走了,都特别高兴,只有喜羊羊在怀疑灰太狼的动机。
“不行,一定要查明白灰太狼到底要干什么。”喜羊羊立刻偷偷地跟在灰太狼后面。
果不其然,灰太狼在羊村外绕了一大圈之后又就回到了狼堡,然后拿上工具来到了羊村附近的山洞里,偷偷地挖起来。
“原来灰太狼要挖地下通道。”喜羊羊终于知道了灰太狼的诡计。
“该怎么去阻止灰太狼的行动呢?”喜羊羊去图书馆找了一本有关如何保护地下通道安全的书,反其道而用之,利于书中所说的预防办法来破坏灰太狼的行动。
看完书,聪明的喜羊羊一会就想到了好几个办法来对付灰太狼,他叫来了沸羊羊和美羊羊来帮助自己,一会用水淹,一会用炸弹,让灰太狼吃尽了苦果。
正是喜羊羊的果断和行动迅速,才又一次战胜了灰太狼。
达尔文说过:“一项发现如果能使人感到激动,那么真理就能成为他终生珍惜的个人信念。”亲身感知得来的知识,最容易引起心灵的震撼,也最容易把知识内化于心,长久地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实践中所学的知识,就能引发这种激动。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流芳百世的名著,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深厚的文学修养之外,还在于他的积极行动。海明威一生行至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著作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他深知,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生活。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小时候的海明威很爱空想,曾一度沉迷在自我想象的空间内不能自拔,直到有一天,听完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故事,才让他彻底清醒。
有一个人请教一位思想家:“我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平时都需要做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
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感觉收获颇多,特别高兴。回家后就开始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个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请您快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
思想家到他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萎靡不振。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是不是马上就可以成为思想家了?”
思想家问:“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了太多的东西,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其余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空想家”随处可见,他们满脑子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未真正地去实践过它们。这样的人,只会平平庸庸的生活,自己一无所获,更加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有了自己的行动哲学。他曾说:“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
经过父亲教导之后的海明威不再空想,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认真的去付诸行动,为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千百年来追求知识的人一直向往的学习方式。
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从亲身游历和实地考察中有了很多新的发现,获得了大量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并且敢于否定书本上已有的定论,提出自己的科学论断。他从22岁出游,30年间足迹遍及16个省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越过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对祖国的山川源流、岩石洞壑、地形地貌、动物植物,甚至民情风俗等,做了大量调查和观察,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资料和知识。
一个人想要取得进步,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指导自己前进,同时,更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动静结合也即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成为你手中的一把利剑,用它能穿透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碍。